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分類精度評價
通過比較原始遙感圖像和經過MNF變換後的圖像(圖2.4)及其經過MNF_SAM(圖版1.1)、SVM(圖版1.2)、MNF_SVM(圖版1.3)分類後的分類結果,可以明顯地發現基於最小雜訊分類的支持向量機演算法(MNF_SVM)最接近真實的地物信息,支持向量機演算法的分類結果也好於光譜角制圖法的分類結果。分類結果的精度是通過三種分類模型的混淆矩陣來進行計算的。MNF_SAM分類結果的混淆矩陣見表2.2,SVM分類結果的混淆矩陣見表2.3,MNF_SVM分類結果的混淆矩陣見表2.4。
表2.2 MNF_SAM分類精度的混淆矩陣 (單位:像元數目/%)
註:總體精度=8472/9368=90.44%;Kappa系數=0.89。
表2.3 SVM分類精度的混淆矩陣 (單位:像元數目/%)
註:總體精度=8896/9368=94.96%;Kappa系數=0.94。
表2.4 MNF_SVM分類精度的混淆矩陣 (單位:像元數目/%)
註:總體精度=8929/9368=95.31%;Kappa系數=0.95。
從表2.2~2.4中可以明顯的得出,MNF _ SAM的總體分類精度=8472/9368 =90.44%,Kappa系數=0.89;SVM的總體分類精度=8896/9368=94.96%,Kappa系數=0.94;MNF_SVM總體分類精度=8929/9368=95.31%,Kappa系數=0.95。即:(1)SVM的總體分類精度要比MNF_SAM的總體分類精度高4.53%,Kappa系數提高0.05;(2)MNF_SVM的總體分類精度要比MNF_SAM的總體分類精度高4.88%,Kappa系數提高0.06;(3)MNF_SVM的總體分類精度要比SVM的總體分類精度高0.35%,Kappa系數提高0.01。
MNF_SAM分類結果顯示樹木和草地的地物分類有許多錯誤的分類點,在SVM的分類結果圖中也有類似的錯誤,而它的錯誤信息要比MNF_SAM分類圖少;但是這種現象在MNF_SVM分類圖中雖然也存在,但是錯誤量極少。盡管MNF_SVM的分類方法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分類正確性,但是相對於MNF_SAM和SVM,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分類方法,在三種分類方法中是最佳的一種。
由此可見,無論從總體分類考慮還是具體地物類別考慮,MNF_SVM方法和SVM方法分類精度都高於MNF_SAM方法,這說明了SVM方法在高光譜影像分類中有著突出表現,同時MNF_SVM方法比SVM方法有更好的表現,其原因主要是因為MNF _SVM方法在分類前經過了MNF變換,去除了噪音波段,對原始信息進行了優化處理,選擇了有效的特徵信息參加分類,這不僅可以降低高光譜數據的維數,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Hughes現象,最終達到了高維信息的數據降維和高效利用以及高精度分類的目的。
B. 描述精確度有哪幾種常見的方法
比較常用的幾種:
控制變數法:如研究液體壓強和液體深度的關系是,保持液體種類(密度)不變。
轉換法:如研究電熱功率與電阻的關系時,用煤油柱上升的高度表示電阻通電後發熱的情況。
等效替代法:如在研究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時,用一個與兩個。
精密度
精密度是表示測量的再現性,是保證准確度的先決條件,但是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證高的准確度。
好的精密度是保證獲得良好准確度的先決條件,一般說來,測量精密度不好,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准確度。反之,測量精密度好,准確度不一定好,這種情況表明測定中隨機誤差小,但系統誤差較大。
C. 准確度評價的方法有哪些各個評價方法的目的是
准確度的評價方法有以下三種:
1、標准物質分析:通過分析標准物質,由所得結果評價分析方法的准確度。
2、回收率測定:通過在樣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標准物質,測加標回收率評價分析方法的准確度。
3、不同方法的比較: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對同一樣品進行重復測定時,看所得的結果是否一致,或經統計檢驗表明其差異是否顯著時來評價分析方法的准確度。
D. 森林質量評價應該從哪些方面展開
我從小就希望走進美麗大森林,呼吸那新鮮的空氣,那帶有泥土味的芳香沁人心脾,大森林作文.有一天,我終於來到了大森林,這里真是個迷人的綠色世界,空氣清新、淡雅,到處散發著醉人的奶漿味;小猴在枝頭悠來盪去,好不自在;各式各樣的鮮花爭相開放,各種樹枝的枝頭掛滿沉甸甸的野果;鳥兒的歌聲婉轉動聽,小河裡飄著落下的花瓣真是人間仙境;知了在樹上悠閑地唱歌,與草地上的蛐蛐兒一起譜成一首優美的交響曲;這里還有櫟樹、白樺、楓樹……我頓時覺得心曠神怡,心情舒展開來,於是,不斷地向前走.我一邊走一邊欣賞這美麗的大自然,來到小溪邊,小溪的水清澈見底,小魚小蝦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游著,小蝦有的通體透明,小魚則色彩鮮艷,看著更是美麗.一路上的美景,看得我都陶醉了,梅花鹿在身邊跳躍,白天鵝在湖邊翩翩起舞……忽然,一個聲音在我耳邊響起,原來是叫醒的鈴聲,沒想到這美景卻是我的美夢.真希望有一天我能去真正的大森林.我走進大森林 水樣的風/夜樣的語/快樂的歲月在漸漸逝去/最初的夢/最真的聲音/我不知時空會改變希冀/ 終日埋頭於書中,忽被這首詩喚醒.時隔多月,心又老了幾歲,外面的世界是否精彩了幾分?四周的人無怨無悔地狂啃精神食糧,讓我彷彿聽到一片春蠶在桑葉上拚命取食的沙沙聲.它們想早日結繭.摘下鼻樑上架著的眼鏡,收起書本,使勁塞進書包,拉上拉鏈.好啦,輕鬆了,隻身去外面闖一闖吧.夕陽將她的柔情斜斜地灑向萬物,我沐浴在這片祥和之中.四周高樓林立,樹木毫無倦意地搖曳著她婀娜的身段.而遠處傳來與這片祥和極不協調的嘈雜,那是校園外的繁華鬧市.這頓時讓我想起外面沸沸揚揚的塵土、廢氣及漫天叫賣聲,還是不出去為好.可何處有一方容我棲身的輕松灑脫之地呢?遠處踱來一白須老人,他走近我身邊,用他那近乎慈祥溫和的聲音對我說:孩子,拉住我的手,跟我走吧.似乎有一種力量的驅使,我竟不假思索地拉住了他粗糙有力的大手,頓覺一陣清新的風吹過來,腳上踩著一團柔軟的東西,竟不自覺地昏睡過去…… 良久,頭腦從一度的空白中緩緩蘇醒,感覺有很亮的東西刺著眼睛.睜開眼,看見了一片久違的純凈的藍天,像一匹光滑的綢緞,藍瑩瑩的,綴著幾片白紗.緊接著,一陣淡淡的花香飄來,緩緩落下,柔柔地蓋在身上.遠處傳來鳥鳴,清脆得如同山泉在隨意跳動,又如一串撞擊的風鈴捎來的祝福;而它又脆弱得如同風鈴薄薄的玻璃,稍一用力便會破裂,中學生作文《大森林作文》.我小心地用手支撐起身體坐起來,這才發現自己躺在一片嫩綠的芳草上,身邊坐著剛才那位老人.他服裝怪異,讓我越看越像武俠片中的古裝人物.他一手捋著胡須,一邊慈祥地笑著:你看著我,可能會奇怪,我就是陶淵明,你一定讀過我的《桃花源記》吧.現在『桃源』這個字眼又有了新概念,你們這代人認為遠離鬧市、返璞歸真才是桃源.現在我帶你到桃源來了.我一臉驚訝地向四周望去,身邊古木參天,芳草萋萋,各類植物繁盛地顯示著生命的活力,不時有幾只動物從身邊掠過,一隻白兔爬到我身上,溫順地蜷在我懷里,很親密地蹭著我的手.我不禁被這片美好寧靜所陶醉,整個身心融進了這片大森林中.我又覺得奇怪,這是什麼地方?忙問陶老先生.他摸摸我的頭說:你到了古代的大森林.你們那個時代正處於一場科技變革的前夜,而二十一世紀已是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電腦時代.我有幸被二十一世紀的人們從古代請到了二十一世紀做客,游覽了那裡的城市後,人們擔憂地說:『二十世紀的少年兒童正處於一個緊張的環境中,既要死記硬背地完成好學習任務,又沒有一個散心的地方,不像我們二十一世紀的兒童已經可以運用電腦學習知識,還可以到電腦控制下的模擬森林裡去遊玩.所以我們把這個任務交給您,請您坐時空快車,帶二十世紀的孩子去古代森林散散心吧.』我馬上答應了,一去二十世紀就看到你,便帶你來到這個桃源.哦.我恍然大悟,忙站起來和陶老先生一同去游覽這片森林.路上遇到了李清照和她丈夫趙明誠,他倆正為一首詞而爭論不休.趙明誠雖遜色於李清照,卻極不願甘拜下風.辛棄疾快步跑來,忙勸架:兩位不必爭吵,請把作品輸入電腦,結果自會分曉.這樣,才平息了一場爭論.我看在眼裡,不禁有些慚愧,手裡擺弄著剛採到的野花,低下頭.活了十三年,經過了那麼多次大大小小的考試,竟不知活學活用,至今還落後得不會玩電腦.陶老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安慰我說:回去以後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多掌握一些課外知識.你也要學著掌握電腦了.不過玩的時候就要玩好,到時候歡迎你來桃源——大森林來做客!……同桌把我一拍,大聲在耳邊說:別睡了,上課了!我抬起頭,揉揉惺忪的眼睛,推推鼻樑上的眼鏡,悄悄笑了.我知道,剛才發生的事情,不是夢.
E. 評價方法有哪些啊
評價方法有量化評價方法和質性評價方法。
1、量化評價
又稱為定量評價方法,是一種以數字和度量來描述、說明教育現象、課程實踐進而從數量和比較中推斷評價對象成效的方法。量化評價的優點是易於控制和操作。結果便於教學處理,量化評價有助於提高評價的精確性和客觀性,有助於對評價對象作出明確的等級區分。
2、質性評價
質性評價方法又稱定性評價方法,是力圖自然的調查,全面充分地提示和描述評價對象的各種特徵,以彰顯其中的意義,促進理解。目前幼兒園中主要採用的質性評價方法有觀察記錄、檔案袋評價、訪談等。
評價方法的重要性
1、作為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採取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
2、還可以通過觀察記錄、成長手冊、作品展示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要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調節、激勵和發展等功能。
3、合理組織考試,但不得以測試、測驗、限時練習、學情調研等名義變相組織考試。
4、考試命題方面呢要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教學目標(必備知識、學科素養、核心品質、關鍵能力)達成情況,注重增加綜合性、開放性、應用型、探究性試題比例,不出偏題怪題,減少機械記憶性試題,防止試題難度過大。
F. 林業遙感是什麼
(remote sensing of forestry)
(方有清)
應用光學、電子光學的遙感儀器,從空中或遠處接收林區物體反射或發射的電磁波信息和其他信息,經過傳輸處理,從中提取有關林業資源、森林環境和森林自然災害等信息的一整套技術。遙感按其運載工具可分航天遙感、航空遙感和地面遙感。航天遙感的遙感器裝在人造衛星、宇宙飛船和太空梭上。航空遙感的遙感器裝在飛機或氣球上。地面遙感的遙感器裝在汽車或輪船上。林業遙感已涉及到林業生產各個環節,利用森林航空攝影象片觀測和認識森林環境,了解林業工作中實際情況,從而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解決了許多原來認為人力不能解決的問題。森林資源信息是林業工作決策的基礎數據,需要通過森林資源調查。而現代森林資源調查只有應用遙感手段,才能迅速獲得准確可靠的林業資源數據。
發展概況
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了航空攝影測量以後,胡格斯霍夫(R.Hugershoff)等人曾多次嘗試應用航空象片進行森林調查。後來有人應用胡格斯霍夫所製造的精密航測立體制圖儀進行面積、樹高、郁閉度、斷面積和材積查定,應用航空象片對各林班進行立體觀察判讀,在同一地區進行了測算對比,引起了人們對應用航空象片的興趣。瑞典在20年代裡開始應用航空象片進行森林調查。30年代,加拿大林業研究所研究了航空象片的林木陰影測定樹高的技術。同一時期有些德國學者將遙感技術帶到亞洲,1932年在日本東京大學演習林進行了航空攝影,1933年林業試驗場對該林場進行了照查法的試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數年裡,有一批林業工作者應征參加戰爭,擔任航空象片軍事判讀工作。戰後,他們轉為從事森林判讀,促使了森林判讀若干技術方法的逐漸形成。這時,不僅可在航空象片上判讀森林類型(勾繪輪廓和量算面積),而且應用了簡易儀器工具進行測樹判讀的研究,如應用航空象片測算樹高、樹冠直徑、郁閉度、單位面積株數等,以彌補森林目測調查之不足。50年代,由於航空攝影技術發展很快,出現了天然彩色片、彩色紅外片等,解決了在黑白片判讀上不能解決的問題,使林業遙感技術不僅用於森林資源清查,而且用於造林調查設計、森林採伐運輸工程勘測設計、水土保持,以及乾旱地區水源、大面積森林病蟲害調查等。在森林資源清查工作中,航空象片不僅是調查的輔助手段,而且用來進行間接量測。例如在特大比例尺(1∶500~1∶2000)航空象片上量測樹高、樹冠直徑和點數林木株數等,配以地面抽樣實測,編製成航空象片立木材積表,以估測空中象片樣地的材積。此外,依據數理統計理論,以航空象片為工具,進行森林抽樣調查,成為近代森林資源清查的主要手段。60年代以後又加上應用電子計算機進行復雜的數據分析計算,使森林抽樣調查更趨完善。
中國1952年成立森林航空測量隊,1953年在黑龍江省大海林林區進行了森林航測試驗,完成了大海林林業局2700餘平方公里的森林航測和資源調查工作。從1954年開始,逐年在東北、西南、西北主要林區開展了大規模航空攝影,到1964年共完成40餘萬平方公里,為森林經理調查及森林資源清查提供了航攝資料。1963年以後開始試驗利用中比例尺航空象片進行森林資源分層抽樣調查,試驗結果證明精度良好。1972年採用象片判讀和實測回歸估測法。1975年編制了森林判讀立體樣片和航空象片數量化林分蓄積量表。從1975年到80年代初,直接應用陸地衛星多光譜掃描影象,在生產和科學研究上做了不少工作。例如:清查西藏地區的森林資源,進行遼寧省林業基地規劃的調查,編制或修改一些省的1∶250000森林資源分布圖;進行華北、西北、東北防護林體系的規劃調查;監測省一級森林資源動態的試驗等等。
應用范圍
遙感在森林資源清查和管理方面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森林資源清查和編繪森林分布圖
應用遙感技術所獲得的圖象和數據,配合數理統計抽樣技術和電子計算機圖象處理和數學分析計算,可以很快地獲得大面積的資源清查結果,並能進行立地條件調查和土地資源評價。森林資源清查工作,由於彩色紅外片和多光譜彩色合成片具有優越的性能,因而可將野外大部分調查工作改為室內進行。在野外只做一些較為精確的樣地調查,觀察一些典型的森林生態狀況,以供室內准確判讀和精密計算。編制大面積森林分布圖,特別是編繪一個數萬平方公里的小比例尺圖,過去的常規方法,要用數萬張大、中比例尺的航空象片進行編繪,費時費力。現在應用高空(20~35公里)飛行拍攝的1∶80000~1∶120000超小比例尺彩色紅外象片進行編繪,或用陸地衛星多光譜假彩色象片進行編繪1∶100000比例尺的森林分布圖,編繪時間和費用均可大量節約。
森林經理調查
森林經理調查工作包括林業生產條件調查、小班調查和專業調查,三者均可藉助於大、中比例尺航空象片。應用航空象片可以調查土壤類型和土壤濕度等,為合理安排造林樹種和進行土壤改良提供依據。同時,還可了解各種植被覆蓋類型的生態環境,以及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的水文狀況等。小班調查可應用航空象片進行諸如森林起源、林層結構、樹種組成、林分年齡、疏密度、林分蓄積和立地類型等級等森林經理調查因子的判讀,以及樹高和樹冠直徑測定,樹冠郁閉度和立木株數估測等。
森林災害探測
森林受到火災、水淹、病蟲以及霜凍等危害時,利用遙感技術進行災情探測,可以迅速掌握災情,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例如從衛星象片影象上研究辨識出雷雨、林火的位置和分布,為研究人工降雨撲滅森林火災提供可靠的依據。又如在衛星上利用高解析度紅外掃描儀和多光譜掃描儀進行病蟲災害探測,比用人眼觀察,可提前幾天至十幾天發現病蟲害。
林業生產管理
應用遙感技術能及時調查森林長勢,研究森林植被的物候現象,收集林業經濟信息,對林業生產工作起指導作用。例如應用衛星影象研究植被覆蓋季節物候變化,如果發現植物葉子枯黃,即是林木種子成熟的季節;如果發現地面為冰雪所覆蓋,正是木材採伐運輸利用冰雪運材的季節。又如在遙感影象上乾和濕的分界非常明顯,如表明土壤水文缺乏,則應及時進行灌溉。對於那些已知土壤水分含量和排水條件情況的地區,遙感信息可以提供探明地表水資源分布及淺層地下水的流量,對苗圃經營、幼林撫育及木材河道流送均有指導意義。再如應用航空象片勘測林區道路,調查木材流送河道,計算水上貯木場到材數量等,可以減少大量野外工作,提高經濟效益。
森林生態環境研究
利用遙感手段,探討森林生態形成的客觀規律,目的在於研究林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條件,挖掘林業生產潛力。其主要內容是:觀測太陽輻射通量,估算植物光合潛力;觀測地物波譜特性,測定植被、土壤、沙漠、江河湖泊等主要地理環境要素的波譜特性曲線;觀測和判讀氣象變化,勘測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監測水質、土壤類型和土壤濕度以及林區環境污染等,為研究森林生態提供基本資料。
林業遙感信息處理
通過遙感手段系統地收集大量森林資源資料和生態環境信息,建立圖象、圖形和森林資源統計資料庫,進行分析處理,研究自然環境和林業生產管理的關系,探討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的潛力和資源動態發展狀況。此外,利用遙感的磁帶記錄資料,進行林業遙感數字圖象處理,編繪林業各種用圖。綜合以上森林資源和環境信息的資料庫和遙感圖象信息資料庫,即可建立區域林業信息系統,進行區域的林業信息分析處理,為林業工作決策服務。
展望
由於航空攝影成本較高,攝影周期較長,不能及時應用,而衛星遙感影象攝影范圍大,反映動態變化快,資料收集又不受地形限制,故後者較前者具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美國第四、五兩顆陸地衛星專題制圖儀(TM)的影象分辨力達到30米×30米,法國的SPOT衛星更提高到20米和10米。現在已經可以利用陸地衛星TM和SPOT衛星影象繪制1∶100000比例尺的地形圖和1∶50000比例尺的專題圖。SPOT衛星影象還可以構成立體影象進行立體觀察,並能在1~5天時間內,對某一地區進行重復攝影,從而進行局部的、短周期的動態監測。這些特性對於森林資源動態監測和林業生產中的應用都十分有利。新一代的衛星影象已經能夠顯示森林影象質地特徵,可以判讀樹種、林齡和確定經營方法等參數,其實際分辨力已接近中、小比例尺航空象片。可以預計,隨著衛星分辨能力的提高,圖象的進步,以及資料庫技術的發展,航天遙感資料將在森林調查和森林資源動態監測中發揮重大作用。
參考書目
American Society of Photogrammetry,Manual of Remote Sensing,2nd Ed.,The Sheridan Press USA,1983.
G. 精度評價
為了評價影像地圖的制圖精度,我們以隨機取樣的方式對乾旱裸露區的瓦石峽幅(J45c002003)和森林覆蓋區阿龍山幅(M51c001002)分別均勻抽取23個點和24個點,在1∶10萬圖上讀取同名點的坐標作為真值,進行了精度檢驗。計算中誤差的公式為:
這兩幅圖像精度評價結果表明,可以滿足1∶25萬比例尺制圖精度要求。
H. 森林資源評價的評價方法是什麼
對於中國的森林評定,從大的方面說分為三級
1、國家級森林公園:由國家林業局批准;
2、省(直轄市)級森林公園:由省(直轄市)林業廳(局)批准;
3、市(縣)級森林公園:由市(縣)林業部門批准
I. 同齡林木資產評估中不同齡組時各宜選用哪些方法
市場法從理論上講適用於各種有交易的森林資源資產的評估,剩餘法適用於成熟林木資產的評估。收益法適用於有經常性收益的林木資產的評估,如經濟林資產、竹林資產等。幼齡林常用成本法進行評估,你要評估的話也是要找專業的評估機構啊,
第一節 影響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價值的因素
森林資源資產的評估的測算是十分復雜的。木材不是一種標準的產品,它以各種各樣的大小、形態和等級出售。在現實森林中,沒有兩個林地質量、地利等級完全相等的林分。因此,在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前,必須考慮評估中的一些基本問題。正確地了解影響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價值的各種因素,對於做好評估測算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評估的目的
資產評估的目的決定了資產評估的價值類型,不同的資產評估價值類型其評估的思路、評估依據、作價的標准均不相同,其評估的結果可能完全不同。評估中價值類型可分為市場價值類型和非市場價值類型,非市場價值類型有投資價值類型、清算市場價值類型等。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和其他任何資產評估一樣,它的結果取決於評估的目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目的可以是森林資源資產的拍賣、轉讓、聯營或股份經營,也可以是以森林資源資產作為抵押、擔保或者是企業的清算。不同的評估目的,選用的評估方法、精度要求和評估結果是不相同的。
出售、轉讓成熟齡的林木資產,購買者收購這些林木並立即採伐的這類評估中。評估價值類型是市場價值類型。這類評估主要考慮市場的交易價格,按現行市價法和木材市場價倒演算法進行評估。而且要求較高的精度,通常要求進行作業設計調查,作出伐區的工藝設計,並按設計書的結果,按市場價倒演算法進行評估。
對於林木資產進行抵押、擔保一類評估。這類評估是屬於清算價格類型。這類評估結束時並未發生直接的現金交易。抵押資產的接受者主要考慮該林木資產的價值是否能抵上他所放貸出去的資金,在快速變現時能否將其收回,要求較高的保險系數,評估的結果一般比實際價偏低。
但現實評估中,銀行一般要求評估出市場價值類型,然後自行打折。這時評估出的市場價格經常比正常價格稍高。
對於聯營或股份經營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這類評估屬於投資價值類型。它直接關繫到林木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利益,要求有一定的精度。但是這一類的評估,通常涉及面積大,而且有相當部分幼齡林和中齡林,其變現能力還有待將來的經營。這類評估進行高精度的「三類調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為,大面積的高精度的調查費用極高,特別是在幼、中齡林,費用高而價值低,資產所有者難以承受。再說,中幼林的變現能力要到將來才能表現出來,現在調查評估的變幅是較大的,加上這類評估之後,資產並未變現,而是作股份或聯營分成的比例。評估的誤差在今後的經營中仍可消化一部分。因此,這類評估對精度要求的關心一般要低於成熟林木出售的評估。通常是採用二類調查的方法進行清查,但對成熟林部分通常加大調查的力度,以求得較高的精度。
對於企業清算的林木資源資產評估,它屬於清算價格類型,要考慮快速變現的能力,因此,評估的價格一般較市場價稍低。由於一個林業企業涉及的面積較大,各種類型的林分都有,而且這類企業通常中幼林的比例大。因此,調查一般也是採用二類調查的方法。但現實的評估中,法院等委託單位經常要求測算出資產的市場價值,由他們再據此確定拍賣價。
二、銷售的條件
對於成熟的林木來講,一旦簽訂了出售立木的合同,買主就可以採伐林木所有者的林木。採伐就是一種破壞性作業,對土地、植被及周圍的環境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林木的所有者—森林的經營者除了對採伐的林木想要高價外,常還需要控制採伐活動以滿足其他的目的。森林的經營者通常對採伐的地點、採伐的林木、採伐的時間,採伐的方式,集運材的方式及伐區清理方式做出許多限制條件和要求,以保護林地、林木,防止侵蝕,便於森林的更新,使遭受的損失降到最低的限度。
例如,在異齡林的採伐中,伐倒的成熟的大徑林木要壓壞許多附近的中、小徑木,集材的過程也對周圍的植被有很大的破壞,甚至可能造成地表的侵蝕。因而,在林木出售時,森林的經營者通常要指定採伐的和必須保留的林木,採伐時倒木的方向必須避開這些指定的保留木,並在集材上採取一些防護措施,這將增加採伐成本。
在皆伐作業中,為了保證天然更新的成功,森林的經營者經常提出採伐中保護幼苗、幼樹的要求。為了便於人工更新,而對伐區剩餘物的處理提出一定的要求,如火燒、堆集或截短等方法處理。對於這些在林木出售時提出的限制條件,買主都必須執行,這些限制所增加的生產成本在估價時就必須將其考慮在內。
三、產品售價
立木價(這時特指成熟林的價格)是木材的產品價值與生產這些產品的成本、一定的利潤及稅收的差額。因此,木材產品的售價是估算立木價的起點,產品的售價越高,立木的價格越高,林地的超額利潤越多,林地的價格也越高。產品的售價必須以在該地區能夠實際生產和銷售的產品為基礎。對於一般的木材經營者來說,他購買林木,出售的是原木和非規格材,他交貨的地點在當地的木材采購站、貯木場、木材的加工廠家或者就在伐區附近的公路邊。這些地點就是他的林木處理的終止點,也是他所關注的始點。如果原木和非規格材市場價格已確定(包括對實際供材點必要的運輸成本調整),則這個市場價格就是立木估價的基礎。但原木和非規格材的價格隨著原木和非規格材的口徑和長度而變化,用出材率表測算原木和非規格材的木材數量是可行的,但要測算各個口徑的木材的數量則很困難。因此,必須根據歷史資料確定該地區原木的平均規格和非規格材的平均規格,進而確定其綜合價格,根據綜合的價格作為評定的基礎。
木材產品的銷售價格是由市場的供求關系而確定的,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這一供需關系的變化是由許多木材生產者無法控制的因素所控制,而且經常發生變化。在立木價格的確定中必須收集評估基準日的木材產品市價,來計算其綜合價格,進而確定立木的價格。
四、生產成本的確定
生產成本直接影響森林資源資產的價值,在銷售價格已定的條件下,生產成本越低,森林資源資產的價值越高,因此,生產成本的確定是立木價確定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的工作。生產成本是指與產品的生產直接相關並且是產品生產的必不可少的一切成本都應進行估算,對用材林來說主要包括採伐的成本、集材成本、運輸成本、倉貯等銷售費用、木材加工成本、立木銷售及產品銷售中的稅費。但它不含培育立木的成本和投資的利息。生產成本的投資利息在確定適當的利潤和風險率時考慮。
精確計算生產成本是困難的。在現實森林中,不存在兩片完全相同的林子。不同地塊的林分,林木的大小、林分的質量、采運的難易程度、地利等級等因素都可能有很大的差異。另外,木材生產者所用的機械設備的不同,人員素質、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會使生產時的成本發生很大的差異。在測算木材加工成本時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成本的測定是以特定的生產者為標准,還是以最高效率的生產者為標准或者是以平均效率的生產者為標准,測算出的結果是不相同的。從林木所有者的角度出發,最好以生產率最高的生產者為標准進行成本的測算,以獲得最高的立木價,但在立木資產的評估中,一般應以當地平均效率的生產者為標准進行評估。這樣有利於生產者通過更新設備、提高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來提高效率得到合理的回報。
在森林資源資產的評估中准確地測算木材生產的成本是很困難的,評估人員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進行較為詳細的調查。通常可利用當地林業生產的定額指標(各類的平均生產水平),結合評估基準日的基本工價,再根據山場的具體條件進行修正、測算。在大面積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中也可通過財務和生產管理部門的檔案分析確定經營單位的生產成本。
五、林木出材率的確定
林木出材率是計算立木價格的一個重要的技術經濟指標。出材率主要由林木的直徑、樹高、干形和缺陷所決定。林木出材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出材量,影響了森林資源資產的價格。在我國,立木出材率表的編制和應用一直未能規范化、系統化和標准化。出材率的誤差是一直嚴重影響我國伐區作業設計中出材量計算精度的因素。通常由數表直接查出的出材率要比實際的偏高,因為編表的材料一般較為規范,病、腐、結疤、分叉等缺陷較少,而實際生產時,病、腐、結疤、分叉這類木材的缺陷嚴重影響了木材的出材率。比如根兜附近長1m的心腐,就使原木少了最粗最好的1m長的一段,原木的出材率大約要下降百分之十左右。因此,在確定出材率時,通常先按相應的出材率表查出林分的出材率,然後再根據林分生長的狀況、病腐情況等,確定一定比例的折扣。
由於木材不是標准化的產品,它有原木、非規格材,在原木和非規格材中還有大小、長短之分,各種規格的木材價格不同。因此,在測算出材率時,還必須分別種類及大小確定其出材率。實際上,要准確地確定各徑級各長度的出材率來計算其出材量是不可能的,但必須把它們按價格的水平分為幾類,最簡單的是把其分為原木和非規格材兩大類,或更細一點分大中小三類。計算出各類的出材量,再根據過去採伐類似林分的資料,計算各類材種的平均規格,以作為確定平均綜合價格費用的基礎。
六、投資收益率的確定
投資收益率又稱為基準折現率、目標收益率或最低期望收益率,由於森林經營的周期較長,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中的投資收益率是極為關鍵的技術經濟指標,對收益法和成本法評估的結果有重大影響。在採用成本法時如所用的投資收益率偏高則評估測算的評估值偏高,森林資源資產的購買者無法承受;如所用的投資收益率偏低,則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值偏低,資產的所有者將蒙受損失。在採用收益法時則正好相反,用偏高的投資收益率,則評估出的價值偏低,甚至出現負值,資產的所有者無法接受,如採用的投資收益率偏低,則評估值偏高,資產的購買者無法接受。
在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中的投資收益率的確定必須根據該森林資源資產的實際經營狀況和收益狀況,依據持續經營假設,測算其社會平均的投資及生產成本、社會平均的收益水平,進行動態經濟分析,來確定其投資收益率。
七、利潤率的確定
木材生產需要成本,這些成本需要投資,投資者要有收入即利息,木材的生產者也要有收入即利潤,再加上採伐、加工、銷售中的商業風險金——顯然也是一項收入。這三項收入之和占成本的百分數稱利潤率。利潤率是林木分析估價中的一個關鍵數字,它的結果對立木價格的有一定的影響。
利潤率一般按社會平均利潤率確定,因此它可由經濟統計資料算出。通常各地都有一個大致的數字。如福建省1993年在森林轉讓參考價格中建議森工生產利潤率定為20%,營林生產為16%,這在當時是合理的(1993年的通貨膨脹率是13%),如通貨膨脹利率較低的話還可降到15%或更低。利潤率確定後還有一個測算利潤的基數問題。利潤=生產成本×利潤率。這個生產成本的基數,包括還是不包括立木的價格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林木的出售者在林木採伐前僅收部分訂金,整個結算在木材出售後進行,則這個生產總成本不包括立木價,而僅直接按木材生產的成本加定金,而林木出售者在合同訂立後,即收取全部林木款,則立木價應包括在木材生產總成本中。木材銷售時收交的稅費原則上不應包括在生產成本中,但我國有的地方執行伐前交稅費,即在辦理採伐證時,就按伐區設計的材料收繳稅費。有的按90%預收,有的按60%預收,這時預收的稅費則也應列入木材生產的總成本,因為木材的生產者在取得收入前已付出了這些投資。
在實際評估中利潤率僅在木材生產中考慮,營林生產的投資用的是投資收益率。木材生產的利潤率與營林生產的投資收益率是不同的,木材生產的風險較營林生產高,其利潤率也高於營林生產的投資收益率。
八、樹種的價值差異
在許多情況下,待銷售的立木是由若干不同樹種組成的,不同的樹種價值相差極大。同樣規格的木材(大徑材),馬尾松大約是一般闊葉材價格的2倍,杉木又是馬尾松價格的2倍,而一些珍貴樹種如楠木、紅豆杉等則又是杉木的2~5倍。一般的闊葉樹與珍貴樹種價值可相差8~20倍。如何處理多樹種價值差異是經常出現的問題。不同的樹種加工成不同的產品,有些作為紙漿材,有些作為鋸材原木,當這些產品分別加工處理時,其採伐成本可以分開。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它們的採伐運輸是同時進行的,采運成本是歸在一起的,盡管樹種間價值存在很大差異。按樹種分別計算成本是困難的,但售價卻很容易分開。
當估價表明某些樹種的立木價很低或為負值時,而賣主又想採伐掉這些樹種,這就給估價帶來了困難。如果某樹種的價值能夠補償所有的採伐和加工的可變成本,且與售價相比其收益為正時,它將對固定成本產生影響,買主也從中獲利。如果不是這樣,這個樹種只有在必須滿足某人要求的情況下進行採伐,要由賣主部分補貼採伐作業費用。因為通常賣主將林木整體出售,而不是僅僅出售其中價值高的樹種,通過這種形式伐去一錢不值的樹種。
九、林地的林學質量
林學質量通常也稱為立地質量,它是指狹義的立地質量,主要從林木生長的角度來反映其經濟價值,林地的林學質量越高,林地的價格也越高。林學質量一般受下列因子所決定:
1、土層厚度
土層是林木根系生長的場所,深厚的土層是林木正常生長的必要條件。
2、腐殖質層厚度
腐殖質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腐殖質層厚,土壤的肥力高,林木的生長好。
3、土壤質地
土壤質地反映了土壤的物理性質,疏鬆、通氣的土壤,根系生長發育好,地上部分的林木也長得好。
4、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對積溫有很大的影響,積溫直接影響了林木的生長,大多數樹種都有一個適宜的海拔范圍。
5、坡位
坡位對土壤的發育、水肥條件影響較大,因而對林木的生長發育的影響也很大。通常上坡的(特別是山脊)土層薄,林木生長較差,而下坡的林地土層厚,水肥條件好,林木生長好。
6、坡向
坡向影響了日照的時數、強度,並對林木的生長產生影響。通常陰坡或半陰坡的林木材積生長較好,而陽坡的果樹果實產量較高。在沿海迎風面坡向的林木生長差,而背風面的林木生長較好。
7、坡形
坡形也對土壤的形成產生影響。通常窪部的林木生長較好,立地生產潛力較大。
8、地勢
地勢分為開闊、較不開闊和隱蔽三種,它對局部的小氣候有一定的影響。對於大多數林木來說,隱蔽的地形材積生長好。
由於影響林學質量的因素較多,且這些因素多有交叉的配置,因此在調查中經常簡單地把立地質量分為四個立地條件類型: I肥沃類型;Ⅱ較肥沃類型;Ⅲ中等肥沃類型;Ⅳ瘠薄類型。一個類型對應於一些地形、地勢和土壤因子,但若干類土壤、地形因子的配置多種多樣,四個類型等級很難包羅,因此,在評定時,時常要根據調查人員的經驗進行判斷,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人為主觀因素。
林學質量是從生長的角度來反映林地的生產力。通過研究發現,樹木的高生長對林地生長潛力的反映最為敏感,因此在調查中也常用以林分平均高和平均年齡關系編制的地位級表,或者以林分優勢高和年齡關系編制的地位指數表進行評定。用這種方法確定立地質量時,先要測定林分平均高或優勢高及林分的年齡,爾後再查相應的地位級表或地位指數表。這種方法雖然排除了主觀因素對評定立地質量的影響,但只能評定同齡林的立地質量,而對異齡林及天然林卻無法應用。在幼齡階段,由於樹高生長尚未穩定,用這種方法也可能產生較大的誤差。
為了克服以上方法的缺點,一些學者分析了影響立地質量的各因子與樹高生長間的關系,利用數量化理論將各環境因子數量化,編制了數量化立地指數表。但是該法的編表工作量大,且一個表適用的范圍又較小,從而使得該方法的應用受到了一定限制。林學質量確定後,即立地條件類型、地位級或地位指數確定後,就可據其進行林木生長的預測,確定其未來的生長收獲,作為林地資產評估的基礎。
十、林地的經濟質量
經濟質量主要是指林地的經濟位置,它通常以林地交通運輸條件作為主要指標。如以近期內道路是否能達到小班,將小班分為即可及小班一一道路已達到該小班內或小班附近,小班內採伐的木材,不要修建道路即可運出;將可及小班一一近期內道路可延伸至小班或小班附近,小班安排採伐僅需修建少量的道路(木材生產成本可承受得了的投資)即可運出;不可及小班一一近期內道路無法延伸到小班附近,採伐木無法運出。
可及度是最粗放的地利級劃分,它從道路修築的投資出發直接決定了森林資源是否能成為資產及資產價格的高低。不可及林的資源由於近期內無法開發利用,無法體現出其經濟價值,因此,不可及林的資源在近期內暫時還不能作為森林資源資產,而只能作為潛在性的資產。將可及林的資源由於其開發利用需要一定數量的道路修築投資,該投資必須加到木材生產成本中,使木材生產的成本加大、生產的經濟效益下降,其森林資源資產的價格也大大降低。即可及林資源,它已具備了採集運輸條件,其開發利用基本不需要道路的投資,木材生產的成本低、經濟效益高,其資源性資產的價格也高。
對經濟質量的評定僅用以道路修築的投資費用考慮的可及度是不夠的。從木材生產成本費用的開支的分析中可知,在各項木材生產成本中運輸費用的開支變幅極大。同樣是可及林,但木材運往銷區的運距,可能是十幾公里(造紙廠附近的松木林),到幾百公里,以至數千公里(國外進口木材),運輸的成本相差幾倍至幾十倍。這變幅極大的成本差異構成了極差地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森林資源資產的評估中,評定林地的經濟質量,除考慮可及度外,還必須根據木材運輸的成本來劃分地利等級。
十一、森林經營的方式及強度
林地的價值主要靠生長在其上面的林木生產的木材和其他副產品來實現的。一切特定的林地,可以讓其自生自滅,而不採用任何經營利用措施,使其資產的價值最低,也可以採用集約經營,利用各種技術措施,如良種壯苗、撫育施肥、適時間伐、病蟲害防治、及時主伐利用等使它的生產量達到或接近土地生產能力的最大值,從而提高了林地的經濟效益,並提高了林地的價值。當然,在這一評估中必須考慮採用集約經營措施的成本費用問題和經營實踐的成功與否。林地資產的價值是以扣除了生產經營成本後的純收益為評估基礎的。
從經營方式看,經營不同的林種如經營用材林或經濟林,其經營的目的不同,經營的經濟效益也有很大的差別,一塊林地,特別是裸露地,必須根據當地的林業發展規劃來確定它的最佳林種。從經營的樹種看,同樣經營用材林,一塊地上可造杉木林,也可營造馬尾松林,或者珍貴的闊葉林,以至一般的闊葉林。經營不同的樹種,經濟價值相差較大,其林地的資產價格也將發生變化。因此在確定了林種後,還必須根據當地的技術水平、經濟能力以及外部環境的要求,選擇最適宜的目的樹種,並在這個基礎上確定經營的強度,以此為基礎進行財政分析來評估林地的價格。
J. 基本圖是什麼
(base map)
(丁介南)
計算林地面積、編繪林相圖和其他林業專業用圖的基礎圖面資料。是森林經理調查的主要圖面成果。中國20世紀50年代初期曾叫分區圖。基本圖的內容,包括各級行政界線、道路、居民點、山系、水系、獨立地物、測量控制點等一般地圖要素和森林經理調查時劃分的各級森林區劃界線(林業局、林場、林班界等),地類界及其相應的名稱、編號、面積和森林專業符號注記等。
基本圖以林場為單位繪制,比例尺根據森林經理等級確定:Ⅰ級1∶5000;Ⅱ級1∶10000;Ⅲ級1∶25000。基本圖是森林經理工作的基礎材料之一,為了使用方便和有利於保存,常採用規格為60×60平方厘米的優質圖紙繪制;當林場面積較大,依成圖比例尺縮繪超過一個圖幅時,按整形林班進行分幅;若以國家測繪部門出版的地形圖為底圖,也可按國際分幅規格進行分幅。
基本圖的測繪
測繪基本圖,應充分利用調查地區已有的測繪資料,分別採用下列方法進行:
①利用地形圖和航片測繪基本圖:調查地區若有符合要求的地形圖又有據以測繪地形圖的航空象片時,應先通過象片判讀把各級森林區劃界線和有關碎部地物等專業要素,在航空象片上勾繪出來,然後根據地形圖和航片上相應地物標,把航片上勾繪出來的各種專業要素轉繪到地形圖上即為基本圖。象片上不易識別或沒有明顯地物標的部位,應經過現地辨認調繪清楚後再轉繪到地形圖上。
②利用地形圖測繪基本圖:在沒有近期拍攝的航空象片而有合乎精度要求的地形圖的地區,可以以地形圖為基礎通過現地對照明顯地物標勾繪森林區劃界線等專業要素取得基本圖;地形圖上沒有明顯地物標的部位,用羅盤儀或其他儀器工具在現地進行補充測量。
③航測成圖:如僅有近期拍攝的航片,應先進行控制點測量編制出圖解平面圖(或象片平面圖),然後將外業調繪好的航片轉繪上去即為基本圖底圖。
④實測成圖:在沒有任何測繪資料可以利用的地區,採用經緯儀導線法直接測定林業局、林場境界,再用羅盤儀測定林班線。精度指標為:林業局境界線閉合差不大於1∶2000;林場境界線閉合差不大於1∶1000;林班線閉合差不大於1∶200。在較大范圍內開展調查工作時,應按正規測量程序先作出三角點以控制經緯儀導線的精度。
航空象片的調繪工作可與各級森林區劃界線的測量和林分調查同時進行。調繪的工作內容包括:國界、省(區)界、地(盟)、縣(市)界、鄉(鎮)界等各級行政區劃界線及林業局、林場、林班界等森林區劃界線;各級政府、企事業機構等的名稱所在位置;城鎮村屯等居民點名稱;河流、水庫、湖泊等水系的名稱及水上附屬物;山脈、峰嶺、關隘等的名稱、標志等;鐵路、公路、鄉村大道等各種道路的名稱、去向及其附屬物;森林調查小班界、各種地類界及其他需要標繪的測線、地物標等。航片調繪,應先於室內判讀,把各種區劃界線和基本圖上需要繪出的地物勾繪出來,然後再去現地對照修正;航片上不明顯的部位要進行補充測量。
基本圖的繪制根據不同的測量方法和要求進行。大地控制點和經緯儀導線點按坐標展繪。羅盤儀測量的林班線、調查線、小班線等按方位角和邊長用極坐標法繪制。編制象片平面圖的地區,直接把調繪好的航片內容轉繪上去即為影象基本圖。測繪圖解平面圖時,以輻射線網法或其他適當方法把調繪好的航片轉繪成圖。森林經理調查的基本圖要求平面位置和面積准確,由於缺乏地形因素,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利用地形圖作業時,可繪制帶等高線的基本圖。
面積計算
基本圖上各種地類的面積以公頃為單位,用求積儀或網點法求算。以圖幅的理論面積控制林班面積,以林班面積控制小班面積。當小班面積與未編號小班面積之和不超過林班面積的±1/100、林班面積與圖幅內未劃林班的土地面積之和不超過該圖幅面積的±1/200時,按面積大小的比例分配誤差。林場、林業局的面積,是所屬范圍內平差後有關林班面積之和。
基本圖的注記
①小班注記包括小班號和小班面積,以分數式表示,分子為小班號,分母為小班面積,用阿拉伯數碼書寫。疏林地小班在分數式橫線右側標以優勢樹種符號。灌木林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未成林造林地和苗圃地,以及各種非林業用地等,應標注相應的地類符號。②林班注記林班號和林班面積,以分數式標寫於林班中部,分子寫林班號,分母寫林班面積,用阿拉伯數碼書寫。③注寫地名、道路、水系、山系等的名稱和有關細部注記。④在適當位置注寫林業局、林場名稱和應該注寫的其他注記。
基本圖的清繪
基本圖的底圖鉛繪完畢即可清繪著墨,公路、水系分別以褐色、藍色渲染,地形用棕色描繪出山脊符號或等高線,其餘均著黑色。林場、林業局界要加繪色帶。
基本圖的整飾
其內容包括圖廓、圖頭、接圖表、圖例、比例尺、圖幅面積、調查年度和制圖依據以及圖簽等。①圖廓:分別以0.2和0.5毫米的實線繪出,兩者相距10毫米,中間標寫本幅經緯度或相應的公里網數字,外圖廓中央標注相鄰圖幅的圖號。②圖名:注寫於上圖廓外,中間寫林場名稱和基本圖圖幅號,右上角寫本林場所屬省、縣、林業局的名稱。林場名稱用粗宋體,其餘用中等線體書寫。③接圖表:繪於上圖廓外左上角,中間一格繪斜線表示本幅不寫圖號,周圍圖幅屬於本林場的寫圖號,其餘不寫。④圖例:主要標繪本幅內林業專業符號和不常見的地圖符號。可繪於右圖廓外側或圖內空白位置,但同一個林場要統一規定。⑤比例尺繪於下圖廓外中間位置,包括數字比例尺和線劃比例尺。圖幅面積(包括林場總面積和本幅實際面積)寫在線劃比例尺下方。⑥調查制圖年度和制圖依據寫於下圖廓外左側。圖簽標注於下圖廓外右側,包括作業單位名稱和各級責任者的簽名,一律用扁宋體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