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脂膜炎的食療方法有哪些

脂膜炎的食療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03 11:18:12

1. 結節性脂膜炎的治療法方法

本病目前尚無特效療法。我是長春人,吉林省公安廳消防醫院二樓口腔黏膜科-免疫內科 ,孫彥斌主任,純中醫中葯治療,「S-L清血毒三聯免疫療法」,不含激素,片劑、丸劑、顆粒、湯葯等 效果很好的。

2. 快快快!!!急急急!!!

風濕病的常見症狀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 鄒耀紅

風濕病學是一門年輕的臨床醫學學科,由於起步較晚,人們對風濕病的認識尚淺,易引起漏診、誤診。風濕病指主要侵犯關節、肌肉、骨骼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如肌腱、韌帶、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血管炎、骨與關節的病變,其常見的症狀有:
1.發熱是風濕病的常見症狀,可為低熱、中等度發熱、也可為高熱,往往可表現為不規則的發熱,一般無寒顫,抗生素無效,同時血沉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成人斯帝爾病、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症狀。
2. 疼痛是風濕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風濕病的疼痛中,起源於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然而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也可見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病變。關節痛、頸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風濕病的主要表現,有時還伴有關節的腫脹。類風濕性關節炎常有對稱性的關節腫痛,手指關節、腕關節尤為明顯;強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時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紅眼;風濕性多肌痛有頸肩痛、肢帶肌的疼痛及肌無力。
3.皮膚黏膜症狀: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乾燥綜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眼部症狀、網狀青紫、皮膚潰瘍等。
4.雷諾氏征: 指(趾)端遇冷或情緒激動時出現發白,然後發紫、發紅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嚴重的可有皮膚潰破,可見於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無力,肌酶升高、肌電圖表現為肌原性損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6.系統損害:有些風濕病特別是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可有多個器官的損害,如表現為心臟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腎臟損害(蛋白尿、血尿、浮腫、高血壓、腎功能衰竭)、血液系統(白細胞減少、紅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容血等)、呼吸系統(間質性肺炎、肺動脈高壓、胸腔積液)、消化系統(肝功能損害、黃疸)等。
7.常有自身抗體:抗核抗體、抗ds-DNA抗體、抗ENA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等。

風濕病能否根治

在現代醫學概念中風濕病是風濕性疾病的簡稱,泛指影響骨、關節、肌肉及其周圍軟組織,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經等一大組疾病。風濕性疾病包含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症、炎性肌病、硬皮病、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白塞病等)、系統性血管炎、脊柱關節病(如強直性脊柱炎、反應性關節炎、瑞特綜合症等)、骨關節炎、骨質疏鬆症等上百種以上的以累及骨、關節等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總稱。
國際上把風濕性疾病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研究已有百年歷史,1927年世界五大洲成立了國際抗風濕聯盟。在我國內科學中,風濕病學是最年輕的一門臨床學科,1985年成立了中華風濕病學會,在此前後國內幾十家大醫院先後成立了風濕免疫科。經過幾代風濕病大夫的努力,我國的風濕病診治水平,已正在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然而,風濕病的知識在我們國家尚未得到廣泛普及,誤診誤治仍然非常普遍,所謂的「祖傳秘方」、江湖游醫、假葯乘虛而入,不恰當誇大西葯的副作用,使相當比例的風濕病患者深受其害,而風濕病的診治一定要到建有風濕科或風濕免疫科的大醫院才有可能保證。
各種風濕性疾病特別是自身免疫性風濕病,往往有全身多系統和多器官損害,具有繁復的症狀,常因復雜多變的臨床表現成為疑難雜症。風濕病的病程有些慢性、遷延不愈,有些爆發起病,診斷和治療是相當煩瑣和復雜的,如果不正規使用葯物,常使診斷和治療更加困難。
患者的診斷不僅需要詳細的病史和查體,而且需要進行各種抗體等檢查,確診後的治療更是一個長期過程。多數風濕病是難以根治的,往往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葯,盡管多數風濕病難以根治,但仍是可以治療的,通過正規、系統的用葯,絕大多數的患者可以控制病情、緩解症狀、預防殘疾、提高生活質量和挽救生命。如果患有風濕病,不進行治療或治療不系統,常會延誤病情,導致殘疾、甚至危及生命。隨著風濕病發病機理研究的深入,風濕病的根治方法,如幹細胞移植等,正在臨床試驗中,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風濕病是一定可以根治的。

如何就診

很多風濕性疾病屬於慢性、進展性疾病,因此,患風濕病後就得經常與醫生進行交往,所以選擇醫生對患者至關重要。 那麼,選擇一個什麼樣的醫生呢?對大部分風濕病人來說,最好是到內科就診。因為內科醫生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是經過特殊的訓練的,有一定的風濕病知識,他們能處理涵蓋面很廣的風濕性疾病。有風濕科或風濕免疫科的醫院,患者就比較方便,直接到風濕科就診。風濕病專科醫師都經過風濕病學方面的特殊訓練,對於風濕病有比較全面系統的了解,對專科疾病的診斷及治療也較嫻熟,復雜、難治的風濕性疾病,那就更應看風濕病專科醫生。目前,不少醫院已經設有風濕病專科。所以,如果您的風濕病病情復雜,不能及時作出診斷,或經一般普通內科醫生治療一段時間後病情尚未好轉,或者患有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或強直性脊柱炎等,應及早看風濕病專科醫生,對患者是有益的。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患者花了不少時間,他們看過一個又一個的廣告,找了一個醫生又找一個醫生,吃過一種又一種的葯物,往往病沒有治好。這是因為不少風濕病治療療需要較長的時間,醫生在治療方面需要有一個長期的計劃以及需要療效觀察,根據病情變化,還需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因此最好固定在一個醫院的風濕病專科,有些風濕病專科還患者建有專門的隨訪病歷,有利於長期系統的治療,以免貽誤治療。

風濕病常用檢查方法

風濕病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綜合征、硬皮病、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白塞病等)、系統性血管炎(多發性大動脈炎、結節性動脈炎、韋格氏肉芽腫、顯微鏡下血管炎、巨細胞動脈炎/風濕性多肌痛、過敏性紫癜、川崎病等)、骨與關節(強直性脊柱炎、Reiter綜合征、反應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的病變,病因往往與自身免疫及遺傳有關,臨床表現常有發熱、關節疼痛及腫脹、皮疹、肌肉疼痛、雷諾氏現象等,病情往往比較復雜。因此,在臨床診斷過程中,除了詳細了解病史,做些常規的檢查外,需要通過一些風濕病的專科檢查,如臨床免疫學檢查、骨與關節的音像學檢查、遺傳基因、病理活檢、關節鏡等,才可明確診斷。常用的專科檢查方法:1.臨床免疫學檢查包括抗核抗體譜、抗ds-DNA抗體、抗ENA抗體、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抗線粒體抗體、抗平滑肌抗體、補體、T淋巴細胞亞群等;2.骨與關節的音像學檢查包括關節MRI、血管MRI、關節CT檢查、血管造影、骨掃描等;3.遺傳方面:主要組織相容抗原MCH(HLA)如HLA-B27、HAL-DR4等;4.病理檢查:腎活檢(免疫組織化學)、皮膚狼瘡帶、唇腺活檢、血管活檢、淋巴結活檢等;5.關節鏡檢查;6.其他:骨密度、角膜熒光染色、淚膜破裂試驗、Schirmer』s試驗、唾液流量、關節液檢查等。

風濕病常用治療方法

風濕性疾病是一組以內科治療為主的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包括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及各種病因引起的關節和關節周圍軟組織,包括肌肉、肌腱、韌帶等的疾病。常用的治療方法:
1.風濕病常常侵犯關節、肌肉、骨骼以及軟組織,疼痛、腫脹、關節功能障礙、發熱這些症狀比較突出,解熱鎮痛消炎,緩解症狀是治療這組疾病的首要目的,因此往往選用非甾體抗炎葯,如扶他林、莫比可、樂松、天新利德、西樂葆、萬洛等,而且新型的非甾體類抗炎葯作用好、療效高,使得副作用明顯減少。
2.如果風濕性疾病得不到正確合理的治療,關節,肌肉,骨骼等病變會導致功能障礙和畸形,留下終身殘疾,影響生活和勞動,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經濟損失。從風濕性疾病侵犯的組織看,以往稱之結締組織病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多發性肌炎,壞死性血管炎、強直性脊柱炎都有自身免疫的紊亂,屬於自身免疫紊亂的一組疾病。痛風性關節炎已明確是嘌呤代謝紊亂而導致尿酸鹽結晶在關節內沉積,往往有關節腔,骨骼,韌帶受累。因此風濕病的治療除了對症治療緩解症狀外,還需進行病因治療,自身免疫紊亂性的疾病需要免疫調節,例如使用皮質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劑,免疫抑制療法有了很大的進步,新葯物不斷發現,用於臨床,如驍息、愛諾華、帕夫林,新療法不斷發現,如①對輕型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採用小劑量強的松、氯喹、MTX的聯合治療,可以明顯減輕副作用;②類風濕性關節炎採用聯合治療,一線葯與二線葯的聯合治療,二線葯之間的聯合治療。③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重症風濕病。
3.生物治療及骨髓移植治療也已試用於臨床。
4.對於關節病變還可以採用關節鏡治療,大大提高療效,改觀了疾病的預後,致殘率明顯下降,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

參考資料:http://www.shalar.org/patiwr12.htm

類風濕手的自我鍛煉與調護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病因不明。自身免疫功能紊亂是其病機。雖其為全身性疾病,但以關節腫痛為主,尤其是雙手小關節早期出現僵硬、腫痛,晚期出現畸形、強直,稱為類風濕手。中醫認為該病系外受風寒濕邪侵襲,內因肝腎精血虧虛以致經絡閉阻,氣血凝滯,則為腫為痛。「肝主筋,腎主骨」,久病邪侵筋骨,加之久病必虛致肝腎更虛,不能濡養筋骨,則出現筋攣、骨枯餓,形成關節應變形。

該病除全身治療外,還應該注意預防類風濕手的發生。具體方法如下:

一、自我推拿鍛煉:

1搖法:每天晨起後堅持自我搖動腕、指掌、指間關節以達到消腫定痛的作用,維護和幫助恢復關節的正常功能。

2按揉捻指法:堅持每天雙手交替捻動十指關節,按揉各關節和相關穴位,以達到緩解痙攣、疼痛、消腫的作用。

二、自我調護:

由於手部經常暴露於外,與外界接觸最多最廣,最易感手風寒濕邪。所以患者平時應注意手部的保暖、防風、防濕。還應注意保持各關節的正常功能姿勢,以免發生強直畸形。

風濕性疾病患者在烹飪食物時應注意什麼?
食物在給人體提供營養的同時,如果烹飪得當,又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即食療作用。凡用於食療的食品,一般不應採用炸、烤、熬、爆等烹調方法,以防止其有效成分過多地被破壞.或使其性質發生改變而失去食品對疾病應有的作用。食療食品應該採用蒸、燉、煮、煲湯等方法。進行食療應少量多餐,細水長流,不可一次食用過多,以免損傷脾胃功能。

參考資料:http://www.fsbkf.com/NR/fskf05.htm

3. 筋膜炎食療,吃什麼好

筋膜炎是慢性的病,所以恢復也比較慢。
建議適當鍛煉,貼敷膏葯,基本原理都相同,促進它的血液循環,加速恢復。
在飲食方面多攝取些能促進血液循環的食物:
1、首先推薦綠茶,除了能降低膽固醇和血糖外,還有抗菌作用。另外,亦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體內活性氧的生成,促進白細胞的循環。
2、魚肉中含有豐富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稱腦黃金)和EPA(二十碳五烯酸)不飽和脂肪酸,這些物質能改善紅細胞和血小板的功能,促進血液循環。
3、海帶和裙帶菜中含有的碘能促進新陳代謝。海帶黏液中的藻沅酸有防止血糖急劇上升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4、納豆含有一種叫納豆激酶的物質,有溶解血栓、降血壓、防治糖尿病的作用,且這種酶只存在於納豆中。
5、醋中的酸味是檸檬酸,它可以促使血液中的廢物排出,增強紅細胞膜的柔韌,提高其變形能力。
6、蘑菇中特有的多糖體β一葡聚糖,除了能提高免疫力之外,還可以降低膽固醇和血糖。特別是香菇中含有一種叫香菇嘌呤的氨基酸,具有將血液中過剩的膽固醇從體內排出的作用。
7、為了攝取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食物纖維等,就要吃各種各樣的蔬菜,特別是蔬菜中的維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
8、除大蔥以外還有洋蔥、大蒜等。蔥類食物所含的具有特殊刺鼻氣味的蒜素,有促進消化和殺菌的功效,此外,還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和預防血栓的作用。另外,蔥類食物中所含的胡蘿卜素可在體內轉換成維生索A,能抑制活性氧的生成。洋蔥可降低血糖,大蒜可提高紅細胞的變形能力。

4. 脂膜炎要吃什麼中葯怎麼才能治好

本病尚無特效治療。纖維蛋白溶解葯、氯化奎寧、硫唑嘌呤、環磷醯胺等有一定療效。在急性炎症期或有高熱等情況下,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每天40—60mg和非甾體抗炎葯有明顯效果。

5. 脂膜炎的治療法方法

本病目前尚無特效療法,纖維蛋白溶解葯,硫唑嘌呤,環玲醯胺都有一定的療效。<br><br>急性炎症期或高熱期,可以選用糖皮質激素,本病極易復發,如果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要積極治療。中醫有經驗可以考慮治療。

6. 痰核流注、不經常上百度、沒有分懸賞、知道的告訴我一下…謝謝了、

朱丹溪說:「結核或在項、在頸、在臂、在身皮里膜外,不紅不腫不硬不作痛,多是痰注作核不散。」劉河間說:「結核火氣熱甚則郁結堅硬如果中核也,不須潰發,但熱氣散則自消。」闡明了痰核流注的表現和原因是因火氣熱甚郁結,結核不散形成的如核狀物,發生的部位在頸、項、臂、身之皮里膜外,無明顯的紅、腫、熱、痛。治療原則是消散痰熱。余宗其意,試用於頸、項、腋下的淋巴結核,慢性炎症和臂部、下肢、軀乾的脂膜炎,風濕結節、脂肪瘤等無紅腫熱痛的核狀物,常常使結核好轉或消退。

例如:雷××,女,成。半年來兩肩、臂發現20多個黃旦大的結節,兩臂酸痛,持續低熱不退,疲乏無力。經北京某醫院病理切片確診為脂膜炎。先用氯奎等治療3個多月不效。診時除上述主訴症狀外,察其結核皮色不變,按壓時有輕微疼痛感,手心熱,神色無異常,舌苔薄白,脈弦滑。證脈合參,診斷為痰熱阻滯經絡,凝結為核,方擬清熱化痰,軟堅通絡:鉤藤30克,地龍13克,香櫞10克,佛手10克,枳殼10克,木瓜10克,連翹10克,赤芍10克,絲瓜絡10克,桑枝30克。連進4劑,結核有的開始縮小,上肢疼痛明顯減輕,又繼服20劑後,有的已經消失,有的明顯縮小,又服30劑,以上症狀及結核全部消失,數年來一直沒有復發。周XX,女,成。3年多來,兩小腿特別是踝關節附近,反復發生結節,開始為紫紅色,以後紫紅色逐漸消退,形成皮色不變的如杏仁或黃豆大的疼痛性結節,數個醫院病理切片檢查均為風濕結節。經潑尼松(強的松)、青黴素和中葯涼血解毒、祛風除濕清熱之劑等反復治療無效,察其舌苔薄白,脈象弦滑。綜合脈證,診為風痰入絡,凝結為核。乃擬上方7劑,10個月後來診雲:結核有的已經消失,有的明顯縮小。乃繼續服用原方20劑,結節竟大部消失,又連續服用40劑而愈。

又如麻××,女,成。數月來低燒不退,下肢出現廣泛的出血點和結節,關節肌肉酸痛。××醫院病理檢查診為嗜酸性肉芽腫。通過激素治療已經基本控制,但停葯後又復發如前,某醫以祛風除濕清熱的中葯治之非但無效,反而症狀更加嚴重。經察舌苔薄白,舌尖紅,脈象弦滑。余雲:痰熱阻滯,凝結成核之證。乃擬清熱化痰,軟堅通絡之劑,上方遞進,10劑後身痛、結節、出血點、低燒等竟明顯改善,又續服20劑而症狀消失。停葯20天後,患者恐怕以上症狀復發,又請某醫以祛風除濕,清熱涼血之劑治之,以上症狀又復出現,但較前為輕,乃改為清熱化痰.軟堅通絡之劑兩月而愈。其他如脂肪瘤,淋巴結核,因有專篇論述,不再多論。

7. 脂膜炎怎麼治

脂膜炎是一譜寬的綜合征,隨臨床特點、關連的疾病、病理改變不同而可分為不同類型,以反復全身不適、關節痛、發熱、皮下結節為特徵。脂膜炎類似於祖國醫學的「梅核丹」,中醫認為脂膜炎系熱毒內蘊,外受寒濕,以致經絡受阻,氣血凝滯,營衛失調所致。治宜活血化瘀,化濕通絡,清熱解毒。可以採用以中醫為主西醫為輔的辦法,快速緩解的同時去除病根。

8. 打密固達能吃海鮮嗎

不建議吃,因為很多寶寶打過預防針後都會出現輕度不適,有的體質過敏的寶寶反應更嚴重,海鮮是高蛋白的東西,容易增加小寶寶的腎臟的負擔,高蛋白的東西消化不好,本身就會引起過敏,所以剛打過預防針不應該吃海鮮。應該比平時更注意飲食。飲食應清淡,宜消化,減輕寶寶的身體負擔,多喝水,多觀察孩子,注意孩子體溫,及其他身體狀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脂膜炎這種病,可能有的人很了解,有的人不清楚,那麼,你知道脂膜炎的表現是什麼呢?脂膜炎能不能吃海鮮呢?脂膜炎吃什麼好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脂膜炎能不能吃海鮮

脂膜炎不可以吃海鮮!鴨脂膜炎最好不要吃鴨肉。脂膜炎忌肥膩食物。而鴨肉中脂肪含量很高,所以最好不要食用,尤其是鴨皮脂肪量更高。

不宜吃高脂肪食品,諸如動物內臟、風尾魚、鯽魚子、蟹黃、蜆、蛋類、魚肝油等,盡量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適當吃些牛肉,牛肉中脂肪含量較低,可以適當食用。

脂膜炎不可以吃海鮮
脂膜炎吃什麼好?

脂膜炎患者日常飲食宜清淡,多喝水,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患者要忌煙酒,避免攝入辛辣、刺激的食物,其具體飲食注意事項如下所述。

一、脂膜炎的食療

1、百合綠豆湯

綠豆去掉雜質洗凈,百合剝開洗凈。將綠豆放入鍋中,加入500克清水燒開,轉用小火煮至綠豆開花,放入百合,繼續煮。直到綠豆、百合熟爛時,放入白糖,待糖化開,盛入湯碗即可。

2、清蒸百合

鮮百合洗凈,蒸熟食用,可連續服用。

二、脂膜炎患者吃什麼對身體好

1、日常飲食宜清淡。患者可以多吃西瓜、冬瓜、黃瓜、絲瓜、苦瓜等食物。

患者可以多吃西瓜、冬瓜、黃瓜
2、多喝水。

3、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

三、脂膜炎患者吃什麼對身體不好

1、忌煙酒。

2、避免攝入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食肥膩食物。

脂膜炎在我們生活中時有發生,對於脂膜炎的病因大家了解多少呢,脂膜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特徵呢?

脂膜炎是怎麼引起的?

較為復雜,局部因素如外傷、寒冷、注射某些葯物,全身因素如結核感染、扁桃腺炎等可引起脂膜炎,一些系統性疾病如紅斑狼瘡、硬皮病、結節病也可引起脂膜炎。皮下脂肪血管的病變也常影響脂膜而出現炎症改變。

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以淡紅色至棕褐色的皮下結節或斑塊較為多見,大小、數目不定,自覺疼痛和壓痛。皮損可發生在身體各處,以雙下肢及臀部為多見。病程大多慢性,愈後可遺留色素沉著及程度不等的萎縮。

9. 食療腸系脂膜炎

吃清淡一點

10. 脂膜炎吃什麼好,脂膜炎如何治療

什麼是結節性脂膜炎(特發性小葉性脂膜炎) 本病又稱特發性小葉性脂膜炎或回歸性發熱性非化膿性脂膜炎。本病特徵為成批反復發生的皮下結節。結節有疼痛感和顯著觸痛,大多數發作時伴發熱。 什麼原因引起結節性脂膜炎(特發性小葉性脂膜炎) 病因尚不明,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免疫反應異常:異常的免疫反應可由多種抗原的刺激所引起,如細菌感染、食物、葯物等。已有報告有的病例於發病前有反復發作的扁桃腺炎。亦有報告本病發生於空回腸分流術後,其盲腸內有細菌大量增殖。此外,鹵素化合物如碘、溴等葯物、磺胺、奎寧和銻劑等均可能誘發本病。 2.脂肪代謝障礙:有報告顯示,本病與脂肪代謝過程中某些酶的異常有關。例如血清脂酶有輕度增加或在皮損中可測出具活性的胰酶和脂酶。有的研究還發現本病有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當然這種抗胰蛋白酶的缺乏並不可能直接引起脂膜炎,但可能導致免疫學和炎症反應發生調節障礙。 結節性脂膜炎(特發性小葉性脂膜炎)有什麼症狀 1.皮損:皮下結節是本病的主要特徵。起始於皮下的部分結節向上發展,皮面可輕度隆起,呈現紅斑和水腫;部分則有潛於皮下,表麵皮膚呈正常皮色,但常與皮膚粘連,活動度小。自覺痛和觸痛明顯。結節常成批發生,對稱分布,好發部位為臀部和下肢,但前臂、軀乾和面部也可出現。經數周或數月後結節自行消退,消退處局部皮膚凹陷並有色素沉著。這是由於病變處脂肪發生壞死、萎縮和纖維化的結果。結節每隔數周或數月反復發作,多數發病有發熱,熱型不定,有低熱、不規則熱或高熱,高者可達40℃,呈弛張熱型,持續1—2周逐漸下降。除發熱外,還可有乏力、食慾減退、肌肉和關節酸痛等。 2.內臟損害:內臟損害有的與皮膚損害同時出現;有的皮損在前,內臟損害在後;也有少數病例,廣泛的內臟累及在前,皮損在後,內臟損害的臨床症狀取決於受累內臟之部位,其特徵性症狀,常在損害較大時才顯示得出。肝臟損害可出現右脅痛、肝腫大、黃疸和肝功能異常。小腸受累可有脂肪痢和腸穿孔。腸系膜、大網膜和腹膜後脂肪組織受累可出現上腹部疼痛、腹脹和包塊等。此外,骨髓、肺、胸膜、心肌、心包、脾、腎和腎上腺等均可受侵。內臟廣泛受累者預後很差,可死於循環衰竭、出血、敗血症和腎功能衰竭。病人的出血死亡與血管內凝血和肝功能衰竭有關。 結節性脂膜炎(特發性小葉性脂膜炎)需要做哪些檢查 血沉顯著增高,白細胞輕度增生。如肝腎受累,可有肝腎功能異常,出現血尿和蛋白尿。有的病例可有免疫學上的異常如補體降低、免疫球蛋白增高和淋巴細胞轉化率降低。骨髓受累可出現貧血、白細胞下降和血小板低下。 如何治療 本病尚無特效治療。纖維蛋白溶解葯、氯化奎寧、硫唑嘌呤、環磷醯胺等有一定療效。在急性炎症期或有高熱等情況下,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每天40—60mg和非甾體抗炎葯有明顯效果。

閱讀全文

與脂膜炎的食療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傢具保養小技巧和方法 瀏覽:819
5w實踐方法包括哪些 瀏覽:490
小型太陽能板安裝方法 瀏覽:649
買彩票最好的計算方法 瀏覽:291
排除轉向系統中的空氣方法步驟 瀏覽:691
樂視手機位置信息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01
藏紅花的食用方法及用量 瀏覽:76
深圳房產的計算方法 瀏覽:485
怎麼驗算有餘數除法的方法 瀏覽:989
能量杯使用方法 瀏覽:213
cvd常用制膜方法 瀏覽:414
如何讀書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653
治療濕尤方法 瀏覽:293
英語快速說話方法 瀏覽:615
機構退休金計算方法 瀏覽:366
小楷正確拿筆方法 瀏覽:480
專賣店茅台盒子酒鑒別真偽的方法 瀏覽:461
賓得k50使用方法 瀏覽:229
讓磁鐵自由旋轉的方法有哪些視頻 瀏覽:405
雷克薩斯山地車安裝方法 瀏覽: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