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兵訓練有哪些內容
民兵訓練有哪些內容
1、民兵訓練的重點是民兵幹部和民兵專業技術兵;
2、民兵訓練時間,按年度訓練區分為25天、15天、10天三個不同時段;
3、民兵訓練由縣(旗、縣級市、市轄區)人民武裝部統一組織,在民兵訓練基地集中進行,部分訓練難度較大的民兵專業技術兵幹部;
4、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武器裝備的不斷更新,民兵訓練內容將與現役部隊基本一致,訓練方式將向基地化方向發展,民兵專業技術兵的訓練比重不斷增大,電化教學和模擬訓練等先進手段將得到廣泛應用,民兵訓練將逐步走向正規化和現代化。
軍事訓練的指導原則:
1、訓用一致。
緊密民兵擔負的任務,以軍事斗爭准備為牽引,著眼平時能應急、戰時能應戰,加強針對性訓練,不斷提高各類軍事對象的軍事素質和遂行任務的能力;
2、突出重點。
根據上級要求,結合本地實際,突出重點對象、重點內容,在組織指導、訓練保障方面給予重點傾斜,帶動整體訓練質量的提高;
3、分類指導。
根據不同地區、不同任務、不同對象,結合民兵編組和武器裝備情況,區分層次,分類施訓,增強訓練的有效性。
4、科技興訓。
適應軍事變革新要求,充分利用軍地科技和信息資源,改進訓練方法手段,逐步實現基地化、網路化、模擬化訓練,提高訓練效益;
5、勤儉練兵。
管好用好訓練經費、物資和器材,加強民兵訓練基地建設和管理,整合資源,厲行節約,群策群力,提高效益,確保訓練需要;
6、依法治訓。
依據民兵工作法律、法規,堅持按綱施訓,嚴格要求,嚴格訓練,確保訓練人員、時間、內容和質量的落實。
B. 民兵共同基礎訓練包括哪些內容
搞好技術、戰術基礎訓練、應用訓練、適應民兵擔負戰備任務。
民兵軍事訓練,對民兵進行軍事理論教育和作戰技能教練的活動。主要在縣(市)民兵訓練基地集中進行。
訓練內容,民兵幹部主要進行指揮和教學法訓練,達到能組織民兵訓練,能帶領民兵執行任務。專業技術兵在搞好單兵專業技術基礎訓練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協同訓練,掌握執行戰斗或保障任務的基本技術、戰術技能。
海邊防地區和重點人防城市的民兵,搞好技術、戰術基礎訓練外,還應進行必要的應用訓練,以適應民兵擔負戰備任務的需要。訓練時間,專職武裝幹部為60個訓練日,兩年完成;民兵幹部為30個訓練日,一般在1年內完成;民兵為20個訓練日,一次完成。
民兵軍事訓練規范化:
民兵軍事訓練落實難問題一直是制約戰鬥力生成的「瓶頸」。究其原因,除重視規范不夠外,「編、訓、用」脫節也是主要原因。
著眼民兵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基於任務明確動員、應對、應急三類訓練重點,把大抓民兵軍事訓練規范化作為新時代提升後備力量建設質量的關鍵手段,努力提升民兵應急應戰支援保障能力。
圍繞貫徹落實新大綱,堅持問題導向、立足實際任務、探索組訓方法,廣泛吸收縣市、鄉鎮、社區、企業有關人員意見建議,依據各級相關規定和細則,對民兵軍事訓練責任、內容、方法、管理和保障等問題進行規范。
形成以任務為牽引、以大綱為依據、以人才為支撐、以基地為依託、以制度為保證的練兵體系,整體提高民兵軍事訓練規范化、集約化、實戰化水平,提升快速動員和遂行任務能力。
C. 參加民兵都訓練什麼
民兵幹部和基幹民兵的訓練原則上由縣(市、區)人民武裝部組織實施。根據訓練大綱的要求,幹部訓練時間為30天,一般在一年內完成;民兵訓練時間為15天,一次完成。通過訓練,幹部具備相應的軍事技能和組織指揮能力,並提高開展本職工作的能力;民兵學會使用手中武器裝備,掌握基本軍事技能;分隊能擔負一般戰斗任務。民兵幹部主要進行本級指揮和教學法訓練,基幹民兵主要進行技術和戰術基礎訓練。專業技術兵的訓練時間,根據訓練發民兵需要,一般目前已建設了許多縣級民兵訓練基地,民兵大部在基地實施集中訓練。根據需要,還組建了一批專業技術訓練中心。這些基地和中心都達到了能吃、能住、能訓練的要求。在訓練手段上,大力推廣電化教學和模擬訓練,實施形象、直觀教學,訓練質量有較大提高。在訓練中注意突出重點,民兵幹部、應急分隊和專業技術分隊的訓練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D. 民兵軍事訓練有哪些形式
搞好技術、戰術基礎訓練、應用訓練、適應民兵擔負戰備任務。
民兵軍事訓練,對民兵進行軍事理論教育和作戰技能教練的活動。主要在縣(市)民兵訓練基地集中進行。
訓練內容,民兵幹部主要進行指揮和教學法訓練,達到能組織民兵訓練,能帶領民兵執行任務。專業技術兵在搞好單兵專業技術基礎訓練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協同訓練,掌握執行戰斗或保障任務的基本技術、戰術技能。
海邊防地區和重點人防城市的民兵,除搞好技術、戰術基礎訓練外,還應進行必要的應用訓練,以適應民兵擔負戰備任務的需要。訓練時間,專職武裝幹部為60個訓練日,兩年完成;民兵幹部為30個訓練日,一般在1年內完成;民兵為20個訓練日,一次完成。
(4)民兵軍事訓練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民兵軍事訓練規范化:
民兵軍事訓練落實難問題一直是制約戰鬥力生成的「瓶頸」。究其原因,除重視規范不夠外,「編、訓、用」脫節也是主要原因。
為此,著眼民兵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基於任務明確動員、應對、應急三類訓練重點,把大抓民兵軍事訓練規范化作為新時代提升後備力量建設質量的關鍵手段,努力提升民兵應急應戰支援保障能力。
圍繞貫徹落實新大綱,堅持問題導向、立足實際任務、探索組訓方法,廣泛吸收縣市、鄉鎮、社區、企業有關人員意見建議,依據各級相關規定和細則,對民兵軍事訓練責任、內容、方法、管理和保障等問題進行規范;
形成以任務為牽引、以大綱為依據、以人才為支撐、以基地為依託、以制度為保證的練兵體系,整體提高民兵軍事訓練規范化、集約化、實戰化水平,提升快速動員和遂行任務能力。
E. 民兵軍事訓練幾本方法是
訓練方法是提高軍事訓練效益的關鍵環節。新形勢下搞好民兵軍事訓練,必須著眼有效履行新的職能使命,適應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發展變革的新形勢,以《民兵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為依據,結合地區和任務實際,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要改進基礎訓練:將普通兵的共同基礎課目訓練納入企事業單位員工培養體系,基礎訓練合格者頒發合格證並編入民兵組織(今後不再進行共同基礎課目訓練),提高民兵軍事訓練的起點。注重掛鉤帶訓:適應軍民聯合遂行任務要求,根據民兵配合現役部隊行動可能擔負的任務,與轄區內的現役部隊、軍事院校、預備役部隊建立聯訓機制,藉助他們的訓練資源優勢,實施借台唱戲、借裝組訓、借才施教,提高民兵訓練層次。加強區域聯訓:以軍分區(警備區)為基本單位,採取「小兵種大集中、大兵種小集中」的方法,區分專業種類,實行教學、裝備、器材的統一集中保障,增強整體訓練效益。突出訓練重點:以幹部骨幹、勤務保障分隊、應急分隊為重點訓練對象,以成建制應用訓練、成建製作戰保障訓練為主體訓練內容,把技術戰術課目「串」起來,以重點人員(分隊)和內容訓練的突破帶動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