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馬蹄種植技術
生長期間要經常保持盆土濕潤,通常向葉面、地面灑水,以增加空氣濕度。每半月追施液肥1次。開花前宜施以磷肥為主的肥料,以控制莖葉生長,促進花芽分化,保證花的質量。施肥時切勿使肥水流入葉柄內,以免引起腐爛,噴施新高脂膜保肥保墒。
生長期間若葉片過多,可將外部少數老葉摘除,以利花梗抽出,2-5月是開花繁茂期。花蕾期噴施花朵壯蒂靈,可促使花蕾強壯、花瓣肥大、花色艷麗、花香濃郁、花期延長。大球開花,小球則可養苗。5月下旬天熱後植株開始枯黃,應漸停澆水,適度遮陰,預防積水。
盆栽應移至通風、半蔭處,使盆側放,免積雨水,以保乾燥,促其休眠。葉子全部枯黃後可取出球根,晾乾後貯藏於通風陰涼處。秋季栽植前將球根底部衰老部分削去後重新栽培。
主要病害是軟腐病:防治方法拔除病株,用200倍福爾馬林加新高脂膜對栽植穴進行消毒;蟲害主要是紅蜘蛛:發生時噴灑波爾多液加新高脂膜。可用三硫磷3000倍液防治。
(1)馬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荸薺是莎草科植物荸薺地下匍匐莖先端膨大的球莖,有細長的匍匐根狀莖,在匍匐根狀莖的頂端生塊莖,俗葉荸薺。
稈多數,叢生,直立,圓柱狀,高15-60厘米,直徑1.5-3毫米,有多數橫隔膜,干後稈表面現有節,但不明顯,灰綠色,光滑無毛。葉缺如,只在稈的基部有2-3個葉鞘;鞘近膜質,綠黃色,紫紅色或褐色,高2-20厘米,鞘口斜,頂端急尖。小穗頂生,圓柱狀,長1.5-4厘米,直徑6-7毫米,很淡綠色,頂端鈍或近急尖。
有多數花,在小穗基部有兩片鱗片中空無花,抱小穗基部一周;其餘鱗片全有花,鬆散地復瓦狀排列,寬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頂端鈍圓,長3-5毫米,寬2.5-3.5(-4)毫米,背部灰綠色,近革質,邊緣為微黃色干膜質,全面有淡棕色細點,具一條中脈;下位剛毛7條;較小堅果長一倍半,有倒刺;柱頭3。
小堅果寬倒卵形,雙凸狀,頂端不縊縮,長約2.4毫米,寬1.8毫米,成熟時棕色,光滑,稍黃微綠色,表面細胞呈四至六角形;花柱基從寬的基部急驟變狹變扁而呈三角形,不為海綿質,基部具領狀的環,環寬與小堅果質地相同,寬約為小堅果的1/2。花果期5-10月。
荸薺喜生於池沼中或栽培在水田裡,喜溫愛濕怕凍,適宜生長在耕層松軟,底土堅實的壤土中。
在栽培上要求有20-25厘米的耕作層,這樣既利於球莖的生長發育,又不致球莖深鑽,個體發育大小均勻整齊一致,也有利於掘收。耕層過粘,不利於球莖的膨大,腐殖質過多,球莖的含糖量降低,甜味差。適宜在淺水中生長,在營養需求上,要求氮肥較少,磷肥較多。在整個生長期中,要求有充足的光照。
種薺選擇
繁殖採用球莖亦稱果球進行無性繁殖。荸薺是通過匍匐莖繁殖的,播種前逐個選取表皮無破損、頂芽側芽粗壯健全、皮深褐色、單球莖重為15克以上、具有所栽培品種特徵的球莖做種薺,播種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泡18-24小時,殺死表面病菌,每畝大田需種薺大約15-20千克。
育苗時間
荸薺育苗時間因移栽時期而定,早水荸薺因前期氣溫低,在移栽前40-45天(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始育苗,晚水荸薺因育苗時氣溫較高,在栽植前20-25天育苗。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在清明到穀雨期間育苗,育苗前先進行室內催芽,然後再在水田裡進行排種和假植。
種薺催芽
室內催芽的方法是在地面鋪上10厘米左右的一層稻草,將種薺芽朝上排列在稻草上,疊放3-4層,上面再覆蓋稻草,每天早晚各淋一次水,10-15天以後,當芽長到3-4厘米的時候,就可以把幼苗移栽到育秧田中進行排種了。
秧田准備
育秧田要選擇在排灌方便、肥沃疏鬆的地方,將秧田深耕、細耙、整平,四周要留有畦溝並築好圍埂,因為這一時期荸薺生長的營養主要來自荸薺球莖,秧田一般不需要施肥。
Ⅱ 種植馬蹄種怎麼育苗
1、選育苗的種子
在選擇球莖的時候,一定要去選擇個頭非常大,沒有任何的受傷痕跡,而且表面非常光滑,弄牙的頭上非常的粗壯的球,精確作為育苗的種子,這樣才能夠保證種子的質量。
2、播種
在種植之前一定要將種子放在消毒的葯物中去浸泡十到24個小時,然後再撈出在陽光下面去曬干,而且一定要在種植之前去合理的規劃,每株和每株的行距,而且在播種之後一定要使用稻草去覆蓋,這樣才能夠有利於出苗。
種植後的養護
在播完種以後一定要去記得定期澆水,而且在澆水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不能夠將種植好的幼苗再次沖起來,而且在出苗之後要去慢慢的掀開稻草能夠讓幼苗去適應高溫的強光環境。
馬蹄在生長的過程中對於化肥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一定要在根據水位去進行施肥。當早期馬蹄的水位要控制在二到3cm,隨著它逐漸的生長,一定要去加深水位到7到10厘米。
Ⅲ 馬蹄怎麼種植方法
荸薺又被叫作馬蹄、水栗、菩薺等,是單子葉莎草科荸薺屬,具有細長的匍匐根狀莖,在匍匐根狀莖的頂端生塊莖。馬蹄的生長時間較長,花果期一般是5-10個月,五六月定植,霜降(10月23)到第二年春分(3月20)採收。帶皮和不帶皮的價格不一樣,削皮的會更貴一些,反之帶皮的就要便宜很多。一到快過年那段時間,賣馬蹄的農民就非常多,算是過年期間比較當季的水果。
3、搞好肥水管理及病蟲防治。
施足基肥是奪得荸薺高產的關健,除移栽前選擇好適宜的田塊外,每畝應施糞肥750—15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 20公斤於犁耙田時施下。插後10—15天應及時追肥,每畝用尿素2.5—4公斤或腐熟的農家肥500—750公斤。
為改善土體結構,使土壤疏鬆、增加土壤中的有效養分,有條件的每畝用木葉或青草500—700公斤進行壓青,沒有嫩木葉、青草的每畝可用稻草300—400公斤。
追肥壓青後,如果薺苗生長差,分櫱少應補施一次肥,一般每畝用復合肥15—20公斤,以促進分櫱的形成和生長;為促進球莖的形成和膨大,9月底10月初必須重施一次增果肥(時間在 9月30日0月5日左右),給保苗長果提供充足的養分,這次施肥主要以復合肥或腐熟的餅肥為主,一般畝施復合肥40公斤,硫酸鉀25公斤,或腐熟的花生麩 50—80公斤。
為防止病害的發生,施肥時,宜選擇陰天或傍晚進行為好。此次施肥後,應盡量減少人畜下田。
為促進球莖膨大,可適當於9月20日前噴1—2 次微量元素如季季福。
荸薺雖為草本水生植物,但在水的管理上,宜採用淺水移栽,深水回青,薄水分櫱,濕潤長果的管水方法,即移栽時放淺水,插後灌深水5—9厘米。
回青後宜用淺水灌溉,一般3厘米左右即可。
夠苗封行後,可灌深水進行控苗,結薺期宜保持8—10cm水層,施重肥後,可採用淺水勤灌的濕潤管水方法。
這樣既可達到以水調氣,以水調肥的作用,又能有效地排出土壤中的有毒物質,促使根須下扎,增加營養吸收面積,以滿足後期長果結實的營養需要,達到果多、果大、產量高的目的。但不宜長時間露田。
到十一月中旬,荸薺基本定型後,球莖成熟時可停止灌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
Ⅳ 馬蹄怎麼種植
種植方法:
一、首先選地
選擇在日照充足、表土疏鬆、底土比較堅實,耕層20厘米左右,水源充足,灌溉方便,水體潔凈的水田種植。定植前要將田塊深耕15厘米左右,然後施入基肥,施肥的參照標準是每畝施入腐熟的豬廄肥300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氯化鉀10-15千克、碳銨15千克,最後整細耙爛,使田土成為泥糊狀。
二、定植
長江中下游地區荸薺定植的時間可以安排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定植前小心將秧苗挖出,洗去泥土就可以定植了。荸薺定植的株行距以30×50厘米左右為最好,每穴栽1株,每畝栽植2500-3000株。栽植荸薺應該深淺適宜,以入土深5-7厘米為適宜。
三、肥水
1、薺苗定植後,要求較高土溫以利返青分櫱,宜灌淺水穩苗。隨著分櫱分株增多,蒸騰量加大,應逐漸加深水層,促進地上莖群體形成。封行後灌深不,控制分櫱分株形成,提早結薺,球莖增多、增大,但應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長。荸薺整個生長期都不能缺水,如不徒長不應擱田斷水,特別是球莖膨大期,更不宜缺水。
2、荸薺株叢多而大,結球薺期所需各種養分及同化物質也多,因此基肥要足。在分櫱分株時段要求充足氮肥,更不可缺肥,以保證荸薺夠苗株足。進入結球期後,則不宜再施氮,否則徒長,引起倒伏,影響結球,並加重病害的發生。
3、鉀素對改善球莖的品質,促進氨基酸、蛋白質析合成和糖分、澱粉的運轉積累有重要的作用,除作基肥外,還要在荸薺生長期追肥鉀素,此外,充足的鉀肥還能提高植株的抗病力。磷肥對荸薺也有類似的效應。所以種植荸薺一定要氮磷鉀肥三要素配合,尤其在始花結薺期前後不可缺少磷鉀肥。此時如能噴施葉面肥,或磷酸二氫鉀等,都可收到球莖粗大、提高產量的效果。
四、管理
1、幼苗期:從活棵後到抽生分櫱、分株前這一段時期稱為幼苗期。荸薺是水生作物,幼苗期應該保持淺水層3-5厘米。荸薺栽植後10-15天開始發棵,當薺秧老葉枯死的時候,結合拔草將莖稈發黃、種薺腐爛的種秧和雜草枯葉踏入田間,這樣有利於種薺生長新根。這個時候可以追施一次尿素,一般每畝施尿素10-15千克,以促進荸薺提早分櫱分株。
2、營養期:在分櫱期荸薺行間實行耘田除草2-3次,結合除草進行第2次追肥,每畝追施尿素5-10千克以促進結薺。從秋分到寒露在球莖旺盛生長時期應該加深水層,使水層保持在6-9厘米的范圍內為好。這一時期常會發生荸薺稈枯病和荸薺白禾螟,針對荸薺稈枯病可以每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40千克噴霧防治,白禾螟的防治方法是用98%殺螟丹100克對水50千克進行噴霧防治。
3、成熟期:在球莖成熟期也就是在收獲前20天左右應當停止灌水,使葉片轉黃,逐漸乾枯,准備採收。這一時期沒有其他管理,只要防止牲畜危害就可以。
拓展資料:
1、馬蹄不僅可以促進人體代謝,還具有一定的抑菌功效。荸薺中的磷含量是所有莖類蔬菜中含量最高的,磷元素可以促進人體發育,同時可以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
2、科學家在對荸薺的研究中還發現了一種抗菌成分荸薺英。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再加上其豐富的營養成分和獨特的口感,的確是不可多得的食物。[4]
3、食用禁忌:
(1)宜食:兒童和發熱病人最宜食用。全身水腫,小便不利或小便短少時也宜食用。癌症患者(主要是肺癌和食道癌之人)宜食用。
(2)宿醒未解或濕熱黃疸者食用可減輕症狀。發熱口溽、慢性氣管炎、咳嗽多痰、咽干喉痛、消化不良之人食用可潤喉清嗓。
(3)由於荸薺性寒、女子月經期間、脾胃虛寒以及血虛、血淤者應該慎用。小兒遺尿以及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食用。
Ⅳ 馬蹄蓮的種植方法
馬蹄蓮
簡介:天南星科、馬蹄蓮屬多年生粗壯草本。具塊莖,並容易分櫱形成叢生植物。葉基生,葉下部具鞘;葉片較厚,綠色,心狀箭形或箭形,先端銳尖、漸尖或具尾狀尖頭,基部心形或戟形。喜疏鬆肥沃、腐殖質豐富的粘壤土。
種植方法:
①盆栽
一、配土盆土宜肥沃,中性或偏酸性,可用細碎塘泥土(或粘質細沙土)2份,腐葉土(或堆肥)1份,加入適量過磷酸鈣及腐熟的人畜糞便,混合而成。
二、繁殖通常在花後,剝取塊莖四周小球培養一年,來年開花。經過試驗,筆者發現利用根櫱分株法當年就可開花。
具體做法是: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結合換盆,將發育良好的大形分株帶根用手掰開(最好不用刀),植於准備好的盆中。如用做切花,可多植2至3個分株,栽後置於陰涼處。採用此方法繁殖,當年9—10月份就可開花。
②管理
1、光照溫度
馬蹄蓮喜溫暖濕潤及稍有遮陰的環境,但花期要陽光充足,否則佛焰苞帶綠色,影響品質。須保證每天3—5小時光照,不然葉柄會伸長影響觀賞價值。馬蹄蓮耐寒力不強,10月中旬要移入溫室。夏季需要在遮陰情況下,經常噴水降溫保濕。
2、澆水施肥
馬蹄蓮喜濕潤、肥沃土壤,即常說的「大肥大水」,生長期間要多澆水。追肥可用腐熟的豆餅水等液肥與化肥(復合肥或磷酸二銨)輪換施用,每隔2周追施一次。追施液肥時,切忌肥水澆入葉鞘內以免腐爛。以前有人提到:「見花蕾停肥」。經試驗對比後,筆者認為見蕾後應增加施肥量,從而保證其花期長,花大而艷,並使花蕾不斷,常年開花。
3、硫酸亞鐵的使用
在盆栽馬蹄蓮中,追施硫酸亞鐵是試驗的重要環節。追施硫酸亞鐵能使馬蹄蓮葉片變大、變厚、變綠,平滑有光澤,葉柄不易伸長,從而保證葉片美觀。同時能促進花蕾形成,延長花期。具體方法是:將硫酸亞鐵稀釋成2%的溶液,每隔1個月澆施一次,每次要澆透。
③栽培禁忌
一、忌低溫乾燥。馬蹄蓮性喜溫暖濕潤,不耐寒,冬季室內溫度一般不得低於10℃否則影響開花。生長開花期,注意保持盆土濕潤,經常用溫水噴洗葉面,以保持鮮綠清新。
二、忌煙塵污染。馬蹄蓮牛長開花要求空氣清新,對煙比較敏感。爐灶煤煙、油煙都會使馬蹄蓮生長不良,以致引起黃葉、落花。
三、忌光照不足。馬蹄蓮生長期間和開花期均喜光照;尤其春節前後開花時節,若光照不足,就會導致抽出的花苞不開而落。
四、忌通風不良。冬季室內通風不良,常發生介殼蟲為害,並伴隨煤煙病的發生。介亮蟲數量不多時可用軟刷刷掉。煤煙病可用清水擦洗煤煙黑粉;嚴重時噴施1500倍托布津或多菌靈防治。
Ⅵ 馬蹄種植方法
栽培技術:馬蹄適宜無霜期生長,全生長期刊10~240天。馬蹄的栽植時期較機動,自4月上旬至7月上旬均可以播種育苗,但以早栽為宜,使植株能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期間發生分櫱和分株,入秋以後結薺。一般小滿至芒種栽植的稱「早水馬蹄」,立冬前後採收;小暑到大暑栽植的稱「伏水馬蹄」,冬至前後採收;立秋前後栽植的稱「晚水馬蹄」,採收期可延至翌年清明。無霜期長,可以適當遲栽,但最遲應在處暑栽植。
Ⅶ 馬蹄的種子和種植方法
馬蹄種植技術
馬蹄除作蔬菜用外,還可作鮮果食用,以及制蜜餞、果糖及提取澱粉(馬蹄粉)及罐藏外銷等;並有止渴、消食解熱的效能。為了提高馬蹄的品質,達到無公害食品標准,栽培中應掌握以下操作規程。
1、基地選擇:選擇遠離工礦企業(5km以外),無「三廢」污染,光照充足,表土疏鬆,底土較堅實,耕作層20cm左右,水源充足,灌溉方便,水體潔凈(無污染)的沙壤土水田種植。在沙壤土中栽培的馬蹄,球莖入土淺,大小整齊,肉質嫩甜;在重粘土中生長的,球莖小,不整齊;在腐植質過多的土中生長的,肉粗汁少,皮厚色黑,缺乏爽脆清甜的風味。馬蹄忌連作,如連作時球莖不易肥大,產量低,病害多,同時不易收獲。一般與席草、慈姑、茭白、水稻等實行2~3年輪作。
2、栽培季節:馬蹄喜高溫濕潤,不耐陰,宜在無霜期生長,全生長期為210~240d。氣溫15℃以上時開始萌芽,25℃~30℃時植株分櫱分株生長最快;球莖形成又需要乾燥冷涼的環境,以平均氣溫10℃~20℃較好。冬季地上部枯死,球莖在土中越冬。根據馬蹄的生物學特性,在廣西馬蹄的栽植時期比較機動,從清明到小暑間隨時都可移栽。但要獲得馬蹄高產,宜在清明到小暑間開始育苗,以早栽為宜,移植時間最遲不超過處暑。使植株能在夏至到大暑期間發生分櫱和分株,10月下旬開始採收,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為盛收期。
Ⅷ 馬蹄怎麼種植
挑選抗病能力強的品種,保留個頭較大的種薺,放到裝木屑的箱子里催芽。之後播到土層深厚的地方,種之前要翻耕施肥,播種後還要搭設拱棚,幼苗長出10厘米後將其去掉。
荸薺種植的時間多在春季,通常選在4月初,此時的氣溫已經有所回升,有利於種子生根發芽。如果種植時間太早,溫度還比較低,播種後不易出苗。種植的太晚,高溫和強光就會抑制幼苗生長,不利於之後的發育。
(8)馬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選擇合適的土壤進行種植是馬蹄高產的一個比較基礎的外界條件,雖然馬蹄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但為了提高產量最好還是選擇在水源充足方便灌溉和排水的黑色土壤中進行種植為宜,其次就是土壤的酸鹼度要適中不能過酸同時也不能偏鹼性,這樣會影響馬蹄的正常生長。
在栽種時還需要注意的就是栽種密度,如果栽種的密度太大那麼馬蹄的產量也就不會高,但栽種的密度太小土地資源有沒有的到充分的利用,所以會按照行間距30-50厘米、株間距30-35厘米左右進行栽種,其次就是在栽種時還要注意不要栽的太深同時也不能太淺,太深到時不好採收而太淺則容易發生倒苗的現象。
Ⅸ 馬蹄高產種植方法
馬蹄高產種植方法如下:
1、選地整地
馬蹄喜歡肥沃疏鬆、光照充足、的水田,而且要保證水田的水源要充足,排灌方便。選好良好的水田後,施入適量的過磷酸鈣和氯化鉀做基肥,保持土壤肥力,再用釘耙將其和土壤混合均勻。
2、育苗
馬蹄使用球莖進行繁殖的,在栽植前20-25天育苗。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在清明到穀雨期間育苗,育苗前先進行室內催芽,然後再在水田裡進行排種和假植。
3、適時定植
苗高35-40厘米葉狀莖粗0.5厘米以上,就可以起苗定植到大田了。定植前小心將秧苗挖出,洗去泥土就可以定植了。荸薺定植的株行距以30×50厘米左右為最好,每穴栽1株,每畝栽植2500-3000株。
4、肥水管理
幼苗期應該保持淺水層3-5厘米。從秋分到寒露在球莖旺盛生長時期應該加深水層,收獲前20天左右應當停止灌水。在分櫱期馬蹄行間實行耘田除草2-3次,結合除草進行第2次追肥,每畝追施尿素5-10千克。
5、適時採收
馬蹄採收期可從霜降開始到第2年春分為止。早期採收的球莖,肉嫩味淡皮薄,不耐貯藏。冬至到小寒,球莖皮色轉為紅褐色,味最甜,為含糖量最高期,此時採收最適宜。
(9)馬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馬蹄種植病蟲害防治:
一、常見病害主要有枯萎病、莖腐病、菌核病等,多發生在高溫高濕季節。發病初期,病斑呈暗綠色,水漬狀,後期擴大成黃色大斑。
防治方法:
1、杜絕菌源:催芽前將種薺用25% 多菌靈500倍液浸泡8-10小時,排種前將有芽球莖浸泡1-2小時;苗床地和大田前2-3年不應栽過荸薺;薺田水源應 清新,不宜串灌。
2、及早防治: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水稀釋500-1000倍,或45%代森銨100倍液,或70%托布津800倍液,每隔5天,連續噴施2-3次,防治效果較好。
二、常見蟲害主要有蝗蟲、蚱蜢、螟蟲等。
防治方法:發生時可用氧化樂果或敵殺死防治。
Ⅹ 馬蹄是怎樣種的,用什麼種
果果苗種植方法:馬蹄果要用去年的組合苗結的果留種。一育苗:農歷4月多犁田養水,5月初放掉水分廂,分好廂之後馬蹄果芽尖朝上按進泥巴里,泥巴剛剛淹過芽尖即可,一天放一次水,水沒過芽尖後再放掉,10天後就可以養水,養水深1寸左右,不能淹過秧苗,這期間10天打一次農葯撒一次化肥,一個月後秧苗就成功了。二插田:農歷6月初插秧,在6月初之前幾天犁田養水。用剪刀剪掉秧苗一段,只留一尺多長的秧苗,用手摳起秧苗,注意不要弄段秧苗,之後插進田裡即可。10天打一次農葯撒一次化肥,直到10月份,期間一直要養水2一3寸深,10月份後就把水放干就可以挖馬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