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墩台身的砌築方法有哪些

墩台身的砌築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05 09:51:07

㈠ 橋梁墩台施工要點有哪些

橋梁墩柱和蓋梁施工技術措施及要點如下:
1.測量定位:墩柱的中心線要和樁基中心線重合,施工前設置墩柱切線方向的護樁,施工過程當中隨時進行復核,保證墩身的垂直度達到要求。
2.主筋的預埋與定位:根據施工圖鋼筋尺寸,用槽鋼製作一個墩樁鋼筋骨架的定型模具,在系梁鋼筋及模板定位之後,先將定型模具固定,再按模具安裝主筋,同時加設墩柱定位加強箍筋。由於墩柱高3.8m,施工時擬一次性澆築完畢。
3.鋼筋綁扎時,先搭設好工作平台,並採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嚴防施工過程中出現傾斜和傾覆。
4.墩柱的模板在地面進行拼裝,幾何尺寸、順直度和拼裝接縫符合要求後,用吊車進行安裝。
5.拌制的混凝土應具有良好的工作性,便於振搗和防止離析。混凝土澆築時採用串通卸料,以降低混凝土卸落高度,防止出現離析。
6.蓋梁的施工應在墩柱強度達到足夠的支承能力後進行,施工重點要控制好腳手架的搭設,減少沉降和彈性變形,混凝土澆築時應從中間向兩邊對稱澆築,分層振搗。

㈡ 橋梁墩台採用漿砌片石時,其砌築工藝有哪些具體有哪些要求

呵呵,不應該在這里提問了,在理工科學裡面的建築學提這個問,就行了。
對於道路砌築工藝可以查閱道路施工技術這本書。
我是學造價但沒選擇道橋方向,但這與土建施工應該差不多,也可以看看施工工藝這本書。

㈢ 砌磚有那些砌法

砌磚的砌法有:法式砌法、迭砌法、「三一」砌磚法、擠漿法。

比如說,迭砌法砌磚體:

磚有紅磚和青磚二種。按其製造方法,又可分為機磚和草磚。常用的是機磚。磚的尺寸為24×11.5×5.3厘米。磚的排列有二種基本形式:順砌磚和頂砌磚。順砌磚是磚塊長的一邊放在砌體表面,頂砌磚是磚塊短的一邊放在砌體表面。黏土磚磚的標號常用的有100號、75號、50號。

粘結磚塊的灰漿層,稱為灰。灰厚度一般為1厘米。在砌體表面,灰面可以和磚面相齊,或者進去,或者凸出來,分別稱為不、凹或凸。磚砌體的厚度有12、24、37、49……厘米等,分別稱為磚牆、單磚牆、一磚半牆、兩磚牆……等;又可稱為一二牆、二四牆、三七牆、四九牆等。

磚砌體的強度與磚的標號及灰漿的標號二者有關。在砌砌體表面塗抹灰層的,稱為混水牆;不抹灰的,稱為清水牆。混水牆應採用凹縫,清水牆則要求表面清潔、整齊、美觀。

(3)墩台身的砌築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比如說「三一」砌磚法通常都是單人操作,操作過程中要取磚、鏟灰、角灰,轉身、彎腰的動作較多,勞動強度較大,又耗費時間,影響砌築效率。但由於這種方法是隨砌隨鋪,隨即擠揉,因此灰縫容易飽滿,粘漿面好,粘結強度高,能保證質量,提高砌體的整體性和強度。

什麼是墩台身

即土木工程中用於承載上部結構物的下部承重物。墩柱截面多為圓形,也有橢圓形、方形、曲線形、拋物線形等異性墩柱。在公路橋、鐵路橋、人行道等橋梁、立交橋、匝道橋、天橋等工程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通常由塊石,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這幾種材料建造,為了便於水流和漂浮物通過,墩身平面形狀可以做成圓端形或尖端形;無水的岸墩或高架橋墩可以做成矩形,在水流和橋梁斜交或流向不穩定時,就宜做成圓形。在有強烈流水或大量漂浮物的河道上,橋墩的迎水端應做成破冰棱體,破冰棱可由強度較高的石料砌成,也可以用高標號的混凝土輔之以鋼筋加固。

㈤ 磚混建築物中有哪些砌築方法

磚砌體的砌築方法有「三一」砌磚法、「二三八一」砌磚法、擠漿法、刮漿法和滿口灰法。其中,「三一」砌磚法和擠漿法最為常用。
1.「三一」砌磚法:
即是一塊磚、一鏟灰、一揉壓並隨手將擠出的砂漿颳去的砌築方法。這種砌法的優點:灰縫容易飽滿,粘結性好,牆面整潔。故實心磚砌體宜採用「三一」砌磚法。
2.「二三八一」砌磚法:
即由二種步法(丁字步和並列步)、三種身法(丁字步與並列步的側身彎腰、丁字步的正彎腰和並列步的正彎腰)、八種鋪灰手法(砌條磚用的甩、扣、潑、溜和砌丁磚時的扣、溜、潑,一帶二)和一種擠漿動作(砌磚時利用手指揉動,使落在灰槽上的磚產生輕微顫動,砂漿受振以後液化,砂漿中的水泥漿顆粒充分進入到磚的表面,產生良好吸附粘結作用)所組成的一套符合人體正常活動規律的先進砌磚工藝。
採用此法能較好地保證砌築質量,它是基於「三一」砌磚法,而且動作連貫不間斷,避免了鋪灰時間長而影響砂漿的粘結強度。操作過程中對步法、身法和手法等都作了優化,明確規定遠、近、高、低等不同操作面和操作位置應做的動作,消除了多餘動作,提高了砌築速度。使用這種方法,使現場操作平面的布置和材料的堆放,能夠達到布置合理,作業規范,文明施工。符合人體生理和運行特點,能夠大大減輕操作人員的疲勞強度,對防止與消除工人職業性腰肌勞損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操作方法簡單易學,一般一個新工人通過兩三個月的強化訓練即可掌握要領。
3.擠漿法:
即用灰勺、大鏟或鋪灰器在牆頂上鋪一段砂漿,然後雙手拿磚或單手拿磚,用磚擠入砂漿中一定厚度之後把磚放平,達到下齊邊、上齊線、橫平豎直的要求。這種砌法的優點:可以連續擠砌幾塊磚,減少煩瑣的動作;平推平擠可使灰縫飽滿;效率高;保證砌築質量。

㈥ 墩台的橋梁墩台

橋墩和橋台的合稱,是支承橋樑上部結構的建築物。橋台位於橋梁兩端,並與路堤相接,兼有擋土作用;橋墩位於兩橋台之間。橋梁墩台和橋梁基礎統稱為橋梁下部結構。 中國周代以前,在河中堆集石塊供涉水。秦代在咸陽渭水上架了一座用石柱作橋墩的橫橋,「廣六丈,南北三百八十步,六十八間,七百五十柱,百二十二梁」(《三輔黃圖》)。唐代長安中橋「歲為洛水沖注,……李德昭創意積石為腳,銳其前以分水勢,自是更無漂損」(《中國石橋》),這種類端橋墩形式沿用至今。近代,墩台由石砌向混凝土澆築發展。同時,隨著橋梁技術的發展,有些橋梁的橋墩橋台成為橋樑上部結構的組成部分。例如 T型剛構橋、斜腿剛構橋的上部結構同橋梁墩台的上部是連為一體的;懸索橋錨索的錨固部分一般是同橋台結合在一起的;開啟橋的衡重部分常設置在橋墩台體之內;斜拉橋的索塔架往往包括基礎以上的墩身部分等。 在墩台工程方面,中國古代有創造性的成就,如漢代長安灞河橋採用了卯榫相聯結構,並應用若干節疊置的石鼓作成具有柔性墩性質的石柱墩。宋代泉州洛陽橋用船上起吊工具懸吊大石塊砌築石墩,石塊有重達10噸者,實為用水上浮吊進行墩台施工的最早實例。近代,各種類型混凝土墩台和預制裝配式墩台逐步向機械化拼裝施工方向發展。隨著施工裝備的改進和施工技術的提高,橋梁墩台深水施工,峽谷中高墩台建造,以及受復雜應力的空間結構的墩台建造,不斷獲得發展。國內外對中等跨徑橋梁多採用施工便捷、圬工量省的排架樁柱式橋墩。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跨越龐恰特雷恩湖的大橋全長約39公里,有跨徑為25.6米的基本橋孔1526個,其中1500餘座雙樁柱(直徑為1.64米的樁節段用12根預應力鋼絲束串聯)橋墩在15個月內完成,全橋在26個月內完成,創世界最長橋快速施工的記錄。 橋墩 由帽蓋(頂帽、墩帽)和墩身組成。帽蓋是橋墩支承橋梁支座或拱腳的部分,其作用是把橋樑上部結構荷載傳給墩身,並加強和保護墩身頂部。樁柱式墩的樁柱靠帽蓋聯結為整體。墩身是橋墩承重的主體結構,其作用是把橋樑上部結構荷載傳給橋梁基礎和地基。 實體墩 也稱重力式墩,依靠自身重量保持穩定的橋墩。它的整體性和耐久性好。實體墩的墩身常用抗壓強度高的石料砌築或混凝土澆築。當墩身較大時,可在混凝土中摻入不超過墩身體積25%的片石,以節省水泥。實體墩也可用預制的塊件在工地砌築,各塊件用高強度鋼絲束串聯施加預應力。砌築時,塊件要錯縫。用這種方法建造的實體墩又稱為裝配式橋墩。 薄壁墩 用鋼筋混凝土製作的實體薄壁橋墩或空心薄壁橋墩。實體薄壁橋墩適用於中小跨徑橋梁。空心薄壁橋墩多用於大跨徑橋和高橋墩橋。 柱式墩 在基礎上灌築混凝土單柱或雙柱、多柱所建成的墩。中國通常採用兩根直徑較大的鑽孔樁作基礎,在其上面建立柱作成雙柱墩,並在兩柱之間設橫系梁以增加剛度。此外,也常用單樁單柱墩。 排架樁墩 由單排樁或雙排樁組成的橋墩。一排樁的樁數一般同上部結構的主梁數目相等。將各樁頂聯系一起的蓋梁可用混凝土製作。這種橋墩所用的樁尺寸較小,因此通常稱這種橋墩為柔性樁墩。它按柔性結構設計可考慮水平力沿橋的縱軸線在各墩上的分配。 構架式橋墩 以兩欞或多欞構架作成的橋墩,多用鋼筋混凝土製作。構架式橋墩輕型美觀,但不宜在有漂流物或流冰的河流中建造。 橋台 由帽蓋(頂帽、台帽)和台身組成。台身有前牆和側牆(冀牆)兩部分。前牆是橋台的主體,它將上部結構荷載和土壓力傳達於基礎。側牆位於前牆的側後方,主要支擋路堤土方並可增加前牆的穩定性。前牆和側牆均可用石料或混凝土砌築。當上部結構為拱式體系時,除在橋面系同前牆相會處需設置台帽之外,在台身支承拱腳之處需另設拱座。和台帽相連的胸牆同橋面系端部之間應留伸縮縫。 重力式橋台 依靠自重來保持橋台穩定的剛性實體,它適於用石料砌築,要求地基土質良好。重力式橋台的平面形狀有U形、T形以及山形等。U形的整體性好,施工方便,但是台背易積水,故在台後填土中應設盲溝排水,以免發生土的凍脹。在土質地基上,翼牆同前牆相會合處應設置隔縫,將兩者分開砌築,以避免兩者沉降不均,產生破壞。 埋置式橋台 埋置於路堤錐體護坡中的橋台,它僅露出台帽以上的部分以支承橋樑上部結構。由於是埋置土中,所以這種橋台所受的土壓力很小,穩定性好。但是錐體護坡往往伸入河道,侵佔了泄水面積,並易受到水流沖刷,因此必須十分重視護坡的保護;在設計中應驗算護坡萬一被沖刷毀壞時的橋台穩定性和強度。 薄壁橋台 以 L形薄壁牆作成的橋台。這種橋台有前牆和扶壁,前牆是主要承重部分,扶壁設於前牆背面,支撐於牆底板上。扶壁有若幹道,其作用是增加前牆的剛度。台帽置於前牆頂部。底板上方的填土有助於保持橋台的穩定。 木墩台 主要用於木橋。僅在一些易於取材的林區採用這類墩台,其他形式橋梁在維修搶險時也用木墩台或木垛作為臨時支承。
走近吐孜托爾烽火台煙墩墩台在新疆,就怕自己走的少了,看的少了,聽的少了,這種感覺,在我以往去過的其它區域,從沒遇到過。
走近吐孜托爾烽火台,就是出於這種感覺。
烽火台又稱烽燧,俗稱烽堠、煙墩、墩台。古時用於點燃煙火傳遞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軍事防禦設施,是為防止敵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敵情發生,則白天施煙,夜間點火,台台相連,傳遞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傳遞方式。
吐孜托爾烽火台位於新和縣西出口附近,距縣城30公里。屬於唐代遺址。
有關資料記載:現高約11米。其基部為夯築,頂部用土坯壘砌。平面為方形,剖面呈梯形狀。基部:東西長15.2米,南北長11.8米,面積約179.4平方米。距烽火台北部約10米處的地表上散布著許多夾砂紅陶片、灰陶片,附近採集到龜茲五銖錢。
這里說到龜茲。所謂龜茲,是古代西域的一個國家。塔里木盆地北緣是古龜茲國所在地,漢唐兩代先後在這里設都護府。龜茲在漢西域50餘國中,為第三大國,人口81000餘,戶6900餘。統轄包括今庫車、輪台、沙雅、拜城、新和等地。國都延城,即今庫車。龜茲地處西域中心地帶,扼「絲綢之路」中段要沖。
新和縣古代為龜茲的西南屏障,分布於縣境50餘處古代遺址中,經專家考證屬於軍事活動、屯田戍邊的遺址就達10多處。
從新和縣古跡示意圖不難發現,這10多處軍事活動、屯田戍邊的遺址大多處於新和縣的西南方向和西北方向,在這些遺址的包圍下,有它乾城(東漢班超西域都護府所在地),玉奇喀特古城(發掘了西域都護李崇的銅印和「漢歸義羌長印」)和通古孜巴西古城(龜茲大城市)。
吐孜托爾烽火台就是這10多處遺址中的一處。
目測了一下,烽火台高不足5米,與相關資料記載的有很大出入,帶我來的朋友告訴我,能看到現在這個模樣,算是我的眼福了。她說,她每次來,每次看到的高度都不一樣,一次比一次要矮很多。
圍繞烽火台走了一圈,四周倒塌的很厲害,以至於底部是怎麼的結構已經無法看清楚,全被坍塌下來的土坯掩埋,而土坯已變成黃泥。在烽火台的中間部位靠北側,有一個洞窟。洞窟的四周,一塊塊土坯清晰可見。
在底部的東側,也有一個洞窟,洞口已被泥土埋住了二分之一,朝洞內察看,洞內有丟棄的礦泉水瓶、煙蒂等,看來,早些時候,這個洞窟還能讓人進去歇息,但是,現在要想進入洞內,除非匍匐而行。
唐代杜佑在《通典·拒守法》中,對當時的烽火台作了詳細的記載:「烽台,於高山四顧險絕處置之,無山亦於孤迥平地置。下築羊馬城,高下任便,常以三五為准。台高五丈,下闊二丈,上闊一丈。形圓。上建圓屋覆之。屋逕闊一丈六尺,一面跳出三尺,以板為。上覆下棧。屋上置突灶三所,台下亦置三所,並以石灰飾其表裡。復置柴籠三所、流火繩三條。在台側近上下,用屈膝梯,上收下乘。屋四壁開覷賊孔,及安視火筒。置旗一口、鼓一面、弩兩張、拋石、壘木、停水瓮、干糧、麻蘊、火鑽、火箭、蒿艾、狼糞、牛糞。每晨及夜,平安舉一火,聞警固舉二火,見煙塵舉三火。見賊燒柴籠,如每晨及夜平安火不來,即烽子為賊所捉。一烽六人:五人為烽子,遞如更刻,觀視動靜,一人烽率,知文書、符牒、轉牒。」
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多少了解到當時烽火台的模樣和運作模式。
朋友約我爬上烽火台頂部,我猶豫了一下,還是違心地爬了上去。(之所以說違心,一方面是這樣的古代遺跡,實屬罕見,我們不該在它瘦弱的軀體上,再踩上一腳,另一方面又抵擋不住爬上烽火台「山高人為峰」和「一覽眾山小的」慾望,更何況沒任何約束。)當然,爬上去的通道並不是過去的通道,而是當今到過此處的人踩下的痕跡。
爬山底部,極目四望,戈壁荒漠肆無忌憚地伸展開來,一眼望不到頭。黑的是鹽鹼地,白的是沙,紅柳或者是駱駝草稀稀拉拉點綴其間,營造出一點綠色,給大地一絲生命跡象。
我不知道,1000多年前駐守在烽火台上的士兵,是處於生什麼情形,或許很威嚴,或許很孤單,或許很恐懼,或許很飢餓,或許一夜之間被亂箭射死。我不敢作更多的設想。
離開吐孜托爾烽火台時,已接近黃昏。一整天陰天,到這個時候,太陽似乎被遮擋的不耐煩,憑著最後一點力氣,去撕破雲層,把落下地平線之前的最後一屢屢強光猛烈照射下來,雲層也不甘示弱,沒等太陽露出臉,又緊緊地將太陽裹住。
在這樣的天幕映襯之下,回望矗立在戈壁荒漠之間的吐孜托爾烽火台,顯得既威嚴又孤單。
盛橋煙墩墩台從廬江縣盛橋鎮出發,沿316省道往西,再折向南,便來到了七里村。在七里村的野外,當地居民口中提到的「煙墩」就矗立在此。雖然在當地傳說中,煙墩曾是三國時曹軍使用的烽火台,但卻一直未受關注。直到2011年6月,一起轟動省內的盜墓案,才稍稍揭開了這一壟黃土之下掩藏著的數千年歷史。
當地傳說:是曹操的烽火台
煙墩並不雄偉,只是一個十幾米高的土台,佔地一畝許,頂部平整,上面已長滿野草。它彷彿就是附近農家隨意堆放的土堆,然而,當地卻傳說這里是三國古烽火台,便不可不登頂一覽。沿旁邊的小徑登上頂部,極目遠眺,藍天白雲之下,視野極好,周圍的田野、村莊盡收眼底。
據當地居民說,三國時期,曹操率83萬人馬下江南時路過廬江,看上了白湖一帶,認為適合屯兵,便指揮士兵施工,准備排干湖水後平整地面養馬練兵。盛橋的煙墩據傳便是當時所建。不過有一天,士兵們正在大興土木之時,一隻喜鵲卻口銜「天意」而來。當時,士兵們以銅鼓為號,鼓響就收工開飯。這只喜鵲飛臨銅鼓之時,口中銜著的樹枝正好掉落下來,擊響了銅鼓。士兵們聽到鼓聲,便紛紛從工地上離開。就在他們吃飯的時候,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剛剛排完水的地方又被漲滿。見到此景,曹操認為是上天的啟示,只得長嘆一聲「此處不宜屯兵」,將大軍撤離。結果,這里沒有成為曹操的練兵場、養馬場,卻留下了一段古烽火台的傳說。
現在,煙墩周圍已看不到水,煙墩頂部也被村民種上了莊稼。歷史的真相被莊稼、野草和黃土層層掩蓋,沉睡數千年。
盜墓大案:揭開千年古墓
沉睡千年之後,煙墩下掩埋的真相卻被一群「不速之客」揭開。2011年6月,一起震驚全省的盜墓案在這里發生。據盛橋鎮文化站站長盛業升介紹,當時,一夥跨省流竄作案的盜墓團伙來到此地,以埋電線桿為名進行挖掘。這伙盜墓賊離成功僅差「半步之遙」,因為就在他們准備將挖出的文物交給買家時,卻出現了「內訌」,一名成員憤而向警方舉報。接到舉報後,警方「一鍋端」了這個團伙。
盜墓賊固然可惡,卻揭開了煙墩下神秘古墓的面紗。盜墓賊們挖出的文物是玉佩和玉玦各一塊。破案之後,當地文物部門曾進入盜洞對古墓進行了初步勘驗,初步判斷為戰國或西漢時期的古墓。我國戰國至漢代這段歷史考證有許多「空白」,如果這座古墓確定為這一時期的墓葬,將具有非常重大的歷史研究與考古價值。盛業升還介紹說,古墓內的棺木為楠木所制,他們在棺木內發現了絲綢等物品。而且,古墓內的棺槨為四層結構,棺槨外面還有封土層,初步判斷墓主人的身份非同小可。
專家觀點:最早應是「神墩」
煙墩原來是一處古墓?廬江縣文史專家吳守春卻認為煙墩的真相不止於此。他表示,根據多年考證,煙墩最初應該是先民們聚居的「神墩」。先民們為求平安,便壘土而居。全村都住在用土堆起來的高台上,以抵禦野獸、洪水的襲擊。這種高台保留下來的,便被後人稱為「神墩」。
吳守春認為,為方便村民進出,神墩大多依水而建。此外,由於世代居住,世代修繕,神墩的土層分層明顯,堪稱「文化堆積層」。他考察了廬江縣境內已發現的200多處神墩,均有這兩個特點。
按照這兩個標准,他認為盛橋煙墩最初也是一處神墩。他說,煙墩周邊現在雖然沒有水流,但在歷史上卻是一處河道。此說法正與民間傳說中曹操放水屯兵的說法相吻合。他也對煙墩的土層進行了分析研究,認為其完全符合「文化堆積層」的特點。
按照吳守春的觀點,煙墩最初是神墩,後來才被人在裡面修建了陵墓。他認為,古人修陵墓注重風水,神墩依水而建,形似山,非常符合風水的要求,達官貴人在此建造墓穴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實,神墩、古墓也好,烽火台也罷,歷史都已遠去。如今,煙墩已成為盛橋鎮的一處景緻。目前,盛橋鎮煙墩古墓發掘工作已獲國家文物局批准,煙墩的真相、煙墩內的「遺產」,將在不久的將來重見天日。
出行小貼士
行:自駕游,從合肥市內出發,由小西沖樞紐進入G4212高速,沿G4212行駛約55公里,從廬江/軍鋪出口下。再進入S319省道,進入廬巢路,到達盛橋鎮。從盛橋鎮出發,沿316省道往西,再折向南,便來到了煙墩古墓所在的七里村。
乘車,在合肥新亞汽車站搭乘合肥至盛橋的大巴車,到達盛橋鎮後,再打當地的「面的」去七里村。
玩:盛橋鎮內除煙墩外,還有龍山文化遺址、商周文化遺址、金城寺遺址等去處,以及明代廟碑、聖旨碑等大量遺散於民間的珍貴文物。
吃: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大餃、粑粑。
尋訪明代煙墩墩台
7月4日下午,深圳首個戶外走讀項目「山海之旅·走讀鹽田」開展第六期走讀活動,尋訪明代鹽田煙墩。深圳地方史研究專家、深圳博物館研究員張一兵帶領近30名通過公開報名的市民讀者登上梅沙尖,通過「戶外+閱讀」的方式,將深圳人最喜愛的戶外登山與對本土歷史文化的學習進行結合,穿越歷史,尋訪明代煙墩遺跡,感受鹽田土地上曾經的烽火狼煙。
在鹽田區首家書吧式圖書館——「習學書吧」,市民讀者先了解了明清時期深圳煙墩的基本概況,了解鹽田煙墩在中國海防歷史中的地位和發揮的作用。據張一兵介紹,煙墩,即烽火台。深圳煙墩的歷史從明代洪武年間設立衛所開始。鹽田煙墩直到嘉靖十四年《廣東通志》中才有明確記載,當時鹽田隸屬大鵬守御千戶所。但在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粵大記·卷三十二·廣東沿海圖》中,鹽田墩台則找不到蹤跡,應該是遭到了裁撤。而後康熙七年展界,新安沿邊奉設墩台21座,其中有鹽田墩台一座,同時還有大梅沙、小梅沙墩台各一座。據此推斷,現存的煙墩應該是鹽田煙墩,屬明嘉靖朝遺存。
隨後,市民讀者乘車前往梅沙尖方向,沿登山道拾級而上,經過約40分鍾後,終於看到一座石塊壘砌的墩台。墩台距離登山道很近,殘存的墩基只有約兩米高,周圍被荒草和灌木所包圍。墩基的石塊間已經看不到粘連的痕跡,站到墩基上會感覺搖搖晃晃的。據張一兵介紹說,鹽田煙墩在整個廣東境內極具代表性,同時保存得相對完整,它的發現為鹽田這塊土地曾經作為古代海防要塞提供了重要證據,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活動現場,張一兵也現場帶領大家了解煙墩的結構,功能以及通過何種方式認定它的年代。
據悉,「山海之旅·走讀鹽田」系列戶外走讀活動,今年共分為「與文學同行」、「山海考察季」、「濱海生活季」、「歷史人文季」四大系列,10場活動,分別以鹽田疍民、梅沙尖煙墩遺跡、三洲田首義、梧桐山自然筆記考察、海上絲綢之路、海洋與城市、海洋與文學、海洋與創意、沙灘音樂等10個不同的主題角度切入,邀請知名專家、學者、藝術家與市民讀者一同行走。2015年度「山海之旅·走讀鹽田」系列活動將每月舉辦1期,活動全部面向市民免費公開報名,廣大市民可通過鹽田區圖書館海報、官方網站、「走讀鹽田」微信公眾賬號報名及了解活動最新動態。

㈦ 墩台砌體應採用坐漿法分層砌築,怎麼理解

首先我不是高手,照我的理解第一個是;施工順序一般是由低到高,高處向低處搭砌講的是砌體質量要求「橫平豎直,砂漿飽滿,組砌得當,接搓可靠」中得組砌得當,原則是錯縫搭接,第二個嘛,就是接搓可靠賽,接搓方式合理與否對砌體的整體性影響很大。

㈧ 什麼叫坐漿法分層砌築 墩台砌體應採用坐漿法分層砌築,豎縫均應錯開,不得貫通。

類似砌磚牆,一層砂漿一層砌塊,每層豎縫錯開,不與鄰近兩層豎縫在同一垂直面上

㈨ 橋梁墩台基礎加固可採用哪些方法

1 擴大基礎加固法
擴大基礎底面積加固法,稱為擴大基礎加固法。此方法適用於基礎承載力不足或埋深不夠,而且墩台又是砌築的剛性實體基礎。擴大基礎底面積應由地基承載力計算確定。當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而缺陷僅僅是基礎不均勻沉降變形過大時,採用擴大基礎底面積加固的方法,主要由地基變形計算來控制加固設計。
2 增補基樁加固法
橋梁墩台基底下有軟弱下卧層,或基礎底面未設置在堅硬的持力層上時,墩台發生沉降;或樁基礎深度不足;或由於水流沖刷過大等原因造成樁發生傾斜。採用增補基樁加固是一種有效的加固方法。即在基礎周圍補加鑽孔樁,或打入鋼筋混凝土預制樁,與原承台或基礎相連,以此提高基礎承載力、增強基礎穩定性。
3 鋼筋混凝土套箍或護套加固法
當橋梁墩台病害由於基礎埋深不夠或施工質量控制不嚴等原因造成的,導致墩台開裂破損時,一般在墩台身上中下分設三道帶箍,其間距大致相當於橋墩側面的寬度。每個帶箍的寬度則根據裂縫的寬度和開裂情況而定。一般約為墩台高度的1/10,厚度採用10~20cm。當墩台損壞嚴重,如墩台身嚴重開裂或大面積表面破損、風化、剝落時,則可採用圍繞整個墩台身設置鋼筋混凝土護套的方法加固。
4 橋台新建輔助擋土牆加固法
當橋梁橋台不足以承擔荷載或土壓力時,可以在設一橋台,輔助主台受力。
5 墩台拓寬加固法
當墩台不夠寬是,在復核基礎承載沒問題時,可以利用原墩台加設懸臂帽梁進行加寬。

㈩ 大學物理論文

一、橋梁的組成
(一)橋梁的五「大部件」與五「小部件」
1.五「大部件」包括:橋跨結構;支座系統;橋墩;橋台;墩台基礎
2.五「小部件」包括:橋面鋪裝(或稱行車道鋪裝);排水防水系統;欄桿(或防撞欄桿);伸縮縫;燈光照明。
(二)相關尺寸術語名稱
1.凈跨徑:梁式橋是設計洪水位上相鄰兩個橋墩(或橋台)之間的凈距,用l0表示。對於拱式橋,凈跨徑是每孔拱跨兩個拱腳截面最低點之間的水平距離。
2.總跨徑:是多孔橋梁中各孔凈跨徑的總和,也稱橋梁孔徑( ),它反映了橋下宣瀉洪水的能力。
3.計算跨徑:對於具有支座的橋梁,是指橋跨結構相鄰兩個支座中心之間的距離,用l表示。拱圈(或拱肋)各截面形心點的連線稱為拱軸線,計算跨徑為拱軸線兩端點之間的水平距離。
4.橋梁全長簡稱橋長:是橋梁兩端兩個橋台的側牆或八字牆後端點之間的距離,用L表示。對於無橋台的橋梁為橋面自行車道的全長。
5.橋梁高度簡稱橋高:是指橋面與低水位之間的高差,或為橋面與橋下線路面之間的距離。橋高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橋梁施工的難易性。
6.橋下凈空高度:是設計洪水位或計算通航水位至橋跨結構最下緣之間的距離,以H表示。它應保證能安全排洪,並不得小於對該河流通航所規定的凈空高度。
7.建築高度:是橋上行車路面(或軌頂)標高至橋跨結構最下緣之間的距離,它不僅與橋梁結構的體系和跨徑的大小有關,而且還隨行車部分在橋上布置的高度位置而異。公路(或鐵路)定線中所確定的橋面(或軌頂)標高,與通航凈空頂部標高之差,又稱為容許建築高度。橋梁的建築高度不得大於其容許建築高度,否則就不能保證橋下的通航要求。
8.凈矢高:是從拱頂截面下緣至相鄰兩拱腳截面下線最低點之間連線的垂直距離,f0表示;計算矢高:是從拱頂截面形心至相鄰兩拱腳截面形心之間連線的垂直距離,用f表示。
9.矢跨比:是拱橋中拱圈(或拱肋)的計算矢高f與計算跨徑l之比(f/l),也稱拱矢度,它是反映拱橋受力特性的一個重要指標。
二、橋梁的分類
(一)橋梁的基本體系
按結構體系劃分,有梁式橋、拱橋、剛架橋、懸索橋四種基本體系,其他還有幾種由幾種基本體系組合而成的組合體系等。
1.梁式體系
梁式體系是古老的結構體系。梁作為承重結構是以它的抗彎能力來承受荷載的。梁分簡支梁、懸臂梁、固端梁和連續梁等。懸臂梁、固端梁和連續梁都是利用支座上的卸載彎矩去減少跨中彎矩,使梁跨內的內力分配更合理,以同等抗彎能力的構件斷面就可建成更大跨徑的橋梁。
2.拱式體系
拱式體系的主要承重結構是拱肋(或拱箱),以承壓為主,可採用抗壓能力強的圬工材料(石、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來修建。拱分單鉸拱、雙鉸拱、三鉸拱和無鉸拱。拱是有水平推力的結構,對地基要求較高,一般常建於地基良好的地區。
3.剛架橋
剛架橋是介於梁與拱之間的一種結構體系,它是由受彎的上部梁(或板)與承壓的下部柱(或墩)整體結合在一起的結構。由於梁與柱的剛性連接,梁因柱的抗彎剛度而得到卸載作用,整個體系是壓彎結構,也是有推力的結構。剛架分直腿剛架與斜腿剛架。剛架橋施工較復雜,一般用於跨徑不大的城市橋或公路高架橋和立交橋。
4.懸索橋
就是指以懸索為主要承重結構的橋。其主要構造是:纜、塔、錨、吊索及橋面,一般還有加勁梁。其受力特徵是:荷載由吊索傳至纜,再傳至錨墩。傳力途徑簡捷、明確。懸索橋的特點是:構造簡單,受力明確;在同等條件下,跨徑愈大,單位跨度的材料耗費愈少、造價愈低。懸索橋是大跨橋梁的主要形式。
5,組合體系
(1)連續鋼構:連續鋼構是由梁和鋼架相結合的體系,它是頂應力混凝土結構採用懸臂施工法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體系。
(2)梁、拱組合體系:這類體系中有系桿拱、桁架拱、多跨拱梁結構等。它們利用梁的受彎與拱的承壓特點組成聯合結構。
(3)斜拉橋:它是由承壓的塔、受拉的索與承彎的梁體組合起來的一種結構體系。
(二)橋梁的其他分類
1.按用途劃分,有公路橋、鐵路橋、公路鐵路兩用橋、農橋、人行橋、運水橋(渡槽)及其他專用橋梁(如通過管路、電纜等)。
2.按橋梁全長和跨徑的不同,分為特大橋、大橋、中橋和小橋。
3.按主要承重結構所用的材料劃分,有圬工橋(包括磚、石、混凝土橋)、鋼筋棍凝土橋、預應力混凝土橋、鋼橋和木橋等。
4.按跨越障礙的性質,可分為跨河橋、跨線橋(立體交叉)、高架橋和棧橋。
5.按上部結構的行車道位置,分為上承式橋、下承式橋和中承式橋。
2B313012掌握橋梁基礎施工技術
一、橋梁基礎分類
橋梁基礎分為:剛性基礎、樁基礎、管柱、沉井、地下連續牆等,其中樁基礎又包括沉入樁、灌注樁。
二、適用條件
1.剛性基礎:適用於各類土層,根據土質情況分別採用鐵鎬、十字鎬、爆破等設備和方法開挖。
2.樁基礎:按施工方法可分為沉樁、鑽孔樁、挖孔樁。其中沉樁又分為錘擊沉樁法、振動沉樁法、射水沉樁法、靜力壓樁法。
(1)沉樁:錘擊沉樁法一般適用於鬆散、中密砂土、黏性土。樁錘有墜錘、單動汽錘、雙動汽錘、柴油機錘、液壓錘等。可根據土質情況選用適用的樁錘;振動沉樁法一般適用於砂土,硬塑及軟塑的黏性土和中密及較松的碎石土;射水沉樁法適用在密實砂土,碎石上的土層中。用錘擊法或振動法沉樁有困難時,可用射水法配合進行;靜力壓樁法在標准貫入度N<20的軟黏土中,可用特製的液壓機或機力千斤頂或卷揚機等設備沉入各種類型的樁;鑽孔埋置樁為鑽孔後.將預制的鋼筋混凝土圓形有底空心樁埋人,並在樁周壓注水泥砂漿固結而成,適用於在黏性土、砂土、碎石土中埋置大量的大直徑圓樁。
(2)鑽孔灌注樁適用於黏性土、砂土、礫卵石、碎石、岩石等各類土層;挖孔灌注樁適用於上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且較密實的土層或風化岩層,如空氣污染物超標,必須採取通風措施。
(3)管柱、沉井適用於各種土質的基底,尤其在深水、岩面不平、無覆蓋層或覆蓋層很厚的自然條件下,不宜修建其他類型基礎時,均可採用。
(4)地下連續牆適用於作地下擋土牆、擋水圍堰、承受豎向和側向荷載的橋梁基礎、平面尺寸大或形狀復雜的地下構造物基礎,可用於除岩溶和地下承壓水很高處的其他各類上層中施工。
三、明挖擴大基礎施工
明挖擴大基礎施寸:的內容包括:基礎的定位放樣、墓坑開挖、基坑排水、基底處理以及砌築(澆築)基礎結構物等。
(一)准備工作
在開挖基坑前,應做好復核基坑中心線、方向和高程,並應按地質水文資料,結合現場情況,決定開挖坡度、支護方案以及地面的防水、排水措施。
放樣工作足根據橋梁中心線與墩台的縱橫軸線,推算出基礎邊線的定位點,再放線畫出基坑的開挖范圍。基坑底部的尺寸較設計平面尺寸每邊各增加0.5~1.0m,以便於支撐、排水與立模板(坑壁垂直的無水基坑坑底,可不必加寬,直接利用坑壁作基礎模板亦可)。
(二)基坑開挖
1.坑壁不加支撐的基坑
對於在乾涸河灘、河溝中,或經改河或築堤能排除地表水的河溝中,在地下水位低於基底,或滲透量少,不影響坑壁穩定,以及基礎埋置不深,施工期較短,挖基坑時,不影響鄰近建築物安全的場所,可選用坑壁不加支撐的基坑。
黏性土在半干硬或硬塑狀態,基坑頂無活荷載,稍鬆土質,基坑深度不超過0.5m,中等密實(鍬挖)土質基坑深度不超過1.25m,密實(鎬挖)土質基坑深度不超過2.0m時,均可採用垂直坑壁基坑。基坑深度在5m以內,土的濕度正常時,採用斜坡坑壁開挖或按坡度比值挖成階梯形坑壁,每梯高度為0.5~1.0m為宜,可作為人工運土出坑的台階。基坑深度大於5m時,坑壁坡度適當放緩,或加做平台。土的濕度影響坑壁的穩定性時,心採用該濕度下土的天然坡度或採取加固坑壁的措施。當基坑的上層土質適合敞口斜坡坑壁條件,下層土質為密實黏性土或岩石,可用垂直坑壁開挖,在坑壁坡度變換處,應保留有至少0.5m的平台。
2.坑壁有支撐的基坑
當基坑壁坡不易穩定並有地下水,或放坡開挖場地受到限制,或基坑較深工程數量較大,不符合技術經濟要求時,可根據具體情況,採取加固坑壁措施撐、鋼木結合支撐、混凝土護壁及錨桿支護等。
混凝土護壁一般採用噴射混凝土。根據經驗,一般噴護厚度為5~8cm,一次噴護約需1~2h。一次噴護如達不到設計厚度。應等第一次噴層終凝後再補噴,直至達到要求厚度為止。噴護的基坑深度應按地質條件決定,一般不宜超過l0m。
(三)基坑排水
橋梁基礎施了中常用的基坑排水方法有:
1.集水坑排水法。除嚴重流沙外,一般情況下均可適用。
2.井點排水法。當土質較差有嚴重流沙現象,地下水位較高,挖基較深,坑壁不易穩定,用普通排水方法難以解決時,可採用井點排水法。
3.其他排水法。對於土質滲透性較大、挖掘較深的基坑,可採用板樁法或沉井法,此外,視上程特點、工期及現場條件等,還可採用帳幕法,即將基坑周圍土層用硅化法、水泥灌漿法及凍結法等處理成封閉的不透水的帳幕。
(四)基坑施工過程中注意要點
1.在基坑頂緣四周適當距離處設置截水溝.並防止水溝滲水,以避免地表水沖刷坑壁,影響坑壁穩定性; 2,坑壁邊緣應留有護道,靜荷載距坑邊緣不小於0.5m,動荷載距坑邊緣不小於1.0m,垂直坑壁邊緣的護道還應適當增寬,水文地質條件欠佳時應有加固措施;
3.應經常注意觀察坑邊緣頂面土有無裂縫,坑壁有無鬆散塌落現象發生;
4.基坑施工不可延續時間過長,自開挖至基礎完成,應抓緊時間連續施工;
5.如用機械開挖基坑。挖至坑底時,應保留不小於30cm厚度的底層,在基礎澆築圬工前用人工挖至基底標高;
6.基坑應盡量在少雨季節施工;
7.基坑肩:用原土及時回填,對橋台及有河床鋪砌的橋墩基坑,應分層夯實。
四、樁基礎施工
(一)沉入樁施工
沉入樁所用的基樁主要為預制的鋼筋混凝土樁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樁。斷面形式常用的有實心方樁和空心管樁兩種。管樁(包括普通的和預應力的)一般由工廠以離心成型法製成。沉人樁的施工方法主要有:錘擊沉樁、振動沉樁、射水沉樁以及靜力壓樁等。這里介紹錘擊沉樁的施工方法。
1.概述
錘擊沉樁一般適用於中密砂類土、黏性土。由於錘擊沉樁依靠樁錘的沖擊能量將樁打入士中,因此一般樁徑不能太大(不大於0.6m),入土深度在40m左右,否則對沉樁設備要求較高。沉樁設備是樁基施寸:質量與成敗的關鍵,應根據土質、工程量、樁的種類、規格、尺寸、施工期限、現場水電供應等條件選擇
2.施工要點
(1)沉樁前應對樁架、樁錘、動力機械等主要設備部件進行檢查;開錘前應再次檢查樁錘、樁帽以及送樁與樁的中軸線是否一致;錘擊沉樁開始時,應嚴格控制各種樁錘的動能:用墜錘和單動氣錘時,提錘高度不宜超過0.50m;用雙動氣錘時,可少開氣閥降低氣壓和進氣量,以減少每分鍾的錘擊數;用柴油機錘時,可控制供油量以減少錘擊能量;當樁尖已沉入到設計標高,但沉入度仍達不到要求時,應繼續下沉至達到要求的沉入度為止。沉樁時,如遇到:沉入度突然發生急劇變化;樁身突然發生傾斜、移位;樁不下沉,樁錘有嚴重的回彈現象;樁頂破碎或樁身開裂、變形,樁側地面有嚴重隆起等現象時,應立即停止錘擊,查明原因,採取措施後方可繼續施工。
(2)沉樁過程中應注意:樁帽與樁周圍應有5~l0mm間隙,以便錘擊時樁在樁帽內可作微小的自由轉動,避免樁身產生超過許可的扭轉應力;打樁機的導向桿應予固定,以便施打時穩定樁身;導向桿設置應保證樁錘上下活動自由;頂制樁頂面應附有適合樁帽大小的樁墊,其厚度視樁墊材料、樁長及樁尖所受抗力大小決定;樁邊破碎後應及時更換;選用的樁帽,應將錘的沖擊力均勻分布於樁頂面。
3.錘擊沉樁的停錘控制標准
(1)當設計樁尖標高處為硬塑黏性土、碎石土、中密以上的砂土或風化岩等土層時,根據貫人度變化並對照地質資料,確認樁尖已沉人該土層,貫入度已達到控制貫人度。
(2)當貫人度已達到控制貫人度,而樁尖標高未到達設計標高時,應繼續錘入0.10rn左右(或錘擊30~50次),如無異常變化即可停錘;若樁尖標高比設計標高高得多時,應報有關部門研究確定。
(3)當設計樁尖標高處為一般黏性土或其他松軟土層時,應以標高控制,貫入度作為校核。當樁尖已達設計標高,而貫入度仍較大時,應繼續錘擊,使其接近控制貫人度。
(4)在同一樁基中,各樁的最終貫入度應大致接近.而沉入深度不宜相差過大,避免基礎產生不均勻沉降。如因土質變化太大,致使各樁貫人度或沉樁深度相差過大時,應報有關部門研究,另行制定停錘標准。對於特殊設計的樁.樁尖設計標高有高低時(如拱橋的橋台樁等),應按設計要求處理。
從沉樁開始時起,應嚴格控制樁位及豎樁的豎直度或斜樁的傾斜度。在沉樁過程中,不得採用頂、拉樁頭或樁身辦法來糾偏,以防樁身開裂並增加樁身附加彎矩。
(二)鑽孔灌注樁施]:
1.鑽孔灌注樁的特點
鑽孔灌注樁樁長可以根據持力土層的起伏面變化,並按使用期間可能出現的最不利內力組合配置鋼筋,鋼筋用量較少,便於施工,故應用較為普遍。
2.鑽孔灌注樁施工的主要工序
鑽孔灌注樁施工的主要工序有:埋沒護筒、制備泥漿、鑽孔、清底、鋼筋籠製作與吊裝以及灌注水下混凝土等。
(1)埋設護筒:護筒能穩定孔壁、防止坍孔,還有隔離地表水、保護孔口地面、固定樁孔位置和起到鑽頭導向作用等。
護簡要求堅固耐用,不漏水,其內徑應比鑽孔直徑大(旋轉鑽約大20cm,潛水鑽、沖擊或沖抓錐約大40cm),每節長度約2~3m。一般常用鋼護筒,在陸上與深水中均能使用,鑽孔完成,可取出重復使用。在深水中埋設護筒時,先打入導向架,再用錘擊或振動加壓沉入護筒。護筒人土深度視土質與流速而定。護筒平面位置的偏差不得大於5cm,傾斜度不得大於1%。
(2)泥漿制備:鑽孔泥漿由水、黏土(膨潤土)和添加劑組成,具有浮懸鑽渣、冷卻鑽頭、潤滑鑽具,增大靜水壓力,並在孔壁形成泥皮,隔斷孔內外滲流,防止坍孔的作用。
通常採用塑性指數大於25,粒徑小於0.005mm的黏土顆粒含量大於50%的黏土過泥漿攪拌機或人工調和,貯存在泥漿池內,再用泥漿泵輸入鑽孔內。
(3)鑽孔:一般採用螺旋鑽頭或沖擊錐等成孔,或用旋轉機具輔以高壓水沖成孔用的方法是:止循環回轉法,反循環回轉法,潛水電鑽法,沖抓錐法,沖擊錐法。
1)正循環回轉法:系利用鑽具旋轉切削土體鑽進,泥漿泵將泥漿壓進泥漿籠頭,通過鑽桿中心從鑽頭噴人鑽孔內,泥漿挾帶鑽渣沿鑽孔上升,從護筒頂部排漿孔排出至沉澱池,鑽渣在此沉澱而泥漿流人泥漿池循環使用。其特點是鑽進與排渣同時連續進行,在適用的土層中鑽進速度較快,但需設置泥漿槽、沉澱池等。施工佔地較多,且機具設備較復雜。
2)反循環回轉法:與正循環法不同的是泥漿輸入鑽孔內,然後從鑽頭的鑽桿下口吸進,通過鑽桿中心排出至沉澱池內。其鑽進與排渣效率較高,但接長鑽桿時裝卸麻煩,鑽渣容易堵塞管路。另外,囚泥漿是從上向下流動,孔壁坍塌的可能性較正循環法的大,為此需用較高質量的泥漿。
(4)孔徑檢查與清孔:鑽孔的直徑、深度和孔形直接關繫到成樁質量,是鑽孔樁成敗的關鍵。為此,除了鑽孔過程中嚴謹操作、密切觀測監督外,在鑽孔達到設計要求深度後,應採用適當器具對孔深、孔徑、孔形等認真檢查,符合設計要求後,填寫「終孔檢查證」。
1)清孔的方法有抽漿法、換漿法、掏渣法、噴射清孔法以及用砂漿置換鑽渣清孔法等,應根據設計要求、鑽孔方法、機具設備和土質條件決定。其中抽漿法清孔較為徹底,適用於各種鑽孔方法的灌注樁。對孔壁易坍塌的鑽孔,清孔時操作要細心,防止坍孔。
2)清孔的質量要求:對摩擦樁:孔底沉澱土的厚度,中、小橋不得大於(0.4~0.6)d(d為樁的直徑),大橋按設計文件規定。清孔後的泥漿性能指標:含砂率為4%~8%,相對密度為1.10一1.25,黏度為18~20s。對支承樁(柱樁、嵌岩樁),宜用抽漿法清孔,並宜清理至吸泥管出清水為止。灌注混凝土前,孔底沉澱土厚度不得大於50mm。若孔壁易坍塌,必須在泥漿中灌注混凝土時,建議採用砂漿置換鑽渣清孔法,清孔後的泥漿含砂率不大於4%。其他泥漿性能指標同摩擦樁要求。對於沉澱土厚度的測量,用沖擊、沖抓錘時,沉澱土厚度從錐頭或抓錐底部所到達的孔底平面算起。沉澱土厚度測量方法可在清孔後用取樣盒(開口鐵盒)吊到孔底,待到灌注混凝土前取出,直接測量沉澱在盒內的沉渣厚度。
(5)灌注混凝土:在土中形成一定直徑的井孔,達到設計標高後,將鋼筋骨架(籠)吊入井孔中,灌注混凝土。
2B313013 掌握橋梁下部結構施丁技術
一、承台施工
(一)圍堰及開挖方式的選擇
1,當涼台處於於處時,一般直接採用明挖基坑,井根據基坑狀況採取一定措施後在其上安裝模板,澆築承台混凝土。
2,當承台位於水中時,一般先設圍堰(鋼板樁圍堰或吊箱圍堰)將群樁圍在堰內,然後在堰內河底灌注水下混凝土封底,凝結後,將水抽干,使各樁處於干處,再安裝承台模板.在干處灌築承台混凝土。
3,對於承台底位於河床以上的水中.採用有底吊箱或其他方法在水中將承台模板支撐和固定,如利用樁基,或臨時支撐。承台模板安裝完畢後抽水,堵漏,即可在干處灌築承台混凝土。
4.承台模板支承力式的選擇應根據水深、承台的類型、現有的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
(二)開挖墓坑
1.基坑開挖一般採用機械開挖,並輔以人工清底找平,基坑的開挖尺寸要求根據承台的尺寸,支模及操作的要求,設置排水溝及集水坑的需要等因素進行確定。
2.基坑的開挖坡度以保證邊坡的穩定為原則。
3.基坑頂面應設置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的措施,如截水溝等。
4.當基坑地下水採用普通排水方法難以解決時,可採用井點法降水
(三)承台底的處理
1.低樁承台:當承台底層土質有足夠的承載力,又無地下水或能排干水時,可按天然地基上修築基礎的施工方法進行施工。當承台底層土質為松軟土,且能排干水施工時,可挖除松軟土,換填10~30cm厚砂礫土墊層,使其符合基底的設計標高並整平,即立模灌築承台混凝土。
2.高樁承台:當承台底以下河床為松軟土時,可在板樁圍堰內填人砂礫至承台底面標高。填砂時視情況決定.可抽干水填入或靜水填入,要求能承受灌注封底混凝土的重量。
(四)模板及鋼筋
1.模板一般採用組合鋼模,縱、橫欏木採用型鋼,在施工前必須進行詳細的模板設計,以保證使模板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能町靠的承受施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各項荷載,保證結構各部形狀、尺寸的准確。模板要求平整,接縫嚴密,拆裝容易,操作方便。一般先拼成若干大塊,再由吊車或浮吊(水中)安裝就位,支撐牢固。
2.鋼筋的製作嚴格按技術規范及設計圖紙的要求進行,墩身的預埋鋼筋位置要准確、牢固。
(五)混凝土的澆築
1.混凝土的配製除要滿足技術規范及設計圖紙的要求外,還要滿足施工的要求泵送對坍落度的要求。為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根據具體情況摻加合適的混凝土外加劑減少劑、緩凝劑、防凍劑等。 -
2.混凝土的拌合採用拌和站集中拌合,混凝土罐車通過便橋或船隻運輸到澆築位置
採用流槽、漏斗或泵車澆築。也可由混凝土地泵直接在岸上東
3,混凝土澆築時要分層,分層厚度要根據振搗器的功率確定,要滿足技術規范的要求。
(六)混凝土養生和拆模
混凝土澆築後要適時進行養生,尤其是體積較大,氣溫較高時要尤其注意,防止混凝土開裂。混凝土強度達到拆模要求後再進行拆模。
二,墩台施工
(一)鋼筋混凝土墩台施工
1.在承台頂面准確放出墩台中線和邊線,考慮混凝土保護層後,
2.將加工好的鋼筋運到工地現場綁扎,在配置第一層垂直筋時,應使其有不同的長度,以符合同一斷麵筋接頭的有關規定。隨著綁扎高度的增加,用圓鋼管搭設綁扎腳手架,做好鋼筋網片的支撐並系好保護層墊塊。
3.條件許可時,可事先加工成鋼筋網片或骨架,整體吊裝焊接就位。
4.將標准鋼模組合成分塊模板片,板片高度及寬度視墩台身尺寸和吊裝能力確定。
5.用夾具將工字鋼立柱和板片豎向連接,橫向用銷釘和槽鋼橫肋,將整個模板連成整體,安裝就位,用臨時支撐支牢,待另一面模板吊裝就位後,用圓鋼拉桿外套塑料管井加設錐形墊,外加墊塊螺帽,內加橫內撐,將二面模板橫向連成整體,校正定位。
6.端頭模板要和牆面模板牢固連接,認真採取支撐、加固措施,防止跑模、漏漿。
7.施工腳手架用螺栓連接在守柱上,立柱下部設置可調斜撐,以確保模板位置的正確。
8.安裝直坡式墩台模板,為便於提升,宜有0.5%~l%模板高度的錐度,在製作模板時可根據錐度要求加工一定數量的梯形模板,為適應空心墩台,還要製作收坡式模板。
9.統籌安排混凝土拌和站的位置.拌和站的拌合能力必須滿足施工需要,原材料質量、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坍落度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10.混凝土澆築前應將模板內雜物、已澆混凝土面上泥土清理干凈,模板、鋼筋檢查合格後。方可進行混凝土的澆築。
11.墩台身高度不大時,可搭設木板坡道,中間釘設防滑木條,用手推車運輸混凝工澆築。當墩台身高度較大,混凝土下落高度超過2m時,要使用漏斗、串筒。
12.拼裝式模板用於高墩台時,應分層支撐、分層澆築,在澆築第一層混凝土時,在墩台身內頂埋支承螺栓,以支承第二層模板的安裝和混凝土的澆築。
13.澆築墩台混凝土通常搭設普通外腳手架,澆築高墩台混凝土時,須採用簡易活動腳手或滑動腳手。澆築空心高墩台混凝土宜搭設內腳手,並兼作提升吊架。
14.混凝土應分層、整體、連續澆築,逐層振搗密實,輕型墩台需設置沉降縫時,縫內要填塞瀝青麻絮或其他彈性防水材料,並和基礎沉降縫保持順直貫通。
15.混凝土澆築時要隨時檢查模板、支撐是否松動變形、預留孔、預埋支座鋼板是否移位,發現問題要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二)石砌墩台施工
1.墩台砌築施工要點
(1)在砌築前應按設汁圖放出實樣,掛線砌築。
(2)砌築基礎的第一層砌塊時,如基底為土質,只在已砌石塊的側面鋪上砂漿即可,不需坐漿:如基底為石質,應將其表面清洗、潤濕後,先坐漿再砌石。
(3)砌築斜面墩台時,斜面應逐層放坡,以保證規定的坡度。
(4)砌塊間用砂漿粘結並保持一定的縫厚.所有砌縫要求砂漿飽滿。對於形狀比較復雜的工程,應先作出配料設計圖.註明塊石尺寸。
2.砌築方法
同一層石料及水平灰縫的厚度要均勻一致,每層按水平砌築,丁順相間,砌石灰縫互相垂直。砌石順序為先角石、再鑲面、後填腹。填腹石的分層高度應與鑲面相同。
圓端、尖端及轉角形砌體的砌石順序,應自頂點開始,按丁順排列接砌鑲面石。圓端形橋墩的圓端頂點不得有垂直灰縫,砌行應從頂端開始先砌,然後依丁順相間排列,按砌四周鑲面石。
3.砌體質量應符合以下規定
(1)砌體所用各項材料類別、規格及質量符合要求;
(2)砌縫砂漿或小石子混凝土鋪填飽滿,強度符合要求;
(3)砌縫寬度、錯縫距離符合規定,勾縫堅固、整齊.深度和形式符合要求;
(4)砌築方法正確:
(5)砌體位置、尺寸不超過允許偏差。

案例
某橋主墩基礎為鑽孔灌注樁,地質依次為表層5m的礫石、27m的漂石和軟岩。主要施工過程如下:
平整場地、樁位放樣、埋設護筒,採用沖擊鑽成孔。下放鋼筋籠後,發現孔底沉澱量超標,但超標量較小,施工人員採用空壓機風管進行擾動,使孔底殘留沉渣處於懸浮狀態,之後,安裝導管,導管底口距孔底的距離為35cm,且導管口處於沉澱的淤泥渣之上,對導管進行接頭抗拉實驗,並用1.5倍的孔內水深壓力的水壓進行水密承壓試驗,試驗合格後,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塌落度18cm,整個過程連續均勻進行。
對導管進行接頭抗拉試驗,並用1.5倍的孔內水深壓力的水壓進行水密承壓試驗,試驗合格後,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18cm,在整個過程中連續均勻進行。
施工單位考慮到灌注時間較長,在混凝土中加入緩凝劑。首批混凝土灌注後埋置導管的深度為1.2m,在隨後的灌注過程中,導管的埋置深度為3m。當灌注混凝土進行到l0m時,出現塌孔,施工人員用吸泥機進行清理;當灌注混凝土進行到23m時,發現導管埋管,但堵塞長度較短,施工人員採取用型鋼插入導管的方法疏通導管;當灌注到27m時,導管掛在鋼筋骨架上,施工人員採取了強制提升的方法;進行到32m時,又一次堵塞導管,施工人員在導管始終處於混凝土中的狀態下,拔抽抖動導管,之後繼續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養生後經檢測發現斷樁。
2.問題:
(1)斷樁可能發生在何處,原因是什麼?
(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時,導管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
(3)塞管處理的方法有哪些?

參考答案
(1)1)可能發生在10m處:吸泥機清理不徹底時,形成灌注樁中斷或混凝土中夾有泥石。
2)可能發生在27m處;採取強制提升而造成導管脫節。
(2)進水、塞管、埋管。
(3)可採用拔抽抖動導管(不可將導管口拔出混凝土面)。當所堵塞的導管長度較短時,也可以用型鋼插入導管內束疏通導管,或在導管上固定附著式振搗器進行振動。

閱讀全文

與墩台身的砌築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治療腋臭的小方法 瀏覽:801
油豆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774
缺鈣最佳鍛煉方法 瀏覽:167
快速收集寶箱的方法 瀏覽:300
下橫叉的正確方法男生 瀏覽:264
手機合成足球形狀的圖片方法 瀏覽:22
香梨鑒別方法 瀏覽:296
噴槍噴漆槍的使用方法 瀏覽:597
檢測水泥的含泥量的方法 瀏覽:351
餐廳排長隊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534
節稅十種方法和技巧 瀏覽:492
土方計算方法的適用范圍和條件 瀏覽:33
名人有哪些讀書方法 瀏覽:569
茶室泡茶的方法步驟 瀏覽:938
清洗消毒後病毒的檢測方法 瀏覽:24
緩解女性衰老有哪些方法 瀏覽:632
種植罌粟的方法 瀏覽:541
華為手機抖音全部分類操作方法 瀏覽:950
藍寶石簡單辨別方法 瀏覽:769
鍛煉身體的正確方法是用力吐氣嗎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