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靜脈注射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認真查對葯液 抽吸葯液,排盡空氣 針頭與皮膚呈90°進針 見回血後松止血
針頭與皮膚呈90º進針錯了
❷ 靜脈輸液的目的、注意事項和操作方法是什麼
目的:快速有效的治療疾病
注意事項:靜脈用葯時需要注意是否有過敏史,輸液前要問清病人姓名、和葯瓶姓名符合後再輸液,輸液時要注意輸液速度、觀察患者輸液過程中有無不良反應
操作方法:輸液前排空輸液器內的氣體,取雙手或前臂淺表靜脈,按壓彈性好,止血帶近心端扎住,局部皮膚碘伏消毒,同時手指消毒,無菌輸液針進針,看到回血後固定輸液針,調整輸液速度,完畢
❸ 靜脈注射方法越詳細越好 謝謝/血管細怎樣扎·
(四)操作方法
1.將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葯液,排盡空氣,套上安瓿。
3.選擇合適靜脈,以手指探明靜脈方向及深淺,在穿刺部位的肢體下墊治療巾或紙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約6cm處扎緊止血帶,用2%碘酊消毒皮膚,待干後以70%酒精脫碘,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
4.穿刺時,以左手拇指綳緊靜脈下端皮膚,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針頭和皮膚呈20度角,由靜脈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圖10-15),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
5.見回血,證實針頭已入靜脈,可再順靜脈進針少許,松開止血帶,囑病人松拳,固定針頭,緩慢注入葯液(圖10-16)。
6.在注射過程中,若局部腫脹疼痛,
提示針頭滑出靜脈,應拔出針頭更換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畢,以消毒棉簽按壓穿刺點,迅速拔出針頭,囑病人屈肘按壓片刻。清理用物。
8.注意事項
(1)注射時應選擇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的靜脈。如需長期靜脈給葯者,應由遠心端到近心端進行注射。
(2)根據病情及葯物性質,掌握注入葯液的速度,並隨時聽取病人的主訴,觀察體征及其病情變化。
(3)對組織有強烈刺激的葯物,注射前應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滲鹽水,證實針頭確在血管內,再推注葯物,以防葯液外溢於組織內而發生壞死。
9.靜脈注射常見失敗的原因(圖10-17)。
(1)針頭斜面一半在血管內,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斷斷續續,注葯時溢出至皮下,皮膚隆起,病人局部疼痛。
(2)針頭刺入較深,斜面一半穿破對側血管壁,見有回血,但推葯不暢,部分葯液溢出至深層組織。
(3)針頭刺入過深,穿透對側血管壁,葯物注入深部組織,有痛感,沒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❹ 請問靜脈注射的科學原理與注意事項
靜脈注射應恪守怎樣的技術操作標准?
靜脈搏注射是指自靜脈搏注入葯液的一種注射辦法。適用於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內注射時,需求疾速發作葯效時;做診斷性檢查時,如肝、腎、膽囊等X線攝片前,由靜脈注入葯物;靜脈營養治療時。對不能經靜脈途徑給的葯品禁用靜脈注射。靜脈注射時,因葯物直接注入血液內,故立刻呈現葯理作用;另一方面,由於葯物自身的作用、注入量、壓力、PH值等,可對血管壁及其四周組織產生影響,以至惹起血栓等。因而,靜脈注射慶嚴厲執行技術操作標准。
靜脈注射前應做好如下准備工作:注射盤內另加無菌注射器(依據葯洲量選用),針頭為6.5—7號或頭皮針或留置針與靜脈帽,止血帶,小墊枕,按醫囑備葯物。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暴露注射部位。對長期靜脈給葯者,為維護血管,應有方案地自遠心端到近端選擇血管停止注射。常用的為四肢淺靜脈(包括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和手背、足背、踝部等處),小兒多採用頭皮殂脈。
靜脈注射的操作程序: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核對,身病人解釋,以獲得協作;排出已抽好薌之注射器內空氣,針頭套上安瓿或以針套維護好;選擇適宜靜脈,以手指探明靜脈方向及深淺;在穿刺部位的肢體下墊小枕,在穿刺部位上方約5cm處扎緊止血帶(止血帶末端向上)。用2%碘酸消毒皮膚,待干後以70%乙醇脫碘或單獨運用絡合碘消毒皮膚,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穿刺時,以左手拇指綳緊靜脈下端皮膚,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針頭和皮膚呈20度,自靜脈搏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見回血,證明針頭已入靜脈,可再順靜脈進針少許。松開止血帶,囑病人松拳,固定針頭,再按壓穿刺點處片刻,以遏止部分滲血。安頓病人,清算用物。
在實施靜脈注射時應留意下列問題:
(1)注射時,選擇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避開關節和靜脈瓣且易固定的靜脈。
(2)需長期靜脈給葯者,為了維護靜脈,應有次序地先下而上,由遠心端到近端地選擇血管,停止注射。
(3)依據病情及葯物性質,控制注入葯物的速度,察看注射部分和全身反響,並隨時聽取病人的主訴。
(4)對組織有激烈刺激的葯物,應另備帛有生理鹽水的注射器和頭皮針,注射時先做穿刺,並注入少量生理鹽水,證明針頭確在血管內,再取下注射器(針頭不動),互換抽有葯液的注射器停止注射,以避免葯物外溢於組織內而發作壞死,如有刺激性的葯液外滲,應立刻處置,以防形成組織壞死。可用0.25%普魯卡因停止部分封鎖,假如是鹼性葯液外滲,可參加適量維生素C封鎖。
(5)若注葯過程病人訴疼痛或部分隆起,回抽不見回血,標明針頭已滑出血管或穿透血管壁,應立刻拔出針頭,改換部位,另換無菌針頭重新注射。
醫務人員在執行上述操作過程中,違背操作規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直接形成病員死亡、殘疾或組織器官損傷招致功用障礙的,可定為醫療事故。
1、未正確控制順應症或/和忌諱症。
2、違背操作規程,惹起嚴重感染,如因注射器械消毒不徹底惹起菌血症。
3、葯液向血管四周漏出惹起的組織操作,察看不細致,未及時正確地處置。
4、違背操作規程,操作中空氣進入靜脈,呈現空氣栓塞。
5、因注射速度快、注入量大加重循環系統負荷,誘發心力衰竭。
6、葯液誤注入動、靜脈;
7、因注射葯自身的葯理作用而呈現的全身病症(葯物中毒)。
靜脈注射法是將葯液注入靜脈的辦法。
(一)目的
1.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內注射,需疾速發作葯效時,可採用靜脈注射法。
2.葯物因濃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採取其它注射辦法。
3.作診斷、實驗檢查時,由靜脈注入葯物,如為肝、腎、膽囊等X線攝片。
4.輸液和輸血。
5.用於靜脈營養治療。
(二)部位
常用的有肘窩的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或手背、足背、踝部等處淺靜脈(圖10-14)。
(三)用物
注射盤內無菌注射器(依據葯液量選用),針頭6.2-7號或頭皮針,止血帶,治療巾或一次性紙巾。按醫囑備葯物。
(四)操作辦法
1.將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獲得協作。
2.用注射器汲取葯液,排盡空氣,套上安瓿。
3.選擇適宜靜脈,以手指探明靜脈方向及深淺,在穿刺部位的肢體下墊治療巾或紙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約6cm處扎緊止血帶,用2%碘酊消毒皮膚,待干後以70%酒精脫碘,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
4.穿刺時,以左手拇指綳緊靜脈下端皮膚,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針頭和皮膚呈20度角,由靜脈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圖10-15),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
5.見回血,證明針頭已入靜脈,可再順靜脈進針少許,松開止血帶,囑病人松拳,固定針頭,遲緩注入葯液(圖10-16)。
6.在注射過程中,若部分腫脹疼痛, 提示針頭滑出靜脈,應拔出針頭改換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畢,以消毒棉簽按壓穿刺點,疾速拔出針頭,囑病人屈肘按壓片刻。清算用物。
8.留意事項
(1)注射時應選擇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的靜脈。如需長期靜脈給葯者,應由遠心端到近心端停止注射。
(2)依據病情及葯物性質,控制注入葯液的速度,並隨時聽取病人的主訴,察看體征及其病情變化。
(3)對組織有激烈刺激的葯物,注射前應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滲鹽水,證明針頭確在血管內,再推注葯物,以防葯液外溢於組織內而發作壞死。
9.靜脈注射常見失敗的緣由(圖10-17)。
(1)針頭斜面一半在血管內,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斷斷續續,注葯時溢出至皮下,皮膚隆起,病人部分疼痛。
(2)針頭刺入較深,斜面一半穿破對側血管壁,見有回血,但推葯不暢,局部葯液溢出至深層組織。
(3)針頭刺入過深,穿透對側血管壁,葯物注入深部組織,有痛感,沒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葯液,部分不一定隆起。
五、股靜脈注射法
(一)目的 常用於急救時作加壓輸液、輸血或採集血標本。
(二)部位 股三角區,在髂前上棘和恥骨結節之間劃一聯線的中點為股動脈,股動脈內側0.5cm為股靜脈
(三)用物 注射盤內10ml或20ml無菌枯燥注射器、紗布、試管。
(四)操作辦法
1.病人平卧,下肢伸直略外展,部分常規消毒,待干。
2.術者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然後於股三角區捫股動脈搏動,或找髂前上棘和恥骨結節聯線中點的辦法作股動脈定位,再消毒穿刺點及術者手指,並用左手手指加以固定。
3.右手持注射器,針頭和皮膚呈90度或45度角,在股動脈內側0.5cm處刺入,見抽出暗紅色血提示已達股靜脈,固定針頭,依據需求採取血標本或注射葯物。
4.抽血或注射畢,部分用無菌紗布加壓止血3-5分鍾,確認無出血,方可分開。清算用物。
(五)留意事項
(1)嚴厲執行無菌操作規程,避免感染。
(2)抽出為鮮紅色血液,即提示穿入股動脈,應立刻拔出針頭,緊壓穿刺處5-10分鍾,直至無出血為至。
六、動脈穿刺注射法
(一)目的 作血液氣體剖析;重度休克,須經動脈輸入血液以增加有效血容量;實施某些特殊檢查(如腦血管造影);實施某些治療(注射抗癌葯物)。
(二)部位 採集血標本常用橈動脈與股動脈。橈動脈穿刺點位於前臂掌側腕關節上2cm、動脈搏動明顯處。股動脈穿刺點見前面。
(三)用物 注射盤內加無菌的5ml或10ml枯燥注射器,7號針頭及標本容器,手套。若作治療、檢查,另備葯液。
(四)操作辦法 充沛暴露穿刺部位,常規消毒,范圍要普遍,術者立於穿刺側,戴手套或用2%碘酊與70%乙醇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以固定欲穿刺的動脈,右手持注射器,在兩指間垂直或與動脈走向呈40度刺入動脈,見有鮮紅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針的方向及深度,左手以最快的速度注射葯液或采血。操作終了,疾速拔出針頭,部分加壓止血5-10分鍾。
(五)留意事項
1.嚴厲執行無菌技術,以防感染。
2.有出血傾向者,慎重應用。
溫習考慮題
1.請敘說注射准繩有哪些?
2.注射分哪幾種?試述常用的注射部位和操作辦法?
3.試述皮下和肌內注射在操作上有何不同?
4.為什麼皮下、肌內、靜脈注射前需排盡空氣及抽回血?
犬的靜脈注射法
靜脈注射所產生的葯效作用最快,劑量較大且有刺激性的葯液(如氯化鈣、高滲葡萄糖液、高滲鹽水等)應靜脈注射。
靜脈注射的部位,可選擇頸部靜脈(頸溝內,頸部上1/3與中1/3接壤處,此處靜脈淺在,易於尋覓),腕關節以上的內側或腕關節以下掌中部內側的靜脈,或跗關節外側、跗關節上方的靜脈、股內側的靜脈等。注射時,用膠管結扎注射部位靜脈的向心端,使靜脈血管怒漲,部分剪毛消毒後,將針頭沿靜脈縱軸平行刺入靜脈內,若刺入正確到位,馬上可見到血液迴流。此時松開扎緊的膠管,將針頭順血管腔再刺入一些,然後固定針頭,使葯液緩緩滴入(每分鍾20-25滴)。注射終了後,須用酒精棉球按壓注射處,然後拔出針頭,部分消毒,以免血液順針孔流入皮下方式血腫。靜脈注射時必需留意以下幾點:
第一,注射器必需配套,各部件銜接緊密,注射器及針頭必需暢通無堵,嚴厲消毒。
第二,要認真核對注射葯物的稱號、用處、劑量和能否過時。同時注射兩種以上葯物時,應留意有無配伍忌諱。
第三,注射前在排盡輸液膠管內的氣泡,注射時要避免葯液漏於血管外。注射過程中要留意心臟的擔負,避免因注射過快而惹起爭性心力衰竭。
第四,有刺激性的葯物漏入皮下時,普通能夠向四周組織注入生理鹽水或蒸餾水,以便稀釋後易被吸收。漏出葯物是氯化鈣時,可注入適量10%的滅菌硫酸鈉液,並在腫脹部分熱敷,促進消散吸收。
❺ 靜脈輸液的問題
靜脈輸液是臨床護士必須掌握的常規護理技術操作,雖看似簡靜脈輸液溶液單,卻有不少技巧。如果使用得當不僅能有效減輕病患的疼痛感,還能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醫患糾紛。在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實踐中,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立足崗位特點,現總結了幾點技巧。
如何配製液體
配製液體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和「三查七對」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葯液,防止發生輸液反應。
如何排氣
在靜脈輸液中,如何才能達到快速排氣的目的呢?排氣時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氏滴管下段輸液管在手中盤好順提往上舉,使莫菲氏滴管倒轉向上打開輸液管調節器,觀察液體流入莫菲氏滴管至1/3處時關緊調節器,隨即放下手中輸液管,待莫菲氏滴管下少量空氣自動逸上莫菲氏滴管里的液面後,再打開調節器使液體成滴狀流下而不能成線狀,因成線狀壓力大,可將莫菲氏滴管上部氣體壓入下段管而形成較多氣泡;當葯液從針頭流出時,可將調節器向上推至莫菲氏滴管下關緊,達到排氣目的。
如何選血管
老年人——手足背靜脈輸液法年老體弱及患多種慢性病患者手足靜脈較細小表淺、皮下脂肪少、彈性差、血管缺少組織支持活動度較大,穿刺困難。因此,穿刺前要仔細了解血管特點或生理異常,必須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淺和粗細。根據手足末梢神經對疼痛刺激較敏感特點一次性使用靜脈輸液針,進針應採用快、穩、准及寧淺勿深法逐漸進針,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縮而降低穿刺成功率。進針前比一下針體與血管長度以決定進針長短;穿刺時患者不用握拳,採用自然放鬆法,自然放鬆法明顯優於握拳法,具有進針快、回血快、一針見血率高的優點,明顯減輕進針疼痛感。靜脈輸液中應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綳緊皮膚固定血管下端以減少血管滑動,如部位難以穿刺成功者,可選擇手足背下1/2至指處的血管進行逆行穿刺。
無痛拔針法
拔針時先分離膠布只留壓針眼棉簽這一條膠布不分離,快速拔針後立即用大拇指順血管方向按壓兩個針眼。由於進針角度及針梗走行方向不同,為了止血,血管針眼與皮膚針眼一樣需要得到有效按壓。按壓針眼切忌邊壓邊揉,反復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針眼重新出血。凝血機制好者連續按壓時間為2~3min,最佳按壓時間為3~6min;凝血機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葯物者需按壓15min以上。
加快患者康復
輸液環境過於肅穆與安靜難以分散患者對穿刺的注意力,易使其情緒緊張增加穿刺疼痛感。所以在輸液過程中可適當的分散患者對輸液部位的注意力,減少疼痛和寂寞,有利於患者康復。
心理護理
在操作過程中,有效的給患者做好心理護理,比如在進針的時候做好心理准備,穿刺完以後給予鼓勵讓患者放鬆,拔針之後交代注意事項等。
❻ 靜脈注射有沒有比較注意的幾個要點
[注意點] 1、注射前應檢查注射器、針頭及核對患者姓名及葯液。2、注射前應先排盡空氣,如有多數小氣泡附著針筒壁時,可抽入空氣0.5m1,轉動注射器,使小氣泡並成大氣泡,然後推動活塞,將其全部驅出。3、穿刺時務必沉著掌握進針角度與方向、以免穿破靜脈而致血腫,如果不慎穿破靜脈,應立即拔出針頭,按壓局部,另選其他靜脈穿刺。4、注意掌握不同患者的靜脈穿刺法,如肥胖患者,靜脈較深且固定,摸准後再行穿刺;消瘦患者靜脈較滑,穿刺時須固定靜脈的上下端;水腫患者可按靜脈走行的解剖位置,用手指壓迫局部,暫時驅散皮下水分,顯露靜脈後再穿刺;脫水患者可局部熱敷、按摩,使血管擴張顯露後再穿刺。5、避免將葯液注射於血管外。對組織有強烈刺激的葯物,可先行引導注射(即另備一副盛有生理鹽水的注射器和針頭,注射時先作穿刺,並注入少量生理鹽水,證實針頭確在血管內,再取下針筒,調換另一抽有葯液的針筒進行推葯)。如有外溢,應即停止注射,並行局部注射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葯液,外敷金黃散,防止組織壞死;同時報告醫師。6、注射葯液速度應按葯性分別處理。 7、需長期反復作靜脈注射的患者,應注意保護靜脈,有計劃地由小到大、由遠端到近端的次序選定注射部位。如有靜脈炎現象,不可再在該部位注射,應予熱敷、理療或外敷消炎葯等治療措施。8、注射完畢,隨拉開注射器活塞,浸泡於消毒液中。
❼ 靜脈輸注高危葯物的注意事項和外滲後處理方法
常見靜脈輸注高危葯物發生外滲後的處理方法
流程
立即停止輸注
吸出局部殘夜
使用解毒劑
護理要點
如患者主訴局部麻木、
有脹感及蚊蟲叮咬感,
即使有回血,也應該立即停止輸液
根據需要原位保留針頭,
用
20ml
注射器盡量
吸出局部外滲的殘液
皮下局部注射解毒劑時應先拔去針頭,解毒
劑經靜脈給葯時,量要適當,避免局部區域壓力
過大。
(如無相應解毒劑時此步驟可不用)
使用
2%利多卡因
5ml?地塞米松
5mg?0.9%
生理鹽水
10ml(根據外滲范圍適當增加)
,消毒
皮膚後,在距離外滲范圍外緣
2~3cm
處行環形
封閉,再調整針尖方向向外滲中心封閉,覆蓋無
菌紗布。
局部紅腫疼痛者,可用
50%硫酸鎂濕敷。每
次
40
分鍾,每日
5-6
次。冷敷時間一般不超過
15-20
分鍾,可採用間斷冷敷
12~24h
的方法。
抬高患肢
48h,以利於減輕腫脹和疼痛。
滲漏
24h
後,局部可行氦氖激光照射或紅外
線、超短波等理療,每日一次,每次
10
分鍾,
5~10
天為
1
療程。兩天後可使用促進血液循環
的軟膏,一周期間可並用類固醇軟膏。
記錄發生的時間、部位、外滲的葯物名稱、
葯物劑量、
濃度及處理外滲的方法,
病人的主訴,
以及外滲區域的皮膚顏色、皮溫、感覺等
填寫葯物外滲報告表,按流程上報。
討論分析發生外滲的原因,
並提出改進的措施
局部封閉
局部外敷
抬高患肢
必要時行局部治療
做好記錄、加強交班、密切觀察
填寫葯物外滲報告表
討論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註:處理外滲原則上應保持局部皮膚的完整性,如有水泡,則使用無菌的
5
號小針頭在邊緣處吸出。
潰爛、壞死皮膚使用潰瘍貼等,按壓瘡傷口處理原則。必要時請外科會診,清除壞死組織或考慮手術
植皮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