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肩關節半脫位有哪些治療方法

肩關節半脫位有哪些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8 18:35:59

『壹』 肩關節 習慣性 脫位 治療方法

【概述】

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佔全身關節脫位的50%,這與肩關節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關,如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關節囊鬆弛,其前下方組織薄弱,關節活動范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肩關節脫位多發生在青壯年、男性較多。

【治療措施】

1.手法復位

脫位後應盡快復位,選擇適當麻醉(臂叢麻醉或全麻),使肌肉鬆弛並使復位在無痛下進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劑下(如75~100毫克杜冷丁)進行。習慣性脫位可不用麻醉。復位手法要輕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發生骨折或損傷神經等附加損傷。常用復位手法有三種。

(1)足蹬法(Hippocrate's法)

患者仰卧,術者位於患側,雙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於患側腋窩,兩手用穩定持續的力量牽引,牽引中足跟向外推擠肱骨頭,同時旋轉,內收上臂即可復位。復位時可聽到響聲。

(2)科氏法(Kocher's法)

此法在肌肉鬆弛下進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過猛,防止肱骨頸受到過大的扭轉力而發生骨折。手法步驟: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頭肌鬆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續牽引,輕度外展,逐漸將上臂外旋,然後內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線,再內旋上臂,此時即可復位。並可聽到響聲。

(3)牽引推拿法

傷員仰卧,一助手用布單套住胸廓向健側牽拉,第二助手用布單通過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牽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牽引並外旋內收,三方面同時徐徐持續牽引。術者用手在腋下將肱骨頭向外推送還納復位。二人也可做牽引復位。

復位後肩部即恢復鈍園豐滿的正常外形、腋窩、喙突下或鎖骨下再摸不到脫位的肱骨頭,搭肩試驗變為陰性,X線檢查肱骨頭在正常位置上。如合並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因骨折片與肱骨幹間多有骨膜相連,在多數情況下,肩關節脫位復位後撕脫的大結節骨片也隨之復位。

復位後處理:肩關節前脫位復位後應將患肢保持在內收內旋位置,腋部放棉墊,再用三角巾,綳帶或石膏固定於胸前,3周後開始逐漸作肩部擺動和旋轉活動,但要防止過度外展、外旋,以防再脫位。後脫位復位後則固定於相反的位置(即外展、外旋和後伸拉)。

2.手術復位

有少數肩關節脫位需要手術復位,其適應症為:肩關節前脫位並發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向後滑脫阻礙手法復位者;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頭與關節盂之間影響復位者;合並肱骨外科頸骨折,手法不能整復者;合並喙突、肩峰或肩關節盂骨折,移位明顯者;合並腋部大血管損傷者。

3.陳舊性肩關節脫位的治療

肩關節脫位後超過三周尚未復位者,為陳舊性脫位。關節腔內充滿瘢痕組織,有與周圍組織粘連,周圍的肌肉發生攣縮,合並骨折者形成骨痂或畸形癒合,這些病理改變都阻礙肱骨頭復位。

陳舊性肩關節脫位的處理:脫位在三個月以內,年輕體壯,脫位的關節仍有一定的活動范圍,X線片無骨質疏鬆和關節內、外骨化者可試行手法復位。復位前,可先行患側尺骨鷹嘴牽引1~2周;如脫位時間短,關節活動障礙輕亦可不作牽引。復位在全麻下進行,先行肩部按摩和作輕輕的搖擺活動,以解除粘連,緩解肌肉痙攣,便於復位。復位操作採用牽引推拿法或足蹬法,復位後處理與新鮮脫位者相同。必須注意,操作切忌粗暴,以免發生骨折和腋部神經血管損傷。若手法復位失敗,或脫位已超過三個月者,對青壯年傷員,可考慮手術復位。如發現肱骨頭關節面已嚴重破壞,則應考慮作肩關節融合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肩關節復位手術後,活動功能常不滿意,對年老患者,不宜手術治療,鼓勵患者加強肩部活動。

4.習慣性肩關節前脫位的治療

習慣性肩關節前脫位多見於青壯年,究其原因,一般認為首次外傷脫位後造成損傷,雖經復位,但未得到適當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由於關節囊撕裂或撕脫和軟骨盂唇及盂緣損傷沒有得到良好修復,肱骨頭後外側凹陷骨折變平等病理改變,關節變得鬆弛。以後在輕微外力下或某些動作,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後伸動作時可反復發生脫位。肩關節習慣性脫位診斷比較容易,X線檢查時,除攝肩部前後位平片外,應另攝上臂60~70°內旋位的前後X線片,如肱骨頭後側缺損可以明確顯示。

對習慣性肩關節脫位,如脫位頻繁宜用手術治療,目的在於增強關節囊前壁,防止過分外旋外展活動,穩定關節,以避免再脫位。手術方法較多,較常用的有肩胛下肌關節囊重疊縫合術(Putti-Platt氏法)和肩胛下肌止點外移術(Magnuson氏法)

【病因學】

肩關節脫位按肱骨頭的位置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肩關節前脫位者很多見,常因間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時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著地,外力沿肱骨縱軸向上沖擊,肱骨頭自肩胛下肌和大園肌之間薄弱部撕脫關節囊,向前下脫出,形成前脫位。肱骨頭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脫位,如暴力較大,肱骨頭再向前移致鎖骨下,形成鎖骨下脫位。後脫位很少見,多由於肩關節受到由前向後的暴力作用或在肩關節內收內旋位跌倒時手部著地引起。後脫位可分為肩胛崗下和肩峰下脫位,肩關節脫位如在初期治療不當,可發生習慣性脫位。
[影像學表現]
X線徵象是構成肩關節的肩腫骨、肩盂和肱骨頭的兩關節面失去正常平行的關系。按肱骨頭分離的程度和方向,分為以下幾型:
1.肩關節半脫位:關節間隙上寬下窄。肱骨頭下移,尚有一半的肱骨頭對向肩盂。
2.肩關節前脫位:最多見。其中以喙突下脫位尤為常見。正位片可見肱骨頭與肩盂和肩胛頸重疊,位於喙突下0.5cm-1.0cm 處。肱骨頭呈外旋位,肱骨幹輕度外展。肱骨頭鎖骨下脫位和盂下脫位較少見。
3.肩關節後脫位:少見。值得注意的是正位片肱骨頭與肩盂的對位關系尚好,關節間隙存在,極易漏診。只有在側位片或腋位片才能顯示肱骨頭向後脫出,位於肩盂後方。

【臨床表現】

外傷性肩關節前脫位均有明顯的外傷史,肩部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傷肢呈彈性固定於輕度外展內旋位,肘屈曲,用健側手托住患側前臂。外觀呈「方肩」畸形,肩峰明顯突出,肩峰下空虛。在腋下、喙突下或鎖骨下可摸到肱骨頭。傷肢輕度外展,不能貼緊胸壁,如肘部貼於胸前時,手掌不能同時接觸對側肩部(Dugas征,即搭肩試驗陽性)。上臂外側貼放一直尺可同時接觸到肩峰與肱骨外上踝(直尺試驗)。X線檢查可明確脫位類型和確定有無骨折情況。

應注意檢查有無合並症,肩關節有脫位病例約30~40%合並大結節骨折,也可發生肱骨外科頸骨折,或肱骨頭壓縮骨折,有時合並關節囊或肩胛盂緣自前面附著處撕脫,癒合不佳可引起習慣性脫位。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可向後滑脫,造成關節復位障礙。腋神經或臂叢神經內側束可被肱骨頭壓迫或牽拉,引起神經功能障礙,也可以損傷腋動脈。

後脫位臨床症狀不如前脫位明顯,主要表現為喙突明顯突出,肩前部塌陷扁平,在肩胛下部可以摸到突出肱骨頭。上臂略呈外展及明顯內旋的姿勢。肩部頭腳位X線片可明確顯示肱骨頭向後脫位。

傷脫位。

『貳』 肩關節半脫位怎麼

有沒有X線檢查片,請上傳,建議到正規醫院治療。 查看更多39健康網名醫解答http://ask.39.net/

『叄』 做了骨頭壞死手術之後,肩鎖關節脫位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Ⅰ型治療的肩鎖關節移位患者可休息並用三角毛巾敷2周;Ⅱ型移位可用肩帶固定。方法將患者置於站立位。兩條上肢保持高位。首先,上緣與乳頭平面對齊,下緣略低於上髂柱。腰部前後各有一個鐵扣。面對牆壁,患者用雙手或一隻手從牆壁上慢慢爬到CIMA上,使上肢盡可能抬高,然後慢慢地回到最初的姿勢,向下數次,後遺症主要是對關節功能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活動受限、疼痛等;現在的首要問題是在醫生的正確指導下,循序漸進地進行功能鍛煉。

早上起床時,你的肩膀很結實。當你舉起超過90度時會痛。當你開始鍛煉的時候會好得多。晚上去卡馬之前,你基本上處於最佳狀態。不會有太多痛苦,但會有被困住的感覺。訓練時手臂會自然彎曲,需要下意識地伸直手臂,局部接觸運動法,每次15-20分鍾,每天1次,每療程10天;如有金屬器具(鋼針、鋼板),應慎用電療。

『肆』 肩膀脫臼怎麼復位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習慣性肩關節脫位現在稱為創傷性肩關節不穩,很多患者可以自行復位。如果你想停止生病,你仍然需要手術。首選關節鏡手術。肩關節的穩定因素有:一是肱骨頭形狀接近半圓形,關節盂面凹陷,與肱骨頭一致,是肩關節的穩定因素之一。其次關節囊和韌帶在關節囊和韌帶緊張時,可以限制肱骨頭的過度移位。

因此建議需要運動的年輕人,可以在早期時通過微創手術縫起來,因為最早時前方的軟組織,包括魚唇組織、韌帶組織、關節囊組織非常的完整,縫合後可以像以前一樣好,但是在多次脫位後,患者前方的軟組織條件會變得很差,造成很難修補的情況。

『伍』 腦梗病人肩關節半脫位怎麼辦

病情分析:你好,根據你的敘述!暫時考慮為腦梗賽的可能性較大!!可以使用黃芩,青皮,陳皮,獨活,秦艽,姜竹茹煎服治療,效果較好,建議選用!!指導意見:在飲食上,盡量少食用油炸食品、辣椒等的食物,提倡飲食清淡,多食富含維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保持大小便通暢,保持良好的心情和樂觀的生活態度,對疾病的緩解具有較好的效果。

『陸』 肩關節脫位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的類型是前脫位,多發生於跌倒時上肢處在外展外旋或後伸時,當手掌或肘部著地時,外力向上傳導使肱骨頭沖破關節囊的下方,造成肱骨頭向前脫位。

肩關節脫位主要表現為肩部疼痛,關節活動受限,在脫位早期可無明顯腫脹。肩部輕度外展,有彈力性固定,形成典型的「方形肩」,關節盂空虛,在腋窩摸到移位的肱骨頭,搭肩試驗,患肢手掌搭在對側肩部時,患側肘部不能貼於胸臂。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脫位往往並發骨折。

救治措施:

肩關節脫位有兩種救治方法,一是牽引推拿法,病人坐位,一助手雙手抱住患側腋下,另一助手握住病人手腕部,將患肢外展3O。~4O。,兩助手作對位牽引,並緩緩外旋患肢,術者雙手握住肩部,並將肱骨頭向關節盂推即復位。

二是肢用法,病人順卧於矮床邊,救護者站在病人患側,雙手握住患肢前臂,用腳跟(右側脫位用右腳,左側脫位用左腳)蹬在脫位的腋窩內,救護者手腳同時用力,一邊用腳蹬,一邊牽引患肢,並慢慢向外旋轉,內收上臂即可復位。復位後,用三角巾托起前臂,並以綳帶將上臂固定在胸壁上,固定3周。

如用以上方法復位不成功,應送醫院診治。

『柒』 偏癱肩關節半脫位怎麼辦

偏癱患者發生肩關節半脫位,可以選擇吊帶支撐、局部按摩的方法進行治療。偏癱的患者在肩部肌肉發生癱瘓時,會造成肱骨無法抬起,被稱之為肩關節半脫位。患者可以通過吊帶支撐的方法,可以對脫位關節進行復位,還可以通過按摩,增強肩關節肱三頭肌的力量,達到復位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肩關節半脫位有哪些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肌肉收縮鍛煉方法 瀏覽:993
黑蜂膠囊的食用方法 瀏覽:567
h1小燈燈泡安裝方法 瀏覽:728
生命不息鍛煉方法圖片 瀏覽:706
社會課本里的反思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19
櫥櫃怎麼測量方法 瀏覽:457
銅線的接法與安裝方法 瀏覽:585
牆磚鋪貼方法視頻大全 瀏覽:155
回顧性研究包括哪些方法 瀏覽:486
銅炊鍋使用方法 瀏覽:824
電路的圖示方法有什麼 瀏覽:890
支付寶解除關聯手機號的操作方法 瀏覽:50
加熱試管的方法圖片 瀏覽:708
3點減1點計算方法 瀏覽:614
兒童吊頂蚊帳怎麼安裝方法 瀏覽:776
平果手機用什麼方法變得音量大 瀏覽:701
少虧錢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438
男生蝴蝶斑的治療方法 瀏覽:332
坐便器的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596
你到底用什麼方法掠走我的芳心 瀏覽: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