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物理電學解題技巧初中
初中物理考試的壓軸題通常都會從是力學以及電學中進行挑選。而其中電學對許多學生來說,一直都是一個老大難問題。
想要解決電學問題,首先要學會四步基本的解題步驟:
1. 認真審題,根據題意建立物理圖景,確定不同狀態下的電路連接方式並畫出相應的等效電路圖。
2. 根據題目中所給的已知條件,在圖上標出已知量、相關量、相等量和所求量,以圖助思。
3. 在電路發生變化時,分析原因。
初中階級所涉及的電路變化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由開關開閉引起的變化;
(2)滑動變阻器滑片移動引起的變化;
(3)用電器組合方式改變或用電器的增減引起的變化等。
在電路變化時,應分清哪些是變數,哪些是不變數。在初中階段,一般認為電源電壓不變,定值電阻的阻值不變,燈絲的電阻不隨溫度改變,在變化中抓住不變數,往往是解題的切入點。
4. 利用不變數、相關量、相等量或比例關系及電路特點列出方程並求解。
識別電路是解題的前提。由於開關的斷開與閉合引起電阻組合(聯接)方式發生變化造成電路的變化,從已知量較多的情景入手解題.。
在解題時,如果遇到問題,可以使用下面這四句口訣:
找到不變用電器,千方百計求關系,走投無路總電壓,最終目的電阻比。
1、找到不變用電器
畫好正確的電路圖後找不變的電阻或燈泡,這是解題的基礎。
2、千方百計求關系
利用不變的物理量來解題
(1)在相同的電路圖中:
串聯:一定要利用好電流相同;並聯:一定要利用好電壓相同 。
(2)在不同的電路圖之間:
不變的電阻:利用題目中所給條件列出關於這個電阻的關系式,最後將電阻約掉,得出電流或電壓之比 。
(3)就題目中給出的條件,能求出多少物理量就求出盡量多的物理量及物理量間的比例 。
3、走投無路總電壓
在利用題目中給出的條件無法再求出更多物理量及比例時,可以利用不同電路圖的總電壓相等,列出關系式 。
4、最終目的電阻比
要充分利用好題目中給出的或求出的各種比例,力爭求出各電阻之間的比值,因為電阻比例是不隨電路的改變而改變的。
❷ 高中橋式電路解法
(1)關於基爾霍夫定律,其實是節點定律和另外一個關於電勢降的定律,暫且稱為環路定律吧。節點定律,即電路中,任意一點(如A點),流進的電流要等於流出的電流。這很好理解,可以理解為電荷不會在這一點堆積。環路定律,即從某一點出發,經任一迴路回到原點,電勢降要為零。其中,經過電源時的電勢升降大小即為電動勢(這很好判斷),經過電阻的話則用所設電流、歐姆定律表示,逆流為電勢上升。在運用時,關鍵就是你問的那個,電流方向問題。具體操作:任意設每一條支路中的某一電流方向為正(當然,如果你能盡量憑感覺設得合理一些,會比較好解好想),列足夠的方程組(看你設了幾個電流)求解,解出後,其中負的結果表示實際電流與你所設的電流方向相反。其實,基爾霍夫定律並不太實用,因為方程組太多。建議你學習下等效電壓源和等小電流源的原理,會方便很多(2)關於電橋從字面即可理解,圖中跨接在AB之間的線路即成為橋路,它既不是串聯也不是並聯。處理的時候,可以先想像把這一支路取下,看原本電路(是個並聯)中,A,B兩個點哪個點的電勢高。這應該很好算吧,如設電流從左向右的話,通過比較R1與R2上的電勢降即可得出。判斷出橋路兩端點的電勢大小關系以後,電流方向還用說嗎~判斷出方向以後,用基爾霍夫慢慢算吧。。。
❸ 求初中物理電路圖的所有解題技巧
很簡單,學會分析電路圖。
深入理解歐姆定律,抓住問題的關鍵,不管題怎麼樣變化,歐姆定律不會變,通過電阻的電流永遠等於電阻兩端電壓除電阻值。
最主要的就是根據已知條件列平衡方程,你可以從歐姆定律來分析,也可以從電阻相等來列,多數情況都是根據歐姆定律來列方程組,從而解出未知量的。
帶滑動變阻器的電路,你就把它當做固定的電阻來處理,它每變化一次就是一個全新的電路,需要你重新來分析,以便更好的解決問題
❹ 電工復雜電路解題方法有幾種
電工復雜電路解題方法有:
1、支路電流法,以支路電流為未知數,利用KCL、LVL方程求解。
2、網孔電流法,設網孔電流,以網孔電流為未知數,列KVL方程求解。
3、結點電壓法,以結點電壓為未知數,用LCL列方程求解。
以上為接復雜電路的系統方法,其他還有:
4、電源轉換法。
5、疊加原理。
6、戴維南(諾頓)等效電路法。
❺ 求初中物理電路解題方法
分析各元件串並聯關系,確定通過他們的電流和他們兩端的電壓。
如果串並聯關系不好判斷,可使用等效電路法,即通過電流流過導線的方向重新繪制的與原來電路等效的電路,但是可以簡潔明了地看出串並聯關系,這種方法適用於較難題。
熟記電學的公式以及串並聯電路中各部分電流、電壓、功率與總電流、總電壓、總功率的關系。
還要記住一些默認的東西,比如說導線電阻為零,導線兩端電壓為零,電壓表電阻極大相當於斷路,電流表電阻極小相當於導線,電壓表直接串聯在電源兩端顯示電源電壓(不管是否還串聯著其他用電器),半導體電流單向傳導……慢慢在學習中積累就好了。
初中電路題在初中物理中並不是很難的一部分,只要掌握方法技巧,你就一定能把這類題做好,加油!
❻ 電路解題方法
你好,要多練還要撐握基本方法,這類題方法很多,我的物理老師給我們總結了兩句話用於判斷串並聯電路,一、串聯順次連接,一條通路,開關位置不同無影響;二、並聯用電器並列連接,電流「有分有合」,每個支路都可與電源構成迴路,開關位置不同,作用不同。
❼ 論述電學解題方法
如何正確識別電路?
解答:電路的識別包括正確電路和錯誤電路的判斷,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的判斷。錯誤電路包括缺少電路中必有的元件(必有的元件有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不能形成電流通路、電路出現開路或短路。判斷電路的連接通常用電流流向法。既若電流順序通過每個用電器而不分流,則用電器是串聯;若電流通過用電器時前、後分岔,即,通過每個用電器的電流都是總電流的一部分,則這些用電器是並聯。在判斷電路連接時,通常會出現用一根導線把電路兩點間連接起來的情況,在初中階段可以忽略導線的電阻,所以可以把一根導線連接起來的兩點看成一點,所以有時用「節點」的方法來判斷電路的連接是很方便的。
如何進行電路連接?
解答:電路連接的方法為:1.連接電路前,先要畫好電路圖。2.把電路元件按電路圖相應的位置擺好。3.電路的連接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4.連接並聯電路時,可按「先干後支」的順序進行,即先連好乾路,再接好各支路,然後把各支路並列到電路共同的兩個端點上,或按「先支後干」的順序連接。連接電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電路連接的過程中,開關應該是斷開的。2.每處接線必須接牢,防止虛接。3.先接好用電器,開關等元件,最後接電源。4.連接後要認真檢查,確認無誤後,才閉合開關。5.閉合開關後,如果出現不正常情況,應立即斷開電路,仔細檢查,排除故障。
如何分析電路的變化?
解答:1在電路中,當開關斷開或閉合,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動前後,電路中的電阻及電阻的連接情況發生了變化,從而引起電路中的電流,電壓分配也發生了變化,用電器的功率發生了變化,燈泡的亮度也發生了改變。在分析電路變化時,要首先注意到電路的連接方法。在串聯電路中,滑動變阻器滑片的移動引起了電路的一系列變化。當滑片P移動時,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發生變化,電路中的總電阻發生變化,根據歐姆定律:I = U/R,電源電壓不變,電強強度因電阻的改變而改變。在分析電壓分配時,有的學生誤認為定阻電阻因阻值不變,則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就不變。其實不然,在串聯電路中,一個電阻阻值的變化會引起整個電路各個用電器兩端電壓分配的變化。可先分析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變化,即U定= I·R定,再根據電源電壓不變U = U定+U滑確定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的變化。在並聯電路中,開關的開、閉或並聯支路中滑動變阻器滑片的移動僅影響支路的電阻的變化,不會影響另一支路中電阻的變化及電源電壓的變化,所以另一支路中的電流、另一支路用電器兩端電壓均不變,但會影響整個電路總電阻及總電流的變化。用電器的功率決定於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及通過用電器的電流,即P = U·I。若用電器U及I變化,P發生變化;若用電器U及I不變,P不變。
初中物理電學學習記憶口訣
電壓·電流
電源有個電源力,推動電荷到正極,正負極間有電壓,電路接通電荷移。
直流電路等效圖
無阻導線縮一點,等勢點間連成線;斷路無用線撤去,
節點之間依次連;整理圖形標准化,最後還要看一遍。
安培定則歌
導線周圍的磁力線,用安培定則來判斷。判斷直線用定則一,讓右手直握直導線。
電流的方向拇指指,四指指的是磁力線。判斷螺線用定則二,讓右手緊握螺線管。
電流的方向四指指,N極在拇指指那端。
安裝電燈要點
火地並排走,地線進燈頭,火線進開關,開關接燈頭。
安全用電順口溜
電燈離地六尺高,固定安裝最重要。廣播碰到電力線,喇叭怪叫要冒煙。
如果有人觸了電,切斷電源莫遲延。電線要是著了火,不能帶電用水潑。
滑動變阻器的使用
滑動變阻器分上下兩層,上層鋼桿和下層電阻絲各有兩個接線柱,為了變阻,使用時應上下各用一個接線柱。可簡記為: 一上一下,各用一個。
根據這一接法,連接實物時就不必拘泥於電路圖中滑動變阻器的接線方向,從而選擇短距離,避免交叉的布線方式。
(三)連接電路的入門方法
連接含有並聯電路的迴路時,可先只連接並聯導體中的一個導體,伏特表也暫不接入電路,即首先連接一個串聯迴路,然後再把並聯的導體和伏特表接入電路,這種入門的方法叫 先串後並。
這樣做,對初學者能起到化難為易的作用。
(四)防止讀錯數據的一種方法
物理量具的刻度方向不盡相同。量筒和溫度計的上刻度值比下刻度值大,而彈簧和比重計則相反。再如0.6安培表,每小格刻度值是0.02安培。當指針指在沒有標值的地方時,粗心的同學常會讀錯數據。為防止讀錯,可以記住這樣一個口訣: 勻中助讀。
意思是說,可以先把指針相鄰的兩個標度值中點的值讀出來,再讀指針處的數據
電學知識總結
一, 電路
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任何電荷的定向移動都會形成電流).
電流的方向:從電源正極流向負極.
電源:能提供持續電流(或電壓)的裝置.
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如干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電機則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有持續電流的條件:必須有電源和電路閉合.
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鹽水溶液等.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純水等.
電路組成:由電源,導線,開關和用電器組成.
路有三種狀態:(1)通路:接通的電路叫通路;(2)開路:斷開的電路叫開路;(3)短路: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極上的電路叫短路.
電路圖: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電路圖.
串聯:把元件逐個順序連接起來,叫串聯.(任意處斷開,電流都會消失)
並聯:把元件並列地連接起來,叫並聯.(各個支路是互不影響的)
二, 電流
國際單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測量電流的儀表是:電流表,它的使用規則是: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電流要從" "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實驗室中常用的電流表有兩個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1安.
三, 電壓
電壓(U):電壓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國際單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測量電壓的儀表是:電壓表,使用規則:①電壓表要並聯在電路中;②電流要從" "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實驗室常用電壓表有兩個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5伏.
熟記的電壓值:①1節干電池的電壓1.5伏;②1節鉛蓄電池電壓是2伏;③家庭照明電壓為220伏;④安全電壓是:不高於36伏;⑤工業電壓380伏.
四, 電阻
電阻(R):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導體如果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那麼電阻就越大,而通過導體的電流就越小).
國際單位:歐姆(Ω);常用:兆歐(MΩ),千歐(KΩ);1兆歐=103千歐;
1千歐=103歐.
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R與它的U和I無關).
滑動變阻器:
原理: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
作用: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
銘牌:如一個滑動變阻器標有"50Ω2A"表示的意義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2A.
正確使用:a,應串聯在電路中使用;b,接線要"一上一下";c,通電前應把阻值調至最大的地方.
五, 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公式: 式中單位:I→安(A);U→伏(V);R→歐(Ω).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須是在同一段電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兩個量就可求另一個量;③計算時單位要統一.
歐姆定律的應用:
①同一電阻的阻值不變,與電流和電壓無關,其電流隨電壓增大而增大.(R=U/I)
②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小.(I=U/R)
③當電流一定時,電阻越大,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越大.(U=IR)
電阻的串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串聯,串得越多,電阻越大)
①電流:I=I1=I2(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②電壓:U=U1 U2(總電壓等於各處電壓之和)
③ 電阻:R=R1 R2(總電阻等於各電阻之和)如果n個等值電阻串聯,則有R總=nR
④ 分壓作用:=;計算U1,U2,可用:;
⑤ 比例關系:電流:I1:I2=1:1 (Q是熱量)
電阻的並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並聯,並得越多,電阻越小)
①電流:I=I1 I2(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②電壓:U=U1=U2(幹路電壓等於各支路電壓)
③電阻:(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電阻的倒數和)如果n個等值電阻並聯,則有R總=R
④分流作用:;計算I1,I2可用:;
⑤比例關系:電壓:U1:U2=1:1 ,(Q是熱量)
六, 電功和電功率
1. 電功(W):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電功,
2.功的國際單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時),1度=1千瓦時=3.6×106焦耳.
3.測量電功的工具:電能表
4.電功公式:W=Pt=UIt(式中單位W→焦(J);U→伏(V);I→安(A);t→秒).
利用W=UIt計算時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電路;②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③已知任意的三個量都可以求出第四個量.還有公式:=I2Rt
電功率(P):表示電流做功的快慢.國際單位:瓦特(W);常用:千瓦
公式:式中單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利用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則P的單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時,t用小時,則P的單位是千瓦.
10.計算電功率還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額定電壓(U0):用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另有:額定電流
12.額定功率(P0):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
13.實際電壓(U):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另有:實際電流
14.實際功率(P):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
❽ 初中物理電學的解題思路有哪些
一、牢牢掌握基本知識,包括原理、公式,特別是歐姆定律公式、電功和電功率公式(包括其拓展公式)、串並聯電路的特點等。
二、多練習,並在練習中自己概括一些解題思路。對付變化電路的分析方法:
1.根據電路的不同情況畫出電路圖,並化簡電路(去掉斷開的或被短路掉的,電流表相當與導線,電壓表相當與斷開)。2.根據不同情況的電路圖,結合串並聯電路的特點,分析各用電器(或電阻)的電流、電壓、電阻、電功率和電源電壓等物理量之間的關系。3.對比各種情況,判斷或分析不同情況下各用電器(或電阻)電壓、電流、電阻、功率的變化或關系。一般來說,不換電源,則電路的總電壓不改變;一般計算中,電壓變化不大時,各用電器工作時的電阻變化可忽略。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動過程中,電阻的變化要根據它的接線情況進行分析。
❾ 求電路基礎解題步驟
(1)確定所研究的電路。
(2)將不規范的串並聯電路改畫為規范的串並聯電路。
(使所畫電路的串、並聯關系清晰)。對應題中每一問可分別畫出簡單電路圖,代替原題中較為復雜的電路圖。
(3)在所畫圖中標出已知量和待求量,以利分析。
(4)應注意當某一電阻改變時,各部分電流、電壓、功率都要改變。可以認為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及其它定值電阻的數值不變。必要時先求出、r和定隨電阻的大小。
(5)根據歐姆定律,串、並聯特性和電功率公式列方程求解。
(6)學會用等效電路,會用數學方法討論物理量的極值。
2、將不規范的串並聯電路加以規范
搞清電路的結構是解這類題的基礎,具體辦法是:
(1)確定等勢點,標出相應的符號。因導線的電阻和理想安培計的電阻都不計,可以認為導線和安培計聯接的兩點是等勢點。
(2)先畫電阻最少的支路,再畫次少的支路……從電路的一端畫到另一端。
3、含有電容器的電路解題方法
在直流電路中,電容器相當電阻為無窮大的電路元件,對電路是斷路。解題步驟如下:
(1)先將含電容器的支路去掉(包括與它串在同一支路上的電阻),計算各部分的電流、電壓值。
(2)電容器兩極扳的電壓,等於它所在支路兩端點的電壓。
(3)通過電容器的電壓和電容可求出電容器充電電量。
(4)通過電容器的電壓和平行板間距離可求出兩扳間電場強度,再分析電場中帶電粒子的運動。
❿ 解電路問題的一般步驟
電學類計算題解題思路與方法
思路:審清題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確定相應的計算公式,明確解題的步驟,按格式要求解題。
方法:1、看懂電路圖(電流法)(還可用「刪除電器法」):以電流的流動路線為依據分析電路,具體包括用電器的串、並聯關系;開關的控製作用;電流表測誰的電流;電壓表測誰的電壓;變阻器的滑片移動對電阻的影響;
特別提示:①開關有改變電路連接方式或造成短路的作用;②分析電路時,電流表可當做導線,電壓表可當做斷路,從而簡化電路;
2、審清題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特別要注意隱含的已知條件;
3、根據已知量和未知量,明確各物理量的物理意義及對應關系,找出與之相對應的計算公式;
4、安排好解題的步驟,適當使用文字說明和符號下標;
5、按步驟、按格式(計算公式→代入數據→計算結果)書寫解題過程。
特殊問題:分析問題中遇到已知量很少,未知量太多的題型,應考慮「列方程」來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把未知量當做已知量根據計算公式寫出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