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評價混懸劑質量的方法有哪些

評價混懸劑質量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16 07:34:47

㈠ 影響混懸劑的物理因素及增加穩定性的措施

混懸劑穩定性影響因素:
1.粒子沉降 ----通過 stokes沉降方程可知,粒子半徑越大,介質粘度越低,沉降速度越快.為保持穩定,應減小微粒半徑,或增加介質粘度(助懸劑).
2.荷電與水化膜----- 雙電層與水化膜能保持粒子間斥力,有助於穩定.如雙電層zeta電位降低,或水化膜破壞,則粒子發生聚沉.電解質容易破壞zeta電位和水化膜.
3.絮凝與反絮凝---- 適當降低zeta電位,粒子發生鬆散聚集,有利於混懸劑穩定.能形成絮凝的物質為絮凝劑.
4.結晶 ----- 放置過程中微粒結晶,結晶成長,形成聚沉.
5.分散相溫度 ----- 溫度降低使布朗運動減弱,降低穩定性.故應保持合適的溫度.
----------------
增強穩定性措施:
1.保持合適的溫度;
2.控制電解質濃度;
3.加入穩定劑 ,穩定劑包括助懸劑 (增加介質粘度),潤濕劑(增加水化膜厚度),絮凝劑(形成絮凝)

㈡ 混懸劑的穩定性

混懸劑主要存在物理穩定性問題。混懸劑中葯物微粒分散度大,使混懸微粒具有較高的表面自由能而處於不穩定狀態。疏水性葯物的混懸劑比親水性葯物存在更大的穩定性問題。 混懸劑中的微粒受重力作用產生沉降時,其沉降速度服從Stoke`s定律:V=2r²(ρ1-ρ2)g/9η
(2-3)
式中,V—為沉降速度,cm/s;r—為微粒半徑,cm;ρ1和ρ2—分別為微粒和介質的密度,g/ml;g—為重力加速度,cm/s2;η—為分散介質的粘度,泊=g/cm·s,l泊=0.1Pa·s。由Stokes公式可見,微粒沉降速度與微粒半徑平方、微粒與分散介質的密度差成正比,與分散介質的粘度成反比。混懸劑微粒沉降速度愈大,動力穩定性就愈小。增加混懸劑的動力穩定性的主要方法是:①盡量減小微粒半徑,以減小沉降速度;②增加分散介質的粘度,以減小固體微粒與分散介質間的密度差,這就要向混懸劑中加入高分子助懸劑,在增加介質粘度的同時,也減小了微粒與分散介質之間的密度差,同時微粒吸附助懸劑分子而增加親水性。混懸劑中的微粒大小是不均勻的,大的微粒總是迅速沉降,細小微粒沉降速度很慢,細小微粒由於布朗運動,可長時間懸浮在介質中,使混懸劑長時間地保持混懸狀態。 混懸劑中的微粒由於分散度大而具有很大的總表面積,因而微粒具有很高的表面自由能,這種高能狀態的微粒就有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趨勢,表面自由能的改變可用2-4式表示:
ΔF=δs.L*ΔA(2-4)
式中,ΔF—為表面自由能的改變值;ΔA—為微粒總表面積的改變值;δs.L —為固液界面張力。對一定的混懸劑δs.L是一定的,因此只有降低ΔA,才能降低微粒的表面自由能ΔF,這就意味著微粒間要有一定的聚集。但由於微粒荷電,電荷的排斥力阻礙了微粒產生聚集。因此只有加入適當的電解質,使ζ電位降低,以減小微粒間電荷的排斥力。ζ電勢降低一定程度後,混懸劑中的微粒形成疏鬆的絮狀聚集體,使混懸劑處於穩定狀態。混懸微粒形成疏鬆聚集體的過程稱為絮凝(flocculation), 加入的電解質稱為絮凝劑。為了得到穩定的混懸劑,一般應控制ζ電勢在20~25mV范圍內,使其恰好能產生絮凝作用。絮凝劑主要是具有不同價數的電解質,其中陰離子絮凝作用大於陽離子。電解質的絮凝效果與離子的價數有關,離子價數增加1,絮凝效果增加10倍。常用的絮凝劑有枸櫞酸鹽、酒石酸鹽、磷酸鹽及氰化物等。與非絮凝狀態比較,絮凝狀態具以下特點:沉降速度快,有明顯的沉降面,沉降體積大,經振搖後能迅速恢復均勻的混懸狀態。
向絮凝狀態的混懸劑中加入電解質,使絮凝狀態變為非絮凝狀態這一過程稱為反絮凝。加入的電解質稱為反絮凝劑。反絮凝劑所用的電解質與絮凝劑相同。
混懸劑的微粒間有靜電斥力,同時也存在著引力,即范德華力。當兩個運動的微粒接近時電荷的斥力增大,引力也增大。斥力和引力以微粒間相互作用能表示,如圖2-1所示,斥力的相互作用能以正號表示,即 A線;引力的相互作用能以負號表示,即 B線。兩種相互作用能之和為C線。當混懸劑中兩個微粒間的距離縮短至S點時,引力稍大於斥力,這是粒子間保持的最佳距離,這時粒子形成絮凝狀態。當粒子間的距離進一步縮短時,斥力明顯增加,當曲線距離達到m點時斥力最大,微粒間無法達到聚集而處於非絮凝狀態。受外界因素影響粒子間的距離很容易進一步縮短達到P點。在此點微粒之間產生強烈的相互吸引,以至於在強引力的作用下擠出粒子間的分散介質而使粒子結餅(cakeing),這時就無法再恢復混懸狀態。 混懸劑中葯物微粒大小不可能完全一致,混懸劑在放置過程中,微粒的大小與數量在不斷變化,即小的微粒數目不斷減少,大的微粒不斷增大,使微粒的沉降速度加快,結果必然影響混懸劑的穩定性。研究結果發現,其溶解度與微粒大小有關。葯物的微粒小於0.1μm時,這一規律可以用Ostwald Freundlich方程式表示:
(2-5)㏒(S2/S1)=2σM(1/r2 - 1/r1)/ρRT
式中,S1、S2—分別是半徑為r1、r2的葯物溶解度;σ—為表面張力;ρ—為固體葯物的密度;M—為分子量;R—為氣體常數;T—為絕對溫度。根據2-5式可知,當葯物處於微粉狀態時,若r2<r1,r2的溶解度S2大於r1的溶解度S1。混懸劑溶液在總體上是飽和溶液,但小微粒的溶解度大而在不斷的溶解,對於大微粒來說過飽和而不斷地增長變大。這時必須加入抑制劑以阻止結晶的溶解和生長,以保持混懸劑的物理穩定性。 助懸劑(suspending agents)系指能增加分散介質的粘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親水性的附加劑。助懸劑包括的種類很多,其中有低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甚至有些表面活性劑也可作助懸劑用。常用的助懸劑有:
1.低分子助懸劑 如甘油、糖漿劑等,在外用混懸劑中常加入甘油。
2.高分子助懸劑
(1)天然的高分子助懸劑:主要是膠樹類,如阿拉伯膠、西黃蓍膠、桃膠等。阿拉伯膠和西黃蓍膠可用其粉末或膠漿,其用量前者為5%~15%,後者為0.5%~1%。還有植物多糖類,如海藻酸鈉、瓊脂、澱粉漿等。
(2)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助懸劑:纖維素類,如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羥丙基纖維素。其他如卡波普、聚維酮、葡聚糖等。此類助懸劑大多數性質穩定,受pH值影響小,但應注意某些助懸劑能與葯物或其他附加劑有配伍變化。
(3)硅皂土:是天然的含水硅酸鋁,為灰黃或乳白色極細粉末,直徑為1~150μm,不溶於水或酸,但在水中膨脹,體積增加約10倍,形成高粘度並具觸變性和假塑性的凝膠,在pH值>7時,膨脹性更大,粘度更高,助懸效果更好。
(4)觸變膠:利用觸變膠的觸變性,即凝膠與溶膠恆溫轉變的性質,靜置時形成凝膠防止微粒沉降,振搖時變為溶膠有利於倒出。使用觸變性助懸劑有利於混懸劑的穩定。單硬脂酸鋁溶解於植物油中可形成典型的觸變膠,一些具有塑性流動和假塑性流動的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液常具有觸變性,可選擇使用。 分散法是將粗顆粒的葯物粉碎成符合混懸劑微粒要求的分散程度、再分散於分散介質中制備混懸劑的方法。採用分散法制備混懸劑時:①親水性葯物,如氧化鋅、爐甘石等,一般應先將葯物粉碎到一定細度,再加處方中的液體適量,研磨到適宜的分散度,最後加入處方中的剩餘液體至全量;②疏水性葯物不易被水潤濕,必須先加一定量的潤濕劑與葯物研均後再加液體研磨混均;③小量制備可用乳缽,大量生產可用乳勻機、膠體磨等機械。
粉碎時,採用加液研磨法,可使葯物更易粉碎、微粒可達0.1~0.5μm 。
對於質重、硬度大的葯物,可採用中葯制劑常用的「水飛法」,即在葯物中加適量的水研磨至細,再加入較多量的水,攪拌,稍加靜置,傾出上層液體,研細的懸浮微粒隨上清液被傾倒出去,餘下的粗粒再進行研磨。如此反復直至完全研細,達到要求的分散度為止。「水飛法」可使葯物粉碎到極細的程度。
例:復方硫磺洗劑
【處方】 沉降硫磺 30g硫酸鋅30g 樟腦醑 250 ml
羧甲基纖維素鈉 5g 甘油 100ml蒸餾水加至 1000ml
【制備】取沉降硫磺置乳缽中,加甘油研磨成細糊狀,硫酸鋅溶於200ml水中,另將羧甲基纖維素鈉用200ml水製成膠漿,在攪拌下緩緩加入乳缽中,移入量器中,攪拌下加入硫酸鋅溶液,攪勻,在攪拌下以細流加入樟腦醑,加蒸餾水至全量,攪勻,即得。
【註解】硫磺為強疏水性葯物,甘油為潤濕劑,使硫磺能在水中均勻分散;羧甲基纖維素鈉為助懸劑,可增加混懸液的動力學穩定性;樟腦醑為10%樟腦乙醇液,加入時應急劇攪拌,以免樟腦因溶劑改變而析出大顆粒。 1.物理凝聚法 物理凝聚法是將分子或離子分散狀態分散的葯物溶液加入於另一分散介質中凝聚成混懸液的方法。一般將葯物製成熱飽和溶液,在攪拌下加至另一種不同性質的液體中,使葯物快速結晶,可製成10μm以下(佔80%~90%)微粒,再將微粒分散於適宜介質中製成混懸劑。醋酸可的松滴眼劑就是用物理凝聚法制備的。
2.化學凝聚法 是用化學反應法使兩種葯物生成難溶性的葯物微粒,再混懸於分散介質中制備混懸劑的方法。為使微粒細小均勻,化學反應在稀溶液中進行並應急速攪拌。胃腸道透視用BaSO4就是用此法製成的。

㈢ 優良的混懸劑應達到哪些質量要求

(1)葯物化學性質穩定;
(2)混懸劑中微粒大小符合制劑要求;
(3)粒子的沉降速度應很慢,具有良好的再分散性;
(4)有一定的黏度;
(5)外用混懸劑應容易塗布。

㈣ 葯劑學的問題 急!!!!!!

這些問題葯劑學書上大多可以找到.
11.4.降低微粒的x電位有利於混懸劑的穩定
12.1.蒸餾水
13.1.潛溶劑
14.3.乳化劑的種類
15.2.助懸劑可降低微粒的ζ電位
16.4.微粒半徑平方
17.1.助溶劑
18.2.沉降容積比越大混懸劑越穩定
19.2.Tween 80
20.4.十二烷基硫酸鈉
不過第12題我不能白分百確定.

㈤ 混懸劑的穩定性和哪些因素有關

影響混懸液型液體葯劑物理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有:

1.微粒間的排斥力與吸引力;

2.混懸粒子的沉降;

3.微粒增長與晶型的轉變;

4.溫度的影響。

(5)評價混懸劑質量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混懸劑概念及特點

混懸劑系指難溶性固體葯物以微粒狀態分散於分散介質中形成的非勻相的液體葯劑。混懸劑屬於粗分散體系,分散相質點一般在0.5~10μm,但凝聚體的粒子可小到0.1μm,大到50μm。所用分散介質大多數為水,也可用植物油。

大多數混懸劑為液體制劑,但《中國葯典》現行版二部收藏有干混懸劑,它是按混懸劑的要求將葯物用適宜方法製成粉末狀或顆粒狀制劑,使用時加水即迅速分散成混懸劑。這有利於解決混懸劑在保存過程中的穩定性問題。在葯劑中合劑、搽劑、洗劑、注射劑、氣霧劑、軟膏劑和栓劑等都有存在。

制備混懸劑

①凡難溶性葯物需製成液體制劑供臨床應用時;

②葯物的劑量超過了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劑形式應用時;

③兩種溶液混合時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體葯物時;

④為了使葯物產生緩釋作用等條件下,都可以考慮製成混懸劑。但為了安全起見,毒劇葯或劑量小的葯物不應製成混懸劑使用。

混懸劑質量要求

葯物本身的化學性質應穩定,在使用或貯存期間含量應符合要求;混懸劑中微粒大小根據用途不同而有不同要求;粒子的沉降速度應很慢、沉降後不應有結塊現象,輕搖後應迅速均勻分散;混懸劑應有一定的粘度要求;外用混懸劑應容易塗布。

大多數混懸劑為液體制劑,但《中國葯典》2000年版二部收載有干混懸劑,它是按混懸劑的要求將葯物用適宜方法製成粉末狀或顆粒狀制劑,使用時加水即迅速分散成混懸劑。這有利於解決混懸劑在保存過程中的穩定性問題。在葯劑學中合劑、搽劑、洗劑、注射劑、滴眼劑、氣霧劑、軟膏劑和栓劑等都有混懸型制劑存在。

㈥ 混懸劑的制備方法有哪幾種

①分散法

將固體葯物粉碎成符合混懸微粒分散度要求後,再混懸於分散介質中的方法。如爐甘石洗劑的制備,復方硫洗劑的制備。

②凝聚法

將分子或離子狀態的葯物借物理和化學方法,在分散介質中聚集成新相的方法。包括化學凝聚法和微粒結晶法。

化學凝聚法: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合物經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性的葯物懸浮於液體中製成混懸劑。為使生成的顆粒細微均勻,化學反應要在釋溶液中進行,並急速攪拌。如氫氧化鋁凝膠,磺胺嘧啶混懸液的制備。

微粒結晶法:將葯物製成熱飽和溶液,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在急速攪拌下加到另一個不同性質的冷溶劑中通過溶劑的轉換作用,使之快速結晶,再將微粒混懸於分散介質中。如醋酸氫化潑尼松微粒的制備。

閱讀全文

與評價混懸劑質量的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說明方法舉例子的術語是什麼 瀏覽:173
建築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方法 瀏覽:198
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及技巧視頻 瀏覽:359
固定式幕布安裝方法 瀏覽:479
瀝青路面縱裂的解決方法 瀏覽:488
調經需要哪些方法吃哪些葯 瀏覽:540
自建房大門過門石安裝方法 瀏覽:999
手搖式電腦使用方法 瀏覽:864
蘋果6plus的閃光燈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66
我愛這土地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瀏覽:587
魅族微信聲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14
抽氣機連接玻璃罩的研究方法 瀏覽:447
治療凍腳的方法 瀏覽:360
女人避孕套使用方法 瀏覽:325
如何優化教育孩子的觀念和方法 瀏覽:410
曹沖稱象用的測量方法是 瀏覽:232
咳嗽流鼻子用什麼方法治 瀏覽:215
路亞怎麼釣鯽魚最佳方法 瀏覽:704
治療腰下痛方法 瀏覽:295
移動信號突然很差的解決方法 瀏覽: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