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Word中需要頻繁查驗前後數據是否一致,有什麼提升效率的辦法推薦嗎
我們平時在辦公當中,經常會用到一些辦公軟體,比如word文檔、 excel電子表格、PPT等等,如果能夠熟練使用一個辦公軟體,那麼在工作當中可能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word當中,如果需要頻繁的查驗一個前後數據是否一致,如果只是手動的用肉眼去檢索,很可能會丟掉數據,或者是出現差錯,這就需要我們能夠熟練的掌握辦公軟體的功能。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所以在我們平常的工作間隙里,可以自己多學習或者向同事多請教一些軟體的使用方法。最好能夠做到熟練使用所有的軟體,精通一兩種常用的軟體,這對我們工作的幫助是不可忽視的。
⑵ 廣告企業如何提高數據核對的效率
這個問題好大。廣告類型很多,目前衡量效果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所以只能按照最基礎的流程走一遍,看廣告投放後會帶來影響的幾個階段。1。投沒投,這個是最基本的問題。比如戶外廣告,現在還有很多線下監測員拍照打卡確保真實投放。線上媒體這個問題的監測相對簡單一點,有很多第三方監測公司都可以做impression、click的監測。刨除第一個基本問題外,就是廣告真正出效果的各個階段了。不論是品牌廣告、還是效果廣告,其實都跑不出這樣的影響過程。只是側重點可能不同。效果廣告的目標可能是從reach直接到purchase,而品牌廣告則經過branding、engagement,但是最終的最終,也是要歸結到購買的(或者是下載安裝APP,在線注冊用戶數量,甚至到店數量等),只是周期更長一些而已。不論數字廣告、戶外廣告,皆無例外。2。reach。像reach、click、frequency這樣的基本指標,在數字媒體已經很常見了,有專門的公司做監測,不做贅述。在戶外媒體,相較以往粗放的監測效果而言,目前可以利用位置大數據、探針技術等,更精確的測量效果,量化到具體數字,比如覆蓋了該城市多少人口,每個人的曝光頻次,以此檢驗和優化戶外廣告的位置投放。位置大數據的監測更加全面,比如三四線以下城市只要地圖覆蓋到的數據即可。探針數據更精確,但是覆蓋面有限,只能針對性的在一些位置安裝探針做監測,畢竟安裝探針的時間、人力成本等也是很高的。通過上述我們可以發現,基於同源數據,線上和線下的廣告可以做交叉分析了,比如同時期,既投放了線上視頻廣告,又投放了戶外廣告,想知道覆蓋的人群重合度如何,是最大化曝光人群了還是原來只是針對一撥人反復曝光,與你的活動目標是否符合,就都顯而易見了。3。品牌的認知度,美譽度等。到這一步,就是品牌廣告更關心的問題了,傳統研究基本都是基於問卷調研的方式,用戶看沒看過廣告、印象如何等等。經典的方法不能丟,但是隨著信息越發碎片化,曾有研究顯示,45%的人對廣告的回憶可能是錯誤的(用戶以為自己看過廣告或沒看過與該用戶是否被曝光過的數據不吻合),也需要加入一些新的思路。。現在可以基於同源數據,通過建立控制組和曝光組數據分別投放問卷,看被曝光過的人群對品牌的反饋。即「你看沒看過廣告」這種問題不再依靠用戶去回憶了,而是通過大數據計算出客觀值。數字媒體和戶外媒體均可實現。4。engagement,投入,用戶看了廣告以後可能沒有直接去購買,但是會在網上有一些搜索、評論、討論,這些也不失為是對品牌影響力的一種肯定(當然還要評估是正面或負面)。目前可以做engagement評估的比如輸入法數據,可以監測到campaign期間,關鍵詞量是否有提升,一些輿情監控系統也可以監控網路上的品牌聲量。基於同源數據的評估體系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直觀計算出,曝光人群中,有多少進入到了engagement的階段,這樣一個轉化率,對廣告的ROI是一個直接體現。5。購買。對於消費品推廣可能指標是購買,對於APP推廣,這一指標就是下載安裝、打開率等;對於店鋪推廣,這一指標就是到店率,再進一步測算一下銷售轉化率;對於網站推廣,這一指標就是網站注冊用戶量。不論是哪一種,都是可以做效果評估的。聯合第三方電商平台、位置大數據、店鋪數據等,基於同源數據,看廣告曝光過的人群是否有瀏覽搜索、到店和購買的行為;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日趨成熟,廣告效果的評估方式也更加完善和精確,歡迎更多創新的思路進來。
⑶ 提升數據中心效率的10種方法
提升數據中心效率的10種方法
數據中心託管逐漸成為了一種企業信息化中的流行趨勢,而虛擬化則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麼,虛擬化與主機託管越來越流行的原因是什麼?虛擬化與主機託管又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呢?
1、多租戶系統記錄
銀行等金融類的中小型企業已經找到了為核心系統節約軟體授權與數據存儲成本的方法,通過聯合的方式,以及不僅託管系統虛擬實例的主機而且還負責運行這些的主機代管。有些時候,銀行之間會聯合起來形成他們自己的主機代管。在其他情況下,他們作為一個群組購買主機代管服務。主機代管商在安全的多租戶環境中的一個主機伺服器上運營他們的系統記錄,每個機構的銀行系統運行在主機上一個單獨的虛擬分區中。
2、應用測試和分期
大型企業不僅讓他們的數據中心推遲了新硬體和軟體的采購,而且他們實際上已經停止建設新的數據中心。他們這樣做的方法之一,就是通過將所有系統資源需求用於應用測試和分期,並將其遷移到主機代管上。在主機代管環境中,系統和應用被虛擬化,這些企業可以安全創建、測試和分期執行應用——然後在應用就緒的時候將其遷移到他們自己的數據中心生產環境中。
3、主機代管的專業知識和工具
當市場有了管理異構IT基礎設施、移動計算和高性能計算的需求時,相關的工具和技術就以超過IT人員可以接受的速度迅速進入市場。有些站點有選擇地在一個虛擬代管環境中先對這些新工具和新方法進行測試,之後當他們確認這些新方法和新工具真的可以起到幫助作用的時候,再將他們添加到自己的數據中心內。作為這個嘗試過程的一部分,他們依賴於擁有新技術專業經驗的主機代管服務。通過這種方式,客戶戰略不僅獲得了新工具和新方法的經驗,而且獲得了最佳實踐。
4、沙箱實驗
這是最終使用者在沙箱中數據進行的實驗,包括一系列對數據嘗試不同演算法的數據倉庫和一系列嘗試性應用,看看可以給企業帶來那些附加價值。這些都是在測試環境下進行的,所以沙箱也會成為在主機代管環境中進行虛擬部署的理想選擇。使用主機代管進行沙箱實驗的優點,在於當你完成之後可以輕松地拋棄掉沙箱。如果主機代管做的是日常工作,那麼企業IT在冗長的清單上可以減少一項任務了。
5、虛擬桌面基礎架構(VDI)
很多企業選擇在他們自己的數據中心內部署VDI。但是也有企業選擇在第三方數據中心的主機代管和虛擬化基礎上做VDI。一個原因是,很多企業並不將VDI視為一個業務關鍵應用,所以他們認為可以把VDI外包。另外一個原因是,VDI會要求內部IT部門具備虛擬化方面的專業技能。具有VDI經驗的主機代管商可以填補這個空白。
6、在線培訓
隨著員工在時間和地點靈活性需求的不斷增加,企業開始將越來越多的員工入職培訓放在基於雲的虛擬環境中。一些機構甚至走得更遠:他們選擇將這些系統部署在代管的虛擬環境中。在有些情況下,主機代管商除了已經為客戶公司部署的之外,還提供額外的指導,尤其是在像IT這樣已經有各種各樣培訓(網路和資料庫)的領域。企業選擇代管的方式將培訓放在虛擬系統上,其優點是可以節約成本,否則就要花在內部數據中心資源和IT人員的時間上。
7、視頻會議
視頻會議要求專門的技能和設備——而且要為視頻演示分配足夠的帶寬。具有視頻能力和設備的主機代管商可以提供很好的幫助,他們還可以按需地為企業客戶將視頻演示保存在虛擬存儲和處理環境中,節約成本。
8、災難恢復
災難恢復的虛擬化程度越高,故障轉移就越容易。因此,企業正在尋求虛擬系統部署用於在代管環境下的故障轉移,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災難恢復。很多數據中心都看到了這個趨勢,可以戰略性地部署在全球范圍,如果你是一家必須全天候運轉系統的跨國公司。在地理上全球分布代管設施中運行的虛擬系統,能夠讓企業交付24*7的系統正常運行時間,而無需在每個地理位置都建立物理數據中心。
9、資源高峰
企業時不時地會要求超出正常運行所需的更多系統資源。一個很好的例子是,零售商要在節日期間處理更多的訂單。這可能會導致處理和存儲達到峰值。因為這些峰值時刻是暫時的,所以IT部門希望避免購買新的存儲和處理能力就可以應對這些情況。相反,很多企業在資源密集的時候選擇來自代管商提供按需處理能力。代管資源是虛擬化的,因為部署快速,虛擬化可以避免對物理資源的手動配置。
10、虛擬化戰略
隨著虛擬化繼續作為數據中心的一個倡議,越來越多的CIO們開始從整體角度考慮這項技術,而不僅僅是從數據中心的角度。當數據中心管理者計算他們有多少資源是虛擬化的時候,他們也會把外包給代管商的虛擬資源計算在內。很多企業還邀請代管商來一起商議資源虛擬化戰略,從而讓代管商成為了一個戰略合作夥伴。
⑷ 會計實務小技巧:往來賬如何核對,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與往來單位核對賬項,主要是針對會計單位的債權債務與相關單位進行核對,驗證雙方記錄是否相符。財務人員掌握對賬技巧,便可以提高對賬工作的效率。
技巧一:往來賬自查
在與對方單位核對余額之前,應將全部經濟業務入賬並結出余額,然後進行往來賬自查:
1、審查往來賬余額的大小及方向,看是否有不正常的余額和方向,如出現異常情況,應重點審查相應的明細賬。
2、審查明細賬時,應當逐筆瀏覽該賬戶借貸方有無不正常的發生額,有無異常摘要。如果存在異常的發生額或著摘要等,應審查相應的記賬憑證及原始憑證,以確定往來賬無錯記金額等錯誤發生。
3、逐筆審查期初至期末業務的記賬憑證及原始憑證,並記錄日期、金額、發票編號等,以備在與對方單位對賬時使用。
技巧二:余額核對
在往來賬自查無誤的基礎上,與對方單位進行余額核對。如果雙方余額一致,則表明雙方的業務記錄無誤。如果雙方余額不一致,則要計算兩者差額,並對差額的方向和大小進行分析:查看是否有與差額相同金額的業務發生;判斷是否存在未達賬項,是否需編制「余額調節表」進行調節;查看是否有與差額的二分之一相同金額的業務發生,判斷是否賬戶方向記錯業務。
雙方期末余額不一致時,還可分段核對余額,也就是按月度或者季度核對余額。如果期中某一時點的余額一致,則可以判斷該時點之前的業務記錄無誤,只需核對該時點之後的賬目。
技巧三:發生額核對
造成雙方余額不一致的原因有很多,如果通過分析差額無法確定雙方余額不一致的原因時節,則需進行發生額核對。核對發生額,有以下兩種方法:
1、核對雙方的業務發生額,可不按時間順序逐筆核對,而是分別核對借方發生額或者貸方發生額。
2、核對單位往來賬中的借方發生額或者貸方發生額,找出借方發生額或者貸方發生額對應的業務。若此類業務對余額不產生影響,則問題可能存在與沒有借貸對應關系的業務中。如此可縮小詳細核對的范圍,從而減少對賬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