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習古詩的方法有哪些
一、結合注釋,了解創作背景。
二、了解詩人的生平。
三、明確意象的象徵意義。古典詩的意象一般具有固定的象徵意義,比如松、梅象徵高尚的節操;牡丹象徵富貴;柳象徵送別、留戀等。詩人在用到這些意象時,一般都和自身聯系起來托物言志,這樣,在其固有的象徵意義基礎上,再結合具體的詩作,主旨就不難理解了。
四、善於發現「詩眼」。一首詩里,詩眼往往體現全詩的感情基調,顯示全詩的思想。它是詩中最能體現事物精神、表現詩人感懷、概括力最強的語匯。品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詞語來品味,看它在拓展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的作用。
五、利用詩歌的結構來理解詩歌的內容。觸景生情的詩,往往先景後情;借景抒情的詩,一般是先情後景。了解了詩歌的結構,能讓我們更快更好地理解它的內容。
六、在面對古詩詞問題時,一定要把題目、作者、注釋看仔細,找出意象、詩眼,了解詩歌的結構,在縱觀全局的基礎上,再結合問題本身,相信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Ⅱ 用什麼樣的方法使我們更加理解古詩
1.初讀古詩,知其概貌。它要求從讀入手,大體了解、感知全詩寫的是什麼內容;對不懂的字詞,可以藉助字典來解決。
2.再讀古詩,理解詩意。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要從詞到句、從句到篇連起來,由部分到整體把全詩的意思弄清楚。
3.誦讀古詩,品味詩境。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要通過誦讀,咀嚼詩味,想像詩的意境。
4.體味情感,勾畫詩境。俗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當你與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鳴時,可通過自身的豐富想像,用筆簡要地勾畫出詩的意境。這樣,由詩到畫,將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就會逐步取得學習古詩答的最佳效果。
Ⅲ 古詩詞欣賞方法
古詩詞鑒賞方法: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像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古詩詞鑒賞方法:常見表現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飾,直陳自己的喜怒哀樂。
2.間接抒情:即通過寫景、敘事、描繪人物舉動來表達情感,披露心跡。
3.借景抒情:古代詩詞中,有些景物被詩人們賦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徵意義,如柳象徵離別,梅象徵高潔,月象徵團聚,雁象徵音信等等。詩人們在描繪這些景物的同時,往往也寄寓了某種情懷。
4.融情於景:即詩人提筆之際內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動,將情感含蓄於筆下的景物之中,讓讀者去感受、體會。
5.因情造景:詩中的幻境、夢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詩人所描寫的景物不是處於一時一地或並非寫詩時所聞見,而詩人為了抒情的需要卻將它們集聚到一首詩中進行描繪,可稱之為「因情造景」。
6.虛實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詠物詩的重要手法。
7.誇張:誇張是指誇大或縮小事物原有的形態、規模、程度,以增強詩歌的主觀感情色彩。(李白常用誇張)
8.象徵:象徵是指通過具體形象以表現與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運用典故來抒情言志、表明心跡。
10.對比:對比就是使對比的雙方的特徵更加鮮明,如黑與白的對比,生與死的對比,對與錯的對比,動與靜的對比,通過鮮明的對比來強調、揭示某一種現象,闡釋某一個道理。
11.反襯:「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以「蟬噪」襯「林靜」,以「鳥鳴」襯「山幽」。與對比相比,不難看出反襯是以相反的一方寫另一方,「犧牲」相反的一方來突出另一方,如以動寫靜、以樂寫悲、以黑寫白等;對比卻不具備這樣的特質,對比雙方不存在誰為誰服務的問題,而是雙方都為某一個目標服務。
12.正襯(烘托):是綠葉對牡丹的襯托,是雲彩對明月的烘托。如《山園小梅》的頸聯「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在這里是虛擬「霜禽」和「粉蝶」對梅的喜愛,烘托自己對梅花的喜愛。正襯與反襯的性質一樣,只是正襯的陪襯者與被襯者取同一「立場」,反襯的陪襯者與被襯者取相反「立場」。
13.化用:詩詞的詩句是由前人的詩句變化而來。如王實甫《牡丹亭·長亭送別》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14.借代:較普遍的技巧。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朱門」是朱紅色的大門,這里代指權貴豪門之家;「絲竹」,「絲」本指琴瑟一類的弦樂器,「竹」本批簫笛一類的管樂器,這里「絲竹」一起代指音樂。
15.通感:一種特殊的比喻。「通感」就是把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白居易《琵琶行》)用觸覺「冰泉冷澀」寫聽覺琴聲低沉(「弦凝絕」),傳達出琴聲的幽愁暗恨。再如「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用視覺「暗」寫嗅覺「香」,突出梅香的清淡、時斷時續。
16.互文:一種特殊的省字法,使詩句更精練。如「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實際是說「秦漢時明月秦漢時關」,即古時的明月,古時的關;「秦」字後省去了「漢」,「漢」字前省去了「秦」,不僅語言精練,而且給讀者一種時空闊大之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實際上是說「迢迢皎皎牽牛星,皎皎迢迢河漢女」。「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木蘭辭》),實際上說「雄兔腳撲朔眼迷離,雌兔眼迷離腳撲朔」,所以兩兔在地上跑時很難分辨出誰雄誰雌。
古詩詞鑒賞方法:領悟作者情感
1.分析意象色彩。如字面或暗示。不同色彩可以表達出作者不同的情感體驗。冷色,往往傳遞出孤寂凄涼、低沉冷漠、頹唐消極之感,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枯」、「昏」等色彩構成了一個寂寞、哀愁、惆悵的詩境;暖色,則傳遞出積極向上、活潑熱烈、意氣風發之感。
2.動靜結合,互相映襯而拓展詩境,情感表達。
3.在詩詞中,其意象有時與作者心理特點、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相關,而被賦予某些特定含義。因此,在鑒賞時,教師應指導學生考慮這些意象的象徵意義,從而准確理解與把握詩詞。如楊柳——離別依依;菊花——高潔品質;杜鵑——哀惋、憂國志士、薄命佳人、至誠;鴻雁——信使、思鄉;鳥——自由等;羌管羌笛表示思鄉,折柳表送別,憑欄表弔古懷遠等。同時,在分析詩詞意象時,學生還需留意物和人,景與情,景與人,物和情的關系。
古詩詞鑒賞方法:考試答題技巧
一、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古代詩歌的形象主要指詩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帶有作者強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詩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動的客觀事物相結合而產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
l、古詩中的「形象」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豪放灑脫型:如大詩人李白的詩大多表現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羈、豁達大度的風格。
(2)憂國憂民型:如愛國主義詩人杜甫的詩大多表現其對人民苦難生活深深的憂慮和同情。
(3)歸隱田園型:如東晉詩人陶淵明詩中描寫的多是悠閑自在、安貧樂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詩人王維詩中描寫的山村風光和朋友聚會的場面,儼然是一幅山水畫。
(5)兒女情長型:如李商隱的詩表現的離別憂思和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6)保家衛國型:如岳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塑造了一個精益報國的英雄形象.(7)邊塞風光和戍邊生活型:如岑參、高適的詩大多表現邊塞的風光和戍邊將士的思鄉之苦。
2、古詩塑造形象的方法:(1)細節描寫: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刻畫人物形象。
(2)烘托:通過感覺、視覺、聽覺以及其他事物對詩歌中所描繪的人物進行烘托。
(3)對比襯托:運用對比、類比來刻人物形象。
(4)比興手法:如自居易的的比興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婦懷遠之情,下片直述念遠恨別的情懷。
(5)抒情方式:運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於景等方式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3、鑒賞形象的技巧。
對詩歌形象的鑒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1)藉助詩歌的形象,深入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藉助詩歌的形象,分析詩歌意境。
(3)藉助詩歌的形象,分析詩歌中的哲理。
二、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鑒賞詩歌的語言包括准確理解有關詞語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暗示意義,包括准確理解重要詞語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賞析詩歌語言在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造意境方面的藝術效果以及語言風格。
1、詩歌的語言分為以下幾種:(1)意象語言:如松、竹、梅、菊等被人們賦予特定象徵意義,象徵人堅強、高潔、清高等品格。
(2)情感語言:如「悲」、「喜」、「孤」等直接表露出詩人的情感。
(3)象徵語言:有些詩句本身含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有些是全詩通過具體事物來說理。
(4)特定稱謂語言:如「楊柳」喻指分別;「秋水」指眼睛;「盜泉」指不義之財;「鴻雁」指書信等等。
2、語言特點:(1)風格特點:主要包括「平淡、工麗、直率、委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洗練、沉鬱」等。
(2)結構特點:主要包括「疊詞、倒裝、意象詞語羅列」等。
三、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包括比喻、比擬、借代、誇張、互文、通感、雙關、襯托、對比、反語、反復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徵、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結合、比興、直抒胸臆等表達方式方法的運用。
l、修辭手法:在古代詩歌中,經常運用各種修辭,以加強表達效果。
如:比喻除了使詩歌所描繪的意象更加生動形象外,還可以體現出意象的情態特徵。
腺語、雙關等修辭能委婉含蓄地表達出詩人的情感。
排比、反復等修辭能表達詩人強烈的情感等等。
2、表現手法(1)象徵:象徵是詩歌慣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徵人的品德節操。
如以「梅」象徵高潔、清秀、淡雅、素樸;以「菊」象徵高潔、傲霜鬥雪的堅強等等。
(2)托物言志:是作者藉助物的象徵義來表達個人胸懷心志的一種藝術手法。
(3)注重寫景:詩歌貴在含蓄,因此常用借景抒情手法,寫景方式主要有側面烘托、以景襯情、靜動結合、虛實結合、卒章顯志等。
3、結構:詩歌的結構安排常見的有層層渲染鋪墊、首尾照應、結構對比等。
四、詩歌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包括作品的內容與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態度,作品的意義(包括作品的積極意義與局限性,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審美趣味與感情基調。
要准確評價「詩歌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主要是把握詩歌的思想主題。
古詩中常見的主題包括以下幾種:l、思鄉主題:如贊頌壯麗河山;抒發羈旅愁思;思念家鄉等。
2、詠人主題:如同情勞動人民;反映離亂痛苦生活;思念親友;依依惜別、情深意長等。
3、慰己主題:如抒發凌雲壯志、施展才華抱負;悲嘆年華早逝、壯志難酬;懷才不遇、仕途失意:告慰生平的喜悅等。
4、報國主題:渴望建功立業;保家衛國的決心;報國無門的感嘆:山河淪喪的感嘆;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等。
5、傷世主題: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諷今的情懷等。
了解了詩歌的主題思想。
就能把握詩人的觀點態度和所寄託的情感,進而深刻理解作品的意義,為更深一層地鑒賞古詩奠定堅實基礎。
Ⅳ 鑒賞古詩詞的方法
1.分析古詩的藝術形象。
提問方式:對這首詩中的形象作簡要分析。
提問變體:這首詩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試對詩所吟詠某某形象作簡要分析,試分析詩人主人公的形象。
解答分析:①分析景物形象要通過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分析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②借物抒懷、托物言志的詩,往往在對事物形象的描繪中寄寓詩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詩中所描繪物的形象,也要分析詩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③分析人物形象,就要藉助詩歌中人物外貌、神態、舉止的描寫,體會作品主人公鮮活的形象,進而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及思想感情。
答題步驟:①首先分析詩歌中的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
②進而分析詩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分析古詩的意境。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分析意境應該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解答步驟:①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②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注意描繪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語言力求優美。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的具體。
答題示例,(2008年高考海南、寧夏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題李世南畫扇
蒸肇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塢聞鍾覺寺深。
①請簡單描述一下李世南畫的扇面中應有的景物,這樣一幅畫面呈現出什麼樣的氣
氛?
答案:
②古人的題畫詩往往會闡發畫面以外的意趣,你覺得這首詩哪些描寫表現了畫面以
外的景和趣?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案:
分析古詩的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或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重在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一般用詞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等。
解答步驟:①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②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③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2008年高考北京卷)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3題。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離懷消濁酒,愁眼見黃花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多
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注釋: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貴的斗爭中。清兵南
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後,多次拒絕清廷徵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
恢復。
問:一般認為顧炎武的詩風接近杜甫。請指出顧炎武這首詩的風格特徵,並作簡要分析。
答案:
分析古詩的煉字技巧。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要把這個字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解答步驟:①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②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如何辨析詩歌的詩眼?
詩眼就是一首詩或某句中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動性或情趣性的詞語,它往往是詩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詞語。
解答步驟同4
答題示例:(2008年高考全國I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間作四首(其三) 潘大臨西山通虎,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第三聯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答案:
分析古詩的表現手法。
提問分析: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分為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解答步驟:①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②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取得了什麼藝術效果。
答題示例(2008年高考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後回答問題。
[正宮]塞鴻秋潯陽即景
周德清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淀。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雲都變
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1)請各舉一例說明這首散曲運用的三種修辭方法。
答案:
(2)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又構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潯陽山水圖。請分別從寫景的
順序和動靜的角度對這首散曲作簡要賞析。
答案:
分析句意
設問方式這句詩好在哪裡? 設問變式:(1)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賞析。
(3)這句詩有什麼含義和作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解答提示:解釋詩句的意思,要注意兩層意思:語表義和語里義,結合全詩,指出它的
作用,或表達了什麼感情和思想觀點。一句詩可能是寫景的,可能是抒情的,
可能是寫人的。寫人的方法包括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
以及細節描寫等。解釋詩句的意思,一定要聯繫上下句並結合全詩進行。 答題模式:(1)闡明語表義,有時要發掘它的深層意思。
(2)分析詩句在描寫或抒情方面的表達作用或表達了什麼感情和旨趣。
(3)簡要說明藝術效果。 答題示例(2008年高考北京卷)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3題。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離懷消濁酒,愁眼見黃花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注釋: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貴的斗爭中。清兵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後,多次拒絕清廷徵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復。1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日驚秋老:是無情的日月送來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驚。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遙相矚望。C離懷銷濁酒:離別的情懷只能借酒排遣。D逐客已無家:亡國之人,已無家可言。2「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中的「肝膽」和「閱」在這里各是什麼意思?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答案:
8、分析主旨型 設問方式: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主旨? 設問變式:(1)關於這首詩(詞)的內容,有人認為是這樣,有人認為是那樣,也有人認為
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2)這首詩(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的滄桑。就詩(詞)中有關句子,結合全詩(詞)加以賞析。
(3)請分析某句詩蘊含了作者當時何種心情。
解答提示,分析主旨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象:(2)某一詩句的大意或內涵,(3)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歷;(4)時代背景,社會現實。
答題模式(1)分析具體詩句寫了什麼,(2)抒發了什麼情感,暗寓了什麼。
2、答題示例,(2008年高考海南、寧夏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題李世南畫扇
蒸肇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塢聞鍾覺寺深。
①請簡單描述一下李世南畫的扇面中應有的景物,這樣一幅畫面呈現出什麼樣的氣
氛?
答案:畫面大概是有條小溪從兩山之間流出,樹林里樹葉飄落,一個人抱著瓮在路
上(或在溪邊),山谷那邊隱約露出寺廟。這畫面里呈現的是鄉村野外恬靜、
安詳的氣氛。
②古人的題畫詩往往會闡發畫面以外的意趣,你覺得這首詩哪些描寫表現了畫面以
外的景和趣?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案:(1)「水潺潺」聲音的描寫(2)「秋風瑟瑟」聲音的描寫(3)聯想到附近有個
村莊的描寫(4)遠處寺廟傳來「鍾」聲的描寫,都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
這樣寫的好處是:(1)使畫面上靜止的景物活動了起來,變得有聲有色。(2)拓
展了畫面,使之更顯豐富多彩。
3、答題示例:(2008年高考北京卷)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3題。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離懷消濁酒,愁眼見黃花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多
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注釋: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貴的斗爭中。清兵南
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後,多次拒絕清廷徵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
恢復。
問:一般認為顧炎武的詩風接近杜甫。請指出顧炎武這首詩的風格特徵,並作簡要分析。答案:(1)風格特徵沉鬱悲愴或深沉凝重。 (2)這首詩是把深沉的愛國情懷與自己的人生遭際、眼前的具體情境緊密結合
在一起,融鑄為凝練精純的詩句,形成了沉鬱、凝重的風格。
5、答題示例:(2008年高考全國I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間作四首(其三) 潘大臨西山通虎,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第三聯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現出鷺鳥在沙灘上棲息時的神態。用「退」字別致、生動地表現出鴻鳥在天空中飛行的狀態。這樣寫構成了作者江邊所見的一幅靜動結合的畫面。
6、答題示例(2008年高考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後回答問題。
[正宮]塞鴻秋潯陽即景
周德清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淀。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雲都變
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1)請各舉一例說明這首散曲運用的三種修辭方法。
答案:①比喻,如將長江比作白練,將江帆比作疾箭,將下瀉的山泉比作閃電,將天上
一字排開的飛鴻比作一條線等。②對偶,如一、二兩句對偶,三、四兩句對偶,五、六兩句對偶等。③比擬,如說新月「學」扇。
(2)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又構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潯陽山水圖。請分別從寫景的
順序和動靜的角度對這首散曲作簡要賞析。
答案:①從寫景的順序看一、二句寫長江萬里,遠山重重,寫的是大處、遠景:三、四
句寫江上輕帆,山泉飛流,寫的是個體、近景;五、六兩句則是從前四句的白天
轉到傍晚,又由地面轉到天空。②從動靜的角度看一、二句側重寫江、山的雄偉,
是靜態的,三、四兩句著重寫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飛流,是動態的。
7、答題示例(2008年高考北京卷)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3題。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離懷消濁酒,愁眼見黃花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注釋: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貴的斗爭中。清兵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後,多次拒絕清廷徵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復。1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日驚秋老:是無情的日月送來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驚。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遙相矚望。C離懷銷濁酒:離別的情懷只能借酒排遣。D逐客已無家:亡國之人,已無家可言。2「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中的「肝膽」和「閱」在這里各是什麼意思?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答案:①A。②肝膽指自己的愛國之志,或對於故國的赤膽忠心。閱見證。表達了作者雖已衰老,且明知復國無望,仍然矢志不渝、堅持到底的決心。
8、答題示例:(2008年高考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風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
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問: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和頸聯的內容,並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慨。
答案:頷聯寫六朝古都的歷史遺跡,頸聯寫金陵美麗的自然風物,寄寓了對人事滄桑、自然永恆以及六朝興廢的感慨。
2、答題示例,(2008年高考海南、寧夏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題李世南畫扇
蒸肇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塢聞鍾覺寺深。
①請簡單描述一下李世南畫的扇面中應有的景物,這樣一幅畫面呈現出什麼樣的氣
氛?
答案:畫面大概是有條小溪從兩山之間流出,樹林里樹葉飄落,一個人抱著瓮在路
上《或在溪邊》山谷那邊隱約露出寺廟。這畫面里呈現的是鄉村野外恬靜、
安詳的氣氛。
②古人的題畫詩往往會闡發畫面以外的意趣,你覺得這首詩哪些描寫表現了畫面以
外的景和趣?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案:(1)「水潺潺」聲音的描寫(2)「秋風瑟瑟」聲音的描寫(3)聯想到附近有個
村莊的描寫(4)遠處寺廟傳來「鍾」聲的描寫,都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
這樣寫的好處是:(1)使畫面上靜止的景物活動了起來,變得有聲有色。(2)拓
展了畫面,使之更顯豐富多彩。
------------------------------------------------------------------------------------------------
古詩鑒賞表述程式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復等。 表現手法有:象徵、襯托、對比、想像、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
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
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等。
注意:答案必須有針對性、指向性。一定要問什麼,答什麼,要什麼,給什麼。必須結合原詩內容、詞語作答,不能空洞的闡述概念。
一鑒賞詩歌形象
(一)人物形象:包括詩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質、心態、情感、思想,必須結合詩句來談。
(二)物象:分析景物特徵,由景物暗示人物內心和思想。借物抒懷、托物言志。
客觀存在著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籠於人的筆下,就成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1、豪放灑脫的形象如李白。2、憂國憂民、青衫淚沾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對外歡顏。……吾廬獨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人並不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憂國憂民的精神可見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瑟琶行》),著一「泣」字與「濕」字大大拓寬了詩的意境。3、歸隱田園、鍾情山水的形象陶淵明、王維4、愛民惜才的形象曹操、龔自珍對人才的渴求,毫無遮攔地表現在字里行間。5、兒女情長的形象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詩歌寫了暮春時節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後相思的綿綿情意,表達的是對忠貞不渝的愛情的歌頌。詩歌分類(不同分類標准>
按表現手法分類:
浪漫主義:想像、誇張、語言華美,一般表現對理想的追求或對現實的不滿和逃避。
現實主義:寫實,對現實的直接反映,<批判,不滿、揭露>
按內容分:
邊塞詩:殺敵報國,建功立業,語言豪邁壯闊。
田園詩:表現田園生活的安逸、閑適。
送別詩:表現和友人的惜別之情,或對友人、對自己的勸勉。
懷古詩:借古諷今。
詠物詩: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羈旅詩:思鄉念親。
6、 語言風格(1)、平實質朴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哪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全篇4句20字,毫無難解之處。(2)、含蓄雋永詩歌最富有靈氣,詩的靈氣在於雋永,在於「字短情長」,字里行間總是留著啟人聯想、開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隱的《雨夜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天各一方的夫妻間掛念問候,其時其境其情,歸家團聚作長夜之談的憧憬,統統顯於言外,隱於空白。《品茗》大胡 (3)、清新雅緻如楊萬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頭」(《小池》)。用語新穎別致,不落俗套,給人一種清新美的愉悅。(4)、形象生動詩歌的語言往往以其生動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蘇軾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赤壁懷古》),既是詩又是畫,有形有聲有色地展現了赤壁的壯麗景色,氣勢雄偉,境界開闊。(5)、絢麗飄逸如「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的詩大都寫得色彩繽紛、景象綺麗、變幻莫測,這是絢麗飄逸之美。其他粗獷豪放、纏綿哀怨、含蓄蘊藉、悲愴幽怨。
運用典故詩歌中常常引用古書中現成的故事或詞句,這叫「用典」,因為詩歌要「寓萬於一」,以簡括體現豐富。理解典故需要把握兩點,一是典故本身的內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圖。例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就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宋文帝、佛狸、廉頗),這些典故的運用,借用歷史事實很好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內容(須結合詩句加以鑒賞)
憂國憂民、懷古傷今、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思、別恨離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孤獨惆悵、寂寞傷感、閑適愉悅、遭貶激憤、堅守節操、表現哲理、感奮振作、激勵友人。
四、對詩歌情感的鑒賞詩歌是抒情的語言藝術,准確鑒賞詩歌的關鍵在於把握詩歌里所表達的感情。詩歌所表達的感情約略可分為以下八類:
1、惜別之情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2、黍離之情如姜夔的「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揚州慢》),表達的是對物是人非的無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3、思鄉之情如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懷古之情如杜牧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赤壁》)。
5、諷喻之情如《詩經》中的「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白居易的「樽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是歲江南早,衢州人食人」(《輕肥》)。
6、報國之情如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出塞》);陸游的「出師一表真名世」(《書憤》)。
7、詠景之情如賀知章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謝朓的「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不對芬芳酒,還望青山郭」(《游東田》)。
8、戀友之情如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送辛漸》)。
Ⅳ 體會古詩詞感情的三種方法是什麼
會古詩的三種方法,有朗讀法,通過朗讀體會到古詩中的詩詞的含義及意境
Ⅵ 鑒賞詩詞的方法
1.注意題目。詩歌的題目是詩歌的眼睛,包含著豐富的信息。古詩詞中有的題目集中又含蓄地概括了詩詞的內容、主旨。認真地分析題目,有時能很快地把握住所寫的內容。
2.品味關鍵詞。古詩詞中的關鍵詞最能體現古詩詞豐富的內涵,慢慢品味,詩詞的韻味頓生。
3.畫面欣賞。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會運用自己的想像去欣賞、品味侮一首古詩詞,有意識地調動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
4.體會詩中的意象與意境。古詩詞中的形象與作者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往往是詩人豐富感情的流露。詩歌的意境美,往往是通過詩歌的意象創造出來的。為此要領會一首古詩中的意境,至少要弄明自以下幾個問題:①詩中寫了哪些景物形象(即意象)?②這些景物形象引發了作者怎樣的聯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分析古詩詞意境要抓住三個方面的內容:一要描摹詩歌圖景,二要概括意境特點,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Ⅶ 古詩的鑒賞方法有哪些
1、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
2、評價古詩詞,要學會知人論世,從整體上把握詩詞的基調和主旨,是鑒賞古詩詞的根本.
3、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
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誇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
4、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
Ⅷ 便於理解古詩有哪幾種好辦法
首先,了解古詩的背景知識,例如,作者,時代,生平,思想。
然後,了解古詩的基礎知識,例如,標題,字義,句讀,主旨.。
接著,了解古詩的延伸知識,例如,風格,流派,影響,傳承。
仔細體會古詩的意境,意象,情感,韻律,藝術手法,藝術特色,煉字煉句等.。
最後,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品味,感悟,升華。
解讀古詩,正如了解一個人,不僅要看外在,也要看內涵。
解讀古詩,好比做任何一件事,要有始有終,還要選擇值得的,去付出行動。
解讀古詩,就像與作者和所處的時代對話,詩人或直抒胸臆,或古風含蓄,都和他當時的情境有關,我們可以通過一首詩,了解一個人,可以通過一本詩集,把握一個時代.。
解讀古詩,最怕的就是斷章取義,只尋訪美詞佳句,卻忽略了古詩通篇的意義,也忽略了一首詩只是作者某一階段某一瞬間的表達,不要因為某一句,就妄下論斷。
詩無達詁,名家翻譯註解,不一定能夠道出詩人原本的寓意,也不一定能夠達到讓所有讀者滿意的程度,所以,詩似乎更適合獨自品讀、玩味,一時一處之景,也能因不同境遇的人,生出不同的感觸,何況飄渺蘊藉的文字呢?
說了這么多,要解讀古詩,似乎無從下手,但是世事因果相隨,既然詩人此刻作成此篇,定然有其緣由,所以,追本溯源即可。
例如,因潦倒而生懷才不遇之感,因遭貶而作憂憤之訴,等等.理解了成詩背景,我們大體就可以領會古詩的大意。
我還有一點建議,就是可以作本類文學中的比較文學。
例如把幾個作家,相似的作品作對比,把同一個作家同類作品不同時期的作品,選取某一角度,做對比,以此類推,以至無窮,能夠對以往的註解和權威的觀點,有新的見解,引經據典,旁徵博引,論證充分,沒准你也能成為學術大師.我這就是一個小小構想,怕見笑於方家,還是說歸正題。
Ⅸ 古詩詞賞析的方法
一、寫景抒情詩。
寫景抒情詩主要描繪的是山水名勝、唯美的自然風光,其寫景手法通常採用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反襯、對比等。
在賞析時,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寫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簡要概況一下詩中呈現出的景象和寫景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就是要揭露出詩人抒發的是何種感情,有的是贊揚祖國的大好河山,有的僅是抒發對眼前美景的喜愛,有的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的反襯自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這主要從寫景手法和詩人當時所處的背景展開論述。
二、詠物言志詩。
詠物言志詩主要描繪所詠之物的形與神,以此寄託詩人高尚的情懷,表現詩人的志向。這類詩主要是狀物,描寫手法包括比喻、誇張、擬人、反襯、正襯、對比、欲揚先抑等。
在賞析時,第一步是將詩人所狀之物的形給概括的描述出來;第二步將形反映出來的神加之於詩人身上,可結合詩人歷來的形象和所處的背景來綜合判斷。
例如,陶淵明詠菊,菊花可能並不能給人帶來淡泊名利的神韻,但是結合對詩人的了解可知,陶淵明是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綜合判斷詩中所傳之意。
三、懷古詠史詩。
懷古詠史詩主要通過緬懷歷史英烈或描述歷史典故,來表明詩人的立場和情感。這類詩主要是繪史,描寫的方法最常見的有對比和襯托。
在賞析時,第一步就是要點明詩人所描繪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這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基礎;第二步就是要結合作者寫詩當下的時事背景,兩者加以比較;第三步就是道明詩人的主觀看法和抒發的情感,這類詩多半是借古諷今,亦或是抒發滄桑巨變、物事人非的悵然之情。
四、邊塞征戰詩。
邊塞征戰詩主要通過描繪邊塞壯麗的風光和將士們的軍旅生活,來表現將士們的思鄉之情。這類詩的繪景通常大氣豪邁、恢弘壯麗,故而多採用誇張、比喻等手法。
在賞析時,第一步簡要描述一下詩中描繪的景象和邊塞將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將士們的思鄉之情和保家衛國的英雄氣魄;第三步就是以詩人的立場表達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對將士們的敬意。
五、山水田園詩。
山水田園詩主要描繪自然風光和農家生活,詩境大多清新淡雅,寧靜雋永。這類詩一般融合寫景和記事,手法多變,詞藻優美。
在賞析時,第一步描繪自然田園風光和農家生活的景象;第二步抒發詩人對恬靜美好生活的嚮往,還可結合詩人背景,考慮是否還表達了詩人想要歸隱田園的隱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