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養豬的方法與技術
養豬方法和技術
養豬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里也有很多知識。 例如豬的優良品種是什麼,有什麼豬?小豬是如何飼養等,掌握這些知識,在養殖中活用,做好豬的養殖工作,才能養豬。 在此說明養豬的基礎知識
1 .豬的優良品種有什麼要求?
優良品種一般指生長快、品質好、抗性強、性狀穩定、適應一定地區自然條件、適合規模化養殖的品種。 但是,要具體去養殖家,必須根據自己的飼養目的來決定。 如果其生產目的以生產肉質優良的產品為主,我國許多地方的豬種如藍塘豬、太湖豬、寧鄉豬等為優良品種,但其生產目的在於利益,杜洛克、長白、白白、白白、瘦肉豬套為優良品種。
我國地方豬種主要有哪些品質特性?
我國地區廣泛,各地自然氣候、飼料資源、飲食習慣等千差萬別,人們的篩選要求不同,經過長期的自然和人工的選擇,形成了許多具有特色的地方豬種。 根據其起源、生產性能、外觀特徵和生活環境等,可分為華北型、華南型、華中型、江海型、西南型和高原型6種類型。
(1)華北型。 分布於淮河、秦嶺以北。 這種類型體質結實,骨發達,四肢粗,腰細,腹部不下垂,肌肉發達。 頭平,嘴長,耳垂大,毛粗,黑色多。 母豬成熟快,繁殖性強,產率10頭~12頭,乳頭8頭左右。 耐寒、耐粗飼料,但體重增加緩慢,板油多,屠宰率低,一般為60%~70%。 代表品種有東北民豬、西北八眉豬、黃淮海黑豬、漢江黑豬和縣蒙黑豬等。
(2)華南型。 分布在南嶺和珠江以南地區。 表現出「低、短、寬、圓、胖」的外部特徵,肚子大大下垂。 頭相對寬,口短,耳小,毛多為黑白花。 母豬成熟早,繁殖性稍差,分娩8頭~9頭。 耐熱、早熟易肥,皮薄肉嫩,脂肪型豬種,屠宰率75%。 代表性品種有青塘豬、陸川豬、香豬、五指山豬、粵東黑豬、洋槐豬和滇南小耳豬等。
(3)華中型。 分布在長江與珠江之間的廣闊地區。 體型與華南型相似,體型較大,生產性能介於華南型和華北型之間。 母豬分娩數為10頭~12頭,乳頭為6對~7對。 增長快,經濟成熟快,肉質柔軟,屠宰率在70%左右。 本型以豬居多,代表品種有浙江金華豬、大花白豬、寧鄉豬、皖浙江花豬、武夷黑豬、莆田豬和大圍仔豬等。
(4)江海型。 主要分布於長江下游和沿海地區,地處華北型和華中型中間狹長過渡地帶。 主要是華北型和華中型雜交選育而成,外形和生產性能因種類而異。 共同特點是有毛黑或少量白斑,頭中等大,耳垂大。 性成熟快,繁殖率高。 母豬平均出生率在13頭以上,乳頭在8頭以上,經濟成熟快,體重增加,屠宰率在70%左右。 代表品種有太湖流域的太湖豬、姜曲豬、安徽的圩豬、虹橋豬等。
(5)西南型。 主要分布在雲貴高原和四川盆地。 頭大,腳短,毛全黑或以「六白」為主,也有黑白花和紅發豬。 繁殖率中等,生育數為8隻~10隻,乳頭為5對~6對。 肥育能力強,屠宰率為65%~79%,多為肉脂兼用型。 代表品種有榮昌豬、內江豬、成華豬、烏金豬和雅南豬等。
(6)高原型。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等海拔較高的地區。 體型小,像野豬,頭細,腹小,瘦,腰斜。 毛是黑色或黑白色的花。 繁殖率低,乳頭5對多,產仔5頭~6頭,飼養率不高。 成年人體重小,是晚熟品種。 肉的味道醇厚,但屠宰率低,只有65%左右。 代表品種有青藏高原的藏豬和合作豬。
我國飼養的瘦肉豬種類是什麼?典型特徵和生產率如何?
我國飼養的瘦肉豬種主要有長白豬、白白豬、杜洛克豬等。
(一)長白豬;。 原產丹麥,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著名瘦身型品種,1964年引入我國。 毛白,頭細,顏面筆直,耳朵大前傾,背長,腹線筆直無鬆弛,前體狹窄,後體寬,流線型,肋骨16對~17對,大腿豐滿,蹄質稍細。 性成熟遲緩,母豬初產10頭左右,經產10頭~12頭,乳頭6對~8對。 在良好飼養管理條件下,後備豬6月齡可達~100公斤,屠宰率72%左右,胴體瘦身率可達66%。
白豬。 原產於英國北部約克郡及其鄰近地區,是大型瘦身型品種。 毛白,體格大,體型勻稱,耳直立,腰弱弓多,四肢高,身體豐滿。 性成熟慢,繁殖率強,初產10隻,經產12隻,乳頭7對~8對。 預備豬6月齡達到100公斤,屠宰率達到74%左右,瘦身率達到63.5%。
(3)杜洛克豬。 原產於美國東北部的新澤西州。 體質結實,抗性強,飼養條件低於其他瘦身型品種。 毛和棕紅色,濃淡不同的頭清,口短耳中等大小,稍前傾,耳尖垂下的背部直或稍弓,身體厚,全身肌肉豐滿,後身發達的四肢粗壯,蹄黑,多直立。 繁殖性稍低,初產8頭~9頭,經產10頭左右。 乳頭5對~6對。 前期生長緩慢,後期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肉質好,軀乾瘦身率達68%。 4 .豬的生長發育分為哪個主要階段?
仔豬出生後,根據其生理特徵和營養需求,通常分為哺乳期、保育期、生長肥育期等幾個階段,各階段採用不同的飼養管理措施。
(一)哺乳階段。 小豬出生至斷奶階段,一般為3至5周。 哺乳期小豬處於生命初期,易受外環境影響生病,飼養管理差,小豬死亡。 因此,加強哺乳期仔豬飼養管理是提高仔豬成活率和養豬效果的重要環節。
(二)保育階段。 小豬斷奶到保育結束的階段,通常為5周。 仔豬斷奶後,失去與母豬共同生活的環境,飼料的種類和環境發生變化,對其生長發育造成很大的壓力,在此階段豬容易消瘦、體質減弱、發病率增加、易成為飼養管理不當、僵化的豬,甚至死亡。 因此,搞好斷奶後仔豬的飼養管理至關重要。
(3)生長發育階段。 幼豬保育結束後在生長舍飼養,到出柵欄為止的階段,一般飼養7周左右(約70日齡~180日齡)。 這個階段是豬生長最快的時期,也是養豬業者經濟效益高的時期。 要在飼養管理中加強營養供給,提供充分清潔的飲水,搞好內外環境衛生和疫病的防治,保證豬的充分生長發育。
5 .母豬的生產周期怎麼樣?
母豬生產周期包括空腹、妊娠、哺乳等幾個時期,與之相對應的是交配、生育、斷奶等幾個主要技術環節。 生產中應根據不同時期母豬的生理特徵,加強飼養管理,提高母豬年產率,提高生產效果。 母豬生產周期的各階段的飼養時間為,從斷奶到播種階段(飼養1周~2周)、播種妊娠階段(飼養16周)、分娩哺乳階段(飼養3周~5周)。
6 .理想後備豬體型的外表是什麼?
理想的後備豬體質結實緊湊,肩胸結合良好,背腰寬平,腹大適中,足蹄堅實。 具有毛色、耳型、頭型、體型等品種的典型特徵。 公豬睾丸發育良好,大小相同,對稱整齊,摸起來結實,無隱睾或單睾,無疝或包皮積尿肥大等疾病。
7 .理想的後備母豬體型外表是什麼?
理想的後備母豬腹線突出7對以上,有整齊乳頭的陰戶大,上或側翹腳趾大小均勻,間隔合理的前後肢系、膝、跗關節支撐理想; 山脊增高,臀部合理位置生長的體長,背部平坦,後腿長,肌肉豐滿,但非「球狀」的前後肢間寬度合理的肋骨形狀良好,呈桶狀的頰清秀體相對消瘦,肌肉豐滿。
8 .如何選擇選項,達到最大生產效率?
期權是指豬的交配原則,決定哪個公豬和哪個母豬交配。 期權與期權相同,是改良豬性狀的手段。 為了提高豬的生產效率,合理的異種期權和同質期權是必須的。 具體以瘦肉率為例說明,如果某母豬的瘦肉率低,一定要選擇瘦肉率高的公豬進行交配,這是不同的選擇,但如果某母豬的瘦肉率中等,瘦肉率過高會對豬的其他生產性能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瘦肉率也不同 一般的純種選育,在多採用隨機選擇的商品豬的生產中,進行雜交的品種間的生產性能差異很大,即所謂的異種選擇是一般的。
9 .目前有什麼主要疫病危害我國養豬生產?
我國豬病種類繁多,特徵復雜,大致可分為病毒病、細菌病、寄生蟲病、營養代謝病等。 我國危害養豬生產的病毒病主要有豬繁殖和呼吸綜合征(通稱「青耳病」)、豬傳染病、豬口蹄疫、豬圓環病毒病、偽狂犬病、豬流感、傳染性胃腸炎和豬流行性腹瀉等細菌病,主要有豬嗜血桿菌病、豬鏈球菌病、豬支原體肺炎(豬哮喘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紅細胞 10 .豬場消毒的主要措施和方法是什麼?
豬場消毒是排除感染源、確保豬群健康的重要措施,可分為預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 預防性消毒是定期消毒,對畜舍、養殖場的環境、用具、飲水等進行常規消毒,以預防疫病發生為目的的疫源性消毒是指在豬場發生傳染病或發生傳染病後,為了抑制病原體的擴散,對污染環境、畜舍、飼料、飲水、工具、場所等物品進行全面徹底消毒
預防消毒的主要措施和方法如下:
(1)豬場入口處設置消毒池,消毒葯為2%的鹼性溶液,消毒對象主要為車輛輪胎噴霧消毒裝置,消毒對象為車體和車輛。
(2)作業人員進入生產區前,必須在消毒期間進行噴霧消毒,用紫外線燈消毒15分鍾,更換工作服的帽子。 有條件的豬場最好用淋浴換衣。 參觀者的消毒和工作人員一樣,按指定的路線參觀,但必須盡量減少參觀者的進入。
(3)採用全入全出飼養方式的豬場,在引進豬群之前,空豬舍要徹底消毒除去垃圾、糞尿、秸稈的天花板、牆壁、地板、扶手,用高壓水徹底清洗,水洗乾燥至清洗後,關閉門窗,福爾馬林(每立方米30毫升) 用12小時~24小時熏蒸消毒,再用2%鹼或3%蘇打水消毒地面,24小時後用凈水沖走殘留葯的豬用0.1%的釹滅絕,用2%~3%的新生兒和0.5%的過氧乙酸等消毒的產房地板和設備用水洗凈,乾燥後, 用福爾馬林(每立方米30毫升)蒸2小時,再用0.1%的新潔面、3%的蘇等消毒,用凈水沖走殘留葯物,再用10%的石灰水沖洗地板和牆壁。
(4)母豬進入產房前全身清洗干凈,用0.1%的螺釘全身消毒後,進入產房的母豬在產前用0.1%的高錳酸鉀消毒乳房和陰部,產後用消毒液擦拭乳房和陰部和後身,立即清理胎衣和產房。
以上10個養豬基礎知識是養豬知識中的一小部分,養豬知識非常多,大家在養豬的時候,可以邊學邊養殖,改善、改善自己的養殖技術,養豬越來越好。 回到搜狐,讓我們更詳細地看看
② 養豬有哪些方法
一般的養豬場(戶)可以選擇飼養育肥豬、生產銷售仔豬、全程飼養、飼養種豬等幾種。
(1)飼養育肥豬
是指養豬專業戶到仔豬市場或生產仔豬的豬場購買回斷奶仔豬後,進行育肥。優點是:經營方式簡單,豬舍結構、設備要求較低;飼養周期短,資金周轉快,從投入到產出3~4個月。如果豬舍使用期較短,而且你能較好地把握市場行情的,可選擇此種養豬方式致富。
(2)生產並銷售仔豬
是指養豬專業戶飼養母豬生產仔豬,仔豬飼養到一定體重後出售。優點是:資金投入較少,開始周轉慢,一旦種豬投入正常生產之後,資金周轉就較快;很少到場外購豬,從外界帶入疫病的幾率減少,可保證豬群的健康。如果你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能養好母豬和仔豬,只是資金不足時,可選擇這種養豬方式,但要飼養母性好、產仔數多、耐粗飼料的地方品種豬。
(3)全程飼養
是指養豬場(戶)從事種豬生產、仔豬培育、育肥、出售等全部生產過程。優點是:自繁自養,從場外購豬的機會很少,外來豬帶入疫病的幾率就少,能保障豬群的健康;可從仔豬和育肥豬兩部分獲得收益,因而每頭豬利潤較高。這種養豬方式要求有較全面的養豬技術且資金投入相對較大,但受市場波動的影響和受外來疫病感染的風險相對較小,養豬收益相對較穩定。
(4)飼養種豬
是指生產並出售種豬,這是一種專業化的飼養方式,要求飼養者有較高的技術知識。優點是:種豬售價往往高出肉豬價格,若是優良品種能賣出較高價格,所以利潤較高;如果育種技術較高,有較強的市場意識,以及較好的銷售途徑,這種飼養方式獲利最多。
③ 生態養豬是保障畜產品安全,生態養豬的技術有哪些
對於農業來說,生態豬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確保牲畜產品的安全性並實現可持續發展。隨著畜牧業生產的不斷擴大,生態豬的數量逐年增加。然而,由於繁殖缺乏嚴格的控制,農業環境和畜牧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嚴重受到影響,這要求我們探索生態豬的模型和技術,以確保豬工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讓您向您介紹生態豬的技術生態豬 - 天然豬。
「天然豬法」是韓國自然農業協會主席「自然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理論是:遵守自然法,挖掘生物潛力,減少育種污染,維持生態平衡。核心技術是:返回傳統農業方法,發揮微生物和酶的性能,並使用材料生產材料投資替代化學。主要目標是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產品質量,節省資源消耗,實現可持續發展。引入其技術要點和示範效果如下:
一,發酵床技術。
「天然豬法」的核心技術是發酵床技術。其主要形式是地面發酵床的主要形式,地面90厘米,填充著環的有機電荷。通過這種方式,底部變成了進料廠,並且通過微生物發酵豬泄漏的旋轉痕跡,因此豬屋不需要去除糞便,沒有氣味,沒有粉碎,並發酵底部圓圈可以在冬季自然升高,可以達到35°C,特別是溫暖,這有利於豬的生長。
發酵床技術的關鍵是使用HM墊發酵組。 HM墊發酵的主要功能是促進發酵,分解牲畜和家禽,以防止惡臭,改善培養的環境;抑制害蟲的產生,提高牲畜和家禽的免疫力。其主要成分是:乳酸菌,酵母,棕色墊片,變體和真菌等,以及有機載體,如大豆餐,麩皮,玉米面。列出的選擇:材料需要儲水,透氣性和某種微生物營養源。 Gattress選擇應該適合地面,在正確的時間,南方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稻殼,米糠,竹鋸,珍珠,稻草,葉雜草;北玉米莖,花生殼粉,玉米芯粉,草粉和珍珠岩。
提升厚度要求:一般豬房中乳液的總厚度約為80厘米至100厘米,冬季厚,夏季相對較薄。鬱郁蔥蔥的厚度不小於45厘米,單個發酵床不小於10立方米。
提升發酵方法:1當冬季發酵氣體時,首先將HM墊發酵組浸泡在30℃至40℃的溫水中8小時至10小時,並該目的是激活HM焊盤發酵團體。 2當發酵發酵時,HM焊盤發酵組用細碎的玉米表面分配,蔬菜餐和小麥麩皮混合物,目的是提供各種營養素以增加HM焊盤發酵的接觸組和發酵原料。區域。
混合器發酵:1個集中式統一生產方法:即,在各種豬容器的體積的情況下,計算量的量,並將物質混合,第一個預處理將在冬季使用。將HM墊發酵組加入水中,加水,同時攪拌墊,水分水分至50%至60%(即,手是手濕的,但手指不滴);其他季節性發酵,將被預先處理的HM墊發酵組分散到墊中,混合混合並混合,水分達到50%至60%,然後堆積約1米,寬1.5米寬1.5米。長度不受限制。在堆疊良好之後,上半部分覆蓋著編織袋或長秸稈材料,以減少水分的蒸發,然後將溫度計插入材料30cm。
混合積累,溫度達到55°C 5天,然後樁,溫度達到溫度達55度或更高,然後發酵5天,然後降低高度,溫度穩定於環境溫度,為環境溫度穩定可以將墊子填充在豬屋裡。在上述發酵後,它不僅在墊上無害地處理,而且保證功能性微生物細菌可以再現和類似。 2直接制備方法:選定量的墊,HM墊發酵組在豬屋發酵罐中徹底攪拌,攪拌水,水調節至50%至60%,然後通過積累累積。發酵方法配備了該方法,注意了在發酵池內的某些空間的保存,這方便磨損,堆等於操作。天然豬!生態豬技術,養豬!
寬容:氣體無害地處理,溫度下降穩定,並且在展開墊時有清爽的酸味,沒有氣味,表明墊已成功發酵,可以將墊(運輸)展開每列,按需奠定高度。
二,豬的管理。
設定足夠的飼養者和水,保持每隻豬可以自由吃喝水。當您使用自然方法時,您可以減少飼養量,但您無法24小時才能獲得標記。飢餓的豬會吃墊子,豬的豬會導致胃潰瘍,影響豬的健康生長。
應該經常檢查豬的生長情況,當豬大時,尺寸和弱差異很大。括弧原則:晚上沒有任何點。從破碎的豬(約7kg)到長形成的豬,隨著豬的增加,糞便的量增加,並且應相應地調節進料密度。密度太高,墊的表面將非常潮濕,並且可以生產氨。
適當減少飼養量,以使野豬排泄糞便,飼料應控制在正常量的80%左右,即80%。豬通常在固定地點,撒尿和經理堆積時挖出來。
夏季必須完全打開風窗,如有必要,打開強制通風系統,使空氣可以收斂,降低房屋的溫度和濕度;並在飲用水中添加一些青豆水,以減少豬中的熱量。
三,重大測試演示效果。
在泰安市山東省山東省山東旅程國家實時豬預留基地介紹「天然豬法」,山東省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山東農業大學專家和教授指導,通過比較試驗,總結以下主要結果:
1.真正解決了豬工業污染問題。進入豬「豬自然法」,沒有氣味,空氣清新;由於有機底部圓圈的地面充滿了干凈的床上用品,及時耕作,沒有污水,糞便;底部圓圈有機床上用品清潔,鏟起來溫和,把它放在鼻孔的氣味,沒有過多的普通豬房的氣味。
2.勞動效率提高了。自動飲用水和自由食品,墊可以更換一次,節省電源。清澈的普通豬糞占據了很多勞動力,因為消除了豬的主要工作是添加飼料,一個人可以籌集成千上萬的豬並提高勞動力效率高達60%,有利於大型豬,工廠發展。
3.增強豬的抗衡度並加速生長。溫度切削的生活環境,大大減少了普通豬屋冬季水泥地板的冷凍壓力。同時,由於微生物發酵,高溫凋落物,殺傷或抑制細菌,病毒繁殖,有利於豬的健康生長。快樂豬在自由生活環境中,抵抗各種疾病增強的能力,獸醫葯物,疫苗的數量降低了增長率大大增加,飼料轉化率,可以節省豬進料10千克,體重增加3.5公斤,生產效率增加3.5公斤大幅改善。
④ 怎麼養豬
一、正確選種
1、生豬養殖一個種植的環節就是選擇適宜的品種,可根據不同地域,不同品種,選擇最適宜的品種進行養殖。
2、在挑選品種時,首先要選適應能力比較強的,其次是育肥效果比較好的,這樣的品種就更有利於提高後期的經濟收入。
3、經濟收益
一般養殖生豬的成本分別有養殖設備、養殖場建設、種豬、飼料、人工等其他方面的費用,比如養殖100頭生豬,種豬的購買成本為6萬左右,飼料成本為7萬左右,其他成本費用為2萬左右,合計成本為15萬元左右,等到生豬出欄大概300斤左右一頭,批發價格為8元一斤來計算,總計27萬元左右,除去所有成本,每年的純收入高達12萬左右。
⑤ 農村養豬有比較簡單的辦法嗎
其實養豬很簡單的方法:
一、養豬的三個基本點
提供新鮮、干凈、充足的無污染的飲水;
提供新鮮、平衡的無霉變的全價飼料;
提供乾燥、溫暖、舒適的無賊風的環境;
2、養豬黃金原則(三每原則) 每天觀察每個圈裡的每一頭豬。
二、制定好養豬計劃,留好固定的核心種群。
核心種群必須是最優良的種豬群,數目一般要固定,疾病控制要好,另外參考市場和季節,制定繁育計劃,仔豬出生最好避開惡劣的氣候.可能大家要說了,都避開了不就攢一塊了?一分錢不值了.可是你們要想一想,對一個豬場來說,穩定是最重要的。
2、自繁自養。
抓好母豬管理.老生常談了,不想說可是有很多老闆做不好.母豬群是一個豬場最關鍵的,母豬一定要搞好防疫!!一定要做好營養!!要吧最好的飼料給母豬吃,母豬一定不要喂雜粕和變質的飼料!
3、做好豬群的疾病控制。
實際上豬場的疾病預防很簡單,在做好防疫後,注意葯物的投放。葯物預防要針對疾病,不能亂投。疾病一般分季節和養豬階段,特定的疾病一般發生在特定的季節和特定的養豬階段。要根據疾病的特定針對性投葯。做好消毒,警惕暴發型疾病。提高自己豬群的抗體水平.
4、做好記錄。記錄好成本和疾病發生情況,出欄之後,做好總結,看看自己的豬場有何問題及時解決。發生疾病的,下一批豬結合季節有針對性的防疫和投葯.
5、搞好衛生。最好做到糞尿集中發酵.不要豬和其他家禽家畜混養。
⑥ 用什麼方法養豬才可以長得又快又好
養豬的目的是讓豬貪吃猛漲,吃進去的飼料轉化率高,出欄的時候體重高。所以,很多養豬人在網上搜索豬催肥絕密配方、豬催肥用什麼葯之類的詞。其實,豬催肥是一個完整的方案,並不是只在於育肥階段的催肥,一般從母豬就需要下手進行飼養管理。這是一個鏈條,雖然鏈條很長,但是方法卻很簡單。下面分四步,倒敘介紹一個完整且有效的養豬催肥最簡單方法。
第四步:育肥豬階段的催肥。
這個階段的豬催肥,主要以提高飼料轉化率為主。目前市面上有一些重金屬類的催肥產品,豬吃了之後也會嗜睡、糞便發黑、毛色光亮,這其實都是假象,這是拿豬的健康換的,而且一旦豬肉被抽檢到,是有法律風險的。目前業界公認的安全、綠色且效果好的育肥階段催肥產品,是益生菌和酶制劑。這里大家可以選擇包含這些成分的成熟產品:寶林旗下的肥88。它裡麵包含糞腸球菌、芽孢桿菌、植酸酶、甘氨酸鐵、賴氨酸鋅、牛磺酸等成分,不但可以催肥促生長,拉大骨架!提高飼料轉化率和瘦肉率,還可以提高豬群的抗病能力。
第三步:保育豬階段的抗病、促生長。
在育肥豬之前的保育豬階段,豬的生長發育也非常重要。而且這個時期小豬的抵抗力弱,很容易發生各種疾病,尤其是剛剛斷奶的時候,很容易因為腹瀉而導致體重虧損嚴重,甚至造成傷亡。一般建議從小豬7天開始教槽的時候,給小豬使用:保育太保。教槽開始前3天,直接用保育太保撒到料盤中,讓仔豬拱食。10日齡仔豬,一袋保育太保拌料100斤,喂至斷奶後7天,解決仔豬不吃料和斷奶應激性腹瀉的問題。斷奶7天後,本品1袋拌入500-700斤乳豬料。外購仔豬進場一周內,本品1袋拌料100斤,一周後1袋拌料500-700斤。按照這個方法,可以讓保育豬不腹瀉、抗病能力強,長得快。
第二步:仔豬哺乳階段的催肥准備工作。
斷奶重一斤,出欄重十斤。所以在仔豬吃奶期間就需要注意為後續的豬催肥做准備,盡力提高斷奶仔豬重量。想要實現這一點,核心在於讓母豬奶水充足且質量優,這個可以通過從產前3天到整個哺乳期給母豬飼喂:旺乳太保,來實現。旺乳太保可以保證母豬奶水充足,還可以大幅度提高奶水的營養水平和質量,從而讓小豬吃到更優質的母乳,長得更快,斷奶重量更高。另外,使用:利克太保,給小豬灌服,及時預防和治療小豬黃白痢,讓小豬體重不虧損,也是提高斷奶仔豬重量的重要一環。
第一步:母豬懷孕期間的保健工作。
上面說,斷奶重一斤,出欄重十斤。其實這兩句前面還有一句話叫做:出生重一兩。由此可見,提高初生仔豬的重量是很有經濟價值的。而要想提高出生仔豬的重量,關鍵是給母豬提供充足的營養,凈化母豬體內毒素,調理好母豬的生殖系統,這些訴求可以通過給母豬拌料:母畜太保+多維太保+克霉太保,來實現。在懷孕期間用這個方案,可以解決母豬常見的15個問題,讓更好、更壯實的小豬更順利、更安全地出生。
從上面這4點,各位養豬人應該也明白了,給豬催肥,讓最終出欄的豬獲得更好的體重,絕對不是在育肥豬階段喂喂催肥產品那麼簡單,而是從母豬到哺乳仔豬到保育豬再到育肥豬的完整流程。雖然流程的鏈條比較長,但實施起來其實很簡單。所以,哪有什麼豬催肥絕密配方,也別再問豬催肥用什麼葯了。養豬催肥最簡單的方法,是一個長長的鏈條,在這個鏈條上按照上文把豬養好,就是最好的秘方。
⑦ 養豬有哪些技巧
養豬有哪些技巧?技巧如下:
一、養豬操作技巧之:七點定位
吃、拉、睡三點定位對育肥豬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幾個辦法可供參考:
三、養豬操作技巧之:清糞
許多人都會說,養豬就是清糞和喂料,清糞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1、冬季保育舍清糞 許多人都會把清糞的時間安排在上班加料後,這個工作在舍內外溫差小的夏秋季是可以的,但如果用在舍內外溫差大的寒冷冬季,就不合適了,因為清糞時會散發許多有害氣體,而舍內外溫差大,開窗通風往往會形成賊風,引起豬的呼吸道疾病;不通風則會導致舍內有害氣體過多,再加上一晚上的有害氣體在舍內囤積,氧氣嚴重不足,也會引起豬呼吸道的傷害。為此我們認為,冬季保育舍的清糞時間要安排在舍內外溫差變小的接近中午的時段,而且要先開窗通風,然後再開始清糞,這也是因為通風需要一個由小到大開窗的過程;如果在天氣合適的日子,下午用水沖洗一下網床下面,然後通風晾乾,可以保證一晚上豬呼吸到新鮮空氣,對預防呼吸道病是非常有利的。
2、定位欄母豬清糞 定位欄母豬糞便清理比較容易,在夏季可以水沖的情況下更好操作;但在冬季不能水沖時則需要講究清糞的方法。下面是清糞方法:每次喂料的同時,將水關掉,添完料後馬上清糞,先將糞便刮到定位欄外,待大部分糞便清理後,打開閥門放水,這樣還有保持舍內乾燥的功效。因為豬一般在沒有喝水的情況下不會輕易躺下,這就使這一工作變得輕鬆了。
3、產床母豬接糞 產房仔豬腹瀉的最大危險來自大腸桿菌,而母豬糞便是大腸桿菌的滋生地,如果仔豬不與母豬糞便接觸,患病的可能會小得多,所以也就出現了部分豬場實行母豬接糞的做法,也就是糞便不與網床接觸就由人接住;許多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職工的工作量很大,沒有時間去這樣干;但如果仔細考慮,這也是可以操作的,不一定每豬都接,但一部分豬是可以的,而且接糞減少了糞便落地後的清理刷洗,工作量也並不大,關鍵是如何操作。我們的辦法是每次喂料前,先將料拌成濕拌料,豬聽見拌料聲會起立等待,這時先不去喂料,而是拿糞鍬在母豬後面轉,發現哪個母豬有拉糞的跡象,馬上跑去將糞便接住,這樣十到二十分鍾,大部分母豬都會排便,然後開始喂料,而且料經過一階段後悶軟,也會變得適口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