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目前常用的制粒技術有哪幾種
濕法制粒(wet granulation)是在葯物粉末中加入液體粘合劑,靠粘合劑的架橋或粘結作用使粉末聚結在一起而制備顆粒的方法。由於濕法制粒的產物具有外形美觀、流動性好、耐磨性較強、壓縮成形性好等優點,在醫葯工業中的應用最為廣泛。而對於熱敏性、濕敏性、極易溶性等特殊物料可採用其它方法制粒。
(一)制粒機理
1.粒子間的結合力
制粒時多個粒子粘結而形成顆粒,Rumpf提出粒子間的結合力有五種不同方式[10]:
(1)固體粒子間引力 固體粒子間發生的引力來自范德華力(分子間引力)、靜電力和磁力。這些作用力在多數情況下雖然很小,但粒徑<50μm時,粉粒間的聚集現象非常顯著。這些作用隨著粒徑的增大或顆粒間距離的增大而明顯下降,在干法制粒中范德華力的作用非常重要。
(2)自由可流動液體(freely movable liquid)產生的界面張力和毛細管力 以可流動液體作為架橋劑進行制粒時,粒子間產生的結合力由液體的表面張力和毛細管力產生,因此液體的加入量對制粒產生較大影響。液體的加入量可用飽和度S表示:在顆粒的空隙中液體架橋劑所佔體積(VL)與總空隙體積(VT)之比,即 。
液體在粒子間的充填方式由液體的加入量決定,參見圖16-25。(A)乾粉狀態;(a)S≤0.3時,液體在粒子空隙間充填量很少,液體以分散的液橋連接顆粒,空氣成連續相,稱鍾擺狀(penlar state);(b)適當增加液體量0.3<S<0.8時,液體橋相連,液體成連續相,空隙變小,空氣成分散相,稱索帶狀(funicularstate);(c)液體量增加到充滿顆粒內部空隙(顆粒表面還沒有被液體潤濕)S≥0.8時,稱毛細管狀(capillary state);(d)當液體充滿顆粒內部與表面S≥1時,形成的狀態叫泥漿狀(slurry state)。毛細管的凹面變成液滴的凸面。
一般,在顆粒內液體以懸擺狀存在時,顆粒鬆散;以毛細管狀存在時,顆粒發粘,以索帶狀存在時得到較好的顆粒。可見液體的加入量對濕法制粒起著決定性作用。
(3)不可流動液體(immobile liquid)產生的附著力與粘著力 不可流動液體包括高粘度液體和吸附於顆粒表面的少量液體層(不能流動)。因為高粘度液體的表面張力很小,易塗布於固體表面,靠粘附性產生強大的結合力;吸附於顆粒表面的少量液體層能消除顆粒表面粗糙度,增加顆粒間接觸面積或減小顆粒間距,從而增加顆粒間引力等,如圖16-26A[11]。澱粉糊制粒產生這種結合力。
(4)粒子間固體橋(solid bridges) 固體橋(圖16-26B)形成機理可由以下幾方面論述。①結晶析出?架橋劑溶液中的溶劑蒸發後析出的結晶起架橋作用;②粘合劑固化?液體狀態的粘合劑乾燥固化而形成的固體架橋;③熔融?由加熱熔融液形成的架橋經冷卻固結成固體橋。④燒結和化學反應產生固體橋。制粒中常見的固體架橋發生在粘合劑固化或結晶析出後,而熔融?冷凝固化架橋發生在壓片,擠壓制粒或噴霧凝固等操作中。
(5)粒子間機械鑲嵌(mechanical interlocking bonds) 機械鑲嵌發生在塊狀顆粒的攪拌和壓縮操作中。結合強度較大(如圖16-26C),但一般制粒時所佔比例不大。
由液體架橋產生的結合力主要影響粒子的成長過程,制粒物的粒度分布等,而固體橋的結合力直接影響顆粒的強度和其它性質,如溶解度。
濕法制粒首先是液體將粉粒表面潤濕,水是制粒過程中最常用的液體,制粒時含濕量對顆粒的長大非常敏感。研究結果表明,含濕量與粒度分布有關,即含濕量大於60%時粒度分布較均勻,含濕量在45%~55%范圍時粒度分布較寬。科學家們為找到最適宜含濕量的計算方法作了不少努力,普遍認為濕式轉動制粒時第一粒子間的液體以毛細管狀存在。
2.從液體架橋到固體架橋的過渡
在濕法制粒時產生的架橋液經乾燥後固化,形成一定強度的顆粒。從液體架橋到固體架橋的過渡主要有以下二種形式:
(1)架橋液中被溶解的物質(包括可溶性粘合劑和葯物)經乾燥後析出結晶而形成固體架橋。
(2)高粘度架橋劑靠粘性使粉末聚結成粒。乾燥時粘合劑溶液中的溶劑蒸發除去,殘留的粘合劑固結成為固體架橋。
B. 顆粒劑的制粒方法有哪些
制備工藝流程:
原料處理——》提取液的精製——》制軟材——》制顆粒——》乾燥——》整粒——》質檢,包裝
以感冒退熱顆粒說明其制劑操作方法:
處方:大清葉50克,板藍根50克,連翹25克,拳參25克,製成顆粒200克
製法:取葯加水1200ml、900ml煎煮各0.5h,合並煎液,過濾濃縮為150ml,冷卻後加等量乙醇攪勻,靜置24h以上,取上清液,抽濾,濾液濃縮為10-15ml清膏,加入蔗糖:糊精3:1(過80目篩)約150g,混勻,制軟材,擠壓制粒,乾燥,整粒,過12目篩,分裝後即得。
制粒方法有如下圖:
C. 用什麼方法把固體研磨成細小的顆粒
把固體研磨成細小的顆粒,有很多種方法。大體上包括:
1,機械粉碎。各種機械粉碎機,例如錘式破碎機,適合於粉碎大塊的物料,渦輪式粉碎機適合將小塊的物料粉碎成較細的粉,並有分級功能。
2,球磨。水泥等物料都是通過機械粉碎加球磨的方式生產的。
3,氣流粉碎。適合於粉碎熔點不太高,粒徑分布要求較窄,細度要求高的粉體粉碎。利用物料的自磨作用,用壓縮空氣產生的高速氣流或熱蒸汽對物料進行沖擊,使物料相互間發生強烈的碰撞和摩擦作用,以達到細碎的目的。
(3)常見的制顆粒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球磨結構特點
1,主軸承採用了大直徑雙列調心滾子軸承,代替原來的滑動軸承,減少了摩擦,降低耗能,磨機容易啟動。
2,保留了普通磨機的端蓋結構形式,大口徑進出料口,處理量大。
3,給料器分為聯合給料器和鼓形給料器兩種,結構簡單,分體安裝。
4,沒有慣性沖擊,設備運行平穩,並減少了磨機停機停車維修時間,提高了效率。
D. 常用的濕法制粒方法有哪些
工業中濕法制粒常用的方法有擠壓制粒、轉動制粒、流化制粒和攪拌制粒等。
濕法制粒首先是黏合劑中的液體將葯物粉粒表面潤濕,使粉粒間產生黏著力,然後在液體架橋與外加機械力的作用下製成一定形狀和大小的顆粒的方法。經乾燥後最終以固體橋的形式固結。制粒操作使顆粒具有某種相應的目的性,以保證產品質量和生產的順利進行。如在顆粒劑、膠囊劑中顆粒是產品,制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改善物料的流動性、飛散性、黏附性及有利於計量准確、保護生產環境等,而且必須保證顆粒的形狀大小均勻、外形美觀等。而在片劑生產中顆粒是中間體,不僅要改善流動性以減少片劑的重量差異,而且要保證顆粒的壓縮成型性。制粒方法有多種,制粒方法不同,即使是同樣的處方不僅所得制粒物的形狀、大小、強度不同,而且崩解性、溶解性也不同,從而產生不同的葯效。因此,應根據所需顆粒的特性選擇適宜的制粒方法。
E. 沖劑顆粒是如何製作的
沖劑製作方法一、
1、在擠出法制粒中制備軟材很關鍵,判斷方法:制軟材是擠出法制粒中最關鍵的一步,判斷標准為「手捏成團,輕按即散」或「握之成團、輕壓即散」。
2、糖粉與糊精是顆粒劑制備中常用的輔料,其與稠膏比例一般為:稠膏:糖粉:糊精的比例為1:3:1
3、顆粒劑制備中若軟材過粘而形成團塊不易通過篩網,可採取加適量高濃度的乙醇措施解決: 軟材過軟時可酌加加葯材細粉;軟材太干而粘性不足可加適量粘合劑;軟材過粘必須降低粘度,而加高濃度的乙醇可以起到分散的作用,而加大投料量及擰緊過篩用篩網對解決該問題沒有幫助。
4、一般流化噴霧制粒制粒方法多用於無糖型及低糖型顆粒劑的制備
5、酒溶性顆粒劑一般以60%濃度的乙醇作為溶劑
6、混懸性顆粒劑的葯料處理原則錯誤的是:糖粘性成分的葯材宜粉碎成細粉
7、泡騰性顆粒劑的泡騰物料為:A+C
8、關於水溶性顆粒劑的質量要求是:含水量在5.0%以內。
9、顆粒劑對粒度的要求:不能通過1號篩和能通過4號篩的顆粒和粉末總和不得超過8.0%
10、顆粒劑溶化性的要求:可溶性顆粒劑包括水溶性和酒溶性兩種,後者熱水沖服顯然不能全部溶化。
11、我國葯典對顆粒劑裝量差異檢查有詳細規定,應怎樣檢驗:不得有1袋(或瓶)超出限度1倍。
二、
1、制粒時軟材形成團塊不易壓過篩網,原因: 軟材過粘
2、制粒時軟材通過篩網後呈疏鬆的粉粒或細粉過多, 原因:軟材太干
3、制粒時軟材易粘附或壓出的顆粒成條狀, 原因:軟材過軟
4、以葯材細粉作為輔料可用作混懸性顆粒劑的制備
5、採用水提醇沉工藝一般用作水溶性顆粒劑的制備
6、以枸櫞酸作為輔料可用作泡騰性顆粒劑的制備
7、用酒沖服飲用的是酒溶性顆粒劑
三、
1、顆粒劑的理解正確:顆粒劑是指葯材提取物與適宜的輔料或葯材細粉製成的乾燥顆粒狀制劑;它是在湯劑和糖漿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於貯存過程呈固體乾燥狀態,含水量低,因此制劑穩定性好,而當使用時用開水(或酒)沖服,呈液體狀態,葯物高度分散在溶媒中易吸收,因此奏效快。2000版《中國葯典》一部收載中葯顆粒劑29種
2、水溶性顆粒劑在制備過程中可以採用的精製方法:水提醇沉法是較多採用的方法,但最新研究發現醇沉過程在除去雜質的同時,往往損失較大量的有效成分,因此一些新的凈化方法在不斷研究,出現了很多好的方法,這些方法中就包括高速離心法、超濾法、絮凝沉澱法、大孔吸附樹脂法等。
3、可用於顆粒劑制粒的方法:擠出制粒法是將輔料與葯物稠膏在適宜容器內混勻制軟材,通過搖擺式制粒機以擠壓方式制粒;快速攪拌制粒是固體輔料、葯物細粉與稠膏共置快速攪拌容器內,通過調整攪拌槳轉速使物料沿器壁拋起通過高速旋轉的制粒刀而制粒;流化噴霧制粒又稱沸騰制粒,是先將葯粉呈流化態,再將葯液或粘合劑以霧狀間歇噴入,使粉末被潤濕而凝結成多孔狀顆粒;干法制粒是將葯粉直接壓成薄片,再打碎成顆粒;包衣鍋滾轉制粒是先將葯粉置包衣鍋中再噴入粘合劑制粒。
4、顆粒劑制備中濕顆粒乾燥的注意事項:若乾燥濕顆粒時溫度迅速上升,將使顆粒表面乾燥過快而形成一層硬殼影響內部水分繼續蒸發,造成所謂「假干」,此外顆粒中若有糖粉驟遇高溫時會熔化而使顆粒變得堅硬,因此要逐漸升溫。
5、酒溶性顆粒劑一般採用浸漬法、滲漉法迴流法方法制備:酒溶性顆粒劑為可溶性顆粒劑,要求澄明度,煎煮法所得成分為極性很強的物質,很多不溶於一定濃度的乙醇中;水蒸氣蒸餾法是用於提取揮發油的方法。
6、酒溶性顆粒劑: 酌加冰糖以矯味;為節約葯材可將葯材粉碎成細粉充當輔料是制備混懸性顆粒劑時的原料葯處理方法。
7、泡騰性顆粒劑:有機酸與弱鹼在水中可發生中和反應,也就是說飲用時有機酸已經反應掉,起矯味作用的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在水中呈酸性,能刺激味蕾而矯味。
F. 制顆粒有哪些方法各種制粒方法所用物料有什麼區別
流化床制粒過程中微粒長大的機理分為:包衣長大和團聚長大,包衣長大是指粘合劑以霧滴形式鋪展在顆粒表面,層層包裹,使顆粒長大;團聚長大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顆粒由粘合劑形成的液體橋或固體橋而團聚在一起,使顆粒長大。在制粒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有:
1、 制粒結束後顆粒粒徑分布較寬,且細粉太多
風機頻率太高或噴槍位置較高,增加了粘合劑的溶劑揮發,造成物料不能完全潤濕,顆粒間不能形成穩定的固體橋,呈現噴霧乾燥現象,阻斷顆粒團聚長大;
粘合劑的用量較少,增加粘合劑的用量,使較多的顆粒間形成固體橋,促進顆粒長大;
粘合劑的種類或濃度不合適,顆粒間不能形成穩定的固體橋,建議更換粘度較大的粘合劑,但同時需注意粘合劑粘度太大造成堵槍;
噴槍的噴霧范圍小於物料床的面積,造成中間物料因接觸較多粘合劑而形成較大顆粒,而外圍物料因接觸粘合劑較少而形成的顆粒較小。此時應調節噴槍的噴霧范圍使其與物料床面積相同(若粘合劑噴霧范圍過大,則造成濕物料貼壁)。此外也可調整物料的流化狀態,若物料的流化狀態好,也能使物料顆粒的粒徑分布較窄;
若粘合劑的用量加大後仍出現細粉太多現象,則有可能是由於粘合劑。
2、 製得的顆粒中有較大顆粒,甚至塌床
顆粒較大的原因是粘合劑與顆粒接觸後不能及時乾燥,粘合劑在大量粉末顆粒間形成液體橋使物料團聚成較大顆粒。防止形成較大顆粒或塌床的方法有:
增加霧化壓力或降低供液速度,使霧滴減小,粘合劑與顆粒接觸後及時乾燥,防止粘合劑與大量物料團聚;
增加風機頻率 ,改善物料流化狀態,防止物料粘連結塊;
升高進風溫度,使霧滴與顆粒接觸後能及時乾燥,防止物料繼續長大。
注意空氣濕度,當空氣濕度較大時,物料的乾燥效率降低,因此,應降低供液速或提高進風溫度。
G. 葯品顆粒怎麼做出來的
兄台不是要生產假葯吧?呵呵,開個玩笑
顆粒劑的制備
顆粒劑的傳統制備工藝簡介如下:
葯物的粉碎、過篩、混合操作完全與散劑的制備過程相同。
1.制軟材 將葯物與適當的稀釋劑(如澱粉、蔗糖或乳糖等)、崩解劑(如澱粉、纖維素衍生物等)充分混勻,加入適量的水或其他粘合劑制軟材,像這種大量固體粉末和少量液體的混合過程叫捏合。制軟材是傳統濕法制粒的關鍵技術,粘合劑的加入量可根據經驗「手握成團,輕壓即散」為准。由於澱粉和纖維素衍生物兼具粘合和崩解兩種作用,所以常用做顆粒劑的粘合劑。
2.制濕顆粒 顆粒的制備常採用擠出制粒法。將軟材用機械擠壓通過篩網,即可製得濕顆粒。除了這種傳統的過篩制粒方法以外,近年來開發許多新的制粒方法和設備應用於生產實踐,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流化(沸騰)制粒,流化制粒可在一台機器內完成混合、制粒、乾燥,因此稱為「一步制粒法」。
3.顆粒的乾燥 除了流化(或噴霧制粒法)製得的顆粒已被乾燥以外,其他方法製得的顆粒必須再用適宜的方法加以乾燥,以除去水分、防止結塊或受壓變形。常用的方法有箱式乾燥法、流化床乾燥法等。
4.整粒與分級 在乾燥過程中,某些顆粒可能發生粘連,甚至結塊。因此,要對乾燥後的顆粒給予適當的整理,以使結塊、粘連的顆粒散開,獲得具有一定粒度的均勻顆粒,這就是整粒的過程。一般採用過篩的辦法整粒和分級。
5.質量檢查與分劑量 將製得的顆粒進行含量檢查與粒度測定等,按劑量裝入適宜袋中。顆粒劑的貯存基本與散劑相同,但應注意均勻性,防止多組分顆粒的分層,防止吸潮。
顆粒劑的質量檢查
顆粒劑的質量檢查,除主要含量外,中國葯典2000年版還規定了粒度、乾燥失重、溶化性以及重量差異等檢查項目。
1.外觀 顆粒應乾燥、均勻、色澤一致,無吸潮、軟化、結塊、潮解等現象。
2.粒度 除另有規定外,一般取單劑量包裝顆粒劑5包或多劑量包裝顆粒劑1包,稱重,置葯篩內輕輕篩動3分鍾,不能通過1號篩和能通過4號篩的粉末總和不得過8%。
3.乾燥失重 取供試品照葯典放法測定,除另有規定外,不得超過2.0%。
4.溶化性 取供試顆粒10g,加熱水200ml,攪拌5分鍾,可溶性顆粒應全部溶化或可允許有輕微混渾濁,但不得有焦屑等異物。混懸型顆粒劑應能混懸均勻,泡騰性顆粒劑遇水時應立即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並呈泡騰狀。
5.裝量差異 單劑量包裝的顆粒劑,其裝量差異限度應符合下表的規定(表4-7)。檢查方法參考葯典有關規定。
表4-7 顆粒劑裝量差異限度要求
標示裝量/g
裝量差異限度/%
1.0或1.0以下
士10.0
l.0以上至1.5
士8.0
1.5以上至6
士7.0
6以上
士5.0
6.衛生學檢查 符合要求。
顆粒劑舉例
例一: 感冒顆粒劑
【處方】 (萬袋量)
金銀花 33.4kg 大青葉 80kg 桔梗 43kg 連翹 33.4kg 蘇葉 16.7kg
甘草 12.5kg 板藍根 80kg 蘆根 33.4kg 防風 25kg
【製法】 ①連翹、蘇葉加4倍水,提取揮發油備用;②其餘7種葯材與第①項殘渣殘液混合在一起,並湊足6倍量水,浸泡30min,加熱煎煮2h;第2次加4倍量水,煎煮1.5h;第3次加2倍量水,煎煮45min;合並3次煎煮液,靜置12h,上清夜過200目篩,濾液待用;③濾液減壓蒸發濃縮至稠膏狀,停止加熱,向稠膏中加入2倍量75%乙醇液,攪勻,靜置過夜,上清液過濾,濾液待用;④濾液減壓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稠膏狀,加入5倍量的糖粉,混合均勻,加入70%乙醇少許,製成軟材,過14目尼龍篩制粒,濕顆粒於60℃乾燥,干顆粒過14目篩整粒,再過4號篩(65目)篩去細粉,在緩慢的攪拌下,將第①項揮發油和乙醇混合液(約200ml)噴入干顆粒中,並悶30min,然後分裝,密封,包裝即得。
【作用與用途】 本品為抗感冒葯。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咳嗽、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等症。
【用法與用量】 沖服, 一日3次,一次1袋,開水沖服。
【規格】 10g
【貯藏】 密閉保存。
至於機器,這個就難回答了,如果只是自己弄一點吃,豆漿機就可以打了,但真的是要大生產的做葯,建議從基礎學起
H. 常用的擠出制粒的方法有哪幾種
(一)擠出制粒
葯粉加入潤濕劑或粘合劑製成軟材後,強制擠壓通過一定孔徑的篩網或孔板制粒。
設備:搖擺式制粒機、旋轉式制粒機等。
(二)高速攪拌制粒
葯粉、輔料、粘合劑,用高速旋轉攪拌器混合並製成顆粒。
(三)流化噴霧制粒
用氣流使葯粉成懸浮流化狀態,噴入粘合劑液體,使粉末凝結成粒的方法。適用於對濕和熱敏感的葯物制粒。
優點:製得顆粒粒度均勻、完整、流動性好;簡化工序。
缺點:動力消耗大,葯物粉末飛揚。
(四)噴霧乾燥制粒
葯物濃縮液與壓縮空氣混合形成霧滴,在乾燥室很快被乾燥成球狀粒子。適用於中葯全浸膏片濃縮液直接制粒。
(五)滾轉法制粒
浸膏或半浸膏細粉與適宜輔料混勻,轉動,滾轉中將潤濕劑乙醇或水呈霧狀噴入,潤濕粘合成粒。適用於中葯浸膏粉、半浸膏粉及粘性強的葯粉制粒。
(六)滾壓法制粒
葯物與輔料混勻,滾動圓筒壓成薄片,顆粒機破碎成顆粒。
(七)重壓法制粒(壓片法)
葯物與輔料混勻,壓片機壓成大片,破碎成顆粒。
(六)、(七)為干法制粒,物料不經濕、熱的過程,對濕、熱敏感物料適用。
I. 濕法制粒有多少種 比如 50濕法 100濕法 希望是具體點的
濕法制粒是在葯物粉末中加入黏合劑或潤濕劑而制備顆粒的方法.
濕法制粒主要包括制軟材、制濕顆粒、濕粒乾燥等幾個過程.
濕法制粒包括擠壓過篩制粒、轉動制粒、流化制粒和高速攪拌制粒等.
1.擠壓過篩制粒
系將軟材用手工或機械強制擠壓方式通過一定大小孔徑的篩網製成濕顆粒.
制粒設備有搖擺式顆粒機、旋轉擠壓式制粒機、螺旋擠壓式制粒機.
擠壓制粒法是傳統的制粒方法.
制粒前必須將物料混合制軟材,程序多、勞動強度大.
2.轉動制粒
系在葯物粉末種加入一定量的粘合劑或潤濕劑,在攪拌、振動、搖動等作用下使粉末聚結成球形粒子.
制粒設備有圓筒旋轉制粒機、傾斜轉動鍋、糖衣鍋、離心制粒機等.
3.流化制粒法
系通過熱氣流將固體粉末懸浮流化後,再噴入粘合劑或潤濕劑溶液.是粉末粘合成顆粒的方法.
4.高速攪拌制粒
系將葯物粉末、輔料加入到高速攪拌制粒機內,攪拌均勻後加入粘合劑或潤濕劑,靠高速攪拌器的作用迅速混勻並製成顆粒.
J. 制顆粒除了採用濕法制粒以外,還有哪些辦法
你說的濕法是水冷的意思吧。
其實制粒通過擠出機出來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冷卻的,不光光是水冷,並且很多材料是不能接觸水的。我以前用過兩種風冷的制粒機,一台要拉出膠條風冷,一台直接風冷,效果都可以。
風冷應該就是一種你所謂的干法制粒。其他的方法可以讓別的朋友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