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議價的方法和技巧
采購議價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話不多說,直接進入分析階段:
1、在采購的時候盡量擴大供應商的選擇范圍,這樣有利於篩選到價格低的廠家,如果公司有預算規定,這樣也避免了死磕硬談的尷尬局面;
2、私下議價供應商往往會和你拖大,以為還有利潤留存空間,很難議價;
㈡ 商務談判中成功議價有何秘訣麻煩告訴我
商務談判中,價格一向是談判各方利益相逐的焦點。前面,世界工廠網小編為您介紹了談判高手殺價的技巧。下文中,為您介紹的是商務談判中成功議價的秘訣…… 以采購談判為例,商務談判中成功議價需要知曉三*則,這三*則分別是: 法則一:要規劃、有準備 我們怎麼跟供貨商談判,要經過四個階段。 階段一:計劃(plan) 談判第一個法則就是要規劃、有準備。我們怎麼跟供貨商談判,要經過四個階段。 第一個是就是要預測(predict),預測你所要買的東西的價格變化。例如,你要買的東西,從過去經驗來看,是一直往上,還是一直往下?看它的波動。譬如你現在要買計算機的CPU,從長期來看,價格一定是往下,下次買會比這次買,還要便宜。所以你和供貨商談判以前,要了解價格趨勢,你會預測、掌握,才會有對策。 階段二:(learning) 要了解供貨商的談判模式。你和這個供貨商打交道可能不只一次,從過去的經驗去了解他談判的模式。談判有三個模式: 1、開高走低。 很多供貨商一來就說這個計算機要賣十萬元,最後四萬元成交; 2、一毛不拔 十萬元殺了半天,九萬九千九百元成交; 3、中庸之道 十萬元不行,六萬元太少,後來八萬元成交。所以采購人員要去了解供貨商慣用哪一種模式跟你談判。 階段三:分析(analysis) 成本分析和價格分析。作分析的目的在於得到談判的底線。成本分析可以幫助我們得到談判的下限;價格分析可以讓我們得到談判的上限。所以在上、下限之間,就是我們談判合理議價的空間。 階段四:談判(negotiate) 你和供貨商談判,要了解自己的優劣勢。結論就會有三個情勢:優勢、均勢和劣勢。 你要了解面對供貨商,我是優勢、均勢或劣勢。 當你處於優勢時,議價技巧要「狠」;均勢的議價技巧要「等」(等待);劣勢的議價技巧要「忍」(忍耐)。 法則二:談判的本質,成功法則有「交換」和「雙贏」。 「交換」就是投桃報李。 采購人員經常犯的一個錯誤是,要供貨商降價30%,那請問你拿什麼和供貨商交換?所以談判很容易陷入僵局。談判要成功,要懂得拿出籌碼和對方交換。例如你便宜30%給我,我給你訂單的量加20%,這就是交換。 「雙贏」也就是要把餅做大。 假設我們多給供貨商訂單,對供貨商有什麼好處?他心無旁騖,會把質量做得很好,因為他有保障,我給他一個基本的量;另外,因為他量大,單位成本就會比較低。所以不要怕把量集中到某一個供貨商。現在采購的觀念和以前不太一樣,以前會希望供貨商越多越好;但十幾年來,采購觀念有很大的改變,如果我把量集中給某一個供貨商,他得到我這個長期客戶,量又大,他的品質會做得很好,這是「雙贏」的例子。 法則三:談判不是口舌之爭,或開辯論會。 一個采購人員去談判,他必須要有三把刷子, 第一把:說之以理 去談判要有說理的能力。不管你講得有理或沒理,只要掰到讓供貨商降價為止。今天供貨商來了,采購一句話都沒有說,這個供貨商就會說:「我便宜20%給你嗎?」這不太可能,你一言不發,供貨商怎麼會主動降價給你。 第二把:動之以情 說之以理時,表示采購還比較處於優勢,不但說之以理,還理直氣壯、咄咄逼人,這和優勢、劣勢和均勢都有牽連。當你處在劣勢該怎麼辦?「動之以情」。最主要是取得供貨商的信任,因為供貨商可能會懷疑你「扮豬吃老虎」,所以你怎麼去說服供貨商相信,是很重要的。要讓供貨商覺得同情你,有一個招數是「裝窮」。 第三把:繩之以法 因為談判不成,有可能會打官司。所以談判有很多種情況,一種是還未買之前;另一種是買了之後有問題要談判。所以打官司是情非得已。 在談判時,一開始當然是「說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後真的沒辦法才「繩之以法」。
㈢ 和采購價格談判技巧有哪些
最最最重要的是不能表露你的底價,或者測出它的底價
1、釜底抽薪的價格談判
為了避免供應商處於優勢下攫取暴利,采購人員只好同意供應商有「合理」利潤,否則胡亂殺價,仍然給予供應商可乘之機。因此,通常由采購人員要求供應商提供所有成本資料。以國外貨品而言,則請總代理商提供一切進口單據,籍以查核真實的成本,然後加計合理的利潤作為采購的價格。
2、供應商要提高價格時
由於處在環境的快速變遷,如國際局勢動盪、原料的匱乏(例如稀少金屬鈷、鉻等之取得困難)等,往往造成供應商有機町乘,佔有優勢,形成賣方市場,並進而提高售價。此時采購部門責任更為重大,若能發揮議價協商的技巧,則能針對賣方所提高的售價,予以協議商談,達成降價的目的。在議價協商的過程中,采購人員可以採用直接方式或間接方式,對價格進行談判。現說明如下:
(1)直接議價協商。即使面,臨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時候;直接議價仍能達到降低價格的功能。可以採用下列四種技巧來進行協商。
①面臨售價的提高,采購人員仍以原價訂購。當供應商提高售價時,往往不願意花太多時間在重復議價的交涉上,因此若為其原有之顧客,則可利用此點,要求沿用原來價格購買。
②采購人員直接說明預設底價。在議價過程中,采購人員可直接表明預設的底價,如此可促使供應商提出較接近該底價的價格,進而要求對方降價。
③不幹拉倒。此技巧是一個較激進的議價方式,此法雖有造成火爆場面的可能,但在特定情況下仍不失為一個好的議價技巧,此法適用於:
·當采購人員不想再討價還價時。
·當議價結果已達到采購人員可以接受的價格上限。
在上述兩種情況下,採用「不幹拉倒」的強硬手段,往往能扭轉供應商的態度,進而有所讓步。
④要求說明提高售價的原因。供應商提高售價,常常歸因原料上漲、工資提高、利潤太薄等原因。采購人員在議價協商時,應對任何不合理之加價提出質疑,如此可掌握要求供應商降價的機會。
3、間接議價技巧
在議價的過程中,好的開始便可說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不需一直採用直接議價方式,有時也可以採用迂迴戰術,即以間接方式進行議價。采購人員可用下列三種技巧來進行協商。
(1)議價時不要急於進入主題。在開始商談時,最好先談一些不相關的話題,藉此熟悉對方周圍事物,並使雙方放鬆心情,慢慢再引入主題。
(2)運用「低姿勢」。在議價協商時,對供應商所提之價格,盡量表示困難,多說「唉!」「沒辦法!」等等字眼,以低姿勢博取對方同情。
(3)盡量避免書信或電話議價,而要求面對面接觸。面對面的商談,溝通效果較佳,往往可藉肢體語言、表情來說服對方,進而要求對方妥協,予以降價。
在進行議價協商的過程中,除了上述針對價格所提出的議價技巧外,采購人員亦可利用其他非價格的因素來進行議。以下列舉三項議價協商技巧:
(1)在協商議價中要求供應商分擔售後服務及其他費用。當供應商決定提高售價,而不願有所變動時,采購人員不應放棄談判,而可改變議價方針,針對其他非價格部分要求獲得補償。最明顯的例子,便是要求供應商提供售後服務,如大件家電的維修、送貨等。在一般的交易中,供應商通常將維修送貨成本加於售價中,因此常使采購人員忽略此項成本。所以在供應商執意提高售價時,采購人員可要求供應商負擔所有維修送貨成本,而不將此項成本進行轉嫁。如此也間接達到議價功能。
(2)善用「妥協」技巧。在供應商價格居高不下時,采購人員若堅持繼續協商,往往不能達到效果,此時可采妥協技巧,在少部分不重要的細節,可做讓步,再從妥協中要求對方回饋。如此亦可間接達到議價功能。但妥協技巧的使用須注意下列:
①一次只能做一點點的妥協,如此才能留有再妥協的餘地。
②妥協時馬上要求對方給予回饋補償。
③即使贊同對方所提的意見,亦不要太快答應。
④記錄每次妥協的地方,以供參考。
(3)利用專注的傾聽和溫和的態度,博得對方好感。在議價協商的過程中,威脅吼叫,咄咄逼人並非制勝的武器。因為即使取得了這次的合作,也難保下次合作的意願。因此采購人員在協商過程中,應仔細的傾聽對方說明,在爭取超市權益時,可利用所獲對方資料,或法規章程,合理的進行談判。即「說之以理動之以情,繩之以法」。
4、迂迴戰術的價格談判
在供應商占優勢,正面議價通常效果不好,此時應採取迂迴戰術才能奏效。現舉一例說明如下:
某超市自本地之總代理購入某項化妝品,發現價格竟比同業某公司的購人價貴,因此要求總代理說明原委,並比照售予同業的價格。未料總代理未能解釋個中道理,也不願意降價。因此,采購人員就委託原廠國的某貿易商,先行在該國購人該項化妝品,再轉運至超市。因為總代理的利潤偏高,此種轉運安排雖然費用增加,但總成本還是比通過總代理購人的價格便宜。
當然,此種迂迴戰術是否成功,有賴於運轉工作是否可行。有些原廠限制貨品越區銷售,則迂迴戰術之執行就有困難。
5、欲擒故縱的價格談判
由於買賣雙方勢力均衡,任何一方無法以力取勝,因此必須鬥智;采購人員應該設法掩藏購買的意願,不要明顯表露非買不可的心態,否則若被供應商識破非買不可的處境,將使采購人員處於劣勢。所以,此時采購人員應採取「若即若離」的姿態,以試探性的詢價著手。若能判斷供應商有強烈的銷售意願,再要求更低的價格,並作出不答應即行放棄或另行尋求其他來源的表不。通常,若采購人員出價太低,供應商無銷售之意願,則不會要求采購人員加價;若供應商雖想銷售,但利潤太低、即要求采購人員酌予加價。此時,采購人員的需求若相當急迫,應可同意略加價格,迅速成交;若采購人員並非迫切需求,可表明絕不加價之意思,供應商極可能同意買方的低價要求。
6、差額均攤的價格談判
由於買賣雙方議價的結果,存在著差距,若雙方各不相讓,則交易告吹;采購人員無法取得必需的商品,供應商喪失了獲取利潤的機會,雙方都是輸家。因此,為了促成雙方的交易,最好的方式就是採取「中庸」之道,即將雙方議價的差額,各承擔一半,結果雙方都是贏家。
7、哀兵姿態的價格談判
在超市居於劣勢情況下,采購人員應以「哀兵」姿態爭取供應商的同情與支持。由於采購人員沒有能力與供應商議價,有時會以預算不足作借口,請求供應商同意在其有限的費用下,勉為其難的將貨品賣給他,而達到減價的目的。一方面采購人員必須施展「動之以情」的議價功夫,另一方面則口頭承諾將來「感恩圖報」,換取供應商「來日方長」的打算。此時,若供應商並非血本無歸,只是削減原本過高的利潤,則雙方可能成交。若采購人員的預算距離供應商的底價太遠,供應商將因無利可圖,不為采購人員的訴求所動。
8、直搗黃龍的價格談判
有些單一來源的總代理商,對采購人員的議價要求置之不理,一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姿態,使采購人員有被侮辱的感覺。此時,若能擺脫總代理商,尋求原製造商的報價將是良策。現舉一例說明如下:
某超市擬購一批健身器材,經總代理商報價後,雖然三番兩次邀約前來議價,總是推三阻四,不得要領。後來,采購人員查閱產品目錄時。隨即發送要求降價12%的傳真給原廠,事實上只是存著姑且一試的心理。不料次日原廠回電同意降價,使采購人員雀躍不已,欣喜若狂。
由上述的事例中,采購人員對所謂的總代理應在議價的過程中辨認其虛實,因為有些供應商自稱為總代理,事實上,並未與國外原廠簽訂任何合約或協議,只想借總代理之名義自抬身價,獲取超額利潤。因此,當采購人員向國外原廠詢價時,多半會獲得迴音。但是,在產、銷分離制度相當嚴謹的國家,如日本,則迂迴戰術就不得其門而人。因為原廠通常會把詢價單轉交當地的代理商,不會自行報價。
9、哀兵姿態的價格談判
在超市居於劣勢情況下,采購人員應以「哀兵」姿態爭取供應商的同情與支持。由於采購人員沒有能力與供應商議價,有時會以預算不足作借口,請求供應商同意在其有限的費用下,勉為其難的將貨品賣給他,而達到減價的目的。一方面采購人員必須施展「動之以情」的議價功夫,另一方面則口頭承諾將來「感恩圖報」,換取供應商「來日方長」的打算。此時,若供應商並非血本無歸,只是削減原本過高的利潤,則雙方可能成交。若采購人員的預算距離供應商的底價太遠,供應商將因無利可圖,不為采購人員的訴求所動。
㈣ 議價的五個技巧是什麼
1、采購工作中,議價是必不可少的行為。而議價空間決定了議價所能達到的效果。采購人員需要提前了解采購品項的原料周期,選擇單價更低的商品進行采購,這樣議價空間自然加大。
2、摸清供應商低價:談判過程中。摸清對方底價自然可以讓自己掌握主動權。如何摸清對方底價呢?一般來說,商品的成本,再加上基本的利潤基本就是底價了。剩下的其他就是你的議價空間了。
很多采購新人在議價時根本沒有了解對方底價,殺價時過狠也容易影響與供應的關系,基本通過以上方式了解底價後殺價,可以讓殺價更有根據。
3、隨時掌握現有第三方的現況與未來發展。探訪其他相同性質的第三方狀況、商品價格與質量。參考使用單位或是生產單位,對於現有第三方供應的材料或是商品所提供的意見,進行廠商評鑒。搜集同業的第三方資料,並且對於其生產的材料或是商品的價格與質量。
4、要有「貨比三家」「堅持質量」的專業素養。
5、「殺價」是采購的任務,公司的利潤與收益就是要靠各單位一點一滴累積,位於第一線的采購單位責任重大。
㈤ 采購議價有什麼技巧
《商務談判中的「太極推手」:拒絕、否定也是招》商務談判中,討價還價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有時對方提出的要求或觀點與自己相反或相差太遠,這就需要拒絕、否定。但若拒絕、否定死板、武斷甚至粗魯,會傷害對方,使談判出現僵局,導致生意失敗。高明的拒絕否定應是審時度勢,隨機應變,有理有節地進行,讓雙方都有迴旋的餘地,使雙方達到成交的目的。一、幽默拒絕法無法滿足對方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在輕松詼諧的話語中設一個否定之間或講述一個精彩的故事讓對方聽出弦外之音,既避免了對方的難堪,又轉移了對方被拒絕的不快。某公司談判代表故作輕松地說:「如果貴方堅持這個進價,請為我們准備過冬的衣服和食物,總不忍心讓員工餓著肚子瑟瑟發抖地為你們幹活吧!」某洗發水公司的產品經理,在抽檢中發現有份量不足的產品,對方趁機以此為籌碼不依不饒地討價還價,該公司代表微笑著娓娓道來:「美國一專門為空降部隊傘兵生產降落傘的軍工廠,產品不合格率為萬分之一,也就意味著一萬名士兵將有一個在降落傘質量缺陷上犧牲,這是軍方所不能接受和容忍的,他們在抽檢產品時,讓軍工廠主要負責人親自跳傘。據說從那以後,合格率為百分百。如果你們提貨後能將那瓶份量不足的洗發水贈送給我,我將與公司負責人一同分享,這可是我公司成立8年以來首次碰到使用免費洗發水的好機會喲。」這樣拒絕不僅轉移了對方的視線,還闡述拒絕否定理由,即合理性。二、移花接木法在談判中,對方「要價太高,自己無法滿足對方的條件時,可移花接木或委婉地設計雙方無法跨越的障礙,既表達了自己拒絕的理由,又能得到對方的諒解。如「很抱歉,這個超出我們的承受能力……」「除非我們採用劣質原料使生產成本降低50%才能滿足你們的價位。」暗示對方所提的要求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促使對方妥協。也可運用社會局限如法律、制度、慣例等無法變通的客觀限制,如「如果法律允許的話,我們同意,如果物價部門首肯,我們無異議。三、肯定形式,否定實質人人都渴望被了解和認同,可利用這一點從對方意見中找出彼此同意的非實質性內容,予以肯定,產生共鳴,造成「英雄所見略同」之感,借機順勢表達不同的看法。某玩具公司經理面對經銷商對產品知名度的詰難和質疑,坦然地說:「正如你所說,我們的品牌不是很知名,可我們將大部分經費運用在產品研發上,生產出式樣新疑時尚,質量上乘的產品,面市以來即產銷兩旺,市場前景看好,有些地方竟然脫銷……。」四、迂迴補償法談判中有時僅靠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是不夠的,畢竟雙方最關心的是切身利益,斷然拒絕會激怒對方,甚至交易終止。假使我們再拒絕時,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給予適當優惠條件或補償,往往會取得曲徑通幽的效果。自動剃須刀生產商對經銷商說:「這個價位不能再降了,這樣吧,再給你們配上一對電池,既可贈送促銷,又可另作零售,如何?」房地產開發商對電梯供銷商報價較其他同業稍高極為不滿,供貨商信心十足地說:「我們的產品是國家免檢產品,優質原料,進口生產線,相對來說成本稍高,但我們的產品美觀耐用,安全節能,況且售後服務完善,一年包換,終生維修,每年還免費兩次例行保養維護,解除您的後顧之憂,相信您能做出明智的選擇。」《談判策略的恰當運用》談判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獲得各方面都賣藝的協議或合同。我們把與我們談判的人稱為談判對手,雙方確有為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對抗關系,但更重要的還是合作關系,是為了合作才有的暫時對抗。所以在談判中,要恰當使用一些談判技巧,盡力避免強烈沖突的出現,談判陷入僵局對談判雙方來說都是失敗。 .剛柔相濟在談判程中,談判者的態度既不過分強硬,也不可過於軟弱,前者容易刺傷對方,導致雙方關系破裂,後者則容易受制於人,而採取「剛柔相濟」的策略比較奏效。談判中有人充當「紅臉」角色,持強硬立場,有人扮演「白臉」角色,取溫和態度。「紅臉」是獅子大開口,大刀闊斧地直捅對方敏感部位,不留情面,爭得面紅耳赤也不讓步。「白臉」則態度和藹,語言溫和,處處留有餘地,一旦出現僵局,便於從中斡旋挽回。 .拖延迴旋在貿易談判中,有時會遇到一種態度強硬、咄咄逼人的對手,他們以各種方式表現其居高臨下。對於這類談判者,採取拖延交戰、虛與周旋的策略往往十分有效,即通過許多回合的拉鋸戰,使趾高氣揚的談判者感到疲勞生厭,逐漸喪失銳氣,同時使自己的談判地位從被動中扭轉過來,等對手精疲力竭的時候再反守為攻。 .留有餘地在談判中,如果對方向你提出某項要求,即使你能全部滿足,也不必馬上和盤托出你的答復,而是先答應其大部分要求,留有餘地,以備討價還價之用。 .以退為進讓對方先開口說話,表明所有的要求,我方耐心聽完後,抓住其破綻,再發起進攻,迫其就範。有時在局部問題上可首先做出讓步,以換取對方在重大問題上的讓步。
㈥ 采購議價有什麼技巧啊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采購討價還價技巧
由於買賣雙方勢力均衡,任何一方無法以力取勝,因此必須鬥智;采購人員應該設法掩藏購買的意願,不要明顯表露非買不可的心態,否則若被供應商識破非買不可的處境,將使采購人員處於劣勢。所以,此時采購人員應採取「若即若離」的姿態,以試探性的詢價著手。若能判斷供應商有強烈的銷售意願,再要求更低的價格,並作出不答應即行放棄或另行尋求其他來源的表不。通常,若采購人員出價太低,供應商無銷售之意願,則不會要求采購人員加價;若供應商雖想銷售,但利潤太低、即要求采購人員酌予加價。此時,采購人員的需求若相當急迫,應可同意略加價格,迅速成交;若采購人員並非迫切需求,可表明絕不加價之意思,供應商極可能同意買方的低價要求。
◎差額均攤
由於買賣雙方議價的結果,存在著差距,若雙方各不相讓,則交易告吹;采購人員無法取得必需的商品,供應商喪失了獲取利潤的機會,雙方都是輸家。因此,為了促成雙方的交易,最好的方式就是採取「中庸」之道,即將雙方議價的差額,各承擔一半,結果雙方都是贏家。
◎迂迴戰術
在供應商占優勢,正面議價通常效果不好,此時應採取迂迴戰術才能奏效。現舉一例說明如下:
某超市自本地之總代理購入某項化妝品,發現價格竟比同業某公司的購人價貴,因此要求總代理說明原委,並比照售予同業的價格。未料總代理未能解釋個中道理,也不願意降價。因此,采購人員就委託原廠國的某貿易商,先行在該國購人該項化妝品,再轉運至超市。因為總代理的利潤偏高,此種轉運安排雖然費用增加,但總成本還是比通過總代理購人的價格便宜。
當然,此種迂迴戰術是否成功,有賴於運轉工作是否可行。有些原廠限制貨品越區銷售,則迂迴戰術之執行就有困難。
◎直搗黃龍
有些單一來源的總代理商,對采購人員的議價要求置之不理,一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姿態,使采購人員有被侮辱的感覺。此時,若能擺脫總代理商,尋求原製造商的報價將是良策。現舉一例說明如下:
某超市擬購一批健身器材,經總代理商報價後,雖然三番兩次邀約前來議價,總是推三阻四,不得要領。後來,采購人員查閱產品目錄時。隨即發送要求降價12%的傳真給原廠,事實上只是存著姑且一試的心理。不料次日原廠回電同意降價,使采購人員雀躍不已,欣喜若狂。
由上述的事例中,采購人員對所謂的總代理應在議價的過程中辨認其虛實,因為有些供應商自稱為總代理,事實上,並未與國外原廠簽訂任何合約或協議,只想借總代理之名義自抬身價,獲取超額利潤。因此,當采購人員向國外原廠詢價時,多半會獲得迴音。但是,在產、銷分離制度相當嚴謹的國家,如日本,則迂迴戰術就不得其門而人。因為原廠通常會把詢價單轉交當地的代理商,不會自行報價。
◎哀兵姿態
在超市居於劣勢情況下,采購人員應以「哀兵」姿態爭取供應商的同情與支持。由於采購人員沒有能力與供應商議價,有時會以預算不足作借口,請求供應商同意在其有限的費用下,勉為其難的將貨品賣給他,而達到減價的目的。一方面采購人員必須施展「動之以情」的議價功夫,另一方面則口頭承諾將來「感恩圖報」,換取供應商「來日方長」的打算。此時,若供應商並非血本無歸,只是削減原本過高的利潤,則雙方可能成交。若采購人員的預算距離供應商的底價太遠,供應商將因無利可圖,不為采購人員的訴求所動。
◎釜底抽薪
為了避免供應商處於優勢下攫取暴利,采購人員只好同意供應商有「合理」利潤,否則胡亂殺價,仍然給予供應商可乘之機。因此,通常由采購人員要求供應商提供所有成本資料。以國外貨品而言,則請總代理商提供一切進口單據,籍以查核真實的成本,然後加計合理的利潤作為采購的價格。
由於處在環境的快速變遷,如國際局勢動盪、原料的匱乏(例如稀少金屬鈷、鉻等之取得困難)等,往往造成供應商有機町乘,佔有優勢,形成賣方市場,並進而提高售價。此時采購部門責任更為重大,若能發揮議價協商的技巧,則能針對賣方所提高的售價,予以協議商談,達成降價的目的。在議價協商的過程中,采購人員可以採用直接方式或間接方式,對價格進行談判。現說明如下:
(1)直接議價協商。即使面,臨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時候;直接議價仍能達到降低價格的功能。可以採用下列四種技巧來進行協商。
①面臨售價的提高,采購人員仍以原價訂購。當供應商提高售價時,往往不願意花太多時間在重復議價的交涉上,因此若為其原有之顧客,則可利用此點,要求沿用原來價格購買。
②采購人員直接說明預設底價。在議價過程中,采購人員可直接表明預設的底價,如此可促使供應商提出較接近該底價的價格,進而要求對方降價。
③不幹拉倒。此技巧是一個較激進的議價方式,此法雖有造成火爆場面的可能,但在特定情況下仍不失為一個好的議價技巧,此法適用於:
•當采購人員不想再討價還價時。
•當議價結果已達到采購人員可以接受的價格上限。
在上述兩種情況下,採用「不幹拉倒」的強硬手段,往往能扭轉供應商的態度,進而有所讓步。
④要求說明提高售價的原因。供應商提高售價,常常歸因原料上漲、工資提高、利潤太薄等原因。采購人員在議價協商時,應對任何不合理之加價提出質疑,如此可掌握要求供應商降價的機會。
◎間接議價技巧
在議價的過程中,好的開始便可說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不需一直採用直接議價方式,有時也可以採用迂迴戰術,即以間接方式進行議價。采購人員可用下列三種技巧來進行協商。
(1)議價時不要急於進入主題。在開始商談時,最好先談一些不相關的話題,藉此熟悉對方周圍事物,並使雙方放鬆心情,慢慢再引入主題。
(2)運用「低姿勢」。在議價協商時,對供應商所提之價格,盡量表示困難,多說「唉!」「沒辦法!」等等字眼,以低姿勢博取對方同情。
(3)盡量避免書信或電話議價,而要求面對面接觸。面對面的商談,溝通效果較佳,往往可藉肢體語言、表情來說服對方,進而要求對方妥協,予以降價。
在進行議價協商的過程中,除了上述針對價格所提出的議價技巧外,采購人員亦可利用其他非價格的因素來進行議。以下列舉三項議價協商技巧:
(1)在協商議價中要求供應商分擔售後服務及其他費用。當供應商決定提高售價,而不願有所變動時,采購人員不應放棄談判,而可改變議價方針,針對其他非價格部分要求獲得補償。最明顯的例子,便是要求供應商提供售後服務,如大件家電的維修、送貨等。在一般的交易中,供應商通常將維修送貨成本加於售價中,因此常使采購人員忽略此項成本。所以在供應商執意提高售價時,采購人員可要求供應商負擔所有維修送貨成本,而不將此項成本進行轉嫁。如此也間接達到議價功能。
①一次只能做一點點的妥協,如此才能留有再妥協的餘地。
②妥協時馬上要求對方給予回饋補償。
③即使贊同對方所提的意見,亦不要太快答應。
④記錄每次妥協的地方,以供參考。
(3)利用專注的傾聽和溫和的態度,博得對方好感。在議價協商的過程中,威脅吼叫,咄咄逼人並非制勝的武器。因為即使取得了這次的合作,也難保下次合作的意願。因此采購人員在協商過程中,應仔細的傾聽對方說明,在爭取超市權益時,可利用所獲對方資料,或法規章程,合理的進行談判。即「說之以理動之以情,繩之以法」。
(2)善用「妥協」技巧。在供應商價格居高不下時,采購人員若堅持繼續協商,往往不能達到效果,此時可采妥協技巧,在少部分不重要的細節,可做讓步,再從妥協中要求對方回饋。如此亦可間接達到議價功能。但妥協技巧的使用須注意下列:
㈦ 房產議價的方法和技巧
「一錘定音」的情況在房產交易中是比較少見的,大多都會有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然而討價還價是需要講究技巧的,如果談不好價就很容易造成交易失敗,那麼作為售房者,你應該如何談價呢?下面來介紹幾個談價的技巧。
1、 留下談價空間
留下談價空間是討價還價的第一步,設想一下,如果你開始報出的價格就是你的底限,那麼當買家要求你讓價的時候,你就只能選擇拒絕,這時買家就會認為你沒有誠意賣房,這筆買賣自然不會成交。
2、 讓對方先開口
「先聲奪人」的招式在房產交易中並不好使,反而是「見招拆招」更能幫你達成順利成交的目的。在談價的過程中,如果有一方先開口要價那就很容易處於被動地位,也就是說你先向買家開口報價的話,買家就很容易探出你的底線,所以你應該想辦法讓買家先開口。
3、 遇重要問題先讓步
買賣雙方很多時候一直無法成交的原因就是誰都不肯讓步,其實,作為售房方,如果遇見重要的問題,先做出讓步並不是一件吃虧的事情。比如,你的房子實際可以賣90萬,但是你報價賣100萬,買家想盡辦法也只能湊齊95萬,這時若你主動提出可以以95萬成交,不但可以成功將房子賣出去,而且說不定還能因此多交一個朋友,何樂而不為?
4、 讓步不能太快
先讓步並不代錶快讓步,也就是說,只有到了不得不讓步的時候再讓步,而不是當買家才表現出難處不久便主動提出讓步。因為讓步太快的話,只會讓對方覺得你很好講話,而且會懷疑房子的真實價值,反而讓他們產生可以再要求的想法。
5、 巧用「緩兵之計」
在談價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你報價100萬元,對方要求你讓價5萬元,其實這個價格你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你又想看看之後的客戶會不會出更高的價格,這時應該怎麼辦呢?
其實,這時可以用「緩兵之計」,比如告訴買家「我再考慮考慮」,然後在之後的幾天看看有沒有人以更高的價格購買,如果沒有就趕緊聯系之前的買家表示同意以95萬出售,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考慮的時間不能過長。
㈧ 怎樣面對討價還價的客戶求答案
價格跟品質是聯系在一起的,在合理范圍內適當降價是可以的。不過價格一下子降到底,明顯是不行的~
顧客砍價主要源於兩個目的
第一,他是真心想買,問價以得一個還價的價格基數;
第二,他可買可不買,借詢問之機以了解有關該品種的價格行情,也就是探虛實。此外,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有一些老客戶為了拒絕或終止繼續合作,也會以討價還價為借口,討還出一個我們根本無法承受的價格。
兩個方面解決價格問題
一、突出優勢,物超所值此處求
與客戶的討價還價,其實是一種說服的藝術。我們在游說的過程中,必須把握一點:那就是必須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突出產品以及與產品銷售相關的所有優勢,讓顧客由衷地產生一種僅此一家,別無分店、花這種錢值得的感覺,否則,結果將是說而不服。
首先,突出產品本身的優勢,比如說,產品有一流的加工製造工藝水平,質量有保障;有確切的療效,使用少量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有獨特的賣點,市場空白面大,同類產品少,競爭力強;有適宜的零售價格,消費者很容易或很樂意接受產品,雖然薄利但可以多銷等等。
其次,突出得力的後續支持。主要表明產品的相關廣告宣傳攻勢強,從中央到地方的各大媒體均有所覆蓋;促銷政策到位,禮品配送及時;分銷政策健全,能有效地控制分銷市場,做到不亂區域,不亂價格等。
第三,突出周全的配套服務項目,比如建立了免費咨詢服務、送貨上門、安裝調試、終身保修等一套比較完善的售後服務機制。二、 巧問妙答,討討還還細周旋
一般地,顧客問價主要源於兩個目的。第一,他是真心想買,問價以得一個還價的價格基數;第二,他可買可不買,借詢問之機以了解有關該品種的價格行情,也就是探虛實。此外,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有一些老客戶為了拒絕或終止繼續合作,也會以討價還價為借口,討還出一個我們根本無法承受的價格。
其次,開展一些摸底調查工作,弄明白其以前的進貨渠道及價格扣率,了解顧客能接受多大利潤空間的供貨價格,針對性地報出既有討還的餘地、又對客戶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價格。
第三,即使自己非常清楚自己現在所執行的供貨價格確實要高出其他供應商的供貨價格,也不能立即向顧客答應降價供貨,這時可以自己不知詳情為借口,對其承諾等向公司或相關領導請示後再予以答復。如果立即降價供貨,會讓顧客產生一種被欺騙的感覺:你明明可以以更低價格銷售,給我們供貨時卻偏偏如此高價。如此一來,會影響到前期貨款的結算,和後期的進一步合作。
總之,面對客戶的討價還價,我們可以在不虧老本、不失市場、不丟客戶這一原則下靈活掌握,只要不讓客戶討還出一個放血價、跳樓價,害得自己大甩賣就行了。另外,還要說明一點:經過一番激烈討還,價格一旦敲定,必須馬上簽訂協議將其套牢,不給對方一絲的反悔和變卦的機會。
報價要有協商的餘地
一旦潛在客戶在初次會談或電話交談中對價格情況進行詢問,許多銷售人員往往認為自己必須拿出一個固定的報價單。實際上,這是大錯特錯。
如果你能給出一個大致的報價范圍或者准確的報價,那麼很好。但是如果你不能做到這一點的話,你應當這樣告訴客戶:我需要一些時間准備報價單。請允許我對這次會談的內容以及您提供給我的背景材料進行回顧。然後,我將把我對您需求的理解,以及我大致的報價反饋給您,這樣行嗎?顯然,任何有頭腦的客戶都不會對此回答做出反對意見,實際上大多數客戶都期望你經歷這一流程,因為這意味著你的報價不是草率的。
你應當採取口頭報價還是書面報價的形式?一般而言,同客戶電話交談,並進行報價的協商相對更為可取。通過這種方式使客戶確信,你完全理解他們的要求,同時你還能感覺到他們是否接受你的報價,如果不接受的話,原因何在,差距多大。
此外,電話交談顯示出協商的靈活性,存在進一步協商的餘地;而書面報價單則意味著:接受或者拒絕---這也許是你有時候想傳達的一個信息。但是通過電話交談,如果你對客戶的要求產生誤解的話,客戶能當即進行糾正,你也能對報價進行相應的調整。對於書面報價產生的錯誤,客戶通常不願意合作進行修改,因為他們認為書面文件通常意味著是正式的、不可協商的。
㈨ 有效議價就4種方法
有效一家就是四種方法其實也有很多其他辦法只有一個辦法呢他可能拿不到檯面上說比較簡單一些比如說有一些友友有效一家也是通過通過彼此間的關系這種也可以但是呢這種東西有的是好難
㈩ 采購議價有什麼技巧啊
提高采購議價能力的四種簡單方式
提高采購議價能力要考慮到很多因素,但根本因素是供求關系的變化。通常情況下,採取以下三種方式可提高議價能力。
一、年度訂單,分批到貨。議價能力本質上還是一個量的問題,大量的采購訂單是哪個供應商也不願意放棄的,以年度用量下單遠比季度月度批次下單更有規模效應。同時,分批到貨不佔壓資金,不佔壓庫容,應該是三全其美的方法。只是要注意下單的時機,在價格低谷或波動最小的時候為好,同時兼顧長期趨勢預測,也可降低價格波動風險,對主要原材料及包裝物或大宗采購尤可使用此法。
二、聯合採購。無論本行業競爭有多激烈,目的都是為了企業利益,而面對外部復雜的供應環境,本行業一致對外、聯合採購是大有可能的。關鍵在於溝通和協調,開始可小試,協作成熟後,可加大單量。
三、引入競爭者。無論合作多久的夥伴,都有變化的時候,人不變市場也會變,因此對重要原材料的供應商勢必要多選擇幾家,一來防止供應商的變化,有些變化不是人為因素;二來可增加公家的透明度,適當引入競爭,在保證老供應商的同時,順便關注新供應商或新的替代品。
四、改良的招標法。招標法確實可以降低采購價格,可是如果操作不當,會出現以下三種不利的情況:一是只顧價格不顧質量,二是供應商串通後壓不下價格,三是低價中標的供應商操作中反悔。為了防止以上三種可能的發生,就要對招標法進行改良。首先要進行資格的審查和必要的檢測,使供貨質量能達到企業的要求,其次對中標的供應商再次進行議標,力爭得到更低的價格,即招標加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