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培養幼兒記憶力
0-6歲幼兒記憶力的發展特點
想要提高孩子記憶力,首先你要知道孩子的記憶力發展特點,適應他的發展規律,不能拔苗助長。
0-1歲:
當寶寶6個月左右開始「認生」時,就是典型的早期記憶機能的表現。1歲之前的寶寶基本都是無意記憶,記憶的內容都是具體形象的事物。他們主要是機械式的記憶,不需要思維的主動參與。
1-2歲:
這個階段還是以無意記憶為主。記憶的內容主要還是具體形象的事物,不過寶寶開始會說話了,因此開始語詞記憶的萌芽。也就是說能夠理解成人話語的意思並記住它。
2-3歲:
這時寶寶可以再認出相隔半年左右的事物了,並且已經可以有意地去記一些生活中的事物了,能夠把形象記憶和語詞記憶結合在一起。
3-4歲:
這個階段的寶寶記憶容量是很小的。(比如讓他們從10-15個物品中把看過的東西找出來,通常能回憶起來的物品不超過5個)他們以短時記憶為主,記得快忘得也快。而且他們不能自己使用記憶策略,也不能在成人的引導下去使用記憶策略。
4-5歲:
這時的孩子已經可以運用一些簡單的記憶策略了,比如他們會用復述的方法嘗試去記住一些內容。有意識記的機能有了明顯的發展。
5-6歲
這個階段孩子的記憶容量和再認能力不斷提高,(比如可以一次回憶出看過的物品中的7個左右),記字詞和記物品的能力幾乎一樣了。並且他能夠主動地運用記憶策略了。
實用的記憶策略與方法
上面我反復地提到記憶策略,顧名思義,就是孩子為了記住一些事物而採用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看到,在4歲之後他們就能運用記憶策略的。我們家長可以教給孩子哪些實用的記憶策略呢?
復述記憶
這是一種最常用也是最簡單的策略,就是在口中反復說出需要記憶內容的名稱。相信大家在學生時期背課文時一定經常用這個策略。別看在我們眼中「復述」似乎是「死記硬背」,但這是通過語音信號的轉換,加深大腦的相應痕跡,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記憶策略。
歸類記憶
歸類記憶就是把需要識記的內容進行簡單的組織、分類的過程。比如當你給孩子一些圖片,裡面有蔬菜、水果、交通工具、衣物等等,那就可以讓孩子先把這些圖片進行分類,再按照每一個種類分別說出圖片的名稱。如果每一個類別下的圖片還有多個,甚至還可以繼續分類來記。比如水果類下的圖片還有蘋果、草莓、梨、芒果、香蕉等多種,便可按水果的顏色進行記憶。
空間記憶
我們的眼睛有時候就像一個「照相機」一樣,可以把整個畫面「拍」下來印在大腦里,然後再慢慢提取回憶畫面中各個位置的內容。例如當你想讓孩子記住你家客廳里都有什麼東西,分別放在什麼位置時,就可以用「照相」的方法。讓孩子以自身為中心,觀察自己的前面、後面、左邊、右邊、上面、下面分別有什麼,再具體到什麼物品放在什麼物品的旁邊,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整體的畫面,便能按順序快速回憶起。
線索記憶
線索記憶指的是孩子在進行記憶時快速找出材料的內在線索來幫助識記和回憶的策略。比如讓孩子記憶古詩、兒歌、故事的時候,就可以依據情節的前後聯系為線索。這個「線索」就好比一根「線」,把所有散的材料通過聯想穿起來。再比如當你讓孩子記被子、牙刷、牙膏、豆漿、雞蛋、書包這些物品時,孩子可以通過自己早晨起床的一系列活動來記憶。起床疊被子,刷牙(用到牙刷和牙膏),吃早餐(喝豆漿吃雞蛋),背著書包上學去。
規律記憶
規律記憶就是發現所記內容的內在規律,簡化記憶過程。例如,當你讓孩子記一組數字「81726354453627189」時,他不是直接去機械地識記,而是通過思考,發現這組數字之間的規律進行記憶。什麼規律呢?除了最後一個數字9,其餘數字按順序兩兩加起來都是9,而且間隔的數字之間是連續遞增或遞減的。
身體定位記憶
「身體定位記憶」是「定樁記憶」的一種。「定樁記憶」就是把需要記憶的內容與已經牢記著的有清晰順序的「樁子」(比如你家的房間)聯系起來的方法。這也是《最強大腦》里很多選手常用的方法,對咱們成人也非常有效哦!而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樁子」就是他們最熟悉的身體部位,可以把識記材料「定位」到身體部位上,再產生一定的聯想。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讓孩子記住「眼鏡、紙巾、開水、米飯、皮球、西瓜」這幾樣物品時,就可以請孩子把物品「掛」在身體部位上,按從上到下的順序來記,眼睛(戴著眼鏡)—嘴巴(紙巾擦嘴)—喉嚨(開水太燙)—肚子(裝著米飯)—手(拍皮球)—腳底(踩到西瓜皮滑倒)。
有趣的記憶訓練游戲玩起來吧!
在生活中,父母還可以帶孩子玩哪些有趣的記憶游戲呢?
游戲1:變幻莫測
家長准備幾樣不同的小玩具,如小汽車、球、積木、布娃娃等。先拿出3樣(如小汽車、球、積木),請孩子記住它,然後讓孩子閉上眼睛,拿掉其中一樣(如小汽車),再請孩子睜開眼睛,說一說什麼東西不見了;接著可以交換兩個物品的位置(如把球和積木交換位置),請孩子說一說發生了什麼變化;還可以把其中一樣換成別的(如把球換成布娃娃),請孩子說一說發生了什麼變化;最後還可以增加一樣新的玩具(如鈴鼓),請孩子說說增加了什麼。當然,您也可以請孩子記住物品之後,把它們全部收走,請孩子說出全部物品的名稱,甚至按順序擺放出來。
具體的玩法流程如下這個游戲從2歲就能玩(可以先從2件玩具玩起),主要是鍛煉孩子的短時記憶。隨著年齡增長逐步增加初始玩具的數量,並提醒孩子運用前面所講的記憶策略來記。
游戲2:記憶對對碰
在家裡找到幾種能夠裝進一次性紙杯里的物品(如樂高、堅果、發夾等),每種2個。如下圖所示,先從3對物品開始玩起,將它們在桌子上擺成兩行。請孩子記住物品的位置。接著用一次性紙杯將它們全部蓋上。家長和孩子輪流掀紙杯,每次同時掀開兩個紙杯。如果下面的物品是相同的,物品就歸他所有。如果物品是不同的,則蓋上紙杯換對方來掀。
這個游戲從3歲就可以玩,根據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步增加物品的對數。記得提醒孩子,掀開紙杯之後發現物品不是一對的也沒關系,這將是你再次記住物品及它的位置的一個過程,一定要記住它哦!
游戲3:百變大咖秀
先請孩子觀察一下媽媽今天的穿著頭飾發型等等,然後讓孩子閉上眼睛,媽媽在自己身上做一點小小的變化,例如摘下眼鏡,或者把披著的頭發紮起來,或者給自己別上一個小發夾或小胸針,再請孩子睜開眼睛,說說媽媽有什麼變化。
接著可以邀請爸爸甚至爺爺奶奶一起加入游戲,每個人擺一個造型,請孩子記住每個人的姿勢,然後閉上眼睛。其中一個人或兩個人改變自己的姿勢,再請孩子睜開眼睛,說一說誰動了,姿勢發生了什麼變化。
這個游戲3歲就可以玩,不僅發展孩子的記憶力,也鍛煉了孩子的觀察力哦!
游戲4:數字開火車
家長寫或說一串數字,請孩子看完/聽完之後復述出來。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逐步增加數字的數量。這是正著「開火車」,就先從記家裡人的電話號碼開始吧。3歲孩子玩一點問題都沒有哦!
接著我們要來「開倒車」,家長寫或說一串數字,孩子看完/聽完之後,要倒著復述出來。如家長說「1529」,孩子要說「9251」。家長可以先從有規律的數列開始說起,如「12345」或「13579」,再過渡到無規律的數列。這個游戲通常需要4歲以上。
游戲5:記憶大比拼
生活中,當你帶孩子出去玩,也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記憶力,與孩子進行記憶PK。比如當你們乘坐地鐵或公交車時,可請孩子記住每個站點的名稱,回到家一起畫出公交或地鐵線路圖,看誰記得又多又准確。還可以記住家附近大街上商店和餐館的名稱,回到家把地圖畫下來,並說一說每一家店分別是賣什麼的。走在路上,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看停在路邊的車,比賽誰最快記住車牌號。
因此,當您在生活中多與孩子進行記憶游戲,並教會他巧妙運用記憶策略,逐步訓練,記憶力便能夠提高。
⑵ 怎麼提高記憶力 五個小方法促進幼兒記憶
1、正確培養記憶力
家長可以利用幼兒形象記憶的特點,有意識地利用新鮮生動的實體,培養他的記憶力。要堅持不懈地培養,才有可能讓幼兒的記憶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不要小看幼兒的記憶能力,它是人們積累知識、經驗最有效的武器。
2、加強幼兒語言能力
幼兒的記憶與語言能力的發展有密切關系。無論識記或回憶,語言都起著重要作用。記住記憶任務、理解記憶事物、復述記憶內容等各環節都離不開語言。因此,增強幼兒的語言能力,是提高幼兒記憶能力的重要方法。
3、以無意記憶為主,形象記憶佔主導地位
記憶力的一個特點是容易遺忘,因此一般人記不住3歲以前的事情,心理學稱之為「人類幼年健忘」。這個時期的幼兒,對鮮明、生動、有趣的事物非常感興趣,這些事物能引起他的情緒反映,重復多次後使幼兒能夠不費力地記住,如喜愛的玩具、動物、道路、詞彙等等。但這還是無意記憶、形象記億,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家長可以給幼兒明確的記憶任務。
4、針對不同年齡段記憶力特點
4歲以後,幼兒的記憶力就有可能終生難忘,但是,由於思維的具體形象性,這時的記憶基本上還是屬於形象記憶。在5-6歲時,幼兒記憶的有意性就有了明顯的發展、他不僅能識記和回憶需要的材料,還可以運用一些方法幫助自己加強記憶。這個時期,家長就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有意記憶,它是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技能、技巧納基礎。因為靠無意記憶所獲得的知識是零碎片斷的,是不完善的
5、要增進幼兒對事物的理解
由於幼兒理解能力有限,對很多事情難以理解,對記住的事情並非真正理解,如幼兒會背誦古詩,但並不理解,而是一種簡單的模仿和機械的記憶。隨年齡的增長,幼兒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僅靠機械記憶是不夠的,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因此,為了加強幼兒納理解力,要讓幼兒學會分析和比較,如讓幼兒知道小鴨和小雞的區別和相似處,幼兒的記憶就會更深到和精確。
6、進食增強記憶力的食物
3-6歲是開發幼兒智力潛能的關鍵時期,家長可以通過調整幼兒的飲食來提升幼兒的記憶力。瓜子、花生、黑桃、芝麻等乾果都是補腦健腦的食品,牛奶、豆奶、豆漿、豆腐腦、豆腐花等飲品的蛋白質含量較高,營養豐富,有利於提升幼兒的記憶力,都可以適當多吃點。
提高孩子記憶力的方法
1、通過復述
由於幼兒沒有掌握較多合適的記憶策略,可以告訴幼兒重復讀幾遍進行機械記憶。
2、加強理解
家長給幼兒進行詳細地講解,當幼兒明白意思後用自己理解的語言進行復述,從而進行理解記憶。
3、聯系形象
家長可以教幼兒把需要記憶的材料與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物掛鉤,進行聯想、想像,有了具體形象作為鋪墊,因為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占據優勢,記憶就容易多了。
4、進行比較
家長可以教幼兒把容易混淆的學習材料進行對比,弄清楚相同點與不同點,這樣,幼兒的記憶就深刻了。
5、創編動作
凡是生動活潑的、有生活情境的內容,比如:兒歌、音樂、童話等記憶材料,可以引導幼兒創編相關的動作,如舞蹈、武術或簡單動作,既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又能幫助幼兒加強記憶。
⑶ 怎樣培養幼兒的記憶力
①培養孩子良好的記憶情緒
即使大腦記憶力存在一些先天性不足,仍然有著挖掘不盡的潛力,關鍵在於家長要樹立培養孩子良好記憶的自信心。心理學家認為:記憶的培養在於樹立「我能記住」的信心,有了這種信心,精神高漲,心情舒暢,對所學的知識也就有了記憶的熱情。
②教給孩子一些正確的記憶方法
好的記憶力和快速閱讀能力都是練出來的,無論是學生還是成年人,我們都需要讀更多的書,學習更豐富的知識,形成良好的思考力和讀解力。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用過的提高速讀和記憶的方法,我用的是「精英特速讀記憶」,它兼顧了快速閱讀和記憶,也是被很多記憶大師所推薦的(容易練習,操作性強,對快速閱讀、記憶、思維反應等的提升明顯)。我並不是一個一開始就學習很好的人,但是在掌握這些技能後,也終有所收獲,閱讀、學習、復習、考試變得游刃有餘。網上的東西太多太雜,有太多的虛假廣告,我曾在別人的推薦下試過多個學習軟體,很多是無用的。在網上找東西確實不容易,分享點自己實實際際用過的,有用的,無論是你是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亦或是大學生都可以自己去了解去實踐下。
③孩子往往對熟悉理解的事物記得很牢
所以,家長要有意識的培養並發展孩子的理解記憶能力,用各種方法幫助孩子理解所要記憶的東西,比如「鳥兒為什麼會飛」「鴨子為什麼能在水中游」等,家長要引導他們通過積極的思考,在理解其意義的基礎上進行記憶。
④運動能幫助記憶力發展
一般情況下,身體健康,愛好運動的孩子,在生活中常常會精力充沛,記憶力也就很強。這是因為孩子運動時可以促進新腦細胞的增長,幫助大腦進行自我更新,保持大腦的活躍狀態。
⑷ 幼兒記憶的方法有哪些
請簡述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有哪些?
答: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劃分方法:
1.根據學習活動中主要感官的運用可分為:觀察學習、操作學習和傾聽學習;貫徹學
習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幼兒善於觀察事物的變化,幼兒通過感官直接接觸學習,貫徹學習對其以後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發展智力及良好的心理品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2.根據學習的內容可分為:兩維學習和三維學習;兩維學習是指以符號或圖畫為內容
的學習。如幼兒專心的看圖書或畫畫;三維學習是指通過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材料形成或改變物體的空間、形狀和狀態的學習。比如,幼兒的建構活動。
3.根據學習的空間可分為:室內學習和戶外學習;戶外學習包括鍛煉活動、養殖、種
植活動、散步活動等。
4.根據學習過程中兒童對學習材料的運用與安排可分為:同時學習和繼時學習;同時
學習在操作材料是時邊拿邊用,繼時學習是准備好材料,幼兒就用這些准備好的材料來做東西。
5.根據學習過程兒童與他人的關系可分為:交往學習、模仿學習、合作學習、沖突學
習和同伴遊戲中的學習。合作學習時兩個或兩個以上玩同一的游戲而且有分工;沖突學習:幼兒在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立場、看法不同,引起矛盾,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伴隨著憤怒、忍讓等情緒,作為專業的教師發現幼兒沖突時,應該想到發生沖突的幼兒原來是怎樣的,我如何做才能支持幼兒,這件事對其他幼兒有什麼教育意義等。
⑸ 簡述提高幼兒記憶力的方法有哪些
一、運用教具
形象記憶具體形象、生動鮮明的物體,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情感的事物,容易被幼兒識記。幼兒在學習知識中,教師能恰當的運用實物、標本、模型、圖畫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幼兒就能產生形象記憶,提高記憶能力。如:學習數的組成、加減法,知識比較抽象,教師利用教具演示、講解,幼兒就能理解知識,加之幼兒動手操作,很快掌握了知識。又如:音樂課學習歌曲,運用圖片或實物等教具向幼兒解釋歌詞,就會幫助幼兒記住歌曲內容,並達到教學目的。其它各科知識也是如此,恰當地運用不同的教具,就會使幼兒輕松的記憶知識。
二、開展游戲
興趣記憶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活動。高爾基說過: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途徑。的確,游戲可以鞏固和豐富幼兒的知識,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和智力。教師把知識融於游戲之中,可使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記憶。如:認識水,再水中放入各色插塑玩具,先讓幼兒進行玩水游戲,通過在水中玩插塑,讓幼兒知道水是無色的,再讓幼兒用小竹簍盛水,用手抓水,從而知道水會流動,幼兒在玩水的過程中,掌握了水的性質。又如: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教師講述故事後讓幼兒進行表演游戲,小蝌蚪尋找自己的媽媽在哪裡,幼兒在表演的濃厚興趣中記住了青蛙的外形特徵和生長過程。
三、多種感官嘗試記憶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參與活動,能獲得最好的嘗試記憶效果。如:認識紙,讓幼兒用手把紙放水裡看紙吸水,把紙放在火上燒一燒,用手撕一撕紙。通過實驗,幼兒記住了紙的四個秘密。又如:小班認識蘋果,通過看、摸、聞、嘗,了解了蘋果的顏色、形狀、味道,最後讓幼兒畫蘋果,加深了嘗試後對知識的記憶。
四、動作演示
准確記憶有些知識,利用動作演示,幼兒就會准確理解並記憶。如:古詩《靜夜思》中有一句「舉頭望明月」,其中「舉頭」一詞,通過教師的動作演示,幼兒嘗試練習,准確地理解了詞意,就在以後的提問中記憶猶新。又如:看圖講述「猴子過河」,圖片中一群猴子看到河對岸有許多桃子,急得抓耳搔腮,教學中可讓幼兒學猴子著急的動作,通過模仿,引出「抓耳搔腮」這個詞,幼兒理解了詞意,就能很准確地用於講述中。
五、善用比喻
理解記憶在幼兒教學中,無論是范誦詩歌、范唱歌曲、給幼兒講故事,還是舞蹈動作、體育動作、繪畫技巧的示範,不但要正確規范,還要善於運用一些淺顯易懂的比喻手法破解難點,在幼兒的腦海里留下難忘的印象。如:畫金魚的尾巴時,可告訴幼兒尾巴分開的叉像一片片的柳樹葉,幼兒記住了尾巴的樣子,又能較容易地畫出來。
六、找准異同
比較記憶在引導幼兒認識類似的事物時,可通過比較,找出異同點,幫助幼兒比較記憶。如:認識鴨子,可在認識嘴、腳時,出示雞,讓幼兒比較雞嘴和鴨嘴的形狀,雞腳和鴨腳的樣子,根據不同,明確記住雞、鴨各自的特徵。
七、發散思維
創造記憶發散思維是思維者根據問題提供的信息,不依常規,尋求變化,獲得多種答案的一種思維形式,其特點具有極大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可讓幼兒多進行發散思維,創造性的掌握和記憶知識。在教幼兒學習知識時,要引導幼兒從多個角度考慮同一個問題,尋求多種答案,通過創造記憶知識。如:引導幼兒用「天」字組成「天氣」、「白天」、「星期天」等不同含義的詞。又如:認識沉浮,教師可出示大小、顏色都相同的皮球、鐵球各一個,讓幼兒想出多種區別不同材料的球的辦法,讓幼兒在發散思維中達到識記的最佳效果。
八、布置作業
任務記憶積極發展有意記憶,對幼兒順利進入小學學習有重要意義。開始可把記憶任務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聯系起來,以後漸漸給他們提出一定的任務,讓幼兒有目的的記住一些東西,培養幼兒的有意記憶能力。如:認識長方體,除在幼兒尋找長方體的東西以外,還要讓幼兒回家找一找什麼是長方體的,以此加深對長方體的認識。再如:在幼兒園學習了兒歌或歌曲等,可讓幼兒回家說給爸爸媽媽聽,帶著任務去記憶知識。
九、綜合歸類
邏輯記憶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幼兒一些方法,使幼兒能把新舊知識有機聯系起來,在物體之間建立邏輯關系,以拓寬記憶的廣度。如:認識了各種船,可教幼兒歸類為水上交通工具,最後教師引導幼兒把它們歸類為交通工具。
十、加強復習,強化記憶學過的知識
如果不復習,時間長了也會忘掉,為此要不斷幫助幼兒進行復習,但復習的方式方法要多種多樣,既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又能達到強化記憶知識的目的。
總之,教幼兒學習掌握知識,不能死記硬背,要不斷發展幼兒的意義記憶。同時,幼兒記憶力的培養,與幼兒觀察力、注意力、思維力、想像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只要我們做有心人,積極開發幼兒的智力,幼兒的記憶力就會得到迅速的發展。
⑹ 幼兒記憶的培養方法
1、多種感官。嘗試記憶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參與活動,能獲得最好的嘗試記憶效果。如:認識紙,讓幼兒用手把紙放水裡看紙吸水,把紙放在火上燒一燒,用手撕一撕紙。通過實驗,幼兒記住了紙的四個秘密。又如:小班認識蘋果,通過看、摸、聞、嘗,了解了蘋果的顏色、形狀、味道,最後讓幼兒畫蘋果,加深了嘗試後對知識的記憶。
2、善用比喻。理解記憶在幼兒教學中,無論是范誦詩歌、范唱歌曲、給幼兒講故事,還是舞蹈動作、體育動作、繪畫技巧的示範,不但要正確規范,還要善於運用一些淺顯易懂的比喻手法破解難點,在幼兒的腦海里留下難忘的印象。如:畫金魚的尾巴時,可告訴幼兒尾巴分開的叉像一片片的柳樹葉,幼兒記住了尾巴的樣子,又能較容易地畫出來。
3、動作演示。准確記憶有些知識,利用動作演示,幼兒就會准確理解並記憶。如:古詩《靜夜思》中有一句「舉頭望明月」,其中「舉頭」一詞,通過教師的動作演示,幼兒嘗試練習,准確地理解了詞意,就在以後的提問中記憶猶新。又如:看圖講述「猴子過河」,圖片中一群猴子看到河對岸有許多桃子,急得抓耳搔腮,教學中可讓幼兒學猴子著急的動作,通過模仿,引出「抓耳搔腮」這個詞,幼兒理解了詞意,就能很准確地用於講述中。
⑺ 提高幼兒記憶力的方法有哪些
用形象直觀教學法,加強記憶法,科學學習法等
⑻ 幼兒的記憶方法有哪些
一、運用教具,形象記憶具體形象、生動鮮明的物體,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情感的事物,容易被幼兒識記.幼兒在學習知識中,教師能恰當的運用實物、標本、模型、圖畫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幼兒就能產生形象記憶,提高記憶能力.如:學習數的組成、加減法,知識比較抽象,教師利用教具演示、講解,幼兒就能理解知識,加之幼兒動手操作,很快掌握了知識.又如:音樂課學習歌曲,運用圖片或實物等教具向幼兒解釋歌詞,就會幫助幼兒記住歌曲內容,並達到教學目的.其它各科知識也是如此,恰當地運用不同的教具,就會使幼兒輕松的記憶知識。
二、開展游戲,興趣記憶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活動.高爾基說過: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途徑.的確,游戲可以鞏固和豐富幼兒的知識,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和智力.教師把知識融於游戲之中,可使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記憶.如:認識水,再水中放入各色插塑玩具,先讓幼兒進行玩水游戲,通過在水中玩插塑,讓幼兒知道水是無色的,再讓幼兒用小竹簍盛水,用手抓水,從而知道水會流動,幼兒在玩水的過程中,掌握了水的性質.又如: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教師講述故事後讓幼兒進行表演游戲,小蝌蚪尋找自己的媽媽在哪裡,幼兒在表演的濃厚興趣中記住了青蛙的外形特徵和生長過程。
三、多種感官,嘗試記憶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參與活動,能獲得最好的嘗試記憶效果.如:認識紙,讓幼兒用手把紙放水裡看紙吸水,把紙放在火上燒一燒,用手撕一撕紙.通過實驗,幼兒記住了紙的四個秘密.又如:小班認識蘋果,通過看、摸、聞、嘗,了解了蘋果的顏色、形狀、味道,最後讓幼兒畫蘋果,加深了嘗試後對知識的記憶。
四、動作演示,准確記憶有些知識,利用動作演示,幼兒就會准確理解並記憶.如:古詩《靜夜思》中有一句「舉頭望明月」,其中「舉頭」一詞,通過教師的動作演示,幼兒嘗試練習,准確地理解了詞意,就在以後的提問中記憶猶新.又如:看圖講述「猴子過河」,圖片中一群猴子看到河對岸有許多桃子,急得抓耳搔腮,教學中可讓幼兒學猴子著急的動作,通過模仿,引出「抓耳搔腮」這個詞,幼兒理解了詞意,就能很准確地用於講述中。
五、善用比喻,理解記憶在幼兒教學中,無論是范誦詩歌、范唱歌曲、給幼兒講故事,還是舞蹈動作、體育動作、繪畫技巧的示範,不但要正確規范,還要善於運用一些淺顯易懂的比喻手法破解難點,在幼兒的腦海里留下難忘的印象.如:畫金魚的尾巴時,可告訴幼兒尾巴分開的叉像一片片的柳樹葉,幼兒記住了尾巴的樣子,又能較容易地畫出來.
六、找准異同,比較記憶在引導幼兒認識類似的事物時,可通過比較,找出異同點,幫助幼兒比較記憶.如:認識鴨子,可在認識嘴、腳時,出示雞,讓幼兒比較雞嘴和鴨嘴的形狀,雞腳和鴨腳的樣子,根據不同,明確記住雞、鴨各自的特徵
七、發散思維,創造記憶發散思維是思維者根據問題提供的信息,不依常規,尋求變化,獲得多種答案的一種思維形式,其特點具有極大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可讓幼兒多進行發散思維,創造性的掌握和記憶知識.在教幼兒學習知識時,要引導幼兒從多個角度考慮同一個問題,尋求多種答案,通過創造記憶知識.如:引導幼兒用「天」字組成「天氣」、「白天」、「星期天」等不同含義的詞.又如:認識沉浮,教師可出示大小、顏色都相同的皮球、鐵球各一個,讓幼兒想出多種區別不同材料的球的辦法,讓幼兒在發散思維中達到識記的最佳效果。
八、布置作業,任務記憶積極發展有意記憶,對幼兒順利進入小學學習有重要意義.開始可把記憶任務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聯系起來,以後漸漸給他們提出一定的任務,讓幼兒有目的的記住一些東西,培養幼兒的有意記憶能力.如:認識長方體,除在幼兒尋找長方體的東西以外,還要讓幼兒回家找一找什麼是長方體的,以此加深對長方體的認識.再如:在幼兒園學習了兒歌或歌曲等,可讓幼兒回家說給爸爸媽媽聽,帶著任務去記憶知識。
九、綜合歸類,邏輯記憶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幼兒一些方法,使幼兒能把新舊知識有機聯系起來,在物體之間建立邏輯關系,以拓寬記憶的廣度.如:認識了各種船,可教幼兒歸類為水上交通工具,最後教師引導幼兒把它們歸類為交通工具。
十、加強復習,強化記憶學過的知識,如果不復習,時間長了也會忘掉,為此要不斷幫助幼兒進行復習,但復習的方式方法要多種多樣,既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又能達到強化記憶知識的目的。
總之,教幼兒學習掌握知識,不能死記硬背,要不斷發展幼兒的意義記憶.同時,幼兒記憶力的培養,與幼兒觀察力、注意力、思維力、想像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只要我們做有心人,積極開發幼兒的智力,幼兒的記憶力就會得到迅速的發展.
⑼ 提高幼兒記憶的方法
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發展水平,有意識地進行一些強化練習,可以提高孩子的記憶力,比如以下的方法:
1.重復印象
為使要記住的事物在孩子頭腦里形成深刻、清晰的印象,讓他一遍又一遍反復地聽或誦讀,這是一種簡便易行、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孩子很多時候願意重復,比如反復聽同一個故事,多次到一個游樂場所游戲,在活動過程中加以必要的引導,如讓他跟講故事,讓他指路、背著說出遊樂器械的特點等,可以強化記憶。
2.明確目的
指出讓孩子記憶事物之後的結果,可以提高孩子記憶聯系的積極性;比如告訴他仔細觀察一輛汽車,記住它的樣子,回家就能把它畫出來;或者練習講一個小故事,到幼兒園就能講給其他小朋友聽;記憶的效果會更好。
3.多感官參與
在認識事物時,讓孩子盡可能動用多個感官共同參與,可以使他的頭腦中留下的印象更全面、更清晰,有助於記憶內容准確、保持時間延長。比如背唐詩,讓他能邊聽邊說、邊看著圖、還能用手指一指。
4.歸類記憶
當記憶材料較多時,引導孩子把材料進行分類和概括,幫助孩子在理解記憶內容的過程中進行邏輯記憶,可以使記憶深刻、思維有條理、鞏固學到的知識並使之初步系統化。比如,給孩子幾張物體的圖片,讓他看幾分鍾,拿走圖片,說出看到的圖片內容,孩子一般能說得較准確,即記憶清楚;而如果圖片較多,孩子會逐漸發現圖片內容間的關系,對它們進行比較、分類,在進行概括之後再進行識記,比如把圖片內容分別劃為「衣服」、「傢具」、「交通工具」等等,再記憶不同類別中的具體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