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怎麼找到好的方法去看一本書

怎麼找到好的方法去看一本書

發布時間:2022-06-30 03:06:26

1. 有什麼好的讀書方法

讀書的方法有多種多樣,下面介紹常見的十種方法。

(1)泛讀

泛讀即廣泛閱讀,指讀書的面要廣,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具備一般常識。不僅要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也要讀社會科學方面的書,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都應廣泛地閱讀,以博採眾家之長,開拓思路。馬克思寫《資本論》曾鑽研過1500種書,通過閱讀來搜集大量的准備資料。

(2)精讀

朱熹在《讀書之要》中說:「大抵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省得爾。」這里「熟讀而精思」,即是精讀的含義。也就是說,要細讀多思,反復琢磨,反復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了解於心,以便吸取精華。對本專業的書籍及名篇佳作應該採取這種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說,精讀是最重要的一種讀書方法 .

(3)通讀

即對書報雜志從頭到尾閱讀,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了解全貌,以求一個完整的印象,取得「鳥瞰全景」的效果。對比較重要的書報雜志可採取這種方法。

(4)跳讀

這是一種跳躍式的讀書方法。可以把書中無關緊要的內容放在一邊,抓住書的筋骨脈絡閱讀,重點掌握各個段落的觀點。有時讀書遇到疑問處,反復思考不得其解時,也可以跳過去,向後繼續讀,就可前後貫通了。

(5)速讀

這是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以采勸掃描法」,一目十行,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適用於閱讀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等。

(6)略讀

這是一種粗略讀書的方法。閱讀時可以隨便翻翻,略觀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評論的關鍵性語句,弄清主要觀點,了解主要事實或典型事例。而這一部分內容常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所以重點看標題、導語或結尾,就可大致了解,達到閱讀目的。

(7)再讀

有價值的書刊雜志不能只讀一遍,可以重復學習,「溫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斯泰認為「重讀一本舊書,就彷彿老友重逢」。重復是學習之母。重復學習,有利於對知識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記憶的強化劑。

(8)寫讀

古人雲:「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說。讀書與作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合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並且能增強閱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讀

讀書之前可以先讀書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內容概要,明確寫書的綱領和目的,有指導地進行閱讀。讀書之後,也可以再次讀書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鞏固提高。

(10)選讀

就是讀書時要有所選擇。古往今來,人類的文化寶藏極為豐富。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不加選擇,眉毛鬍子一把抓似地讀書,就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書目,進行閱讀,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研究法
中年學者王通訊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他認為:掌握觀大略讀書法,「要緊的有五條:(1)要有一定的哲學修養,善於概括提煉。(2)既要鑽進書中,又能站在書上,獨立思考。(3)經常注意最先進的知識,站在本學科知識的前沿。(4)弄通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原理,尤其是其中的關鍵者。(5)精通唯物辯證法。」
二、回憶法
「回憶法」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種讀書方法。巴金在《讀書》雜志上撰文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上,等候護士同志兩點鍾來量體溫。我坐著,
一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一些書,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點美好的東西。」
三、結合法
「結合法」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讀書方法。老舍說:「讀了一本文藝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幾本作品,最好找些有關這些作品的研究、評論等著述來讀,也應讀一讀這個作家的傳記。」
把作品與作家傳記以及文藝評論結合起來讀,我們將這種讀書方法稱之為「結合法」。
四、記帳法
散文家、《北京日報》高級記者曹世欽有一本珍貴的小本子,那是他幾十年來記錄的「讀書帳」。他從青年時代起就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讀書時除了作點讀書筆記之外,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每讀一本書,都記錄在一個專門的小本子上,前邊記讀畢的月日,中間記書名、作者及其國籍,後邊記書的字數。
五、無心栽花法
作家張一弓曾經專為中學生寫過一篇文章,介紹自己的讀書生活。文中寫道:「我的閱讀興趣常常是由一種自得其樂的願望引起的。在寫這篇短文之前,我閱讀乃至朗誦了《新概念英語》的幾節課文。但我並沒有系統地學習英語的計劃,不打算去給沸騰了一些時候的「出國熱」再加上一點溫,更不敢奢望當一當外交官或翻譯家。我所以閱讀、朗讀而不是「學習」《新概念英語》,完全出於讀了較多的方塊字以後,想在一種拼音文字中換一換語言感覺的興趣。可以設想,用自以為是的英語發音和語調,隨心所欲地表現和欣賞某種好像是英語的音樂性,而不必擔心英國人是否聽得懂,的確是一件愜意的事。
六、讀寫結合法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年輕時曾留學英、法,學過文理科不少專業的功課,他尤為喜歡文學、心理學和哲學三科。他讀書是很勤奮、很認真的,總是一邊讀一邊寫讀書筆記。隨著學識的不斷增多,他就不光是寫讀書筆記,而是邊讀書邊寫起論文和著作來了。還在學生時代,他就寫出了《文藝心理學》、《美學》、《悲劇心理學》等多種專著。根據自己的切身體驗,朱先生後來在向青年學生介紹讀書方法時,總是提倡邊讀書邊寫作。他說:「做學問光讀不寫不行。要寫就要讀得認真一點,要把所讀的在自己頭腦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就會懂得較透一些,使作者的思想經過消化,變成自己的精神營養。」

較常用邊讀邊寫法,還有回憶法也會用,結合法與記帳法都是不錯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書讀百遍,其義自顯,學到老活到老。書是朋友、是老師,也是孤獨中的明燈

2. 高效看書方法有哪些

4S讀書法——高效的閱讀方法
科學、多樣,靈活、高效的閱讀方法能大幅度提高閱讀者的讀書速度和記憶效率。閱讀者往往能通過選擇多種方法和調節閱讀速度來掌握閱讀書籍或材料。學術界常用的4S讀書法是指:瀏覽(Surveying)、略讀(Skimming)、尋讀(Scanning)、研讀(Studying)四種。
1、瀏覽(Surveying)
讀者在正式對書籍進行閱讀之前,可通過快速瀏覽,初步了解書的主要內容。瀏覽將使你了解閱讀材料的組織形式,確定需用的最佳閱讀方式,快速高效地組織思考過程,完成閱讀目標。
2、略讀(Skimming)
讀者在沒有充足時間、足夠興趣,或根本沒有必要仔細地閱讀某些材料的時候,以很快的速度閱讀,並略去部分內容,來獲取文章要旨和自己需要的內容。通常關於某個課題的大量略讀,比細讀一、兩本書要好得多,能幫你在短時間內獲得比較多的知識。
如果是四、五千字的文章,讀者應該以最快的速度讀第一段或前兩段的全部,以便弄清文章的整體背景。然後快速掃視每段的首尾句或前幾行,因為主題句通常位於段落的首尾。後面的幾段可以略去許多句子,最後一段通常包含全文的總結,一定要全面閱讀。略讀大致為普通速度的兩倍以上,但理解率較低,因為略讀的目的是以最快速度獲取文章的主題。
3、尋讀(Scanning)
主要用於從材料中找出某些信息,而不需要閱讀全部。如報上尋找電視節目、查找電話號碼簿、翻詞典查生詞。尋讀的目的是快速准確找出資料和信息,應心中默記提示詞,避免無關的詞彙、思想的干擾。找到後,就應仔細閱讀了。
讀者為了節省時間,必須熟知材料的排列順序。有些按字母排序,象詞典、索引之類;有的以邏輯排列,如節目表、史料以時間為序。
4、研讀(Studying)
德國普朗克說:「讀書而不思考,等於吃飯而不消化。」當需要對作品做出評價,或者吸收全文的觀點、理論時,應進行細致、思辨的研讀。
讀者在研讀時,必須細心,有時需要停下來重讀或思考、記憶,體會字里、言外之意,以便能完全地理解材料。重讀應以速讀的速度進行。
此外,讀者在進行高效閱讀時還必須注意四個方面:
1、靈活的閱讀方式。
高效率的閱讀,是根據閱讀目的、材料的種類以及難易程度,靈活選擇瀏覽、略讀、尋讀或研讀,綜合採用最合適自己的方法,不浪費一點時間和精力,並能從材料中准確地找出所需要的東西。
培根說:「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它們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於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
生物課本不能用讀小說的速度來讀,同樣閱讀小說也不必糾纏於某個生詞。比如一部書,先從頭到尾瀏覽一遍,選取精華部分、未懂又需懂的部分、對自己啟發最大關系最密切的部分,細嚼;在無需慢讀、細讀、深讀的地方,要快讀、粗讀、淺讀。該淺則淺,該深則深,快、粗、淺和慢、細、深相結合。
2、全過程的思考。
列夫·托爾斯泰:「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
閱讀不是簡單機械的重復,而是一個思考過程。所以閱讀時,要知道為什麼閱讀以及將從閱讀中得到什麼,不斷地思考、評價、判斷、想像、推理和解決問題。
3、關鍵點的畫注。
圈點畫線既可以對提出的問題邊讀邊想以加強閱讀效果,也能為再讀或日後溫習提供記憶線索。因為再讀時,未必有時間、有必要重讀全文,只須畫線部分就可記起內容的概略。
劃讀一般分為兩步。①初讀標記:即讀第一遍把握整體脈絡時,用鉛筆劃出要點、難點、疑點。②重讀整理:對第一遍所作的標記,復習要點、攻讀難點、思考疑點。然後對初讀標記加以整理,該去者去,該添者添。這時,便對讀物有了較深刻的理解。
畫線在精不在多。如果滿頁全是線,非但沒有效果,反而遮蓋了要點。
一般畫線多用與黑字相區別的顏色,如紅筆。有人喜歡用淺色、粗芯的重點筆,覆蓋在重點文字上,可以起到利用右腦的圖形思維優勢,加深記憶的目的。但應注意顏色明快柔和,不宜太深、太刺眼,以免影響視力。也可以在書頁邊緣寫邊注、眉批,目的是提問引起思考,或記下你思想的火花,字不宜多。
4、在閱讀中歸納。
歸納即是指讀者在讀書過程中對書籍的掌握,由薄到厚,由此及彼,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過程。因此,每一個學員在學習快速閱讀的練習中,對涉及的每一篇文章與材料都學會在閱讀中歸納和總結。

3. 如何快速讀透一本書

如何快速讀透一本書?我相信這是當下時代人們都有的問題,當前各種紛繁冗雜的信息蜂擁而至,人們開始通過閱讀提升自己,但是一本書的信息那麼多,如何理解透徹?

希望大家都可以朝著讀書的方向努力,運用知識的力量收獲幸福的生活,閱讀可以使我們不在孤獨。

4. 如何真正看懂一本書

現在,很多人都反映,一些書很厚,看見就煩,那有心情看,或者,這本書太枯燥了,全是字,怎麼看啊,那麼現在我告訴大家如何快速的看懂一本書,並且吸收到所需要的知識。

5. 怎樣讀好一本書,有什麼好的閱讀方法

「樊登讀書」的主編慕雲五老師在歷經多年的選書工作後,總結了一套TIPS原則。

T(Tools)是工具。書教給聽眾一套方法,能夠提煉出有效的工具。

I(Ideas)是新的理念。圖書的作者能夠帶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發現、新的想法。P(Practicability)是實用性。它能夠給大家的生活帶來改變,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S(Scientificity)是科學性。它不是憑空捏造,不是簡單歸納,它一定經歷了科學性的驗證過程。

具體該如何選書?

第一,看出版機構。

一家好的出版機構會對自己的品牌負責,所以在出書的時候會嚴選內容,它們會先替你把一道關。全世界能夠出的書那麼多,它們一定是慎重選擇過的。

第二,看作者背景。

比如大學教授寫的書,往往一輩子的研究的精華就在這幾本書里。

比如《刻意練習》,就是典型的教授寫的書。

作者做了多年的研究,寫出一篇關於刻意練習的論文,其中有很多的實驗和數據。

第三,看推薦人。

比如,比爾·蓋茨推薦的書。

第四,看好書中的推薦書單。

「好書帶好書」,書都是從書里邊來的。當你在一本好書里看到作者提到別的書,被提到的大概率是好書。

6. 怎樣才能更好地看進去一本書

有一種讀書方法叫做略讀。你吸收自己能夠吸收的,不能懂的或是實在費力的可以跳過,不必強求現在弄懂。待到書讀完,再回過頭來看看,應該會懂一些,因為一本書內的內容都是相互關聯的,讀了後面的,說不定前邊不懂的也有了些領悟。若是那種必須啃下來的知識,那便紙筆上陣。有題便做,有知識脈絡便去做思維導圖,若是帶著圖片的,可以嘗試去繪制一副草圖,實在不懂的嘗試藉助網路和身邊的資源。倘若是覺得心裡不想學,想想你讀這書的目的,或是先放鬆放鬆,好的心理與生理狀態可以更好的學習。

7. 如何找到好書有什麼技巧或建議

讀書無疑是一件快樂的事,同時又讓人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提高了自己的涵養等。那麼怎麼找到一本本好書來讀呢?那需要看看那些才是好書,無疑滿足以上條件。讓我們有所助益的都稱得上。下面為大家來推薦一些方法和技巧。

1、讀名著、名家的作品,但這里是有選擇的,選擇自己喜歡、適合自己的書去讀。選名著、名家的書來讀,不需要為大家多作什麼介紹。但不要盲目的去讀,一本再好的名著,也有可能是不適合自己的。可能是語言風格,可能是寫作方向、構思等。選擇的書最好適合自己閱讀、發展的方向。

希望大家都多讀一些書,尤其是一些好書!通過讀書,讓我們發現更多的未知!

8. 如何閱讀書籍,最好的讀書方法是什麼

較好的讀書方法是把速讀和精讀結合起來。速讀是為了初步了解一本書主要講了什麼,快速建立書本、內容的知識地圖,找到重要內容、挖掘出對自己有用的內容、產生「問題意識」,從而促使我們更好地完成閱讀,以及對部分內容進行精讀。精讀是為了更進一步地理解內容,掌握知識。

為了能更好地理解書中的某些重要觀點,可以嘗試寫作練習。寫作是理解和輸出知識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精讀的一個重要環節。

9.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文/孟青

今天要推出的是第一個清單是——關於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清單,這是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到底怎樣閱讀才是「有效」的?盡管我們每天都在閱讀,但究竟怎樣才能更好地通過記錄讀書筆記建立自己的學習系統?請看我為你總結的這9條清單。

1.我們最需要銘記於心的是「為什麼要讀書」,也就是讀書的基本目標。那就是:讀完每一本書都能夠讓自己有扎實的收獲。這看起來不難理解,但實際上我們常常忘了自己到底為什麼要讀書。讀書的最終目的,不只是為了搞清楚「作者想表達什麼」,而是要關注自己想要關注的內容。

2.所謂「有效」的閱讀,一定是能夠與作者產生深刻交流,進而促進自己思想認識改變的過程。所以,讀書不是為了追求淺層次的「數量多」和形式上的「速度快」,更不是為了達成某種結果。讀書其實是在和作者對話的過程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3.要想真正地使一次閱讀對自己有啟發和收獲,重構自己的思想、認知與情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做讀書筆記,只有寫好「我的讀書筆記」才能徹底地將讀書的重點放在「對自己很重要的內容」上。

4.我們可以把讀書的目的變為「輸出」,也就是「筆記」——為了「寫讀書筆記」也就是「輸出自己收獲」而讀書,用筆記來管理自己的語文生活和學習生活,通過筆記的輸出,讓書的精華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用「筆記讀書法」來提高讀書的效率。讀書筆記就是我們與書交流對話的證據。

5.到底如何運用好「筆記讀書法」呢?簡單來說,有五步——

第一步通讀:通讀一本書,感覺有啟發的地方,在右上角折個角。

第二步重讀:重讀折過角的內容,如果仍覺得有用,再在右下角折個角。

第三步標記:再重讀上下都折角的內容,還覺得很好的地方,可以用筆劃線做好標記。

第四步筆記:針對自己的標記部分做讀書筆記。

第五步活用:要定期重讀筆記,不斷復盤,溫故而知新。

(這五步可以參看我畫的圖↓)

6.讀書筆記應該怎麼做呢?

內容包括三部分:

○做筆記的日期(用八位數字表示法,如)和書的基本信息(包括書名、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日期)

○摘抄原文,用○來表示。注意,必須是原文,註明第幾頁,便於以後查找。

○我的評論,用☆來表示。

注意,整個讀書筆記主體內容就是「摘抄+評論」的形式,你也可以增加其他的符號,如原文引用的語句可以用△,自己概括的要點可以用□。

7.寫評論其實是讀書升華的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促進獨創思維的飛躍,激發創造。那麼,應該怎麼寫評論呢?不妨問自己兩個問題:

○書上寫的這些,我是這么理解的......(不斷建立閱讀內容與自己已有認知的聯系,加強理解)

○以此為契機,我想到了......(通過聯想,激發創造,創新正來自於信息的重組與整合)

8.寫完的筆記,並不是就放在那裡,而是要定期重讀自己的筆記,進行復盤,也就是回顧與反思。

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說過「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所以說,創新正在於不斷對舊知進行復盤,發現新的聯系。而定期重讀筆記才能做到真正的「溫故而知新」。

9.關於記筆記方式的選擇:

建議手寫筆記。雖然電腦手機更高效,但也更容易分散注意力。而手寫筆記因為速度慢,所以前面的三次閱讀非常重要,通過不斷篩選刪減,只記錄最有價值的內容,比起在手機電腦上,什麼東西都收藏起來卻根本不看更有效。

建議選擇漂亮的空白筆記本,各色筆,字大行稀、圖文並茂地來記錄。無論怎麼記,最重要的是讓自己喜歡,心情好,能堅持下去!

不妨從現在開始,買一個漂亮的筆記本,開始建立自己的筆記系統,點亮你的語文生活!

參考文獻:(日)奧野宣之著《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本文為「語文生活坊」百家號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10.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後感


思維導圖式讀書筆記


閱讀全文

與怎麼找到好的方法去看一本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塑料薄膜吸水率檢測方法 瀏覽:662
植物中葯的鑒別方法 瀏覽:143
如何練習口才方法 瀏覽:409
裸色隔離霜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771
玻璃水種真假的鑒別方法 瀏覽:599
識字教學方法幼小銜接 瀏覽:826
論文類似於swot的分析方法 瀏覽:964
小腦病變怎樣治療方法 瀏覽:296
自我檢測五官的方法 瀏覽:758
宮燈圖片製作方法 瀏覽:688
油菜花的種植方法和功效 瀏覽:682
用什麼方法可以讓魚到水面吃食 瀏覽:702
戴口罩正確方法 瀏覽:488
iqoo手機網路卡頓嚴重解決方法 瀏覽:204
安裝障礙物的方法 瀏覽:332
硬碟在電腦里的使用方法 瀏覽:957
手機臂帶使用方法 瀏覽:835
櫥櫃門板測量方法 瀏覽:159
通氣還有哪些方法 瀏覽:732
長了口腔潰瘍最快解決方法 瀏覽: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