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丹毒的治療方法以及資料周期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醫稱為火丹、流火。
〖臨床特點〗
一、病因: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
二、先驅症狀:畏寒、全身不適、高熱,39~40℃
三、好發部位:小腿、顏面部。
四、皮損特點:鮮紅色水腫斑,表面緊張發亮,邊界較清楚,嚴重者可發生水皰 Fig1。
五、全身症狀: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等
六、自覺症狀:壓痛明顯,局部皮溫高
七、預後:復發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腫,下肢反復發作可導致象皮腫。
八、實驗檢查:白細胞總數、嗜中性白細胞增高
〖鑒別診斷〗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癬菌疹
〖預防治療〗
治療原則:積極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一、全身治療:抗生素治療,首選青黴素,480~800萬單位/日 靜點,過敏者可用紅黴素
二、積極治療局部病灶如足癬、鼻炎等,下肢應抬高患肢。
三、支持療法,對症處理。
四、局部治療:呋喃西林液或硫酸鎂濕敷.
五、物理療法:紫外照射、音頻電療、超短波、紅外線等
丹毒雖以「毒」命名,卻並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多由皮膚或粘膜破傷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復發作,稱復發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腫。發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腫,亦稱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變化是真皮高度水腫,血管及淋巴管擴張,真皮中有廣泛的膿性白細胞浸潤,可深達皮下組織。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及血中白細胞增高,可診斷為丹毒。但應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接觸性皮炎有接觸外界刺激物的病史,無全身症狀,有瘙癢;蜂窩織炎為境界不清的彌漫性浸潤潮紅,顯著凹陷性水腫,不軟化破潰,愈後結疤。
丹毒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並適當隔離。如病在下肢,則應卧床,抬高患肢。葯物治療以青黴素為首選,口服或靜脈滴注。對青黴素過敏者可口服紅黴素或磺胺類葯物。局部可外塗20%~30%魚石脂軟膏,或用0.1%雷夫奴爾溶液濕敷。
什麼人易患丹毒?
(1)與體錶慢性病灶有關 顏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處的病灶而引起,特別是鼻炎患者以及經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下肢丹毒則多由足癬或下肢外傷引起。
(2)與機體免疫力降低有關 營養不良、酗酒、丙種球蛋白缺陷以及腎性水腫,皆為本病的促發因素。
因此,即使是鼻炎和足癬也應積極治療,並且不要養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習慣。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腎性水腫時,更應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完好無損。
❷ 纏腰火丹怎麼治
中醫上的「纏腰火丹」又稱「蜘蛛瘡」、「蛇串瘡」、「火帶丹」、「甑帶瘡」、「蛇丹」、「飛蛇丹」等,俗稱「纏腰龍」,醫學上稱「帶狀皰疹」。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和方法不當會遺留後遺症. 建議中醫中葯治療.陝西省帶狀皰疹治療中心最新研製的結合現代醫療手段,反復驗證、精煉而成更快速治療帶狀皰疹的方子,名為「五味清疹合劑」,該合劑對於帶狀皰疹及帶狀皰疹引起的後遺神經痛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該療法入葯考究,療效顯著,外敷立即止疼,內用深層排毒,徹底清除血液內病毒的傳播,多次救患者於水火之中。該合劑採用外敷兼內用的療法,喚醒基因細胞,使患者恢復健康神采。該療法一周即可見效,一個月就可達到痊癒目的 ,在幫助患者輕松完成治療過程的同時,無任何後遺症。
纏腰火丹圖片: 纏腰火丹危害: 纏腰火丹患者發病期間,患者會出現多種不適症狀,其中最為突出的特徵就是神經疼痛。如果沒有及時接受正規治療將會誘發其他病症,如後遺神經疼痛。患上此症的患者將長期忍受疼痛的折磨。蛇盤瘡還有其特殊類型:眼部纏腰火丹、耳部纏腰火丹、內臟纏腰火丹、纏腰火丹性腦膜炎、無皰疹型纏腰火丹等。這些類型的纏腰火丹對人體有嚴重的危害性,有些可致失 明、耳聾,嚴重的甚至死亡。患上此症,一旦確診應及時接受有效正規的治療,有效正規及時的治療可以減少後遺神經疼痛的發病機率。
纏腰火丹病因: 1、誘發的因素。當身軀受到外傷,毀敗葯物攝入時,埋伏的病毒就初頭動作起來,引起一側後根神經結節降生出血性炎症,並有下行性神經炎而使四面察覺神經分離區的皮膚袒露水皰,如患者抵抗力低,水皰中的病毒含混播散而引起廣泛的皰疹,這及時纏腰火丹的誘發因素之一。
2、病毒感染。直接致病因素就是纏腰火丹病毒的感染,病毒由鼻腔粘膜進去人體,侵犯察覺神經系統的繪制,它能沿著四面神經進去皮質,也能在神經節內繁殖。
❸ 丹毒最好的根治方法是什麼
丹毒(erysipelas)俗稱「流火」,是由A族B型鏈球菌引起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的一種急性炎症,常表現為境界清楚的局限性紅腫熱痛,好發於顏面及下肢,可有頭痛、發熱等全身症狀。
1.全身治療
原則為除去誘發因素,積極治療原發病灶,全身症狀嚴重者應給予必要的支持療法。
2.抗生素治療
首選青黴素,可靜脈或肌肉注射,體溫恢復正常後仍要堅持治療2周左右。磺胺類葯物或其他抗生素也可應用。
3.局部治療
原則為消炎。局部可選用各種抗生素軟膏、丹毒軟膏、20%魚石脂軟膏或純魚石脂貼敷。患部周圍可塗2%碘酊或用0.1%依沙吖啶(利凡諾)溶液濕敷。
對慢性復發性足癬及以下肢靜脈曲張為其病因者,氦氖激光、紫外線及淺層X線照射治療有效,鏈球菌抗毒素局部注射可預防復發。
4.中醫療法
(1)辨證用葯及方劑:
①風熱毒蘊證:治法:宜清熱解毒,涼血疏風。方劑:普濟消毒飲加犀角地黃湯:雙花15g、地丁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牛蒡子10g、蚤休15g、丹皮10g、生地15g、赤芍10g、生石膏30g、知母10g、羚羊角粉0.6g。
②濕熱感毒證:治法: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方劑:解毒清熱湯加除濕胃苓湯加減:野菊花15g、地丁15g、蒲公英15g、蚤休15g、大青葉15g、丹皮10g、赤芍10g、豬苓15g、六一散(布包)30g、黃柏10g、牛膝10g、萆薜10g。
(2)單方成葯:可選用銀翹解毒丸(片)、連翹敗毒丸、小敗毒膏、活血消炎丸。
(3)外用葯物:初期紅腫熱痛時可用馬齒莧水劑煎液冷敷,敷後可用涼茶水調如意金黃散30g、化毒散1.5g、混勻粉劑外敷,或鮮白菜取汁混勻外敷;或鮮馬齒莧洗凈,搗如糊狀調敷。若出現水皰、血皰時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皰液,如水皰破潰可用甘草油調祛濕散30g,紅腫未破潰者可用化毒散膏、芙蓉膏等量調勻外敷。
❹ 火丹是怎樣的症狀,又怎麼樣治療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俗稱「蛇串瘡」、「纏腰火丹」。帶狀皰疹最具特徵性的症狀,就是所謂「災難性疼痛」。疼痛的特點:一是周期長,疹前、疹期和疹後三個疼痛期銜接;二是「先痛後腫」,「腫而又痛」;三是疼痛劇烈。倘病毒侵犯三叉神經的第一支或第二支,不但可引起眼的廣泛損害性疼痛,而且還會出現劇烈頭痛。故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將帶狀皰疹的疼痛形容為「慘痛」。 早期應用中葯外治法,對治療帶狀皰疹並緩解疼痛和縮短疼痛周期十分有利。經驗餃紓海?1)青蜈散:葯用青黛、黃柏各5份,蜈蚣2份,冰片1份,共研細末,加麻油調成稀糊狀,外塗患處。(2)雄陀散:葯用雄黃、枯礬、密陀僧各15克,制乳香、沒葯各10克,青黛30克。共研細末,過100目篩;加生石灰水上清液、香油各40毫升,調和。外塗患處,以結痂、保持濕潤為度。(3)二味拔毒散:雄黃、枯礬各2份,青黛粉3份。共研,加濃茶水,調敷患處。 帶狀皰疹疼痛的內治,應根據不同病期分期論治,辨證用葯。 疹前疼痛《外科大成·諸痛門》有兩個治療不明原因皮膚痛的醫方,一是治皮膚痛不可以手按之的桑皮飲;一是治皮膚痛,蒼蠅飛上即痛的槐花散。其所述之皮膚痛狀若帶狀皰疹的疹前疼痛。疹前疼痛治宜清疏肝經風熱火毒、和絡止痛。方用桑皮飲合 分沖 、酸棗仁15克。日1劑水煎服。(3)行氣化瘀法:柴胡12克,赤芍12克,當歸15克,丹參15克,元胡15克,紅花10克,白術10克,制乳香6克,沒葯6克,川楝子10克,枳殼8克,炙甘草5克。頭痛加川芎10克;腰以下加牛膝10克;氣虛加黃芪30克;失眠加柏子仁、遠志各10克。日1劑水煎服。此外,用強的松龍配利多卡因穴位封閉,亦有顯著的鎮痛效果。 柴胡清肝湯加減,葯如:桑白皮15~30克,地骨皮12~15克,木通6~9克,葛根9~12克,柴胡6~9克,黃芩12~15克,天冬12~15克,麥冬12~15克,玄參12~15克,甘草3~6克,加入生薑3片,蔥頭1枚。水煎服,每日1劑。槐花散:將槐花�或槐角、槐米 一味,微炒,研為細末。每次以溫黃酒送服90克,每日3次。有涼血活血、清熱定痛之功,也可用以治療疹前疼痛。 疹期疼痛治宜清肝火、利濕熱、化瘀止痛。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或口服龍膽瀉肝丸,每次3~6克,每日3次。若發於眼部的損害性疼痛,應抓緊時機,積極治療。除應用中草葯外,還可用中葯制劑清開靈注射液20毫升,溶於10%葡萄糖溶液250毫升或0.9%生理鹽水100毫升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2~3周為1療程。 疹後期疼痛皮疹消退後,皮膚刺痛、燒灼樣疼痛者並不少見,尤其多見於老年患者。醫學上把它稱作「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西醫認為是病毒侵犯脊髓神經根,導致神經炎、神經節炎使神經纖維粘連所致。中醫多責之於病後氣滯血瘀、氣血兩虛。常用的治法及經驗方有:(1)益氣化瘀法:黃芪15克,丹參15克,黨參12克,白術10克,白芍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制乳香10克,沒葯10克,當歸12克,絲瓜絡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2)通絡鎮痛法:生蒲黃8克,五靈脂12克,元胡12克,川楝子12克,地龍12克,絲瓜絡15克,白芍45克,甘草6克。入夜尤甚者加桃仁、紅花各12克;刺痛難忍者加乳香、沒葯各12克;兼脹痛者加鬱金、姜黃各12克;明顯瘀血者加丹參30克,川芎12克;疼痛影響睡眠加琥珀末3克
❺ 丹毒最好的根治方法是什麼
你好,患了丹毒局部可用清熱解毒之中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馬齒莧、芙蓉葉、綠豆等,任選一種,搗爛外敷,干則換之。中後期紅腫稍退,可改用金黃膏或如意金黃散,蜜水調敷。
❻ 丹毒怎麼治療,丹毒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丹毒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發於下肢和面部。其臨床表現為起病急,局部出現界限清楚之片狀紅疹,顏色鮮紅,並稍隆起,壓之褪色。皮膚表面緊張熾熱,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燒灼樣痛。伴高熱畏寒及頭痛等。丹毒雖以「毒」命名,卻並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症。「蒲銀散」作為中葯散劑,針對丹毒的諸多症狀療效奇特,能活血化瘀、提毒外出、祛腐生肌、清熱解毒,清除壞死組織,殺菌消炎,迅速改善患處周圍組織的微循環,從根本上切斷病機,徹底根治丹毒頑疾。蒲銀散的使用方法十分簡單,只需取適量葯粉以蜂蜜調勻,塗抹於患處即可,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等特點,安全、便捷無副作用,適用於不同年齡及不同部位的患者使用,對於治療丹毒症,效果非常顯著。一般患者使用2-3個療程便可治癒。一療程大約用葯3瓶!
❼ 丹毒有哪些治療方法
丹毒的治療主要是非手術療法,患肢抬高,局部用3%雷佛奴爾或50%硫酸鎂濕熱敷。全身應用磺胺類葯或青黴素等抗生素,直至全身和局部症狀消失後,再繼續用一周後停葯。對下肢丹毒應同時治療足癬,還應注意接觸性傳染。
❽ 丹毒怎麼治療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醫稱為火丹、流火。
〖臨床特點〗
一、病因: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
二、先驅症狀:畏寒、全身不適、高熱,39~40℃
三、好發部位:小腿、顏面部。
四、皮損特點:鮮紅色水腫斑,表面緊張發亮,邊界較清楚,嚴重者可發生水皰 Fig1。
五、全身症狀: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等
六、自覺症狀:壓痛明顯,局部皮溫高
七、預後:復發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腫,下肢反復發作可導致象皮腫。
八、實驗檢查:白細胞總數、嗜中性白細胞增高
〖鑒別診斷〗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癬菌疹
〖預防治療〗
治療原則:積極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一、全身治療:抗生素治療,首選青黴素,480~800萬單位/日 靜點,過敏者可用紅黴素
二、積極治療局部病灶如足癬、鼻炎等,下肢應抬高患肢。
三、支持療法,對症處理。
四、局部治療:呋喃西林液濕敷,外用抗菌素類軟膏:如百多邦軟膏等
五、物理療法:紫外照射、音頻電療、超短波、紅外線等
丹毒雖以「毒」命名,卻並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多由皮膚或粘膜破傷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復發作,稱復發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腫。發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腫,亦稱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變化是真皮高度水腫,血管及淋巴管擴張,真皮中有廣泛的膿性白細胞浸潤,可深達皮下組織。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及血中白細胞增高,可診斷為丹毒。但應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接觸性皮炎有接觸外界刺激物的病史,無全身症狀,有瘙癢;蜂窩織炎為境界不清的彌漫性浸潤潮紅,顯著凹陷性水腫,不軟化破潰,愈後結疤。
丹毒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並適當隔離。如病在下肢,則應卧床,抬高患肢。葯物治療以青黴素為首選,口服或靜脈滴注。對青黴素過敏者可口服紅黴素或磺胺類葯物。局部可外塗20%~30%魚石脂軟膏,或用0.1%雷夫奴爾溶液濕敷。
什麼人易患丹毒?
(1)與體錶慢性病灶有關 顏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處的病灶而引起,特別是鼻炎患者以及經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下肢丹毒則多由足癬或下肢外傷引起。
(2)與機體免疫力降低有關 營養不良、酗酒、丙種球蛋白缺陷以及腎性水腫,皆為本病的促發因素。
因此,即使是鼻炎和足癬也應積極治療,並且不要養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習慣。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腎性水腫時,更應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完好無損。
中醫如何治療丹毒?
中醫學認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為主,可由風濕熱諸邪化火而致。其中發於顏面者,又稱抱頭火丹或大頭瘟;發於下肢者,稱為流火;發生於新生兒或小兒的丹毒,稱赤游丹或游火。辨證論治可分為四型。
(1)風熱火熾證 見於頭面、耳項、臂膊等處,灼紅,重則雙目合縫,不能睜開。伴見口渴引飲,大便干結,舌紅,苔薄黃,脈滑數。治以散風清熱解毒為主,方以化斑解毒湯加減。
(2)肝經鬱火證 發於胸腹、腰背、脅肋、臍周等處,紅腫,向四周擴展,舌紅,苔薄黃,脈弦數。治以清肝利濕解熱為法,方以柴胡清肝湯加減。
(3)濕熱火盛證 常發於下肢腿股、足背等處,紅腫灼熱,向上蔓延,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行走困難。伴見納少,渴不欲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以清熱利濕解毒為法,方以利水滲濕湯加減。
(4)毒熱入營證 重證者范圍較大,可見神昏譫語,躁動不安,惡心嘔吐等諸逆證。治以涼血解毒,清心開竅,方用清溫敗毒飲加減。水煎服,日1劑。神昏譫語者,加用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或牛黃清心丸,選用一種。
局部可用清熱解毒之中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馬齒莧、芙蓉葉、綠豆等,任選一種,搗爛外敷,干則換之。中後期紅腫稍退,可改用金黃膏或如意金黃散,蜜水調敷。
對反復發作的丹毒,可服葯預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多飲溫開水。並與健康人隔離,避免接觸。忌食辛辣、葷腥、油膩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丹毒
(Erysipelas)
病因及發病機理
本病系由B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中醫稱為"火丹"。
臨床表現
發病前有全身不適、寒戰、惡心等症狀,繼而局部出現邊界的水腫性鮮紅斑,迅速向四周擴大,皮損表面可出現水皰,自覺灼熱疼痛,可伴發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多見於顏面及小腿部,面部損害發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損害常與腳癬有關。並常有復發傾向,復發時症狀往往較輕。嬰兒多見於腹部,臍部感染有關。愈後遺留有色素沉著。
需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
治療
全身治療
患者應卧床休息並及時對症治療,抗生素以青黴素療效最好,一般用葯2-3天後,體溫常能恢復正常,但需持續用葯2周左右,磺胺類葯亦能取得良好的療效,根據病情必要時可與青黴素同時應用。對青黴素過敏者可使用四環素、紅黴素等。如果患者為復發性慢性丹毒,應檢查足趾等處有無足癬,檢查鼻前庭及外耳道等處有無感染病灶,並給予相應的處理。對復發性丹毒抗菌葯物應用的時間要適當延長。還可用小劑量X線照射,每次50-100r(0.5-1Gy),每兩周1次,共3-4次。
局部治療
患肢抬高,外用抗生素軟膏的意義不大。可用適量芙蓉或蒲公英葉搗爛外敷,或用醋酸鋁溶液、雷夫奴爾溶液或馬齒莧煎濕敷,可減輕充血程度及疼痛,肢體部有淋巴水腫時,可試用透明質酸酶或皮質類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損內注射。
❾ 背上和胸前長了火丹怎麼治
火丹一般多數是由於火毒之邪引起。
因此治療火丹需要用清熱解毒的葯物來進行治療。
比如治療火丹可以用清熱化毒進行治療。另外也可以在火丹的表面外塗一些清熱解毒的葯物。也可以拔罐。方法如下
注意:
纏腰火丹的水泡不宜挑破,若呈大泡者可用消毒注射器抽去皰液,但泡壁不宜除去,以防繼發感染。
1、毒熱熾盛
主證:患部皮膚焮紅,可見集簇成群帶狀分布的丘皰疹或皰壁緊張之水泡。伴咽干口苦、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狀。舌質紅,苔黃。
治法:清熱瀉火,解毒止痛
2、濕熱搏結
主證:患部皮膚淡紅,水泡密集成群,破潰流水,皰液渾濁。伴有納呆、腹脹等全身症狀。舌質淡,苔厚膩。
治法:健脾利濕,清熱解毒。
其他療法
1、針灸療法
熱毒熾盛:取外關、曲泉、太沖、血海、俠溪、阿是穴。心煩加郄門、期門;便秘加支溝。阿是穴施刺絡拔罐法,以少量出血為佳;太沖點刺;余穴直刺。上述各穴均用瀉法。
2、艾灸療法
(1)取穴:局部皮損處;
(2)操作:用艾條溫灸局部,皰疹初期階段每天2次,吸收後每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