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胭脂花種子怎麼種胭脂花種子怎麼發芽胭脂花種子怎麼種
早春3月上旬播種。
胭脂花 有珍珠菜屬的胭脂花報春花科報春花屬植物, 葉基生,蓮座形;葉形長圓狀倒披針形或倒卵狀,基部漸狹下延成柄。花莛粗壯,直立,高25— 50cm。有1—3輪傘形花序,每輪有花4—16朵。花冠暗紅色,筒長約1.5cm,裂片長圓形,全緣,通常反折。花期6月。
② 胭脂的製作方法是什麼
胭脂的製作方法
方法1.將干凈的紅玫瑰花的花瓣用干凈的器皿擠出汁,然後放入當年的棉花片。當玫瑰花汁充分浸入棉片中時,撈出晾上。晾乾後收入密封的陶罐。用時,取出一兩片,放入手心,滴一兩滴水,用手推勻後拍於雙頰。
方法2.把胭脂花、玫瑰、梔子或者任何紅色花朵,細細碾碎,用細沙濾去渣滓,晾乾汁液,滴上一點點桂花油,就是胭脂。有花朵般艷麗的顏色和香味。
方法3.摘取清晨的紅藍花,最好是帶露水的,像搗葯一樣搗成漿汁,加清水包在紗布里絞去黃汁,再加酸栗子淘米水一起像淘米一樣淘,黃色素被溶解,再絞,剩下的就是紅色素。紅藍花有兩種色素,紅色素與黃色素,後者難染色,故分離。加防腐劑陰干,就得到很紅很紅很艷很艷的胭脂了。顏色可以自己加別的粉調。
③ 種胭脂花(紫茉莉)的時候需要把種子曬干嗎
種植紫茉莉的時候需要把種子曬干。
紫茉莉也就是有些地方稱之為地雷花的植物,因其種子形狀就像地雷一樣而得名。
紫茉莉的種子中含有抑制萌發的物質,而乾燥可以有效地去除這些萌發抑制物,所以人們在種植紫茉莉時,往往不用剛採摘的種子,而是將種子晾曬一段時間再播種。
④ 採摘的紫茉莉的種子如何種植
紫茉莉花,又叫做胭脂花,屬於山茉莉科的草本植物,採摘收集的紫茉莉種子可以種嗎?
當然可以的,因為紫茉莉生命力非常非常的頑強,它的種子掉在哪裡,就在哪裡發芽開花,自播能力非常強,馬路邊,院子里,只要丟一些種子,不用澆水不用管,一年就能長一大片,後面年年能開花。
雖然是一種普通的花兒,但是好養,好打理,一開花就是很多很多,一年300天都開花,風雨無阻。尤其是傍晚的時候,走到陽台上一開,它竟然默默開了一大片花兒,幾百朵花在同一時間綻放,還是很美很清新的。
紫茉莉又叫地雷花,原產於南美洲的熱帶地區,是紫茉莉科紫茉莉屬植物。紫茉莉花朵的顏色美麗,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此外它還能作為中葯,有活血調經、利尿等功效。紫茉莉的繁殖方法有播種繁殖和塊根繁殖,但是塊根繁殖方法十分不常見,種子繁殖是最常見的方法,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紫茉莉如何播種繁殖。
5.幼苗定植
等待幼苗生長處3片葉子左右時就可以進行定植,除了要保持行距之外,還要為其遮陰,不能被陽光直射,且不能積水積肥。
⑤ 胭脂花什麼時候播種
早春3月上旬播種。
胭脂花 Primula maximowiczii Regel,(有珍珠菜屬的胭脂花(參見腺葯珍珠菜Lysimachia stenosepala Hemsl.))報春花科報春花屬植物, 葉基生,蓮座形;葉形長圓狀倒披針形或倒卵狀,基部漸狹下延成柄。花莛粗壯,直立,高25— 50cm。有1—3輪傘形花序,每輪有花4—16朵。花冠暗紅色,筒長約1.5cm,裂片長圓形,全緣,通常反折。花期6月。可做葯用。
⑥ 紫茉莉怎樣育苗
在種植紫茉莉之前需要選擇年前採收的健康種子,然後在溫水中浸泡30分鍾,軟化它的表皮,並且挑選出干癟的種子。播種的時間最好是選在春季進行,這個時候的溫度和濕度都有利於種子的萌發。處理好種子後把種子撒在鋪好土壤的花盆中,然後蓋上一層薄土噴水保濕,放在溫暖的地方即可發芽。
一、紫茉莉怎麼種植
1、種植時間:紫茉莉的種植時間盡量在春季進行,這個時候的溫度和濕度都比較適合種子的萌發,而且春季播種到了夏季就會開花了,避開夏季炎熱和冬季寒冷季節播種,因為不利於種子的萌發。
2、挑選種子:在播種之前需要選擇顆粒飽滿的種子,最好是年前自然成熟,在陰涼通風的位置陰乾的種子。
⑦ 胭脂花的繁殖方法
播種是培育報春花的技術難點,因為此屬種子細小,壽命短,隔年陳種多不發芽或發芽率極低。所以適時採集種子是實現種子繁殖的前提。當年產種子萌發持續期一般在20天左右,播種後7-10天就開始萌發,一般在萌發開始2-3天內進入萌發高峰期。當然,種子萌發的具體情況還要視其種類、播種期而異,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播種最好,一般7-10天後開始萌發,元旦至春節期間處於盛花期,而且植株營養期長,生長健壯;但如果秋季播種,萌發率較低,且植株矮小,冠徑較小,嚴重影響植株的觀賞價值。
種子粒重也會影響報春花種子的萌發情況,重種子萌發率高而且萌發速度快,播種後植株的生活力高,簇生葉多,花量大,種子數量多等。該種子是需光性種子,種子萌發時需要接受散射光以激活體內酶系統,且以散射光透光率55%為佳,在直射光下種子的萌發率和發芽率都很低,在遮光條件下的發芽率雖比直射光下高,但生長的幼苗全部倒伏。
ISTA(國際種子檢驗協會)的《國際種子檢驗室工作手冊》介紹,報春花種子萌發適溫為15℃-20℃,最高極限溫度為25℃。但有研究表明,只要加強養護管理,提高播種技術,種子萌發的上限溫度至少可以提高到30℃。用赤黴素、ABT生根粉等對種子進行適當處理,可以促進萌發。此外,濕度、培養介質等也是影響報春花屬種子萌發的重要因素。總之,控制好各種理化因素,掌握好播種技術,是實現植物引種栽培的關鍵。 症狀:由黃瓜花葉病毒CMV引起的全株性病害。症狀為葉片變小、畸形,分布有暗綠色斑紋或黃化。染病植株不開花,亦或開花,花也矮小畸形,有斑紋。傳染途徑主要由桃蚜和棉蚜傳毒。傳染源主要為周圍雜草感病病株。
防治方法:首先要及時清除雜草,減少傳染源。其次應及早防治蚜蟲,消除傳毒媒介。 症狀:多在四季報春上發生。由半知菌亞門的鏈格孢菌類引起。染病植株葉片上有褐色斑點。傳染途徑是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灑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殺菌劑。 症狀:為報春花的常見病害之一,全國各地均有發生。植株感病後,整株黃化,枯死。該病主要侵染葉片、嫩莖、花器等部位。多在葉尖、葉緣處發生。發病初期葉片出現水浸狀斑點,以後逐漸擴大,變成褐色並腐敗。後期,病斑表面形成灰黃色霉層。莖部感病後,病斑呈褐色,逐漸腐爛。花器被侵染後也成為褐色,腐爛脫落。在潮濕的條件下,病部出現灰色霉層,這是該病的一大特徵。該病以菌核在病殘體和土壤內越冬。氣溫20℃左右、空氣濕度大時易發病。通過風雨、工具、灌溉水傳播。溫室中冬末春初發病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種植密度要合理。注意通風,降低空氣濕度。病葉、病株及時清除,以減少傳染源。發病初期噴灑50%速克靈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最好與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交替施用,以防止產生抗葯性。 症狀:主要危害植株葉片。病情由植株下部向上部蔓延。病斑通常直徑3至4毫米,褐色,嚴重時,病葉枯死,造成落葉。該病由報春柱格孢菌引起。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座在病殘體上越冬,種子也可帶菌,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該病主要靠分生孢子隨空氣及雨水傳播。生長季節再侵染頻繁。通常溫暖多濕的天氣和偏施氮肥時,植株容易發病。一般7月開始發病,8至10月流行。
防治方法:選育抗病品種,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病害初期噴灑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1:100波爾多液。 細菌性葉斑病症狀:多在葉及花托上發病。初期沿葉脈產生水浸狀不規則病斑,以後黃化、變褐,病斑擴大,葉緣乾枯。嚴重時自下葉枯死。
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培育無病種苗,苗床土應消毒;溫室內應及時放風,降低空氣濕度。及時清除病株殘體。發病後用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用鏈黴素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噴施。 缺鐵黃葉病症狀:植株上部嫩葉首先失綠,而老葉仍正常。失綠葉片葉肉變黃,葉脈還保持綠色。嚴重時葉尖出現褐斑,甚至脫落。
防治方法:盆土應選用富含鐵質的壤土。在有機肥中混入硫酸亞鐵、硫酸鋅等,可促使根系發育,增加吸鐵能力。出現缺鐵病狀時,可噴施0.2至0.5%硫酸亞鐵溶液,效果比直接施入土中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