『壹』 單叢茶葉產地在哪裡
單叢茶產自於廣東省潮州市的鳳凰鎮,是地方上赫赫有名的名茶,種植歷史已經有900多年了。鳳凰單叢茶,為一種半發酵烏龍茶,經過傳統工藝製作,有形美、色脆、味甘、香郁等特點;初泡茶湯色澤橙黃,精製茶湯色澤金黃,滋味鮮爽醇厚,很受消費者的喜愛。
1
潮州市在廣東省的東部,面積廣泛,地勢為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帶,鳳凰山的茶園面積喲8000多公頃,是一個全省聞名的茶葉專業鎮,全市有140多個茶葉專業存,年產茶量高。
鳳凰鎮在潮州市區北部,鳳凰之中,有多個鎮、林場都有種植生產茶葉,其實以北部山區,中部平原腹地為主的,面積6萬畝的生產基地,年產茶葉將近1萬多噸。
單叢茶,指的也就是產自於廣東省潮安縣鳳凰鎮所產的單叢茶,因歷史上有單株茶樹鮮葉採摘烏龍茶單製法的習慣,所以每一株單叢茶製成的烏龍茶風格不同,叢而形成了單叢茶。後來隨著白葉單叢品種的選育、推廣,使單叢茶的產量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大家便也把單叢茶簡稱為是「單叢」茶。
鳳凰山之烏崬山,山頂有高10多米,面積1畝多,樹齡在600年的宋茶樹王。鳳凰單叢茶,是從國家級良種鳳凰水仙群體中選育出來的優異單株,成品茶品質有多種自然花香79種、天然果香12種,其他清香型16種。用這些優異單株鮮葉製成的茶,比如黃枝香、芝蘭香、桂花香等,又是茶樹的名稱,又是成品茶的茶名,做出來的成品單叢茶,茶葉翠綠,茶葉苦澀底,以「形美、色脆、香郁、味甘」四絕而著稱。
鳳凰單叢茶的品質特點是:外形挺直肥碩,色澤黃褐,有天然花香,滋味濃郁、甘醇、爽口,湯色清澈,葉底青綠鑲紅,非常耐泡,一泡茶葉可沖泡20次左右,仍可留香,口感醇厚,喝後喉嚨回甘,耐人尋味。
『貳』 潮州鳳凰單樅茶種植問題
茶園 每畝 的月大約開支是多少? 這個首先要想到你要除雜草的費用.還有20畝哦.還要買肥料.不過有個方法,可以把撥掉的雜草蓋在上面,也是可以做肥料的,養份不是很高,但對你省下一些資金,而且天然無公害.才是好茶.但是種茶.我不知道你是要買茶苗直接回來種還是自己插枝條. 直接買回去種的話.起碼也得買個3年以上的苗. 種活了就可以直接採摘收成了.另外一個,你說一年可以採摘幾次,主要看你種的環境,高山的每年也就一次,中山低山每年都可以採摘好幾次呢.採摘多少斤這個都無法計算的,看茶樹的生長了..20畝茶園的話,最好還是請個長工幫忙吧.
『叄』 單樅茶種植土壤要求
酸性的紅沙質土壤最好 純紅壤差些。單叢茶是一種傳統名茶,產自廣東,具有形美、色翠、味甘、香郁的特點。介於全發酵的紅茶與不發酵的綠茶之間的半發酵烏龍茶,它體現了烏龍茶製作過程最精細的制茶工藝。
『肆』 鳳凰單叢和烏東單叢的區別是什麼
您好,沒有區別。兩者指的同一種茶。因為鳳凰茶是指出產於潮州鳳凰的茶葉,白葉茶是其中的一個品種,單叢是指培育的方法,烏崬是指鳳凰烏崬村。因此烏崬單從指的就是鳳凰單從
『伍』 鳳凰黃枝香單叢的栽培要點
(1)適度密植,畝植2500株左右;(2)管理上與常規茶樹栽培管理技術一致。
『陸』 單樅茶三四月份能種植嗎
四月種茶苗,在中國大多數地方能成活,不要在最北面和最南方,都可以,比如在四川,最近種都沒問題,種植時剪掉多餘的葉子,減少蒸騰,如果樹苗較大,最好能有保濕的措施,噴霧,復地膜,輸液。。。。
『柒』 單樅茶樹的種子怎麼種植
單叢茶的種子 如果用種子播種是很容易變種的 這是單叢茶會有這么多香型的原因 都是水仙茶變種來的 單叢茶要用酸性土壤 紅壤最好 似的澆水 比較容易發芽的
『捌』 單叢茶的品種
宋種1號 別名宋茶, 又名團樹葉、大葉香、岩上珍、黃梔香、民兵茶、豐產茶、東方紅、老茶王、宋種古單叢。有性繁殖植株。喬木型, 大葉類,中芽種。 南宋末年,太平寺的高僧看好烏崬大庵村山腰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於是便栽種了宋種單叢茶。金枝玉葉,茶底整潔,葉鑲紅邊,山韻特顯,茶氣連連綿綿。有齒頰留芳之感,雋永幽遠,清快爽適,清幽淡雅、意味深長的韻味。元成宋種系有性繁殖植株,茶樹齡已在600年以上,形狀奇特,品質優良,該株的抗逆性和適應性極強,有獨特的山韻風格。元成宋種茶現為單叢茶的佼佼者,植株最大、最健康,是粵東最老正樅茶樹。每年產量是10-13斤左右。2013年的產量是11.2斤。
是鳳凰茶區現存另外最古老的一株茶樹。系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生長在位於海拔約1150米的烏崬李仔坪村頂厝幾塊巨大的泰石鼓之間。據說是南宋末年由村民李氏幾經選育後傳至今天,樹齡達600多年。現管理人為村民文振南。老叢已經有批量扦插繁殖,形成宋種1號無性繁殖系後代。鳳凰各地現均有引種栽培,高山地帶數量較多。 主幹圓徑為1.65米,離地面60厘米處有三大分枝,圓徑分別為0.65米、0.94米和0.75米,分枝密度中等, 葉片呈上斜狀著生,成葉長10.9厘米,葉寬4.3厘米,葉形橢圓,葉尖漸尖,稍下垂,葉面微隆, 葉色綠,有光澤,葉質硬度中等,葉身內折,主脈明顯,側脈平均10對,葉緣微波,葉齒細、淺、鈍,共33對。由於茶樹蒼老,育芽能力一般,每年只採摘一輪春茶。 其後代育芽能力較強。春芽萌發期在春分前,春茶開采期在穀雨前幾天。發芽密度中等,芽梢較短,新梢平均長2.5厘米,著葉2—3片,節間長0.8厘米,嫩梢黃綠色,無茸毛。生殖生長因樹老衰弱,近幾年無花也無果,抗寒抗旱力較強,適應性較好。 單株產量高。]958年前,春茶株產8斤左右。]959年對該樹進行三改(改土、改園、改樹), 即刮除樹身寄生苔蘚地衣,剪除枯枝,搬開樹邊岩石,壘石砌坎,擴大園基,客:上二尺余厚,使茶樹日趨茂盛、高大。]963年更為旺盛,採制春茶1 7.8斤,為歷史最高紀錄。以後株產逐年下降,可悲的是1987年該樹遭到一個精神病人的砍伐,產量更為低落。後經管理戶文氏採取有效措施加強管理,逐漸恢復生機。至1990年採制春茶9.8斤,每斤售150元。1991年春茶10.6斤,每斤450元。1992年春茶株產9斤。1993年春茶10.5斤,每斤430元。1994年春茶11斤,每斤450元。1995年春茶9斤,每斤800元。]996年春茶7.2斤,每斤950元。1997年管理戶在該茶樹附近,種下白葉單叢茶樹32株爭吃養分。加上九十年代烏崬公路通車,到烏崬山的人慕名必定參觀宋茶和拍照,受人為攀采和踐踏,使植株枝疏葉稀,土壤堅實,樹勢逐年衰退。1997年採制春茶6.1斤。1998年春茶5.4斤。1999年春茶降至4.8斤。2000年春茶只剩4斤。成茶條索緊實沉重,色烏褐油潤,湯色金黃,香氣濃郁,味道甘醇,老叢韻味獨特,回甘力強,耐沖耐泡。是著名的單叢名茶之一。
花香單叢茶 別名東方紅之父。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小葉類,遲芽種。
因成茶沖泡時溢出自然的芝蘭花吞而得名。同時又是當今鳳凰鎮單株產量最高的—株茶樹,故有東方紅之父的稱謂。原種系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由管理人文建新的祖上選育後,代代相傳至今。生長在海拔1 200米的烏崬中心村村後的,山頂筋底處。樹齡400多年。老叢1984年由鎮政府組織扦插繁殖,至今已經有較大批量的無性繁殖後代,形成花香單叢茶老叢無性繁殖系。其後代在鳳凰高l山茶區引種較多。 植株高大,工干明顯, 樹姿開張, 最低分枝下垂接近地面,形似蘑菇狀。樹高4.7米,樹幅5.5X5.7米,主幹圓徑1.58米,分枝密度大,葉片上斜狀著生。葉長6.3厘米, 叫寬4厘米,葉形橢圓或卵圓,葉尖圓尖,葉面平滑,葉色深綠,有光澤,葉身內折,葉質硬度中等,葉緣微波狀,葉脈8對, 葉齒疏淺, 齒數21對。春芽萌芽期在清明前後,春茶採摘期在立夏前。 發芽密度大,育芽能力強,幼嫩芽梢淺綠色,無茸毛。春梢長5.4厘米,著塵葉數3—4片,節間長1.2厘米。開花期11月15—30日,花冠直徑4.2X3.6厘米,花萼5片,花瓣6—8片,花絲乳白色160枚,花葯黃色,柱頭三分* ,淺綠色,結實率低,朔果灰褐色,內含茶籽多數為2—3粒。/
單株產量高。樹勢壯旺,年採摘3輪次,全年株產超過20斤。1990年採制春茶14斤。1995年春茶15斤,每斤毛茶銷售200元。1996年5月6日採制春茶16斤,每斤售出220元。1997年春茶13斤,1998年春茶19斤,1999年春茶19.5斤。
成茶外形美觀,條索緊結較直而纖細,色洋灰褐油潤,湯色金黃,滋味醇厚,芝蘭花香氣清高,老叢特韻明顯,耐沖泡。
宋種芝蘭香 ,也是宋代4株老名叢之一.老叢母樹共有2株。產地及分布:原產廣東省潮安縣鳳凰茶區。相傳植於南宋末期,距今有700多年歷史。這幾年在廣東省農業廳、潮州市林業局主持下,採用嫁接法推廣。廣東北部、西部茶區有少量引種。 特徵:植株高大,其中一老叢母樹高5,9m,樹冠幅7·9m,樹姿較直立,分枝密度中等,葉片上斜狀著生。葉長橢圓或略倒卵圓形,葉色黃綠,葉身內折,葉面平,葉緣波狀,葉尖漸尖,葉齒稀銳,葉質中等。芽葉黃綠色,茸毛少,一芽三葉百芽重113g.特性:芽葉生育力中等。一芽三葉期5月上旬。老叢單株產量最高9·9kg。後代產量較高。適制高香型烏龍茶,制紅茶、綠茶也有突出的品種香,香型為芝蘭香。制烏龍茶,品質特優,香氣幽雅,有細銳的芝蘭花香,滋味醇厚鮮爽,回甘力強,湯色橙黃明亮,極耐沖泡,有明顯的高山老叢"特韻"。春茶放至年底 "返春"後,香味更優。適應性強。扦插繁殖力中等。盛花期在10月下旬,花而不實。
適栽地區:最適區為海拔800m以上的廣東大、中葉種茶區,次適區為400m以上大、中葉種茶區。) 栽培要點:宜採用雙行單株或單行雙株條植,每667m2,植3000株左右。用分段修剪法適時定型修剪,投產前期以養為主,采養結合,促進分枝。
蜜蘭香單叢
產地及分布:原產廣東省潮安縣鳳凰茶區,母樹已有200年以上歷史。現鳳凰茶區種植面積近7Ohm
特徵:植株高大,樹姿半開張,分枝中等,葉片稍上斜狀著生。葉長橢圓形,葉色黃綠,富光澤,葉身內折,葉面平,葉尖漸尖,葉緣平,葉齒鈍淺,葉質厚軟。芽葉淺黃綠色,茸毛少,芽三葉百芽重122.0g. 特性:芽葉生育力強。葉芽三葉盛期在4月中下旬。產量高,每667m2達150~300kg。制烏龍茶,品質特優。成茶有濃蜜幽蘭特韻,香氣酶郁持久,滋味濃醇甘爽,湯色橙黃明亮,耐沖泡,品質穩定。制紅茶、綠茶也有品種特韻。抗逆性和扦插繁殖力郡較強。盛花期10月中旬,花而不實。 ) 適栽地區:最適宜區海拔為600m以上的廣東大、中葉種茶區,次適宜區為300m以上茶區。
栽培要點:宜採用雙行單株或單行雙株條植,每667m2植3000株左右。
八仙 又名八仙過海。是原有單株母樹的無性繁殖個體,經多年培育形成的老叢。其後代屬無性繁殖系。喬木型,中葉類,遲芽種。母樹原產於鳳凰鎮鳳西埡後村,系從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其無性繁殖後代,現已在鳳凰茶區及潮安縣各產茶鎮廣泛栽培。也是鳳凰茶區主要栽培品系之—。饒平縣、粵北、粵西茶區亦有引種。該種系烏崬山名叫文混的茶農於1898年從埡後村黃甘樹的「大烏葉』(與「接種」單從茶同一母樹)茶樹上選取插穗,用長枝無性繁殖法扦插活八株茶苗後,分別栽種在刁二問地理條什的茶上,長大後除了樹型有差異外,其他都保持原母樹的優良性狀,有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樣,1958年鳳凰茶葉收購站站長尤炳回將其命名為「八仙過海」單叢茶,後來簡稱為「八仙茶」。
調查樹生長在海拔1050米的烏崬李十子坪村下厝叫下路腳的茶園里。栽培歷史100多年,管理人為村民文統濤。植株高大,樹姿較開張,樹高4.8米,樹幅5.3X4.8米,主幹圓徑0.95米,分枝密,最低分枝高度90厘米,葉片上斜狀著生。葉長9.8厘米,葉寬4.2厘米,葉形長橢圓,葉尖圓尖而下垂,葉面隆起,葉色深綠,有光澤,葉身內折,葉質硬度中等,葉緣波狀,葉脈9對,細、淺、利的葉齒28對。春芽萌發期在清明前後,春茶採摘期多數年份在立夏後3—5天,是烏崬山春茶採收最遲的「收山茶」之一。發芽密度,戶等,芽葉肥壯,其後代育芽能力較強,幼嫩芽梢深綠色,無茸毛。—般春梢長14厘米,著生葉數3—4片,節間長1.8厘米。11—1 2月為開花期,盛花期11月5—20日,花冠直徑3.8X4.2厘米,花萼5片,花瓣6—8片,花絲乳白色中略帶淺綠色,98—170枚, 花葯淺黃色,柱頭三分* 淺綠色,1995—1996年都是只開花不結實。
單株產量高。植株枝繁葉茂,年新梢生長3輪,全年株產約14斤茶。1996年5月13日採制春茶9斤,每斤1200元。1997年5月3日採制春茶9.5斤,每斤2000元。1998年春茶9斤,每斤1200元。1999年春茶9.3斤,每斤1400元。是鳳凰山名單叢之一。 成茶條索緊直,較其他單叢茶碩大,黑褐色,油潤有光澤,湯色金黃,清澈明亮,韻味獨特,甘醇爽口帶微甜,香氣高銳濃郁,耐沖耐泡。
姜花香 又名薑母香、通天香。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中葉類,中芽種。
原種系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因成茶沖泡時,飄溢出清高的姜花香氣而得名;又因滋味甜爽中帶有輕微生薑辣味而稱為薑母香。生長在海拔約900米的鳳西中坪村半山腰的茶園里,樹齡100多年,管理人張鵬臻。老叢已經有少量扦插和嫁接繁殖,其後代主要分布在中坪及附近各村。 植株較高大,樹姿較開張,樹高3.86米,樹幅4.26X3.76米,主幹圓徑1.1米,分枝密度中等,葉片上斜狀著生。成葉長9.6厘米,寬3.7厘米,葉形長橢圓,葉尖漸尖或鈍尖,葉面微隆,葉色綠,有光澤,葉身平展,葉質硬度中等,葉緣波狀,葉齒疏淺,齒數28對,葉脈6對。春芽萌芽期在春分前後,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前後。發芽密度較大,發芽較整齊,育芽能力中等,芽色淺綠,無茸毛。春梢肥壯,持嫩性較強,春梢長11厘米,著生葉數3—4片,節間長2,4厘米。每年新梢生長3輪次,國慶節以後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15—30日,花冠直徑3X3.6堙米,花絲140—156枚,花量少,結實率低,朔果大部分內含2粒茶籽.單株產量中等。全年株產茶葉4斤左右。1996年4月27日採制春茶2.1斤每斤售價1500元。1997年4月17日採制春茶2.8斤。2001年採制春茶2.2斤,每斤銷售8000元。
成茶條索緊直,較纖細,淺黃褐色油潤,湯色金黃明亮,姜花香氣清高持久,味道鮮爽,微甜中稍帶生薑味,韻味獨特,耐沖泡。是鳳凰山名單叢茶樹之一。
玉蘭香單叢
產地及分布:原產廣東省潮安縣鳳凰茶區,母樹有200多年歷史。現鳳凰茶區種植面積近7Ohm2。廣東羅定、英德茶區有少量引種。特徵:植株高大,樹姿較直立,主幹明顯,分枝密度中等,葉片稍上斜狀著生。葉長橢圓形,葉色綠,富光澤,葉身稍內折,葉面微隆,葉尖漸尖,葉緣平,葉齒稀淺,葉質較軟。芽葉黃綠色,茸毛少,一芽三葉百芽重130·g。
特性:芽葉生育力較強。一芽三葉期為4月下旬。產量中等,每667m2達1OOkg以上。適制烏龍茶。成茶色澤烏親,玉蘭花香清幽酶郁,滋味濃醇鮮爽,湯色清澈明亮,連泡十兒次香味猶存。適應性和扦插繁殖力較強。盛花期11月上旬,花多少實。
適栽地區:最適宜區為海拔400~5OOm以上廣東大、中葉種茶區。 栽培要點:(同玉蘭香單叢)。
桂花香單叢
無性系。小喬木型,大葉類,中生種。二倍體。為鳳凰單叢花蜜香型珍貴名叢之一,因有桂花香味而得名。 產地及分布:原產廣東省潮安縣鳳凰茶區,母樹有300多年歷史。
特徵:植株高大,樹姿半開張,分枝尚密,葉片上斜狀著生。葉片橢圓形,葉色黃綠,富光澤,葉面平,葉緣平,葉身內折,葉齒稀銳,葉質厚軟。芽葉淡黃綠色,茸毛少,葉芽三葉百芽重115.0g. 特性:芽葉生育力尚強。葉芽三葉期為4月上、中旬。產量中等,每667m2達1OOkg以上。適制烏龍茶。成茶桂花香清幽細長,滋味濃醇爽口,湯色橙黃明亮,耐沖泡。抗寒性強。扦插繁殖力強。盛花期為11月上旬,花而不實。
適栽地區:最適宜區為800~10OOm的廣東省大、中葉種茶區,次適宜區為400~600m茶區,低山、水田不宜種植。栽培要點:(同玉蘭香單叢)。
蛤蛄撈單叢
又名老蛤摸。無性系。.因母樹形態取名。
產地及分布:原產廣東省潮安縣鳳凰茶區,在鳳凰高山茶區有少量種植。特徵:植株高大,樹姿開張,分枝密度中等,葉片稍上斜狀著生。葉片長橢圓形,葉色淺綠,葉面隆起,葉緣呈背卷狀,葉尖漸尖,葉齒稀銳,葉質中等。芽葉黃綠色,茸毛少,一芽三葉百芽重126.0g.特性:芽葉生育力中等。一芽三葉期為4月中旬。產量中等。適制高香型烏龍茶。成茶花蜜香濃郁持久,滋味濃醇甘爽,有獨特的"山韻",湯色橙黃明亮,極耐沖泡。適應性和扦插繁殖力中等。盛花期10月下旬,花而少實。適栽地區:海拔600m以上的廣東大、中葉種茶區。栽培要點:(同玉蘭香單叢)。
宋種蜜香單叢
又名紅薯香單叢。是宋代老名叢之一。制烏龍茶有明顯的甘薯蜜味,故亦稱「宋種紅薯香單叢」。
產地及分布:原產廣東省潮安縣鳳凰茶區,相傳植於南宋末期,距今有700多年歷史。其後代主要分布於鳳凰鎮海拔10OOm左右的高山茶區。特徵:植株高大,樹姿半開張,分枝中等,葉片稍上斜狀著生。葉長橢圓形,葉色淺綠,富光澤,葉面平,葉身內折,葉緣平,葉尖漸尖,葉齒鈍淺,葉質厚欽。芽葉黃綠色,茸毛少,一芽三葉百芽重119g
特性:芽葉生育力中等。一芽三葉期在5月上旬。老叢單株產量7.Okg以上。後代產量較高。成品茶有濃郁的「蜜香」。制烏龍茶,品質特優,蜜香高銳持久,有花香,滋味濃厚爽口,「蜜韻」突出,回甘力強,極耐沖泡,湯色橙紅明亮。制紅茶、綠茶,有特殊品種香。扦插繁殖力中等。盛花期10月下旬,花而不實,適栽地區:最適宜區為海拔800m以上的廣東大、中葉種茶區,次適宜區為海拔400m以上大、中葉種茶區。" 栽培要點:宜採用雙行單株或單行雙株條植,每667m2,植3000株左右。
二矛芝蘭香單叢
系鳳凰單叢十大花蜜香型珍貴名樅之一,是鳳凰水仙群體種的優異的單株。無性系,小喬木,中葉類,中生種。屬CamelliaSinesis種,二倍體。產地及分布:共有早、中、晚生三個株系,其中二矛芝蘭香和烏崬芝蘭香分別原產於廣東省潮安縣鳳凰鎮鳳溪村委會二矛村和該鎮鳳西村委會中坪村、烏崬村、東郊村,母樹有300多年歷史。鳳凰茶區種植面積越1000畝。特徵:二矛芝蘭香植株尚高大,樹姿較直立,分枝密度中等,葉片斜著生;葉片窄長,葉色綠,葉面平展,葉緣波狀,葉身內折,葉尖漸尖,似「烏嘴狀」,葉齒疏銳,葉質中等;芽葉黃綠色,茸毛少,一芽三葉百芽重103克;盛花期10月下旬,花而不實。 特性:芽葉生育力中等,一芽三葉期為4月下旬;產量中等,一般畝產干茶100公斤以上;特別適制高香型烏龍名茶。經GC/MS分析,成茶含40種香氣物質,主要賦香成分為順式茉莉酮(7.03%)等。感官審評,茶葉芝蘭花香幽雅細長,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橙黃明亮,極耐沖泡。多次獲廣東省名茶稱號。適應性尚強,扦插繁殖力強。
適栽地區:最適宜區為海拔800-1000米的大、中葉種茶區種植,400米以下低山、水田不宜引種。
嶺頭單叢茶,原產於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浮濱鎮(原坪溪鄉,坪溪鎮)的嶺頭村。1981年廣東省農業廳在全省茶樹品種會議上單獨列為一個品種;1988年,被廣東省良種審定委員會定為省茶樹良種,由國家農業部正式命名為「嶺頭單叢」茶;2002年,國家農業部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國家茶樹良種。嶺頭單叢茶樹,屬小喬木型,中葉類,特早生種,植株高大,樹姿半開張,分枝中等,葉長橢圓形,平均葉長9.0 cm,葉寬3.5cm,葉脈7-9對,葉色黃綠,富光澤,葉面平,葉緣平,葉尖漸尖,葉齒鈍淺,葉質較厚軟。芽葉黃綠色,絨毛少,一芽三葉百牙重121.0克。花冠直徑3.0-4.0cm,花瓣7瓣,子房絨毛中等,花柱三裂。育牙力強。發芽早,二月份萌芽,一芽三葉盛期在三月中下旬,年生育周期長,至十一月底仍有茶可采。春茶一芽二葉干樣含氨基酸1.5%,茶多酚37.2%,咖啡鹼4.4%。插桿繁殖力強。嶺頭單叢茶傳統做法烏龍茶,品質穩定,外形條索緊結壯碩,色澤黃褐油潤,花蜜香高銳持久,滋味濃醇甘爽,回甘力強,有獨特的微花濃密香味,湯色橙黃明亮,耐沖泡。制紅茶,綠茶滋味濃郁,香氣特高,有特殊香味。
『玖』 如果種植茶樹秧苗
1、茶園規劃:茶樹林的種植,類似荒山植樹,根據地形、坡度、坡向等綜合規劃,不開挖檯面,只挖種植穴,每穴的開挖規格為:下底×高×上口為40×50×60厘米,茶樹的株距為2×2米,也可以為1.5×1.5米,要求等高線種植。 2、茶園開墾:在茶地開墾前先清理樹根、雜草,測量並等高線定標,株行距為2×2米或1.5×1.5米,按下底×高×上口為40×50×60厘米的標准挖塘,在定植前回好土,回土後的穴稍高地面5厘米。3、茶苗定植:在原來的種植坑中心位置臨時挖20×20厘米的小坑,每個小坑底部撒施50克過磷酸鈣作底肥,每穴移栽2株。茶苗應在陰天移栽,茶苗要定植於穴的中心,移栽深度要適宜,以栽到根莖處上1厘米為宜,主根超過20厘米的剪去超過部分。定植時如遇晴天,栽後馬上澆適量的定根水,並插上遮蔭樹葉。移栽30天後,檢查茶苗成活情況,有死苗及時補栽,移栽後,及時拔除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