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數學估演算法有幾種方法
1、去尾法。即把每個數的尾數去掉,取整十或整百數進行計算。東方旅行社「十一」期間組織了幾個旅遊團,情況是:麗江524人,黃山208人,長城602人,九寨溝310人,峨眉山219人,估計該旅行社「十一」
期間共接待多少人。把尾數去掉,取整百數相加,得到524+208+602+310+219≈500+200+600+300+20=1800(人)。
2、進一法。即在每個數的最高位上加1,取整十整百數進行計算。如:28+15+7+24≈30+20+10+30=90。
3、四捨五入法。即尾數小於或等於4的捨去,等於或大於5的便入進去,取整十或整百數進行計算。如,「蘋果每千克4。20元,1。8千克蘋果應付多少元」?採用估算則為4。2×1。8≈4×2=8(元)。
4、湊十法。即把相關的數湊起來接近10的先相加。如17+8+12+24=(17+12)+(8+24)≈30+30=60。
例 :一套車票和門票 49 元,四年級一共需要 104 套票,需要准備多少錢呢?
方法一:49×104≈5000(元) 50*100
方法二:49×104≈4500(元) 45 *100
方法三:49×104≈5500(元) 50 *110
方法四:49×104≈5250(元) 50 *105 ……
第一種估算方法,因為把 49 看成是 50,把 104 看成 100,50×100 等於5000,計算很方便.
第三種估算方法,因為把 49 看成是 50,把 104 看成 110,兩個數都看大了,這樣估算出來的結果 50×110 等於 5500,肯定大於 49×104 的結果,還有多餘的一點錢,可以防止有什麼意外發生.
第四種估算方法,因為把 49 看成是 50,把 104 看成 105,兩個數都看大了一點點,這樣估算出來的結果 50×105 等於 5250,與准確值很接近。我認為第二種方法不好, ,因為把 49 看成是 45,把 104 看成 100,兩個數都看小了,這樣估算出來的結果 45×100 等於 4500,如果帶 4500 元錢肯定不夠。
Ⅱ 請問大家,小學四年級數學題中有關估算的問題,請問有什麼原則嗎如408×19應估為8000還是82
估算培養的是一種意識,而非具體的演算法。
408可以看作400,
19可以看作20,
估算成8000是正確的;
四捨五入是一種精確度的計數保留法,與其他方法本質相同。但特殊之處在於,採用四捨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與實際值差值不超過最後一位數量級的二分之一:
假如0~9等概率出現的話,對大量的被保留數據,這種保留法的誤差總和是最小的。這也是我們使用這種方法為基本保留法的原因。
(2)4年級估算的方法是怎麼算的擴展閱讀:
1、四捨五入:0,1,2,3,4,均不進位,5,6,7,8,9,進位。
2、進一法:進一法是去掉多餘部分的數字後,在保留部分的最後一個數字上加1。這樣得到的近似值為過剩近似值(即比准確值大)。
3、去尾法:去尾法是去掉數字的小數部分,取其整數部分的常用的數學取值方法,其取的值為近似值(即比准確值小),這種方法常常被用在生活之中。
4、數量單位估計法:用實際生活中的物體去感知數量單位,實際體驗數據的大小多少。
Ⅲ 四年級除法先估算再計算怎麼做
先把被除數和除數估算為接近的整十數或整百數,然後根據除法的意義進行計算即可。
【解析】
例如:
第一道:363÷32≈360÷30=12;
第二道:122÷11≈120÷10=12;
第三道:558÷69≈560÷70=80。
估算時找到與此接近的近似數,然後進行計算。一個數與准確數相近(比准確數略多或者略少些),這一個數稱之為近似數。
估算是根據具體條件及有關知識對事物的數量或算式的結果作出的大概推斷或估計。估算的方法有四捨五入法、進一法、去尾法。
估算是根據具體條件及有關知識對事物的數量或算式的結果作出的大概推斷或估計。
估算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Ⅳ 小學4年紀數學估算的方法是什麼
計算器,呵呵。 小學老是搞這種莫名其妙的東西。
Ⅳ 四年級乘法估算方法
389乘28的估算
估算方法最好是一個加另一個就減,而且是3位數那邊變化多一點更准確寫
方法一:只考慮好計算,不考慮精確度
≈390乘30
≈11700
方法二:考慮精確度
≈380乘30
≈11400
Ⅵ 估算是什麼怎樣估算
一、什麼是估算、怎麼進行估算?
什麼是估算?所謂的估算就是大致推算。估算有三種情況:一是推算最大值,二是推算最小值,三是推算大約多少。怎麼估算呢?估算都要先對參加計算的數值取其近似值,把一個比較復雜的計算變成可以口算的簡單計算,得到一個近似值,如:估算32×58,最大值:都按比原來大的整十數算,最大是40×60=2400;最小值:都按比原來小的整十數算,最小是30×50=1500;約等於多少:用「四捨五入法」取接近的數算,大約在30×60=1800左右。
二、估算比精確計算容易算嗎?
有人認為:估算都是把復雜的計算變成可以口算的簡單計算,所以估算比筆算容易得多。估算真的比精確計算容易嗎?我們不妨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
⑴思維過程:所有的筆算都有其復雜的算理,學生學習筆算時都是先進行復雜的思維分析、邏輯推理,然後對計算過程進行比較、分析、歸納得出計算的法則,計算過程中的復雜的思維活動就是計算的算理,是計算的依據,而計演算法則是簡約了復雜的思維活動的按一定程序演算的程式化的操作方法,所以在筆算過程中不再思考每步計算的道理,這樣大大降低了思維難度、減輕了思維強度,只要進行一定量的訓練就能達到正確、迅速計算的水平,所以在筆算過程中沒有復雜的思維活動。而估算就不同了,所有的思維過程都不可簡約,必須一步一步地思考和推理,如:估算32×58,先思考:32接近幾十、記憶30,再思考:58接近幾十、再記憶60,接著提取第一個記憶信息30,再思考:3×6=18、30和60末尾一共有2個0、所以在18後面添2個0得1800,由於30比32小、60比58大,所以1800不是最大值也不是最小值,得數應當在1800左右。從思維強度看估算要經歷多次思考、多次記憶、提取信息、計算、比較、判斷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所以估算要比筆算的思維難度大。
⑵工作記憶:工作記憶屬短時記憶,是一短暫時刻的知覺。心理學研究表明:成人的工作記憶只能記住大約5~9個獨立的信息單位,兒童的工作記憶的信息量更少。由於用豎式計算是每算一步就寫一個數字,頭腦里只要記住「進幾」、「是否退1」和「幾十幾加幾」,工作記憶的信息一般只有一、兩個,所以在計算過程中工作記憶的信息量很少。但是估算就不一樣了:先要思考每個數的近似數是多少、記憶近似數,取提記憶里的相關信息,再計算,因此頭腦里記憶的信息量要比豎式計算多得多,甚至會超出小學生的記憶能力,所以估算要比筆算難度大。
Ⅶ 估算怎麼算
估算的口訣原則主要包括7個。
1、去尾法。即把每個數的尾數去掉,取整十或整百數進行計算。
2、進一法。即在每個數的最高位上加1,取整十整百數進行計算。
3、四捨五入法。即尾數小於或等於4的捨去,等於或大於5的便入進去,取整十或整百數進行計算。
4、湊十法。即把相關的數湊起來接近10的先相加。
5、部分求整體,幾把一個大的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根據部分數求出整體數。
6、以某一標准進行實際估計,一是利用計數單位進行估計,二是利用計量單位進行估計,三是以某一物體為參照物進行估計。
7、湊整法,把數量看成整式,整百整千在計算,是最常用的估算方法。
估算在學習當中的意義
估算在學習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讓學生根據已知情境確定數的大致范圍,在這個過程中理解並參透提議,從而進一步去解決問題。
老師應該加強對估算教學的重視,突出對估算意識的培養,要鼓勵演算法的多樣化,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讓學生自由表達。在估算學習中,教師和家長要營造一種寬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培養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Ⅷ 小學數學中的估算是怎麼做的
小學估算一般遵循四捨五入原則。
舉例說明如下:
150+317,估算的過程是把150看成200,另外的317看成300,計算可得:150+317的估算結果為500。
再例如:700+651,700可以估算為1000,651可以估算為700,計算可得:700+651=1700。
(8)4年級估算的方法是怎麼算的擴展閱讀:
四捨五入法與其他方法本質相同。但特殊之處在於,採用四捨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與實際值差值不超過最後一位數量級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現的話,對大量的被保留數據,這種保留法的誤差總和是最小的。這也是我們使用這種方法為基本保留法的原因。
教師要重視估算,並把估算意識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為了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要重視估算教學,將估算意識的培養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設計時,首先要考慮教學目標,如果把目標定位在做一些機械的訓練,可能就會給學生形成一種錯誤的定勢。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近似意識,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來實施。
數學雖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小學生每天會接觸到數學,但由於受以往數學精確性、嚴謹性的影響,教師一直很重視學生筆算的正確率和熟練度,學生主動估算的意識極為薄弱。新課程根據這一現狀,在各個學段增設了不同層次的估算內容。
Ⅸ 估算有哪幾種方法
估算的方法如下:
1、湊整的方法:如湊成一個整千、整百、整十的數。
2、取一個中間數:如53、57、51 和59這四個數求和,這些數都很接近35,有的比55多一點,有的比55少一點,就取一個中間數55,直接用55×4,就大約地計算出了這幾個數相加的結果。
3、用特殊的數據特點進行估數:如126 × 8,就可以想到125 × 8,125的8倍,就得到1000。
4、尋找區間,也就是說叫尋找它的范圍 ,也叫做去尾進一:以278為例,去尾就是只看首位,那麼只看首位的時候,估得的結果就是它至少是200;進一就是首位加一,這樣就是它最多可能是300,這樣得到一個范圍,就是尋找它的區間范圍;
5、大小協調:兩個數,一個數 往大了估,一個數往小了估,或者一個數估一個數不估。
6、先估後調。
7、利用乘法口訣湊數:這種方法一般用於除法的估算,一般用除數乘一個整十數、整百數或整百整十數,如果乘積最接近被除數,則這個數就是除法估算的商。如 358÷6 ,用除數 6 乘整十數 60 ,其積 360 最接近被除數 358 ,那麼整十數 60 即是所求的商。
Ⅹ 小學數學中的估算是怎麼估算的
只要是1-5的就舍0,6-9就進1。219四捨五入就是200。247四捨五入就是250。
四捨五入是一種精確度的計數保留法,與其他方法本質相同。但特殊之處在於,採用四捨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與實際值差值不超過最後一位數量級的二分之一。
假如0~9等概率出現的話,對大量的被保留數據,這種保留法的誤差總和是最小的。這也是我們使用這種方法為基本保留法的原因。
在應用科學計算機進行施工運算時,常遇到一種情形:在答案的整數左邊,有時連著好幾個小數點數字 。如:小邊255 除大邊1005=tan0.2537313。
類似這種情形,如果作為參考用的tan值,經常帶著這些小數點進行大小邊計算,將顯得繁瑣。因此,為適當地去除類似小數點,又不影響實際尺寸的准確性,我在這里介紹數學 中的四捨五入計演算法。
通常,木工所接觸的製作圖,都採用公制,且以毫米(mm)為單位,製作的面積從幾十毫米到十多二十米不等,只要配合實際尺寸,對小數點作適當的刪除,又能使誤差不超過一 毫米,就應該施行四捨五入法.應該在哪一位置施行四捨五入呢?
以毫米為單位來說,假如它在第三位,我們就在第四位作四捨五入,先看第四位:如果是4或者比四小,就把它捨去;如果它是5或者比五大,也把它捨去,但要向它的左邊單位上進1,這種方法就叫四捨五入法。
再舉上面的例子,用tan值乘大邊,以便求出小邊值。假設tan值不變,大邊值改為3000,這時,以毫米為單位來算,它就在第四位,我們就取tan值小數點後的四位數作為運算值就夠了。
第五位是3,因為小於4,所以將它捨去,即:0.2537乘 3000=761.1,答案的小數點這時小於1mm應把它刪去,只取761mm。
但是在四捨五入中,捨去的幾率有九分之四,而進一的幾率有九分之五,兩者不等。故有「四捨六入」的說法,在這之中,若是5需舍入,若前一位數是奇數,則進一,若是偶數,則去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