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長江開發包括哪些方法

長江開發包括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0 09:00:59

Ⅰ 下列對長江流域開發利用的方式,合理的是()A.上游地區毀林開荒B.中游地區圍湖造田C.中下游發展

長江上游各河段大部分奔流於山高谷深的橫斷山區,落差大(總落差3000多米),江流湍急,水能資源十分豐富,上游地區毀林開荒,會造成水土流失.湖北宜昌以上為長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為長江中游.中游段地勢低平,河道蜿蜒,水面寬闊,流速銳減.其中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磯的荊江河段有「九曲回腸」之稱,中游圍湖造田會減弱長江的蓄洪能力.從湖口至入海口的下游段地勢更趨低平,江面更為開闊.不少河段江面寬在10千米以上,到入海口附近,江面寬逾80千米.兩岸水網如織,湖泊星羅棋布,是美麗富饒的水鄉澤國,所以中下游適合發展內河航運.
故選:C.

Ⅱ 長江、黃河流域開發利用的方式中,合理的有()A.長江上游陡坡墾殖B.洞庭湖圍湖造田C.黃河中游地

A、在長江上游地區植樹種草,可以保持水土,在陡坡墾殖會造成水土流失,故敘述錯誤,不符合題意;
B、洞庭湖地區圍湖造田會減小長江的防洪能力,故敘述錯誤,不符合題意;
C、黃河治理的主要措施是:在上、中游加強水土保持,在下游加固堤壩或修建水利工程等,故敘述正確,符合題意;
D、長江下游江闊水深,河汊縱橫,湖泊眾多,水域廣闊,在下游地區適宜發展內河航運業,不適宜發展水電業,故敘述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C.

Ⅲ 長江中下游的開發包括被譽為什麼和治理方法措施分別是什麼

長江中下游地區航運便利,被譽「黃金水道」,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利於航運的因素。治理方法措施是修建三峽工程,疏浚河道,加強沿岸港口建設。

Ⅳ 長江的開發利用主要是指哪些方面

長江在早期為長江流域的人民進行農業生產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在入海口處形成三角洲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近現代.三峽工程的建造即有效防止了長江泛濫.又有利利用了長江水進行水利發電,緩解了東部地區的能源危機,保護了環境.
比較全了,希望滿意

Ⅳ 對長江水系、黃 河水系的開發你有哪些建議

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開發的共同措施是上游開發水能,沿線開發旅遊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不同之處是長江上游和中游需要保護森林,防止水土流失;中下游開發水資源,發展航運和淡水養殖。黃河中游需要花費很大的力量治理水土流失,黃河下游需要解決地上河問題。

Ⅵ 說一說要從哪些方面對長江進行開發利用

第一當然是水產了
第二就是河運了
第三就是水了,飲用,灌溉
第四就是發電
第五就是沙石了

Ⅶ 請聯系我國對長江黃河的開發利用舉例說明我國開發利用河流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我國開發黃河主要開發黃河的水能資源,利用黃河水灌溉農田。同時治理黃河的泥沙問題,下游地上河帶來的防洪隱患問題。
我國開發長江,主要開發長江的水能資源,長江便利的航運、利用長江水灌溉農田、發展淡水養殖業。同時治理長江的洪水災害,長江水污染問題。

Ⅷ 長江上、中、下游的地形差異及利用方式

給5分太少了吧,不過助人為快樂之本,還是認真地給你回答吧:
長江上游主要以山地、高原為主,經過的地形區有:青藏高原、橫斷山脈、雲貴高原、四川盆地、巫山。上游具有豐富的水資源、水能資源、森林資源和旅遊資源,問題主要是水土流失,所以開發利用的重點在於水能開發和水土保持。
長江的中下游地區流經我國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平坦,氣候優越,河湖眾多,水資源和礦產資源較為豐富,所以開發的重點是建立商品糧基地和建立製造業基地以及跨流域調水的水源地。主要的問題在於中游地勢低平,匯水量大以及人為因素等導致洪澇災害多發。
長江的下游地形更為平坦,江闊水深,水資源豐富,人口稠密,科技發達。重點在於發展高產農業和特色農業,以及利用沿海位置優勢,發展外向型經濟以及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工業。問題在於水體污染和大氣污染。

Ⅸ 長江流域的綜合治理和開發情況是怎樣的

閱讀全文

與長江開發包括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少虧錢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429
男生蝴蝶斑的治療方法 瀏覽:326
坐便器的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589
你到底用什麼方法掠走我的芳心 瀏覽:41
確定剪切連接件的方法 瀏覽:50
邦列安使用方法 瀏覽:792
如何給自己洗頭發的正確方法 瀏覽:364
1723減23x7用簡便方法怎麼計算 瀏覽:524
高階段如何制定有效的學習方法 瀏覽:86
如何將數據轉換成數字方法 瀏覽:595
描寫方法有哪些各有什麼作用 瀏覽:426
間接測量方法包括 瀏覽:990
燧石雜質解決方法 瀏覽:1004
如何毛孔變小最快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32
彎管計算方法 瀏覽:103
蕁麻疹快速治療方法是什麼 瀏覽:103
手機去內存方法 瀏覽:65
小米note3音樂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7
柚子茶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824
心理學與治療的研究方法 瀏覽: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