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小學生獎懲有哪些方法

小學生獎懲有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02 16:26:44

A. 如何懲罰小學生

如何懲罰小學生較有效

1、事先把合理的懲罰後果告訴孩子

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給予一定的處罰,能夠使孩子明白行為和後果的關系,同時也可以教會他什麼是責任--承擔這個後果就是他的責任。然而,有時我們對孩子的行為並不能先知先覺,那該怎麼辦呢?合理的反應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父母就必須針對這個行為想出一 個適度的處罰結果,然後馬上執行,決不能緩行。比如說,你帶兒子去超市買東西,他總是在貨架的過道跑來跑去。此時錯誤的做法是,對他說:「下一次買東西你必須坐在購物車里了!」,正確的做法是,馬上就把他抱進購物車里,告訴他這一次就必須坐在裡面了。

2、失去某些特別待遇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他最喜歡的一些特別待遇呢?比如看哪一個動畫片,玩某個玩具,或者想晚上9點上床睡覺而不是8點半?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你也可以剝奪這個特權。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剝奪太多,時間過長。對於那些6歲以下的孩子,使用這種處罰方式僅限於1天,而不是一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1天的處罰是讓孩子每天都約束自己,知道該 如何選擇,是選擇和同伴打架呢,還是選擇和睦相處。處罰時間不宜過長的另一個原因是,通常父母在幾天過後就心慈手軟了,這就會危害到處罰方式的有效性了。

3、事不過三

如果想讓孩子事先認識到一個重大的必須承擔的後果,比如得不到他最喜歡的玩具,失去他的最愛,那麼「事不過三」處罰方式的效果就更好。每次孩子調皮搗蛋了,不必說教,只要告訴他:「我們都不該打人。這是第一次!」,然後明確警告孩子重大的後果是什麼。當他下一次又打人的時候,就告訴他:「這是第二次!」,第三次打人的時候,告訴他:「這是第三次!」,然後馬上實施預先警告的那個處罰。也有人嘗試過對於3到6歲的孩子有效方式是:在一張紙上畫3個笑臉,然後把它貼在牆上顯眼的地方或者其他孩子能夠經常看見的地方。 當孩子有了一次不好的行為,就在一個笑臉上畫個『X』,並且在下面寫明他的不良行為是什麼。如果所有的笑臉上都畫了叉,那麼孩子就會失去他的一個最愛。一些父母嘗試這種做法後,驚奇地發現在笑臉上畫叉,對孩子來說效果太強大了。

4、對於好的行為有所獎勵

也有的父母把獎勵方法和畫3個笑臉的方法結合起來了:他們先把一些獎勵品放在盒子里,如果一天下來三個笑臉全都被畫了叉,就 拿走一個獎勵品。目的是讓孩子有一種渴望,期望自己一天的行為使所有獎勵品都完整無缺。總而言之,無論父母選擇哪種獎勵方法,都必須確保獎勵的物品適宜孩 子的年齡,而且能夠足夠吸引孩子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最重要的一點是,在給孩子獎品的時候,不要忘記表揚他的好的行為。

5、對於不好的行為開罰單

如果孩子的年齡足以使他明白好的行為會有獎勵的含義,那麼他也就會懂得自己要為不好的行為支付罰金。通常5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接受金錢的獎懲方法了。著名教育專家蒙謹認為,孩子們非常渴望能夠用自己的錢去買玩具,所以這種方法也很有效果。父母可以張貼一張表格,說明各種不良行為的罰金各有多少。比如,不收拾玩具罰金為一枚一角硬幣,和同伴打架罰金為兩枚一角硬幣。如果孩子打架了,或者說臟話了,就讓他上繳罰金,放在一個預先准備的罰金儲存罐里。

6、追加一些家務活

有的孩子會為了躲避他不喜歡的家務活,就選擇服從於父母的規矩,表現得很合作。當然,給孩子加的家務活要與他造成的後果相聯系比較好,別讓孩子認為家務本身是一種懲罰。也可以讓孩子做一些他以前沒有做過的家 務,當作對他不良行為的一種懲罰。例如事先准備好一列家務清單,羅列出3~4個孩子最不喜歡的家務活--掃地或者把玩具分類收拾好等等,那麼孩子就能預先 知道自己的不良行為將會招致哪種後果。

7、引導孩子把注意力轉換到其他事情上

有時候,父母把孩子帶走,離開當時的處境,反而能夠使他冷靜下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一旦孩子犯錯,有些父母就喜歡針對問題喋喋不休地說教。與其這樣,還不如帶他出去走走,換個環境。走一段時間過後,再告訴他:「我很愛你,但是我決不允許你打人。」有的人或許會產生疑問:這就是對孩子打人的懲罰?這明明沒有任何懲罰呀?確實沒有任何懲罰,因為父母用各種方式管教孩子的最終目的 是給孩子的過激行為降降溫,使他不要再有這些不好的行為了,所以,一些低調的緩和方式有時也可以試用,也許就足以達到你們期望的效果呢。

B. 班級獎懲制度評分細則有哪些

一、設立獎勵制度

1、獎勵內容

凡是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給予獎勵:

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績顯著者;模範遵守校規校紀,敢於向不良行為作斗爭,事跡突出者;尊老愛幼,樂於助人,拾金不昧,在師生中或社會上產生良好影響;積極參加各項公益活動者;積極參加各種競賽,成績優良者;有其他先進事跡者。

2、獎勵方法

口頭表揚;通報表彰;頒發獎品;授予各種榮譽稱號。



二、對違紀學生的處罰規定

凡違反《小學生守則》,違反校紀、校規者視情節輕重給予必要的處分。

1、批評教育:

發現學生不尊重師長,不遵守校規、校紀應及時給予批評教育。班主任對因有較明顯違紀行為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記錄在班主任工作手冊上,並記錄學生的改正情況。

2、警告:

受批評教育一學期累計超過10次以上仍無收效者;嚴重違紀,打架斗毆,小偷小摸等不良行為經教育幫助無悔改者;嚴重損壞公物而隱瞞不報者;一學期曠課累計6節以上15節以下者;警告由班主任上報材料,年級組長確認,報政教處備案,並口頭通知學生家長,記入本人學籍表。

3、嚴重警告:

經警告後仍無效果者;不遵守社會公德,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者;學期內曠課累計15節以上者。嚴重警告以書面形式進行,由班主任上報材料,年級組長簽署意見,政教處批准,並在全校大會宣布處理決定,書面通知學生家長。

4、記過:

經嚴重警告後仍無效者;發生嚴重的違反校紀校規行為,在學校和社會上造成很壞影響者;曠課一學期累計30節以上者。記過由教導吃上報材料到校長室,通過校辦公會議討論,校長批准,張榜公布,並報上級有關部門備案。

處分後,考察期為一學期,如受處分者在考察期內有悔改表現或有明顯進步,經本人申請,可予撤銷處分。

班級獎懲制度的意義

學校獎懲制度的實行一般都體現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及任課教師都可以運用一些獎懲手段來使教學效果達到更好。而為了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在運用這些手段時也必須往意運用的程度,不能過重了可能會有適得其反的後果。

在班級管理中制定有特色的班規,巧妙地運用獎懲藝術,可幫助學生成長,提高班級管理的效果,也可提高教學質量。任課教師比班主任更需要獎懲的輔助。大多數小學生都有一個共同心理,就是要聽班主任的話,班主任說怎麼做就怎麼做,不敢去違背。

而對於任課教師的話也許會聽,可是持續不了多久就會回到原樣。任課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往往都需要設置一些獎項或組織一些小比賽來激起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聽課的主動性。

以上內容參考 青島西海岸新區-【評優獎勵】青島西海岸新區易通路小學評優獎勵辦法

C. 妙用獎懲小學

1、精神獎勵。口頭贊美、點頭和微笑、掌聲鼓勵、輕拍肩膀、頒發喜報、光榮榜、發獎狀、發獎章、用校信通給家長發公告表揚等。這樣的獎勵是對小學生的自身價值很好的確認,對學生來說都可能意味深長。與玩具和食物相比,更被許多孩子所看重。特別到了中高年級,對學生的影響更加明顯。
2、作業獎勵。作業每按時上交一次加1分,作業全對一次加4分,視作業干凈整潔程度一次加1——5分,把所加的分數直接批在當天的作業上。如果累到100分,可以獲得一次選擇家庭作業內容的機會。如果累積到500分,可以獲得一次免寫家庭作業的權利。讓學生享受因個人努力而獲得的特殊待遇。堅持一段時間以來,學生的作業質量提高了不少。
3、時間獎勵。如果教學任務完成得非常順利,可以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來做游戲、講故事、看課外書等。但學生們必須靠集體的努力去爭取這個時間,而某一個人的違規會使他們都失去機會。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
另外,還可以嘗試這些獎勵方法:做一天教師的小助手。在班裡推薦自己喜歡的故事。做「學困生」的小老師。作業優先批改。獎勵一個擁抱。把照片貼在教室的牆上,並寫上鼓勵的話等等。有時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當然,利用獎勵的手段還要注意一些問題,如:獎勵要及時,遲到的獎勵是不會起作用的。獎勵要循序漸進,一次只聚焦一個行為,目的是堅持一段時間後形成好習慣。獎勵要公平、公正、公開,許諾了的獎勵一定要兌現。重視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最終達到「獎勵是為了不要獎勵」等等

D. 小學生獎勵和懲罰孩子的方式

通常我們說教育孩子的時候,讓家長自行把握獎勵和懲罰的度,那麼這個度究竟在哪裡,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一個教育學家說「對孩子的教育,該獎不獎,該罰不罰,這是最典型的放任自流的家庭教育;高興了就獎,生氣了就罰,這是最不負責任的家庭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應該做到的就是獎罰並用,給孩子獎勵懲罰就相當於給小樹澆水施肥和修枝除蟲一樣,缺一不可。


獎勵,是我們對於孩子的正確行為的一種肯定,從心理學上講,獎勵就是一種強化,把孩子表現好的部分強化,直至養成習慣、形成本能。


以上的按時起床、向長輩問好、認真完成作業都是我們家長的心裡期望,是大家認可的好的行為,我們欣喜的同時便會給孩子獎勵,以期望孩子以後能繼續保持,而家長的各種獎勵便是對這些行為的強化,我們也可以把這些獎勵叫做強化物。
我們家長的難點便是在於對強化物的把握不足,什麼時候我們該給出什麼樣的強化物呢?


①不能誤用獎勵。比如:兒子見到心愛的玩具要買,媽媽不買,兒子就大鬧,媽媽只好買了;爸爸在專心看書,兒子在旁邊大聲吵鬧,爸爸就給錢買糖讓兒子走;孩子死活不聽父母的安排,父母給出各種物質誘惑孩子聽話等情況;我們可以發現,這些都只是家長對於孩子淘氣無可奈何的妥協,各位家長一定要杜絕此種情況的發生。
②獎勵規則明確。獎勵是我們重要的強化方式,倘若獎勵沒有固定的規則,全憑家長的心意,隨心所欲的,這樣下來,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下一個行為是否具有努力的意義,那麼這樣的獎勵還具有強化的意義嗎?

③控制獎勵頻率。我們知道,獎勵就是在孩子好的表現之後給出的強化物,假如獎勵次次如是,具有很強的規律性,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為了獎勵而做事,一旦離開了獎勵,孩子好的行為就不在了,這顯然不符合我們的初衷,因此從一開始對於孩子的行為獎勵次數就不宜過高,且需要變化獎勵間隔的時間,打亂強化的規律,避免孩子專心地等待強化,最後使獎勵由多到少,趨近於無。

④獎品適當,價值適中 。獎勵的價值不要太高,其價值和獎品要與孩子的年齡、取得的成績等等相適應。有些家庭由於形成了獎勵並不斷加碼的習慣,常常給孩子價值過高和不適當的獎勵,那樣反而會害了孩子。比如有的家長因為孩子某次考試滿分,就給孩子買電腦買游戲機,結果孩子玩物喪志。最好是以精神獎勵為主,少物質獎勵,比如發自內心的誇獎孩子「做的真棒!」之類的語言獎勵;擁抱、撫摸、親吻孩子等行為獎勵;還有獎勵小紅花、積分、勛章等榮譽獎勵;這些獎勵都積極回應了孩子們的良好表現,可以激發孩子們的內在前進動力。

⑤獎勵及時,一諾千金。做父母的不兌現自己的承諾,就會嚴重挫傷孩子的學習熱情,更為嚴重的是給孩子樹立了言而無信的榜樣。如果孩子沒有達到設立的目標,也不可遷就,與孩子討價還價。與其怕影響孩子的情緒而改變初衷去遷就他,還不如沒有這樣的約定。


為什麼要懲罰孩子呢?因為我們要讓孩子懂得規則,家庭有家庭規則,社會有社會規則,農民種田要符合自然規則,商人經商要遵循市場規則,我們在生活中要遵循各種各樣的規則,當違背規則時,就會受到懲罰,甚至鋃鐺入獄。
孩子也將面對這形形色色的規則,讓孩子看到違背規則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印象才會深刻,才不會再犯錯誤。孩子犯錯,與其留給無情的社會來教育,不如讓有情的父母來幫助糾正。所以,教育和糾偏時,萬萬不可心軟。


①家長情緒不良時,拒絕實施懲罰。懲罰本來就需要我們家長站在公平的角度上,以理性來判斷孩子的行為,若是家長連自己的情緒都無法把握,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極度容易將自己的各種負面情緒宣洩在孩子的錯誤之上,使得原本的懲罰升級變味,讓孩子產生反抗心理,降低自己再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威信等等。

②懲罰規則明確。孩子第一次犯錯,我們當然不會去嚴厲的懲罰孩子,只會耐心的教導他,那麼這個時候也正是制定懲罰規則的時候了,下次再犯那麼就應該執行這個懲罰規則,不能隨意的更改妥協,甚至罰後又賞,如果這樣做那麼孩子對於這個錯誤的畏懼肯定是接近於零,再次犯錯的幾率卻是高達百分之百。

③避免在公共場所和外人面前懲罰孩子。孩子也有自尊,當眾不留情面的懲罰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在這種情況下也更容易使孩子產生反抗心理,使得教育失去意義。

④懲罰以後要和孩子溝通。懲罰之後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一定要向孩子解釋懲罰的原因。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孩子明白他為什麼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下去將有什麼後果,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鍵。

⑤懲罰禁止嘮叨。針對同一錯誤反復的在孩子耳邊嘮叨,這樣很容易就讓孩子產生厭煩感、抗拒感,長期如此更是容易讓孩子對家長的話產生「零反應」,反而是懲戒之後便雨過天晴,一切如常,讓懲罰猶如一泓清泉中的一陣波浪,更能使孩子記憶猶新。

希望各位家長都能掌握正確獎勵和懲罰的方法,祝願每一位孩子都健健康康地成長!

E. 小學生最怕的懲罰方法

如何懲罰小學生較有效
1、事先把合理的懲罰後果告訴孩子

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給予一定的處罰,能夠使孩子明白行為和後果的關系,同時也可以教會他什麼是責任--承擔這個後果就是他的責任。然而,有時我們對孩子的行為並不能先知先覺,那該怎麼辦呢?合理的反應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父母就必須針對這個行為想出一 個適度的處罰結果,然後馬上執行,決不能緩行。比如說,你帶兒子去超市買東西,他總是在貨架的過道跑來跑去。此時錯誤的做法是,對他說:「下一次買東西你必須坐在購物車里了!」,正確的做法是,馬上就把他抱進購物車里,告訴他這一次就必須坐在裡面了。

2、失去某些特別待遇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他最喜歡的一些特別待遇呢?比如看哪一個動畫片,玩某個玩具,或者想晚上9點上床睡覺而不是8點半?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你也可以剝奪這個特權。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剝奪太多,時間過長。對於那些6歲以下的孩子,使用這種處罰方式僅限於1天,而不是一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1天的處罰是讓孩子每天都約束自己,知道該 如何選擇,是選擇和同伴打架呢,還是選擇和睦相處。處罰時間不宜過長的另一個原因是,通常父母在幾天過後就心慈手軟了,這就會危害到處罰方式的有效性了。

3、事不過三

如果想讓孩子事先認識到一個重大的必須承擔的後果,比如得不到他最喜歡的玩具,失去他的最愛,那麼「事不過三」處罰方式的效果就更好。每次孩子調皮搗蛋了,不必說教,只要告訴他:「我們都不該打人。這是第一次!」,然後明確警告孩子重大的後果是什麼。當他下一次又打人的時候,就告訴他:「這是第二次!」,第三次打人的時候,告訴他:「這是第三次!」,然後馬上實施預先警告的那個處罰。也有人嘗試過對於3到6歲的孩子有效方式是:在一張紙上畫3個笑臉,然後把它貼在牆上顯眼的地方或者其他孩子能夠經常看見的地方。 當孩子有了一次不好的行為,就在一個笑臉上畫個『X』,並且在下面寫明他的不良行為是什麼。如果所有的笑臉上都畫了叉,那麼孩子就會失去他的一個最愛。一些父母嘗試這種做法後,驚奇地發現在笑臉上畫叉,對孩子來說效果太強大了。

4、對於好的行為有所獎勵

也有的父母把獎勵方法和畫3個笑臉的方法結合起來了:他們先把一些獎勵品放在盒子里,如果一天下來三個笑臉全都被畫了叉,就 拿走一個獎勵品。目的是讓孩子有一種渴望,期望自己一天的行為使所有獎勵品都完整無缺。總而言之,無論父母選擇哪種獎勵方法,都必須確保獎勵的物品適宜孩 子的年齡,而且能夠足夠吸引孩子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最重要的一點是,在給孩子獎品的時候,不要忘記表揚他的好的行為。

5、對於不好的行為開罰單

如果孩子的年齡足以使他明白好的行為會有獎勵的含義,那麼他也就會懂得自己要為不好的行為支付罰金。通常5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接受金錢的獎懲方法了。著名教育專家蒙謹認為,孩子們非常渴望能夠用自己的錢去買玩具,所以這種方法也很有效果。父母可以張貼一張表格,說明各種不良行為的罰金各有多少。比如,不收拾玩具罰金為一枚一角硬幣,和同伴打架罰金為兩枚一角硬幣。如果孩子打架了,或者說臟話了,就讓他上繳罰金,放在一個預先准備的罰金儲存罐里。

6、追加一些家務活

有的孩子會為了躲避他不喜歡的家務活,就選擇服從於父母的規矩,表現得很合作。當然,給孩子加的家務活要與他造成的後果相聯系比較好,別讓孩子認為家務本身是一種懲罰。也可以讓孩子做一些他以前沒有做過的家 務,當作對他不良行為的一種懲罰。例如事先准備好一列家務清單,羅列出3~4個孩子最不喜歡的家務活--掃地或者把玩具分類收拾好等等,那麼孩子就能預先 知道自己的不良行為將會招致哪種後果。

7、引導孩子把注意力轉換到其他事情上

有時候,父母把孩子帶走,離開當時的處境,反而能夠使他冷靜下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一旦孩子犯錯,有些父母就喜歡針對問題喋喋不休地說教。與其這樣,還不如帶他出去走走,換個環境。走一段時間過後,再告訴他:「我很愛你,但是我決不允許你打人。」有的人或許會產生疑問:這就是對孩子打人的懲罰?這明明沒有任何懲罰呀?確實沒有任何懲罰,因為父母用各種方式管教孩子的最終目的 是給孩子的過激行為降降溫,使他不要再有這些不好的行為了,所以,一些低調的緩和方式有時也可以試用,也許就足以達到你們期望的效果呢

F. 小學班規及懲罰措施有哪些

一、班規

1、按時到校,不早到,不遲到。

2、做好值日生任務,不馬虎。

3、自習課安靜學習,不說話,不換位。

4、不抄作業,獨立誠實完成。違反此項規定把應完成的作業完成5遍。

5、課堂上學習認真,該安靜的時候很安靜。回答問題積極,小組討論時熱烈,積極探究自己不會的題目。

6、課前准備好。進入學習狀態早。課前准備不好,全班抄寫班規1遍,確定不做課前准備者寫500字說明書,並且體育鍛煉1000米。

7、尊重老師,對老師有禮貌。遇到老師要問好。出現錯誤的時候,能夠虛心接受,不反駁、不頂撞老師。

8、不看與學習無關的小說。不長時間的上網遊玩。

二、懲罰措施

1、致歉型:懲罰辦法是向被妨礙人或被傷害人道歉或公開道歉。適用於妨礙他人或損傷他人身心者,如上課遲到,擾亂課堂紀律、罵人、打人等。

2、反省型:懲罰辦法是罰寫一定字數(300子以上)的檢討。適用於嚴重違反班規 者,如曠課、打架等。

3、學習型:懲罰辦法是罰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班規》或有教育意義的詩 文等。適用於多次違反班規者,如多次遲到等。

4、補過型:懲罰辦法是罰值日一周。適用於影響班級工作損害班級利益者,如不 認真值日,造成扣分等。

5、賠償型:懲罰辦法是賠償、加倍賠償或恢復原狀。適用於損毀公物或損毀他人 財物者。如損壞桌凳,打壞玻璃,損毀他人物品等。

6、通告型:懲罰辦法是將違紀行為通告家長。適用於嚴重違反班規者,如曠課, 打架等。

小學班規的重要性:

1、有利於學生從小形成遵守紀律的習慣

小學是學生性格形成穩定的一個重要時期,同時又是學生是非觀、人生觀、價值觀出現萌芽的重要階段,此時,如果學生形成了違反紀律的習慣,其在將來就容易忽視學校法規和國家法律。因此,我們要做好小學課堂管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加以管教,這有利於學生從小形成遵守紀律的習慣。

2、有利於集中學生上課的注意力

課堂教學中,小學生因活潑好動的天性,課堂教學中極易開小差和搞小動作,若教師能夠加強課堂紀律,對學生加以管教,學生的注意力就能更好地集中,進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聽課質量。

3、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生若是課堂紀律不好,就會影響教學的效率和教師教學的熱情,同時,還會影響其他認真聽課的學生。一個具有嚴明紀律的小學班級,上課內容和速度往往都比課堂記錄差的班級要好。由此可見,加強學生的課堂紀律管理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性。

G. 有創意的小學生獎勵

有創意的小學生獎勵:

1、好事罐

在一些學校中,教師每周都努力「當場抓住」表現好或正在做好事的學生,讓被「抓住」的學生把自己的名字和所做的事寫在紙片上,然後把紙片放在「好事罐」中,每到周五放學之前,做一個小結,從「好事罐」中隨機抽取幾張紙片,給被選中的學生發一些小獎品。

2、紅黃綠卡制

教師可提前根據班中學生的人數製作一些綠卡、黃卡和紅卡,卡片上寫上學生的姓名。每天一開始,所有學生都持綠卡,如果出現行為問題,則收回學生的綠卡,給他一個黃卡,若再次出現問題,則收回他的黃卡,給他一個紅卡。每周總結一次,如果學生在一周之內都持有綠卡或黃卡,則在周五放學前獎勵他們25分鍾的自由支配時間,他們可以在自由時間內玩耍或在室外運動,曾經持有紅卡者則無法享此「殊榮」。

3、獎勵券

給表現好的學生發獎勵券,如穿校服、按時完成作業、獲得其他教師的獎勵等。學生的獎勵券積累到一定的數量,便可以領取「獎品」,如跟教師一起午餐,或負責從獎品盒裡抽獎,星期五獲准喝飲料、吃爆米花等等。

隨著學年的推進,逐步提高要求,學生只有獲得更多的獎勵券才能得到這些「獎品」。到學年末,即便沒有獎勵,學生也可能表現得很好,這時,教師可以時不時給學生一個「意外的獎勵」。

4、勝利舞

幫助班裡的學生設計或由學生自主設計一套本班專用的「勝利舞」,當本班在運動會上或科技節上獲得獎勵或有其他可以慶祝的事情的時候,教師可以給他們一兩分鍾的時間跳「勝利舞」。

5、班級賬

讓學生在班裡管理自己的「金錢」,如果學生能按時完成班裡的任務、有好的行為表現、取得優異的成績、進步顯著等,就「掙錢」;如果沒有按時完成作業、在課堂上走神或有其他錯誤行為,則被「罰錢」。學生可以用自己的「錢」換取相應的獎品。到了學年末,讓學生把自己不想要的西,如玩具、圖書等帶到班裡來,組織一場拍賣會,讓學生用自己的「錢」來競拍這些物品。

6、報喜電話

如果學生取得優異成績或表現很好,可准許他們打「報喜電話」,及時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悅之情。

7、給教師挑錯

教師也會犯錯誤的,當學生給你指出一個錯誤,就給他們一張「通行卡」,持該卡可以插隊一次。

8、答題獎勵

將招貼紙剪成小紙片,把有趣的題目寫在紙片上,用一個大信封裝起來掛在一個小黑板的旁邊,小黑板上寫「?」。如果全班學生都表現得很好,或得到其他老師的表揚,或有特別出色的課堂表現,就從信封里取出一張紙片,把它貼在小黑板上。如果學生們回答對了紙片上的題目,就給全班同學一個特別的獎勵。

9、驚喜將SURPRISE

(驚喜)這個單詞寫在黑板上。課堂上,如果學生吵鬧或未經允許離開座位,便從末尾擦去一個字母。如果所有人都表現得很好,則按順序添回被擦去的字母。一節課結束時,如果這個單詞是完整。

H. 常用的獎勵學生的方法有哪些

新的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那麼,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促進學生這一主體的發展?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早在課改初期,我校便提出並實踐了「閱讀教學『五讓』」,即:學生能讀的讓學生讀,學生能想的讓學生想,學生能說的讓學生說,學生能問的讓學生問,學生能評的讓學生評。然而,學生的「練、想、說、問、評」做得怎麼樣呢?興趣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教師對學生評價的藝術與否。通過幾年的思考和實踐,筆者總結出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直接式。對於教師的一般性提問,學生易答且回答正確的,對教師基本的教學要求,學生做得比較好的等。教師可採取直接的方式給予肯定,不必「大驚小怪」、「無病呻吟」地過於誇張評價:「你真是個小天才,你真了不起啊!」則可直接鼓勵說:「回答正確,很好。」「回答得不錯,看來你聽講滿認真呢」就可以了。否則,將會影響學生說過頭話,甚至做過頭事。2、比較式。對教師提出的具有思考性的問題,或思考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如句子的含義,人物的形象、情感,作者的寫作目的等等,學生通過教師啟發和認真的思考,能夠比較准確或比較全面正確的回答的,教師則可採取對比式的語言予以激勵。如:「你真了不起,這么難的問題你就能答對,這樣的句子你就能正確理解,老師小時侯就沒有你這么聰明呢!看來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啊』!」3、修辭式。修辭的激勵方式筆者認為比較適宜於學生朗讀課文流暢、富有感情、歌唱得動聽等,能給老師和同學們帶來美的享受的時候應用。如:「你的朗讀把我們帶進了百花盛開的春天;你的表情,比春天盛開的花還美麗;你的歌聲,比百靈鳥的歌聲還動聽;你的情感,讓我們能摸到春天花草的勃勃生機;你的語言節奏,似山澗的溪水聲在我們的耳旁歡快地蹦跳。假若我們微微地閉上眼時,就像蜂蜜流到了我們的口中,又似甘泉浸入到了我們的心田。」……4、獎勵式。對上課思想集中的,作業做得正確的,書寫也工整的,回答問題精彩的等等,教師評價時,除了語言獎勵和平常老師們常用的獎一朵小紅花,插一面小旗,獎一樣物品外,老師或全體學生還可為某生唱一支歌、朗誦一首詩或一兩句名人名言等以示鼓勵。這種獎勵效果有時決不亞於對學生進行實物獎勵和家長對孩子的金錢獎勵。5、理解式。課堂上,理解式的鼓勵一般是針對學生在有學習積極性的前提下答錯問、板演做錯題、讀書不流利等情況而採取。如有的學生小手舉得老高

I. 小學六年級用什麼方法獎勵學生最好

1.獎勵制度要盡量簡單。如果過於復雜,實施起來難度比較大,且費時間。

2.給學生的獎勵要對他們有意義。給予他們選擇的機會是特別有效的一種獎勵。

3.用獎勵來促使學生開始養成一個好習慣。

4.循序漸進,一次只聚焦一個行為,讓學生們一起來選擇。

5.特別獎勵那些表現出責任感的學生,把課堂管理的任務逐漸從教師轉移到學生身上。

6.一開始可以獎勵得比較勤一些,然後逐漸減少,一直對學生保持高要求。

7.對學習成績要保持一貫的獎勵。

8.隨著學生的進步,逐漸提高獲得獎勵的標准。

9.獎勵要及時,遲到的獎勵不會起作用。

10.對於那些有嚴重行為問題的學生,可有針對性地對制度進行調整,經常性地對他們進行小獎勵效果會更好。

J. 請你回憶自己在上小學的時候, 教師對學生常用的獎勵或懲罰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教師對對於學生的獎勵有:筆記本、橡皮、鉛筆、水彩筆、小紅花等等都是作為獎勵的。懲罰有抄課文、罰站等等,這些方式。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獎懲有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排除轉向系統中的空氣方法步驟 瀏覽:684
樂視手機位置信息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98
藏紅花的食用方法及用量 瀏覽:73
深圳房產的計算方法 瀏覽:478
怎麼驗算有餘數除法的方法 瀏覽:986
能量杯使用方法 瀏覽:210
cvd常用制膜方法 瀏覽:411
如何讀書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648
治療濕尤方法 瀏覽:290
英語快速說話方法 瀏覽:610
機構退休金計算方法 瀏覽:365
小楷正確拿筆方法 瀏覽:475
專賣店茅台盒子酒鑒別真偽的方法 瀏覽:460
賓得k50使用方法 瀏覽:228
讓磁鐵自由旋轉的方法有哪些視頻 瀏覽:404
雷克薩斯山地車安裝方法 瀏覽:264
飲用水高氟水最佳解決方法 瀏覽:500
常用的安全風險分析評估方法有作業條件危險 瀏覽:346
手機游戲投屏到電視盒子方法 瀏覽:672
油鋸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