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標題常用的化學消毒方法有哪些

標題常用的化學消毒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19 03:57:37

Ⅰ 化學消毒劑的使用方法有哪四種

浸泡法
選用殺菌譜廣、腐蝕性弱、水溶性消毒劑,將物品浸沒於消毒劑內,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內,達到消毒滅菌目的。浸泡消毒時,消毒液連續使用過程中,消毒有效成分不斷消耗,因此需要注意有效成分濃度變化,應及時添加或更換消毒液。當使用低效消毒劑浸泡時,需注意消毒液被污染的問題,從而避免疫源性的感染。
擦拭法
選用易溶於水、穿透性強的消毒劑,擦拭物品表面或動物體表皮膚、黏膜、傷口等處。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里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噴灑法
將消毒液均勻地噴灑在被消毒物體上。用5%來蘇兒溶液噴灑消毒鴨舍地面等。
噴霧法
將消毒液通過噴霧形式對物體表面、鴨舍或鴨群體表進行消毒。
發泡(泡沫)法
此法是自體表噴霧消毒後開發的又一新的消毒方法。所謂發泡消毒是把高濃度的消毒液用專用的發泡機製成泡沫散布在鴨舍內面及設施表面。主要用於水資源貧乏的地區,或為了避免消毒後的污水進入污水處理系統而破壞活性污泥的活性以及自動環境控制的鴨舍,一般用水量僅為常規消毒法的1/10。採用發泡消毒法,對一些形狀復雜的器具、設備進行消毒時,由於泡沫能較好地附著在消毒對象的表面,故能得到較為一致的消毒效果,且由於泡沫能較長時間附著在消毒對象表面,延長了消毒劑的作用時間。
洗刷法
用毛刷等蘸取消毒劑溶液在消毒對象表面洗刷。如外科手術前術者的手用洗手刷在0.1%新潔爾滅溶液中洗刷消毒。
沖洗法
將配製好的消毒液沖濕物體表面進行消毒。這種方法消耗大量的消毒液,一般較少使用。
熏蒸法
通過加熱或加入氧化劑,使消毒劑呈氣體或煙霧,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里達到消毒滅菌目的。適用於鴨舍內物品及空氣消毒或精密貴重儀器和不能蒸、煮、浸泡消毒的物品的消毒。環氧乙烷、甲醛、過氧乙酸以及含氯消毒劑均可通過此種方式進行消毒,熏蒸消毒時環境濕度是影響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
撒布法
將粉劑型消毒劑均勻地撒布在消毒對象表面。如含氯消毒劑可直接用葯物粉劑進行消毒處理,通常用於地面消毒。消毒時,需要較高的濕度使葯物潮解才能發揮作用。

Ⅱ 化學消毒滅菌方法有哪幾種

1.浸泡法
2.擦拭法
3.熏蒸法

Ⅲ 常見的消毒方法物理消毒:化學消毒:

(一)物理消毒法
1.機械消毒
2.熱力消毒
包括火燒、煮沸、流動蒸氣、高熱蒸氣、乾熱滅菌等。能使病原體蛋白凝固變性,失去正常代謝機能。
3.輻射消毒
(二)化學消毒法
根據對病原體蛋白質作用,分為以下幾類。
1凝固蛋白消毒劑包括酚類、酸類和醇類。
2主要為鹼性葯物,常用有氫氧化鈉、石灰等。3.氧化蛋白類消毒劑
包括含氯消毒劑和過氧化物類消毒劑。(1)漂白粉(2)氯胺—T(4)過氧乙酸(6)過錳本鉀
4.陽離子表面活性劑
5.烷基化消毒劑

Ⅳ 常用的消毒滅菌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消毒滅菌方法如下:

1、煮沸滅菌:是濕熱滅菌法范圍,就是將洗凈的物品(如毛巾、衣服、床單、用具等)放入水中直接煮沸30min或60min,可將細菌全部殺死,但不能保證殺滅所有的芽孢。

2、紫外線滅菌:一般用於滅菌的紫外線波長是2000~3000Å,滅菌力最強的是波長為2540Å的紫外線。主要用於消毒器具表面的滅菌以及凈化室內空氣。器具表面滅菌一般要經肥皂水洗凈後再經清水洗凈後擦乾後在紫外線下滅菌,包好備用。

3、75%乙醇滅菌:本法是化學滅菌法之一,可用75%酒精溶液用於剪刀、手術刀、針具以及皮膚表面和物品表面等的消毒。物品表面消毒前需要了解酒精是否恢復消毒物品產生損壞。

4、氯維液體噴劑滅菌:氯維液體噴劑滅菌屬於化學滅菌法。可用於器具、皮膚傷口表面、物品表面、空間等等情況的消毒。

消毒效果的檢查方法

1、物品表面檢查

在消毒物品相鄰部位劃出2個10cm2范圍,消毒前後別以無菌棉簽采樣,接種後培養24~48小時觀察結果。

2、排泄物檢查

消毒前後各取0.2ml排泄物的稀釋液接種肉湯管,37℃培養24小時後再取樣轉種相應的培養基,24~48小時後觀察結果。

3、空氣消毒效果檢查

一般用自然沉降法。消毒前後在消毒的空間不同平面和位置。放置4~5個平面,暴露5~30分鍾後蓋好,培育24~48小時觀察結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消毒

Ⅳ 常用的化學消毒滅菌法有哪些

常見的化學消毒滅菌法如下:
(1)浸泡法 選用殺菌譜廣、腐蝕性弱、水溶性消毒劑,將物品浸沒於消毒劑內,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內,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2)擦拭法 選用易溶於水、穿透性強的消毒劑,擦拭物品表面,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里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3)薰蒸法 加熱或加入氧化劑,使消毒劑呈氣體,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里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適用於室內物品及空氣消毒或精密貴重儀器和不能蒸、煮、浸泡的物品(血壓計、聽診器以及傳染病人用過的票證等),均可用此法消毒。
①純乳酸 常用於手術室和病室空氣消毒。每100m2空間用乳酸12ml加等量水,放入治療碗內,密閉門窗,加熱熏蒸,待蒸發完畢,移去熱源,繼續封閉2小時,隨後開窗通風換氣。
②食醋 5-10ml/m3加熱水1-2m3,閉門加熱熏蒸到食醋蒸發完為止。因食醋含5%醋酸可改變細菌酸鹼環境而有抑菌作用,對流感、流腦病室的空氣可進行消毒。
此外,尚可應用甲醛或過氧乙酸等進行熏蒸滅菌。
(4)噴霧法藉助普通噴霧器或氣溶膠噴霧器,使消毒劑產生微粒氣霧彌散在空間,進行空氣和物品表面的消毒。如用1%漂白粉澄清液或0.2%過氧乙酸溶液作空氣噴霧。對細菌芽胞污染的表面,每立方米噴霧2%過氧乙酸溶液8ml經30分鍾(在18℃以上的室溫下),可達99.9%殺滅率。
(5)環氧乙烷氣體密閉消毒法將環氧乙烷氣體置於密閉容器內,在標準的濃度、濕度和時間內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環氧乙烷是廣譜氣體殺菌劑,能殺滅細菌繁殖體及芽胞,以及真菌和病毒等。穿透力強,對大多數物品無損害,消毒後可迅速揮發,特別適用於不耐高熱和溫熱的物品,如精密器械、電子儀器、光學儀器、心肺機、起博器、書籍文件等,均無損害和腐蝕等副作用。本品沸點為10.8℃,只能灌裝於耐壓金屬罐或特製安瓿中。
操作方法:滅菌可用櫃室法或丁基橡膠袋法。
①櫃室法可在環氧乙烷滅菌櫃內進行。將物品放入櫃室內,關閉櫃門,預溫加熱至40-60℃,抽真空至21kPa左右,通入環氧乙烷,用量1kg/m3,在最適相對溫度(60-80%)情況下作用6-12小時。滅菌完畢後排氣打開櫃門,取出物品。
②丁基橡膠袋法在特製的袋內進行。將物品放入袋內,擠出空氣,扎緊袋口。環氧乙烷給葯可事先放安瓿於袋內,扎緊袋口後打碎,使其氣體擴散;亦可將鋼瓶放在40-50℃溫水中氣化後與袋底部膠管相通,使氣體迅速進入,用葯量為2.5g/L.將橡膠袋底部通氣口關閉,放入20-30℃室溫中放置8-24小時。

注意事項:
①環氧乙烷應存放在陰涼、通風、無火源、無電開關處。用時輕取輕放,勿猛烈碰撞。②消毒時,應注意環境的相對濕度和溫度。鋼瓶需加溫時,熱水不可超過70℃。③消毒容器不能漏氣(檢測有無漏氣,可用浸有硫代硫酸鈉指示劑的濾紙片貼於可疑部位。如有漏氣,濾紙片由白色變粉紅色)。袋內物品放置不宜過緊。④環氧乙烷有一定吸附作用,消毒後的物品,應放置在通風環境,待氣體散發後再使用。⑤本品液體對皮膚、眼及粘膜刺激性強,如有接觸,立即用水沖洗。⑥在環氧乙烷消毒的操作過程中,如有頭昏頭痛等中毒症狀時,應立即離開現場,至通風良好處休息。

Ⅵ 常見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1)預防消毒

這是結合日常生產管理,定期對養殖環境(水池、養殖籠筐、生產工具及周邊環境等)及養殖生物進行例行性消毒。這種消毒沒有明確的傳染源存在,因此,所使用的消毒劑應是廣譜的。

(2)臨時消毒

亦稱緊急消毒。在該地區、養殖場(池)內的養殖生物發生傳染病,尤其是發生急性流行性傳染病時,對疫源區及周邊地區進行針對特定病原體所做的應急處理,目的在於及時將傳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清除或殺滅。它所用的消毒劑應是針對該疫源病原體的特效消毒劑,所用的濃度也較預防消毒要大,以期盡快切斷疫源區向非疫區(場、池)的傳播蔓延途徑。

(3)終止消毒

疫情已被控制、病已痊癒、疫區封鎖行將解除、生產即將開始恢復正常管理之前,為了徹底消滅該次引發疫病的病原體而進行的一次消毒,這是為防止疾病復發的消毒。這種消毒很重要,但卻往往由於被忽略而造成疫病更為廣泛的傳播。

在鮑養殖業中,上述三種消毒中又分帶活鮑消毒與無活鮑消毒。前者因在被消毒系統中有鮑的存在,因此,所選用的葯劑、施用濃度、處理方法與處理時間等,都必須以不傷害養殖鮑為前提。對被消毒設備(池子、工具等),每次只能選用一種消毒劑。

Ⅶ 常用的化學消毒方法有那些

原理無一例外是改變細菌蛋白質結構,讓其失活。打個比方吧,生雞蛋可以付出小雞,用開水煮過之後就只是雞蛋了。

按: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碰到二氧化氯類產品的"敵人",包括:次氯酸鈉(鈣)、臭氧、碘伏、 潔而滅、酒精、過氧乙酸等。我們既不能貶低別的類別產品也不能對自己的產品沒有信心。 這一切的前提是:科學、全面的了解各類產品的性能及優缺點。只有知己知彼、揚長避短才 能服務好客戶,作好我們的工作。以下是我對這些產品的總結和摘抄。
總 則 :理 想 的 化 學 消 毒 劑 特 質
(1)殺菌譜廣; (2)使用有效濃度低; (3)殺菌作用速度快; (4)性能穩定; (5)易溶於水; (6)可在低溫下使用; (7)不易受各種物理化學因素影響; (8)對物品無腐蝕性; (9)無臭無味,無色; (10)毒性低,消毒後無殘留毒害; (11)使用安全,不易燃燒; (12)價格低廉; (13)運輸方便; (14)可大量生產供應。 目前的化學消毒劑中,沒有一種能夠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因此在使用中,只能根據被消毒 物品性質、工作需要及化學消毒劑的性能來選擇使用某種消毒劑。
1、 過 氧 乙 酸
過氧乙酸又叫過醋酸, 它是目前所有化學消毒劑中比較突出的一種消毒劑。 屬高效消毒 劑、市售濃度為 16-20%。 (1)殺菌原理:過氧乙酸的殺菌原理有兩點: ①依靠強大的氧化作用使酶失去活性,造成微生物死亡; ②通過改變細胞內的 pH 值,而損傷微生物。 (2)主要優缺點:
優點: ①高效廣譜能殺滅一切微生物、殺菌效果可靠; ②殺菌快速、徹底; ③可用於低溫消毒; ④毒性低、消毒後物品上無殘餘毒性,分解產物對人體無害; ⑤合成工藝簡單,價格低廉,便於推廣應用。 缺點: ①易揮發, 不穩定, 貯存過程中易分解, 遇有機物、 強鹼、 金屬離子或加熱分解更快; ②高濃度穩定但濃度超過 45%時,劇烈振盪或加熱可引起爆炸; ③有腐蝕和漂白作用; ④有強烈酸味,對皮膚粘膜有明顯的刺激。 (3)適用范圍: 適用於耐腐蝕物品、環境、皮膚等的消毒與滅菌。

Ⅷ 常用化學消毒劑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化學消毒劑如下:

(1)戊二醛的適用范圍:常用制劑有2%鹼性戊二醛、2%強化酸性戊二醛;適用於不耐熱的精密儀器、醫療器械的消毒與滅菌;消毒需浸泡10-30分鍾;滅菌需浸泡4-10小時。

(2)甲醛的適用范圍:甲醛10-20ml/m³加水20-40ml,加熱,用於室內消毒;甲醛40-60ml/m³加高錳酸鉀20-40g,用於櫃內熏蒸,需密閉6-12小時;4-10%甲醛溶液用於大體解剖、病理組織標本固定。

(3)含氯消毒劑的適用范圍:適用於餐具、茶具、水、環境及疫源地等的消毒;含有效氯0.02%的消毒液浸泡待消毒物品需10分鍾;含有效氯0.2%的消毒液浸泡被乙肝病毒、結核分枝桿菌、細菌芽孢污染的物品需30分鍾;用於噴灑時有效氯的含量、消毒時間均需加倍;排泄物的消毒:排泄物5份加含氯消毒劑1份攪拌,放置2-6小時。

(4)乙醇的適用范圍:適用於皮膚、物品表面及醫療器械的消毒;70-75%溶液多用於皮膚消毒;95%溶液用於燃燒滅菌。
注意事項:消毒用的濃度切勿超過80%,濃度過高或過低均影響殺菌效果;不適用於手術器械滅菌;易燃、易揮發,須加蓋保存,置於避火處,並定期檢測溶液濃度;有刺激性,不宜用於黏膜及創面的消毒。

閱讀全文

與標題常用的化學消毒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肌肉收縮鍛煉方法 瀏覽:993
黑蜂膠囊的食用方法 瀏覽:567
h1小燈燈泡安裝方法 瀏覽:728
生命不息鍛煉方法圖片 瀏覽:706
社會課本里的反思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19
櫥櫃怎麼測量方法 瀏覽:457
銅線的接法與安裝方法 瀏覽:585
牆磚鋪貼方法視頻大全 瀏覽:155
回顧性研究包括哪些方法 瀏覽:486
銅炊鍋使用方法 瀏覽:824
電路的圖示方法有什麼 瀏覽:890
支付寶解除關聯手機號的操作方法 瀏覽:50
加熱試管的方法圖片 瀏覽:708
3點減1點計算方法 瀏覽:614
兒童吊頂蚊帳怎麼安裝方法 瀏覽:776
平果手機用什麼方法變得音量大 瀏覽:701
少虧錢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438
男生蝴蝶斑的治療方法 瀏覽:331
坐便器的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596
你到底用什麼方法掠走我的芳心 瀏覽: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