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姜薯的種植方法和管理

姜薯的種植方法和管理

發布時間:2022-06-26 09:44:40

1. 姜薯是切成塊了再種值的嗎

它是可以切成了塊再去種植的。

2. 姜薯什麼人不能吃

姜薯對應於糖尿病患者忌。

姜薯有清肝明目功效,含有豊富的維生素A和鈣、鉀等礦物質,營養相當高,食用姜薯後對身體有明顯保健作用,既能增強身體素質,又能預防一些常見疾病。

姜薯是典型的鹼性食物,人們使用它後能加快身體里多種酸性物質代謝,並能維持人體內部環境的酸鹼平衡,它能防止酸性體質出現也能預防亞健康,對維持人體健康和延緩人體衰老都有一定好處和積極的影響。

姜薯的栽培管理技巧如下:

1、選地,應選用土層深松肥沃,排灌方便、陽光充足的園地種植,一般不宜連作,可實行水旱輪作。也就是種一年姜薯就要種一年水稻再才能再種姜薯。

2、深翻,地選好後,在冬季應先進行深翻或深耕50厘米~60厘米以上,使土壤充分曬白風化,利於姜薯生長。

3、施基肥,深翻後起畦前,每667平方米施基肥(以土雜肥為主)1000公斤以上,增加土壤有機肥含量。

4、起畦,種植前整成薯畦,畦幅包溝寬190厘米到200厘米,高35厘米到40厘米,畦面整平圓,挖深四環溝,方便排灌,隔一段時間進行施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姜薯

人民網——糖尿病的10個飲食誤區 你錯了幾個?

3. 姜薯是不是生薑

姜薯,不是生薑。
姜薯,是薯蕷科植物。
生薑,是姜科植物。
姜薯,廣東粵東潮汕地區的一種薯類,也有地區俗稱小淮山。煮出來的湯粘稠,入口滑,味甘香,因而受到老少喜愛。其主要盛產於潮汕的潮陽和惠來地區,其中,最出名的是潮陽區西臚鎮內八鄉岩前村的姜薯。岩前村含砂土較多,姜薯皮薄光滑,薯大肉白,粉泥沾連,品上質優。
功效主要包括有溫肺、益乳、益肝、健脾和胃、補腎、潤腸、養顏護膚、通血的作用。對於母嬰、兒童、青少年以及老人都適宜食用。
從植物形態來看,姜薯與山葯極為相似,均為纏繞藤本植物,但姜薯產量稀少,姜薯葉心形互生,以塊莖供食用或葯用,塊莖去皮後呈乳白色,富含粘液質。
姜薯的收獲期於農歷11月至翌年1月(即大雪至立春)。姜薯薯塊皮薄易破,肉軟易爛,很不耐貯藏。收獲時要小心挖掘,盡量避免薯塊損傷。一般採用即收即售即食的方法。
貯藏收獲後暫未出售的薯塊可短暫地置於向陽或乾爽的高處,未售的最好採用留地待收的保藏法。
姜薯極不耐貯藏,更不耐運輸,不少主產區的農民外出租地種植,就地種植,就地供應,避其弱點。為了拓寬其利用途徑,食品加工企業用以製成糕品、姜薯酥等耐藏耐運的食品,提升其附加值。
應選用土層深松肥沃,排灌方便、陽光充足的園地種植,一般不宜連作,可實行水旱輪作。也就是種一年姜薯就要種一年水稻再才能再種姜薯。

4. 姜薯怎麼出的

作物簡介

植物名稱姜薯(Dioscorea alata L.)。從植物形態來看,姜薯與山葯極為相似,均為纏繞藤本植物,葉心形互生,以塊莖供食用或葯用,塊莖富含粘液質。 姜薯雖屬薯類,身價卻並不低賤。有些前來探親的華僑、港澳同胞回歸居住地,千里迢迢,也要帶上幾條姜薯,好讓海外鄉親嘗嘗。有些離鄉多年的僑胞,一回到祖居地,就渴望吃上一碗姜薯湯。家人也理解他們的心願,當他們剛一進門,一碗甜津津的姜薯湯便端上來了。
編輯本段食用方法

潮汕人特別是潮陽人喜歡吃薑薯。除夕圍爐,幾道菜中往往就有一道是甜姜薯。大年初一,親朋登門拜年,主人便會煮一碗姜薯片湯招待。按照潮陽民間習俗,客人可以辭卻別的款待,唯獨這碗姜薯湯非吃不可。因為它表示主人對來客的敬重。過去,新娘過門第二天早晨,也要吃一碗家婆或小姑特意為她製作的甜薯湯。姜薯湯,在潮汕人的心目中,不只是一般的食品,它象徵著甜蜜、美滿,也象徵著吉祥和幸福。 潮汕人吃薑薯,是很有講究的。把姜薯削成薄片,放到沸水中煮片刻而成薯片湯,湯中的薯片微微捲曲,吃起來清香爽滑;把姜薯切成薯塊,加白糖和豬油用文火慢煮而成的燜姜薯,吃起來甜潤可口;把姜薯炊熟後搗起成泥,拌上糖、舺,做成桃、杏、柿等五種果品的形狀,隨時蒸熱可吃。這種姜薯五果,用於喜宴,往往是賓客們交口贊譽的一道素菜佳品。
另外,把姜薯切成小塊作為肉類配料,加上鹽等配料,薯塊香松,別有一番[1]滋味。再是把姜薯在特製的磨缽磨成薯泥,因姜薯鬆脆,磨後還存有粒狀,適應烹煮姜薯丸,蒸姜薯酵則賺粗糙,姜薯丸香脆滑潤。 另一種製法是滲入白糖絞成泥漿,薯泥很粘,不知情者以為蒸熟後會粘齒塞喉。奇怪的是把薯泥放在器皿蒸熟後沒加酵母菌而成姜薯酵,它松而不粘,比蛋糕還爽口。形、色、香、味俱全,狀如凝脂。凝脂是什麼樣子呢?《詩經》有說美女「膚如凝脂」,那姜薯酵就像美女的肌膚一樣惹人喜愛。其實姜薯酵色更潔白,而且清香甜美,令人口饞涎垂。
編輯本段栽培管理
1選地
應選用土層深松肥沃,排灌方便、陽光充足的園地種植,一般不宜連作,可實行水旱輪作。 2深翻 地選好後,在冬季應先進行深翻或深耕50㎝~60㎝以上,使土壤充分曬白風化,利於姜薯生長。 3施基肥 深翻後起畦前,每667m2施基肥(以土雜肥為主)1000kg以上,增加土壤有機肥含量。 6.4起畦 種植前整成薯畦,畦幅包溝寬190㎝~200㎝,高35㎝~40㎝,畦面整平圓,挖深四環溝,方便排灌。 5種植 5.1栽培密度 每畦種二行,株距23㎝~25㎝。 5.2適時種植 春分前後較適宜種植,選晴好天氣進行。先定穴,穴深5㎝~6㎝,每穴放一種薯塊,切口向側面,覆土。 6田間管理 6.1追肥 6.1.1時間 一般種後20d左右施一次齊苗肥,以後根據實際情況,每隔25d~30d施一次肥。以磷鉀肥和多元素肥料為主,至立冬後停止施肥。 6.1.2用量 前期施肥每667m2用(46%尿素5kg+三元復合肥8 kg)/次。後期施肥每667m2用(三元復合肥12 kg~15 kg+尿素3 kg~5 kg)/次。一般每667m2全期施肥總量170 kg,其中尿素50 kg、三元復合肥100 kg、硫酸鉀20 kg。 6.1.3原則 前期偏輕,後期偏重。 6.1.4 方法 畦面撤施或點施。 6.2中耕培土及除草 6.2.1 除草 種後15d~20d進行人工或除草劑除草。葯劑可用每667m2用74.7%的農民樂水溶性粒劑150g兌水60kg噴霧。植株周圍10cm以內應採用人工除草。全生育期,一般除草(6~8)次。 6.2.2 中耕培土 種後45d~50d,應結合除草中耕、修溝培土,逐次增培在植株周圍,每隔35d~40d培土一次。如果遇雨後,表土板結時,可適當提早。培土重點在秋季和初冬,全期培土(5~6)次。 6.3搭架 出苗後注意查苗補苗,苗高10cm左右時進行間苗,每穴留芽(1~3)個。苗高(15~20)㎝時搭架,選用200㎝~250㎝長的硬直竹竿或樹枝,每株堅直插立1支,讓藤蔓延伸自然攀緊棚架。 6.4灌水 灌溉用水應符合GB5084的要求。上半年多屬雨季,注意修溝排漬,如遇乾熱,早上淋水,切忌深灌。前期供水做到干濕有間。(7~9)月份是水分敏感期,(8~9)月份秋旱時可行深灌,晚灌次早排干。10月份灌「走馬水」保濕防浸。至立冬後停止用水,保持薯畦土壤乾爽疏鬆。

5. 姜薯北方種植

1、選地:優選選用土層深松肥沃,園地盡量選周邊水源充足且排灌性好的土地種植,一般不宜連續種作,可實行水旱輪作。2、耕土:在前一年的冬季先進行深鋤或深耕30~50cm以上,讓土壤曬曬太陽,起到除草除蟲效果,待曬到接近白風化的時候才有利於姜薯的生長。在來年的春分季節前後再將土擂散整成薯畦,畦幅包溝高約30~50cm,畦面整平圓,挖深四環溝,方便排灌。3、種植:覆好薯畦後,每畦種二行,株距20~40cm,穴深5~6cm,每穴放一種薯塊,切口向側面覆土。

4、施肥:畦面撤施或點施,一般種後每隔20天左右施一次苗肥,以後根據實際情況,每隔一個月左右施一次肥。姜薯以磷鉀肥和多元素肥料為主,前期施肥每畝用(46%尿素約5公斤+三元復合肥約8公斤)/次。後期施肥每畝用(三元復合肥約12公斤+尿素約3公斤)/次。一般每畝全期施肥總量約170公斤,其中尿素約50公斤、三元復合肥約100公斤、硫酸鉀約20公斤。根據地質不同,施肥的分量也不同,按前期偏輕,後期偏重的施肥原則進行適當調整。5、除草:種後20~25天進行人工或除草劑除草,除草劑每畝用74.7%的農民樂水溶性劑150克兌水60公斤噴霧。苗株周圍10厘米以內應採用人工,以免誤噴姜薯苗,中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時除草,全周期一般約須除草6~8次。6、培土:種後45~50天,應結合中耕除草、修溝培土,逐次增培在植株周圍,每隔35~40天培土一次。如果遇雨後,表土板結時,可適當提早。培土重點在秋季和初冬,全期培土5~6次。

7、搭架:出苗後注意查苗補苗,苗高10cm左右時進行間苗,每穴留芽1~3個。苗高15~20cm時搭架,選用2~2.5米長的硬直竹竿或樹枝,每株堅直插立1支,讓藤蔓延伸自然攀緊棚架。
8、灌溉:一般上半年多屬雨季,要做好排水措施,如遇乾熱,早上淋水,切忌深灌。前期供水做到干濕有間。7~9月份是水分敏感期,8~9月份秋旱時可行深灌,晚灌次早排干。10月份灌"走馬水"保濕防浸。至立冬後停止用水,保持薯畦土壤乾爽疏鬆

6. 姜薯去了皮放在保鮮袋裡讓後放在冰箱里會不會變黃

姜薯出土後的保存方法:
1、姜薯,只有在潮陽和惠來的部分濱海地區的山地種植,出土後,由於其表面比較潮濕,用濕潤細砂覆蓋住,可保存數月不變。
2、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放干禾遮蓋,可防止水份揮發,保持其的潮濕環境,即可較長時間存放,使其不至於變黃。
妙招一:埋沙儲存法
可將姜埋在潮而不濕的細沙中保存。具體做法是:新買來的姜千萬不要清洗,放入罐子中或盆中,在上面鋪一層潮而不濕的細沙,注意細沙的厚度在3cm左右即可,然後用蓋子蓋起來。這樣可以讓姜在很長時間都保持新鮮。
妙招二:白酒儲存法
先把姜清洗干凈,用小刀刮下姜皮,瀝干表面水分後,放入一個干凈的罐子中。往罐中加入白酒,只要沒過姜即可,最後蓋上蓋子密封起來。這樣做可以長期保存,隨吃隨取。
妙招三:食鹽儲存法
第三個方法應該算是最簡單了。就是先把姜清洗干凈、擦乾水分,放在鹽水中浸泡一個小時,晾乾後放入冰箱保存即可。因為鹽可以抑制姜的發育,不發育的話,姜中的水分就不會流失,自然就不會變幹了。這個方法可使姜較長時間不幹癟,至少半年都保持新鮮。
妙招四:通風儲存法
用紙巾將姜包好,放在家中較陰涼通風的地方,也可以保存較長的時間。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千萬不要用報紙包裹姜,報紙中含有重金屬——鉛,會影響人體健康。
關於姜的小貼士:
1.如果是切過的姜吃不完,最好的保存方法是,將姜切成3厘米的厚片,用保鮮膜包裹好,放入冰箱冷凍上。需要時取出來,味道跟新買的姜一樣新鮮。
2.姜的表皮很有營養,吃薑時只要把表皮清洗凈就行,盡量不要去皮,也不要使勁用刷子刷,避免造成營養的流失。

7. 姜薯是不是山葯

1
產地不同
姜薯是中國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的一種特產。清雍正年間《惠來縣志》載為姜蕷。姜薯,既美人芋,過去一般只在潮陽縣和惠來縣的部分沿海山地種植,其中最出名的為棉北後溪所種植的,以及河溪鎮所種植的上坑姜薯。它可製成姜薯湯、五果薯泥等甜品,是潮陽人的吉祥食品,平時也用於招待客人。
我國山葯產地主要是河南、江蘇、廣西、湖南等地。但以河南懷慶產者品質最佳,奉為地道葯材。霜降後採挖,颳去粗皮,曬干或烘乾,稱「毛山葯」;再經浸軟悶透,搓壓為圓柱狀,曬干打光,稱為「光山葯」。

2
口感不同
姜薯體白如雪,口感爽脆,富含粘液質,具有「溫肺、益乳、益肝、健脾、和胃、補腎、潤腸、養顏護膚、通血」的功效。
山葯有脆口山葯和軟糯山葯兩種,皮膚比較光滑的是脆山葯,適合炒著吃;若是燉湯或做甜品菜建議選擇面山葯,口感會甜糯、飽滿,面山葯的特徵是身上麻點多、須多且順溜。

3
吃法不同
潮陽人吃薑薯,是很有講究的。有削成薄片,放到沸水裡稍煮片刻而成的薯片湯,湯里的薯片微微捲曲,吃起來清香爽滑;有切成薯塊,加白糖和豬油用文火慢煮而成的燜姜薯,吃起來甜潤可口;有把姜薯蚊熟後搗成泥,拌上糖,做成桃、杏、柿等五種果品的形狀,隨時蒸熱吃。這種姜薯五果,用於喜宴,往往是賓客們交口稱贊的一道佳萊。
山葯本身來說有比較多的吃法,比如說可以將山葯和其他的葯材和食材搭配以後燉湯。像是山葯排骨湯有比較好的治療保健作用。另外的話,山葯還可以煮粥。山葯粥對於人體來說也有很好的保健治療作用,而且山葯還可以和其他的食材進行相關的翻炒,像是百合山葯炒木耳。另外山葯還可以做成相關的甜點。

8. 姜薯是什麼

姜薯是栽種在廣東地區的一種薯類,其表皮為黃色或者棕色,帶有須根,果肉為白色,口感綿軟,常用於煮湯或者蒸熟食用,姜薯不耐儲存和運輸,保存時要將其加工成食品,延長保質期,但姜薯中含有特異性蛋白,過敏人群不宜食用。

姜薯長什麼樣子
1、品種介紹

姜薯又叫小淮山,是栽種在廣東粵東潮汕地區的一種薯類,主要產地在潮汕的潮陽、惠來等地,其表皮顏色為黃色,呈細長條狀,口感與山葯相似,帶有黏液,常用於燉湯。

2、儲存方法

姜薯的耐儲存性較差,只能端在放置在向陽且乾燥的環境中保存,但保存時間不能超過一周,否則姜薯會腐爛,如果要長途運輸姜薯,則要將其加工製作成糕點或者食品,使姜薯的保存時間延長。

3、食用禁忌

姜薯中含有豐富的澱粉和蛋白質、維生素、礦物元素,對人體有一定的益處,但姜薯中的特異性蛋白容易使人過敏,過敏人群不宜食用,以免出現身體不適的現象。

9. 姜薯是長期有的還是季節性的

萬物有時。
此話原本意思是指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有其自身發展規律,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姜薯,人們需要結合它的生活習性來確定種植時間,比如當地熱量、水分等。
姜薯多分布在廣東一帶,廣東一帶熱量相對豐富,年平均氣溫較高,作物生長期較長。姜薯一般春分種植,大雪前後收獲,生長期超過280天。所以從這點來說,它是屬於季節性農作物,草本植物一般多可以說是季節性植物,但是姜薯屬於其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閱讀全文

與姜薯的種植方法和管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塑料焊接方法 瀏覽:240
地球的研究和方法 瀏覽:561
有什麼方法清理鼻腔 瀏覽:934
兒童床怎麼安裝方法 瀏覽:602
線盒子的連接方法 瀏覽:63
臨床常用的促凝和抗凝方法 瀏覽:662
功率因數測量方法 瀏覽:4
co2坡口加工方法主要有哪些 瀏覽:302
普通床組裝方法步驟圖片 瀏覽:545
科目一考試有沒有簡便方法 瀏覽:683
不銹鋼檯面的連接方法 瀏覽:349
兩塊鐵板連接方法視頻 瀏覽:400
代號龍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884
下山練武的最佳方法 瀏覽:976
茶壺的製作方法簡單易學 瀏覽:954
異氰酸酯二聚體檢測方法 瀏覽:521
控制感染最簡單的有效方法 瀏覽:272
公差測量有幾種測量方法 瀏覽:476
績效考核的內容和方法有哪些 瀏覽:21
最簡單的技術升壓方法 瀏覽: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