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種植土豆的主要方法
選育途徑主要有:
①利用產生2n配子的二倍體雜種與普通栽培種雜交。
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種與普通栽培種雜交。馬鈴薯產量高,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
利用塊莖無性繁殖時,種薯在土溫5~8℃的條件下即可萌發生長,最適溫度為15~20℃。適於植株莖葉生長和開花的氣溫為16~22℃。夜間最適於塊莖形成的氣溫為10~13℃(土溫16~18℃),高於20℃時則形成緩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氣溫降至-2℃即遭凍害。
播種
用塊莖繁殖,把馬鈴薯按芽眼切成塊狀,壟播,3月份播種,平均溫度超過25°C時,地下塊莖停止膨脹。大概三個月左右就可以成熟了。
適時早播:要適時早整地施肥播種,使馬鈴薯的整個生育期處於相對冷涼、氣溫較低的季節,使薯塊形成和膨大避開高溫時期。
注意培土厚度一般培土厚度不低於12厘米。若播種時覆土厚度不足,出苗後隨苗生長培土1~2次。覆土太薄,地溫變化劇烈,匍匐莖易竄出地面。
栽培技術:
馬鈴薯的植株分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地上部分有地上莖、羽狀復葉、花蕾和果實;地下部分有地下莖、根、匍匐莖和塊莖。地上部分結果與否與品種和外界環境條件有關,同一品種在不同年份和同年份種植時間不同均會影響到是否開花結果。
栽培馬鈴薯所獲得的產品是地下所產生的塊莖,塊莖是由匍匐莖頂端膨大形成,它們具有地上莖的很多特性。匍匐莖、塊莖和地上莖可以說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能夠互相轉化。
(1)各種顏色的土豆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馬鈴薯是我國廣泛種植的一種農作物,其產量高、營養豐富、味道佳,深受大眾喜愛。馬鈴薯是喜涼作物,在地溫低於25℃時可以播種,秋季播種時一般選擇生育期較短的品種,用20-30克的整薯作為種薯時,能提高成活率。
秋馬鈴薯的田間管理主要是抗旱排澇,查苗補苗,除草施肥等,秋季病蟲害比較活躍,因此要特別加強防病防蟲管理。
①環腐病
環腐病多為種薯帶毒所發生,因此在整個秋馬鈴薯的栽培過程中都有可能發病。幼苗期間,環腐病會抑制幼苗生長,苗葉卷葉、皺縮,嚴重時會有死苗的狀況發生。開花期,莖葉自上而下萎蔫枯死,切開病薯可發現呈現乳黃色或褐色環狀腐爛。
環腐病對秋馬鈴薯的生長損害較大,如大面積發病會導致減產或絕收。因此要從源頭上切斷環腐病,選擇無病種薯,切塊時注意消毒刀具,以免交叉感染。
②病毒病
病毒病是一種傳染性病毒,患病秋馬鈴薯主要表現為植株矮小、生長緩慢,葉面捲曲,顏色發暗等。
防治病毒病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選擇抗病毒的馬鈴薯品種,用整薯或實生薯作為種薯;
(二)防治蚜蟲。蚜蟲會在薯間傳播病毒,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噴殺;
(三)發病初期可噴灑抗毒豐(0.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進行化學葯品防治。
參考資料:馬鈴薯(土豆)_網路
⑵ 怎樣種彩色土豆
他種的土豆,讓很多人都非常驚訝。這些彩色土豆一斤賣6元,是普通土豆價格的兩三倍。種的土豆不一樣,賣土豆的方法也特別,土豆被他玩出了新花樣。他說自己就是一顆大土豆。他靠著特別的土豆,2016年銷售額2000多萬元。
一到劉傑的基地,他就帶記者來看種植大棚,像這樣的大棚在劉傑的基地有300多個,但只有這一個一直上著鎖,劉傑說這裡面的東西,無法用金錢衡量,禁止員工隨意出入,就連他自己都沒有鑰匙。
劉傑的員工:只有我有鑰匙,我是負責這個的。
記者:只有你有鑰匙?
劉傑的員工:對。
記者:這個棚平時您能進去嗎?
劉傑的員工:進不去。
記者:進不去?
劉傑的員工:不允許進。
記者:不允許進。您呢?
劉傑的員工:我也不進。
記者:讓你進嗎?
劉傑的員工:他不讓進。
劉傑:這個是另外一個形式的金庫,它的價值可能沒法簡單用一個數字來評估。
這個大棚里到底有什麼寶貝,帶著好奇,記者跟著劉傑進到了這個大棚里。結果,這裡面的東西讓記者很意外。
劉傑告訴記者,這些不同顏色的全都是土豆,它們切開之後,裡面的顏色也不一樣。
這個大棚里種有一百多種土豆,不光顏色不一樣,外形也很有特點。
劉傑:這個土豆,我們自己管它叫香蕉薯,看起來像一個香蕉一樣,它的顏色也特別金黃,因為馬鈴薯的含鉀量,像這個跟香蕉一樣大的土豆,含鉀量是香蕉的4倍。
在這個大棚挖出來的土豆里,這是個頭最大的土豆,長22.8厘米,重2斤多。這是個頭最小的土豆,長1.4厘米,重3克,跟大拇指的指甲蓋差不多大小。這些土豆,不僅顏色外形跟普通土豆不一樣,它們的價格也讓記者很意外。像這些彩色土豆,批量種植之後,在呼和浩特的超市裡,一斤賣6元,是普通土豆價格的兩三倍。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馬鈴薯經銷商 王小強:這些土豆專門針對高端一點的市場,像浙江,上海,北京,還有廣州這一帶,他們那些地方對品質要求要高一點。
靠著這些不一樣的土豆,劉傑的公司2016年銷售額2000多萬元。這個大棚是劉傑用來做育種研究的地方,非常重要,因此要嚴加看管。
劉傑一直跟土豆打交道,他不管在哪兒,張口閉口都在說土豆。
劉傑:我們這些馬鈴薯資源材料,已經引進中國大概有400多年,在它的起源地可能已經有七八千年的歷史。
劉傑:然後我們一裝袋子,一弄這個土掉了,這個表皮就露出來了,特別光滑。
劉傑:不同的城市,甚至我們不同的鄉村,然後每一個地方都有特殊的土豆做法。
就連出去吃個飯,只要點了土豆做的菜,劉傑吃上幾口,就能說出這個土豆的產地、特點、生長環境,每回猜的都八九不離十。因為三句話不離土豆,劉傑得了很多跟土豆有關的外號。
從八月底開始,劉傑的7個基地陸續進入收獲期,10月之前,要收一萬五千多畝的土豆。像位於呼和浩特的這個基地,每天有100多名工人同時工作8個多小時,每天收獲土豆200多噸,像這樣的貨車,每天能裝8車。
劉傑:這個在這個土豆裡面,黃顏色的土豆裡面,我們就把它稱為黃美人,土豆中的黃美人,一上市場,最簡單的就是,經銷商也好,二級渠道的批發商也好,他們見了這個就(覺得)這個貨特別好,就搶著要。
劉傑創業不走尋常路,他種的土豆不一樣,賣法也不一樣,創業不到兩年,就有2000多萬元的銷售額。他是怎麼種出不一樣的土豆,又是怎麼賣出去的呢?2006年,劉傑到中國農科院工作,主要從事馬鈴薯資源改良和品種選育工作,2013年,在工作的時候,劉傑考取了內蒙古農業大學的在職博士,研究馬鈴薯遺傳育種。
2015年,國家提出馬鈴薯主糧化戰略,馬鈴薯成為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後的第四大主糧,預計到2020年,30%的馬鈴薯都將作為主糧進行消費。種植面積也要擴大到1億畝以上,畝產量由目前的1噸左右提高到2噸以上。這讓劉傑看到了商機和機會。
劉傑:我還沒有離職的時候,國家提出了馬鈴薯主糧化戰略,那麼我當時就想,如果我創業做一個企業,那麼(假如)我們能佔到全國的百分之一,也就是一百萬畝,那麼我們種薯商品薯,每年的凈利潤至少大概在5個億,所以這件事情對我也是一個誘惑。
2015年年底,劉傑正式從農科院辭職,因為他從事馬鈴薯研究多年,積累了很多人脈和資源,得知他要創業,很多人沖著劉傑的為人和技術給他投資,很快他就獲得了1800多萬元的投資。
劉傑辭職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理解,好端端的鐵飯碗,為什麼不要呢?但是沒想到,兩年時間不到,他的種植面積就達到了一萬多畝,公司銷售額2000多萬元。
劉傑的合作夥伴田文鋒:他是做到現在已經是特別快,讓馬鈴薯整個圈子都特別轟動的,新興的一個企業,過去是沒有的。
他叫竇建平,是劉傑讀本科期間的學弟,畢業後一直從事馬鈴薯的大田種植和管理,在業內小有名氣。劉傑看中了竇建平的為人和技術,想讓他加入自己的公司,專門負責大田種植,卻屢次遭到拒絕。
劉傑:實際上我已經跟他交流了很久,但他還是覺得你這個事情靠不靠譜,然後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我說如果要讓這個人覺得你靠譜,他只有天天跟你吃住在一起,然後跟你工作在一個狀態,可能才會對你有一個更深的了解,所以當時我就給他打電話,我說你可以來北京跟我工作幾天。
一個星期過後,竇建平主動跟劉傑提出合作。原來,在這一個星期里,竇建平跟劉傑吃住在一起,他看到劉傑每天晚上研究土豆到凌晨三四點,劉傑對土豆的熱愛打動了竇建平,而且劉傑掌握的育種技術非常吸引他。
劉傑的創業合夥人 竇建平:我們原來只是拿別人的東西過來繁育,跟其他人的產品沒有區別,有了劉博士,我們產品可以不斷更新,三年五年出一個品種,這個潛力還是比我們原來的優勢要強得多。
2016年4月,竇建平帶著他的團隊加入了劉傑的公司,成為了他的創業合夥人。
劉傑:他的加入,才能把我的這些寶貝的品種,變成產業化的產品,交到農民手裡,所以我們兩個必須合作,才有這個協同效應,才能生產出好的種薯來,所以他對我而言,非常重要。
竇建平加入劉傑的公司後,他原有的3000多畝基地,都種上了劉傑的土豆。隨後,劉傑又在河北、黑龍江等地承包了一萬多畝基地,全都種上了土豆。其中60%是種薯,主要是賣給農戶當種子用。另外40%種的是商品薯,通過經銷商賣到批發市場,劉傑還對接了一些超市和電商平台進行銷售。在銷售過程中,彩色土豆是一個很大的賣點,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
除了彩色土豆,劉傑還根據市場需求選育出了另外一個品種,這種土豆跟市場上的其他土豆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劉傑的一個經銷商給記者做了個對比。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馬鈴薯經銷商 王小強:他這個就是芽眼淺,然後肉黃,個頭均勻,我左手這個土豆,就是其它公司的,你看它這個芽眼就深,然後形狀也不好看,兩個一對比就出來了,把咱們換成消費者,也是會選擇這個。
種出了不一樣的土豆,接下來不一樣的賣法,更是讓劉傑的土豆,一斤平均能比市場上的其他土豆多賣5毛錢以上,他有什麼不一樣的賣法呢?首先,劉傑按照不同的大小規格把土豆分成4個等級,不同等級的土豆有不同的銷售渠道和價格。
其次,劉傑又針對不同的銷售渠道設計不同的包裝,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某超市經理石瑞霞:現在的土豆一般都是散稱重賣,他這個都有不同規格的獨立包裝,就是大家購買的時候也比較方便,而且他這個分級分得特別明晰,大小都有不同的區分,所以對於現在家庭來說,選擇很方便。
土豆在很多人眼裡,是常見的食材,一日三餐經常會吃土豆。提起土豆的吃法,可能大家會想到炒土豆絲、炒土豆片、燉土豆、蒸土豆等,花樣有限。但在劉傑看來,土豆有很多不一樣的吃法,這些花樣吃法讓他發現了大商機。
在北京,劉傑有一個合作夥伴,開了一家馬鈴薯主題餐廳,這家餐廳有40多道跟土豆有關的菜,而且還在不斷研發新菜品。
這家餐廳有一道招牌菜,肉醬焗土豆。
北京市某馬鈴薯主題餐廳餐廳總經理馬達飛:首先消費者從感觀上一看,就覺得這種食物是特別的時尚,第二個就是一吃,大家都覺得土豆還可以這么吃,因為絕大多數人到我們這兒,確實是第一次來消費這種土豆焗飯,和土豆的其它產品,所以他們吃完之後,他們就會轉變傳統的固有的土豆的印象。
這家餐廳用的土豆基本都是劉傑的,一個月用量有1000多斤。這些菜品很受歡迎,尤其是用彩色土豆做的菜,更受消費者歡迎。
從育種到擴繁,從地頭到餐桌,從包裝到銷售,每一步,劉傑走的都跟別人不一樣,他要用不一樣的土豆書寫自己的土豆夢!
劉傑:因為一個小土豆,它背後一個大產業,我們自己想把這個土豆做好,讓更多人吃上好的土豆,生活的這個時間還是短暫的,然後做點自己想乾的有意義的事情,還是蠻高興的。
⑶ 土豆的種植方法
種植在土壤肥沃的地方。
在你的院子里選擇一個陽光充足的地方。馬鈴薯每天有8小時的日照時間是最好的,但太熱的情況下,馬鈴薯就不好了。在你的花園里選一個地方,讓植物在陽光下曝曬,但不要在高溫下烘烤。它們喜歡夏季溫度大約為70°F21°C,但只要每天不暴露在陽光直射下超過6-8小時,就能應付稍熱的溫度。在晚春種植,以獲得理想的條件。專家園丁建議在最後一次預期的霜降前後種植馬鈴薯,但這個時間可以根據你所居住的地方而有所不同。
從花園供應店買種土豆。種植土豆最好的方法是用土豆,但不是隨便什麼土豆都可以的:必須從花園供應店購買專門種植的種薯。從雜貨店買來的普通土豆通常都是用殺蟲劑處理過的,這些殺蟲劑可能會讓你的整個作物傳播疾病,所以要麼從目錄上訂購種薯,要麼就去花園用品店打種薯。
在播種前讓芽苗生長1周。與大多數雜貨店的馬鈴薯不同,種薯會長出小芽。這些芽一旦種植後,就會形成新的馬鈴薯植株的芽--它們是生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把你的馬鈴薯種子放在任何溫暖、乾燥的地方(在你的廚房櫃台上的一個碗,在有陽光照射的地方就可以了),然後把它們放一個星期。一個星期的時間足夠讓你的芽苗長到1/4英寸(0.64厘米)到1/2英寸(1.3厘米)之間。這意味著它們差不多可以播種了。
將土豆切成2英寸(5.1厘米)的小塊。小小的土豆可以整株種植,但任何比高爾夫球大的芽應該切成2英寸(5.1厘米)寬的大塊,每塊至少有兩個芽。通常只需將土豆切成兩半漢堡包式就可以了。將切好的土豆放回過去一周的溫暖位置,在播種前多放2-3天。
用肥料將植株的位置重新施肥。用園藝叉,將堆肥耙入你選擇的種植地。馬鈴薯喜歡鬆散的、疏鬆的、松軟的土壤,所以要把任何塊狀的土堆積起來,直到泥土透氣、透氣。確保你的肥料被至少2英寸的土壤覆蓋,否則可能會損害你的馬鈴薯根系。如果你沒有堆肥,可以購買平衡的商業肥料、過磷酸鈣或骨粉,這些都可以在花園用品店買到。
將土豆種植在相隔12英寸(30厘米)的孔中。將切成兩半的土豆,將其一面朝下放入4英寸10厘米深的孔中,眼或芽頭朝上,朝向太陽。蓋上土,澆足水。一般來說,你應該每周給你的馬鈴薯提供1-2英寸(2.5-5.1厘米)的水,包括降雨量。它們更喜歡土壤濕潤,但不耐澇。
5周後將馬鈴薯起土。要起土馬鈴薯,在莖部周圍堆放土壤,在兩側形成1英尺(0.30米)的斜坡。這將迫使新的土豆長在以前種植的土豆之上。你可以用土覆蓋整個植株,也可以選擇讓葉子露出來(這可能對以後有幫助,因為葉子的顏色變化可能是土豆生長的信號)。
在70-100天後收割你的土豆。大約在種植日期後5個月左右,你的土豆就會開始出現成熟的跡象。葉子會變黃,葉子會枯萎,這意味著差不多到了收獲的時候了。讓它們在土壤中多放2-3個星期,然後用草叉挖出它們,用手把它們收集起來。
⑷ 土豆的種植方法和時間,土豆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⑸ 種土豆的方法
前言
馬鈴薯別稱洋芋、荷蘭薯、地蛋、土豆、土豆、荷蘭薯、番仔薯等,屬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食用部分是塊莖,可作蔬菜,可作主食。
馬鈴薯被稱為「十全十美的食物」、「營養價值之王」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其營養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各種礦物質。馬鈴薯含鉀量很高,在葯用價值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
馬鈴薯適應環境極強,產量高,在南北種植時間和收獲時間不同,而當下物流業發展迅速,使得馬鈴薯在市場的競爭力逐漸變得激烈,價格平穩適合菜農選擇種植的品種。
如何種植出經濟效益高,產量大,品質好的馬鈴薯,下面由小哥給大家講解馬鈴薯種植技術。
一、土地的選擇
馬鈴薯對土質方面要求疏鬆透氣,微酸性砂壤土,在這種土壤中生長的馬鈴薯,塊莖特別整潔,表皮光滑,薯形正常,澱粉含量高,產量高易收獲。但是在這種土壤上種植馬鈴薯,管理比較困難,前期要做好保溫,排水。開溝,行距80 cm,溝深8~10 cm,溝寬20~25 cm,溝盡量要筆直。
二、種薯選擇
優良適宜的馬鈴薯品種,是馬鈴薯獲得高產的重要保證。在氣溫比較低,雨水比較少,沒有相應得灌溉條件選擇晚熟品種如克新11號、晉薯7號、晉薯8號等。而灌溉條件,覆蓋地膜,滿足馬鈴薯的生長所需溫度,選擇早熟品種(魯馬鈴薯1號、中薯2號、東農303號等),上市快經濟效益高,但產量較低。或者中熟品種(安農5號、五里白、東農304號等),產量高,品質好,耐儲藏。考慮地域的種植外,還要考慮市場的需要。
形狀外觀要體積大小適中,薯皮光滑,顏色正。出現牙眼壞死,牙眼突出,皮色暗淡,表皮老化,臍部腐爛,尖頭畸形,薯型部正,以及長形薯變圓。圓形薯變長,龜裂損傷者,一侓不要,這種是不能作為種薯的。(每畝3500-5000株,備種薯100-150千克)
三、種薯的處理
曬種:幾個月的低溫存儲,種薯處於休眠期,這種情況下是不能立即播種,否則會出現出苗不齊,苗弱等情況。曬種的方法:種薯取出鋪成薄層晾曬,使種薯盡快度過休眠期(放在溫暖室內,用草席,麥糠等物體掩埋,溫度維持在10到15度條件下暖種催芽,經過15天上下頂牙有顆粒大小的時候,給予光照進行曬種)
切塊:中小型的馬鈴薯要採用縱切的方法,這樣才能充分的利用馬鈴薯的頂芽優勢,體型較大的馬鈴薯則適宜採用芽眼切法,這種切法有利於馬鈴薯發根出芽(切塊時切到要消毒,切到腐爛壞掉的切到要消毒,避免感染好的種塊)。
拌種:切塊後,要用甲基托布津、農用鏈黴素、滑石粉混合均勻後拌種。拌種會使得切面變的乾燥,讓它的傷口容易癒合,同時還能殺死細菌和寄生蟲(切塊的時間要在播種前1到2天進行,不宜過早也不宜過晚)
催芽:用比較潮濕的布料將其蓋住,再置於溫度在15-18度左右、濕度在85%環境中催芽。在催芽過程中要注意發芽的情況,同時要將爛掉的切塊及時挑出來扔掉,當芽長到1厘米左右的時候就可以播種了。
四、施肥、灌水
施肥:天旱時施提苗肥,當幼苗出土80%-90%時,應重施一次速效提苗肥,每畝碳酸氫氨25公斤或尿素10公斤,對水1500公斤進行澆施。在現蕾期(播種後50-70天)施好結薯肥,每畝三元復合肥25公斤,硫酸鉀15公斤。
灌水:播種後至幼苗期,遇乾旱天氣應及時灌跑溝水濕潤土壤,促進全苗;現蕾期,地上部迅速生長,莖葉繁茂,塊莖開始形成和膨大,遇乾旱要及時溝灌(三分之一)濕潤畦土;結薯期,地上部蒸騰旺盛,地下莖生長迅速,需水量多,應保持畦面濕潤,有利於塊莖膨大;生長後期,水分不宜過多。遇雨天注意及時清溝排水。
五、蟲害防治
播種後,一畝地用乙草胺100毫升對水60公斤噴霧防除雜草。加強田間檢查,及時防治晚疫病、霜霉病、青枯病、地老虎、蚜蟲等病蟲害。
地老虎防治方法
①及時清除雜草,減少、消滅幼蟲的吃食條件和成蟲產卵場所;②幼蟲危害期間,每天早晨在斷苗處將土挖開,捕捉幼蟲;③在幼蟲3齡前用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噴施根莖部,或利用地老虎食雜草的習性,在苗圃堆放用6%敵百蟲粉拌過的新鮮雜草,進行誘殺,草葯比例50∶1;④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晚疫病防治方法
方法一、馬鈴薯晚疫病主要是種薯帶菌,葯劑浸種對晚疫病的發生有-定的延緩作用,但不能夠控制該病的發生,大田生育期葯劑噴霧控制晚疫病的發生有良好的效果。方法二、在馬鈴薯進入初花期出現晚疫病病株以後,立即採用25%甲霜靈WP500倍液等葯劑進行噴霧防治晚疫病。甲霜靈防治晚疫病效果最佳,其次,雷多米爾、甲霜靈錳鋅、甲霜銅均有-定的防治效果,建議生產上大面積採用甲霜靈來防治馬鈴薯晚疫病.
青枯病防治方法
用200倍的甲醛液浸泡1.5—2小時,取出用清水沖洗後播種。對種薯切塊時,切刀要 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青枯病特效辦法,只能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病,葯劑僅能控制病情,減輕危害.
(1)當田間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燒毀,對周圍土壤進行消毒.用2%福爾馬林液,或20%石灰水消毒。②發病初期用77%可殺得400倍液或農用硫酸鏈黴素或農用抗菌素120按3000—4000倍、25%絡氨銅500倍進行灌根,每株300—500克.③對田間發病株達80%以上,沒有生產管理價值的進行毀種。
六、採收
馬鈴薯的莖葉開始變黃並達到枯萎的標准,薯塊很容易從根莖上脫落,表皮用手指一擦即脫皮的就代表可以採收了。
採收是要選擇晴天進行,深翻細撿,減少夾帶泥土和殘株,同時減少機械損傷,防止雨淋和日光暴曬,莖塊應曬干、散熱。採收的時間:從出苗算起為50~60天。早中熟品種為60~80天,中晚熟品種為100~120天,晚熟品種為120~140天
⑹ 馬鈴薯的種植技術是什麼
1、選地選茬
使用疏鬆肥沃的土壤,並使用半砂壤土作為良好的土壤,同時,選擇未種植茄科作物的田地。最好選擇小麥,豆類,油菜籽和根莖作物作為前地塊,輪作期超過2年。收獲莊稼後,土壤深度加深並用殺蟲劑滅菌。
2、選擇優質種薯
優良品種是確保馬鈴薯可以實現高產量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證馬鈴薯生產除出來好質量、提高抗病能力的主要原因。馬鈴薯種子要選擇有好品種的馬鈴薯薯塊,馬鈴薯塊完整,顏色鮮艷,無害蟲,無畸形,無凍傷,無芽壞死。
3、種子馬鈴薯催芽處理
播種前10~15天,將種薯放在15~20℃的有陽光的地方,促進發芽。當種子馬鈴薯的很多都長出幼苗時,去除病變的,腐爛的和凍傷的馬鈴薯,並將種子放在陽光下以使其出芽並呈紫色。切割時,每個芽至少有1-2個芽,芽的重量約為30克。
4、施肥
添加有機肥,合理配肥,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還可以提高馬鈴薯的品質。施肥結合播種,一般種薯用有機肥施肥,空肥施用。在萌芽期,尿素的施用量為75~150 kg/ha,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0.2%~0.3%)和噴施石膏2~3次。
(6)各種顏色的土豆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防治病害:
病蟲害一直都是影響土豆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土豆的生長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土豆最常見的病害就是早晚疫病、干腐病等等一系列病害。
首先在選擇品種的時候,要選擇無病的品種,適當的把播種時間提前一些,如果發現真菌性的病害,要及時的使用專業的葯劑進行治療,防止病害對植株進一步的危害。葯劑一般都是一個星期噴灑一次,這樣連續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可以了。
⑺ 紫皮土豆的種植技術
1、紫色馬鈴薯選用優質種薯
選擇脫毒紫色馬鈴薯作種薯增產效果明顯,紫色馬鈴薯種薯分層散光貯藏是培植優質種薯的良法,在播種時選擇具有該品種典型特徵、中等個頭、完整、均勻、無病蟲、無損傷的脫毒種薯作種,剔出帶病蟲、破爛、畸形的薯塊。
種薯催芽和消毒
盡量播種已經解除休眠期的種薯,如果未解除休眠期,可採用種薯催芽和消毒方法,以縮短出苗時間,延長生育期,減少病原侵染,達到苗全苗壯。催芽方法:可用GA3 0.2~1.0×10-6 mol/L浸泡10~15 min,撈出攤放晾乾,然後於沙床催芽,按照一層種薯一層沙標准堆放5~6層,沙應保持濕潤,一般1周左右即可。種薯消毒:用高錳酸鉀300~500倍液浸種20 min,或用草木灰拌種。
2 紫色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
2.1選地
紫色馬鈴薯選擇土質疏鬆、肥沃、排水通氣良好的土地,以呈微酸性或中性的砂壤土為宜。前茬作物為青稞、小麥、玉米和豌豆,盡量避免前茬連作,連作作物茬口不能超過2次。
2.2 整地施肥
在紫色馬鈴薯播種前先要深耕整地,耕層深25 cm左右,整地要求細、勻、松,創造深厚疏鬆的土壤條件。深耕前撒施腐熟羊糞農家肥22.5~37.5 t/hm2作基肥的基礎上,播種時撒施過磷酸鈣1 500 kg/hm2、尿素375 kg/hm2、硫酸鉀375 kg/hm2。
2.3紫色馬鈴薯播種方式
溫度常是影響播種期的主要生態條件。春播一般在10 cm土溫6~7 ℃以上即可播種;秋播一般在日均氣候25 ℃以下時播種。川西南山區和盆周山區紫色馬鈴薯春季播種最佳時期是1月下旬至2月上旬,平壩丘陵區秋季播種一般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為宜。採用人工點播的方式進行,整薯播種,株行距為25 cm×80 cm,壟高15~20 cm,www.cyone.com.cn保苗5.25萬株/hm2左右。
2.4紫色馬鈴薯 田間管理
馬鈴薯幼苗出土5~10 cm時,結合除草進行第1次中耕,深度1 cm左右。10~15 d後進行第2次中耕,宜稍淺。現蕾時,進行第3次中耕,更淺,且遠離根系,以免損傷匍匐莖。
齊苗後進行2~3次中耕培土除草定植,保持行間土壤疏鬆,保持地溫穩定,培育壯苗促發棵。當植株高度達15~20厘米時用15%的多效唑10克對水15公斤噴霧,可控制植株徒長、抗倒伏。現蕾期塊莖開始膨大,開花盛期塊莖迅速膨大。因此在這個時期應摘除花蕾,減少植株地上部分對養分的消耗,促進地下塊莖發育膨大
馬鈴薯出苗1個月左右第1次灌水,必須灌足。薯塊膨大期澆二次灌水,這時是馬鈴薯整個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多的時期,所以必須澆透灌足。以後根據墒情確定灌水時間,在收獲前7~10 d停止澆水,雨後要及時排水,防治田間積水、馬鈴薯腐爛。幼苗期(齊苗後)追施氮肥,結合中耕培土用尿素75~120 kg/hm2對水澆施。
2.5紫色馬鈴薯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積極採用各種有效的非化學防治手段。病害以預防晚疫病為主,雨季來臨後10 d左右噴1次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連噴2~3次,以噴葉背面為主。
2.6 紫色馬鈴薯適時收獲
待大部分莖葉由綠變黃呈現枯萎,馬鈴薯塊莖表皮老化,匍匐莖末端易脫離主莖時為生理成熟期,也是最佳收獲期。收獲時採用竹筐或紙箱裝運,防止損傷紫色馬鈴薯塊莖,將病蟲傷害和機械傷害的薯塊挑出,按種薯大小分級[3-4]。
⑻ 紫色土豆種植技術
顏色好看,營養成分高,值得一種。
紫土豆是傳統馬鈴薯的一個變種。紫土豆對光不敏感。所以它做成了炸土豆片之後不再變色。紫土豆的紫是因為體內有大量的花菁素。花菁素有一定的抗衰老功能。
在土豆的主栽區、次栽區都可以栽培。
可引種,少量試栽,積累經驗,尋找市場,找銷路,然後在大面積栽培。
主要栽培技術如下(摘自網路「紫土豆」):
紫土豆栽培
1、選地
選擇土質疏鬆,排水良好,有深翻基礎的地塊。避免與黑土豆、甜菜、蘿卜、大白菜、西瓜重茬和前作施用長殘效除草劑的地塊。
2、整地
深耕25~30厘米,伏秋翻後耙耮,起壟鎮壓或不起壟,達到播種狀態。
3、播種前准備
(1)品種與種薯選擇。選用抗病、優質、豐產、抗逆性強、適合當地栽培條件、商品性好的各類專用品種。
(2)催芽。播種前15~30天將冷藏或經物理、化學方法人工解除休眠的種薯置於15~20℃、黑暗處平鋪2~3層進行催芽。當芽長至0.5~1厘米時,將種薯逐漸暴露在散射光下壯芽,每隔5天翻動一次。催芽時避免陽光直射、雨淋和霜凍等。
(3)切塊前准備。計算種薯量。切塊之前最好准備好規格一樣的切刀、經過消毒的墊板和消毒劑(如漂白粉,每20公頃地塊需要大約50公斤漂白粉,漂白粉:水=1:100)。切塊原則,切塊大小均一,一般在40-50克;切塊方法,35-60克的種薯為整薯栽培;70-120克切一刀,每個塊為一個切面;100~240克切兩刀,切塊為一個、兩個切面;210~480克需要切三刀、四刀,切面為兩個、三個、四個,切塊後處理。切好的塊莖用包衣劑或殺菌劑(如:甲基托布金、多菌靈、克露、安克錳鋅、甲霜靈等)(540~600克/噸塊莖)加石膏粉(12~15公斤/噸塊莖)拌種,然後貯藏在適宜條件下(10~12.5℃、高濕、通風良好)2~3天,薯堆不能超過1.5米,保證切塊不暴露於乾燥的陽光下。
4、播種
(1)播種時間。當土壤深度15厘米處,地溫保持7℃以上持續時間3天的情況下,即可播種。
(2)播種深度。播種深度為6~10厘米(從塊莖上部到地表平面)。
(3)壟距和株距。壟距65~70厘米,株距20~26厘米。
5、施肥
堅持測土施肥。根據土壤肥力,確定相應肥量和施肥方法。氮肥總用量的70%以上和大部分磷、鉀肥料可基施。農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提倡多施農家肥。農家肥結合耕翻整地施用,與耕層充分混勻,化肥做種肥,播種時開溝施。適當補充中、微量元素。每生產1000公斤的黑土豆需肥量:氮肥(N)5~6公斤,磷肥(P2O5)1~3公斤,鉀肥(K2O)12~13公斤。
6、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齊苗後及時中耕除草,封壟前進行最後一次中耕除草。
(2)追肥。視苗情及時追肥。追肥方法可溝施、點施或葉面噴施,施後及時灌水或噴水。
(3)培土。一般結合中耕除草培土2~3次。出齊苗後進行第一次淺培土,現蕾期高培土,封壟前最後一次培土,培成寬而高的大壟。
(4)灌溉和排水。在整個生長期土壤田間持水量保持在60~80%。出苗前不宜灌溉,塊莖形成期及時適量澆水,塊莖膨大期不能缺水。澆水時忌大水漫灌。在雨水較多的地區或季節,及時排水,田間不能有積水。收獲前7~10天停止灌水。
7、病蟲害防治
(1)病害防治。前期防治絲核菌潰瘍、早疫病,中後期預防晚疫病等。注意進行田間監測,當田間濕度較大,溫度在10~25℃之間,保持48小時,注意晚疫病發生,發現中心病株,立即拔掉,用密閉的容器把病株帶出地外深埋,要在病株3米周圍噴葯。
晚疫病要堅持以預防為主原,在晚疫病發生前,要使用百菌清、大生保護劑進行預防,當晚疫病發生時應交替使用安克錳鋅、克露、殺毒礬等系統性殺毒劑。
(2)害蟲的控制。播種時施加適樂時、樂斯本殺蟲劑,預防地下害蟲。出苗時檢查田間跳甲和椿象,一經發現,立即噴施高效氯氰菊脂、功夫、田蟲殺類的殺蟲劑。7月初注意預防蚜蟲和草地螟的發生,發生後,要交替噴施阿克泰、抗芽威、功夫、高效氯氰菊脂。8月中、後期加施阿克泰。8月末9月初,發生夜蛾害蟲,立即噴施萬靈或安打。
8、收獲
及時採收,採收前若植株未自然枯死,可提前10天左右殺秧。收獲後,塊莖避免暴曬、雨淋、霜凍和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而變綠。
山東萊陽一品蔬菜開發中心 提供
⑼ 土豆種植的步驟和方法
土豆大家經常會吃,它可以炒著吃,炸著吃,也可以燉著吃,營養豐富,口感誘人,食用以後能飽腹也能補充營養,土豆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但土豆是怎麼種植的人們了解卻不多,今天小編就專門介紹它的種植方法,讓大家了解土豆是怎麼種植的。
土豆如何種植 土豆的種植方法
1、育種
種植土豆時一定要先育種,土豆是利用塊莖進行無性繁殖的一種植物,育苗時應該選擇直徑在三厘米左右的健康種薯,它把它們切成塊狀以後播種育苗,等它長出幼苗以後可以直接移栽。土豆也可以直接用塊莖播種,每年三月是最好的播種時間,播種以後需要在上面蓋了十厘米左右的厚土。
2、日常管理
種植土地豆時日常管理也很重要,它的植株可以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想讓它健康生長,必須能給它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植物喜歡陰涼的環境,它在涼爽的環境中生長最快。在生長期間要及時施肥澆水,並且去除田間的雜草。
3、溫度要求
土豆種植以後對溫度的要求比較高,這種植物的塊狀根在外界溫度處於十六到十八度之間時生長最快,當溫度超過二十五度時,它的塊狀根就會停止生長。而且它的莖與葉子則喜歡在十五到二十度的環境中生長,在高溫超過三十九度時才會停止生長。
4、施肥要求
土豆是一種喜肥植物,平時施肥時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而且在種植以前一定施足底肥,在生長期間可以追肥二到三次,每次追肥以後都要及時澆水,這樣可以讓土豆盡快把肥料吸收和利用,對它的根莖的快速生長有很大好處。
⑽ 土豆有多少個品種哪一種最好種怎麼種呢
馬鈴薯又名洋芋、洋山芋、洋芋頭、香山芋、土豆等,馬鈴薯品種非常的多,大概有6種品種,分別為:①黃色馬玲薯;②白色馬玲薯;③紅色馬鈴薯;④黃褐色馬鈴薯;⑤黑色馬鈴薯;⑥彩色馬鈴薯。
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栽培歷史悠久,發展至今已經培育出了很多優良的品種,而常見的品種主要分為這幾大類。
黃色馬玲薯是菜市場里最常見的品種,一年四季都有,是炸薯條的理想選擇,這些棕色的馬鈴薯有白色的果肉,澱粉含量很高。
白色馬鈴薯,是一種澱粉含量中等的通用土豆,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塊莖的澱粉含量低,適合做土豆沙拉,也適合煮、蒸、煎、烤、烤土豆片、湯和雜燴。
紅色馬鈴薯顏色特別,呈粉紅色,紫紅色不等,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尤其高含澱粉和花青素,營養豐富,相對於一般馬鈴薯口感更糯、面,汁多有粘性,最適合做土豆泥和薯條。
④播種
在日平均溫度15至25℃或10厘米高的土層3天以上溫度高於10℃時,即可播種,播種時根據肥沃程度和土豆品種,合理安排密度種植,土豆在一般栽培情況下每畝種6000株左右或每畝用種120至150公斤。
⑤水分管理
播種後在天氣乾旱時及時灌水,保持土壤處於濕潤狀態,確保出苗,發棵期、現蕾期和盛花期是關鍵時期,適當增加澆水量,確保土壤水源充足,在莖葉停止生長時對水分的需求會增加應注意補水,以免土豆晚熟或降低產量。
⑥病害防治
在土豆的栽培過程中,發生病害會導致減產和影響土豆質量,地上蟲害有蚜蟲和青菜蟲,可用高效吡蟲啉液防治,地下害蟲有地老虎和金針蟲在馬鈴薯生長期可採取噴施敵百蟲粉劑的方式防治。
⑦收獲
土豆莖葉變黃且逐漸枯萎時,土豆生長完全成熟,可選在晴天土壤較乾爽時進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