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香米簡介
香米,又名香禾米、香稻,是一種長粒型大米,西漢時已有種植。三國曹丕曾譽「長沙有好米,...上風吹之,五里聞香」,即指江永源口香米。唐代武則天始列為貢米。其「濃香」之謎,經湖南省土肥研究所、湖南省地質研究所五年研究揭曉,除品種原因外,系產地土壤及地下水含鋅、錳、鑭、鈦、釩、鈷、鍶等微量元素所致,異地則不得。
香米的種類有很多,包括香秈、香粳和香糯,顆粒晶瑩,透明如玉,米香飄溢,營養豐富。
⑵ 上林大米有什麼牌子推薦
看你的口味了,長粒米就挺好的。
按照品種類型分為秈米、粳米和糯米三類;
按照加工精度不同可分為精白米和糙米;
按照產地或顏色不同可分為白米、紅米、紫紅米、血糯、紫黑米、黑米等;
按照季節可分為早、中、晚三季;
按照種植方法可分為水稻米和早稻米。
營養豐富的大米
大米可提供豐富的B族維生素;
大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的功效;米粥具有補脾、和胃、清肺功效。
⑶ 上林的特產是什麼
上林指上林縣。上林縣歷史悠久。秦朝即為桂林郡地,自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上林縣,屬南方州,此為「上林」名稱由來。
上林縣土特產品主要有上林香米、黑豆、甜筍、大明山紅碎茶、綠茶、八角、香菇、黑山羊肉、果蔗等。
上林縣特色美食有:黑豆豬腳煲、釀三寶、黑豆飯、香艾餅、豬血腸、明山珍珠雞、白切土雞、醬蒸圓蹄、清蒸黃峰魚、干煎塘角魚、西燕香扣、雪花香芋、黑豆餅、炒甜筍、小炒野花菇。五色飯、大盤肉、粉蒸肉、清水羊肉、白切羊肉、手抓羊蹄等。
⑷ 對香米開發意見
1)根據香米種植區的自然環境、成土母岩的元素、土壤養分的微量元素及其有效態含量並無特殊性,因而它們不是制約香米的主要因素,因為在與香米田上述條件相似和相同的稻田中,種植不出香米,即使引種,一兩年後即變為普通稻米。
2)「出水」含有特殊元素,其中尤以La,V,Zn等為高,在「出水」處淤泥中含Zn特高,是本項研究所采樣中有效鋅最高者,「出水」浸灌范圍,即正宗香米田范圍,「出水」是斷層水,來自地層深處,是寒武-泥盆系碎屑岩裂隙孔隙水沿斷層上侵,這兩個層位在本區域內微量元素含量豐富。因此「出水」富含微量元素是得益於它們,是在一種特殊的物理化學環境中,由地下水浸析出岩層中的有關元素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元素組分,正是「出水」中這種特殊的元素組合加上適宜的自然條件,才孕育出具特殊風味的香米。所謂特殊元素組合,其中La,V,Zn等可能是重要分子。
「出水」對香米的制約作用,黃淑貞通過對黔陽深度鄉花洋溪、永順縣顆砂鄉桂榕坪的香米田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結論。
據此,對香米開發提出兩點建議:
1)「出水」是斷裂水,現在的涌水量很小,僅能浸灌近20畝稻田,其原因一是水量本來就不大,再就是可能第四系覆蓋層厚或其他原因,使之不能暢流,如果是這樣,那就應對其進行水文地質勘查,擴大涌水量,增加浸灌面積,方能發展香米生產。
2)按「出水」成分配製微肥,生產出香米或接近於香米的優質稻米,這一點黃淑貞等已經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他們通過微肥田間試驗初步證明,施用La,V 等可明顯地降低稻米的堊白面積和堊白粒率(香米堊白面積和堊白粒率很低),並能提高其香味。
⑸ 小香米的種植技術 大行距和小行距是怎麼區分
小香米穀子,一般大行距在75~95cm,小行距是25cm。
穀子不耐重茬,最選擇好是土豆、紅薯、瓜類、豆類、棉花、油料、麻類等非禾穀類茬口便於豐產。播時以足墒為最佳,確保一次全苗。播深3cm,下種應間距均勻。播後待表土曬干到發白時踩壓或鎮壓一遍(濕度標准為用腳踩壓後表土不結蓋為宜),也可用手推獨輪小推車滾壓,達到種溝不留空隙,使土壤和種子緊密接觸長出壯苗。乾旱時應在播種後第二天上午10點前重復鎮壓1—2次。這時候表土微潮,容易將種溝表土壓碎或磨碎。
⑹ 以上種植大米的流程具體要做些什麼
人類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大米,那麼大米的種植流程是什麼呢?下面開始介紹種植大米的流程:
1、育苗
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2、水稻為喜溫作物,溫度低時物質運轉減慢,溫度高時呼吸消耗增加,適溫條件下水稻光呼吸作用增強,有利於水稻進行光合作用。
3、水稻對土壤質地的要求不嚴格,沙土、壤土和黏土都可以種植,但最適合穀子生產的還是土層深厚、結構良好、有機質豐富的壤土,肥沃的土壤條件可以極大提高水稻產量。
4、水稻全生長季需水量一般在700至1200毫米之間,隨著濕度增加,光合作用逐漸增強。
⑺ 香米種植區的自然環境
黃土坳香米種植區處於東、西、南三面為寒武系淺變質岩、泥盆系源口組紫紅色碎屑岩構成的中高山,北面為河流沖積物堆積的桃川盆地,其地勢由南往北由山麓斜坡逐漸低緩過渡到桃川盆地(圖3-17),其上有一小溪河由南往北蜿流,過源口直達桃水河,小溪河主要為農田灌水。該處氣候濕潤,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年平均18.7℃,無霜期300d,年降水量1529mm。
圖3-17 江永香米田剖面(A,B)、平面(C)示意圖
黃土坳由於多年農事耕作,已辟為梯田,約500餘畝,但香米田只分布在其中的蔣家庵和石家庵兩處,各有香米田10餘畝(圖3-17,B,C),在香米田內有「出水」(照片3-42),水量不大,但長年不幹,為香米田灌溉用水。
⑻ 長粒香大米是哪裡種植的好吃嗎
長粒香米是黑龍江粳稻的一種,米質純正,氣味清香,而且營養豐富,無化學污染,煮出的米飯松軟油亮,潔白清香,適口性好,下面再為您介紹幾種高品質大米,保證口感好的同時,營養又健康,供您參考。
1、一提到好吃的大米,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五常,還流傳著一句話,那就是:「中國好吃的大米在東北,東北好吃的大米在五常」。五常大米可謂是遠近聞名,婦孺皆知。五常地處北方,是難得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又得拉林河,牤牛河,溪浪河三大水系自流灌溉,但一年只能產一季水稻,種植天數能達到驚人的180至200天,而五常培育出的善穰禾大米,其口感綿軟略粘,微甜略有韌性,且營養豐富,就連對飲食極為挑剔的慈禧太後也是多次提起「非此米不能盡食」。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的品質和口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不僅僅要求口感好,還要求外形美觀、健康環保。對於消費者來講,如果對於水稻品種不了解的話,就又會陷入商家混淆概念的陷阱中,民以食為天,食以潔為先,有些不法商販會以次充好,將劣質大米混入優質大米之中,以假亂真,小編在這里推薦大家,在選購時去官方渠道各大電商平台購買,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性價比也是比較高的。
⑼ 東北大米和泰國香米有什麼區別
首先我認為當然不一樣了。在我看來泰國的米的特點是米粒纖細,外觀也是非常的晶瑩剔透,顆粒也非常的光滑,東北的大米就是營養價值非常好,接下來我帶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一下。
一般來說,煮熟的粥東北大米(粳米)是好的,干米泰國大米(秈米)是好的。然而,你的個人偏好是不同的。如果你喜歡這種又粘又軟的味道,就像日本戲劇中用筷子夾在一起的那種米飯一樣,選擇東北米飯(粗米飯)。如果你喜歡嚼頭炒飯,特別是那些分離度好的,選擇泰國飯(秈米)。營養差異不太大,秈米蛋白質略高1-2。
⑽ 香米的栽培技術
香米即水稻。
水稻種植流程
一、選對良種
現在有很多好品種,但一定要根據當地的積溫土壤和生長環境,選優質抗病的高產品種。 二、種子晾曬
把精選後的種子,選晴天在陽光下曬2---3天,打破種子休眠,增強酶的活性,提高種子的發芽勢,發芽率。
三、清選種子
把晾曬的種子進行23%的黃泥水或12---13%鹽水選種,即事先把黃土曬干,然後加少量的水調成漿糊狀再加水調劑,使新鮮雞蛋浮出水面5分硬幣大小時加入種子,撈出癟谷後,用清水洗一遍,再進行消毒。如果經過比重選的種子,可直接進行消毒。 四、消毒浸種
把清選好的種子浸入咪醯胺溶液中浸種,每天攪拌一次。要求是應達到累計積溫100度,即水溫10度浸種10天,水溫15度浸種7天,水溫20度浸種5天,才能吸足水分,種子才能保證芽齊、芽壯。否則極易造成不出芽就加溫,結果造成燒種現象,使種子失去發芽能力。
五、催芽過程
把浸好的種子用50度的溫水提溫,放在30厘米厚的稻草上用塑料布後包好,上面蓋上棉被,溫度控制在30---32度。經常翻動,保證溫度均勻,大約36小時或48小時,有80%的種子露出白尖時即為破胸。破胸後把溫度降到25度進行催芽。當80%的種子芽長3毫米,根長5毫米時進行室溫(即屋內溫度)涼芽6---8小時就可以播種了。
六、播種過程
稀播育壯秧。播量「寧稀勿密」。最佳播期:如果3月10日扣棚提溫可在4月5----10日,中棚可在4月15----20日。播量應該根據秧齡而定。如果4月15日出苗,5月15日插秧,芽率90%以上,每盤可播干種0.24斤。播種後用木磙子把種子3面壓入土中,與地面持平,然後覆蓋1厘米的過篩土。 七、苗床管理
低溫少水育壯秧:苗床溫度「寧低勿高」,具體溫度應控制在出齊苗28度,1.1葉時25度,2.1葉時23度,3.1葉時21度,以後20度。插秧前3---5天晝夜揭布練苗,晚上低於4度在蓋布防止凍害。苗床濕度「寧干勿濕」,苗出齊後,一般不會缺水。床土表面有0.5厘米後的幹活土層,下面的床土松軟潮濕時為正常現象。秧苗根系發達,白根多,如果早晨葉尖吐水少,中午打蔫,拔出秧苗都是白根,根周圍沒有濕土,才是真正缺水了,這樣就要趁早上澆一次透水;反之,苗打蔫就是發生立枯病了,要了解病情,看看是真菌性還是生理性的,對症下葯,及時治療。
八、及時插秧
在插秧前1---2天噴防蟲劑和防凍劑。當氣溫穩定在13度連續3天開始插秧。第二積溫帶可在5月12日開始插秧。第三積溫帶可在5月15日開始插秧(在保證不受凍害的情況下盡量早插,爭取有效積溫,促進早熟,奪取高產。)插秧時水層需覆蓋田面不能少於50—80%。並且從下池往上池插,插一半時把上池多餘的水排入已插池子,這樣一是節水,二是預防凍害,三是返青快。行距是株高的三分之一最合理。株距根據品種的分櫱強弱而定,一般插9×3或9×4,每穴4---6株。插秧深度以不漂苗為基準,越淺越好。另外還可以根據葉齡適時插秧,3.2葉開始,4.5葉結束。是最佳期。過早秧苗盤根不好,過晚返青慢,並且有早穗現象。 九、合理施肥
根據多年多次多地塊測土化驗,土壤表現足磷缺鉀,氮偏少,所以應該本著補氮,穩磷增鉀。按葉齡施肥的原則。底肥應在翻地之前施入。每畝35—40斤。返青肥在插後7—10天。以秧苗長出新的根系為准,畝施15—20斤返青專用肥,在到拔節末期每畝施用專用穗肥14—18斤。正常情況下插後45—50天(5月15日插秧,應在7月1----5日。)還要看天、看地、看苗使用穗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