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虎眼石怎麼造假
虎睛石造假一般是高端產品的人工合成品高仿比較多,假虎眼石通常都是玻璃製品,塑料或其他材質的比較少見,也有染色的人工合成品。
虎眼石是一種具有貓眼效果的寶石,多呈黃棕色,寶石內帶有仿絲質的光紋。 它和變石一起屬於世界五大珍貴高檔寶石之一。貓眼石主要產於氣成熱液型礦床和偉晶岩岩脈中。虎眼石是木變石的變種。虎眼石的石英纖維較木變石短,而且方向不規整,像斑紋一樣的任意方向排列。
在光照射下觀察虎眼石,真的從哪個角度看都散發著光彩,假的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真正的天然虎眼石,它的光澤會隨著人的健康狀況而改變,當人的健康狀況良好時,它會變得亮閃閃的,還會有點光芒,而一旦健康狀況不佳時,它就會變得暗淡無光。
⑵ 莫三比克紅寶石怎樣做假
呵呵作假的人不得好死的千萬別作假
⑶ 假鑽石是什麼什麼材料做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用來代替鑽石的仿製品越來越多,這其中包括天然無色寶石和人工合成寶石,它們仿鑽石的效果極好,有時用肉眼很難區分。優化處理鑽石把鑽石中的瑕疵去掉,以提高鑽石的級別,但進入市場後,我們要有相應的方法鑒定出鑽石有沒有優化處理?鑒定鑽石的仿製品及優化處理品有時要藉助先進的儀器來辨認,常用的有下邊三種:
1.熱導儀:它是根據鑽石的高導熱性設計的儀器。原理是利用鑽石的高導熱性迅速把熱敏元件送出的熱量傳送出去,使儀器指示燈迅速上升,並發出鳴叫聲。熱導儀的前端有一根銅探針,測量時,打開儀器電源,預熱約15秒鍾後工作指示燈亮,此時,根據室溫高低和被測鑽石大小,按儀器背面的表表節指示燈多少,(日本產熱導儀DIAMOND SELECTOR)將熱導儀探升接觸鑽石表面,儀器指示燈迅速上升,並發出鳴叫聲的是鑽石,天然寶石仿鑽石及合成寶石仿鑽石(除合成碳硅石Sic外)都不會出現鳴叫聲。它適用於鑽石毛坯、成品,未鑲嵌鑽石和鑲嵌鑽石。甚至幾分的小鑽。也是鑒別區分仿鑽石的有力武器。
2.莫桑石(合成碳化硅Sic)確定儀:這是一種專門用來鑒別莫桑石(Sic)的儀器。依據是鑽石和莫桑石在近紫外具有不同的性質。測試時應與熱導儀配合使用。因為莫桑石的導熱性與鑽石相似,用熱導儀能區分絕大部分仿鑽石而不能區分莫桑石。所以要在熱導儀測定一顆寶石有可能是鑽石,又有一定懷疑可能是莫桑石時,才用莫桑石確定儀來測試。
如果沒有莫桑石確定儀,也可以利用莫桑石有雙折射現象及在偏光鏡下出現明暗變化來與鑽石加以區分。
3.X射線照相法:X射線能輕易地穿透C原子,而仿製品則吸收X射線。根據這個原理,我們用X射線照寧肯法可區分二者。將一顆鑽石,一顆仿製品和待測寶石放在攝影膠片上,用X射線照射,三者不同的X射線阻光度可被記錄下來;鑽石透過X射線使膠片曝光,仿製品吸收X射線不能使膠片曝光。沖洗膠片,鑽石將不成像,仿製品則出現影像,這種方法適用於群鑲鑽石首飾。
目前,優化處理的鑽石主要有兩種:微光鑽孔和玻璃充填。它們主要是針對鑽石凈度的處理。
1.激光鑽孔處理:用激光來在鑽石中燒出一個直達包體的很小的孔道,包體可被激光燒掉;或者激光打孔後用酸漂白色體。處理後的激光孔道可用玻璃或環氧樹脂封住,以免臟物進入孔道。它可以使暗色包體變淺,使鑽石變得好銷。
這種方法處理的鑽石可在10倍放大鏡下發現激光的孔口和孔經。凡通過冠部的鑽孔,從亭部一側觀察時較易看出。鑲嵌後鑽孔的孔眼有可能被掩蓋。因此鑒別時應加註意。
2.玻璃充填處理:將高折射率的玻璃充填到具有裂隙的鑽石中,使它的凈度看上去似乎得到改善,從而更易出售。它的主要改善對象是具有開放性裂隙的鑽石,不論鑽石大小均可使用此法進行處理。所用的玻璃是折射率近似於鑽石的鉛玻璃。充填後,裂隙可見度降低,凈度得到改善,但它的處理效果不持久:加熱、酸或超聲波清洗時均可將其破壞。而且充填的鉛玻璃有時黃色調,會降低鑽石的色級。
鑒定時,我們可反射條件下觀察到黃橙——紫紅色或藍色——綠色的特徵干涉閃光效應,以及扁平狀氣泡和碎裂結構。
除了仿鑽石和優化處理鑽石外,還有樓合石,這種做假手段往往會因人們的疏忽而被不法商人「得逞」。目前的拼合方法有三種:
1.無色合成藍寶石+人工合在鈦酸鍶。利用合成藍寶石的高硬度和鈦酸鍶的強火彩結合起來,達到仿鑽石的效果。
2.鑽石+合成無色藍寶石或水晶。它利用了冠部薄層鑽石的金剛光澤和高硬度。
3.小鑽石+小鑽石,將二者拼合成一個整體。
4.將薄鑽石直接鑲嵌到金屬上。
觀察拼合石的方法並不復雜,只要從側面找出拼合面,並找到鑽石縫上的膠的痕跡,便可確定它是拼合石。
現在已經有了合成鑽石,但由於合成鑽石顆粒小,且成本太高,目前尚未批量投入市場,所以不會造成市場上的混亂。
對於目前市場上出現的仿製品和優化處理器,我們都已經有了科學准確的方法進行鑒別。天然鑽石獨一無二的優越性永遠是仿製品和優化處理品所無法比擬的。在今後的日子裡,還會有許多「冒充者」來亂人耳目,混淆是非。但是,假的終究是假的,它們終究經不起嚴格的檢驗。只要我們的鑒定人員和寶石學專家們不懈努力,憑借著不斷研製出來的更新更准確的鑒定儀器,以及細心的觀察和多年的經驗,就一定會把「假貨」檢測出來,還它們真面目,使它們不能在市場中立足。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將是永世不變的貞言!
⑷ 紅寶石是如何造假的
紅寶石也是造假方式非常多的寶石品種之一。
紅寶石的造假手段雖然多,但是檢測技術也在不斷進步,這也就是人們相信檢測機構的原因所在,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加上自己對紅寶石的了解,買到一顆心儀的紅寶石也不是一件難事。
⑸ 人造水晶如何做,有何技術要求
1、觸摸法:
水晶都是晶體,傳熱快,玻璃為非晶質,傳熱慢。所以手握水晶會感到冰涼入心,佩帶一小會兒之後,便與體溫同步;而玻璃則有溫感。
2、內含物觀察:
以20倍珠寶放大鏡觀察:水晶內常有天然融入的氣液包含體、絮狀物、共生礦物、冰裂、層裂等瑕疵,毫無瑕疵的晶體大多有問題。玻璃表面和內部常有漩渦狀的細紋,很像將蜂蜜倒入清水裡之後由於攪拌不均而產生的現象。另外關於氣泡的問題,有一說將含有氣泡的籠統列為玻璃,這是很不嚴謹的。首先天然水晶可能含有氣泡,是在其結晶生長過程中混入的天然氣液體,氣泡微小細密,具有水潤感,猶如石中的霧氣,而且分布有致,如雲如霧,具有美感(如包含物多到形成圖象,則為異象水晶,如白幽靈等)。劣質玻璃確實容易含有氣泡,形狀和排列多不規則,感覺突兀,缺乏渾然天成的一體感。不過,從現實的角度看,用來仿冒水晶的玻璃往往製作精良,不會這樣不上太面,不然只能在地攤上蒙人了。
3、斷口鑒別:
玻璃斷口的式樣大家都很熟悉,是光滑彎曲如貝殼的凹痕;而水晶是礦石,斷口處能夠看出石質感,而且水晶是結晶體,斷面不會出現玻璃那樣的痕跡。
4、工藝:
愈是珍貴的寶石,打磨越發精細,例如鑽石的切割,已然成為一門藝術。玻璃假寶石價格低廉,所以磨製粗糙,表面多不平滑,刻面之間的交棱不平直,孔眼不精緻——尤其是這個孔眼,玻璃質脆,孔眼處容易破裂,正好可以進行斷口觀察。
5、光學鑒別:
玻璃是不結晶的均質體,水晶是結晶的非均質體,在偏光鏡下轉動360度有似明似暗變化的是天然水晶,沒有變化的是假水晶。另外,某些天然水晶如紫晶有二色性,假晶則沒有。
6、硬度區分:
水晶硬度為7,玻璃通常為5.5左右,所以水晶劃刻玻璃時,水晶無痕玻璃有痕。(捨得的話,用飾品不太明顯的部位在玻璃上試試看)愛心提示:硬度實驗只針對水晶族的寶石,不要拿這個方法去鑒定非水晶族的寶貝,像蜜臘、珊瑚、硨磲、珍珠之類的有機寶石、或翡翠等玉石科的東東。另外從寶石學的角度,硬度和脆度是兩個概念,也就是說硬度大不代表摔不壞,所以鑒定前一定先搞清你家寶貝的具體物性再動手,佩帶的時候也不要太野蠻。
7、發絲鑒定(雙折射):
發絲鑒定專門針對圓球狀晶體:將水晶放在一根頭發絲上,輕輕轉動晶石,當轉到某一方向時出現雙影,即一根頭發變兩根,效果清晰明顯,這是由天然水晶的晶體排列產生的雙折射現象,假晶做不到。雙影效果越明顯,說明晶體質量越好,有些雜質過多的天然水晶可能雙折不明顯,或出現發絲扭曲、直線變斷線等現象,這樣的晶石質量就差一些。
8、熱導檢測:
將熱導儀調節到綠色4格測試寶石,天然水晶能上升至黃色2格,當面積大時上升至黃色一格,而假水晶不上升。
9、親體感驗:
作為石英族晶體的水晶,能量震動和磁場效應是它們最明顯的特徵,這也是水晶具有不同醫學療效的奧秘之所在,所以用你的身心去感覺,是檢驗天然水晶的終極方術。有關這方面,會撰寫專門文章介紹。
如何分辨天然水晶、人造水晶、玻璃
1、晶形
天然水晶: 六方柱、三方雙錐、聚光、拄面有橫紋、有雙晶、以水滴其晶面呈保持圓珠狀。
人造水晶: 棒狀,晶面有特殊魚鱗狀生長紋、無雙晶或非扭曲、晶體中心有一平行柱面之晶芽。
玻璃: 無規則形狀 、水滴其表面立即擴散。
2、光澤
天然水晶: 明清如水、發清光
人造水晶: 光澤發白
玻璃: 煙色者色發紅
3、硬度
天然水晶: 摩氏7級
人造水晶: 6.8一7
玻璃: 5.5一6
4、硬度
天然水晶: 摩氏7級
人造水晶: 6.8一7
玻璃: 5.5一6
5、解理斷口
天然水晶: 無解理、貝殼狀斷口、斷口平行,脊面明顯
人造水晶: 貝殼狀斷口不完全
玻璃: 斷口平行,脊面不明顯
6、包裹體特徵
天然水晶: 質次者有不規則包裹體、呈棉絮狀氣泡,不規則。
人造水晶: 規則的麵包屑狀包裹體、氣泡呈規則的圓形、橢圓形或拉長形
玻璃: 常見規則的氣泡、包裹體
7、比重
天然水晶: 2.56一2.66
人造水晶: 2.6左右
玻璃: 2-2.20
8、手感
天然水晶: 明顯涼感
人造水晶: 有涼感
玻璃: 溫感
8、光學性質
天然水晶: 一軸晶正光性,折光率1.544一1.553
人造水晶: 光性與天然晶相仿、消光速度較天然晶緩慢
玻璃: 折光率1.40左右,全消光、光學玻璃偏光下透光,但無消光現象
⑹ 虎眼石手串假的是什麼做的
假虎眼石通常都是玻璃製品,塑料或其他材質的比較少見。
虎眼石又稱虎睛石,是一種具有貓眼效果的寶石,多呈黃棕色,寶石內帶有仿絲質的光紋。虎眼石是石英的其中一個品種,這種寶石可以利用青石棉纖維硅製作進行假晶替代。
虎眼石是一種石英集合體,不定形礦物,其寶石學名稱Tiger eyes ,又叫虎睛石。通常有褐黃色,藍色,紅褐色等顏色,不透明,質地細膩堅韌,具有微細纖維狀結構,如從垂直纖維方向磨成弧面狀戒面,在弧面上就會出現一個平行移動的「眼睛」,因其形態和顏色似老虎眼睛,故被命名為虎眼石。
虎眼石和水晶、瑪瑙等等都有一定的親緣關系,是地殼里的藍石棉或青石棉被二氧化硅膠凝體激烈交代和膠結後所造成的呈棕、褐、黃等色,具絲絹光澤和玻璃光澤的緻密堅挺的石英質玉石。
真正的天然虎眼石,它的光澤會隨著人的健康狀況而改變,當人的健康狀況良好時,它會變得亮閃閃的,還會有點光芒,而一旦健康狀況不佳時,它就會變得暗淡無光。虎眼石是木變石的一種,觀察下有木質結構,通俗來說就是像木頭的石頭。每顆珠子上經過光的角度不同都有條亮線,轉動珠子,亮線也跟著動,不動就是假的。有可能是中等質量的,亮線可能少或沒有,可能不在正中。
⑺ 古代怎麼樣做假的綠寶石呢
古代做的綠寶石幾乎都是用塑料做成的。
⑻ 人工紅寶石該怎樣製作.需要什麼成分,還有製作條件
1877年法國化學家弗雷米將純氧化鋁粉末、碳酸鉀、氟化鋇和少量重鉻酸鉀作原料,在坩堝中經高溫熔融8天,獲得小顆粒紅寶石晶體,這是人造紅寶石的開端.
1900年,科學家曾用氧化鋁熔後加入少量氧化鉻,Cr2O3,按重比0。7%添加的方法,制出了2g~~4g的紅寶石。現在,已經能製造大到10g的紅寶石和藍寶石。
1885年在瑞士日內瓦出現一些品質優良的人造紅寶石,據說是有天然紅寶石碎片,加上增強紅色的重鉻酸鉀等經高溫熔融製成,和天然品性質相同.然而真正實現人工製造寶石並能投入規模化生產的要歸功於法國化學家維爾納葉.
維爾納葉在1891年發明火焰熔融法,並用該法試制人造寶石,成功後又用純凈的氧化鋁試驗.在高溫馬弗爐中用倒置的氫氧吹管進行試驗,含有少量氧化鉻的純凈氧化鋁細末慢慢落入火焰中熔化,滴在基座上冷凝結晶.經過十年的努力,1904年維爾納葉正式製造出了人造紅寶石,以後火焰熔融法逐漸完善,生產出的紅寶石和天然品幾乎無差別.該法一直沿用到現代,至今仍是世界生產人造寶石的主要方法,人稱「維爾納葉法」。現在只要數小時就能製造出100克拉以上的紅寶石原石,外觀呈倒梨形或胡蘿卜形的人造剛玉晶體,質地純凈,顏色透明度甚至超過天然品,經濟效益巨大.現代維爾納葉法不僅能生產從淺粉紅色至深紅色的紅寶石,還能生產各種顏色的藍寶石,甚至還能生產帶有星光的紅寶石和藍寶石,真是巧奪天工.
人造紅、藍寶石不僅在外觀上,而且在理化、光學性質上也和天然品完全一致,但價格僅為天然品的1/3到1/20,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發現人造寶石中微小的空氣泡呈圓形,天然品中空氣泡為扁形這一細微的差別.我國現在的人造剛玉年產量達70t,顏色有紅色、藍色、無色,生產耗電量大,每生產1kg剛玉耗電量在1200至1400kw/h.
⑼ 人造紅寶石是怎樣被製造出來的
自然存在的寶石極為稀少,遠遠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1891年,法國人維納爾利用化學方法製取了紅寶石,從此以後歷經數十年,人造寶石便發展成了一個子孫滿堂的大家族。
當時維納爾用氫氧焰的高溫,將氧化鋁熔融,並加入少量的鉻,然後讓其冷卻、結晶,便得到了一種顏色非常漂亮的紅色晶體,這就是紅寶石。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生產的紅寶石內部常有球形或蝌蚪尾形的氣泡。後來人們改進了方法,終於生產出以假亂真的紅寶石了。
人們仔細地觀察研究人工製造的紅寶石,發現有的紅寶石在磨成半球或橢圓半球形後,受到陽光照耀時,在球形表面會出現6條或4條閃光亮線,耀若星辰,給紅寶石又添了一分美麗。原來紅寶石的星光是由於寶石的晶體內有極細小的針狀雜質,或極細小的裂紋,這些雜質或裂紋會引起光的反射,呈現出星狀閃光來,於是人們後來在製造紅寶石時,特意加入一些「雜質」——金紅石,這樣生產出來的紅寶石個個星光閃耀,美不可言。
除用作裝飾品和藝術品外,紅寶石還有更為廣泛的用途。它硬度僅次於金剛石,用它製成的精密儀表的軸承非常耐磨,像手錶中一顆顆紅色閃光的「鑽石」軸承,便是由紅寶石加工製成的;20世紀60年代初,人們還用人造紅寶石射出了世界第一束激光……
先輩們用化學這把鑰匙打開了寶的大門,讓我們到寶庫中去尋找更多更美的「紅寶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