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42式太極劍握劍有哪些方法

42式太極劍握劍有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07 07:23:37

Ⅰ 有沒有42式太極劍的劍譜

42式太極劍劍譜:

1、起勢

2、並步點劍

3、弓步斜削

4、提膝劈劍

5、左弓步攔

6、左虛步撩

7、右弓步撩

8、提膝捧劍

9、蹬腳前刺

10、跳步平刺

11、轉身下刺

12、弓步平斬

13、弓步崩劍

14、歇步壓劍

15、進步絞劍

16、提膝上刺

17、虛步下截

18、左右平帶(右,左)

19、弓步劈劍

20、丁步托劍

21、分腳後點

22、仆步穿刺

23、蹬腳架劍

24、提膝點劍

25、仆步橫掃

26、弓步下截(右,左)

27、弓步下刺

28、右左雲抹(右,左)

29、右弓步劈

30、後舉腿架劍

31、丁步點劍

32、馬步推劍

33、獨立上托

34、掛劍前點

35、歇步崩劍

36、弓步反刺

37、轉身下刺

38、提膝提劍

39、行步穿劍

40、擺腿架劍

41、弓步直刺

42、收勢

42式太極劍劍譜:

1、起勢

2、並步點劍

3、弓步斜削

4、提膝劈劍

5、左弓步攔

6、左虛步撩

7、右弓步撩

8、提膝捧劍

9、蹬腳前刺

10、跳步平刺

11、轉身下刺

12、弓步平斬

13、弓步崩劍

14、歇步壓劍

15、進步絞劍

16、提膝上刺

17、虛步下截

18、左右平帶(右,左)

19、弓步劈劍

20、丁步托劍

21、分腳後點

22、仆步穿刺

23、蹬腳架劍

24、提膝點劍

25、仆步橫掃

26、弓步下截(右,左)

27、弓步下刺

28、右左雲抹(右,左)

29、右弓步劈

30、後舉腿架劍

31、丁步點劍

32、馬步推劍

33、獨立上托

34、掛劍前點

35、歇步崩劍

36、弓步反刺

37、轉身下刺

38、提膝提劍

39、行步穿劍

40、擺腿架劍

41、弓步直刺

42、收勢

42式太極劍最重要的就是:兩腳並攏,腳尖朝前;暢胸舒背;身體直立,兩臂自然垂於身體兩側,右手成劍指,手心朝里;左手持劍,手心朝後;劍身豎直貼靠在左臂後面,劍尖朝上;目視前方。

要點:頭頸自然豎直,下頜微收,上體保持自然,不可挺胸收腹。兩肩臂要自然松沉;劍刃不可觸及身體;精神要集中。

(1)42式太極劍握劍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四十二太極劍是原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於1992年組織編創的太極劍競賽套路。全套動作包括起、收勢共42個動作,其中包括點、崩、刺、撩、攔、劈等42種主要劍法,5種步型,3種平衡,3種腿法和3個各異的發勁動作。

42劍套路中有三個發力動作,分別是「弓步崩劍」、「弓步下刺」、「馬步推劍」。做好劍的發力動作,除了要求劍法准確,更重要的是步法、身法與握劍方法的相互協調,同時將劍法發揮到極致。

劍的發力與拳一樣,發的是短勁,不蓄到恰到好處絕不妄發,心意一動,合上腰腿勁,力從劍的力點上發出,神亦隨之跟去。注意「力從劍的力點上發出」,不能有絲毫的力滯留在身上。

Ⅱ 太極劍的握劍方法有哪些提握是哪種握法

練好太極劍,除了正確掌握好劍法之外,還必須注意持劍的方法,許多劍法都是在靈活的持劍控制下,才能做到准確有力。持劍方法不清楚,練習太極劍就會顯得呆板、僵硬。因此,只有了解靈活多變的持劍方法,才能很好地反映出太極劍的風格特點。

太極劍的持劍方法按持劍手不同可分為左手持劍和右手持劍兩種;按照握劍手型的變化可分為滿把持劍法、螺把持劍法、鉗把持劍法;根據太極陰陽之理,按照手心的朝向可分為中陰劍、中陽劍、少陰劍、少陽劍、太陰劍、太陽劍、老陰劍、老陽劍等。下面我們以左右手分類為主線,綜合起來介紹各種主要的持劍方法。

(1)左手持劍法

左手持劍法常用於劍術套路的起勢。持劍時,左手臂內旋,手心朝後握住劍柄,掌心貼左劍格上,拇指扣住內側劍格,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扣住外側劍格,食指伸直貼於劍柄上,使劍身平面貼靠小臂,垂立於左臂後。(圖2-32)

左手持劍法還有一些小變化,比如食指與中指並攏伸直貼於劍柄上,或拇指越過劍格(護手)盤扣於劍格上側等,不一而足。

(2)右手持劍法

變化多端的劍術,主要是通過右手的靈活運使表現出來的。右手持劍法包括以下幾種具體方式:

①螺把持劍法:手握劍柄,虎口對劍上刃,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第一指節緊扣劍柄,依次排列成「螺旋」型,拇指緊扣於食指的第1指節上,以食指第2指節靠近劍格,腕關節微下屈。這種持劍方法又稱為順手劍、直握劍,一般適用於刺劍、點劍等。(圖2-33)

太極劍共有六種握劍方法:

1、平握:五指成拳形卷握。多用於攔劍、崩劍、托劍、推劍等。

2、直握:五指成螺形卷握。多用於刺劍、劈劍、斬劍、掃劍等。

3、鉗握:拇指、食指和虎口鉗夾,其餘三指松握。多用於挑劍、抽劍、掛劍、雲劍等。

4、提握:腕關節屈提,拇指、食指下壓,其餘三指上勾。多用於點劍、提劍等。

5、反握:手臂內旋,手心向外,拇指支於劍柄下方,向上用力;中指、無名指、小指向下勾壓。多用於撩劍、反刺劍等。

6、墊握:食指伸直,墊在護手下面助力或控制方向,拇指也伸直,其餘三指屈握。多用於絞劍、崩劍、擊劍等。

Ⅲ 42式太極劍動作經典講做

32式太極劍是在楊氏太極劍的基礎上簡化而來,而42式太極劍則是在楊氏大架的基礎上雜合了陳,吳,武,孫四氏太極拳而成!故而32式劍是楊氏傳統的手法的簡化後收勢,而42式劍雜合了陳吳武孫的動作收勢

Ⅳ 42式太極劍口訣譜

42式太極劍口訣譜如下,共四十二步:

1、起式,2、並步點劍,3、弓步削劍,4、提膝劈劍,5、左弓步攔,6、左虛步撩,7、右弓步撩,8、提膝捧劍,9、蹬腳前刺,10、跳步平刺,11、轉身下刺,12、弓步平斬,13、弓步崩劍,14、歇步壓劍,15、進步絞劍,16、提膝上刺,17、虛步下截,18、右左平帶,19、弓步劈劍。
20、丁步托劍,21、分腳後點,22、仆步穿劍,23、蹬腳架劍,24、提膝點劍,25、仆步橫掃,26、弓步下截,27、弓步下刺,28、右左雲抹,29、右弓步劈,30、後舉腿架劍,31、丁步點劍,32、馬步推劍,33、獨立上托,34、進步掛劍。
35、歇步崩劍,36、弓步反刺,37、轉身下刺,38、提膝提劍,39、行步穿劍,40、擺腿架劍,41、弓步直刺,42、收勢。

Ⅳ 四十二式太極劍帶口令內容是什麼

1、起勢

2、並步點劍

3、弓步斜削

4、提膝劈劍

5、左弓步攔

6、左虛步撩

7、右弓步撩

8、提膝捧劍

9、蹬腳前刺

10、跳步平刺

11、轉身下刺

12、弓步平斬

13、弓步崩劍

14、歇步壓劍

15、進步絞劍

16、提膝上刺

17、虛步下截

18、右左平帶

19、弓步劈劍

20、丁步托劍

21、分腳後點

22、仆步穿劍

23、蹬腳架劍

24、提膝點劍

25、仆步橫掃

26、弓步下截

27、弓步下刺

28、右左雲抹

29、右弓步劈

30、後舉腳架劍

31、丁步點劍

32、馬步推劍

33、獨立上托

34、掛劍前點

35、歇步崩劍

36、弓步反刺

37、轉身下刺

38、提膝提劍

39、行步穿劍

40、擺腿架劍

41、弓步直刺

42、收勢

Ⅵ 誰知道42式太極劍動作名稱謝謝啦!

一 起勢

1 左腳開步 2 擺臂屈蹲 3 丁步展臂 4 轉身擺臂 弓步前指

二 並步點劍

1 上步穿劍分手 2 上步弓步接劍 3 並步前點劍

三 弓步削劍

1 沉劍提腳 2 轉身弓步削劍

四 提膝劈劍

1 坐腿轉腰擺劍 2 提腿劈劍

五 左弓步攔

1 轉身上步繞劍沉腕 2 弓步攔劍

六 左虛步撩

1 收腳轉身繞劍 2 虛步撩劍

七 右弓步撩

1 轉身繞劍 2 弓步撩劍

八 提膝捧劍

1 轉身左帶劍 2 退步虛步右帶劍 3 提腿捧劍

九 蹬腳前刺

十 跳步平刺

1 落腳送劍 2 跳步平刺

十一 轉身下刺

1 坐腿屈臂收劍 2 轉身弓步下刺

十二 弓步平斬

1 收腳合劍 2 弓步斬劍

十三 弓步崩劍

1 轉腰擺劍 2 插步帶劍 3 提腳捧劍 4 弓步崩劍

十四 歇步壓劍

1 轉腰提劍 2 歇步下壓

十五 進步絞劍

1 虛步平劍 2 上步絞劍 3 上步絞劍 4 上弓步絞劍

十六 提膝上刺

1 坐腿收劍 2 提腿上刺

十七 虛步下截

1 落腳左擺劍 2 虛步右下截

十八 右左平帶

1 提腳提劍 2 右弓步右帶 3 收腳收劍 4 左弓步左帶

十九 弓步劈劍

1 插步後截 2 左弓步前劈

二十 丁步托劍

1 提右腿下截 2 上步右丁步托劍

二一 分腳後點

1 左腳上步沉腕 2 轉身撤右步分手 3 轉身右弓步前刺 4 並步繞劍合手 5 提右腿抽劍 6 分腳後點劍

二二 仆步穿劍

1 退步前擺劍 2 轉腰帶劍 3 仆步穿劍 4弓步前刺

二三 蹬腳架劍

1 提左腳轉腰舉劍 2 蹬腳翻手架劍

二四 提膝點劍

提左膝右點劍

二五 仆步橫掃

1 落腳穿手 2 仆步橫掃

二六 弓步下截

1 收腳收劍 2 右弓步下截 3 左弓步下截

二七 弓步下刺

1 震腳收劍 2 左弓步下刺

二八 右左雲抹

1 收右腳合劍 2 開右步分斬 3 蓋步雲劍 4 弓步抹劍 5 提左腳收劍 6 開左步平斬 7 蓋步雲劍 8 弓步抹劍

二九 右弓步劈

1 轉身收右腳輪劍 2 右弓步劈劍

三十 後舉腿架劍

1 上步轉身掛劍 2 後舉右腿架劍

三一 丁步點劍

上步右丁步點劍

三二 馬步推劍

1 轉腰退左腳收右步 2 馬步推劍

三三 獨立上托

1 撤插腿繞劍 2 歇步轉身 3 提左腿 右腿獨立上托劍

三四 進步掛點

1 左進步左掛劍 2 右進步右掛劍 3 輪劍 右弓步前點

三五 歇步崩劍

1 上左步後撩 2 後插右腿 歇步崩劍

三六 弓步反刺

1 提左膝舉劍 2 左弓步反刺

三七 轉身下刺

1 坐腿收劍 2 轉身提右膝 3 右弓步下刺

三八 提膝提劍

1 左弓步轉腰擺劍 2 提左膝提劍

三九 行步穿劍

1 落左腳上步穿劍 2 行右左右左步穿劍

四十 擺腿架劍

1 提右腿收劍 2 雲劍擺右腿 3 右弓步架劍 4 展左臂

四一 弓步直刺

1 右丁步收劍 2 左弓步直刺

四二 收勢

1 坐腿轉身交劍 2 收腿擺臂沉腕 3 收左腳兩腿合並

Ⅶ 42式太極劍劍譜及動作分解是什麼

42式太極劍劍譜:

1、起勢

2、並步點劍

3、弓步斜削

4、提膝劈劍

5、左弓步攔

6、左虛步撩

7、右弓步撩

8、提膝捧劍

9、蹬腳前刺

10、跳步平刺

11、轉身下刺

12、弓步平斬

13、弓步崩劍

14、歇步壓劍

15、進步絞劍

16、提膝上刺

17、虛步下截

18、左右平帶(右,左)

19、弓步劈劍

20、丁步托劍

21、分腳後點

22、仆步穿刺

23、蹬腳架劍

24、提膝點劍

25、仆步橫掃

26、弓步下截(右,左)

27、弓步下刺

28、右左雲抹(右,左)

29、右弓步劈

30、後舉腿架劍

31、丁步點劍

32、馬步推劍

33、獨立上托

34、掛劍前點

35、歇步崩劍

36、弓步反刺

37、轉身下刺

38、提膝提劍

39、行步穿劍

40、擺腿架劍

41、弓步直刺

42、收勢

風格特點

太極劍是屬於太極拳門派中的劍術,具有太極拳和劍術兩者的風格特點。太極劍作為太極拳系列的組成部分,在古代劍術的基礎上,改造發展而成。「四十二式」太極劍具有獨特的風格特點,動作柔和、舒緩,美觀大方,體靜神舒,內外合一。易學易練,運動量適中,祛病延年,健體強身。

Ⅷ 急!太極劍有那六種握劍方法

1、平握:五指成拳形卷握。多用於攔劍、崩劍、托劍、推劍等。 2、直握:五指成螺形卷握。多用於刺劍、劈劍、斬劍、掃劍等。 3、鉗握:拇指、食指和虎口鉗夾,其餘三指松握。多用於挑劍、抽劍、掛劍、雲劍等。 4、提握:腕關節屈提,拇指、食指下壓,其餘三指上勾。多用於點劍、提劍等。 5、反握:手臂內旋,手心向外,拇指支於劍柄下方,向上用力;中指、無名指、小指向下勾壓。多用於撩劍、反刺劍等。 6、墊握:食指伸直,墊在護手下面助力或控制方向,拇指也伸直,其餘三指屈握。多用於絞劍、崩劍、擊劍等。

Ⅸ 四十二式太極劍代口令演示

42式太極劍劍譜
預備式:面向南方,左手持劍、手心向後,右手劍指、手心向里,雙臂自然下垂,身體直立。
1、起式:①左腳開步,兩臂微屈內旋,兩手距身體10厘米;②左前方擺臂轉體屈蹲、提腳抱劍;③右前方上步、上舉劍指、丁步展臂,④扣腳、轉身上步、弓步前指。(丁步方向西南,弓步方向正東)
2、並步點劍:①東南方45°上步、穿劍分手、提腳,②東北方45°上步合手、弓步接劍,沉腕;③並步前點劍。東北
3、弓步削劍:①沉劍提腳,②轉身(右後轉約90°)撤步、弓步削劍。正南方,與起式方向相同。
4、提膝劈劍:①坐腿轉腰擺劍,②提腳劈劍(劈劍方向為西南方)。
5、左弓步攔:①沉腕劃圓、轉身上步繞劍,②弓步攔劍。(左轉約90°,弓步方向斜向東北、攔劍方向正東)。
6、左虛步撩:①收腳轉身繞劍,②虛步撩劍。(定勢方向東南)
7、右弓步撩:①轉身繞劍,②弓步撩劍(定勢方向正東)。
8、提膝捧劍:①轉腰左帶劍,②退步虛步右帶劍,③左腳向前活步、提腿捧劍。
9、蹬腳前刺:①捧劍收引;②蹬腳平刺(定勢方向正東)。
10、跳步平刺:①落腳重心前移送劍,②跳步收劍,③弓步刺劍。
11、轉身下刺:①坐腿屈臂收劍,②轉身弓步下刺劍(身體轉約270°,定勢方向東南)。坐腿翹腳尖,重心後移,擺、帶劍收於胸前、扣腳轉身、碾腳提腿、擺轉、弓步下刺。提腿碾腳蹬地。
12、弓步平斬:①收腳合劍;②側弓步斬劍(右轉90°,西北)。劍指分展側舉略低於胸、手心朝左、劍指朝前。
13、弓步崩劍:①轉腰擺劍;②插步帶劍;③提腳捧劍;④弓步崩劍(定勢方向西北)。劍指分展跨旁、手心向下。
14、歇步壓劍:①轉腰舉劍;②虛步下壓(壓劍方向西南,劍尖朝前,劍指頭側上方)。
15、進步絞劍:①虛步提劍;②上步絞劍;劍指與耳同高、手心朝外、指尖朝前。③上步絞劍;④上步弓腿絞劍(行進方向為西南)。
16、提膝上刺:①坐腿收劍;②提腿上刺劍。劍尖高於頭、提膝高於腰(定勢方向西南)。
17、虛步下截:①落腳舉劍:落腳舉劍(左腳落步為東南)、劍腕同頭高、劍指左胯、手心斜朝下;②虛步下截劍:虛步西南、劍尖與膝同高、劍指頭側上、轉看西北。
18、右左平帶:①提腳提劍;②弓步右帶;③收腳收劍;④弓步左帶。(弓步方向斜向前方、帶劍斜向後方,劍尖前後移動大體保持在中線附近)。
19、弓步劈劍:①插步後截;劍指屈肘右肩前,手心斜朝下;②弓步前劈(弓步和劈劍方向均為正西)。
20、丁步托劍 :①提腿下截;正北偏東;②丁步托劍(定時方向正北偏西)。
21、分腳後點:①扣腳上步;②轉身撤步;③轉身弓步前刺;劍指與肩同高、手心斜朝下;④並步繞劍;⑤提腳提劍;⑥分腳後點劍(分腳方向正西、點劍方向東北)。
22、仆步穿劍:①退步前擺劍;②轉腰分劍;③轉腰舉劍;④仆步穿劍;全腳踏地、不可掀腳拔根;⑤弓步平刺(定勢方向正東)。
23、蹬腳架劍:①撇腳轉腰翻腕帶劍;②提膝舉劍;③蹬腳架劍。
24、提膝點劍:提膝點劍,屈膝右下方點劍(上體轉向東南,點劍方向西南方)。
25、仆步橫掃:①落腳穿手;②仆步掃劍。弓腿轉腰揮臂前掃(定勢弓步斜向東北,劍尖擺至正東)。
26、弓步下截:①收腳收劍;②右弓步下截劍;③收腳收劍;④左弓步下截劍。弓步斜前方,截劍正前方(定勢弓步方向斜向東南、東北,劍尖停在中線附近)。
27、弓步下刺:①震腳收劍;②弓步刺劍(定勢方向為東北)。
28、右左雲抹:右:①收腳合劍;②開步分擺;③蓋跳步雲劍;④弓步抹劍;左:⑤提腳收劍;⑥開步分擺;⑦蓋跳步雲劍;⑧弓步抹劍。(定勢方向分別為正南和正北)
29、右弓步劈:①轉身收腳掄劍;②弓步劈劍。(弓步和劈劍方向一致為東南)
30、後舉腿架劍:①上步轉身掛劍;②後舉腿架劍。(劍指、劍尖、後舉腿和目視方向皆為同一方向,直向西北)
31、丁步點劍:①上步右擺舉劍;②左丁步點劍。(定勢方向為東南)
32、馬步推劍:①轉腰收腳退步;②馬步推劍,兩腳平行分開(馬步腳尖和胸方向皆朝向東北)。東南方。
33、獨立上托:①插步繞劍;②轉身提膝托劍(右腳向左腳後倒插步,劍以腕關節為軸繞環一周,以左腳跟、右腳掌為軸右後轉約180°,定勢方向正西)。
34、進步掛劍:①落腳轉身向下向左掛:上步左掛;②劍舉起上步向右掛:上步右掛(掛劍的行進方向為向西擺腳上步);③虛步前點:翻手上舉劍、點。(西偏北約30左右)
35、歇步崩劍:①轉身退步撩劍:前腳掌為軸,向右轉身向後撩撤左腳,劍指與肩平;西偏北斜線行進;②翻手退步、歇步沉腕崩劍。(步法行進方向仍沿西偏北斜線,定勢為歇步目視東偏南)
36、弓步反刺:①提腿收劍;②落腳弓步探身反刺。(定勢方向斜向西偏北約30°)
37、轉身下刺:①坐腿扣腳翻手挑收劍;②提腿碾腳、轉身;③弓步下刺劍(定勢方向為西南)。
38、提膝提劍:①轉腰繞劍;②提膝提劍(目視方向東南)。
39、行步穿劍:①落腳穿劍;②行步穿劍;③行步穿劍;④行步穿劍;⑤行步穿劍(行歩時左腳內扣上步,右腳外擺上步。行步共五步,軌跡一個圓。最後一步扣向東南,上體也扭向東南)。
40、擺腿架劍:①擺腿扣劍;②落腳架劍,弓步前指(定時方向西南,劍尖、劍指、目視方向東南)。
41、弓步直刺:①收腳收劍;②弓步刺劍(刺劍和弓步方向同起勢——正南)。
42、收勢:①坐腿接劍;②弓腿擺臂;③收腳擺臂;④並步還原

閱讀全文

與42式太極劍握劍有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治白斑病有哪些好方法 瀏覽:657
粉末活性炭顆粒度濕法檢測方法 瀏覽:889
考試編排方法和技巧 瀏覽:317
白色結晶土蜂蜜鑒別方法 瀏覽:160
天然檢測的方法 瀏覽:255
中效天井棉安裝方法 瀏覽:910
討論研究蓄積作用的意義和方法 瀏覽:314
血餘炭的食用方法 瀏覽:256
牛蛙骨骼標本製作方法步驟 瀏覽:984
紅銅火燒後用什麼方法使其變硬啊 瀏覽:901
早些入睡的正確方法 瀏覽:640
電腦藍屏了怎麼辦多種方法 瀏覽:187
皮筋安裝方法 瀏覽:945
磁力表使用方法 瀏覽:806
如何計算下期和值的方法 瀏覽:167
火線膿皰的快速獲得方法 瀏覽:547
尾盤快速跳水方法 瀏覽:437
豆角種植搭架方法圖片 瀏覽:978
中學物理的研究方法 瀏覽:107
好用的圖片文字識別方法 瀏覽: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