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企業工資分配形式有哪些
1、計件工資
計件工資是按照勞動者生產合格產品的數量和預先規定的計件單價計量和支付勞動報酬的一種形式。
2、計時工資
計時工資是指根據勞動者的實際工作時間和工資等級以及工資標准檢驗和支付勞動報酬的工資形式。
3、定額工資
定額工資是按照勞動定額完成的情況支付勞動報酬的一種工資形式。
4、浮動工資
浮動工資是勞動者勞動報酬隨著企業經營好壞及勞動者勞動貢獻大小而上下浮動的一種工資形式。
5、定額工資
定額工資是按照勞動定額完成的情況支付勞動報酬的一種工資形式。
6、獎金
獎金是對超額勞動的補貼,以現金方式給予的物質鼓勵。
7、津貼
津貼是對勞動者在特殊條件下的額外勞動消耗或額外費用支出給予補償的一種工資形式。
(1)工資薪酬分配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工資分配應遵守的基本原則:
1、按勞分配原則
按勞分配是指按照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勞動質量支付相應的工資。等量勞動取得等量報酬,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實行按勞分配原則,要體現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2、同工同酬原則
同工同酬是指提供的勞動數量和勞動質量相同,領取相等的報酬。實行同工同酬,要求對所有勞動者不分性別、年齡、種族、民族,只要付出同等勞動,就付給同等的勞動報酬。
3、工資水平適應經濟發展原則
工資水平是指一定區域和一定時間內勞動者平均收入的高低程度。生產決定分配,只有經濟發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可分配的社會產品,因此工資水平必須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② 什麼是市場化的薪酬分配方式
市場化的薪酬分配模式,是指企業對同行業、本地區各種崗位(特別是與公司部分關鍵崗位相同的崗位)的薪酬價位水平進行調研之後,以此為參照,並根據公司薪酬管理思路、預算及薪酬支付能力構建的薪酬分配模式。
拓展資料:
市場化用工實際上是屬於勞動力派遣的形式。勞動力派遣實際上是你們所認為的中介公司與你們簽訂勞動合同,而實際上的用人單位並不和你們簽訂勞動合同,你們也不是這個單位的員工。你們是勞務公司派遣到這個單位工作的員工。
採取勞務派遣的形式基本上有兩種原因,一是因為單位的用工指標有限,所以不得不採用勞動力派遣的形式,還有一種是有些單位不想承擔諸如加班或者說是勞動合同終止的經濟補償等成本,所以採用勞動力派遣的形式。如果說是前面一種原因的,雖然是勞動力派遣,但是和這個單位員工的工資、福利待遇等方面差別並不會很大,但是如果是後面一種原因的,這種單位多數是為了規避勞動合同法所帶來的用工成本的舉措,很有可能以後你的加班工資、休息休假的權利都較難得到保障。
市場化員工以中石油、中國移動...等這樣事業單位編制的大單位採用的特殊招聘員工的方式.工資支取採用採用單獨派遣方式發放.
隨著企業發展的需要,市場化用工越來越成為一個用人熱門
數據顯示,一些單位的市場化用工已佔到80%市場化用工主要來源於社會招聘人員和大學畢業生,絕大多數屬招聘人員,他們大多處在生產一線和操作崗位上 雖同樣簽定用工合同,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從政治待遇、薪酬待遇、福利待遇、各項保險以及培訓休假等方面還是和正式員工存在一定距離
③ 薪酬管理方法有哪些
技巧:
1、補償性原則 要求補償員工恢復工作精力所必要的衣、食、住、行費用,和補償員工為獲得工作能力以及身體發育所先行付出的費用。
2、公平性原則 要求薪酬分配全面考慮員工的績效、能力及勞動強度、責任等因素,考慮外部競爭性、內部一致性要求,達到薪酬的內部公平、外部公平和個人公平。
3、透明性原則 薪酬方案公開。
4、激勵性原則 要求薪酬與員工的貢獻掛鉤。
5、競爭性原則 要求薪酬有利於吸引和留住人才。
6、經濟性原則 要求比較投入與產出效益。
7、合法性原則 要求薪酬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
8、方便性原則 要求內容結構簡明、計算方法簡單和管理手續簡便。
如何提高薪酬管理的滿意度
員工對薪酬管理的滿意程度是衡理薪酬管理水平高低的最主要標准。讓員工對薪酬滿意,使其能更好地為公司工作,是進行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員工對薪酬管理的滿意程度越高,薪酬的激勵效果越明顯,員工就會更好的工作,於是就會得到更高的薪酬,這是一種正向循環;如果員工對薪酬的滿意度較低,則會陷入負向循環,長此以往,會造成員工的流失。員工對薪酬管理的滿意度,取決於薪酬的社會平均比較和公正度。
社會平均比較是指員工會將自己的薪酬水平與同等行業同等崗位的薪酬進行比較,如果發現自己的薪酬高於平均水平,則滿意度會提高,如果發現自己的薪酬低於平均水平,則滿意度會降低。薪酬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對崗位的價值進行市場評估,確定能吸引員工的薪酬標准。
公平度是指員工把自己薪酬與其他員工薪酬進行比較之後感覺到的平等程度。提高公平程度是薪酬管理中的難點。實際上,人力資源部門不可能在這點上做到讓全體員工滿意。許多公司之所以實行的薪酬保密制度,就是為了防止員工得知其他員工的薪酬水平後,降低對薪酬管理公平度的認同。另外,如果沒有對公平度的認同,員工也會很難認同薪酬與績效間的聯系,從而降低績效考評的效果。
提高薪酬管理的滿意度可以從與社會平均水平比較和提高公平度兩個方面進行。可以建議將公司員工的薪酬水平定在稍高於同行業同崗位的薪酬水平之上,這樣有利於員工的穩定和招募。
公平度是員工的主觀感受,人力資源部門不要試圖通過修訂薪酬制度來解決這個問題。當然,薪酬制度在不適應公司發展的需要時,可以進行修訂,但它不是提高公平度的最有效辦法。在解決這個問題上,人力資源部門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薪酬管理的過程中,而不是薪酬管理的結果上。
④ 演員的工資是如何分配的
演員的工資分配方法:
第一:每個演員在自己的公司都會有一個獨立的公司賬戶。
第二:當獲得薪酬後,打款方會把錢打到公司或者當時他們約定的對公賬戶上。
第三:在對公賬戶上即公司的個人獨立賬戶上,公司職員開始交稅等等(上什麼稅等就不清楚了,不學會計的)。
第四:薪酬在做完上序一系列的納稅後,剩下的,按照約定一部分打到藝人的私人賬戶上,這時候的錢才是藝人自己的合法收入。
當演員的基本條件
1、在生理條件上,演員需要有健康、靈活、勻稱的體格,端莊秀麗的面容和五官(專演反面人物的除外),伶俐清晰的口齒語音,聲音響亮,音色純正,普通話標准等。
3、為了生動、鮮明、形象而深刻地塑造好各種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演員則必須具備較高的思想水平和較深的藝術造詣。還須具有豐富的想像力、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理解力和高度的表現力,讓自己成為一塊優質的材料和得心應手的表演藝術工具。
4、演員應具有高度的表現力和模擬力。這又是演員表演素質的一個重要標志。表現力包括心理形體動作的表現力、面部表情的表現力和言語動作的表現力。
⑤ 薪資核算的方法是什麼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相關規定,當事人由於請事假,應扣除的工資是月工資除以21.75,乘以本月缺勤天數(扣減法);而本月應得工資是,月工資收入除以21.75,乘以本月出勤天數(累加法)扣減法和累加法計算工資都是合法的,但一般的操作是出勤天數少,不宜用扣減法計算薪資,一般累加法計算薪資;出勤天數多,缺勤天數少,一般不用累加法算薪資,就用扣減法計算薪資,這樣可避免出現極端不符合常理的情況。【法律依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第二條規定: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x8小時)。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四十八條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⑥ 工資分配結構有哪些
結構工資制又稱分解工資制或組合工資制,結構工資制是在企業內部工資改革探索中建立的一種新工資制度。結構工資制是指基於工資的不同功能劃分為若干相對獨立的的工資單元,各單元又規定不同的結構系數,組成有質的區分和量的比例關系的工資結構。工資結構是指員工工資的各構成項目及各自所佔的比例。一個合理的組合工資結構應該是即有固定工資部分,如基本工資、崗位工資、技能或能力工資、工齡工資等,又有浮動工資部分,如效益工資、業績工資、獎金等。
⑦ 員工績效工資佔比多少合適怎麼分配更合理
績效工資佔比多少合適?
績效工資制度是目前比較流行的薪酬制度,目的是利用績效考核,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薪酬分配多勞多得。
績效不僅與員工有關,與公司的利益也相關。
績效工資佔比應該有一個比較合理的范圍,占工資比例過大的話,考核指標難以完成,員工流動性也會增大,不利於公司的穩定;而績效工資佔比比較低的話,又達不到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的目的。
所以應該根據員工具體的崗位情況和市場勞動力的價格對績效工資進行一個合理的區間規劃。
績效工資的佔比應該與他的崗位也是掛鉤的。舉例:
高層管理者也就是當中總監級以上的人員,通常績效工資佔比應該佔到百分之六十左右,而中層管理者,比如部門經理通常的績效佔比應該在50%左右。
另外骨幹型的員工,比如一些資深的主管、不帶團隊的經理,他們通常的績效工資比例設置在30%左右。
也就是說根據員工他在所在的崗位貢獻度的大小,對企業經營業績目標影響力的大小,設定對應的比例。影響力越高,他在企業的崗位的價值貢獻度越高,對應他的績效工資佔比就應該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