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村在軟土地基上建房怎麼處理地基,換1至2米土層可以在上面蓋房子嗎,軟土層可能達到4至6米。
基礎的分類
按使用的材料分為:灰土基礎、磚基礎、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
按埋置深度可分為:淺基礎、深基礎。埋置深度不超過5M者稱為淺基礎,大於5M者稱為深基礎。
按受力性能可分為:剛性基礎和柔性基礎。
按構造形式可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滿堂基礎和樁基礎。
條形基礎:當建築物採用磚牆承重時,牆下基礎常連續設置,形成通長的條形基礎
剛性基礎:是指抗壓強度較高,而抗彎和抗拉強度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礎。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磚、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於六層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築和牆承重的輕型廠房。
柔性基礎:用抗拉和抗彎強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礎稱為柔性基礎。一般用鋼筋混凝土製作。這種基礎適用於上部結構荷載比較大、地基比較柔軟、用剛性基礎不能滿足要求的情況。
獨立基礎:當建築物上部為框架結構或單獨柱子時,常採用獨立基礎;若柱子為預制時,則採用杯形基礎形式。
滿堂基礎:當上部結構傳下的荷載很大、地基承載力很低、獨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要求時,常將這個建築物的下部做成整塊鋼筋混凝土基礎,成為滿堂基礎。按構造又分為伐形基礎和箱形基礎兩種。
伐形基礎:是埋在地下的連片基礎,適用於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載力較低、上部傳來的荷載較大的情況。
箱形基礎:當伐形基礎埋深較大,並設有地下室時,為了增加基礎的剛度,將地下室的底板、頂板和牆澆製成整體
箱形基礎。箱形的內部空間構成地下室,具有較大的強度和剛度,多用於高層建築。
樁基礎:當建造比較大的工業與民用建築時,若地基的軟弱土層較厚,採用淺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強度和變形要求,常採用樁基。樁基的作用是將荷載通過樁傳給埋藏較深的堅硬土層,或通過樁周圍的摩擦力傳給地基。按照施工方法可分為鋼筋混凝土預制樁和灌注樁。
鋼筋混凝土預制樁:這種樁在施工現場或構件場預制,用打樁機打入土中,然後再在樁頂澆注鋼筋混凝土承台。其承載力大,不受地下水位變化的影響,耐久性好。但自重大,運輸和吊裝比較困難。打樁時震動較大,對周圍房屋有一定影響。
鋼筋混凝土灌注樁:分為套管成孔灌注樁、鑽孔灌注樁、
爆擴成孔灌注樁三類。
基礎的埋置深度:由室外設計地面到基礎底面的距離稱為基礎的埋置深度。基礎的埋置要有一個適當的深度,既保證建築物的安全、又節約基礎用材,並加快施工進度。
決定建築物基礎埋置深度的因素應考慮下列幾個條件:
土層構造的影響:房屋基礎應設置在堅實可靠的地基上,不要設置在承載力較低、壓縮性高的軟弱土層上。基礎埋深與土層構造有密切關系。
地下水位的影響:地下水對某些土層的承載力有很大影響。如粘性土含水量增加則強度降低;當地下水位下降,土的含水量減少,則基礎將下降。
冰凍線的影響:凍結土與非凍結土的分界線成為冰凍線。當建築物基礎處在凍結土層范圍內時,冬季土的凍脹會把房屋向上拱起;土層解凍時,基礎又下沉,使房屋處於不穩定狀態。
相鄰建築物的影響:如新建房屋周圍有舊建築物時,除應根據上述條件決定基礎埋深外,還應考慮新建房屋基礎對舊有建築的影響。
同時還補充一下地基處理方法和應用的范圍
1. 換土墊層法
(1)墊層法 其基本原理是挖除淺層軟弱土或不良土,分層碾壓或夯實土,按回填的材料可分為砂(或砂石)墊層、碎石墊層、粉煤灰墊層、干渣墊層、土(灰土、二灰)墊層等。干渣分為分級干渣、混合干渣和原狀干渣;粉煤灰分為濕排灰和調濕灰。換土墊層法可提高持力層的承載力,減少沉降量;常用機械碾壓、平板振動和重錘夯實進行施工。
該法常用於基坑面積寬大和開挖土方量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一般適用於處理淺層軟弱土層(淤泥質土、鬆散素填土、雜填土、浜填土以及已完成自重固結的沖填土等)與低窪區域的填築。一般處理深度為2~3m。適用於處理淺層非飽和軟弱土層、素填土和雜填土等。
(2)強夯擠淤法 採用邊強夯、邊填碎石、邊擠淤的方法,在地基中形成碎石墩體。可提高地基承載力和減小變形。
適用於厚度較小的淤泥和淤泥質土地基,應通過現場試驗才能確定其適應性。
2.振密、擠密法
振密、擠密法的原理是採用一定的手段,通過振動、擠壓使地基土體孔隙比減小,強度提高,達到地基處理的目的。軟土地基中常用強夯法
強夯法 利用強大的夯擊能,迫使深層土液化和動力固結,使土體密實,用以提高地基土的強度並降低其壓縮性。
3.排水固結法 其基本原理是軟土地基在附加荷載的作用下,逐漸排出孔隙水,使孔隙比減小,產生固結變形。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土體超靜孔隙水壓力的逐漸消散,土的有效應力增加,地基抗剪強度相應增加,並使沉降提前完成或提高沉降速率。
排水固結法主要由排水和加壓兩個系統組成。排水可以利用天然土層本身的透水性,尤其是上海地區多夾砂薄層的特點,也可設置砂井、袋裝砂井和塑料排水板之類的豎向排水體。加壓主要是地面堆載法、真空預壓法和井點降水法。為加固軟弱的粘土,在一定條件下,採用電滲排水井點也是合理而有效的。
(1)堆載預壓法 在建造建築物以前,通過臨時堆填土石等方法對地基載入預壓,達到預先完成部分或大部分地基沉降,並通過地基土固結提高地基承載力,然後撤除荷載,再建造建築物。
臨時的預壓堆載一般等於建築物的荷載,但為了減少由於次固結而產生的沉降,預壓荷載也可大於建築物荷載,稱為超載預壓。
為了加速堆載預壓地基固結速度,常可與砂井法或塑料排水帶法等同時應用。如粘土層較薄,透水性較好,也可單獨採用堆載預壓法。
適用於軟粘土地基。
(2)砂井法(包括袋裝砂井、塑料排水帶等) 在軟粘土地基中,設置一系列砂井,在砂井之上鋪設砂墊層或砂溝,人為地增加土層固結排水通道,縮短排水距離,從而加速固結,並加速強度增長。砂井法通常輔以堆載預壓,稱為砂井堆載預壓法。
適用於透水性低的軟弱粘性土,但對於泥炭土等有機質沉積物不適用。
(3)真空預壓法 在粘土層上鋪設砂墊層,然後用薄膜密封砂墊層,用真空泵對砂墊層及砂井抽氣,使地下水位降低,同時在大氣壓力作用下加速地基固結。
適用於能在加固區形成(包括採取措施後形成)穩定負壓邊界條件的軟土地基。
(4)真空-堆載聯合預壓法 當真空預壓達不到要求的預壓荷載時,可與堆載預壓聯合使用,其堆載預壓荷載和真空預壓荷載可疊加計算。
適用於軟粘土地基。
(5)降低地下水位法 通過降低地下水位使土體中的孔隙水壓力減小,從而增大有效應力,促進地基固結。
適用於地下水位接近地面而開挖深度不大的工程,特別適用於飽和粉、細砂地基。
(6)電滲排水法 在土中插入金屬電極並通以直流電,由於直流電場作用,土中的水從陽極流向陰極,然後將水從陰極排除,而不讓水在陽極附近補充,藉助電滲作用可逐漸排除土中水。在工程上常利用它降低粘性土中的含水量或降低地下水位來提高地基承載力或邊坡的穩定性。
適用於飽和軟粘土地基。
Ⅱ 樓房的地基一般怎麼做呢
地基是在建築物下面支承基礎的土體或岩體,所以,建房的過程中,地基是最基本的一環;在天然土層承載力差,建築荷載大的時候,常常採用人工地基;
人工地基的加工方法有三種:
1).壓實法:用重錘或壓路機將叫軟弱的土層夯實或壓實,擠出土層顆粒間的空氣,提高土的密室度以增加土層的承載力。這種做法不用材料,比較經濟,適用於土層承載力與設計要求相差不大的情況;
2).換土法:當地基土的局部或全部為軟弱土,不宜用壓實法加固時(如淤泥,沼澤,雜填土,孔洞等),可將局部或全部軟弱土清除,換以好土,如粗砂,中砂,砂石料,灰土等。這種人工地基造價較壓實法為高,如圖中虛線表示軟弱土的實際范圍,挖方時應在受力方面適當加寬加深,並挖至老土層,且呈台階狀。每級台階高度不大於500mm,退台長度不小於1000mm,然後分層夯填好土。其原理是避免挖成陡坡鍋底狀,以防造成應力集中導致局部不均勻下沉;(註:更換的好土應就地取材,如填夯黏土,灰土,水灌粗砂,中砂,虛填砂石混合料等;應尤注意的是,局部換土的選土應該與周圍的土質接近,房子換土部位過硬或過軟造成沉降不勻)
3).打樁法:實在軟弱土層中置入樁身,將建築物建造在樁上,所以也可稱為樁基礎;(這種人工地基適用於地基承載力小,建築物總荷載較大的情況,但造價較高)
作為地基需要的基本要求:地基需要人加固處理,需要用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實等,並需要保證地基的強度、變形、穩定和所受壓力。地基要有足夠的承載力,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呢,能承受住來自不同不問的壓力等。
安全性方面的要求:
第一:保證基礎應扎實穩重,建設前應勘探,或挖探坑讓工程地質人員確認地基的可靠性。天然地基不怕承載力低,就怕不均勻,應按實際情況採取可靠措施,為房子的防災可靠性和耐久性打下基礎。在山區應特別注意防滑坡;
第二:要考慮到在可能有洪水、泥石流作用的地區造房,應按防洪樓設計,下部有泄洪通道,上部有避難平台;
第三:盡量保證屋頂要輕量化,防止在地震時坍下來傷人。因為用木架、鋼架、輕板頂蓋,要比鋼筋砼掛瓦要好得多。這樣也可以降低很大的傷害;
第四:牆體要保證它的整體協調性,防止危險情況下發生倒塌,為了加強它的整體性我們在建築工程中要選擇圈樑、拉結筋等構造措施;
第五:要防止雷電和火源,在火源周圍用不燃燒的材料,以免在火情發生時可以降低火勢;
第六:在耐久性方面要考慮到抗震設防,做到大震不倒,小震不裂,同時可以修復。所用的材料能要足夠可靠,如所用砼強度不能低於C20,配筋不能少於受力和構造要求,所用鋼材應具有足夠的抗拉強度、屈服強度、伸長量,硫磷含量應在允許范圍內,不能用偽劣次品。
這樣一個堅固、穩定的地基就搭建好了。接下來就可以放心順利地施工了,而且也可以保證房子的使用壽命。
Ⅲ 農村自建房地基怎麼做你必須了解的這些!
農村建房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地基問題,想要建造一個安全有舒適的房子,基礎必須打牢固。下面小編就如何打造堅實基礎,給出了一些方法。
Ⅳ 建樓房,打地基,地基是怎麼打的
1.壓實法:用重錘或壓路機將叫軟弱的土層夯實或壓實,擠出土層顆粒間的空氣,提高土的密室度以增加土層的承載力。這種做法不用材料,比較經濟,適用於土層承載力與設計要求相差不大的情況;
2.換土法:當地基土的局部或全部為軟弱土,不宜用壓實法加固時(如淤泥,沼澤,雜填土,孔洞等),可將局部或全部軟弱土清除,換以好土,如粗砂,中砂,砂石料,灰土等。這種人工地基造價較壓實法為高。
3.打樁法:實在軟弱土層中置入樁身,將建築物建造在樁上,所以也可稱為樁基礎;(這種人工地基適用於地基承載力小,建築物總荷載較大的情況,但造價較高)
拓展資料
支承由基礎傳遞的上部結構荷載的土體(或岩體)。為了使建築物安全、正常地使用而不遭到破壞,要求地基在荷載作用下不能產生破壞;組成地基的土層因膨脹收縮、壓縮、凍脹、濕陷等原因產生的變形不能過大。
在進行地基設計時,要考慮:
①基礎底面的單位面積壓力小於地基的容許承載力。
② 建築物的沉降值小於容許變形值 。
③ 地基無滑動的危險。
由於建築物的大小不同,對地基的強弱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地基設計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考慮三個方面的要求。有時只需考慮其中的一個方面,有時則需考慮其中的兩個或三個方面。若上述要求達不到時,就要對基礎設計方案作相應的修改或進行地基處理(對地基內的土層採取物理或化學的技術處理,如表面夯實、土樁擠密、振沖、預壓、化學加固和就地拌和樁等方法),以改善其結構性質,達到建築物對地基設計的要求。
Ⅳ 農村土法烘乾房怎麼建
首先建造一個房子。平定的。然後地面走煙道,分成好多條。木材放到上面架起來。用風機吹
Ⅵ 房子的建築過程
基本過程
1、場地平整,三通(通水、通電、通路)。
2、地基與基礎,就是挖基坑、做墊層、做基礎。樁基礎的還要打樁。
3、做完基礎後回填,沒有地下室的情況,回填土至正負零以下200--300的樣子。
4、然後做主體,主體實際上就是從基礎圈樑開始,綁筋、支模、澆築,一直到建築物封頂。
一路按照施工圖紙來就可以了。
5、做完框架主體之後,開始每層砌牆。
6、砌牆完了是做樓地面,一般毛胚房的話拆模後是什麼樣子就什麼樣子,不用再做一遍地面,簡裝房的話會幫你做一遍砂漿。
7、樓地面做完了做防水,包括屋面防水、廁浴間防水。這時候要注意廁所的防水做完後要蓄水24小時檢驗,做完後做一層保護層,再蓄水檢驗24小時,最後才做沉箱,做面層。
8、做完防水了可以做水電管線了,這時候要注意水電管線的一些預埋管線在做主體結構的時候就已經預埋好了,在混凝土結構內部,具體預埋的時間是綁筋後,澆築前。
9、欄桿、門窗等實際上可以和水電管線一起做。
10.主要就是這些,但是專業知識比較多,想要深入,還的學習專業知識加實踐。
(6)怎麼用土方方法做房子擴展閱讀:
房屋建築工程是指各類房屋建築及其附屬設施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安裝工程及室內外裝修工程。「房屋建築」指有頂蓋、樑柱、牆壁、基礎以及能夠形成內部空間,滿足人們生產、居住、學習、公共活動等需要的工程。
房屋建築工程一般簡稱建築工程,是指新建、改建或擴建房屋建築物和附屬構築物所進行的勘察、規劃、設計、施工、安裝和維護等各項技術工作及其完成的工程實體。
建築結構有五種類別:
鋼結構:承重的主要結構是用鋼材料建造的,包括懸索結構。如鋼鐵廠房、大型體育場等。
建築結構:鋼、鋼筋混凝土結構:承重的主要結構是用鋼、鋼筋混凝土建造。如一幢房屋一部分樑柱採用鋼制構架,一部分樑柱採用鋼筋混凝土構架建造。
鋼筋混凝土結構:承重的主要結構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包括簿殼結構,大模板現澆結構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先進施工方法施工的鋼筋混凝土建造的。
混合結構:承重的主要結構是用鋼筋混凝土和磚木建造。如一幢房屋的梁是鋼筋混凝土製成,以磚牆為承重牆,或者梁是木材製造,柱是鋼筋混凝土建造的。用預制鋼筋混凝土小梁薄板摟混合二等,其他的為混合一等。
磚木結構:承重的主要結構是用磚、木材建造的,如一幢房屋是木屋架、磚牆、木柱建造。房屋兩側(指一排或一幢下同)山牆和前沿橫牆厚度為一磚以上的磚木一等;房屋兩側山牆為一磚以上,前沿橫牆厚度為半磚、板壁、假牆或其他單牆。
廂房山牆厚度為一磚,廂房前沿牆和正房前沿牆不足一磚的為磚木二等;房屋兩側山牆以木架承重,用半磚牆或其他假牆填充,或者以磚牆、木屋架、瓦屋面、竹桁條組成的為磚木三等。
房子建造從打地基,到灌注,到成品,到驗收,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其中牽扯許多專業知識。
Ⅶ 用粘土做房子的圖片步驟
您好,一直以來都想做一個小房子,那天看到一張蘑菇房子的圖片,就激發了我的創作熱情,剛好發現我存的泡沫塑料材料中有一個圓筒形的比較合適,就用刀削出蘑菇頭的形狀來。再把紅色和淺黃色的紙粘土包在外面,房子的外形就做好了,我又在房子上挖出一扇拱形的門,用黃色包裹好,再用橘色做了窗戶和門把。最後做了一盞小燈掛上去,房子建好了
望採納,謝謝
蘑菇房子蓋好了。
Ⅷ 以前的土房子是如何用土來做的,各位請快點幫忙,急!!!!!!!!!!!!!!!!!!!!!!!!!!!!!!!!!請在半小時內回
版築。用兩塊大木板夾著,往中間填土築牆,具體我也說不清楚,但是我看過。。。我給你找找,待會補充
築牆:《孟子·告子下》:「傅說舉於版築之間。」傅說是殷代國君武丁的相,他曾在傅岩地方為人築牆,為武丁訪得,舉以為相。所謂版築,就是築牆時用兩塊木板(版)相夾,兩板之間的寬度等於牆的厚度,板外用木柱支撐住,然後在兩板之間填滿泥土,用杵築(搗)緊,築畢拆去木板木柱,即成一堵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