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夏季溫度高細菌多,常見的雞病有哪些
在養雞時雞遭受病害,可能是雞的免疫力和抗病性過差,所以在養雞時需要挑選生長健康、抗病性強的優質品種養殖,並且在養殖的過程中需要為雞提供衛生的食物,也需要向飼料中添加養雞的環境過於臟亂也會導致雞出現病害,所以在養雞時還需要為雞生長的環境定期消毒處理,讓雞可以健康的生長。同時在為雞舍消毒前,需要將雞舍打掃干凈,然後向雞舍中均勻的。
夏季天一亮就應該把雞放到活動場地喂第1遍食,等天黑後再圈雞,盡量減少蛋雞在雞舍里停留的時間。入伏以後也可以在涼棚下搭一些木架,讓雞在涼棚下過夜。可以圍一塊大的地,比如一塊山地,全部圍起來,就在這個山上養,這些散養土雞就不會對環境有大的污染。
⑵ 五黑雞的飼養管理
在養雞業中,通常把剛出殼至六周齡的小雞稱為雛雞,這一階段的飼養管理工作就叫育雛。雛雞特別是剛出殼的幼雛,體質嬌弱,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差,一切生理機能都處於逐步發展階段,這期間飼養管理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雛雞的生長發育和成活率,而且還與以後雞群的體質健康狀況和生產性能的高低都有密切關系。因此,必須根據雛雞的生理特點,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做好育雛階段的工作。
1、雛雞的生理特點:
小雞對溫度的反應比較敏感,因為剛出殼的雛雞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缺乏調節體溫和禦寒保溫的能力,既怕冷又怕熱,在育雛工作上必須嚴格掌握好溫度。以後隨著日齡的增加,小雞的神經系統發育逐漸健全,體溫調節機能才逐漸趨於完善,21日齡以後才具有適應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所以做好育雛期的保溫工作至關重要。
初生雛雞胃腸容積小,但生長發育快。五黑雞6周齡的體重是剛出殼時的10-12倍,所以在雛雞的日糧中,必須供給營養豐富、易啄食和易消化的全價飼料,否則就要影響小雞的生長和患各種營養性疾病。
雛雞的自衛能力弱,易受驚和受鼠害侵襲,要求雞舍環境安靜;雛雞體小嬌弱,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差,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也弱,稍不注意,極易患病,在飼養中必須貫徹「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
2、育雛的方式:育雛可分為自然育雛和人工育雛兩種。
2.1 自然育雛:利用抱窩母雞育雛叫自然育雛。
2.2 人工育雛:根據雛雞的生理特點,人為地創造適合幼雛生長的環境的方法叫人工育雛。人工育雛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A、煤爐育雛:用煤爐直接置於育雛舍內加溫,重點是防煤氣中毒。
B、電熱保姆傘育雛:保姆傘內安裝有電熱源並能自動控溫,每個保姆傘可育雛500羽。
C、燈炮或紅外線燈育雛:將燈懸掛於離地面50-60厘米處,利用紅外線燈散發的熱量育雛。缺點是育雛成本較高並要有電源保證。
D、煤爐加紅外線燈育雛:將育雛室做成炕,炕用煤爐加熱以提高室溫,炕上裝有自動溫控的紅外線燈加溫的一種方法,此法可保持溫度的相對穩定,且較經濟實用。
3、育雛前的准備工作:
3.1雞舍和用具的准備和清洗消毒:育雛前要准備好育雛室,育雛室要求保溫、不透風、不漏雨。進雛前1周,育雛舍應打掃、清洗干凈,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熏蒸或用消特靈水噴灑消毒。
3.2提前預熱: 育雛室在進雞前1-2天,鋪好墊料進行加溫預熱,要求室溫達到27-29℃,並維持溫度平穩。
3.3准備好器具、飼料和葯物:備足飼料槽、飲水器等器具,選擇營養全面的優質飼料,小雞常用的葯物如防白痢葯、抗球蟲葯和消毒葯等要准備充足。
4、育雛期的飼養管理要點:
4.1初生雛的開飲與開食:雛雞應先開飲後開食。開飲應盡早開始,以利於胃腸蠕動和卵黃吸收,飲水水質要求清潔,冬天要用溫開水,開飲通常用青黴素水每隻1000單位,開飲後就要保證飲水不間斷。2-4日齡可飲用0.02%恩諾沙星水,連用3-5天後停葯3天,再用一個療程以預防胃腸道疾病的發生。開食:雛雞經充分飲水後,有2/3小雞有啄食行為時就可開食。開食以後所用飼料,均應選用營養豐富的優質小雞料,以少喂勤添為原則,1周後可喂些青飼料和砂礫。
4.2溫度:溫度是養好小雞的首要條件,母雞能把孵出的小雞帶活主要靠母雞的體溫來保姆小雞。地面育雛時,不管是任何季節,室內均要鋪上墊料,使雞睡眠時腹部不致受涼。育雛溫度要求恆定,第一周溫度要求32-35℃,室溫27-29℃,以後每周下降2℃。如育雛的溫度過低則小雞怕冷,互相擁擠打堆,甚至會引起感冒、誘發雞白痢等疾病的發生;溫度過高,會影響雛雞的正常代謝,食慾減退,體質變弱,生長發育緩慢。所以育雛溫度要求平穩,切忌忽高忽低而使雛雞難以適應。
4.3濕度:濕度對雛雞的健康和生長的影響較大,如高濕低溫小雞易受涼感冒、下痢等;但若濕度太低,又會影響體內卵黃囊的吸收。五黑雞要求的濕度為第一周60-65%,第二周以後為50-60%。據此要求,我縣的自然濕度除冬季外都偏高,所以要及時更換墊料和增加通風換氣,保持舍內乾燥。濕度過高易誘發球蟲病的發生。
4.4通風換氣:換氣的目的是及時排除室內污濁空氣,吸入新鮮空氣,調節舍內的溫、濕度。雛雞既要保溫又要注意通風換氣,以排出氨氣和二氧化碳等有毒氣體。
4.5光照管理:正確地掌握光照,有利於雞群生長及成熟的一致性,雛雞在育雛階段可24小時光照,光照強度以每平方米2-3瓦為宜。
4.6密度合理:密度對雛雞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密度低不經濟,密度過高會使雛雞發育不均勻,生長減慢,易感染疾病,增加死亡率。以墊料平養方式的飼養密度為,6周齡前30-35隻/米2,18周齡前12-15隻/米2。
4.7分群:分群的目的是使雛雞發育一致,提高成活率。一般根據大小、強弱進行適時分群。對弱小的雛雞應提高飼料的營養水平,加強飼養管理。
4.8日常衛生管理:育雛室要勤打掃,及時更換墊料;飼料槽、飲水器、育雛舍每周清理、消毒一次,飲水器每天清洗一次;進出育雛舍要更換衣服和鞋,並在門口設消毒池,作好預防和消毒工作。 育成期一般指7周齡至開產前。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培育體質健壯,生長發育正常、均勻的青年雞,各周齡的生長速度應達到或接近體重標准。這一階段的雞消化能力強,食慾旺盛,若飼養不當,容易引起雞過肥早熟,所以在管理上要限制飼養、控制體重,避免生長過快,成熟過早、體重過大而影響以後的產蛋率。
1、控制體重:每周按群體的3-5%隨機抽查測重。若超過標准體重,就要調整飼料,在日糧中增加粗纖維含量或降低能量、蛋白水平;若低於標准體重,則要加喂飼料,提高飼料營養水平。
控制體重的方法:一種是採用限質量、不限數量;另一種是保持飼料的營養平衡,限制飼喂數量的方法。
2、控制光照:光照對育成雞的作用很大,它直接關繫到育成雞的生長發育和性成熟的遲早,光照對性成熟的影響不在於光照的強度,而主要取決於光照的時間長短。育成期的母雞生活在長時間的光照下,則性成熟提前,反之則推遲。小母雞的性成熟提前,雖開產早,但蛋重小,產蛋高峰期短。因此,在育成期要縮短光照,切不可用增加光照的辦法刺激母雞早產。
3、放牧飼養:育成期雞已脫溫,此時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增強。在這一飼養階段,可因地制宜地利用竹園、果園、荒地等放牧飼養。放牧能利用天然的飼料資源,節約開支,還可通過運動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中暑又稱雞熱射病。
1.病因
雞的皮膚缺乏汗腺,散熱主要依靠張口呼吸或把翅膀張開下垂來完成的。所以,在氣溫高(室溫35℃以上)、濕度大的悶熱潮濕的環境中,雞群密度過大、通風不良、飲水供應不足、雞只肥胖等因素都易發生本病。
2.症狀
本病多呈急性經過。主要表現呼吸快、張口伸頸、翅膀張開下垂、飲水量增加、體溫升高,進而出現呼吸困難、步態搖晃、不能站立、痙攣倒地,最後昏迷而死亡。本病可導致雞群在短時間內大批雞只死亡。舍飼肉雞或蛋雞多發生在中午至傍晚5~6點之間;長途運雞車多見於夏季白天運輸且通風不良、遮陰設備沒有做好的運雞車。
3.病變
死雞的屍僵較緩慢,血液凝固不良,全身靜脈淤血,心冠脂肪和心外膜有點狀出血,腹腔脂肪也有大量點狀出血。剛死亡的雞只腹腔溫度較高。胸肌顏色蒼白。
4、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和病變,特別是死亡快和腹腔脂肪出血可做出初步診斷。
5、治療
⑴預防:在夏秋季節要做好雞舍的防暑降溫工作,包括噴水,通風換氣,飲水供給充足,減少飼養密謀等工作;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小蘇打(每1000千克飼料添加2千克)或維生素C(每1000千克水添加200克)進行葯物保健。同時在飼料中要加大多種維生素使用劑量(特別是維生素E和維生素C)。
⑵治療:一旦發生中暑症狀,要立即將病雞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並給予涼水沖洗或灌服。在大型雞場發生雞中暑時,要立即採取降溫措施(包括灑水、通風、遮陰等)。同時在飲水中按比例添加電解多維或維生素C粉等葯物進行治療。 1.病因
各種日齡的雞均可發生感冒,其中以雛雞較多見。常見的原因有育雛室溫差大、雞群突然受冷空氣應激、長途運輸雞苗時吹到「賊風」、野外放牧突然遇到雨淋以及夏季炎熱天氣進行不恰當的沖冷水降溫等因素均可造成雞感冒。若育雛舍內或雞舍內的空氣質量差(如氨氣味濃)會加重感冒病情。
2.症狀
病雞精神沉鬱,體溫升高,食慾減少,行動遲緩,呼吸急促,鼻孔流水樣或黏稠的鼻液,打噴嚏,咳嗽明顯;嚴重的可見眼結膜潮紅、流眼淚;有時可聽到哆音;嚴重的可發展到支氣管炎和肺炎。
3.病變
鼻腔、咽喉以及氣管均有不同程度的黏液。病程稍長的病雞可見支氣管有白色乾酪樣物阻塞,氣管和支氣管充血、出血。嚴重的可見肺充血、出血以及肺壞死。
4.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病變並參考環境條件,可做出初步診斷。但是在臨床上要與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漫性呼吸道疾病以及H9亞型禽流感進行鑒別診斷。
5.防治
(1)預防:在育雛舍保溫時,既要做到日夜溫差相對穩定,又要做到通風換氣。在野外放養時,要注意防止被淋雨。平時飼養管理中要注意環境溫度的變化,遇到冬天冷空氣來臨時,要做好雞舍的保溫工作;在夏天炎熱天氣,要用噴霧降溫防暑,而不要用自來水管的水直接噴淋在雞身上。
(2)治療治療感冒的葯物很多,可選用紅黴素飲水(按0.005%~0.02%)、恩諾沙星飲水(按0.005%~0.01%)、阿莫西林飲水(按0.02%~0.03%)或強力黴素飲水(按0.01%~0.04%),連喂3天。症狀嚴重時,可配合一些降體溫葯(如安乃近片)、化痰葯(如氯化銨)或平喘葯(如麻黃鹼等)。
⑶ 雞中暑了.怎麼辦
(1)病因分析
雞缺乏汗腺,主要靠張口急促地呼吸、張開和下垂兩翅進行散熱,以調節體溫。在炎熱高溫季節,如果濕度又大,加上飲水不足,雞舍通風不良,飼養密度過大等極易發生本病。
(2)臨床症狀
病雞精神沉鬱,兩翅張開,食慾減退,張口喘氣,呼吸急促,口渴,出現眩暈,不能站立,最後虛脫而死。病死雞冠呈紫色,有的口中帶血,肛門凸出。剖檢可見心、肝、肺淤血,腦或顱腔內出血。
(3)防治措施
①調整飼糧配方,加強飼養管理。由於高溫期雞的採食量減少15%~30%,而且飼料吸收率下降,所以必須對飼糧配方進行調整。提高飼糧中的蛋白質水平和鈣、磷含量,飼糧中的必需氨基酸特別是含硫氨基酸不應低於0.58%。由於高溫,雞通過喘息散熱呼出多量的二氧化碳,致使血液中鹼的儲量減少,血液中pH下降,所以飼料中應加入0.1%~0.5%的碳酸氫鈉,以維持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及適宜的pH。高溫季節糞中含水量多,應及時清除糞便以保證舍內濕度不高於60%。平時應保持雞舍地面乾燥。喂料時間應選擇一天中氣溫較低的早晨和晚間進行,以避免採食過程中產熱而使雞的散熱負擔加重。另外,要提供充足的飲水。②降低雞舍的溫度。在炎熱的夏季,可以用涼水噴淋雞舍的房頂。其具體做法是,在雞舍房頂設置若干噴水頭,氣溫高時開啟噴水頭可使舍內溫度降低3℃左右。加強通風也是防暑降溫的有效措施,因為空氣流動可使雞體表面的溫度降低。如有條件,可在進風口設置水簾,能顯著降低舍內溫度。③搞好環境綠化。在雞舍的周圍種植草坪和低矮灌木,有利於減少環境對雞舍的反射熱,能吸收太陽輻射能,降低環境溫度,而且還可以凈化雞舍周圍的空氣。但是,雞舍附近不能有較高的建築,以免影響雞舍的自然通風。
中暑的雞只輕者取出置於陰涼通風處,並提供充足飲水和經過調整的飼糧使其恢復正常,不能恢復者應予淘汰。
⑷ 小雞中暑怎麼辦
雞中暑又叫做熱衰竭,是由多種要素構成的。例如:環境溫度,濕度過高,體熱不易宣布。熾熱盛暑時節會致使家禽中樞神經失調,心衰猝死的急性病。各種病是夏天的常見病!那麼此病是怎麼構成的呢?
因為夏天氣溫過高,濕度過大,雞舍內通風不良,雞群過分擁擠,顯著就飲水供給缺少了。天然也會引起中暑。通常情況下,氣溫超36度以上時就會發生小雞中暑的表象,假設舍內濕度逾越40度時,就會發生大批量的去世,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應當採用怎麼的防止方法呢?
一:降低雞舍溫度:
a:通風降溫;以縱向通風作用最佳
1:噴水降溫;當舍內溫度過高時,可運用旋轉式噴頭的噴霧器,向舍內頂部或牆面噴水。2:還可以在上風口處設置水簾,使空氣溫度降低後再進入雞舍。
二:在雞舍周圍植樹遮陽,做好美化,可降低熱輻射的50%-60%,但不要影響舍內常的通風。
3:調整飼料配比;減少脂肪含量,多喂青飼料,調整喂料時間。 4:加強飼養處理;可添加上料次數,施行早晚光照法!
5每日的食料或飲水中,添加抗應激的添加劑。(夏天混飲用量不宜逾越0.2%
6:剖檢中暑去世的雞,通常可繼發大腸桿菌或沙門菌感染,因此,在採用防暑降溫方法的一同,還要協作運用抗菌葯物,以利於恢復減少丟掉。
⑸ 小雞吐水怎麼辦
我對雞沒什麼研究,下面是網上抄的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可能小雞患了感冒+腸胃消化淤積,此種狀況小雞死亡率很高。是由於小雞受凍引起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異常的疾病。建議你立即進行:①製作保溫取暖罩,防止大范圍雞苗患病:A)根據病雞苗的多少作為雞苗的取暖養殖設備,用2~4尺見方的木工板,在周邊釘上一圈用廢棉衣褲剪下的一尺寬的布裙邊,在一側留一個可下搭布門關合的一尺開口(作為觀察、餵食、透氣、小雞進出作用),在中間或離邊沿一尺均勻地在下部裝上1~8盞25~100瓦白熾燈(根據溫度計測量做相應25-30度范圍調整,氣溫不同需燈大小有差異,最好是買個1000瓦的調壓器),在這小雞取暖房裡的地面墊上厚紙殼(上鋪舊報紙做更換),在內周邊墊上一圈一定厚度的廢舊衣褲布料做小雞的睡卧地(中間范圍作為小雞的取食取水和活動場所),這是在冬季保證小雞苗安全越冬少生病的必須設施。B)基本按上述方法製作一個一尺見方一個燈泡的特別護理罩。將被凍病的小雞放入裡面,「小雞的嗉囔有積水」的病雞可以通過「發汗」療法治癒(將裡面溫度調至35度)。經過一天的「發汗」就可發現小雞的嗉囊里的水消失,並且小雞很精神很口渴(需控制給潔凈的水,水要加入5%的食鹽)。②小雞的健康飲食:A)一周齡以上的小雞不能只喂五穀米粒(或飼料)和水,要添加入30-50%潔凈新鮮細碎的菜葉或鮮嫩的青草,給小雞增加一定綠色維生素是保證小雞抗病免疫力的必須。製作優良餵食器具,防止小雞踏入和糞便污染。B)給小雞喂水一定要採取可防小雞踏入污染的飲水器具,保證小雞飲水衛生是防止小雞患腸胃病的關鍵。給小雞的飲水裡加入2%左右的食鹽,給小雞增加一定的電解質也是提高小雞生理機能、提高免疫抵抗力的必須。③主要疾病的防治:A)做好大小雞的飲食衛生的同時,當還是發現小雞有出現少量白痢(添加餵食了魚粉等肉食性飼料屬正常)現象,要及時給小雞的食里添加土黴素或四環素片(將雞摺合百斤按人用量計算,打成粉充分拌勻),是及時治癒,防治腸胃疾病加重的必須。B)按雞的生長階段及時給雛雞和成年雞注射疫苗,是防止雞傳染病的必須。~~~以上是我的養雞經驗和對朋友「小雞的嗉囔有積水,還往外吐水,是怎麼回事?該怎麼辦?」的回答。(註:「小雞的嗉囔有積水,還往外吐水」別無其他好方法,只有「發汗」療法有作用,否則小雞只能在逐步虛弱中死去!這是我曾做過了多次葯品和其他辦法嘗試所得出的結論。)其實雞並無汗腺,但給一些畏冷精神萎靡的大小雞採用「發汗」療法,無論春夏秋冬都可進行,經一天的「發汗」療法,效果相當不錯!但溫度必須嚴格控制在30-35度范圍,否則會因溫度過高而使雞中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