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荸薺種植方法

荸薺種植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9 20:18:00

⑴ 馬蹄怎麼種植方法

荸薺又被叫作馬蹄、水栗、菩薺等,是單子葉莎草科荸薺屬,具有細長的匍匐根狀莖,在匍匐根狀莖的頂端生塊莖。馬蹄的生長時間較長,花果期一般是5-10個月,五六月定植,霜降(10月23)到第二年春分(3月20)採收。帶皮和不帶皮的價格不一樣,削皮的會更貴一些,反之帶皮的就要便宜很多。一到快過年那段時間,賣馬蹄的農民就非常多,算是過年期間比較當季的水果。




3、搞好肥水管理及病蟲防治。


施足基肥是奪得荸薺高產的關健,除移栽前選擇好適宜的田塊外,每畝應施糞肥750—15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 20公斤於犁耙田時施下。插後10—15天應及時追肥,每畝用尿素2.5—4公斤或腐熟的農家肥500—750公斤。


為改善土體結構,使土壤疏鬆、增加土壤中的有效養分,有條件的每畝用木葉或青草500—700公斤進行壓青,沒有嫩木葉、青草的每畝可用稻草300—400公斤。


追肥壓青後,如果薺苗生長差,分櫱少應補施一次肥,一般每畝用復合肥15—20公斤,以促進分櫱的形成和生長;為促進球莖的形成和膨大,9月底10月初必須重施一次增果肥(時間在 9月30日0月5日左右),給保苗長果提供充足的養分,這次施肥主要以復合肥或腐熟的餅肥為主,一般畝施復合肥40公斤,硫酸鉀25公斤,或腐熟的花生麩 50—80公斤。


為防止病害的發生,施肥時,宜選擇陰天或傍晚進行為好。此次施肥後,應盡量減少人畜下田。


為促進球莖膨大,可適當於9月20日前噴1—2 次微量元素如季季福。


荸薺雖為草本水生植物,但在水的管理上,宜採用淺水移栽,深水回青,薄水分櫱,濕潤長果的管水方法,即移栽時放淺水,插後灌深水5—9厘米。


回青後宜用淺水灌溉,一般3厘米左右即可。


夠苗封行後,可灌深水進行控苗,結薺期宜保持8—10cm水層,施重肥後,可採用淺水勤灌的濕潤管水方法。


這樣既可達到以水調氣,以水調肥的作用,又能有效地排出土壤中的有毒物質,促使根須下扎,增加營養吸收面積,以滿足後期長果結實的營養需要,達到果多、果大、產量高的目的。但不宜長時間露田。

到十一月中旬,荸薺基本定型後,球莖成熟時可停止灌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

⑵ 種植馬蹄種怎麼育苗

1、選育苗的種子

在選擇球莖的時候,一定要去選擇個頭非常大,沒有任何的受傷痕跡,而且表面非常光滑,弄牙的頭上非常的粗壯的球,精確作為育苗的種子,這樣才能夠保證種子的質量。


2、播種

在種植之前一定要將種子放在消毒的葯物中去浸泡十到24個小時,然後再撈出在陽光下面去曬干,而且一定要在種植之前去合理的規劃,每株和每株的行距,而且在播種之後一定要使用稻草去覆蓋,這樣才能夠有利於出苗。

種植後的養護

在播完種以後一定要去記得定期澆水,而且在澆水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不能夠將種植好的幼苗再次沖起來,而且在出苗之後要去慢慢的掀開稻草能夠讓幼苗去適應高溫的強光環境。

馬蹄在生長的過程中對於化肥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一定要在根據水位去進行施肥。當早期馬蹄的水位要控制在二到3cm,隨著它逐漸的生長,一定要去加深水位到7到10厘米。

⑶ 荸薺長出葉子 但沒根 能種嗎 荸薺是如何種植的

把荸薺栽到田裡一般也可以成活。如果按我們大量種植方法的話那麼要先在水泥地用濕泥培育小苗,最好是田裡挖起來的泥,曬干後,弄成一粒一粒的,然後現將地面鋪上2公分厚,放上荸薺,在將泥土吧荸薺整個埋起來,每天加少量的水,等小芽長到10幾公分後在移栽到水田裡,20cm*20cm距離放在泥土裡,要保持淺水,等到漲到50公分長在移到種植的田裡,不要斷水,直到生長後期才可以漸漸斷水。此外還要施肥耘草,到9月下旬就可以挖了,那時候最好吃,白色的,這是我爸爸以及整個村莊以前多年的經驗。李時珍都說了我們安徽巢湖無為的荸薺是全世界最好的荸薺!呵呵,這點讓我很驕傲!

⑷ 荸薺栽培季節及方式

荸薺的做法及營養知識詳細介紹 別名:馬蹄、地栗 使用提示:每次10個左右 荸薺知識介紹:荸薺屬沙草科植物荸薺的球莖,多年生草本,原產印度,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廣東等水澤地區。荸薺冬、春季挖掘上市。荸薺是其地下匍匐莖先端膨大的球莖。球莖扁圓球形,表面平滑,老熟後呈深栗殼鈀或棗紅色,有環節3~5圈,並有短鳥嘴狀頂芽及側芽,肉為白色、質地脆嫩,多汁而甜。荸薺僅指其外表,說它像栗子,不僅是形狀,連性味、成分、功用都與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結果,所以有地栗之稱。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視之為「江南人參」。荸薺既可作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荸薺的品質要求:以個大、潔凈、新鮮、皮薄、肉細、味甜、爽脆、無渣者質佳。 荸薺營養分析:荸薺中含的磷是根莖類蔬菜中較高的,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的需要,對牙齒骨骼的發育有很大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因此荸薺適於兒童食用。英國在對荸薺的研究中發現一種「荸薺英」,這種物質對黃金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氣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對降低血壓也有一定效果。這種物質還對癌腫有防治作用。荸薺質嫩多津,可治療熱病津傷口渴之症,對糖尿病尿多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荸薺水煎湯汁能利尿排淋,對於小便淋瀝澀通者有一定治療作用,可作為尿路感染患者的食療佳品。近年研究發現荸薺含有一種抗病毒物質可抑制流腦,流感病毒,能用於預防流腦及流感的傳播。 荸薺適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 兒童和發燒病人最宜食用,咳嗽多痰、咽干喉痛、消化不良、大小便不利、癌症患者也可多食;對於高血壓、便秘、糖尿病尿多者、小便淋瀝澀通者、尿路感染患者均有一定功效,而且還可預防流腦及流感的傳播。2. 不適宜小兒消化力弱、脾胃虛寒、有血淤者。 荸薺食療作用:荸薺味甘、性寒;具有清肺熱,又富含黏液質,有生津潤肺、化痰利腸、通淋利尿、消癰解毒、涼血化濕、消食除脹的功效;主治熱病消渴、黃疸、目赤、咽喉腫痛、小便赤熱短少、外感風熱、痞積等病症。 荸薺做法指導:1. 荸薺不宜生吃,因為荸薺生長在泥中,外皮和內部都有可能附著較多的細菌和寄生蟲,所以一定要洗凈煮透後方可食用。2. 熟食多用於做配料,也可用於炒、燒或做餡心。如「荸薺炒蝦仁」、「荸薺炒雞丁」等。3. 荸薺具有清熱瀉火的良好功效;應用於肺熱咳嗽,痰濃難咳:荸薺汁1杯,川貝1.5克(研成粉),拌勻服,每天2~3次。既可清熱生津,又可補充營養,最宜用於發燒病人。

⑸ 馬蹄怎麼種植

挑選抗病能力強的品種,保留個頭較大的種薺,放到裝木屑的箱子里催芽。之後播到土層深厚的地方,種之前要翻耕施肥,播種後還要搭設拱棚,幼苗長出10厘米後將其去掉。

荸薺種植的時間多在春季,通常選在4月初,此時的氣溫已經有所回升,有利於種子生根發芽。如果種植時間太早,溫度還比較低,播種後不易出苗。種植的太晚,高溫和強光就會抑制幼苗生長,不利於之後的發育。

(5)荸薺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選擇合適的土壤進行種植是馬蹄高產的一個比較基礎的外界條件,雖然馬蹄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但為了提高產量最好還是選擇在水源充足方便灌溉和排水的黑色土壤中進行種植為宜,其次就是土壤的酸鹼度要適中不能過酸同時也不能偏鹼性,這樣會影響馬蹄的正常生長。

在栽種時還需要注意的就是栽種密度,如果栽種的密度太大那麼馬蹄的產量也就不會高,但栽種的密度太小土地資源有沒有的到充分的利用,所以會按照行間距30-50厘米、株間距30-35厘米左右進行栽種,其次就是在栽種時還要注意不要栽的太深同時也不能太淺,太深到時不好採收而太淺則容易發生倒苗的現象。

⑹ 荸薺如何在家自己種植

種植荸薺的花盆要選擇比較高的,盆高盡量達到30厘米左右。選擇肥沃、疏鬆的土壤進行種植,把荸薺種子埋在土壤里即可。

荸薺比較喜歡光照,種植完可以放置在光照比較好的位置,但是不能讓強烈的陽光直接照射,這樣植株可以生長的更加茂盛。

荸薺比較喜歡水,要根據生長情況及時澆水,澆水要嚴格控制澆水的時間和澆水的水量。等種子發芽之後,選擇長的比較好、大、健碩的植株進行移植即可。

(6)荸薺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荸薺生長期在140-200天。球莖可在土中越冬,到次年春季以頂芽抽生不明顯短縮莖,基部莖節向下產生細長須根,入土約20-30厘米,向上產生時狀莖(管狀莖),並不斷分櫱,形成母株。

其側芽則向四周抽出3-5條匍匐莖,伸長至10-15厘米後,其頂芽向地上抽生葉狀莖,形成新的分櫱及次生分櫱可達30-40株,處暑至白薅(在中國杭州為9月下旬)停止分櫱,後期則於匍匐莖頂端形成新的球莖。

同時在秋季低溫短日照條件下,地上莖也停止生長,自分株中心抽出花莖,頂端形成具多花的穗狀花序白露前後達盛花期。小堅果灰褐色,倒卵形,在寒露至霜降成熟,通常不易發芽。

⑺ 馬蹄高產種植方法

馬蹄高產種植方法如下:

1、選地整地

馬蹄喜歡肥沃疏鬆、光照充足、的水田,而且要保證水田的水源要充足,排灌方便。選好良好的水田後,施入適量的過磷酸鈣和氯化鉀做基肥,保持土壤肥力,再用釘耙將其和土壤混合均勻。

2、育苗

馬蹄使用球莖進行繁殖的,在栽植前20-25天育苗。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在清明到穀雨期間育苗,育苗前先進行室內催芽,然後再在水田裡進行排種和假植。

3、適時定植

苗高35-40厘米葉狀莖粗0.5厘米以上,就可以起苗定植到大田了。定植前小心將秧苗挖出,洗去泥土就可以定植了。荸薺定植的株行距以30×50厘米左右為最好,每穴栽1株,每畝栽植2500-3000株。

4、肥水管理

幼苗期應該保持淺水層3-5厘米。從秋分到寒露在球莖旺盛生長時期應該加深水層,收獲前20天左右應當停止灌水。在分櫱期馬蹄行間實行耘田除草2-3次,結合除草進行第2次追肥,每畝追施尿素5-10千克。

5、適時採收

馬蹄採收期可從霜降開始到第2年春分為止。早期採收的球莖,肉嫩味淡皮薄,不耐貯藏。冬至到小寒,球莖皮色轉為紅褐色,味最甜,為含糖量最高期,此時採收最適宜。

(7)荸薺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馬蹄種植病蟲害防治:

一、常見病害主要有枯萎病、莖腐病、菌核病等,多發生在高溫高濕季節。發病初期,病斑呈暗綠色,水漬狀,後期擴大成黃色大斑。

防治方法:

1、杜絕菌源:催芽前將種薺用25% 多菌靈500倍液浸泡8-10小時,排種前將有芽球莖浸泡1-2小時;苗床地和大田前2-3年不應栽過荸薺;薺田水源應 清新,不宜串灌。

2、及早防治: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水稀釋500-1000倍,或45%代森銨100倍液,或70%托布津800倍液,每隔5天,連續噴施2-3次,防治效果較好。

二、常見蟲害主要有蝗蟲、蚱蜢、螟蟲等。

防治方法:發生時可用氧化樂果或敵殺死防治。

⑻ 最新教程 荸薺(馬蹄)種植技術 如何種植 優質

馬蹄,原產於印度。是一種生長在水田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們吃的是那呈扁圓形的地下莖。我國是盛產馬蹄的地方,以我國南部的桂林市平樂縣荔浦縣馬蹄質量最好。它以個頭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無渣,爽脆可口既做蔬菜也可做水果,也可以做成馬蹄粉,馬蹄粉則用來做馬蹄糕。馬蹄作用價值甚大,能清熱潤肺、生津消滯、舒肝明目、利氣通化作用。,加工成馬蹄罐頭口味更好。
栽培技術:馬蹄適宜無霜期生長,全生長期刊10~240天。馬蹄的栽植時期較機動,自4月上旬至7月上旬均可以播種育苗,但以早栽為宜,使植株能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期間發生分櫱和分株,入秋以後結薺。一般小滿至芒種栽植的稱「早水馬蹄」,立冬前後採收;小暑到大暑栽植的稱「伏水馬蹄」,冬至前後採收;立秋前後栽植的稱「晚水馬蹄」,採收期可延至翌年清明。無霜期長,可以適當遲栽,但最遲應在處暑栽植。馬蹄不宜連作,連作則球莖不易膨大,病害較多,產量低。一般需實行2~3年的輪作。其茬口搭配舉例如下:1.馬蹄與水稻2.馬蹄與茭白3.馬蹄與席草整地施肥5月中下旬,大田進行耕耙,一般2~3次,使田土成泥糊狀。最後一次耕地時,施入基肥,一般每畝施腐熟豬廄肥或草塘泥1250~2000千克和腐熟人糞尿1000~2000千克。早水馬蹄因生長期長,以施有機肥為主,如以人糞尿作基肥時,施肥量不宜太多,以免植株徒長,引起病害。晚水馬蹄生長期短,要爭取在短期內分株發棵,施肥量宜酌量增加,應以速效肥為主,具體施肥量則與前茬作物種類、氣溫高低和土壤肥瘠不同而有差異。品種選擇生產者可根據用途和栽培目的選擇適合的品種栽培。生食鮮銷宜選用桂林馬蹄、孝感馬蹄等球莖個大,味甜的品種;加工制澱粉宜選用高郵馬蹄、水馬蹄等球莖含澱粉量高的品種;制罐頭品種要求球形整齊,平臍,出肉率高,削皮無黃衣,又耐貯藏的餘杭馬蹄、蘇薺。培育壯苗馬蹄無論採用分株繁殖,還是球莖繁殖都採用先育苗後移栽,因此,培育壯苗是獲得高產的基礎。為培育壯苗,首先應嚴格做好選種工作,一般在上一年馬蹄生長後期,選擇群體生長整齊、無倒伏、無病蟲危害的豐產田塊作為留種田,這稱為初選;馬蹄收獲時,選外形圓整,具有該品種特性,頂芽粗壯,無破損,無裂縫,充分成熟,個體中等的球莖冬貯,這稱為復選;育苗前功盡棄剔除帶病的馬蹄,選出球莖飽滿,表皮光滑,皮色一致,球莖較大,頂芽和側芽鍵全,芽頭粗壯、無傷口和腐爛的球莖催芽,這稱為決選。為了防止種苗帶病,在催芽前用25%多菌靈500倍液浸種8~12小時,取出瀝干後進行催芽。催芽方法是:早水馬蹄在4月上旬開始育苗,因當時外界氣溫較低,應在室內或塑料薄膜棚內進行,用窩席圍成一圈,內鋪濕稻草,將薺朝上,排列在稻草上,疊放3~4層,上蓋水草一層。每天澆水保持濕度,10~15天後,開始冒青,芽長到1。5厘米時,除去覆蓋草,繼續澆水保持濕潤。20天以後,葉狀莖開始生長,並有3~4個側芽同時萌發時,即為催芽結束。早水馬蹄用分株繁殖時,為了促進馬蹄栽後早發棵,早分櫱,早封行,達到早熟高產,通常採用催芽後田間假植促苗的辦法,促進根系粗狀發達。其方法是將催芽後的球莖移植於馬蹄秧田內,按行距20~25厘米,株距15~20厘米,栽入種球一個,以將短縮莖上發根處連同種薺一並插入土為宜。栽後保持淺水。如果此外界氣溫較低,可在秧田設置塑料拱棚內假植。假植後約40天左右,單株分櫱數增加,根系發達,具有分株3~4叢,即可起苗定植到大田。起苗時將全株挖出,並將母株與分株苗分開,選用株高15~20厘米,帶有3~5個根葉狀莖的分株苗或分櫱苗栽植,注意剔除病菌、瘦弱苗。種植伏水馬蹄的秧苗,可在早水馬蹄栽植時,分苗移栽擴大繁殖,或延到5月上旬後排種育苗,這時氣溫比較高,可不必催芽。晚水馬蹄常在早稻收割後栽植,一般都用球莖繁殖,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育苗,這時育苗應掌握的關鍵:一是作好種薺處理。由於種球貯藏時間長,特別是在5~6月份較高溫下貯藏,球莖容易干癟或萌芽,在育苗前應預先進行種薺處理。其方法是除去頂芽,促其側芽萌發,並將種薺置水中浸種1~2天,讓其吸收,再放在25%我菌靈500倍液中浸種8小時,取出、瀝干後進行催芽。二是遮陰育苗。由於氣溫較高,日照強烈,需搭設陰棚或用小拱棚遮陰網覆蓋育苗。其作法是:先在排種田塊上澆1厘米厚的河泥,露出芽尖,上面覆蓋稻草或遮陰網,保持土壤濕潤。因為晚水馬蹄都採用球莖繁殖,無需假植。種薺排列的球莖距約3厘米。白天遮陰,晚上揭去覆蓋物,當苗高10~15厘米時,應逐漸增加光照時間,以利秧苗穩健生長。三是選好苗。當苗高20~25厘米,具有5~6根葉莖時,便可以起苗栽植。在起苗時應選好苗,秧苗不宜過大。否則栽植後不易成活;如果球莖已腐爛,為帶菌秧苗應棄去;葉狀莖細小,簇生的秧苗,俗稱「雄馬蹄」,也應該剔除。馬蹄的用種量,種植早水馬蹄每畝需種薺15~20千克,而晚水馬蹄由於生長期短,栽植密度大,又是直接用球莖繁殖的,種薺又經過長期貯藏後有部分損失,故每畝留種量應較大,需種薺70~90千克。栽植栽植日期,長江流域早水馬蹄在6月下旬以前栽植,伏水馬蹄在7月栽植,晚水馬蹄在7月下旬至8月初栽植,華南地區氣候暖和,栽植時期可以略為推遲,但最遲不能過處暑即8月下旬,原則上越早越好。栽植前,要選拔秧苗。早水馬蹄在苗床育苗時間長,秧苗已有許多分櫱和分株,這種秧苗將母株連同分株一並挖出,再將母株上的分櫱和分株一一分開,將根系理齊,然後栽插,栽入泥中12~15厘米為宜;田肥,淤泥層厚,生長期長的可適當栽深,反之可淺栽。栽植時如苗過高,應割去梢頭,留葉莖狀高30~40厘米,以免栽後被風吹折。晚水馬蹄拔秧時,將秧苗連球莖一起小心挖出,洗去泥水即右栽植。帶球莖的秧苗,栽植深度以球莖入土10厘米左右為宜。栽植過淺,則分株發生多,結球莖少;過深則發棵慢,結球莖深,不易挖取。栽植密度,應根據栽植時期、土壤肥力而定。地方肥,植株棵大,如早水馬蹄可以稀植些,一般行距63~66厘米,株距30~33厘米,每畝栽3000穴左右,每穴1株;伏水馬蹄一般行距46厘米,株距33厘米,每畝栽4000穴左右;晚水馬蹄,因栽植較晚,需加大密度,每畝栽5000~6000穴。田間管理馬蹄的田間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追肥和灌水等。馬蹄從栽植到球莖形成,可發生3~4次分株,田間管理的重點是第1~2次分株期間進行。做到前期促早發,中期保穩長,後期不早衰,這是馬蹄高產的重要措施。1.中耕除草 馬蹄從栽植到植株封行,中耕除草2~3次。早栽的,分株次數多,一般可發生4~5次,遲栽的亦3~4次,而中耕除草應在第一二次分株期間進行。馬蹄栽植後8~10天開始發棵,即可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並同時查苗、補苗。中耕的方法應以馬蹄苗為中心,向四周推泥,疏鬆土層,使其平整,並將雜草埋入土中。在中耕時,發現非蟲傷的葉狀莖發黃,表明下面種薺已腐爛,應及時挖去種球莖,以利生長新根。為了促進馬蹄苗的均衡生長,發現種薺外露時,幼苗呈現盆狀生長,表明栽種過淺,應用手將種薺稍壓一下;而對種薺下沉,栽種過深的馬蹄苗,必須用手伸入土中,輕輕地將幼苗向上挑一挑,使分櫱節不到淹沒過深。爾後,間隔10天左右再進行一次中耕除草,弄碎泥塊,拔除雜草。但這時植株生長旺盛,不能平腳踏入泥地,而應用腳尖穿入土中,以免踩斷匍匐莖和根系而損傷球莖。到馬蹄分櫱、分株的後期,如植株生長過密,影響通風透光,可結合除草,拔去一部分弱苗。到馬蹄苗封行後,不再下田,以免折斷葉莖狀和踩斷地下匍匐莖。2.追肥 據王槐英等人研究。蘇薺葉莖狀中氮、磷、鉀的含量變化,地上株各生育期有明顯差異,並呈現一定的規律。蘇薺在生長發育前期即母株叢形成時植株體內含氮量較高,7~8月份分櫱分株盛期含量較低,其中以7月上旬分櫱盛期與8月下旬球莖型匍匐莖抽生盛期含量最低,9月上旬以後又逐步上升。說明葉狀莖的分櫱分株及抽生匍匐莖需要大量的氮元素營養,球莖形成期需氮元素營養較少。磷元素在馬蹄植株生育期表現低—高—低的過程,7月上旬最低,然後上升,到7月下旬到8月上旬最高,往後又逐漸降低。這說明分櫱,抽生匍匐莖及結薺需較多的磷元素營養。鉀元素在植物體內各個生長時期均明顯高於氮、磷變化過程與磷相似,7月下旬出現高峰,然後逐步下降,一直到成熟期。這說明馬蹄的生長中後期需要大量的鉀元素營養。此外,鉀對球莖內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和運轉,對澱粉積累及球莖形成層的活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馬蹄的施肥應根據馬蹄生育特性及對氮、磷、鉀的吸收特性,生產上多採用重基肥,輕追肥,施好結薺肥,氮、磷、鉀並重,前氮後鉀的原則。其具體方法是:早水馬蹄以施有機肥為主,並每畝配施20~30千克磷酸鈣,追肥宜少。在生長前期如果追施過多化肥,會引起莖葉生長過旺,群體密度過大,容易感染病害。一般6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畝施尿素5~7.5千克。9月中、下旬氣溫下降,進入結球期,每畝施尿素8~10千克,並施入硫酸鉀10千克,以促進後期生長穩健,防止植株生長因脫肥而早衰。如果再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對促進球莖膨大,充實,增加產量效果更明顯。種植晚水馬蹄,因生長期短,應以速效肥為主,一般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第一次在分櫱分株初期,追施糞肥150~500千克或尿素5~8千克。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每畝撒施尿素8~10千克促使植株早封行。第三次在10月上旬,植株開始結芽時,每畝追施尿素8~10千克,並噴0.2%磷酸二氫鉀作為結薺的接力肥。另外,據湖南益陽地區農科所王小波的試驗報道,馬蹄對肥料的種類要求比較嚴格,有機肥料以施用牛糞最好,化學肥料中氮素肥以施用尿素最好,鉀肥以施用硫酸鉀最好,而含氮的肥料,尤其是含氮的鉀肥(氯化鉀)對馬蹄產量和品質具有不良影響,單位面積上的球莖產量比施用硫酸鉀的下降8.9%,還原糖則下降9.9%,在施用鉀素肥時,以不施或少施氯化鉀為宜。3.灌水 據馬蹄高產所總結的灌水經驗,一般是馬蹄生長的前期淺水勤灌,中期干濕交替,後期脫水曬田。具體管理方法:早水馬蹄、伏水馬蹄一般在栽植時,田間灌薄層淺水,以1.5~3厘米為宜,在一月內做到乾乾濕濕,以利紮根、還苗。隨著外界氣溫的升高,植株的成長,植株蒸騰量的加大,逐漸加深灌水。到馬蹄的分櫱分株期,可保持3~5厘米的水層,入秋後,進入結球期,應再適當加深水位至6厘米左右,以減少無效分櫱分株,減少養分的消耗,利於提早結球,促進養分向球莖轉運。此後,田間水層逐漸下落,保持乾乾濕濕抑制過旺生長。晚水馬蹄,在早稻收割後栽植,生長期短,要促進早分櫱分株,整個生長期間不能缺水,但8~9月份不宜灌深水,保持水深3~5厘米。以免影響分櫱分株數目,而造成減產。在馬蹄水分管理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 在馬蹄生長期間,如遇高溫乾旱,水位還應適當加深;遇到刮西北干風天氣,要做到深水滿灌。但在生長期間長期灌水太深,葉狀莖浸水多而見光少,容易倒伏。通常水濕高達30℃以上時,灌水應早晚進行,防止熱傷。(2)馬蹄田如施用有機肥過多,泥土上浮或過於糊狀時,要適當排水漏田,或每畝施4~5千克明礬粉,以利泥土沉實,促進根的生長。(3)在田間越冬的球莖,冬季仍需保持田土濕潤,以免土壤發生裂縫,漏入雪水,使球莖遭受凍害

⑼ 馬蹄種植方法

⑽ 馬蹄的種子和種植方法

馬蹄種植技術
馬蹄除作蔬菜用外,還可作鮮果食用,以及制蜜餞、果糖及提取澱粉(馬蹄粉)及罐藏外銷等;並有止渴、消食解熱的效能。為了提高馬蹄的品質,達到無公害食品標准,栽培中應掌握以下操作規程。
1、基地選擇:選擇遠離工礦企業(5km以外),無「三廢」污染,光照充足,表土疏鬆,底土較堅實,耕作層20cm左右,水源充足,灌溉方便,水體潔凈(無污染)的沙壤土水田種植。在沙壤土中栽培的馬蹄,球莖入土淺,大小整齊,肉質嫩甜;在重粘土中生長的,球莖小,不整齊;在腐植質過多的土中生長的,肉粗汁少,皮厚色黑,缺乏爽脆清甜的風味。馬蹄忌連作,如連作時球莖不易肥大,產量低,病害多,同時不易收獲。一般與席草、慈姑、茭白、水稻等實行2~3年輪作。
2、栽培季節:馬蹄喜高溫濕潤,不耐陰,宜在無霜期生長,全生長期為210~240d。氣溫15℃以上時開始萌芽,25℃~30℃時植株分櫱分株生長最快;球莖形成又需要乾燥冷涼的環境,以平均氣溫10℃~20℃較好。冬季地上部枯死,球莖在土中越冬。根據馬蹄的生物學特性,在廣西馬蹄的栽植時期比較機動,從清明到小暑間隨時都可移栽。但要獲得馬蹄高產,宜在清明到小暑間開始育苗,以早栽為宜,移植時間最遲不超過處暑。使植株能在夏至到大暑期間發生分櫱和分株,10月下旬開始採收,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為盛收期。

閱讀全文

與荸薺種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野生間質瘤二次手術治療方法如何 瀏覽:976
那種方法英語怎麼說 瀏覽:719
手電筒鑽安裝螺桿方法 瀏覽:360
低喉位唱歌技巧和方法 瀏覽:301
男人得黴菌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673
啞鈴舉臂鍛煉方法圖解 瀏覽:723
貼小紅花的正確方法 瀏覽:270
二手手機價格計算方法 瀏覽:441
灰指甲治療最快方法小竅門 瀏覽:968
城市洗浴中心熱水有哪些方法 瀏覽:454
度假的簡單方法 瀏覽:16
分子生物學方法應用於生態學研究產生了 瀏覽:683
快速解酒的方法按摩 瀏覽:267
銷售簡單的方法 瀏覽:222
10進制轉16進制計算方法 瀏覽:640
拍臉方法視頻 瀏覽:979
寫古詩有哪些方法 瀏覽:161
用什麼方法可以扭到腰 瀏覽:619
陰囊積水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400
梁墩台定位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