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職業接觸限制可採用哪些方法

職業接觸限制可採用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8 12:00:46

『壹』 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接觸限值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物理因素 本標准規定了工作場所物理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本標准適用於存在或產生物理因素的各類工作場所。適用於工作場所衛生狀況、勞動條件、勞動者接觸物理因素的程度、生產裝置泄露、防護措施效果的監測、評價、管理、工業企業衛生設計及職業衛生監督檢查等。
本標准不適用於非職業性接觸。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註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修訂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包括於本標准;鼓勵根據本標准達成協議的各方,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註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GBZ 1 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
GBZ 2.1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化學有害因素
GB/T 3947 聲學名詞術語
GBZ/T189.1 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超高頻輻射
GBZ/T189.2 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高頻電磁場
GBZ/T189.3 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工頻電場
GBZ/T189.4 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激光輻射
GBZ/T189.5 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微波輻射
GBZ/T189.6 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紫外輻射
GBZ/T189.7 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高溫
GBZ/T189.8 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雜訊
GBZ/T189.9 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手傳振動
GBZ/T18910 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體力勞動強度分級
GBZ/T189.11 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體力勞動時的心率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ultra high frequency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4.1 術語和定義
4.1.1超高頻輻射 ultra high frequency radiation
又稱超短波,指頻率為30MHz~300MHz或波長為10m~1m的電磁輻射,包括脈沖波和連續波。
4.1.2脈沖波pulse wave
以脈沖調制所產生的超高頻輻射。
4.1.3連續波 continuous wave
以連續振盪所產生的超高頻輻射。
4.1.4功率密度 power density
單位面積上的輻射功率,以P表示,單位為mW/cm2。
4.2 衛生要求
一個工作日內超高頻輻射職業接觸限值見表1。
表1 工作場所超高頻輻射職業接觸限值 接觸時間 連續波 脈沖波 功率密度(mW/cm2) 電場強度(V/m) 功率密度(mW/cm2) 電場強度(V/m) 8h 0.05 14 0.025 10 4h 0.1 19 0.05 14 4.3 測量方法
按GBZ/T XXX.1規定的方法測量。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5.1術語和定義
高頻電磁場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頻率為100kHz~30MHz,相應波長為3km~10m范圍的電磁場。高頻電磁場的電場強度單位為V/m;高頻電磁場的磁場強度單位為A/m。
5.2 衛生要求
8h高頻電磁場職業接觸限值見表2。
表2 工作場所高頻電磁場職業接觸限值 頻率(MHz) 電場強度(V/m) 磁場強度(A/m) 0.1~3.0 50 5 ~30 25 - 5.3 測量方法
按GBZ/T XXX.2規定的方法測量。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power frequency electric field in the workplace
6.1 術語和定義
工頻電場 power frequency electric field
頻率為50Hz的極低頻電場。
6.2衛生要求
8h工作場所工頻電場職業接觸限值見表3。
表3 工作場所工頻電場職業接觸限值 頻率(Hz) 電場強度(kV/m) 50 5 6.3 測定方法
按GBZ/T XXX.3規定的方法測量。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laser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7.1術語和定義
7.1.1激光 laser radiation
波長為200nm~1mm之間的相干光輻射。
7.1.2照射量 radiant
受照面積上光能的面密度,單位為J/cm2。
7.1.3輻照度 irradiance
單位面積照射的輻射通量,單位為W/cm2。
7.1.4校正因子(CA和CB) correction factors
激光生物學作用是波長的函數,為評判等價效應而引進的數學因子。CA和CB分別為紅外和可見光波段的校正因子。
7.2衛生要求
7.2.1 8h眼直視激光束的職業接觸限值(見表4)
表4 眼直視激光束的職業接觸限值 光譜范圍 波長(nm) 照射時間(s) 照射量(J/cm2) 輻照度(W/cm2) 紫外線 200~308 10-9~3×104 3×10-3 309~314 10-9~3×104 6.3×10-2 315~400 10-9~10 0.56t1/4 315~400 10~103 1.0 315~400 103~3×104 1×10-3 可見光 400~700 10-9~1.2×10-5 5×10-7 400~700 1.2×10-5~10 2.5t3/4×10-3 400~700 10~104 1.4CB×10-2 400~700 104~3×104 1.4CB×10-6 紅外線 700~1050 10-9~1.2×10-5 5CA×10-7 700~1050 1.2×10-5~103 2.5 CA t3/4×10-3 1050~1400 10-9~3×10-5 5×10-6 1050~1400 3×10-5~103 12.5t3/4×10-3 700~1400 104~3×104 4.44CA×10-4 遠紅外線 1400~106 10-9~10-7 0.01 1400~106 10-7~10 0.56t1/4 1400~106 >10 0.1 註:t為照射時間。 7.2.2 8h激光照射皮膚的職業接觸限值(見表5)
表5 激光照射皮膚的職業接觸限值 光譜范圍 波長(nm) 照射時間(s) 照射量(J/cm2) 輻照度(W/cm2) 紫外線 200~400 10-9~3×104 同表4 可見光與紅外線 400~1400 10-9~3×10-7 2CA×10-2 10-7~10 1.1CAt1/4 10~3×104 0.2CA 遠紅外線 1400~106 10-9~3×104 同表4 註:t為照射時間。 7.2.3 波長(λ)與校正因子的關系為:波長400nm~700nm,CA=1;波長700nm~1050nm,CA=100.002(λ-700);波長1050nm~1400nm,CA=5;波長400nm~550nm,CB=1;波長550nm~700nm,CB=100.015(λ-550)
7.3 測量方法
按GBZ/T XXX.4規定的方法測量。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microwave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8.1術語和定義
8.1.1 微波 microwave頻率為300MHz~300GHz、波長為1m~1mm范圍內的電磁波,包括脈沖微波和連續微波。
8.1.2脈沖微波與連續微波 pulse microwave & continuous microwave
脈沖微波指以脈沖調制的微波。
連續微波指不用脈沖調制的連續振盪的微波。
8.1.3固定微波輻射與非固定微波輻射 fixed microwave radiation & nonfixed microwave radiation
固定微波輻射是指固定天線(波束)的輻射;或運轉天線的t0/T>0.1的輻射。
非固定微波輻射是指運轉天線的t0/T<0.1的輻射。
式中t0指接觸者被測位所受輻射大於或等於主波束最大平均功率密度50%的強度時的時間,T指天線運轉一周時間。
8.1.4肢體局部微波輻射與全身微波輻射 partial-body microwave radiation & whole-body microwave radiation
肢體局部微波輻射指微波設備操作過程中,僅手或腳部受輻射。
全身微波輻射指除肢體局部外的其他部位,包括頭、胸、腹等一處或幾處受輻射。
8.1.5平均功率密度及日劑量 average power density & daily dose
平均功率密度表示單位面積上一個工作日內的平均輻射功率。
日劑量表示一日接受輻射的總能量,等於平均功率密度與受輻射時間(按照8h計算)的乘積,單位為μW·h/cm2或mW·h/cm2。
8.2衛生要求
工作場所微波輻射職業接觸限值見表6。
表6 工作場所微波職業接觸限值 類型 日劑量(μW·h/cm) 8h平均功率密度(μW/cm2) 非8h平均功率密度(μW/cm2) 短時間接觸功率密度(mW/cm2) 全身輻射 連續微波 400 50 400/t 5 脈沖微波 200 25 200/t 5 肢體局部輻射 連續微波或脈沖微波 4000 500 4000/t 5 註:t為受輻射時間,單位為h 8.3測量方法
按GBZ/T XXX.5規定的方法測量。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9.1 術語和定義
紫外輻射 ultraviolet radiation
又稱紫外線(ultraviolet light),指波長為100nm~400nm的電磁輻射。
9.2 衛生要求
8h工作場所紫外輻射職業接觸限值見表7。
表7 工作場所紫外輻射職業接觸限值 紫外光譜分類 8h職業接觸限值 輻照度(μW/cm2) 照射量(mJ/cm2) 中波紫外線(315nm~280nm) 0.26 3.7 短波紫外線(280nm~100nm) 0.13 1.8 電焊弧光 0.24 3.5 9.3 測量方法
按GBZ/T XXX.6規定的方法測量。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eat stress work in the workplace
10.1術語和定義
10.1.1 高溫作業 heat stress work
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工作地點平均WBGT指數≥25℃的作業。
10.1.2 WBGT指數 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index
又稱濕球黑球溫度,是綜合評價人體接觸作業環境熱負荷的一個基本參量,單位為℃。
10.1.3 接觸時間率 exposure time rate
勞動者在一個工作日內實際接觸高溫作業的累計時間與8h的比率。
10.1.4 本地區室外通風設計溫度 local outside ventilation design temperature
近十年本地區氣象台正式記錄每年最熱月的每日13時~14時的氣溫平均值。
10.2衛生要求
10.2.1 接觸時間率100%,體力勞動強度為IV級,WBGT指數限值為25℃;勞動強度分級每下降一級,WBGT指數限值增加1℃~2℃;接觸時間率每減少25%,WBGT限值指數增加1℃~2℃,見表8。
10.2.2 本地區室外通風設計溫度≥30℃的地區,表8中規定的WBGT指數相應增加1℃。
表8 工作場所不同體力勞動強度WBGT限值(℃) 接觸時間率 體力勞動強度 I II III IV 100% 30 28 26 25 75% 31 29 28 26 50% 32 30 29 28 25% 33 32 31 30 註:體力勞動強度分級按本標准第14章執行,實際工作中可參考附錄B。 10.3 測量方法
按GBZ/T XXX.7規定的方法測量。
1.1.1.1.1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noise in the workplace
11.1術語和定義
11.1.1 生產性雜訊 instrial noise
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切聲音。
11.1.2 穩態雜訊 steady noise
在觀察時間內,採用聲級計「慢擋」動態特性測量時,聲級波動<3dB(A)的雜訊。
11.1.3非穩態雜訊 nonsteady noise
在觀察時間內,採用聲級計「慢擋」動態特性測量時,聲級波動≥3dB(A)的雜訊。
11.1.4 脈沖雜訊 impulsive noise
雜訊突然爆發又很快消失,持續時間≤0.5s,間隔時間>1s,聲壓有效值變化≥40dB(A)的雜訊。
11.1.5 A計權聲壓級(A聲級)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LpA,LA
用A計權網路測得的聲壓級。
11.1.6 等效連續A計權聲壓級(等效聲級)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LAeq,T,LAeq
在規定的時間內,某一連續穩態雜訊的A計權聲壓,具有與時變的雜訊相同的均方A計權聲壓,則這一連續穩態聲的聲級就是此時變雜訊的等效聲級,單位用dB(A)表示。
11.1.7 按額定8h工作日規格化的等效連續A計權聲壓級(8h等效聲級) normalization of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to a nominal 8h working day,LEX,8h
將一天實際工作時間內接觸的雜訊強度等效為工作8h的等效聲級。
11.1.8 按額定每周工作40h規格化的等效連續A計權聲壓級(每周40h等效聲級) Normalization of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to a nominal 40h working week,LEX,W
非每周5d工作制的特殊工作場所接觸的雜訊聲級等效為每周工作40h的等效聲級。
11.2衛生要求
11.2.1 雜訊職業接觸限值
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8h,穩態雜訊限值為85dB(A),非穩態雜訊等效聲級的限值為85dB(A),見表9。
表9 工作場所雜訊職業接觸限值 接觸時間 接觸限值[dB(A)] 備注 5d/w,=8h/d 85 非穩態雜訊計算8h等效聲級 5d/w,≠8h/d 85 計算8h等效聲級 ≠5d/w 85 計算40h等效聲級 11.2.2 脈沖雜訊工作場所,雜訊聲壓級峰值和脈沖次數不應超過表10的規定。
表10 工作場所脈沖雜訊職業接觸限值 工作日接觸脈沖次數 聲壓級峰值[dB(A)] ≤100 140 ≤1000 130 ≤10000 120 11.3 測量方法
按GBZ/T XXX.8規定的方法測量。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nd-transmitted vibration in the workplace
12.1 術語和定義
12.1.1 手傳振動 hand-transmitted vibration
生產中使用手持振動工具或接觸受振工件時,直接作用或傳遞到人的手臂的機械振動或沖擊。
12.1.2 日接振時間 daily exposure ration to vibration
工作日中使用手持振動工具或接觸受振工件的累積接振時間,單位為h。
12.1.3 頻率計權振動加速度 frequency-weighted acceleration to vibration
按不同頻率振動的人體生理效應規律計權後的振動加速度,單位為m/s2。
12.1.4 4h等能量頻率計權振動加速度 4 hours energy equivalent frequency-weighted acceleration to vibration
在日接振時間不足或超過4h時,將其換算為相當於接振4h的頻率計權振動加速度值。
12.2 衛生要求
手傳振動4h等能量頻率計權振動加速度限值見表11。
表11 工作場所手傳振動職業接觸限值 接觸時間 等能量頻率計權振動加速度(m/s2) 4h 5 12.3 測量方法
按GBZ/T XXX.9規定的方法測量。 煤礦井下採掘工作場所氣象條件 meteorological requirements in the underground workplace of coal mine
13.1衛生要求
13.1.1 井下採掘工作場所氣象條件應符合表12的規定。
表12 井下採掘工作場所氣象條件 干球溫度(℃) 相對濕度(%) 風速(m/s) 備注 不高於28 不規定 ~1.0 上限 不高於26 不規定 ~0.5 至適 不低於18 不規定 ~0.3 增加工作服保暖量 13.1.2 本標准規定的風速如與生產工藝或防爆要求相抵觸時可不受此限制。
13.1.3 井下作業環境氣溫較低時服裝保暖量應適當增加。
13.2測量方法
工作場所溫濕度的測定應用通風溫濕度計,風速的測定可應用熱球式或葉狀風速儀。 體力勞動強度分級 classification of physical workload
14.1 術語和定義
14.1.1 能量代謝率 energy metabolic rate
從事某工種的勞動者在工作日內各類活動(包括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以單位時間(每分鍾)內每平方米體表面積的能量消耗值表示,單位是kJ/min·m-2。
14.1.2 勞動時間率 working time rate
勞動者在一個工作日內實際工作時間與日工作時間(8h)的比率,以百分率表示。
14.1.3 體力勞動性別系數 sex-based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
相同體力強度引起的男女不同生理反應的系數。在計算體力勞動強度指數時,男性系數為1,女性系數為1.3。
14.1.4 體力勞動方式系數 pattern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
在相同體力強度下,不同勞動方式引起的生理反應的系數。在計算體力勞動強度指數時,「搬」的方式系數為1,「扛」的方式系數為0.40、「推/拉」的方式系數為0.05。
14.1.5 體力勞動強度指數 intensity index of physical work
區分體力勞動強度等級的指數。指數大,反映體力勞動強度大;指數小,反映體力勞動強度小。
14.2 體力勞動強度分級
體力勞動強度分為四級,見表13。
表13 體力勞動強度分級表 體力勞動強度級別 勞動強度指數 I ≤15 Ⅱ ~20 III ~25 Ⅳ >25 14.3 測量方法
按GBZ/T XXX.10規定的方法測量。
14.4 實際工作中體力勞動強度分級可參考附錄B。 體力工作時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 physiological limits on heart rat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ring physical work
15.1 術語和定義
能量消耗 energy consumption
人體為維持生理功能和各種活動所消耗的能量,單位為kJ。
15.2 衛生要求
15.2.1工作日內從事任何單項體力工作時,最大心率值不應超過150次/min;各單項作業時最大心率值平均不應超過120次/min。
15.2.2 人工作日(8h)總能量消耗不應超過6276kJ(或7.824 kJ/min·m-2)。
15.3 工作場所體力勞動時心率的測量方法
按GBZ/T XXX.11規定的方法測量。

『貳』 什麼是工業毒物的職業接觸限值

就是工業化是它是裡面是有有毒的可以注意的。

煤礦井下採掘工作場所氣象條件:

井下採掘工作場所氣象條件應符合GBZ 2.2-2007表12的規定。

工作場所溫濕度的測定應用通風溫濕度計,風速的測定可應用熱球式或葉狀風速儀。

(2)職業接觸限制可採用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物理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 2.2-2007):

1、超高頻輻射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ultra high frequency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2、超高頻輻射:又稱超短波,指頻率為30MHz~300MHz或波長為10m~1m的電磁輻射,包括脈沖波和連續波。

3、工作場所超高頻輻射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1內容。

4、測量方法按GBZ/T 189.1規定的方法測量。

『叄』 化學問題

1.可以。氧化鐵作為這個反應的催化劑。
2H2O2=2H2O+O2↑

+++++++++++++++++++++++++++++++++++++++++++++++++++++++++++++++++++
2.NaClO的化學名稱為次氯酸鈉。關於它的詳細資料如下:
次氯酸鈉
第一部分:化學品名稱
化學品中文名稱: 次氯酸鈉
化學品英文名稱: sodium hypochlorite
中文名稱2:
英文名稱2:
技術說明書編碼: 919
CAS No.: 7681-52-9
分子式: NaClO
分子量: 74.44

第二部分:成分/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CAS No.
次氯酸鈉溶液 7681-52-9

第三部分:危險性概述
危險性類別:
侵入途徑:
健康危害: 經常用手接觸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變薄,毛發脫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放出的游離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環境危害:
燃爆危險: 本品不燃,具腐蝕性,可致人體灼傷,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 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
眼睛接觸: 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 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 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腐蝕性煙氣。具有腐蝕性。
有害燃燒產物: 氯化物。
滅火方法: 採用霧狀水、二氧化碳、砂土滅火。

第六部分: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鹼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第七部分: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 密閉操作,全面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膠手套。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鹼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應與鹼類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職業接觸限值
中國MAC(mg/m3): 未制定標准
前蘇聯MAC(mg/m3): 未制定標准
TLVTN: 未制定標准
TLVWN: 未制定標准
監測方法:
工程式控制制: 生產過程密閉,全面通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防護: 高濃度環境中,應該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護: 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 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護: 戴橡膠手套。
其他防護: 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 工業級 (以有效氯計)一級13%; 二級 10%。
外觀與性狀: 微黃色溶液,有似氯氣的氣味。
pH:
熔點(℃): -6
沸點(℃): 102.2
相對密度(水=1): 1.10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 無資料
飽和蒸氣壓(kPa): 無資料
燃燒熱(kJ/mol): 無意義
臨界溫度(℃): 無資料
臨界壓力(MPa): 無資料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 無資料
閃點(℃): 無意義
引燃溫度(℃): 無意義
爆炸上限%(V/V): 無意義
爆炸下限%(V/V): 無意義
溶解性: 溶於水。
主要用途: 用於水的凈化,以及作消毒劑、紙漿漂白等,醫葯工業中用制氯胺等。
其它理化性質:

第十部分: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穩定性:
禁配物: 鹼類。
避免接觸的條件:
聚合危害:
分解產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 LD50:8500 mg/kg(小鼠經口)

LC50:無資料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變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態學資料
生態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積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無資料。

第十三部分:廢棄處置
廢棄物性質:
廢棄處置方法: 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用安全掩埋法處置。
廢棄注意事項:

第十四部分:運輸信息
危險貨物編號: 83501
UN編號: 1791
包裝標志:
包裝類別: O53
包裝方法: 耐酸壇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紋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鍍錫薄鋼板桶(罐)外滿底板花格箱、纖維板箱或膠合板箱。
運輸注意事項: 起運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鹼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規信息
法規信息 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 (1987年2月17日國務院發布),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化勞發[1992] 677號),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 ([1996]勞部發423號)等法規,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 (GB 13690-92)將該物質劃為第8.3 類其它腐蝕品。

『肆』 職業接觸生物限值的制定依據什麼標准

職業接觸限值的建議

5.5.1 對收集到的物理因素的有關物理特性、職業衛生學和(或)職業流行病學資料、實驗研究資料、健康監護資料等進行綜合分析,參考國外的限值及其制定依據,在充分考慮我國經濟和技術可行的基礎上,提出職業接觸限值建議值和制定依據,包括基本數據或事實,以及預期達到的保護水平。

5.5.2 通過現場調查與人群觀察,如果可以獲得理想的接觸劑量一反應(效應)關系,便可提出職業接觸限值的建議值。以人群資料作為制定職業接觸限值建議值的主要依據時,應綜合考慮觀察人群的大小、工齡組成、機體改變的性質、受損程度等因素,安全系數可考慮為1倍~3倍。

5.5.3 當無可靠的職業衛生學/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僅根據動物實驗資料提出職業接觸限值建議值時,用最低可見有害作用水平(LOAEL)或無可見有害作用水平(NOAEL)為起點,根據物理因素的特性、危害程度、可能接觸的強度等因素,參考國際或國外職業接觸限值及其制定依據,綜合考慮增大或縮小安全系數,范圍一般為2倍~20倍。

『伍』 職業衛生接觸方式是什麼

手工操作、手工輔助機械操作、機械化工人巡檢等。

職業接觸指勞動者在職業活動過程中長期反復接觸,對絕大多數接觸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許接觸水平。
職業接觸限值標准
1、化學有害因素的職業接觸限值。
2、工作場所空氣中化學物質容許濃度。
3、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容許濃度。
4、工作場所空氣中生物因素容許。
5、物理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6、超高頻輻射職業接觸限值。
7、高頻電磁場職業接觸限值。
8、工頻電場職業接觸限值。
9、激光輻射職業接觸限值。
10、微波輻射職業接觸限值。
11、紫外輻射職業接觸限值。
12、高溫作業職業接觸限值。
13、雜訊職業接觸限值。
14、煤礦井下採掘工作場所氣象條件。

15、體力工作時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

『陸』 如何編制職業衛生檢測方案以及采樣時的注意事項

1 檢測方案編制前的准備
檢測方案內容包括:選擇采樣點、采樣對象、采樣方法和采樣時機等。為了正確制定檢測方案,必須在采樣前對工作場所進行現場調查。必要時可進行預采樣。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 :
工作過程中使用的原料、輔助材料,生產的產品、副產品和中間產物等的種類、數量、純度、雜質及其理化性質等。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產工藝、加熱溫度和時間、生產方式和生產設備的完好程度等。勞動者的工作狀況,包括勞動者數、在工作地點停留時間、工作方式、接觸有害物質的程度、頻度及持續時間等。工作地點空氣中有害物質的產生和擴散規律、存在狀態、估計濃度等。工作地點的衛生狀況和環境條件、衛生防護設施及其使用情況、個人防護設施及使用狀況等。
2 檢測點選擇的基本要求
應滿足工作場所有害物質職業接觸限值的要求。
應滿足職業衛生評價的要求。
應滿足工作場所環境條件的要求。
在采樣的同時應作對照試驗,即將空氣收集器帶至采樣點,除不連接空氣采樣器採集空氣樣品外,其餘操作同樣品,作為樣品的空白對照。因此檢測方案中樣品數量應加上空白對照數。
3 評價檢測工作中采樣的要求
評價檢測適用於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預評價、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評價和職業病危害因素現狀評價等。
在評價職業接觸限值為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時,應選定有代表性的采樣點,連續采樣 3 個工作日,其中應包括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工作日。
在評價職業接觸限值為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或最高容許濃度時,應選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樣點,在一個工作日內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時段進行采樣,連續采樣 3 個工作日。
4 定點采樣
4.1 定點采樣點的選擇原則
選擇有代表性的工作地點,其中應包括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勞動者接觸時間最長的工作地點。
在不影響勞動者工作的情況下,采樣點盡可能靠近勞動者;空氣收集器應盡量接近勞動者工作時的呼吸帶。
在評價工作場所防護設備或措施的防護效果時,應根據設備的情況選定采樣點,在工作地點勞動者工作時的呼吸帶進行采樣。
采樣點應設在工作地點的下風向,應遠離排氣口和可能產生渦流的地點。
4.2 定點采樣點數目的確定
工作場所按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質的工作地點,至少應設置1 個采樣點。
一個有代表性的工作場所內有多台同類生產設備時,1~3 台設置1 個采樣點;4~10 台設置2 個采樣點;10 台以上,至少設置3 個采樣點。
一個有代表性的工作場所內,有2 台以上不同類型的生產設備,逸散同一種有害物質時,采樣點應設置在逸散有害物質濃度大的設備附近的工作地點;逸散不同種有害物質時,將采樣點設置在逸散待測有害物質設備的工作地點,采樣點的數目參照前項確定。
勞動者在多個工作地點工作時,在每個工作地點設置1個采樣點。
勞動者工作是流動的時,在流動的范圍內,一般每10米設置1個采樣點。
儀表控制室和勞動者休息室,至少設置1 個采樣點。
4.3 定點采樣時段的選擇
采樣必須在正常工作狀態和環境下進行,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
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隨季節發生變化的工作場所,應將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季節選擇為重點采樣季節。
在工作周內,應將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工作日選擇為重點采樣日。
在工作日內,應將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時段選擇為重點采樣時段。
5 個體采樣
5.1 個體采樣對象的選定
要在現場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檢測的目的和要求,選擇采樣對象。
在工作過程中,凡接觸和可能接觸有害物質的勞動者都列為采樣對象范圍。
采樣對象中必須包括不同工作崗位的、接觸有害物質濃度最高和接觸時間最長的勞動者,其餘的采樣對象應隨機選擇。
5.2 個體采樣對象數量的確定
在采樣對象范圍內,能夠確定接觸有害物質濃度最高和接觸時間最長的勞動者時,每種工作崗位按下表選定采樣對象的數量,其中應包括接觸有害物質濃度最高和接觸時間最長的勞動者。每種工作崗位勞動者數不足3名時,全部選為采樣對象。
個體采樣對象數量的確定(續)
在采樣對象范圍內,不能確定接觸有害物質濃度最高和接觸時間最長的勞動者時,每種工作崗位按下表選定采樣對象的數量。每種工作崗位勞動者數不足6名時,全部選為采樣對象。
6 職業接觸限值 為最高容許濃度的采樣
用定點的、短時間采樣方法進行采樣;選定有代表性的、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工作地點作為重點采樣點;在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時段進行采樣;采樣時間一般不超過15min。
7 職業接觸限值 為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的采樣
用定點的、短時間采樣方法進行采樣;選定有代表性的、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工作地點作為重點采樣點;在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時段進行采樣;采樣時間一般為15min;采樣時間不足15min時,可進行1次以上的采樣;
8 職業接觸限值 為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的采樣
根據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的存在狀況,或采樣儀器的操作性能,可選擇個體采樣或定點采樣,長時間采樣或短時間采樣方法。以個體采樣和長時間采樣為主。
8.1 採用個體采樣方法的采樣
一般採用長時間采樣方法。選擇有代表性的、接觸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勞動者作為重點采樣對象。按照個體采樣要求確定采樣對象的數目。
8.2 採用定點采樣方法的采樣
勞動者在一個工作地點工作時采樣
勞動者在一個以上工作地點或移動工作時采樣
8.2.1 勞動者在一個工作地點 工作時采樣
長時間采樣方法:選定有代表性的、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工作地點作為重點采樣點;采樣儀器能夠滿足全工作日連續一次性采樣時,在全工作日內可進行1次采樣;采樣儀器不能滿足全工作日連續一次性采樣時,可根據采樣儀器的操作時間,在全工作日內進行2次或2次以上的采樣。短時間采樣:選定有代表性的、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工作地點作為重點采樣點;在空氣中有害物質不同濃度的時段分別進行采樣;並記錄每個時段勞動者的工作時間,采樣時間一般為15min 。
8.2.2 勞動者在一個以上工作地點或移動工作時采樣
在勞動者的每個工作地點或移動范圍內設立采樣點,分別進行采樣;並記錄每個采樣點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在每個采樣點,應在勞動者工作時,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時段進行采樣;
每次采樣時間一般為15min 。

『柒』 《工作場所化學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1-2007、GBZ2.2-2007

職業接觸限值標准
一、化學有害因素的職業接觸限值(GBZ 2.1-2007)
1、工作場所空氣中化學物質容許濃度(參見GBZ 2.1-2007表1內容)
2、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容許濃度(參見GBZ 2.1-2007表2內容)
3、工作場所空氣中生物因素容許濃度(參見GBZ 2.1-2007表3內容)
二、物理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 2.2-2007)
1、超高頻輻射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ultra high frequency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超高頻輻射:又稱超短波,指頻率為30MHz~300MHz或波長為10m~1m的電磁輻射,包括脈沖波和連續波。
◇工作場所超高頻輻射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1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1規定的方法測量。
2、高頻電磁場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高頻電磁場:頻率為100kHz~30MHz,相應波長為3km~10m范圍的電磁場。
◇工作場所高頻電磁場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2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2規定的方法測量。
3、工頻電場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power frequency electric field in the workplace
◇工頻電場:頻率為50Hz的極低頻電場。
◇工作場所工頻電場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3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3規定的方法測量。
4、激光輻射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laser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激光:波長為200nm~1mm之間的相干光輻射。
◇眼直視激光束的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4內容。
◇激光照射皮膚的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5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4規定的方法測量。
5、微波輻射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microwave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微波:頻率為300MHz~300GHz、波長為1m~1mm范圍內的電磁波,包括脈沖微波和連續微波。
◇工作場所微波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6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5規定的方法測量。
6、紫外輻射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紫外輻射:又稱紫外線,指波長為100nm~400nm的電磁輻射。
◇工作場所紫外輻射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7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6規定的方法測量。
7、高溫作業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eat stress work in the workplace
◇高溫作業: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工作地點平均WBGT指數≥25℃的作業。
◇WBGT指數:又稱濕球黑球溫度,是綜合評價人體接觸作業環境熱負荷的一個基本參量。
◇工作場所不同體力勞動強度WBGT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8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7規定的方法測量。
8、雜訊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noise in the workplace
◇工作場所雜訊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9內容。
◇工作場所脈沖雜訊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10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8規定的方法測量。
9、手傳振動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nd-transmitted vibration in the workplace
◇手傳振動:生產中使用手持振動工具或接觸受振工件時,直接作用或傳遞到人的手臂的機械振動或沖擊。
◇工作場所手傳振動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11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9規定的方法測量。
10、煤礦井下採掘工作場所氣象條件meteorological requirements in the underground workplace of coal mine
◇井下採掘工作場所氣象條件應符合GBZ 2.2-2007表12的規定。
◇工作場所溫濕度的測定應用通風溫濕度計,風速的測定可應用熱球式或葉狀風速儀。
11、體力勞動強度分級 classification of physical workload
◇體力勞動強度分級表參見GBZ 2.2-2007表13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10規定的方法測量。
12、體力工作時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physiological limits on heart rat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ring physical work
◇能量消耗:人體為維持生理功能和各種活動所消耗的能量,單位為kJ。
◇工作日內從事任何單項體力工作時,最大心率值不應超過150次/min;各單項作業時最大心率值平均不應超過120次/min。
◇人工作日(8h)總能量消耗不應超過6276kJ。
◇工作場所體力勞動時心率的測量方法按GBZ/T 189.11規定的方法測量。
◇工作場所體力勞動時人工作日(8h)總能量消耗的測量方法按GBZ/T 189.10規定的方法測量。

『捌』 職業接觸限值的職業接觸限值標准

一、化學有害因素的職業接觸限值(GBZ 2.1-2007)
1、工作場所空氣中化學物質容許濃度(參見GBZ 2.1-2007表1內容)
2、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容許濃度(參見GBZ 2.1-2007表2內容)
3、工作場所空氣中生物因素容許濃度(參見GBZ 2.1-2007表3內容)
二、物理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 2.2-2007)
1、超高頻輻射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ultra high frequency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超高頻輻射:又稱超短波,指頻率為30MHz~300MHz或波長為10m~1m的電磁輻射,包括脈沖波和連續波。
◇工作場所超高頻輻射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1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1規定的方法測量。
2、高頻電磁場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高頻電磁場:頻率為100kHz~30MHz,相應波長為3km~10m范圍的電磁場。
◇工作場所高頻電磁場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2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2規定的方法測量。
3、工頻電場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power frequency electric field in the workplace
◇工頻電場:頻率為50Hz的極低頻電場。
◇工作場所工頻電場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3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3規定的方法測量。
4、激光輻射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laser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激光:波長為200nm~1mm之間的相干光輻射。
◇眼直視激光束的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4內容。
◇激光照射皮膚的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5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4規定的方法測量。
5、微波輻射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microwave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微波:頻率為300MHz~300GHz、波長為1m~1mm范圍內的電磁波,包括脈沖微波和連續微波。
◇工作場所微波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6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5規定的方法測量。
6、紫外輻射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紫外輻射:又稱紫外線,指波長為100nm~400nm的電磁輻射。
◇工作場所紫外輻射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7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6規定的方法測量。
7、高溫作業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eat stress work in the workplace
◇高溫作業: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工作地點平均WBGT指數≥25℃的作業。
◇WBGT指數:又稱濕球黑球溫度,是綜合評價人體接觸作業環境熱負荷的一個基本參量。
◇工作場所不同體力勞動強度WBGT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8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7規定的方法測量。
8、雜訊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noise in the workplace
◇工作場所雜訊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9內容。
◇工作場所脈沖雜訊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10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8規定的方法測量。
9、手傳振動職業接觸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nd-transmitted vibration in the workplace
◇手傳振動:生產中使用手持振動工具或接觸受振工件時,直接作用或傳遞到人的手臂的機械振動或沖擊。
◇工作場所手傳振動職業接觸限值參見GBZ 2.2-2007表11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9規定的方法測量。
10、煤礦井下採掘工作場所氣象條件meteorological requirements in the underground workplace of coal mine
◇井下採掘工作場所氣象條件應符合GBZ 2.2-2007表12的規定。
◇工作場所溫濕度的測定應用通風溫濕度計,風速的測定可應用熱球式或葉狀風速儀。
11、體力勞動強度分級 classification of physical workload
◇體力勞動強度分級表參見GBZ 2.2-2007表13內容。
◇測量方法按GBZ/T 189.10規定的方法測量。
12、體力工作時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physiological limits on heart rat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ring physical work
◇能量消耗:人體為維持生理功能和各種活動所消耗的能量,單位為kJ。
◇工作日內從事任何單項體力工作時,最大心率值不應超過150次/min;各單項作業時最大心率值平均不應超過120次/min。
◇人工作日(8h)總能量消耗不應超過6276kJ。
◇工作場所體力勞動時心率的測量方法按GBZ/T 189.11規定的方法測量。
◇工作場所體力勞動時人工作日(8h)總能量消耗的測量方法按GBZ/T 189.10規定的方法測量。

『玖』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超過職業接觸限值的處理辦法

你好

如果單位沒有為勞動提供勞動條件或勞動保護,可以解除合同,並要求補償。協商不成,可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

閱讀全文

與職業接觸限制可採用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甜甜圈發使用方法 瀏覽:155
500卡路里鍛煉方法 瀏覽:894
怎麼讓孩子開竅的方法 瀏覽:618
性癮症的治療方法 瀏覽:377
雞飼料釣草魚方法視頻 瀏覽:244
低危型房顫的治療方法 瀏覽:808
歐姆龍耳溫計使用方法 瀏覽:550
數罪並罰後附加刑的計算方法 瀏覽:828
水電工安裝地線走線方法 瀏覽:574
冬天果樹育苗基質最佳方法 瀏覽:414
靈芝孢子粉食用方法和什麼同吃 瀏覽:621
保鮮陳列櫃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7
萬用表測電阻方法簡單 瀏覽:383
部隊教育方法有哪些 瀏覽:824
性品使用方法 瀏覽:400
解決客服頂崗實習問題的對策方法 瀏覽:872
海爾xqb4520a使用方法 瀏覽:113
簡單晚飯套餐製作方法 瀏覽:97
簡單有效的延時方法 瀏覽:483
課題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區別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