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礦石的分類
礦石的分類通常是根據礦石中所含有用元素或直接被利用的礦石礦物的名稱來稱謂礦石,如銅礦石、鐵礦石、錳礦石、鉛礦石、鋅礦石、雲母礦石、石棉礦石、粘土礦石等。只提供一種元素或可利用礦物的叫作簡單礦石。能提供一種以上有用元素或可利用礦物的礦石叫做綜合礦石,如銅鉛鋅礦石、鉛鋅礦石、石英雲母礦石等。
各種礦石中,能提供金屬元素的叫做金屬礦石;提供非金屬元素或有用礦物的叫做非金屬礦石。
礦石還可按是否受到風化作用,以及風化作用的程度,將礦石分成原生礦石、氧化礦石,以及次生富集礦石等。
Ⅱ 礦石是如何分類的
礦石的種類很多,除了金屬礦石和非金屬礦石之分外,在金屬礦石中還按金屬存在的化學狀態分成自然礦石、硫化礦石,氧化礦石和混合礦石。有用礦物是自然元素的礦石叫做自然礦石,例如:金、銀、鉑、元素硫等。硫化礦石的特點是其中有用礦物為硫化物,例如:黃銅礦(CuFeS2)、方鉛礦(PbS)等。氧化礦石中有用礦物是氧化物,例如:磁鐵礦(Fe3O4)、赤鐵礦(Fe2O3)等。混合礦石內既有硫化礦物,又有氧化礦物。
當礦石中只含有一種有用金屬時,稱為單金屬礦石;含有二種以上金屬時,稱為多金屬礦石。
由於礦石品位不同,工業上處理的方法也不同,所以習慣上根據礦石中有用成分含量的差別,又分為富礦石和貧礦石。
Ⅲ 礦產資源有哪些分類方法
按礦物的性質分類:
(1)無毒且必需元素:鉀石鹽、金剛石、石棉、石英。
(2)強烈毒性元素:紅鉈礦、毒重石、膽礬、毒砂、雌黃、雄黃、砷華、砷化氫、辰砂、方鉛礦、光鹵石等。
(3)含有毒元素但本身無毒礦物,含有有毒元素但本身一般無毒,主要是在冶煉和使用中可能會造成傷害,包括閃鋅礦、綠柱石、鉻鐵礦、重晶石、螢石、自然金。
(4)礦物為放射性礦物:鈾等。
礦物資源,又名礦產資源,是指經過地質成礦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賦存於地殼內部或地表埋藏於地下或出露於地表,呈固態、液態或氣態的,並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礦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體。礦產資源屬於非可再生資源,其儲量是有限的。
目前世界已知的礦產有160多種,其中80多種應用較廣泛。按其特點和用途,通常分為四類:能源礦產11種;金屬礦產59種;非金屬礦產92種;水氣礦產6種。共有168種礦種。
(3)礦物有哪些分類方法擴展閱讀
傳統礦產資源管理忽視礦產資源規劃和礦產開發規劃。礦產資源分散開采、化小開采、分層設計礦山企業的現象嚴重,場所健康安全事故多發、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少數企業囤積礦產資源並趨向資源壟斷、國家缺乏投放市場的資源,市場因資源壟斷壁壘而阻止競爭和擾亂秩序。
出現此類現象時,便被迫從末端花大力氣進行全國性的整合運動,於是出現了全國"運動式"的礦業權整合,整合中也曾出現"國進民退"、"大吃小"和"小吃大"情況,礦產資源儲量沒有在礦業權整合中真正得到更多的增加。
並且,更多的增長的可能是儲量"泡沫",礦產資源管理也並沒有因礦業權整合而減少更多的工作量,管理效率提高得也不是很明顯,但礦產資源浪費現象的確有所改觀。礦業權整合造成巨大的社會成本,其主要原因就是市場失靈時缺乏礦產資源規劃和礦產開發規劃的事先調控。
Ⅳ 礦物的分類
科學分類是認識事物的便捷途徑。目前已知的礦物已多達4000餘種,將成分、結構和性質相近的礦物歸並在一起,對於他們的系統學習和研究十分必要。礦物的分類方案很多,其中比較有意義的分類有以礦物中元素的地球化學性質為依據的地球化學分類和以礦物的產狀和形成條件為依據的成因分類。鑒於元素性質和礦物成因的認識不易取得共識,屬於研究性分類,不宜作為系統礦物的分類方案。另一方面,由於礦物化學成分與晶體結構能夠決定礦物的性質並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其形成條件和自然界元素結合規律,且易於取得共識,以晶體化學為依據的分類便成為目前礦物學界廣泛採用的礦物分類方案。
礦物的晶體化學分類體系包括大類、類、族、種4個基本層次,依據各類別中礦物種的多少和晶體化學變化情況,還常分出亞類、亞族、亞種及變種或異種等亞層次(表14-2)。
表14-2 礦物的晶體化學分類體系
本書在礦物分類方面做了較多的改革嘗試。在大類劃分方面,本書未沿用以往教材劃分自然元素、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氧化物與氫氧化物、含氧鹽、鹵化物等5個礦物大類的方案,而是充分考慮地球生物學和生命礦物學發展的新趨勢,增加了「有機礦物大類」,以便於相關研究有據可依,使初學者建立有機礦物的概念;另外,考慮到以往教材中歸屬於「自然元素礦物」大類的氮化物、碳化物、硅化物等礦物與本大類作為單質礦物的名稱不符,且在地幔和宇宙其他天體研究中佔有突出地位,本書將這些所謂自然元素的「類似物」剝離出來增設了「合金礦物大類」,以便反應這些礦物在成分和結構上的特殊性,反映礦物學向地球深部和宇宙空間拓展的趨勢。在類的劃分中充分考慮陰離子種類,將傳統教材中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大類下劃分簡單硫化物、復硫化物和硫鹽的方案改分為「硫化物」和「硫化物的類似化合物」兩類。此外,在類下按強鍵的分布和絡陰離子的多面體骨架結構劃分了亞類,突出了晶體結構對礦物各種外部屬性如形態、硬度、解理、相對密度等的約束,使學習者從礦物所屬亞類便能夠較容易地推想到其有關重要特徵。本書的礦物詳細分類請見目次。
思考題及習題
1)按照不同命名原則,在下文各大類中歸納總結相關原則下的礦物名稱。
2)熟記礦物的大類、類的劃分方案;在後文的學習中熟記重要礦物所屬的大類、類和亞類。思考為什麼將這些礦物歸入相關類別中。
Ⅳ 礦石分類
礦石一般分為金屬礦石和非金屬礦石。
1,金屬礦石
金屬礦物呈金屬或半金屬光澤,具各種金屬色(如鉛灰、鐵黑、金黃等),不透明,不導電,導熱性良好的礦物。它們絕大多數是重金屬元素的化合物,主要是硫化物和部分氧化物,如方鉛礦(Pbs)、磁鐵礦(Fe3O4);個別的本身就是金屬單質,如自然金(Au)。
2,非金屬礦石
非金屬礦主要為金剛石、石墨、水晶、剛玉、石棉、雲母、石膏、螢石、寶石、玉石、瑪瑙、石灰岩、白雲岩、石英岩、陶瓷土、耐火粘土、大理岩、花崗岩、鹽礦、磷礦等。
(5)礦物有哪些分類方法擴展閱讀
礦石組成:礦石一般由礦石礦物和脈石礦物組成。礦石礦物是指礦石中可被利用的金屬或非金屬礦物,也稱有用礦物。如鉻礦石中的鉻鐵礦,銅礦石中的黃銅礦、斑銅礦、輝銅礦和孔雀石,石棉礦石中的石棉等。
脈石礦物是指那些與礦石礦物相伴生的、暫不能利用的礦物,也稱無用礦物。如鉻礦石中的橄欖石、輝石,銅礦石中的石英、絹雲母、綠泥石,石棉礦石中的白雲石和方解石等。
Ⅵ 礦物分哪幾種
礦物分為下列大類:自然元素礦物﹑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礦物﹑鹵化物礦物﹑氧化物及氫氧化物礦物﹑含氧鹽礦物(包括硅酸鹽﹑硼酸鹽﹑碳酸鹽﹑磷酸鹽﹑砷酸鹽﹑釩酸鹽﹑硫酸鹽﹑鎢酸鹽﹑鉬酸鹽﹑硝酸鹽﹑鉻酸以上各類化合物加上單質礦物共十八類。
礦物是具有一定化學組成的天然化合物,它具有穩定的相界面和結晶習性。由內部結晶習性決定了礦物的晶型和對稱性;由化學鍵的性質決定了礦物的硬度、光澤和導電性質;由礦物的化學成分、結合的緊密度決定了礦物的顏色和比重等。在識別礦物時,礦物的形態和物理性質由於其易於鑒定而成為鑒定礦物最常用的標志。
礦物一般是自然產出且內部質點(原子、離子)排列有序的均勻固體。其化學成分一定並可用化學式表達。所謂自然產出是指地球中的礦物都是由地質作用形成。
(6)礦物有哪些分類方法擴展閱讀:
礦物的化學性質:
1、晶體結構
化學組成和晶體結構是每種礦物的基本特徵,是決定礦物形態和物理性質以及成因的根本因素,也是礦物分類的依據﹐礦物的利用也與它們密不可分。
2、化學組成
化學元素是組成礦物的物質基礎。人們對地殼中產出的礦物研究較為充分。地殼中各種元素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不同。氧﹑硅﹑鋁﹑鐵﹑鈣﹑鈉﹑鉀﹑鎂八種元素就佔了地殼總重量的97%,其中氧約佔地殼總重量的一半(49%),硅佔地殼總重的1/4以上(26%)。
3、原子與配位數
共價鍵的礦物(如自然金屬﹑鹵化物及氧化物礦物等)晶體結構中,原子常呈最緊密堆積(見晶體),配位數即原子或離子周圍最鄰近的原子或異號離子數,取決於陰陽離子半徑的比值。
4、成分和結構
一定的化學成分和一定的晶體結構構成一個礦物種。但化學成分可在一定范圍內變化。礦物成分變化的原因,除那些不參加晶格的機械混入物﹑膠體吸附物質的存在外,最主要的是晶格中質點的替代,即類質同象替代,它是礦物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礦物
Ⅶ 常見的礦產資源怎麼分類拜託拜託!!急!!
根據劃分標準的不同,有多種分類方法:
1.按照礦產資源生成賦存的不同領域,可劃分為陸地資源、海洋資源和外星資源三大類。
2.按礦產資源的形態不同,可劃分為固體礦產、液體礦產和氣體礦產三大類
3.根據礦產資源用途不同,可劃分為10類(我國礦產資源統計中使用的分類):
(1)能源礦產:煤、石油、油頁岩、天然氣、鈾等;
(2)黑色金屬礦產:鐵、錳、鉻等;
(3)有色金屬礦產:銅、鋅、鋁、鉛、鎳、鎢、鉍、鉬等;
(4)稀有金屬礦產:鈮、鉭等;
(5)貴金屬礦產:金、銀、鉑等;
(6)冶金輔助用料:溶劑用石灰岩、白雲岩、硅石等;
(7)化工原料:硫鐵礦、自然硫、磷、鉀鹽等;
(8)特種類:壓電水晶、冰洲石、金剛石、光學螢石等;
(9)建材及其他類:飾面用花崗岩、建築用花崗岩、建築石料用石灰岩、磚瓦用頁岩、水泥配料用粘土等;
(10)水氣礦產類:地下水、地下熱水、二氧化碳氣等。
4.按礦物的性質分類
(1)無毒且必需元素:鉀石鹽、金剛石、石棉、石英。
(2)強烈毒性元素:紅鉈礦、毒重石、膽礬、毒砂、雌黃、雄黃、砷華、砷化氫、辰砂、方鉛礦、光鹵石等。
(3)含有毒元素但本身無毒礦物,含有有毒元素但本身一般無毒,主要是在冶煉和使用中可能會造成傷害,包括閃鋅礦、綠柱石、鉻鐵礦、重晶石、螢石、自然金。
(4)礦物為放射性礦物:鈾等。
Ⅷ —、礦物的分類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礦物已達3000餘種。為了系統而全面地研究礦物,就必須對種類繁多的礦物進行科學的分類。
礦物的分類方案很多。早期曾採用過單純的化學成分為依據的化學成分分類,後來又有人提出以元素的地球化學特徵為依據的地球化學分類和以礦物成因為依據的成因分類。但目前礦物學中廣泛採用的是以礦物的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為依據的晶體化學分類。礦物的本質是成分和結構的統一,它們決定了礦物本身的性質,並與一定的形成條件有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自然界化學元素結合的規律性。因此,以晶體化學為基礎的礦物分類方案,應是比較合理的。
本教材即採用晶體化學分類,其分類體系如表17-1。
表17-1 礦物的晶體化學分類體系
礦物的不同分類方案,其分類體系基本相同,分歧主要反映在「族」(group)的劃分上。晶體化學分類將同一類或亞類中晶體結構型相同、化學成分類似的一組礦物歸為一個礦物族。
礦物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species),是指具有確定的晶體結構和相對固定的化學成分的礦物。
對於同一物質的各同質多象變體,雖然化學成分相同,但其晶體結構明顯不同,性質各異,故應視為各自獨立的礦物種。而對同種礦物的不同多型,由於其成分相同,結構和性質上的差異很小,因此,盡管可能屬於不同的晶系,也仍視之為同一礦物種。例如石墨-2H 和石墨-3R 均屬同一礦物種———石墨。
至於類質同象系列的礦物,其化學組成可在一定的范圍內變化。國際新礦物及礦物命名委員會規定,只有端員礦物才可作為礦物種而獨立命名,通常是以50%為界按二分法將一個完全類質同象系列劃分為兩個礦物種,例如Mg[CO3]-Fe[CO3]系列,凡Mg[CO3]>50mol%者為菱鎂礦,而Fe[CO3]>50mol%者則為菱鐵礦。類質同象系列的中間成分者可作為礦物種之下的亞種(subspecies)。
在同一礦物種中,由於礦物在次要化學成分或物理性質、形態上呈現出較明顯的差異,而往往再細分出亞種,也稱變種(variety,或稱異種)。例如,鐵閃鋅礦(Zn,Fe)S是閃鋅礦富鐵的變種;紫水晶是紫色的石英異種;鏡鐵礦是呈片狀或鱗片狀、具金屬光澤的赤鐵礦亞種。
根據上述分類原則,本教材採用如下分類(僅列出大類):
第一大類 自然元素礦物
第二大類 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礦物
第三大類 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礦物
第四大類 含氧鹽礦物
第五大類 鹵化物礦物
Ⅸ 自然界中礦物分為幾大類
礦物的分類 首先根據化學組成的基本類型,將礦物分為五個大類。大類以下,根據陰離子(包括絡陰離子)的種類分為類,有時在類以下根據絡陰離子再分為亞類,如硅酸鹽。類以及亞類以下,一般根據晶體結構型和陽離子性質分為族,有時在族以下根據陽離子種類分為亞族。族之下根據一定晶體結構和一定化學成分分為種,有時在完全類質同象系列中,根據其所含端元組分的比例劃分種為幾個亞種,對晶體結構相同,成分或物性稍異的則歸為變種或異種。具體分類方案如下:第一大類 自然元素礦物
第二大類 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
第一類 單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
第二類 雙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
第三類 硫鹽
第三大類 鹵素化合物
第一類 氟化物
第二類 氯化物
第四大類 氧化物和氫氧化物
第一類 簡單氧化物
第二類 復雜氧化物
第三類 氫氧化物
第五大類 含氧鹽
第一類 硝酸鹽
第二類 碳酸鹽
第三類 硫酸鹽
第四類 鉻酸鹽
第五類 鎢酸鹽和鉬酸鹽
第六類 磷酸鹽、砷酸鹽和釩酸鹽
第七類 硅酸鹽
第一亞類 島狀結構硅酸鹽
第二亞類 環狀結構硅酸鹽
第三亞類 鏈狀結構硅酸鹽
第四亞類 層狀結構硅酸鹽
第五亞類 架狀結構硅酸鹽
第八類 硼酸鹽
Ⅹ 礦物的分類命名
(一)礦物的分類
為了系統、全面地研究礦物,深入了解其特徵,達到鑒定和識別它們的目的,必須對礦物進行科學的分類。礦物的分類方法很多,目前廣泛採用的是以礦物的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為依據的晶體化學分類法,其分類體系如表2-2。
表2-2 礦物的晶體化學分類體系
該分類法首先根據化學成分特徵分出大類和類;同類礦物再根據晶體結構劃分族;族以下分礦物種。同種礦物具有相同的化學成分(因類質同像可有一定范圍的變化)和內部結構。
根據以上分類原則,本教材採用如下的具體分類:
第一大類 自然元素礦物;
第二大類 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礦物;
第三大類 氧化物及氫氧化物礦物;
第四大類 鹵化物礦物;
第五大類 含氧鹽礦物,又可細分為硅酸鹽類、硫酸鹽類、碳酸鹽類、磷酸鹽類等。
(二)礦物的命名
礦物命名的依據各種各樣,但主要還是源於礦物本身的化學成分、物理性質、形態特徵、首先發現地或人名等(表2-3)。
2007年我國出版了《新英漢礦物種名稱》,對3873種礦物進行了整理和修正,以使礦物名稱的使用規范化。
表2-3 礦物的命名方法
(據趙珊茸等,2004,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