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有什麼好方法
一、培養學生的注意習慣
注意習慣的培養是一項細致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師持之以恆,常抓不懈。
1、從基礎做起,前蘇聯心理學家西索洛維契克說過:「要想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我們還是從學會做簡單的事情開始吧:身體坐正,振作起來,做好聽課准備��這樣,我們就會非常容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師的講解上。」
2、凈化課堂學習環境,要知道,有的學生上課時精力不集中,往往和上課做小動作有關,因此老師可以通過凈化學習環境的方式來使學生實現對自我的控制。
二、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和注意是孿生姐妹,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1、利用學科特點激發興趣。
2、利用融洽的師生關系激發興趣。
3、利用所創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三、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有關研究表明,單調的刺激最容易使注意力分散,反之,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最能維持注意的穩定性。
1、 運用新穎的導入技巧。
2、 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
3、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
四、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課堂教學要動靜結合,小學生好動,自我控制的能力較差。教學時要根據兒童的這個特點,化靜的知識為動的「過程」,使課上動靜結合,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地、快樂地投入,聚精會神地進行學習。
2、 要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一要培養學生課前做好學習的心理准備ꎻ二要培養學生帶著問題聽課。
3、要根據學生注意的特點進行教學,小學生的注意是不能持久的,他們的注意很容易離開教師所講的內容,教師應當特別謹慎。
4、要善於做到兩種注意交替運用,使學生的注意松緊交替、張馳有度、不容易疲勞,從始至終保持一定的注意,勞動條件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總之,學生的注意力是能夠培養的,只要在課堂教學中多動動腦筋,想出能夠吸引學生的好方法,課堂教學便會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吸住。
⑵ 教師如何增強學生上課注意力
根據小學生年齡段的不同,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不一樣,一般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而中高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長,那麼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怎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呢?以下是博沃小編為您整理的教師如何提高學生上課的注意力的相關內容。
多樣化的教具讓課堂更生動。教師在上每節課之前,都要做好充足的備課,盡量採取多樣的顏色較多的教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上地理課時,可以採用地圖,模型。另外根據每節課的具體授課內容,採用的教具要多樣化。
集體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師在上課時,如果是提問的形式,不要只是單一的提問某個學生,可以採用大家一起回答的形式,在讀課文時,也可以採用開小火車的形式,還可以用游戲的形式來講課。
學生上講台朗讀背誦。學生在座位上回答問題或者朗讀背誦,會感覺課堂非常乏味,沒有樂趣可言,每次提問學生背誦時,可以讓學生站到講台上,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
採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說起來簡單,但是如果想要通過多媒體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例如PPT的製作,想要做出吸引人的課件,需要教師在課前認真研究教材內容。
表揚表現出色的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表揚表現出色的學生,這樣容易引起沒被表揚的學生的注意,從而讓他們向被表揚的學生學習。
教師如何提高學生上課的注意力
允許學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教師在看到學生稍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時,不必要求太嚴格,稍作提醒。
2老師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大多數的學校一節課在40分鍾左右,那老師們該怎樣把握適當的度去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呢?我們首先了解學生聚精會神注意一事物的平均時間是:5--7歲: 15分鍾左右。7--10歲: 20分鍾左右。10--12歲:25分鍾左右。12歲以上:30分鍾
然後,針對於中學生來講,一節課40分鍾,在此期間注意力高度集中一點不鬆懈基本不太現實。所以,老師在一節課基本上不能全部講解重難點,這樣學生不可能完全吸收老師所講的知識。這樣來講的話老師可以將難點重點劃分為幾個版塊。上課的時候適當地給學生休息放鬆的時間。
針對於一些上課要記筆記的課程來講的話,要避免學生在上課時大部分都在記筆記。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注意力都有一個主意廣度即注意范圍。當學生在記筆記的時候不能將注意力集中老師所講中,這樣,學生看起來很努力,但是學習效率卻不高。這樣來講的話,老師應該適當給學生記筆記的時間,或是學生先記關鍵詞,下課後再補筆記。
⑶ 課堂上老師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
講課不吸引人,學生精力就會分散;經常不吸引人,學生就會對您的課產生厭煩情緒。
講課靠什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有幾條建議。
1、老師講課精神飽滿,有熱情,學生就會受到感染,聽課時精神集中。
這種熱情不一定表現在「高音教學」上;也沒有必要像電視劇里的老師那樣在教室里轉著圈走來走去地講課——那樣學生的注意力會更分散;至於一些老師喜歡問「是不是啊?」「對不對啊?」,然後學生齊聲喊「是!」「對!」我並不欣賞,因為這只是熱鬧,誰知道喊得最響的人真懂了沒有?
老師講課時的熱情其實是教師內心對知識的熱愛的外在體現,也是自己工作熱情流露。
如果老師講課沒精打采,肯定不吸引人。如果老師總是個「戰斗臉」,學生懶得看你,還有什麼吸引力?如果老師動不動就激動地進行訓斥教育,您的精神倒是很飽滿,但是那能吸引人嗎?我的孩子上初中時只要回家對我說「我們老師又唱了半節課的詠嘆調」,我就知道他們那位班主任又發火了,而且我的孩子的抗干擾自學能力又提高了一截。
順便說一句,男教師不修邊幅,女教師過度化妝,都會分散學生注意力。
2、靠知識的新穎性吸引學生。
新知識、新方法、新觀點等等都是新穎的。這里說的「新穎」當然是對學生而言的,因為這些內容對於老師來說已經不新鮮了。然而,正因為如此,不少老師忽略了知識的引入過程,以為一上來就說「今天我們講***」學生就會豎起耳朵聽,恐怕實際效果不是這樣的。
一篇課文一定有它的時代背景、作者背景;一個新知識一定有它的理論背景或實際背景。總之,知識的發生過程對於學生來說不僅是新穎的,還是有啟發意義的——至少使他們意識到這個知識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產生的,或者這篇課文所在的文章是在什麼背景下寫出來的,這段歷史發生的時候社會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所有這些對於青少年來說都是一段生動的故事,都會有吸引力。
我見過幾本美國的大學數學教材,每當提到以某個數學家的名字命名的概念或定理時,在附註部分肯定有這位數學家的姓名、生卒年月、生平和主要成果,讀來十分吸引人。每當引入一個新概念之前,一定會舉出大量的背景實例。可是我們的教材和我們的老師,對於知識的發生過程多半是一帶而過。例如講圓,通常就是舉幾個諸如車輪、井蓋的例子,跟著就給出圓和圓心、半徑的定義。依我看,這些對於學生其實並不新穎,而為什麼車輪、井蓋做成圓形的,這才是教師要啟發學生並予以討論的。
如果學生既不知道知識從哪裡來,也不知道它有什麼用,就不能理解為什麼要學習它,自然也就失去了興趣,怎麼可能集中精神聽老師講課?至於有的老師成天說「這個知識很重要,考試一定要考」,以為這就能吸引學生認真聽課,可是您是否知道,同樣的話說得多了,與「狼來了」也就差不多了。
3、靠知識的應用前景吸引學生。
明知道學了也沒用的知識,誰會有興趣去學習?但是學生沒有開始學習之前不會知道它有什麼用,有人還會被人誤導或者自以為是地認為這門課沒用呢!
問題是誰來告訴學生知識有沒有用?當然是老師。
老師說些什麼?起碼能說一說為什麼要開設這門課吧?當然,如果能就這門課的某些知識說出它們有什麼用那就更好了。需要指出的是:基礎教育階段的知識不一定都能直接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相當多的知識是為後續知識打基礎的,但這也是應用。請老師們自己去收集一些實例吧,即使課堂上沒有時間多作介紹,留給學生課外閱讀也是好的(查閱資料恰好是中國學生的弱項)。不過有兩點建議:一是課程的重要性不能只體現在中考高考要考它;二是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教的這門課的重要性。
知識的發生背景和知識的應用可以稱之為知識的來龍去脈,忽視這「兩頭」,只對中間部分——理論推導和解題練習感興趣,是舍本求末的做法。這樣學得的知識是不完整的。
4、靠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吸引學生。
能將抽象復雜的知識用學生容易理解的語言簡明扼要地進行講授,還不失知識的科學性,就叫深入淺出——這是我的理解。
但是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主要還是「深入」不易。這個問題以後有時間我可以就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發表我的見解。此外「淺出」也要注意不要像「戲說**」那樣,更不能將嚴肅的知識「低俗」化,就像小品中的「腦筋急轉彎」那樣。
還有的老師喜歡總結知識要點,這很好,但是要點過多對學生也是負擔。例如一本高考總復習上面總結了求函數值域的8種方法,是不是太多了?求值域不是什麼重要的內容,而且用導數加極限知識很容易就能解決,何必搞得這么繁瑣?
老師做的工作主要是解釋前人的成果,但是這種解釋必須有老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否則不要說深入淺出了,那乾脆就是照本宣科。
5、靠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
這個問題不用我多說了。不過您使用無論什麼先進的教學方法,別忘了一條:您是在引導或指導學生學習,而不是學生按著您的主觀意願在學習;別以為凡是您已經懂得了的東西學生就必須得懂,或者一定能懂。真要是那樣就不用老師了,更輪不到咱們這些草根教師了。
⑷ 教師培養學生注意力的方法
1、運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首先,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學生注意教學內容的無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安靜;其次應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無意注意的因素。
2、運用有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一方面,要經常進行學習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確,注意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地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保持有意注意,如課堂提問。同時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間接興趣和堅強意志品質。
3、運用兩種注意相互轉換的規律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兩種注意轉換的規律來組織教學。如上課之初,教師通過組織教學活動把學生的注意轉移到本節課上來,以形成有意注意;在講授新的教學內容時,教師設法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無意注意;當講授重點、難點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維持有意注意。
期間,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使學生適當放鬆一下,使學生由有意注意轉為無意注意;在課要結束時,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使學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後布置作業。此外,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有意後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⑸ 怎麼提高學生注意力
注意力是孩子學習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孩子的認知和社會性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及其入學後學業成績的高低。小孩專注力好不好是家長擔心的,那麼如何提高小孩專注力?其實是要注重方法的。
1. 不要替孩子貼標簽
即便你家孩子的專注力不強,比如大家都坐定位置准備用餐了,他才姍姍來遲,那也不要對孩子說出負面的話語來。對他們來說,這就等於貼了一張負面標簽在自己身上,那樣只會讓孩子否定自我,而且也會造成孩子對家長的反感,不利於親子關系的發展。
2. 觀察孩子平日表現
家長一定要仔細觀察孩子平常的行為表現,找出最適合孩子的方法。如果孩子屬於能夠靜下心來學習的人,當然適合以靜態的方式去引導,例如帶孩子聽一些音樂、讓孩子玩拼圖等。如果孩子的身體一定要動來動去才能學習,那就不如配合孩子。例如當孩子在玩的時候,可以隨口問他一些與課業相關的問題,讓他在運動身體的同時也能動動腦子。
另外,年齡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大肌肉活動,如果家長不方便一邊玩一邊和孩子說話,也可以採用先滿足孩子大肌肉的活動量、再讓孩子專心從事靜態活動的方法。
3. 幫孩子創造成就感
成功的喜悅感可以鼓勵孩子再接再厲,當孩子順利達到家長的要求時,可以獎勵一個小紅花。比如集滿了10朵小紅花之後,就可以給孩子買一本他喜歡的書或是玩具,讓孩子在成就感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4. 贊美孩子努力的過程
不要將結果看得太重要,即便孩子還沒有達到大人的要求,但只要他有了積極的表現,家長也同樣可以贊美孩子。當親朋好友打電話來的時候,家長可以在電話中向他人贊美孩子的努力表現,比如:「小凱一直在努力學習做手工呢,雖然一開始做得還不是太好,但是他一直都在努力,始終沒有放棄呢,你們真應該來看看!」
5. 找出讓孩子專心的辦法
這里的「辦法」針對的是感官。有些孩子特別容易被視覺刺激的東西吸引,有些則是觸覺,也有可能是聽覺。在了解到哪一種感官刺激最能吸引孩子之後,家長就能夠因勢利導,輕松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⑹ 簡述培養學生注意力方法
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如何更好的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為什麼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兩個原因,保持課堂活力,讓課程內容被學生接受。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
實踐證明人的智力活動分為五個基本因素: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而注意力恰恰是這後四項的准備狀態。或者更形象點說,注意力是道門,它不打開,記憶力他們四個進不來。人在真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時,能夠發揮出通常情況下無法想像的潛力。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需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活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師的教學中來,並使之能跟隨教師的引導進入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導入環節是一種途徑,不僅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思維反應的速度。學生被吸引的程度不同,學習的專注程度就不同,學習效果也就不同。
一、吸引注意力的定義
什麼是「吸引注意力」?其實就是「引起學生注意,使其聚焦或意識到正在學習的東西」。所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意力分類
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兩種。
無意注意:即「無意識注意」,通常沒有預期,無需意志力,比如突然飛過的小鳥,我們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或者教師敲了敲黑板,我們會馬上看黑板。
有意注意:即「有意識注意」,有預期目的,且需要意志力,比如教師說「這個地方是考點,必須認真聽。」無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級形式,不僅人有,而且動物也有。在個體的發展過程中,最初產生的是無意注意,爾後才產生有意注意。
三、能吸引到學生的原因有哪些?
1、刺激物的強度,如增加刺激物的面積或體積、音量大小等
2、刺激物之間的對比關系,如將刺激物孤立於展現於一個大的環境中,或讓刺激物與其對比物產生大的反差及優勢
3、刺激物的活動變化,如頻率和色彩
4、刺激物的新異性,比如學生都沒見過的物體
5、符合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知識經驗,比如學生都喜歡的游戲
6、增強刺激物所蘊含的特殊的信息量
7、增強群體的特殊的口號或聲音或動作
四、吸引注意力的具體方法
1、新術語:即「對學生群體有吸引力的新名稱」,比如說:我們「教學高爾夫」這個名稱,很多學生一聽到課程就產生了好奇,教學與高爾夫有什麼關系?是不是要先打一場高爾夫呀?等等。
⑺ 課堂上 老師引起學生注意的方式有哪些
1、激發求知慾,即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們為了知道問題的答案,就會集中注意教師的講解以及其它教學活動。
2、變化教學情境,即通過教學媒體,提高教學的直觀形象性,促進學生的感知和思維活動。
3、配合學生經驗,即從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入手,結合**常生活經驗,然後轉到所教的主題上。
⑻ 培養小學生注意力的方法有哪些
專注力是我們進行認知活動的動力功能,其中,認知活動就包括了聽知覺、視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執行、反饋等活動。專注力就是讓這些認知活動順利進行的推動力。
5、在小學一年級之前,訓練孩子專注力,更多的是依靠一些小游戲。比如拼圖、積木等,讓孩子在這些游戲活動中訓練專注力。這也是最受孩子歡迎的方法,關於提高孩子專注力的小游戲還有很多,不知道的家長可以購買一些專注力訓練的書籍,讓孩子在游戲中,不知不覺訓練專注力。
⑼ 對於學生的注意力,老師怎麼做才成使學生注意力集中
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的集中和保持是有效學習的基本條件。但一直以來,幾乎所有老師都有個覺得非常頭疼的問題,孩子上課的時候注意力非常不集中。怎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呢?這里給老師提供了幾條建議。
注意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培養孩子良好注意品質的過程中可能給老師帶來很多麻煩,但是,我們不能放棄他們,我們的教育應以「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宗旨,面向每一位學生,不管他有什麼缺陷。
⑽ 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方法
課堂上吸引學生注意力很重要,並且得講究方式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要注意。首先,注意學生的年齡段。如果是小學生,則注意力相對比較短,大約15分鍾,所以教師要變換著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注意力集中時可以多學一些,然後通過活動的方式進行轉移注意力。如果是高年級的學生,那麼注意力的時間會相對長一些,但也得要注意時限。其次,關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者內容,作為自己教學的引子。或者在需要調控注意力的時候用上。最後,要加強自己的教學技能,才能從根本上引起學生的興趣,注意力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