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致意禮儀有哪些方法

致意禮儀有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0 12:51:34

什麼是致意的禮節

致意是一種最為常用的禮節,它表示問候、尊敬之意。通常用於相識的人或只有一面之交的人之間在各種場合打招呼。致意時應該誠心誠意,表情和藹可親。若毫無表情或精神萎靡不振,則會給人以敷衍了事的感覺。

1.致意的形式

(1)微笑致意。適於與相識者或只有一面之交者在同一地點,彼此距離較近但不適宜交談或無法交談的場合。

(2)起立致意。在較正式場合里。有長者、尊者到來或離去時,在場者應起立表示致意。如長者、尊者來訪,在場者應起立表示歡迎,待來訪者落座後,自己才可坐下;如長者、尊者離去,待他們離開後才可落座。

(3)舉手致意。適於向距離較遠的熟人打招呼,一般不必出聲,只將右臂伸直。掌心朝向對方,輕輕擺一兩下手即可,不要反復搖動。

(4)點頭致意。適於不宜交談的場合。如會議、會談在進行中。與相識者在同一地點多次見面或僅有一面之交者,在社交場合相逢時,都可以點頭為禮。

(5)欠身致意。欠身致意表示對他人的恭敬,這種致意方式適用的范圍較廣。致意的方法是身體上部微微向前一躬,幅度不宜太大。

(6)脫帽致意。朋友、熟人見面,若戴的是無檐兒帽,就不必脫帽,只需欠身致意即可,但注意不可以雙手插兜。若戴著有檐兒的帽子,則以脫帽致意最為適宜。若是熟人、朋友迎面而過,也可以輕掀一下帽子致意即可。脫帽時,請別忘了問聲好。

2.致意禮節

一般情況下,不論在何種場合,致意的順序應該是男士先向女士致意;年輕者先向長者致意;學生先向老師致意;下級先向上級致意。

女士不論在何種場合,不論年齡大小,不論是否戴帽,一般只需點頭致意或微笑致意。惟有遇到上級、長輩、老師、特別欽佩的人及見到一群朋友的時候,女士才需率先向他們致意。

致意的方法,往往同時使用兩種,如點頭與微笑並甩,欠身與脫帽並用。

致意時要注意文雅,一般不要在致意的同時,向對方高聲叫喊,以免妨礙他人。

如遇對方先向自己致意,應以同樣的方式向對方致意,視而不見、毫無反應是失禮的。

遇到身份較高者,一般不應立即起身去向對方致意,而應在對方的應酬告一段落之後,再上前致意。

致意的動作不可敷衍或滿不在乎,必須認認真真的,以充分顯示對對方的尊重。跳舞的禮儀要領

現代舞蹈已不像20世紀中期那樣,得有領舞者或者稍後出現的舞蹈大師了。人人都應懂得,怎樣去邀請別人跳舞,怎樣跳舞。因此,我們不妨說一說跳舞的一些重要禮儀。

1.男士邀請女士跳舞

男士邀請女士跳舞,應當向她欠身致禮,說:「冒昧請您跳舞。」但是,首先要看看自己的衣著是否整齊,扣子是否全都扣好。女士可以友好地點一下頭,表示接受邀請。如果女士表現出一種譏諷或者傲慢的神氣,會大傷對方的自尊心。女士這時勉強地步人舞池,不如直截了當地謝絕。如果女士有家人陪同(其兄弟、父母等),男士在邀請這位女士跳舞時,應首先向她的家人施禮,說:「請允許我邀您家小姐跳舞。」對這樣的邀請,不必由家人出面拒絕,決定權在小姐自己。如果她先前已經拒絕跳舞,家裡的男士可以說:「她該休息一會兒了。」

男士在跟自己女伴以及同座的女士都跳過舞之後,才可邀請別的座席上的女士跳舞。如果男士請一位女士去舞廳,女士接受了邀請,那麼,只有在這位女士應邀同別的男士跳舞時,他才可以邀請別的女士一起跳舞。受男伴邀請參加舞會的女士可以跟別的不相識的男士跳舞,但一定要事先徵得男伴的同意。

邀請之後,男士應請女士走在前面,自己跟在後面步人舞池,如果人不很擁擠,也可以挽著女士的手,一起步入舞池。到了舞池,起舞之前,男士應向女士再次鞠躬致謝。

一有時會產生誤會,對此也要留心。你在邀請一位女士跳舞,而旁邊的一位女士誤認為是在請她,於是從座位上起身。這時,你不要聲明:「我不是請你,而是請你身旁的那位。」而應當將錯就錯,同這位女士跳上一輪。

女士如果已經謝絕跳舞,那她只能在事先有約的情況下才能接受另外一個男伴的跳舞邀請。

拒絕別人邀請時應當說:「謝謝您,我已經約好了舞伴。」那麼,一心想跳舞的人,最好再到大廳里找別的女士試試看。

2.女士邀請男士跳舞

女士只能邀請那些在一起跳過舞,彼此相知的男舞伴跳舞。這種邀請,男舞伴無論如何都要接受。如果他由於某種十年九不遇的重要原因不能應邀,那應當請求女士在他的桌旁坐下或者陪她去酒吧間,但無論如何也不能拒絕。

通常,跳舞不能男和男為伴,女和女為伴。除非在小范圍內舞伴不足時,才可以這樣。假如因為男舞伴懶於應付,那麼當受到責備。男舞伴應當盡量克制個人的懶惰,接受女士的邀請。

3.對舞伴的禮儀

跳舞時一聲不吭,完全沉醉在音樂之中,不能算是嚴重失禮。但舞伴之間若能。交談幾句,則是禮貌的優良風度的表現。談話,一般應由男士開頭,而不是女士。女士可以對對方舞技說幾句稱贊的話,不能冷若冰霜,讓人一眼看出你想和別的舞伴跳舞,僅僅為了禮貌在應酬。這種行為太不近人情。

在飯店或舞場里邀請女士跳舞,不必做自我介紹。如果跳了好幾輪,可以在跳過第三輪或第四輪後做一下自我介紹。這時,女士不必通報自己的名字。如果男舞伴被女士請到她的座位前,那麼他應當跟她所有的同伴相互認識一下。跳完了舞,男舞伴一定要挽著女士的手走到她的座位前,或者讓女士走在前面,自己跟在後面。男舞伴應當為能一起跳舞向她表示謝意。

邀請他人共舞理當彬彬有禮,被邀請者也該落落大方,這是舞蹈者良好禮儀修養與文化素質的體現。然而,在舞會上也常常出現一種情形,即被邀請者推拒他人的共舞邀請。但不論何種理由,推拒更應當注重禮儀。

一般而言,被邀請的女士最好不要隨便推拒他人的邀請。如果確要推拒,則應十分有禮貌地微笑著向對方陳述推拒的理由:

「對不起,我有點累,想休息一會兒。」

「對不起,我不大會跳快步舞,請原諒。」

如果已經答應了他人的邀請,則應對再邀請者說明:「對不起,已經有位先生邀請了我,等下一曲,好嗎?」

當下支舞曲開始後,那位邀請者再次相邀時,在確無特殊情況下,應欣然隨之起舞,不可再次推拒,否則會有出爾反爾、故意戲弄他人之嫌。已經推拒了他人之邀,如一支舞曲未了,就不應再接受其他男士的邀請了,否則,便會被看做是對前一位邀請者的輕視和無禮。當兩位男士同時發出邀請時,最為得體的辦法是以婉轉的理由將兩位均予謝絕。

如果男女人數相等,結伴參加舞會,相互調換舞伴會自然而和諧,並會因彼此熟識而感到融洽歡悅。此間若有其他男士邀請其中的某位女士,不可一概推拒,更不能以「我不認識你」、「我不跟你跳,我有伴了」之類的非禮之語相向。這種生硬無禮的話言既傷害他人的自尊心,使人陷入極為尷尬的境地,又會因缺乏禮貌和修養而損害自己的形象。

4.舞姿要端正規范、大方活潑

舞蹈時整個身體要保持平、正、直、穩,無論進退或是左右移動,都要掌握好身體的平衡,如果重心不穩就會導致身體搖晃、肩膀高低不一、舞步不和諧,甚至踩了舞伴的腳,這樣舞姿就會變形走樣,即影響自身形象,同時也會給舞伴造成不快和傷痛。

起舞的正確姿態應是抬頭挺胸,雙目平視前方,收腹挺頸,使身體重心向下垂直呈平正挺拔狀。男女雙方相向而立,相距20厘米左右,男士向左上方伸出左手,女士向右上方伸出右手,使手臂以弧形向上與肩部呈水平線,男士掌心向上,拇指平展,將女士掌心向下的右手平平托住,而不是隨便握住或捏緊。男士用右手扶著女士的腰部時,正確的手勢是手掌心下,用右手拇指背面將女士後側腰輕輕挽住,而不是用右手整個手掌心緊貼女方後腰部。女士左手手指部分只需輕輕落在男士的右肩頭即可,而不應滿貼在男士的後肩或是勾住對方的脖頸。

跳舞時雙方的身體應保持廣定距離,距離的大小往往由舞步決定。

總之,無論哪種舞步,舞蹈者的動作要盡可能舒展協調,和諧默契,以展示舞蹈的美感與舞蹈者的魅力。

5.表情要自然、舉止要文明

舞會的音樂、燈光、氣氛都營造著一種溫馨浪漫的情調,參加舞會的人們也往往隨之心情歡悅,在這種狀態支配下,人們跳舞時的神情姿態通常應輕盈自若,充溢著歡樂感。面部表情也應慈和悅目,男女雙方都面帶微笑,目光柔和寧靜,整個身心都顯得十分自然、輕松和愉悅。

跳舞過程中男女雙方可進行適當交談,交談內容以輕松話題為宜,比如舞廳裝飾的藝術效果、舞曲的旋律、歌手的演唱等等。應有意避開工作、經濟效益、復雜的人際關系或病喪一類的沉重話題,以免影響舞蹈的情趣和舞會的效果。

交談應簡短並選擇舞曲較為輕柔時進行,聲音不可過高,更不能旁若無人地大聲談笑。舞曲激昂處要避免交談,否則便會不自覺地加大音量或者出現因聽不清楚而將耳朵貼至對方的嘴邊一類極不文雅之舉。

⑵ 基本禮儀常識有哪些

基本禮儀常識:

一、乘車禮儀

1、乘火車、輪船:在候車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喊叫。上車、登船時要依次排隊,不要亂擠亂撞。在車廂、輪船里,不能隨地吐痰,不能亂丟紙屑果皮,也不能讓小孩隨地大小便。

2、乘公共汽車:車到站時應依次排隊,對婦女、兒童、老年人及病殘者要照顧謙讓。遇到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的乘客應主動讓座。

二、見面禮儀

1、握手禮: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

2、鞠躬禮: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西,或是邊鞠躬邊說與行禮無關的話。鞠躬前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應先女士後男士,表示尊重。

3、致意: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種場合打招唿。在社交場合里,人們往往採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三、旅遊觀光禮儀

1、游覽觀光:對公共建築、設施和文物古跡,甚至花草樹木,都不能隨意破壞;不能在柱、牆、碑等建築物上亂寫、亂畫、亂刻;不要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污染環境;不要亂扔果皮紙屑、雜物。

2、賓館住宿:旅客在任何賓館居住不要在房間里大聲喧嘩或舉行叫聚會,以免影響其他客人。對服務員要以禮相待,對他們所提供的服務表示感謝。

3、飯店進餐:尊重服務員的勞動,對服務員應謙和有禮,當服務員忙不過來時,應耐心等待,不可敲擊桌碗或喊叫。對於服務員工作上的失誤,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語,加以諷刺。

四、公共場合禮儀

1、特定公共場所禮儀影劇院:觀眾應盡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間應當有禮貌的向已就座者示意,合其讓自己通過;通過讓座者時要與之正面想對,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著人家的臉,這是很失禮的。

2、應注意衣著整潔,即使天氣炎熱,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觀的。在影劇院萬不可大唿小叫,笑語喧嘩,也鐵把影院當成小吃店大吃大喝;演出結束後觀眾應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

五、言談禮儀

1、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

2、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為"久仰";很久不見為"久違";請人批評為"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為"借光";託人辦事為"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現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體現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⑶ 什麼是致意禮儀

致意是一種常用的禮節,通常用於相識的人之間在各種場合招呼示意,以表問候。

致意的形式

(1)起立致意

常用於較正式場合。長者、尊者到來或離去時,在場者起立表示致意。一般站立時間不長,只要對方表示你可以就座,即可坐下。

(2)舉手致意

適用於向距離較遠的熟人打招呼,一般不必出聲,只是舉起右手,掌心朝向對方,輕輕擺一下即可,擺幅不要太大,手不要反復搖動。

(3)點頭致意

適用於不便與對方直接交談的場合。如在會議、會談進行當中,與相識者在同一地點多次見面或僅有一面之交的朋友在社交場合相逢,均可以點頭為禮。有時同事之間經常見面,上下班時,也用點頭表示打招呼。點頭致意的方法:頭微微向下一動,幅度不必太大。

(4)欠身致意

欠身致意適用范圍較廣,是一種表示致敬的舉止,常常用在別人將你介紹給對方,或是主人向你獻茶時。這時候你可用欠身表示自謙,也就相當於向對方致敬。

(5)脫帽致意

這是男子戴帽時施的禮。朋友、熟人見面可摘帽點頭致意,離別時再戴上帽子。其方法是:微微欠身,用距對方稍遠的一隻手摘下帽子,將其置於大約與肩平行的位置,同時與對方交換目光,稍稍欠身,同時站好。若自己一隻手拿著東西,則應以另一隻空著的手去脫帽。

(6)抱拳致意

是一種互相致敬的舉止,通常用在身份、年齡相仿的男士之間。除了表示相見時打招呼或告辭時表示再見外,有時需拜託對方為自己做些事情,也常用「抱拳」之禮。其方法是:一手抱拳,一手握在它的上面,拳放在胸前,小幅度地上下晃動幾次。

(7)鞠躬致意

鞠躬,即彎身行禮,是表示對他人敬重的一種禮節。其方法是:先立正站好,同時雙手在體前搭好,右手搭在左手上,面帶微笑,然後彎身行禮。鞠躬時應同時問候「您好」、「歡迎光臨」等。

致意的基本規范

致意的基本規范是:男士應當首先向女士致意;年輕者應當首先向年長者致意;學生應當首先向教師致意;下級應當首先向上級致意。當年輕的女士遇到比自己年歲大得多的男士的時候,應首先向男士致意。

致意的方法

致意方法,往往在同一時間內可以使用兩種:如點頭與微笑、欠身與脫帽均可並用。

遇到對方向自己致意時,應以同樣的方式向對方致意,毫無反應是失禮的。

在餐廳等場合,若男女雙方不十分熟悉,一般男士不必起身走到跟前去致意,在自己座位上欠身致意即可。女士如果願意,可以走到男士的桌前去致意,此時男士應起立,協助女士就座。

致意的動作不可以馬虎,也不能滿不在乎,而應恭敬以充分顯示對對方的尊重。

在社交場合遇見身份高的熟人,一般不宜立即起身去向對方致意而應在對方的應酬告一段落後,再上前致意。

⑷ 致意禮儀的方法有哪些

致意方法,往往在同一時間內可以使用兩種:如點頭與微笑、欠身與脫帽均可
並用。
遇到對方向自己致意時,應以同樣的方式向對方致意,毫無反應是失禮的。
在餐廳等場合,若男女雙方不十分熟悉,一般男士不必起身走到跟前去致意,
在自己座位上欠身致意即可。女士如果願意,可以走到男士的桌前去致意。此時
男士應起立,協助女士就座。
致意的動作不可以馬虎,也不能滿不在乎,而應恭敬以充分顯示對對方的

⑸ 見面禮儀有哪些

這個方法可以迅速拉近你和別人的距離,讓你們相見甚歡,聊得開心。

這個方法就叫冷讀術。冷讀術就是指在沒有防備,甚至第一次見面時看透他人的心思,從而更好的與人交流。

怎麼運用冷讀來聊天呢?

1、 你需要大概了解對方是怎樣的人。

聊天要根據你的了解和猜測拋出對方感興趣的話題,讓對方主動說話。一定要認真聽對方說話,不要隨便插話,找到時機,就主動說一兩個跟話題有關的小故事調動一下氣氛。

要放鬆,一定要放鬆。

記住,情緒是可以互相傳遞的。你緊張,對方也會跟著緊張起來;反過來,你顯得放鬆,對方也會覺得輕松,也會變得放鬆。

⑹ 致意禮儀有哪幾種方式

7種致意的形式
① 起立致意。常用於較正式場合。長者、尊者到來或離去時,在場者起立表示致意。一般站立時間不長,只要對方表示你可以就座,即可坐下。

② 舉手致意。適用於向距離較遠的熟人打招呼,一般不必出聲,只是舉起右手,掌心朝向對方,輕輕擺一下即可,擺幅不要太大,手不要反復搖動。

③ 點頭致意。適用於不便與對方直接交談的場合。如在會議會談進行當中,與相識者在同一地點多次見面或僅有一面之交的朋友在社交場合相逢,均可以點頭為禮。點頭致意的方法:頭微微向下一動,幅度不必太大。

④ 欠身致意。欠身致意適用范圍較廣,是一種表示致敬的舉止,常常用在別人將你介紹給對方,或是主人向你獻茶時。這時候你可用欠身表示自謙,也就相當於向對方致敬。

⑤ 脫帽致意。這是男子戴帽時施的禮。朋友、熟人見面可摘帽點頭致意,離別時再戴上帽子。方法是:微欠身,用距對方稍遠的一隻手摘下帽子,同時與對方交換目光。

⑥ 抱拳致意。是一種互相致敬的舉止,通常用在身份、年齡相仿的男士之間。除了表示相見時打招呼或告辭時,有時需拜託對方為自己做些事情,也常用"抱拳"之禮。方法是:一手抱拳,一手握在它的上面,拳放在胸前,小幅度地上下晃動幾次。

⑦ 鞠躬致意。鞠躬,即彎身行禮,是表示對他人敬重的種禮節。 其方法是:先立正站好,同時雙手在體前搭好,右手搭在左手上,面帶微笑,然後彎身行禮。

⑺ 常見的致意有哪些形式種類分別在什麼場合使用

社交禮儀的種類和使用場合與規范

一、握手禮
握手禮是在一切交際場合最常使用、適應范圍最廣泛的見面致意禮節。它表示致意、親近、友好、寒暄、道別、祝賀、感謝、慰問等多種含意,從握手中,往往可以瞭解一個人的情緒和意向,還可以推斷一個人的性格和感情。有時握手比語言更充滿情感。

(一)握手禮行使的場合

迎接客人到來時;
當你被介紹與人認識時;
久別重逢時;
社交場合突遇熟人時;
拜訪告辭時;
送別客人時;
別人向自己祝賀、贈禮時;
拜託別人時;
別人幫助自己時,等等。
(二)握手禮行使的規則

行握手禮時有先後次序之分。握手的先後次序主要是為了尊重對方的需要。其次序主要根據握手人雙方所處的社會地位、身份、性別和各種條件來確定。

1.兩人之間握手的次序是:上級在先,長輩在先,女士在先,主人在先:而下級、晚輩、男士、客人應先問候,見對方伸出手後,再伸手與他相握。在上級、長輩面前不可冒然先伸手。若兩人之間身份、年齡、職務都相仿,則先伸手為禮貌

2.如男女初次見面,女方可以不與男方握手,互致點頭禮即可;若接待來賓,不論男女,女主人都要主動伸手錶示歡迎,男主人也可對女賓先伸手錶示歡迎。

3. 如一人與多人握手時,應是先上級、後下級,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先女士、後男士。

4.若一方忽略了握手的先後次序,先伸出了手,對方應立即回握,以免發生尷尬。

(三)握手禮行使的正確姿勢

標準的握手方式是:握手時,兩人相距約一步,上身稍前側,伸出右手,四指並攏拇指張開,兩人的手掌與地面垂直相握,上下輕搖,一般二三秒為宜,握手時注視對方,微笑致意或簡單地用言語致意、寒暄。

(四)握手禮的體態語

握手的具體樣式是千差萬別的。瞭解一些握手的典型樣式,既有助於我們通過握手瞭解交際對方的性格、情感狀況、待人接物的基本態度等;也有助於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去自覺地應用各種具體的樣式。

1.謙恭式握手。又稱「乞討式」握手,順從型握手。即掌心向上或向左上的手勢與對方握手。用這種方式握手的人往往性格懦弱,處於被動地位,又可能處世比較民主、謙和、平易近人,對對方比較尊重、敬仰、甚至有幾分畏懼。這種人往往易改變自己的看法,不固執,願意受對方支配。

2. 支配式握手。又稱「控制式」握手,用掌心向下或向左下的姿勢握住對方的手。以這種方式握手的人想表達自己的優勢、主動、傲慢或支配地位。這種人一般來說說話乾凈利索、辦事果斷、高度自信,凡是一經決定,就很難改變觀點,作風不大民主,在交際雙方社會地位差距較大時,社會地位較高的一方易採用這種方式與對方握手。

3.無力型握手。又稱「死魚式」握手,握手時伸出一隻無力度的手,給人的感覺象是握住一條死魚。這種人的特點如不是生性懦弱,就是對人冷漠無情,待人接物消極傲慢。

4.「手套式」握手。握手時用雙手握住對方的右手,既可表示對對方更加尊重、親切,也可表示更加感激、有求於人之意。但這種握手方式最好不要用在初見幾次面的人身上,以免讓對方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5.抓指尖握手。握手時不是兩手的虎口相觸對握,而是有意或無意地只捏住對方的幾個手指或手指尖部。女性與男性握手時,為了表示自己的矜持與穩重,常採取這種方式。如果是同性別的人之間這樣握手,就顯得有幾分冷淡與生疏。

6.施捨型握手。即在行握手禮的時候只伸出四個手指與他人相握,表明此人缺乏修養、傲慢、不平易近人。(歐洲中世紀時期的貴婦人與紳士之間的握手除外)

另外,當對方久久地、強有力地握著你的手,且邊握手邊搖動,說明他對你的感情是真摯而熱烈的。當對方握你手時連手指都不願彎曲,只例行公事式地敷衍一下,說明對方對你的感情是冷淡的。當你還沒把話說完時對方就把手伸出來,說明你的話對他不感興趣,應盡快結束談話。

(五)握手時的注意點

行握手禮時要注意力集中,不要左顧右盼,一邊在握手,一邊在跟其他人打招呼。
見面與告辭時,不要跨門檻握手。
握手一般總是站著相握,除年老體弱或殘疾人以外,坐著握手是很失禮的。
單手相握時左手不能插口袋。
男士勿戴帽、手套與他人相握,穿制服者可不脫帽,但應先行舉手禮,再行握手禮。女士可戴裝飾性帽子和裝飾性手套行握手禮。
忌用左手同他人相握,除非右手有殘疾。當自己右手臟是時,應亮出手掌向對方示意聲明,並表示歉意。
握手用力要均勻,對女性一般象徵性握以下即可,但握姿要沉穩、熱情和真誠。
握手時不要搶握,不要交叉相握,應待別人握完後再伸手相握。交叉相握在通常情況下是一種失禮的行為。有的國家視交叉握手為凶兆的象徵,交叉成「十」,意為十字架,認為必定會招徠不幸。
[編輯]
二、鞠躬禮
鞠躬禮是一種人們用來表示對別人的恭敬而普遍使用的致意禮節。

(一)行使鞠躬禮的場合

鞠躬禮既可以應用在庄嚴肅穆或喜慶歡樂的儀式中,也可以應用於一般的社交場合;既可應用於社會,也可應用於家庭。如下級向上級,學生向老師,晚輩向長輩行鞠躬禮表示敬意;上台演講、演員謝幕等。另外各大商業大廈和飯店賓館也應用鞠躬禮向賓客表示歡迎和敬意。

(二)鞠躬禮的方式

一鞠躬禮:適用於社交場合、演講、謝幕等。行禮時身體上部向前傾斜約15—20度,隨即恢復原態,只做一次。
三鞠躬禮:又稱最敬禮。行禮時身體上部向前下彎約90度,然後恢復原樣,如此連續三次。
(三)鞠躬禮的正確姿勢

行禮者和受禮者互相注目,不得斜視和環視;行禮時不可戴帽,如需脫帽,脫帽所用之手應與行禮之邊相反,即向左邊的人行禮時應用右手脫帽,向右邊的人行禮時應用左手脫帽;行禮者在距受禮者兩米左右進行;行禮時,以腰部為軸,頭、肩、上身順勢向前傾約20度至90度,具體的前傾幅度還可視行禮者對受禮者的尊重程度而定;雙手應在上身前傾時自然下垂放兩側,也可兩手交叉相握放在體前,面帶微笑,目光下垂,嘴裡還可附帶問候語,如「你好」、「早上好」、等。施完禮後恢復立正姿勢。

通常,受禮者應以與行禮者的上身前傾幅度大致相同的鞠躬還禮,但是,上級或長者還禮時,可以欠身點頭或在欠身點頭的同時伸出右手答之,不必以鞠躬還禮。

(四)鞠躬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鞠躬要脫帽,戴帽子鞠躬是不禮貌的。
鞠躬時,目光應該向下看,表示一種謙恭的態度。不可以一面鞠躬一面翻起眼看對方,這樣做姿態即不雅觀,也不禮貌。
鞠躬禮畢起身時,雙目還應該有禮貌地注視對方。如果視線轉移到別處,即使行了鞠躬禮,也不會讓人感到是誠心誠意。
鞠躬時,嘴裡不能吃東西或叼著香煙,
上台領獎時,要先向授獎者鞠躬,以示謝意。再接獎品。然後轉身面向全體與會者鞠躬行禮,以示敬意。
[編輯]
三、抱拳禮
(一)適用場合

抱拳禮又稱拱手作揖。中國人創造的抱拳禮的動作與西方人握手動作的原始含義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抱拳拱手還有同對方「保持距離」的意義,因而這一禮儀形式在社會意義上具有封閉性的內涵。抱拳禮至今在武術界、長者之間和一些民族風格濃郁的場合,常常施用。有時也在一些非正式場合或氣氛比較融洽的場合,如春節團拜、宴會、晚會之時施用。主要適合於個人面對集體之時施行此禮節,意為自己握住自己的手,代替了握住別人的一隻手在搖。

(二)正確姿勢

抱拳禮的基本動作要領是右手半握拳,然後用左手掌包握在右拳上,兩臂屈肘抬至胸前,目視對方,面帶微笑,輕搖幾下。

[編輯]
四、介紹
介紹是指從中溝通,使雙方建立關系的意思。介紹是社交場合中相互瞭解的基本方法。通過介紹,可以縮短人們之間的距離,以便更好地交談、更多地溝通和更深入地瞭解。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常用的介紹有以下幾種類型,即自我介紹、為他人介紹和集體介紹。

(一)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應注意的問題:在自我介紹的時候,原則上應注意時間、態度與內容等要點。

1.時間:自我介紹時應注意的時間問題具有雙重含義。一方面要考慮自我介紹應在何時進行。一般認為,把自己介紹給他人的最佳時機應是對方有空閑的時候;對方心情好的時候;對方有認識你的興趣的時候;對方主動提出認識你的請求的時候,等等。另一方面要考慮自我介紹應大致使用多少時間。一般認為,用半分鍾左右的時間來介紹就足夠了,至多不超過1分鍾。有時,適當使用三言兩語一句話,用上不到十秒鍾的時間,也不為錯。

2.態度:在作自我介紹時,態度一定要親切、自然、友好、自信。介紹者應當表情自然,眼睛看著對方或大家,要善於用眼神、微笑和自然親切的面部表情來表達友誼之情。不要顯得不知所措,面紅耳赤,更不能一副隨隨便便、滿不在乎的樣子。介紹時可將右手放在自己的左胸上,不要慌慌張張,毛手毛腳,不要用手指指著自己。

3.內容:在介紹時,被介紹者的姓名的全稱、供職的單位、擔負的具體工作等等,被稱作構成介紹的主體內容的三大要素。在作自我介紹時,其內容在三大要素的基礎上又有所變化。具體而言,依據自我介紹的內容方面的差異,它可以分為四種形式。

第一種為應酬型。它適用於一般性的人際接觸,只是簡單地介紹以下自己。如「您好!我的名字叫×××。」

第二種為溝通型。也適用於普通的人際交往,但是意在尋求與對方交流或溝通。內容上可以包括本人姓名、單位、籍貫、興趣等。如:「您好!我叫×××,浙江人。現在在一家銀行工作,您喜歡看足球吧,嗨,我也是一個足球迷。」

第三種為工作型。它以工作為介紹的中心,以工作而會友。其內容應重點集中於本人的姓名、單位以及工作的具體性質。如:「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好!很高興有機會把我介紹給大家。我叫×××,我是海風公司的業務經理,專門營銷電器,有可能的話,我隨時都願意替在場的各位效勞。」

第四種為禮儀型。它適用於正式而隆重的場合,屬於一種出於禮貌而不得不作的自我介紹。其內容除了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以外,還應附加一些友好、謙恭的語句。如:「大家好!在今天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中,請允許我作一下自我介紹。我叫×××,來自杭州××公司,是公司的公關部經理,今天,是我第一次來到美麗的西雙版納,這美麗的風光一下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很願意在這多待幾天,很願意結識在座的各位朋友,謝謝!」

(二)為他人介紹

為他人介紹,首先要瞭解雙方是否有結識的願望;其次要遵循介紹的規則;再次是在介紹彼此的姓名、工作單位時,要為雙方找一些共同的談話材料,如雙方的共同愛好、共同經歷或相互感興趣的話題。

1.介紹的規則

將男士先介紹給女士。如:「張小姐,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李先生。」
將年輕者先介紹給年長者。在同性別的兩人中,年輕者先介紹給年長者,以示對前輩、長者的尊敬。
將地位低者先介紹給地位高者。遵從社會地位高者有瞭解對方的優先權的原則,除了在社交場合,其餘任何場合,都是將社會地位低者介紹給社會地位高者。
將未婚的先介紹給已婚的。如兩個女子之間,未婚的女子明顯年長,則又是將已婚的介紹給未婚的。
將客人介紹給主人。
將後到者先介紹給先到者。
2.介紹的禮節

①介紹人的做法:介紹時要有開場白,如:「請讓我給你們介紹一下,張小姐,這位是------」,「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李先生,這位是------」。為他人做介紹時,手勢動作要文雅,無論介紹哪一方,都應手心朝上,手背朝下,四指並攏,拇指張開,指向被介紹的一方,並向另一方點頭微笑。必要時,可以說明被介紹的一方與自己的關系,以便新結識的朋友之間相互瞭解和信任。介紹人在介紹時要主要先後順序,語言要清晰明瞭,不含糊其詞,以使雙方記清對方姓名。在介紹某人優點時要恰倒好處,不宜過分稱頌而導致難堪的局面。

②被介紹人的做法:作為被介紹的雙方,都應當表現出結識對方的熱情。雙方都要正面對著對方,介紹時除了女士和長者外,一般都應該站起來,但是若在會談進行中,或在宴會等場合,就不必起身,只略微欠身致意就可以了。如方便的話,等介紹人介紹完畢後,被介紹人雙方應握手致意,面帶微笑並寒暄。如「你好」、「見到你很高興」、「認識你很榮幸」、「請多指教」、「請多關照」等。 如需要還可互換名片。

(三)集體介紹

如果被介紹的雙方,其中一方是個人,一方是集體時,應根據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辦法。

1.將一個人介紹給大家。這種方法主要適用於在重大的活動中對於身份高者、年長者和特邀嘉賓的介紹。介紹後,可讓所有的來賓自己去結識這位被介紹者。

2.將大家介紹給一個人。這種方法適用於在非正式的社交活動中,使那些想結識更多的,自己所尊敬的人物的年輕者或身份低者滿足自己交往的需要,由他人將那些身份高者、年長者介紹給自己;也適用於正式的社交場合,如領導者對勞動模範和有突出貢獻的人進行接見;還適用於兩個處於平等地位的交往集體的相互介紹;開大會時主席台就坐人員的介紹。 將大家介紹給一個人的基本順序有兩種:一是按照座次或隊次介紹;二是按照身份的高低順序進行介紹。千萬不要隨意介紹,以免使來者產生厚此薄彼的感覺,影響情緒。

[編輯]
五、遞名片的禮節
在人際交往中,名片不但能推銷自己,也能很快地助你與對方熟悉,它就像持有著的顏面,不但要很好地珍惜,而且要懂得怎樣去使用它。現代名片是一種經過設計、能表示自己身份、便於交往和開展工作的卡片,名片不僅可以用作自我介紹,而且還可用作祝賀、答謝、拜訪、慰問、贈禮附言、備忘、訪客留話等。

(一)名片的內容與分類

名片的基本內容一般有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通訊地址等,也有把愛好、特長等情況寫在上面,選擇哪些內容,由需要而定,但無論繁、簡,都要求信息新穎,形象定位獨樹一幟,一般情況下,名片可分兩類。

1.交際類名片。除基本內容之外,還可以印上組織的徽標,或可在中文下面用英文寫,或在背面用英文寫,便於與外國人交往。

2.公關類名片。公關類名片可在正面介紹自己,背面介紹組織,或宣傳經營范圍,公關類的名片有廣告效應,使組織收到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名片的設計

名片的語言一般以簡明清晰、實事求是,傳遞個人的基本情況,從而達到彼此交際的目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名片語言幽默、新穎,別具一格。如:

(1)「您忠實的朋友——×××」,然後是聯系地址、郵編、電話,名片沒有任何官銜,語言簡潔,親切誠實。

(2)另有一人則寫著:「家中稱老大,社會算老九,身高一七八,自幼好旅遊,敬業精神在,雖貧亦富有,好結四方友,以誠來相求」。

(3)著名劇作家沙葉新的名片有一幅自己的漫畫像,自我介紹的文字很幽默、有趣,使人對其瞭解更加深刻:「我,沙葉新,上海人民劇作家——暫時的;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劇作家——永久的;××委員、××理事、××顧問、××教授——都是掛名的。 在設計上,除了文字外,還可藉助有特色或象徵性的圖畫符號等非語言信息輔助傳情,增強名片的表現力,但不能有煩瑣的裝飾,以免喧賓奪主。

(三)名片的放置 一般說來,把自己的名片放於容易拿出的地方,不要將它與雜物混在一起,以免要用時手忙腳亂,甚至拿不出來;若穿西裝,宜將名片置於左上方口袋;若有手提包,可放於包內伸手可得的部位。不要把名片放在皮夾內,工作證內,甚至褲袋內,這是一種很失禮雅的行為。另外,不要把別人的名片與自己的名片放在一起,否則,一旦慌亂中誤將他人的名片當作自己的名片送給對方,這是非常糟糕的。

(四)出示名片的禮節

(1) 出示名片的順序:名片的遞送先後雖說沒有太嚴格的禮儀講究,但是,也是有一定的順序的。一般是地位低的人先向地位高的人遞名片,男性先向女性遞名片。當對方不止一人時,應先將名片遞給職務較高或年齡較大者;或者由近至遠處遞,依次進行,切勿跳躍式地進行,以免對方誤認為有厚此薄彼之感。

(2)出示名片的禮節:向對方遞送名片時,應面帶微笑,稍欠身,注視對方,將名片正對著對方,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持握名片上端的兩角送給對方,如果是坐著的,應當起立或欠身遞送,遞送時可以說一些:「我是××,這是我的名片,請笑納。」「我的名片,請你收下。」「這是我的名片,請多關照。」之類的客氣話。在遞名片時,切忌目光游移或漫不經心。出示名片還應把握好時機。當初次相識,自我介紹或別人為你介紹時可出示名片;當雙方談得較融洽,表示願意建立聯系時就應出示名片;當雙方告辭時,可順手取出自己的名片遞給對方,以示願結識對方並希望能再次相見,這樣可加深對方對你的印象。

(五)接受名片的禮節

接受他人遞過來的名片時,應盡快起身或欠身,面帶微笑,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接住名片的下方兩角,態度也要必恭必敬,使對方感到你對名片很感興趣,接到名片時要認真地看一下,可以說:「謝謝!」、「能得到您的名片,真是十分榮幸」等等。然後鄭重地放入自己的口袋、名片夾或其它穩妥的地方。切忌接過對方的名片一眼不看就隨手放在一邊,也不要在手中隨意玩弄,不要隨便拎在手上,不要拿在手中搓來搓去,否則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影響彼此的交往。

(六)名片交換的注意點

(1)與西方、中東、印度等外國人交換名片只用右手就可以了,與日本人交換用雙手。

(2)當對方遞給你名片之後,如果自己沒有名片或沒帶名片,應當首先對對方表示歉意,再如實說明理由。如:「很抱歉,我沒有名片」、「對不起,今天我帶的名片用完了,過幾天我會親自寄一張給您的」。

(3)向他人索要名片最好不要直來直去,可委婉索要。

方法之一,是「積極進取」。可主動提議:「某先生,我們交換一下名片吧」,而不是單要別人的。
方法之二,是「投石問路」。即先將自己的名片遞給對方,以求得其予以「呼應」。
方法之三,是虛心請教。比如說:「今後怎樣向您求教」,以暗示對方拿出自己的名片來交換。
方法之四,是呼籲「合作」。例如,可以說:「以後如何與您聯系」?這也是要對方留下名片。
(4)如對方向你索要名片,你倘若實在不想滿足對方的要求,也不應直言相告,為讓對方不失面子,你可以表達得委婉一點。通常可以這樣說:「對不起,我忘了帶名片」,或是「不好意思,我的名片剛剛纔用完了」。

⑻ 致意的禮節有哪些

儀表修飾的原則
一是要注意適體性,修飾要與容貌、體型、個人氣質相適宜;要與自己的身份和職業協調統一,合乎和體現自己的身份特點和表現內在的素意。

二是要注意整體性,各部位的修飾要與整體協調一致。

三是要把握適度性,無論在修飾程度,還是飾品的數量和修飾技巧上,都要把握分寸,自然適度,追求雕而無痕的效果。

四是要適應TPO原則,就是要求儀表修飾因時間(time)、地點(place)和場合(occasion)的變化而相應地變化。

平等適度的原則

在社交場上,禮儀行為總是表現為雙方的,你給對方施禮,自然對方也會相應的還禮於你,這種禮儀施行必須講究平等的原則,平等是人與人交往時建立情感的基礎,是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的訣竅。平等在交往中,表現為不要驕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視一切,目空無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職業、地位、權勢壓人,而是應該處處時時平等謙虛待人,唯有此,才能結交更多的朋友。

適度原則即交往應把握禮儀分寸,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情境而行使相應的禮儀,如在與人交往時,既要彬彬有禮,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熱情大方,又不能輕浮諂諛;要自尊卻不能自負;要坦誠但不能粗魯;要信人但不能輕信;要活潑但不能輕浮;要謙虛但不能拘謹;要老練持重,但又不能圓滑世故。

⑼ 十個禮貌動作有哪些

儀表、言談、儀態舉止。又分為見面禮儀,公共場合禮儀等。

儀表: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一個人的衛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端莊、大方的儀表有著密切的關系。

1、衛生: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2、服飾: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范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並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

言談: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

2、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為「久仰」;很久不見為「久違」;請人批評為「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為「借光」;託人辦事為「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現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體現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儀態舉止:

1、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頒、抬頭、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裡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儀態的莊重。

3、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鬆。女性應兩膝並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要過大,一般不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不論何種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鍾」。若堅持這一點,那麼不管怎樣變換身體的姿態,都會優美、自然。

4、起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的美。「行如風」就是用風行水上來形容輕快自然的步態。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胸要挺,頭要抬,肩放鬆,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
見面禮儀:

1、握手禮: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後,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麼有禮貌的順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序是:先上級後下、級,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士。

2、鞠躬禮: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方式。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或是邊鞠躬邊說與行禮無關的話。鞠躬前視對方,以表示尊重的誠意。

3、致意: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種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里,人們往往採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閱讀全文

與致意禮儀有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邦列安使用方法 瀏覽:790
如何給自己洗頭發的正確方法 瀏覽:362
1723減23x7用簡便方法怎麼計算 瀏覽:522
高階段如何制定有效的學習方法 瀏覽:84
如何將數據轉換成數字方法 瀏覽:592
描寫方法有哪些各有什麼作用 瀏覽:422
間接測量方法包括 瀏覽:986
燧石雜質解決方法 瀏覽:1000
如何毛孔變小最快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28
彎管計算方法 瀏覽:101
蕁麻疹快速治療方法是什麼 瀏覽:101
手機去內存方法 瀏覽:63
小米note3音樂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
柚子茶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822
心理學與治療的研究方法 瀏覽:689
學生在校時間的計算方法 瀏覽:534
大數字相加的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987
研究學霸學習的方法 瀏覽:649
寫出常用的煮漿方法及特點 瀏覽:187
如何學初三英語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