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動物有哪些防敵害的方法
每種動物都有保護自己的方法,如果它沒有有效的方法保護自身,它也就無法生存了!
在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裡,每一種動物在與對手的生死搏鬥中,總有一套打擊對手、保護自己的妙法。
有些動物依靠自己身體的優勢或獨特的「本領」攻擊對方。
生活在太平洋、印度洋熱帶海域的犀魚,有一個非常厲害的武器——尾刺。它能左右開弓,分別用尾部兩側的刀來刺對方。劍魚的「長劍」能刺透木船的甲板,如同銳利的劍,打起架來很好用。
非洲的熱帶森林中,有一種眼鏡蛇,能射出一縷縷的毒液,達4米遠。一些弱小的野獸遭到一次射擊就會喪命。中美洲森林中的酸的蟲,背部貯藏有濃度為84%的醋酸,必要時,可把醋酸液噴射60—80厘米遠,用以射擊來犯者。
海洋里的某些魚類,防衛的武器更是「先進」,它們遇到敵害,能放出電流來擊傷對方。如電鰩放出的電可達200伏,電鯰放出的電可達350伏,而電鰻放出的電竟可達500伏!如此「高壓」的電流,的確讓對手害怕。
有的動物盡管沒有可殺傷對手的武器,但會巧施「金蟬脫殼」計。
黃鼠狼(黃鼬)的肛門有一個臊包,在臨危的時候,會放出一股臊氣,讓對手避之不及。
大海里的章魚隨身攜帶裝滿「墨汁」的黑囊,遇到險情時,便將墨汁射出,施放「煙霧彈」,乘機逃之夭夭。
壁虎、螃蟹等動物在生命攸關時,還能夠斷肢殘體,以保全性命。
有的動物遇到敵手時,則利用自己身體上的堅甲或刺等,將薄弱部位隱藏起來。
龜鱉類及絕大多數軟體動物,在體表有一層護身的堅甲或貝殼;一旦發現敵情,它們就把頭腳縮進去。
刺蝟在敵手來臨時,便把身體卷縮成團,頭埋在中間,使貪食的對手無從下口。
有些動物自己沒有類似龜甲、貝殼、棘毛之類的護身符,便借用其它動物的空殼作盔甲。比如寄居蟹,就是借用其它軟體動物的空殼來護身的。
有些動物實在沒有別的方法御敵,只有用假死(即擬死)來逃避。
南美大陸的負鼠,當面臨危險時,便躺在地上,閉上雙眼,呼吸緩慢,彷彿死了。狐狸也有類似的「裝死術」。
許多不善於飛行和跳躍的昆蟲,當遇敵來不及躲避時,就放開足節,從樹、草上掉下來,成蟲有時腹部朝天,幼蟲多捲成一團,靜止不動,猶如死去。
Ⅱ 動物們怎樣防禦天敵
保護色,擬態,警戒色等,都是防禦敵害的方法。
Ⅲ 爬行動物是靠什麼避開敵害的
爬行動物靠它們對光、氣味和聲音的感覺去捕食和避開敵害。一些爬行動物的感官並沒有進化得十分靈敏,例如,穴居的爬行動物視覺一般都很差,而蛇的耳朵則不大靈光。不過,爬行動物也有一些感官十分敏銳,蛇和一些種類的蜥蜴可以通過舌頭以及嘴頂部一個叫做「雅可布森器官」從空中嗅出各種情況。一些蟒蛇頭部有一些具有熱感應能力的凹陷,通過這些凹陷它可以感覺到獵物從它們身邊經過時散發出的熱量。
Ⅳ 動物用臭御敵的奇招有哪些
動物御敵招術很多,有些種類因具有分泌臭氣的腺體而以「臭」聞名,它們以特殊而精湛的「臭技」御敵自衛。
種類繁多的昆蟲中,綽號「花大姐」的瓢蟲和「臭娘娘」的椿象,都是臭字型大小角色。瓢蟲在大敵當前的危險時刻,會從3對前足關節處的臭腺內分泌出臭味難聞的黃色揮發性液體,使「敵人」聞臭而退。椿象則在身體腹面有臭腺開口,能散發出令人惡心的臭氣,其臭既可御敵,又能在剛孵化出來的幼蟲周圍築成「臭護圈」,御敵圈外,保護了「子女」。
靠臭御敵的臭鼬
翱翔藍天的鳥類中,戴勝和麝雉也與「臭」有緣,並分別獲得了「臭姑鴣」和「臭安娜」的貶稱。戴勝是農林益鳥,在孵卵期間,雌鳥的尾脂腺能分泌出一種特臭的黑棕色液體,使巢內臭氣熏天。因此,凡它住過的巢穴,其他鳥類誰也不願光顧,從而保護自己的巢穴和雛鳥。麝雉產於南美洲,幼時不能飛翔而靠長在翅頂的尖爪抓枝攀高。它渾身透黑,相貌醜陋,臭腺發達,身上終年散發出濃烈的臭味,使敵害聞臭而遁,退避三舍。
臭,對於動物中的「臭類」具有御敵之奇效,而且還有標明「個體領域」,使兩性相會交配之功效。臭是動物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御敵武器,也是「臭類們」在生存斗爭中求得生存的基本保證。
Ⅳ 動物的防禦行為是怎麼回事
動物生存的環境中,時時刻刻存在著危險,它們的天敵時常發動突然襲擊。因此,它們無時無刻不在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一般來說,動物在遇到危險時的本能反應就是逃跑,但逃跑有時並不是最好的辦法。因此很多動物為了保護自己,練就了各種各樣的防禦本領。
土撥鼠可以說是動物世界中最優秀的警報員。土撥鼠又名旱獺,和松鼠是近親,身體肥胖,樣子像鼠又像兔,是挖洞的穴居小動物。土撥鼠的警惕性特別高,每次成群出穴覓食活動時,鼠群總派遣一隻土撥鼠擔任「哨兵」。土撥鼠「站崗」時十分負責,常常用後腳跟站立在地面或高處,以便探察四周的動靜。一旦發現有敵害來襲時,它就立即發出高頻率的尖叫聲,其他的土撥鼠聽到這樣的「警報」聲,便立即鑽人洞穴中以逃避凶險。當敵害遠離時,這只放哨的土撥鼠便會發出洪亮的叫聲,表示「解除警報」,其他土撥鼠便又紛紛出來覓食了。
鱷魚鱷類生活在河流、湖沼里,它們遭遇危險時會立即張開血盆大口,露出利牙,高聲吼叫,往往嚇得敵害落荒而逃。美洲的鱷龜,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龜,它們雖然不像鱷類那樣有一口利牙,但是在遇到危險時會裂開兩頜使聲門擴張,白色的聲門與暗色的口腔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同樣也可以嚇退來犯的敵害。
北美洲的麝牛,雖然個頭較大,但是時常遭到狼群的圍攻。為了保護母牛和小牛,公麝牛常常犧牲自我。一群惡狼向一群麝牛襲擊時,身強力壯的公麝牛們立即聚在一起,將母牛和小牛重重保護起來,形成一個保護圈,並各自將頭部朝下,雙角對向狼群,擺出一副反攻架勢,偶爾其中一頭公牛會沖出去襲擾一下狼群,然後快速返回,其他公牛也會輪流出擊和返回。這種防禦方法往往使狼群不易下手,但是也存在較大的危險性,出走的公牛很可能會遭到兇殘而狡猾的群狼殺害。
豪豬又名箭豬。豪豬一旦遇到敵害會立即豎起硬刺,並將硬刺相互碰撞摩擦,產生一種「刷刷刷」的威嚇聲,同時還會在嘴裡不斷地發出「噗噗噗」的吼叫聲,以此來警告來犯者。這時,如果對方置之不理,繼續逼近,那豪豬就會迅速地轉身,用臀部或背部的一團矛槍般的硬刺朝著敵人,只要敵人撲上來,在相互接觸與廝打時就有許多硬刺刺人敵人身體。
穿山甲和犰狳的體毛已演變成為堅硬的鱗片,這些鱗片像是一塊塊厚厚的鋼盾。當遇到危險時,它們就會縮成一團,把背面的鱗片露出來以保護自己的要害部位,使敵害無可奈何。
裝死是許多弱小動物使用的逃生技能。這種方法很實用,因為很多肉食性動物只吃活的獵物,如果獵物不再運動了,它們的捕食行為便會隨著停止。蛇和松鼠都會使用這種方法逃生。
自然界里有許多動物,如黃鼬、臭鼬、白鼬、靈貓等,當遇到危險時會放出臭氣或臭液來嚇退敵害。其中以美洲的臭鼬最為典型。當它受到敵害攻擊時,會立即高高地翹起尾巴,從尾部放射出臭液。這種臭液不僅能令敵人退卻,同時還具有麻痹作用。如果這種臭液噴射到人的臉上,會使人立即昏厥,許久才能蘇醒過來。因此,在百獸群棲的美洲森林裡,臭鼬是比較安全的。
Ⅵ 動物的防身術有
動物防身術常見有三種。
①保護色與警戒色。如變色龍變色而逃避敵害是保護色;蘑菇鮮艷的紅色是警戒色。
②裝死。有些動物如甲殼蟲,發現敵人就立即裝死不動,以此逃避敵害
③逃跑,如兔子遇到狼就狂跑。
Ⅶ 動物有哪些防護方法
生活在太平洋、印度洋熱帶海域的犀魚,有一個非常厲害的武器——尾刺。它能左右開弓,分別用尾部兩側的刀來刺對方。劍魚的「長劍」能刺透木船的甲板,如同銳利的劍,打起架來很好用。
非洲的熱帶森林中,有一種眼鏡蛇,能射出一縷縷的毒液,達4米遠。一些弱小的野獸遭到一次射擊就會喪命。中美洲森林中的酸的蟲,背部貯藏有濃度為84%的醋酸,必要時,可把醋酸液噴射60—80厘米遠,用以射擊來犯者。
海洋里的某些魚類,防衛的武器更是「先進」,它們遇到敵害,能放出電流來擊傷對方。如電鰩放出的電可達200伏,電鯰放出的電可達350伏,而電鰻放出的電竟可達500伏!如此「高壓」的電流,的確讓對手害怕。
有的動物盡管沒有可殺傷對手的武器,但會巧施「金蟬脫殼」計。
黃鼠狼(黃鼬)的肛門有一個臊包,在臨危的時候,會放出一股臊氣,讓對手避之不及。
大海里的章魚隨身攜帶裝滿「墨汁」的黑囊,遇到險情時,便將墨汁射出,施放「煙霧彈」,乘機逃之夭夭。
壁虎、螃蟹等動物在生命攸關時,還能夠斷肢殘體,以保全性命。
有的動物遇到敵手時,則利用自己身體上的堅甲或刺等,將薄弱部位隱藏起來。
龜鱉類及絕大多數軟體動物,在體表有一層護身的堅甲或貝殼;一旦發現敵情,它們就把頭腳縮進去。
刺蝟在敵手來臨時,便把身體卷縮成團,頭埋在中間,使貪食的對手無從下口。
有些動物自己沒有類似龜甲、貝殼、棘毛之類的護身符,便借用其它動物的空殼作盔甲。比如寄居蟹,就是借用其它軟體動物的空殼來護身的。
有些動物實在沒有別的方法御敵,只有用假死(即擬死)來逃避。
南美大陸的負鼠,當面臨危險時,便躺在地上,閉上雙眼,呼吸緩慢,彷彿死了。狐狸也有類似的「裝死術」。
生長在青草地上的蚱蜢,身穿一套綠色的外套,與周圍環境的色彩十分一致,連目光敏銳的鳥也很難發現它。
叩頭蟲受到驚動時,六足卷縮,仰面朝天躺在地上裝死。等到沒有動靜時,再把身體猛地一縮,「嘭」的一聲,來個「前轉翻」,匆匆而逃。
壁虎和蜥蜴的尾巴又細又長,遇到敵害時,尾巴會自動斷落,離開身體後的尾巴還能不斷地擺動,把敵人吸引住,它們自身卻逃之夭夭。
針鼬(yoù)、刺蝟的身上長有鋒利的棘刺,一遇敵害,棘刺頓時豎起,身體縮成一團,形成一個刺圓球,弄得敵人不知從何下手,只好悻悻離去。豪豬的身上也生有棘刺,它的棘刺豎起後,還會互相摩擦,發出「刷刷」的響聲,好像在警告敵人,不得侵犯!
黃鼬、臭鼬、靈貓具有分泌惡臭的腺體,遇到敵人襲擊時,就立即放出臭氣或射出臭液,把周圍空氣熏得臭不可聞,敵人只好掉頭而去。美洲臭鼬射出的臭液可達一米之遠,熊聞到此臭氣也會遠遠避開,要是噴到人的臉上,甚至會使人昏迷。
貯糧鼠是一種兇殘的小獸,它的胸、腹部有黑、紅、白三種毛色,非常鮮艷,當它用後腳站起來時,三種毛色就會暴露,敵人看了十分害怕。生物學稱這種毛色為警戒色,是一種防禦武器。
蠍子白天常躲在岩石或木頭下。那些爬進房子里的蠍子則躲在地毯下、 床上或是鞋子里,所以很危險。某些種類的蠍子。尤其是20厘米長的非洲蠍子,它們的毒刺可以致人於死地。
蠍子通常用它的兩只大而有力的鉗子來捕食,食物絕大部分是蜘蛛和昆蟲。只有當獵物掙扎時,它才會使用毒刺。
大家都知道蜜蜂會蜇人,所以很多人怕蜜蜂,不敢接近它們。其實蜜蜂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輕易蜇人的。因為蜜蜂蜇人以後,自己也要死去。蜜蜂不喜歡黑色的東西和酒、蔥、蒜等帶刺激性的特殊氣味。如果這些顏色和氣味的東西接近它,它會認為是敵害,就可能用它的防衛武器,刺針蜇人。如果我們用力去撲打它,也有挨蜇的可能。這是蜜蜂和其他許多生物一樣,有自衛的本能。
Ⅷ 動物有哪些自衛方式
生活在自然界中的每一種動物都有敵人,為了避免被敵人吃掉或攻擊,動物在進化過程中生長出了獨特的自衛武器和防禦的本領,各式各樣,五花八門。
豪豬、針鼴和刺猥身上都長著堅硬的長刺,遇到敵害,它們的身體便縮成一個刺圓球,弄得敵人不知從哪兒下口。豪豬的刺在身上長得不牢,有的還有倒鉤,能像箭一樣扎到敵人的身上,越扎越深,甚至還能致敵人死命呢!
穿山甲身披堅硬的鱗片當盔甲,像古代的武士一樣,遇到危險就把身體縮成一個硬團,誰也奈何它不得。
黃鼠狼慣於使用臭屁毒氣彈,硬是能把敵人熏跑。美洲的臭鼬能把奇臭無比的液體射出二米多遠,如果噴到人臉上,人也會立刻昏倒。所以它敢在森林中大搖大擺走來走去,誰也不怕,你說厲害不厲害?
另外,動物還有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死等種種保護自己的方法,它們很聰明呢!
大王烏賊遇到危險時能噴出一種具有麻醉作用的墨汁,麻醉敵人和獵物,就連兇猛的鯊魚也奈何不了它。
負鼠遇到危險逃不掉時也不抵抗,而是四腳朝天,兩眼瞪直,一動不動地裝死,等敵人走遠,再迅速翻身跑掉。
Ⅸ 動物的避敵之術有哪些
避敵是動物的一種本能。根據動物學家的考察研究,動物對外在環境危險時所產生的生理反應,與人類有許多共同之處,而且動物也有愛恨交織的情緒和喜、怒、哀、樂的表情。不同種類的動物,有著不同的避敵方法。
警報
大自然里,許多鳥獸是優秀的警報員。長期從事航海工作的人們,常常發現海鷗群停息在島嶼上,或者翱翔在海面,只要其中一隻海鷗受傷或被捕,它便會發出痛苦的哀鳴,告知它的夥伴們要提高警惕,快速逃離危險區域。與象龜(一種最大的陸生龜)、鱷類、犀牛等大型動物共生的小鳥,十分靈敏,它們一面從這些大型動物身上啄取寄生蟲吃,另一面則充當這些大型動物的警報員,一聞有異,立即不斷地鳴叫,警告它們:「敵害臨近,趕快逃跑!」
動物世界裡最優秀的警報員可能要數土撥鼠了。土撥鼠又名旱獺,是松鼠的近親,身體肥胖、外貌既似鼠又像兔,是一類挖洞的穴居小獸。它們的警惕性特別高,每次成群出穴覓食活動時,總派一隻土撥鼠擔任「哨兵」。這只「哨兵」十分負責,常常用後腳跟站立在地面或高處,以便探察四周的動靜。一旦發現猛禽、凶獸來襲的危急情況時,它就立即發出高頻率的尖叫聲,其他的土撥鼠聽到這一「緊急警報」,便急忙紛紛鑽入洞穴,逃避凶險。當敵害遠離時,這只放哨的土撥鼠又會發出洪亮的叫聲,以示「解除警報」,恢復正常。這時,躲避在洞穴中的土撥鼠又紛紛出來,照常覓食活動。
虛張聲勢
當動物無法逃避而必須面對敵人時,它們往往會虛張聲勢地告訴對方:「我們是不好惹的。」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圍兜蜥(一種爬行動物),頸部有一圈皮膚褶襞。就像雨傘有傘骨一樣,褶襞上也有骨頭支持著。平時褶襞貼在頸子上。當遇到敵害時,圍兜蜥就把褶襞撐起來虛張聲勢,嚇得來犯者往往不敢下手。這一辦法可以對付比自身大得多的敵人。我國的眼鏡蛇是一種著名的有毒蛇,頸部背間有醒目的眼狀斑紋,遇到人時,頭部抬起,頸部膨大,並發出「呼呼」聲,使人不敢輕易擾亂它。生活在河流、湖沼里的鱷類,一旦遭遇敵害時,立即張開血盆大口,露出利牙,高聲吼叫,往往使敵害退避三舍。美洲的鱷龜,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龜,它們雖然沒有鱷類那樣的利牙,但是在遇到危險時會裂開兩頜而擴張聲門,使白色的聲門與暗色的口腔形成強烈的對比,往往使敵害望而生畏。
南美洲的吼猴,有一個寬闊的下頜,圍住一個膨大的喉頭,喉頭里的舌骨形成一個「共振箱」。當一隻吼猴在吼叫時,其聲帶振動發出的聲音,通過「共振箱」變得十分洪亮,在近5千米的范圍內都可聽到。實際上,吼猴的吼叫並不是無知的喧鬧,而是向其他猴群發出的一種虛張聲勢的「示威」,宣布「這里是我們的領土,不要進來!」即使碰上大蟒蛇那樣的敵害,只要吼猴群合力吼叫,也可使敵手心驚膽怯。
根據動物學家的野外觀察,幾乎沒有一種動物對獵物會輕舉妄動,即使單只動物,在捕食時它也會小心翼翼,以防不測。因此,不管掠食動物多大、多凶,它們在捕食時也都時時在防衛著自己,更何況許多被獵動物會施展虛張聲勢的絕招,可以轉危為安,免於一死。
裝死
在奇妙而復雜的動物世界裡,由於一些掠食動物只吃活物,不食死屍,所以被掠動物裝死也成了一種求生的避敵術。
負鼠和野鴨用裝死來迷惑敵人,是動物世界裡的兩個著名例子。除此以外,在低等動物中也有不少會以「裝死」來求生的。
小小昆蟲的生命隨時都是危在旦夕,因為蛙、蟾蜍、蜥蜴、蛇、鳥、獸等許多動物都以它們為捕食對象。昆蟲為了自身的安全,有的遇到危險時會躺在地上,把腿緊緊地折在身體下面,一動也不動、像塊小石子,俟掠食者稍有疏忽,立即奮力一跳,剎那間逃開。有的昆蟲(如天蛾的幼蟲)在裝死時抬起前半身,把頭部彎了下去,看起來像一尊袖珍獅身人面像;有的昆蟲(如尺蠖的毛蟲)遇險時,身體會突然僵硬起來,形成十分笨拙的角度,好似樹枝一樣;有的昆蟲(如叩頭蟲)跳躍時會發出聲音,同時還會裝死,小鳥將它啄起,又會發出「卡嗒」聲,嚇得小鳥急忙將其丟下。
一些蛇類也會裝死。比如,歐洲的草花蛇和美洲的豬吻蛇碰到危險時,立即將身子翻過來,還張口伸舌,裝出一副死的模樣,如果人們把它翻過來,它又會再次翻過去。吃活物的掠食動物一見這是一條死蛇,也就走開了,這時,裝死的蛇便快速鑽入洞穴之中,逃避了一次死亡。
自我犧牲
生活在空曠地區的群居性動物,遇上敵害後往往很難脫險,可是為了保護它們集體的安全,年長的動物會表現出「自我犧牲」的英雄氣概。
成群的野鴨遇到敵害時,為了保衛自己的「兒女」,有的成年野鴨會在遠處顯眼的地方側身躺地,拍動一隻翅膀,裝出一副受傷樣子,引誘敵害過來。敵害看到這種情況,便會丟棄年幼的小鴨、轉身來捕獵它,小鴨得以逃生;然而,當「擬傷」成鴨估計可以躍身逃跑時,往往由於敵害沖擊極快,「擬傷」成鴨就成了舍己為人的「鴨烈士」了。
北美洲的麝牛,雖然體軀較大,但是常常會遭到狼群的圍獵。公麝牛為了保護母牛和小牛,常常作自我犧牲。它們在與狼群長期斗爭的過程中,似乎找到了對付敵害的一種好辦法。動物學家在考察中,曾目擊一群惡狼向一群麝牛襲擊,而身強力壯的公麝牛們立即聚在一起,形成一道防險堤,將母牛和小牛重圍保護起來,並各自頭部朝下,雙角對向狼群,擺出一副反攻架勢,偶爾其中一隻公牛也會沖出去攻擊一下狼群,然後快速返回到原位,其他公牛也隨之輪流出擊和返回。這種防禦方法往往可使狼群不易下手,但是危險性也較大,有時會遭到兇殘、狡猾的群狼殺害。
硬刺硬甲
針鼴、刺蝟、豪豬等動物,它們的體毛都變成了堅硬的銳刺,是強有力的防衛工具。其中尤以豪豬背部和臀部的硬刺密集,這些硬刺能由皮膚表層下的有力肌肉收縮將其豎起,所以豪豬又名箭豬。一旦遇到敵害,豪豬立即豎起硬刺,並將硬刺相互碰撞摩擦,產生一種「唰唰唰」的威嚇聲,同時還會從嘴裡不斷地發出「噗噗噗」的吼叫聲,表示它是不可侵犯的。這時,如果對方不聽警告,繼續逼近,那豪豬就會迅速地轉身,以臀部或背部的一團矛槍般的硬刺朝著敵人,如果敵人撲上來,在彼此身體接觸時就有許多硬刺刺入敵人身體。這種防衛術,能使兇猛的掠食動物受到傷害,輕者受到很大痛苦,如雙眼被刺瞎,重者還會死亡。至於體小力弱、行動遲緩的針鼴和刺蝟,當敵害接近時,立即隨地躺下,彎頸縮頭,收肢屈腳,蜷縮成一個全副武裝的刺球,此刻,凶惡的猛獸只好望之興嘆,搖搖尾巴,掃興而去。
穿山甲和犰狳的體毛已演變成為堅硬的鱗片,每一鱗片好似一塊厚厚的鋼盾。當遇到危險時,它們都會縮成一團,保護要害部位,將背面「厚盾」外露,使敵害無從下手。
放屁
1808年,拿破崙率兵遠征西班牙。不久,很多士兵身上長出莫名奇妙的紅斑。軍醫幾經周折才查明,原來那是鞘翅目昆蟲中的一種甲蟲的毒液引起的皮膚炎症。當人們在野外荒草亂石堆中捕捉昆蟲時,有時會受到突如其來的刺激性臭味的襲擊,而被弄得頭昏、鼻酸以致流淚。與此同時,往往會看到一種色彩鮮艷的甲蟲慌張地奪路而逃。這些能施放煙霧、毒液和臭氣等各種化學物質的甲蟲,有人俗稱它們為屁彈甲蟲或放屁蟲。
當屁彈甲蟲邁開六足出外尋找食物時,如果突遇敵害攔阻要道,或與它搶奪食物,它便停住腳步,兩只後足往地上一撐,尾部高高抬起,對准敵人「啪!啪!啪!」接連不斷地射出一股有毒的熾熱霧狀「化學炮彈」,射程可達30厘米。這種化學武器,不但能驅逐螞蟻、螳螂、蛙、蟾蜍、老鼠,連披甲帶鱗的犰狳也望之生畏。這種「屁彈」威力很大,可以向任何方向瞄準連續發射,能夠在4分鍾內發射29次。有人還做過實驗,讓屁彈甲蟲與大型螞蟻對陣,在200次交鋒中,前者安然無恙。
屁彈甲蟲的化學武器為何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呢?科學家用高速攝影機對其攝影,進行觀察研究,終於揭開了這一秘密。原來,小小屁彈甲蟲的腹部尖端有一對囊狀分隔室,作為儲藏室和反應室使用,由腺體分泌的對苯二醌和過氧化氫都留在儲藏室里,儲藏室的活門經常關著,當遇到螞蟻和其他肉食動物來犯時,它會立即打開活門,讓分泌物進入反應室,此刻反應室的腺體分泌出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進入的混合液在這兩種酶的催化作用下,產生巨大的壓力,進行爆炸反應並排出一種惡臭,同時發出響亮的「啪啪」聲。反應釋放的熱量使反應室內的溫度上升到100℃。爆炸的一剎那,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溶液化為蒸汽,形成熱氣騰騰的「液體炮彈」,令來犯動物敬而遠之。
在哺乳動物中,黃鼬、臭鼬、白鼬、鼬鼱、靈貓等遇敵時也會放出臭氣或臭液,嚇退敵害,藉以自衛。其中尤以美洲的臭鼬最為突出。當它受到敵害攻擊時,會立即高高地翹起尾巴,從尾基部放射出臭液。這種臭液不但使敵人退卻,而且還具有麻痹作用。如果噴射到人的臉上,會使人昏厥,久久不能醒來。因此,在百獸群棲的美洲森林裡,誰也不敢去惹臭鼬。
在弱肉強食的天地里,動物必須具有逃避或反擊敵害的能力,必要時拿出絕招,並通過各種行為方式表現出來,才能倖免於難。
Ⅹ 動物有哪些常見的,自衛方法
最常見的動物自衛方式就是回擊,所有的動物都會在感受到危險時攻擊對方,用牙咬,很平常。
很多動物會用保護色保護自己,最常見的好多昆蟲,會把自己身上的顏色和環境相融合,混為一體,保護自己。
還有的動物會斷尾求生,蚯蚓,烏賊,壁虎等。有的動物會利用自己自身的毒素攻擊對方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