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們都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了解自己的
人看待問題的時候是很難做到客觀的,對別人也是一樣。別人給我們的印象,完全是自己的心造出來的。你覺得人家和善,自私,活潑,內向,這都是用自己的標准在判斷,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其他每個人心目中的形象都不同的緣故。我們通常喜歡通過別人的看法來認識自己。我想這是不可取的。別人的看法是別人的看法,你自己是什麼樣的,只能借鑒別人的看法,而不是完全相信。多多反省自己,對照別人,這比較容易認清自己。
② 怎麼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
一、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建議從以下方面做起:
1、勞逸結合。
學習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頭腦,所以適當的休息,娛樂不僅僅是有好處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項學習效率的基礎。
2、設定時間限制。
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例如一小時內完成這份練習、八點以前做完那份測試等等,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如果可能的話,逐步縮短所用的時間。
3、增強學習的目的性、主動性。
學會成為一個自主的學習者,但這需要一定的時間適應新的學習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且每個人可以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學會逐步減少對父母和老師的依賴。
4、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習慣
學習要嚴肅認真、多思善問。要做到決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問題。要知道"最愚蠢的問題是不問問題",應該養成向別人請教的習慣。
二、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的意義:
學習是無止境的,學習方法可以互相借鑒,但是也要因人而異,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非常關鍵。
③ 怎樣認識自己方法
1.通過社會比較認識自己。自我觀察和他人評價難免會有各自的主觀投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合理的社會比較更好地認識自己。我們現在的自己與自己的過去、未來進行縱向比較,與同齡人或者有類似條件的人進行橫向比較,通過更全面的縱橫社會比較來正確認識自己。
2.通過社會實踐認識自己。我們可以通過參加各種活動,根據各種活動過程與結果來認識自己。通過與他人的合作分析自己的人際溝通能力,通過組織開展活動來分析自己的組織管理能力,通過讀書活動,發現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及時的查漏補缺等等。通過具體的活動分析自己的表現及成果,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
3.通過反思總結認識自己。我們發現在以上四個步驟中,我們都是在發現和認識自己,很多人也的確是那麼做的,但是還是不太清楚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我們還需要經常反思和總結自己。多寫日記多記錄自己,及時歸納和善於總結自己的優點與不足,更好地把握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會自我。
4.通過自我觀察認識自己。我們對自己各種身心狀態和人際關系等的認識,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會自我。如自己的身高、外貌、體態、性格、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等方面的認識。在自我認識過程中伴隨著情感體驗,如由身高外貌等引發的自豪、自信或自卑情緒情感。以及,在自我認識、自我情感體驗過程中,我們是否有目的、自覺的調節和控制我們的行為和想法。
5.通過他人評價認識自己。我們都知道「旁觀者清」、「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我們要主動向他人了解自己。我們要虛心聽取他人的評價,同時又要客觀、冷靜地分析他人的評價,以便我們從多角度來認識自己。
④ 怎樣才能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
一.作好課前預習,掌握聽課主動權 「凡事預則主,不預則廢」。課堂就是戰場,學習就是戰爭,不能打無准備的仗。如果第二天有數學課,第一天就要進行充分准備。一方面要通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看看哪些是懂得的,是已經學過的知識;哪些是不懂的,是要通過老師講解才能理解的新知識。把不懂的部分標注清楚,進行初步思考,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另一方面還要對教材後邊的習題初做一遍,把不會做的題做上記號,一起帶到課堂去解決。這樣做,就會增強聽課的目的性,掌握聽課的主動權,提高聽課的效果。長期堅持預習,還能培養讀書的習慣,形成自學的能力。
二.專心聽講,做好課堂筆記 聽課要提前進入狀態。課前准備的好壞,直接影響聽課的效果。正式上課鈴聲未響,老師尚未走進教室之前,就該把有關的課本(包括筆記本,練習本)和文具事先擺放在桌面上,等待老師的到來。不要指望老師站在講台上等大家慢慢翻箱倒櫃,找這找那。老師進入教室,就應該帶著預習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專心聽講。還要掌握老師講課的規律,圍繞老師講課質點,積極思考,踴躍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特別是課堂練習和課內作業,要爭取回答得又迅速又准確。還要抓住老師講課要領,做好課堂筆記,記下老師講課的要點,重點、難點、關鍵和典型例證。還要記下尚未聽懂的問題,以便課後繼續鑽研或是請老師給予輔導。
三.及時復習,把知識轉化為技能 復習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復習時,要再次閱讀教材,回想當天所學的內容,追憶老師講課的過程,再現課堂所學的知識,讀懂老師已講的例題,(這些例題通常對完成作業有較強的啟發和示範作用),理解和記憶基本的定義、定理、公式、法則(這些就是必須掌握的知識點)。當天及時復習,能夠減少知識遺忘,易於鞏固和記憶。經常復習能使知識系統化、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同時,只有系統化了的知識,才有利於運用,才有利於實現從知識到技能的過渡,才有利於掌握更新的知識。復習要有計劃,既要及時復習當天功課,又要及時進行階段復習。
四.認真完成作業,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楊樂院士在回答中學生如何學好數學的問題時,就是很簡短的三句話:一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多實踐,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多積累,三是循序漸進。這里所說的實踐,就是做題,就是完成作業。作業是練習運用知識的主要手段。一定要先復習後作業。除了要求獨立完成作業,反對互相抄襲之外,作業還必須字跡工整、格式規范。要認真讀題和抄題。認真抄題,一可磨練意志,二可推敲題意。在新課學習階段,抄題不是多餘的負擔,不該借口佔用時間而懶於抄題。要先審題後解答,所答要對所問。做完作業要檢查,減少不必要的失誤和失分,保證作業質量,養成認真負責的良好習慣。通過作業練習,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利於鞏固所學的知識,形成技能和技巧,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作業要按時交,在按時和獨立完成的基礎上,要求正確、整齊、迅速。凡是老師批改時指出的錯誤,必須及時弄懂,認真改正。同時允許一題多解,提倡獨立思考,鼓勵創造性。
五.及時進行小結,把所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學完一個課題或是一個章節,就要及時進行小結。小結就是把每一課題、每一章節的有關知識進行梳理,通過比較異同和尋找相互聯系,提煉出實質性的東西,例如定義、定理、公式、法則等等。把它們用簡明的文字概括起來或是用圖表示意,使之條理化、系統化。楊樂院士介紹學習方法的第二句話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多積累」。這一條理化、系統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它既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促進對知識的積累和記憶。每一課題結束都應該有小結,每一階段末了更要進行系統總結。總結時,除了總結歸納所學知識之外,還可記下那些在有關知識啟示之下所萌生的聯想、猜想和發現,以便進一步思考和研究。還可總結學習方法上的心得、體會、經驗、教訓。特別是半期、學期考試之後,更要結合各科成績進行一次學習方法總結,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下一階段的學習計劃。此時,有經驗的老師還會組織學生互相交流,取長補短,不斷調整,不斷改進,不斷完善學習方法,逐步學會科學管理自己的學習,使之學得又輕松又有效果,不斷提高學習成績。
以上五個環節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每一環節的落實程度如何,都直接關繫到下一環節的進展和效果。一定要先預習後聽講,先復習後作業,經常進行階段小結。每天放學回家,應該先復習當天功課,次完成當天作業,後預習第二天功課。這三件事,一件也不能少。否則就不能保證第二天有高質量的聽課效果。
⑤ 怎樣尋找自己最好的學習方法
1學會略讀與精讀
概言之,略讀,指的是拋棄細枝末節的快速閱讀;而精讀指的是推敲主要細節的細致閱讀。
前不久我讀到一篇短文,談及一個觀點:「『七歲看到老』,看什麼?就看幼時有沒有培養好快速閱讀的本事」,我對此頗有共鳴。培養快速閱讀本事的機會無所不在。例如,大家經常讀報、上網,就可以有意識地鍛煉快速閱讀的能力。
關於熟讀、精讀,前輩學者有很多教誨。朱熹一再強調:「熟讀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他還說:「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這里,他就指出,必須通過熟讀精思,記住一些忘不掉的東西,特別是最基本的知識。
2學會過筆與筆記
嶽麓書院學規第十五條規定:「讀書必須過筆」,也就是說,讀書時應該勤記筆記,古人過筆的方法有四:圈點;眉批;加註;評述。
今人記筆記除了沿用古人的辦法以外,還廣泛採用在卡片上做摘要的方法。筆者開始做科學研究的頭二十年,非常得益於這種卡片摘要法。時下,隨著電腦的普遍使用,在理工科學人中做卡片摘要者越來越少,但我發現,文科研究者仍樂此不疲,因此曾經呼籲把這類傳統的「手工活」撿起來,這種手法對於廣泛搜集整理資料極有益處。
學習過程中,記課堂筆記是很有技巧的一環。要不要記課堂筆記?怎樣記課堂筆記?是見仁見智的事情。我特別推崇「林家翹記筆記法」,曾在不同場合提及;其要點是:上課記要點;下課「過電影」(回憶上課內容);默寫上課內容;每周每月整理(兩遍),把所學知識集約化。這種做法值得仿效。
3學會質疑與爭辯
學習過程中的創造精神極其重要,要像培根指出的那樣,不要盡信書上所言,要有懷疑精神。嶽麓書院學規的最後一條是「疑誤定要力爭」,講得極有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拷問」、質疑的應該是大問題,而不是雞毛蒜皮。特別是在閱讀文獻時,要抓住其中的要害問題,詳察:立論?假設?架構?步驟?邏輯?驗證?結論?記得自己剛開始科學研究時,往往糾纏於作者的數學推導是否正確,走過一段彎路。只有在要害問題上窮追猛打,直到辯明為止,才有可能取得較好的學習和探索的效果。
⑥ 如何知道自己的思維方式
知道自己的思維方式方法很多,但是需要自己定位好自己,自己知道自己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定位自己的思維方式,這與自己的知識積累和思維認知有很大的關系。
一個人要建立適合自己的思維模式,先得知道有哪些思考問題的方法,在不同的學科,不同的行業,這些方法都有不同,我們不能一一體驗,唯有通過讀書去了解。
太多人讀書愛讀感性的書,而不願意讀那些拗口艱澀,充滿思辨的書,那些讓人激動的書,感覺能快速上手的書,只怕你雜七雜八讀了很多,你的大腦依然是一團漿糊。
大部分人讀書不過是想通過閱讀找到和自己思維模式接近的那個作者,尋求認同,抱團取暖。他們何曾能耐心看看和自己立場不同的文章?
比如在微博上觀點不同立即破口大罵的人少了么?哪裡有什麼左派右派,都是不講理派。
可假如你真想學理性思維,就得廣泛閱讀,了解各種看世界的視野,無論你是否認同他們的立場和觀點,你得耐心分析立場觀點背後的論證和事實,這並非是什麼了不起的方法。
⑦ 如何正確的分析了解自己,哪些角度,方法等,科學的審視自己呢
如何正確認識自我: 1、正確認識自我首先要正視自己的每一個方面,平視自己,盡量站在客觀角度評判自己; 2、要積極的參與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發現自己追求自我價值的提升; 3、正確認識自己要學會區挖掘自己的愛好與興趣,敢於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在夢想的追求過程中正確認識自我。自己的途徑和方法: (1)、 外表和體質狀況,包括外貌、體能、健康狀況等. (2)、精神世界,包括對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格、興趣、愛好、特長等方面的觀察和認識。(3)、社會地位,主要是自己在班級、學校中的位置和作用,在公共生活中的舉止表現以及社會適應能力. 如何實現自我價值: 1、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和能力范圍內能夠完成的事。 2、積極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多拓展課外的知識。 3、敢於冒險,敢於嘗試新鮮事物 4、能夠在逆境中堅持不懈、奮斗不止,有極大的韌性,能承受較大的壓力 5.、善於學習,悟性極高,有方法、有思路、有創意
⑧ 怎麼樣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看透自己,有什麼方法
多閱讀,每次讀到感動你的,或者有共鳴的地方,那就是屬於你內心的一小塊,你讀的越多,發現的小塊也越多,慢慢拼湊,方能拼出真正的自己,等你完全的了解了自己,也就有了完整的人格!認識自己是很難的,打敗自己更難,希望你能成功做到這兩點,你的人生一定不會差到哪去!
⑨ 怎麼才能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
作為一個在線的英語教師,我認為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非常重要。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的前提是你必須對自己的學習喜好,學習能力擅長項等有所了解,有對自己的清醒認識。比如說你更習慣於形象思維,在學習物理等課程的一些概念時候就可以試著畫一畫樹狀圖之類的東西。或者你是對聲音更敏銳你可以在學習英語時候加強聽音的練習,通過聲音渠道更好的更快的掌握英語的知識能力。加油,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祝你學習進步哦!
⑩ 如何判斷自己的減肥方法是否正確
如何判斷自己的減肥方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減肥方法有哪些,怎樣健康有效的減肥?所謂正確方法的判斷,也就是衡量健康、有效、科學方法的標准。有以下幾點:1、在生活習慣不受約束的同時輕松減掉脂肪,2、身體自動燃脂,減掉的是脂肪而不是水分和肌肉細胞,3、不依犧牲身體健康為代價,減肥期間或減肥停止後短期內不會反彈。所以說,在不影響身體每天必須營養正常攝入的同時讓脂肪自動燃燒,徹底的讓體質易瘦化,易瘦體質是減肥的目標也是秘訣。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如果你已經發胖一年以上,90%的可能是你會一直胖下去,76%的可能是你會越來越胖。為什麼不著急減,是因為我們心存希望,確定只要下了決心就會瘦到自己期望的那樣。可是在這種希望中我們不知不覺已經胖了很多年,並且可能一直會胖下去。
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減少葯物治療,而CLR WHO就是擅長利用非葯物手段,通過HICIBI智能生物酶的介入,擺脫反彈,成功減去細胞內脂。
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的科學減肥原則是「不厭食、不乏力、不腹瀉、不反彈」。
不厭食:反對通過單純的節食方式進行減肥,因為單純節食減肥可以產生很多不利於健 康的負面影響因素。長期的節食或者過度節食可以產生嚴重的精神性厭食,造成營養不良症。
不乏力:要求採用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減肥,運動減肥的運動量不能過大,不能產生明顯的運動性疲勞,同時注意合理的營養,不能出現乏力、疲倦、無精打採的狀態。
不腹瀉:不能採用腹瀉類葯物進行減肥。
不反彈:主張在減肥過程中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既能達到減肥目的,又能在減肥成功後不會重新產生肥胖。
巔峰運動減肥中心嚴格遵循WHO提出的科學減肥「四不原則」,確保減肥成功的同時,增強體質,促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