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容量瓶怎麼檢漏
在瓶中放自來水到標線附近,塞好塞子,左手食指按住塞子,右手指尖頂住瓶底邊緣,倒立2分鍾,觀察瓶塞周圍是否有水滲出。直立後,轉動瓶塞180°再來一次。若沒有水滲出說明瓶塞不漏水,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❷ 檢驗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是什麼
先在容量瓶內裝入少量水,塞緊瓶塞,用乾燥的濾紙吸干瓶塞周圍的水,用右手食指頂住瓶塞,另一隻手托住容量瓶底,將其倒立(瓶口朝下)一會後翻轉過來,再用乾燥的濾紙放在瓶塞周圍沾吸,看濾紙上是否有水分;若無水分,再將瓶塞旋轉180°後,再次倒立,按上方再檢查是否漏水,若兩次操作,濾紙上都沒有水分,即表明容量瓶不漏水。若兩次操作中,有一次濾紙上出現水分,則表示容量瓶漏水。經檢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❸ 容量儀器的校正
容量儀器的容積並不一定與它所標示的大小完全一致,因此在實驗工作前,尤其對於准確度要求較高的F作如葯品檢驗工作,必須予以校正。 校正指校對機器、儀器等使准確。在規定條件下,為確定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所指示的量值,或實物量具或參考物質所代表的量值,與對應的由標准所復現的量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校準可能包括以下步驟:檢驗、矯正、報告、或透過調整來消除被比較的測量裝置在准確度方面的任何偏差正。容量器皿的校準 一、 實驗目的 1、 掌握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 練習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校準方法,並了解容量瓶器皿校準的意義二、 實驗原理 滴定管,移液管和容量瓶是滴定分析法所用的主要量器。容量器皿的容積與其所標出的體積並非完全相符合。因此,在准確度要求較高的分析工作中,必須對容量器皿進行校準。由於玻璃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在不同的溫度下容量器皿的體積也有所不同。因此,校準玻璃容量器皿時,必須規定一個共同的溫度值,這一規定溫度值為標准溫度。國際上規定玻璃容量器皿的標准溫度為20℃。既在校準時都將玻璃容量器皿的容積校準到20℃時的實際容積。容量器皿常採用兩種校準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1、稱量法,用高精度的電子分析天平和純水就可以了,通過m=ρV即可計算出來被校準儀器的實際體積。(1000毫升=0.001立方米) 2、比對法,用校準過的標准移液管和被校準的移液管比對即可。
❹ 容量瓶的校正該如何操作及計算
容量瓶的校正方法
:稱量一定容積的水,然後根據該溫度時水的密度,將水的質量換算為容積。
❺ 如何檢驗容量瓶的液密性
向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蓋好蓋子,用乾燥的濾紙將蓋子周圍的水吸干,特別是蓋子與瓶口接觸處的水分吸干,然後用手指壓好瓶蓋倒轉容量瓶,振盪幾下,翻轉回來,再將乾燥的濾紙沿蓋子與瓶口接觸處轉動一周,如果濾紙仍然是乾燥的,則該容量瓶的液密性良好
❻ 容量瓶的校正該如何操作及計算拜託各位大神
容量瓶的校正方法 :稱量一定容積的水,然後根據該溫度時水的密度,將水的質量換算為容積。
❼ 儀器的校準(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方法
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1、稱量法,用高精度的電子分析天平和純水就可以了,通過m=ρV即可計算出來被校準儀器的實際體積。(1000毫升=0.001立方米)
2、比對法,用校準過的標准移液管和被校準的移液管比對即可。
❽ 請簡述檢查容量瓶是否漏液的方法
在使用容量瓶之前,要先進行以下兩項檢查:
1)容量瓶容積與所要求的是否一致。
2)為檢查瓶塞是否嚴密,不漏水。在瓶中放水到標線附近,塞緊瓶塞,使其倒立2min,用干濾紙片沿瓶口縫處檢查,看有無水珠滲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轉180°,塞緊,倒置,試驗這個方向有無滲漏。這樣做兩次檢查是必要的,因為有時瓶塞與瓶口,不是在任何位置都是密合的。
❾ 容量瓶的容量瓶的校正
1、絕對校正法
將洗凈、乾燥、帶塞的容量瓶准確稱量(空瓶質量)。注入蒸餾水至標線,記錄水溫,用濾紙條吸干瓶頸內壁水滴,蓋上瓶塞稱量,兩次稱量之差即為容量瓶容納的水的質量。根據上述方法算出該容量瓶20℃時的真實容積數值,求出校正值。
2、相對校正法
在很多情況下,容量瓶與移液管是配合使用的,因此,重要的不是要知道所用容量瓶的絕對容積,而是容量瓶與移液管的容積是否正確,例如250mL容量瓶的容積是否為25mL移液管所放出的液體體積的10倍。一般只需要做容量瓶與移液管的相對校正即可。其校正方法如下:
預先將容量瓶洗凈空干,用潔凈的移液管吸取蒸餾水注入該瓶中。假如容量瓶容積為250mL,移液管為25mL,則共吸10次,觀察容量瓶中水的彎月面是否與標線相切,若不相切,表示有誤差,一般應將容量瓶空干後再重復校正一次,如果仍不相切,在容量瓶頸上做一新標記,以後配合該移液管使用時,可以新標記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