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給自己定位,找到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註:心理課問題 求例文
如何定位,首先得了解自己的優勢是什麼?在一個什麼樣的群體?在這個群體內應該處於什麼位置?這樣就比較容易定位了。准確定位非常重要哦。
祝福你
㈡ 認識自我有哪些方法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回答
自我認識表現為主體的我對客體的我的認識,也就是人能將自己的情況,包括外觀、生理情況及自己的感知、思考、體驗、意圖、行為等心理活動、心理過程、心理內容及其特點報告給自己。在嬰兒後期——幼兒早期,形成最初的比較薄弱的自我認識。在幼兒後期,對自己的能力和可能性逐漸有了較實際的認識,並學會了按一定社會准則進行自我評價,但主要是對自己外部的評價,而且基本上是「復寫」成人對他的評價和要求。到了少年期,已能對內部心理活動和個性品質進行自我評價,但往往帶有較大的主觀片面性。青年期,自我認識不斷提高,進入較穩定的發展時期。
㈢ 如何定位自我,做好就業准備
定位有兩層含義:一、確定自己你是誰,你適合做什麼工作;二、告訴別人你是誰,你擅長做什麼工作。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會定位兩者的統一,一個人只有在了解自己和了解職業的基礎上才能夠給自己做准確定位。
首先,要了解自己:主要是核心價值觀念、動力系統、個性特點、天賦能力、缺陷等。方法:可以自我探索,可以請他人做評價,可以藉助心理測驗——充分地了解自己。
認清自我是職業定位第一步,也是最重要一步。我們可以通過自我盤點、軟體測試、家人評價、與同齡人比較、總結過去等方法來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其次,適時關注職場行情,做到知己知彼是求職准備階段重要任務。通過各大招聘網站、企業宣講會、校園招聘會等途徑,全面了解招聘崗位要求。此外,建議登錄公共招聘網,來全面了解各常見工種的崗位介紹、職業前景、工作內容和基本素質
其次,要了解職業:包括職業的工作內容、知識要求、技能要求、經驗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環境、工作角色等。方法:詢問業內的專家達10名以上,參照業內成功人士。
第三,要了解自己和職業要求的差距,需要仔細地比較各個方面要求的差距。你可能會有多種職業目標,但是每個目標帶給你的好處和弊端不同,你需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仔細地權衡選擇不同目標的的利弊得失,還要根據自己的現實條件確定達到目標的方案。
第四,要確定如何把自己的定位展示給面試官和上司。確定了自己的職業取向和發展方向之後,你需要採用適合的方式傳達給面試官或者上司,以次獲得入門和發展的機會。
定位的誤區:
1、誤區一、定位會使自己變得僵化。其實定位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事情,當自我發生重大變化,當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都需要重新定位;
2、誤區二、定位,很多想要的會得不到。我們要的很多,要做技術還要做管理,要有挑戰還要休閑,人們擔心定位會讓自己受到限制。其實定位並不是確定一個固定的位置,而是確定和目標的距離,你可以確定多種目標,只是你要知道自己距離各種目標的遠近程度,要知道達到目標需要怎樣的努力。
3、誤區三、定位讓自己失去機會。這個誤區尤其體現在畢業生身上,如學生經常到處投放簡歷,甚至發給誰了都不知道,學生會取得很多的證書,認為這樣得到的機會更多;其實,這樣的漫天撒網更可能耗費你的時間和精力,而沒有獲得實質性的機會。
4、誤區四、定位,應該讓旁觀者來做,自己定位不準確。其實,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喜歡什麼、習慣做什麼的是自己,領導、同事、朋友、家長都只能提供參考意見,並不能真實地了解你的「心」,所以在定位這個問題上,首先要自己了解自己,可以藉助別人的幫助。
定位對於各類人群的重點:
每個人群都需要定位,其目的是保證自己持續地發展。但是各個群體定位的重點不同:
對於高中生而言,定位重點在於:1、了解自己的興趣點;知道自己喜歡學習什麼,喜歡做什麼工作;2、了解職業對於知識、技能、人品和性格的要求。高中生群體有很強的可塑性,所以定位並不是確定現在是什麼,更重要的是確定自己想要什麼。
對於大學生而言,定位重點在於澄清自己有什麼。大學生常常過高或者過低估價自己,過於看重自己的文憑,或者看重自己的成績,有的過於低估自己身上的潛質,所以對於大學生而言,既需要認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會需求,以求准確地定位。
對於白領階層而言,定位重點在於確定輕重緩急。白領階層在接觸社會之後,已經明白了自己的特點,也明白了社會的要求,但是在發展的路上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因為定位混亂。建議白領階層在分析自我特點的時候,確定輕重緩急。
對於管理人員而言,定位重點在於搞明白要什麼和放棄什麼。管理人員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功,但是下一步的發展不是一個簡單的追求過程,而是獲得和放棄的問題,你可能追求速度,但是要放棄穩定,可能要追求權利,但是要放棄技術,可能要追求挑戰,但是要放棄休閑,這個階段是一個得與失比較明顯的階段,所以個人定位的時候重點要關注未來的風險,評估自己願意和能夠承受的得與失。
由於就業心理准備不足,我們發現許多青年人一旦遇到挫折,就會產生挫折和逃避心理。於是一味降低心理預期來緩解競爭壓力,最後一退再退,結果無路可退。因此,在准備階段,青年人要做好全方位的就業心理准備。其中,我們必須了解職業理想和現實機遇總會存在差距。所以應當在發展中不斷完善,不斷補充,隨時調整。青年人要學會主動地調整職業目標,去適應社會生活的現實需要。
我覺得,要做好就業前的心理准備很重要的一點就要摒棄就業浮躁心理。工作和生活一樣,要在日復一日的積累中總結提高。青年人不能期望一蹴而就,應該更多地發揮主動性和創新性,借鑒他人的經驗,在平凡而又瑣碎的工作中,提煉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
一般來說,「學以致用」是青年人擇業的優先原則。但現實求職過程中,往往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如願以償」。其實,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客觀地看待「專業對口」這個問題,適當地放寬專業選擇面,往往會避免過分「追求專業」對口所造成的就業瓶頸。
選擇職業首先要從個人的興趣和職業能力著手。此外,不同專業選擇情況也有所不同。對於專業、技術性比較強的理工科畢業生,比如醫學、化工、機電、土木、通信工程等,比較建議結合專業知識背景,從事對口職業,即使不能一步到位,也可以從相關行業做起;對於一些綜合類、管理類的畢業生來說我們更建議結合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特點,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就業。
㈣ 如何定位自己的心理呢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行為心理規律的科學,它的理論目標即在於實用,與此相適應心理學研究人的行為心理規律應該具有三種基本效用:
①以相當的精確性解釋人的行為;
②以相當的合理性預測人的行為;
③以相當的有效性控制人的行為。
要學好心理學,首先我們就需要把人當作人來分析、研究。人並非更大一些的老鼠、猴子或白鴿,人即是人,人是理性的人,人是社會的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與個性,人決不能與動物相混同。人的活動與社會是一個整體,人的行為乃是存在於具體的時間和空間的特定的人的行為。應該從人的外部聯系來認識人的行為,企圖脫離社會來分析人的行為,研究人的內部心理過程是絲毫不會有任何效果的,所以心理學也就應當是人化的心理學。
推薦一本書:
《行為心理學》(學苑出版社,2003年)。章乃器學院導師推薦書目 http://znq.zjgsu.e.cn/eWebEditor/UploadFile/200810309249872.xls
網路文庫
http://wenku..com/view/16ea1ed9ad51f01dc281f189.html
http://wenku..com/view/c80de53a580216fc700afd89.html
http://wenku..com/view/eeb6580216fc700abb68fc89.html
http://wenku..com/view/548e16fc700abb68a982fb89.html
http://wenku..com/view/7e86bb68a98271fe910ef989.html
http://wenku..com/view/b4e4a98271fe910ef12df889.html
http://wenku..com/view/b90e71fe910ef12d2af9e789.html
http://wenku..com/view/6072910ef12d2af90242e689.html
http://wenku..com/view/8382f12d2af90242a895e589.html
http://wenku..com/view/e2a12af90242a8956bece489.html
http://wenku..com/view/3e750242a8956bec0975e389.html
http://wenku..com/view/17cea8956bec0975f465e289.html
http://wenku..com/view/7c600975f46527d3240ce089.html
http://wenku..com/view/11f9f46527d3240c8447ef89.html
http://wenku..com/view/ede927d3240c844769eaee89.html
http://wenku..com/view/3d5f240c844769eae009ed89.html
http://wenku..com/view/3f80844769eae009581bec89.html
http://wenku..com/view/98cb69eae009581b6bd9eb89.html
http://wenku..com/view/7466e009581b6bd97f19ea89.html
http://wenku..com/view/fe85581b6bd97f192279e989.html
http://wenku..com/view/47976bd97f1922791688e889.html
㈤ 在社會上,在職場中,如何自己一個清晰,又准確的定位
一、你首先要想清楚自己想要干什麼,只有對自己的內心想法有了確定之後,你才能給自己一個定位。
二、你對自己的技能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你可以列舉一下自己可以干什麼,做什麼有優勢。
三、你要看一下你所在的城市,什麼行業有較大的需求量,最好找一些比較小眾的行業,這樣來說競爭力相對小點。
四、結合上面三點,分析自己,找好適合自己的行業,這就可以給你自己一個准確的定位了,接下來就是堅持了,干任何行業,前三個月都是最難堅持,不要剛剛干開,就想著成功,那樣你也不會上來尋求幫助了,眼光放長遠,長久堅持,才能成功,否則說什麼都是白說。
㈥ 在心理學中如何認識自我,有幾種方法
認識並不是智性活動。汲取認識自己的知識和認識自己是兩回事,因為你所累積的有關自己的知識,都是基於過去的往事,而沉溺於往事的心時常是失意與哀傷的。認識自己和學習語言或科技完全不同,後者必須累積知識,記住一切,因為你不可能凡事從頭證明起;然而,從心理層面來認識自己,所面對的卻是目前的人,知識則屬於過去。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活在過去,而且對於活在過去已經感到滿足了,知識對我們才變得那麼重要,我們也因此而崇拜那些博學、聰慧、精明的人。如果我們能時時刻刻都在學習,從觀察、聆聽、注視和行動中學習,那麼你會發現,學習是不斷進展,永無過去。」、「如果你說你要慢慢地學習認識自己,一點一滴地累積,這表示你並不在認識目前的你,你只是在累積有關自己的知識罷了。學習的本身需要一顆極其敏銳的心,如果你任憑過去的觀念駕馭現在,你就根本敏銳不起來,你的心智也不可能迅捷、柔軟、機警。我們大多數連身體都不夠敏感,我們飲食過量,我們不注意營養的均衡,我們煙酒無忌,因此身體變得粗糙而遲鈍,我們這個有機體的注意力也減弱了。如果這個有機體的本身都如此遲鈍沉重,心智怎能保持敏感清澈?也許我們對那些和自己有關的事很敏感,但是要對生命涉及的一切都完全敏感,就不能把這個有機體和它的精神層面分開,因為那是整體性的活動。」
㈦ 什麼是正確的自我定位
正確的自我定位就是明白自己的價值點准確的認知自己,一個人的價值,除了本身的存在價值外,還包括在行業中、人生中和社會中創造的相關價值。給自己定位要做到高點定位與低點起步相結合,不讓浮躁的心態毀了對定位的把握,用做人做事的方式定位正面的社會形象。
自我定位通俗地講就是尋找一個適合的位置。一個人要想不活得稀里糊塗、渾渾噩噩,就要學會先給自己定好位。懂得定位,就可以學會以理性的態度追求更好的生存狀態,這樣才能把命運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
拓展資料:
那麼,如何給自己定好位呢?
首先,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要做到在選擇中有所放棄。所謂定位,說到底,其實就是一個選擇與放棄的問題。學會選擇需要敏銳的眼光和清晰的認識,學會放棄則需要徹悟的智慧和割捨的勇氣。善於選擇、勇於放棄,就能清除干擾,為自己的定位找到正確的方向。
其次,要把職業定位放在決定人生成敗的重要位置。一個人事業發展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其在社會上的生存地位,所以,職業定位關乎一個人一生的前途。但是,許多人選擇職業被太多的隨意性和偶然因素所左右,並讓不適合自己發揮潛能的職業和職位束縛一生。而以明確的職業定位開始職業生涯,等於走上了成功人生的順風路。
第三,要做到高點定位與低點起步相結合。所謂高點定位,也就是在為自己定位時把位置適當調高,這樣可以增強自信,提高生存層次。但是不要走向極端,以致好高騖遠,要在充分了解自身、了解現實的基礎上,做到低點起步。
第四,不要走向自我定位的誤區。有的人給自己定位時,常以賺多少錢、做多大官作為標准,為此他們苦苦鑽營、疲於奔命。在為金錢患得患失,為權力鉤心斗角之時,他們失去了太多的東西。事業上的定位固然不可缺少,但不應是生活的全部,在給自己的事業定位之前,首先要給自己的生活狀態一個正確的定位。
其實不僅以上這幾點,人生的諸多方面都需要從定位起步,定位準確了,生存之路就少了許多滯礙。
定位僅僅是自我管理的起點,在已有了正確定位以後,還要按照定位所既定的道路走下去。對於沒有行動力、不能約束自己的人來說,多麼正確的定位都於事無補。
㈧ 心理學中提供的自我認知的方法有哪些
普通的自我認知,可以通過自我看,即你自己眼中的自己。通過詢問他人認知「客我」,即他人眼中的你是什麼樣的。最後把自己放在所處的環境中,在社會中,自我是什麼樣的。這三者綜合來看。
需要具體參數的話,建議用測量量表,對你的智力能力,人格等多角度、多維度的進行測量。這個要找專業測評人員。
㈨ 自我認知的四個方面及具體方法
自我認知的四個方面分別是:
1、自我了解
對自己的身體、能力、優缺點等方面來認識自己的生理情況、心理情況、以及社會情況。在生理方面身高或者長相是會導致個人產生自卑或自信等心理情緒。面對這些情緒,自己是否產生過調節或想要調節的想法,我們還能從自己的社會行為來為自己的人際交往打分。
2、他人評價
只從一個角度看一件東西往往是不夠全面的,我們要吸收、聽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從多個角度分析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了解到一個更為立體的自己,從而計劃性的調控自己的優缺點。
3、社會反饋
雖然他人評價與自我了解已經能夠產生一個立體客觀的自我認知,但是這個客觀會伴隨著個體的主觀情緒在其中,所以還是有一定的缺陷性。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社會階段的與自己相當的人群對自己進行對比。
4、反省總結
古語雲一日三省吾身,反思自己是認識自己的最後一步。我們可以通過以上三個方面認識自己,但對人格等方面還需要自己做一個總結,當我們已經對自己有了全面的認識,最後只需要做出總結,一個栩栩如生的自我就呈現出來了。
1、現實情景檢測法
日常活動中認識自己,通常我們日常行為都是自然發生的,沒有通過任何的反思行為。例如:你會想一下,在對待脾氣暴躁人時,你是否能夠以禮相待;如果是,那麼你可能具有較強的合作與適應能力,情緒的穩定性也較高
2、內省法
通過與自己內心對話,反思自己。也不妨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所以不妨問問自己:自己工作的意義是什麼?什麼對自己最重要?等等。
3、成長經歷法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有積累的,例如: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所經歷的處理事務,自己是否能從中吸收哪些失敗經歷、可利用學習的信息又有哪些?
4、他人評價法
僅從自己角度了解自己,一定會存在盲點。而通過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來了解自己,能夠得出較客觀的定位。通過同事、朋友和上級的評價,能夠加深對自己的了解,進一步完善自我。因此我們保持開放的態度來接受外界的評價,甚至是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