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拼音教學中有效運用兒歌
拼音教學中有效運用兒歌
鏈接: https://pan..com/s/167jaaVGaLQVC-pn1GJIjKg
Ⅱ 有效的兒歌教學方法
兒歌的教授法最好不要太死板,應該以比較生動而有趣。讓孩子能夠聲話並進。這樣的話孩子是會很喜歡也很容易帶入的。
Ⅲ 怎樣教一年級的孩子學拼讀
第一個學習拼音的方法,就是多聽多看多讀。
對於剛剛進入學齡期的孩子來說,以游戲的方式來學習,是一個好的方法。可以給孩子在網上找幾個類似拼音城堡這樣的視頻,都是以游戲加教學的方式,比較輕松活潑,孩子也喜歡看。這樣,通過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接觸到拼音,孩子在一遍遍地觀看中,就學會了拼音的讀與拼寫。
第二個方法,可以給孩子買一盒拼音卡片,家長每天抽出二十分鍾的時間來,和孩子一起玩拼音游戲。
卡片的好處是直觀、靈活、可排列、可變換、易於攜帶,如果家長時間緊張,甚至在和孩子坐車的時候,都可以玩一玩拼音卡片游戲。
游戲的方式,家長可以自行設計,比如,隨意抽一張卡片,讓對方讀出讀音來;比如在韻母前面加聲母,變出一個字的讀音來;再比如,找到bdpq的卡片,放在一起,讓孩子來辨認,因為這四個聲母,對於初學者容易弄混,等等。
平時家長要注意觀察,多翻看一下孩子當天的作業與聽寫,看看孩子出錯最多的拼音是哪幾個,就對這幾個加強練習和記憶。
第三個方法:拼音兒歌法。
為了讓孩子們學好拼音,學會正確地標調,正確地區分聲母韻母單韻母復韻母,許多老師和教育工作者都編寫了大量的兒歌,這些兒歌琅琅上口,有趣易記,對於孩子學好拼音大有幫助。
Ⅳ 一年級學生常規教育(兒歌、口令)
一年級學生常規教育:
1、看書歌
小朋友,愛讀書,讀書姿勢要做到:身直、頭正、肩平。
2、上課歌
上課專心聽,學習勤思考。發言有主見,聲音要響亮。課間做游戲,規則要牢記。大家在一起,學習真快樂。
3、寫字歌
足安腰挺頭微俯,心靜筆張眼正視。筆尖離指約一寸,不擋視線眼舒適。筆桿斜靠虎口上,指實掌虛腕鬆弛。寫字健康兩不誤,字好收益一輩子。
4、課前
上課鈴聲嘀鈴響,小朋友們進教室,文具課本放整齊,靜候老師把課上。
5、下課
文明休息不喊叫,上下樓梯往右靠,教學樓內不奔跑,互助友愛不爭吵。
6、作業
課堂作業認真做,抓緊時間不能拖,字跡端正且規范,反復檢查少差錯。
一年級學生常規教育內容:
1、一種「設計」。預備鈴響進課堂,做好上課准備,桌面文具擺放應作統一要求,做到整齊、美觀、使用方便;上課後,師生相互行禮問好;課間讓學生做好下一節課的一切准備。
2、「兩要兩不」。即:要遵守課堂紀律,不要隨意下位、說話、吃東西;要積極動腦,爭先發言,不要思想「開小差」。要特別注意糾正個別學生在學前班養成吃零食、做小動作等不良習慣。
3、三種「姿勢」。包括聽講姿勢要求:頭要正、胸要挺,腰要直、腿要平,看前方、認真聽,做個愛聽講的好學生;讀書姿勢要求:兩手拿書立桌上,坐得端正看得清,眼離課本一尺遠,讀得正確又響亮;寫字姿勢要求:五指用力各有用,書本身體都要正,一尺一寸一拳頭,正確端正又干凈。
4、四個「自能」,首先是自能進行生活服務,包括洗臉、穿衣、刷牙、洗刷碗筷等;其次是自能完成家庭作業,不要邊做邊玩;再次是自能做值日,按照一定的順序、分工,不怕臟,不怕累;最後是自能進行個人衛生和簡單家務勞動。
Ⅳ 誰知道淺談如何讓一年級的孩子記住歌詞
一年級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由於剛剛走出幼兒園,身上依然帶著那種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的影子,很多習慣的轉變會比較慢。如聽的習慣、做的習慣、說的習慣等等,都是需要教師在學期初就應加以慢慢培養的。特別是聽的習慣,一年級孩子的耳朵在課堂上經常會處於沉睡或游離的狀態,而一年級的歌曲教學主要以聽唱的方式為主,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孩子們必須要養成良好的聽的習慣。加上一年級孩子的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歌詞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現的,孩子們對於文字是非常陌生而遲鈍的,文字意識十分淡薄,從幼兒園帶來的僅有的一些識字量也不能在音樂課堂上帶給他們太大的幫助。因此,讓一年級孩子在一堂課內記好一首歌的歌詞,對於絕大多數孩子而言的確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為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不同類型的歌曲,我嘗試採用以下不同的教學方法,並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1、故事法如果你是一個善於用自己的聲音講故事的人,那麼你就多了一種吸引孩子的魔力。沒有一個孩子是不喜歡聽故事的,特別是童話故事,那更是有著無窮的魅力。當你在課堂上,只要很輕很輕地說一句,下面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吧!此刻,就有更多雙小眼睛落在你的眼睛裡。一、二年級教材里,很多歌曲如《小紅帽》、《大鹿》、《小青蛙找家》等都可以採用講故事的方式進行設計。例如,教學《小青蛙找家》我就抓住一個找字,以故事的方式展開教學,孩子們就在一個完整的故事裡,邊聽邊學,非常輕松地完成學習內容。以下是一段教學實錄:
生:願意!(聲音非常洪亮)
師:那就豎起你的小耳朵,聽仔細了。在一片美麗的荷塘里,住著小青蛙一家子。有一天,青蛙媽媽帶著一群小青蛙在荷塘里練習捉害蟲的本領。小青蛙們練得可起勁了,可練著練著,有幾只淘氣的小青蛙,趁媽媽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溜出去玩了。他們在荷塘里四處游著,不知不覺天快黑了,他們這時才發現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於是,一隻只都急地哭了。小朋友,你們說怎麼辦呢?
生:我們把小青蛙送回家。/我們一起想辦法幫他們找到家。/青蛙媽媽會來找他們的。
師:好了,好了,大家不要急,我們一起來幫忙。這個時候正好呀游來一隻烏龜,它知道了小青蛙是因為找不到家才哭的,烏龜對小青蛙們說:你們不要急,我可以幫你們。你們只要沿著荷葉,跟著我的節奏一邊跳一邊叫,就能回到家了。
(師出示:跳 跳︳呱 呱︳跳 跳 ︳呱 呱︳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的節奏譜,然後孩子們模仿小青蛙,在教師的示範、提示和指導下學習有節奏地念歌詞)
師:小青蛙一隻又一隻地跳回了家,他們把今天的事說給了媽媽聽,青蛙媽媽把他們的故事編成了一首歌,准備在夏夜音樂會的時候唱給荷塘其他小動物們聽。小青蛙們,我們開始來一起聽聽吧!
接著就開始歌曲教學部分,因為孩子們熟悉了故事的內容,在初聽歌曲之後,就能聽清歌曲的歌詞,並能以自己地理解去記歌詞了。
2、畫圖法如果課堂上你可以用彩色粉筆在最短的時間內描繪出美麗的圖畫,那麼這帶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一種驚嘆,更能發揮孩子形象思維的優勢,幫助更好地識記歌詞。將歌曲中所隱藏著的一些事物,以繪畫的形式直接明了地展現在孩子們眼前,直觀的形象刺激著孩子們的視覺神經,從而再轉變成文字記憶,識記於心,達到記憶效果。如教學《洗手絹》時,我就採用了邊板畫邊回答的方式。以下是一個教學小片段:
師:(用紅粉筆在左上角畫了一個大大的太陽)
生:(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喊著太陽,太陽)
師:這是可愛的太陽弟弟,他見到我們小朋友都羞紅了臉,讓我們輕輕地喚他一聲紅太陽。
生:紅太陽(聲音輕輕地)
師:(用白粉筆在右上角畫了一朵白雲)
生:白雲!一朵雲!
師:這是美麗的白雲妹妹,她有一個非常溫柔的名字叫白雲彩,請你向她打聲招呼。
生:白雲彩。(有些孩子因覺得有趣而顯得有些興奮)
師:看來這是一個好天氣,你看媽媽洗衣,我呢?我也來。(一邊畫,一邊慢慢地講述)
接下去的歌曲教學中,通過不同層次地幾遍聆聽後,結合黑板上的圖畫,孩子們就可以很順利地記住歌詞。《小青蛙找家》、《嗩吶配喇叭》、《快樂的音樂會》等歌曲都可以採用畫圖的方法進行教學。
3、游戲法如果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可以放下做老師的架子,也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和孩子們一起學習的大朋友,那麼課堂上的你會多一份快樂,多一種自如;孩子們會多一份樂趣,多一種輕松。游戲是孩子們最大的一種快樂,每一個孩子都是在游戲的快樂中健康地成長著。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於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他們才會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課堂里的游戲,確切地說,應該叫做教學游戲,它不同於一般兒童自發、盲目、無目的的游戲,而是在教師指導下,精心設計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學活動。通過游戲,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是非常適合一年級孩子學習心理的。
例如,在教學《拉勾勾》一課時,我設計了同桌的小朋友,一個的小指頭是金勾勾,一個的小指頭是銀勾勾,兩個小小指頭勾一勾,倆人就是一對好朋友。小朋友們一邊跟著老師有節奏地念歌詞,一邊做著拉勾勾的手指游戲,在開心的游戲中不知不覺輕松地記住了歌詞。《拉勾勾》這首歌也成了孩子們平時經常唱的一首歌之一。又如,教學《火車開了》一課時,四個小組組成四列火車,每一小組的第一個同學當火車司機,後面的小朋友左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左肩上,右手做車輪轉動的動作,並模擬火車開動時咔嚓咔嚓的聲音。教師用手指揮,手到哪個小組,哪個小組就咔嚓一聲。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車開了在開火車的游戲律動中熟悉歌詞,初步識記歌詞。孩子們覺得既有趣,又能不知不覺地記住歌詞。
4、表演法如果你可以在課堂上大膽地舒展自己的手臂,喚醒身體里每一個充滿靈動的細胞自由躍動,那麼你帶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一種動態的美感,更能點燃孩子們潛在的激情。一年級孩子最善於模仿,他們大膽,不怕難為情,可以作出各種各樣的動作,並且一個個都有一種強烈的表現慾望,他們可以完全陶醉在個人的表演狀態中而目空一切。因此,教師能有目的、有組織地帶隨孩子進行律動表演,每一個孩子都會感到快樂,在這種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孩子的思維呈積極狀態,能提高歌詞的識記效果。
例如,在教學《小蜻蜓》這首歌時,教師一開始就以一邊演唱一邊表演的方式整體地呈現給孩子們,孩子們在教師的表演中,了解了歌曲所表現的內容,初步感受了歌曲的旋律,激發了學習的興趣與熱情。然後,教師和孩子們在聽范唱的時候,根據所聽的歌詞加入適當地簡單的扇翅膀律動表演,歌詞本身就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兒歌,孩子們一邊表演一邊念,感覺自己就是一隻可愛的小蜻蜓,一隻不吃糧食不吃菜的小蜻蜓。象《小寶寶睡著了》、《閃爍的小星》、《大家來勞動》等歌曲,非常適合採用表演法。
以上四種方法是個人平常教學中經常採用的比較具有實效性的方法,只要教師在課堂上把握好課堂的節奏,多注意觀察課堂上孩子們的表現,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問題,摸透了孩子的心理,你會覺得上課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自然,每一位教師都會有自己的方法,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只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善於思考,善於積累,善於總結,相信會有更多、更好的方法誕生在我們充滿音樂的課堂里!
Ⅵ 教唱兒歌的方法
先給孩子多次欣賞他人演唱或錄音的完整歌曲,給孩子一個整體的印象。經過多次反復練習之後,幼兒才逐步地能跟隨大人唱會全曲。這種教唱法,是在大人的示範帶領下學唱,能較好地激發幼兒學唱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便於幼兒模仿。
Ⅶ 怎麼教兒童歌曲
如何讓幼兒愉快的唱歌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首歌曲是否適合幼兒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兒學唱的興趣和慾望。在幼教雜志及教材上,有好多幼兒歌曲。但並不一定都適合孩子們學唱。
關鍵詞:唱歌 興趣 慾望 玩 好奇
唱歌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孩子,當他們高興時就會情不自禁的唱起歌來,用以表達自己愉悅的心情。然而,在多年的教學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在唱歌時表現的很被動,只是在老師的帶領下一邊又一邊的唱;雖然在老師問「喜歡不喜歡唱這首歌」時,孩子們能條件反射似的給予回答:「喜歡」,但仍表情默然東張西望,在老師的言語提醒下雖有所表示,但這些不是孩子發自內心的喜悅。這種「師教我學、師說我聽」的教學模式已很不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形式。
「玩是幼兒的天性」 「要發現、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 「引導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可見,倡導孩子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採取一些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來調動幼兒學唱歌曲的主動性,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新審視歌唱教學活動,我認為應該打破傳統的歌唱教學模式,注重教與學的協調統一。
一、選擇幼兒喜歡的歌曲,激發幼兒學唱的好奇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首歌曲是否適合幼兒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兒學唱的興趣和慾望。在幼教雜志及教材上,有好多幼兒歌曲。但並不一定都適合孩子們學唱。如表現為:歌詞陳舊復雜、幼兒難於理解,還有的歌曲內容孩子很陌生,這樣就影響孩子學唱歌曲的興趣。因此歌曲的選擇,對孩子的學唱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應有的放矢的選擇歌曲。我認為只要幼兒感興趣的、健康的、能給幼兒帶來愉快情緒的歌曲就適合幼兒歌唱。如、《小兔乖乖》(歡快的)、《小魚游》(優美的)、《粗心的小畫家》(詼諧的)……
二、由動作引導進行新歌教學活動
由動作引導的新歌教學活動,就是組織幼兒做動作開始活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適用於詞曲簡單、多重復,歌詞內容有直接描述動作過程,賦予動作性。如,在進行歌曲《蝴蝶找花》較長活動時,先讓孩子進行「蝴蝶找花」的游戲,讓孩子分別扮演「蝴蝶」和「花」 ,借歌詞內容進行游戲,並利用游戲活動學習伴隨歌詞朗誦,再進行學習唱歌和相關的游戲活動。這樣不僅使幼兒學唱興趣濃,而且還能夠使平淡的新歌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三、在唱歌教學活動中創設良好的活動氛圍
在教唱活動中教師應給孩子們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寓教於樂,同時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以充分調動孩子參與唱歌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感受自然美,自發的模仿和學習,甚至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活動,讓孩子輕松的學唱歌曲。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潑、歡快、節奏性很強的歌曲。在學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識的在孩子們自由活動時播放這首歌曲,那歡快、跳躍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腳等歌詞,很快吸引著孩子們的興趣,他們一邊哼唱一邊做起了相應的動作。我故作驚訝地對孩子們說:「你們真了不起,老師沒教就會唱了。」孩子們在表揚和鼓勵下,感受了成功的喜悅,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時不大表現的孩子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動中,和大家一起「瘋」了起來。在進行歌場教學活動時,我嘗試著不用琴來伴奏,而是讓孩子們自由的拍手、拍腿,邊拍邊清唱歌曲,擁有節奏的拍打增強孩子們學唱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態度、眼神、動作語調等也是營造教學氛圍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安排的一切活動都要富於感染力,建立輕松、相對自由的教學氛圍,以及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能讓每個孩子產生積極學唱歌曲的願望。
四、引導幼兒創造性的唱歌,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
有位教育學家曾說過:「學會創造是培養現代人才的重要內容,教育有著開發創造精神和窒息創造精神的雙重力量。」在我們唱歌的教學活動中,不光強調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訓練,還應引導幼兒表現美、創造美。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孩子大膽的創新,獨立的思考。培養創造能力並不是要摒棄模仿,因為模仿是最初的學習方法。現在提供給孩子學習的歌曲一般都是開創性的,都留有給孩子探索船邊的餘地。例如,創編歌詞,在學唱活動中根據歌曲創編相應的歌詞,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孩子創造性地發展。根據歌詞創編動作,也是對孩子創造性的很好的培養。對於孩子的創造行為,我們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在孩子已有的創造經驗的基礎上,我們應給予幼兒自主的創造和表現的機會,由淺入深的引導幼兒向更深層次發展,激勵幼兒從自身的感受、體驗出發,通過努力展示孩子的創造力。
五、唱歌教學活動中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學習過程
在教唱活動中,有時一次活動下來大多數孩子記不清歌詞,更不用說什麼表情、感情了,但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的讓孩子記歌詞,而沒有幫助孩子去理解歌曲的性質,沒有教給孩子怎樣唱好它的方法,那就沒有什麼意義。在歌唱活動結束時,如果孩子沒有記住歌詞,那麼經常性的播放這首歌曲,讓孩子在無意識中學會歌曲。其實同伴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時一首歌教下來只有幾個孩子會唱了,但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已有大部分孩子都會唱了;因為孩子們在玩耍、游戲中會互相模仿、學習,就是「兒童教兒童」,它是教學方法的有益補充,隨時可教、隨處可教,有時比老師教的更有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教與學的相互協調,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
在教唱歌曲前,我們還可以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給孩子播放歌曲聽,用說兒歌和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孩子記憶旋律、節奏和理解歌詞內容,並吐字清楚的表達歌曲的內容和情感。
願每個孩子都能愉快的歌唱!
Ⅷ 小班兒歌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小班的孩子,語言發展還不夠完善,詞彙量也不夠多,選擇比較難學的兒歌孩子很難理解,學起來也比較慢,選擇短一點的兒歌,雖然孩子容易記住,但過不了多久就忘記了。
如何讓幼兒學的快記的牢又不會忘記呢!
經過幾年的摸索和探究,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在教幼兒「兒歌」時有以下體會,我本人覺得蠻適用的。
首先,模仿為主。我在教兒歌之前,首先根據兒歌的內容來自己遍動作。因為小班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我在教兒歌時就編一些有趣的動作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如我在教兒歌「小小手」時,我是這樣教的。拉拉手(兩只小手勾在一起有節奏的拉三下),拍拍手(雙手有節奏的拍三下),我們都有一雙手(雙手舉過頭頂有節奏的翻轉),穿衣服扣紐扣(做穿衣服扣扣子狀),這樣一邊念兒歌一邊有節奏的做動作,幼兒就不覺得枯燥,而且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增進了孩子們之間的互動。
第二,以游戲為主,讓幼兒動起來。以前教兒歌都是老師念一句孩子跟一句,而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是這樣做的。如「我的小手變魔術」我很神秘的把雙手藏起來,又很神秘的跳著念著,孩子自然而然的被我吸引過來了,也學著我的樣子做了起來。就這樣孩子在玩中學會了本領。
以上是自己的一點點小反思,所以記錄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