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學好中醫學
平時我們一旦說到大學里哪個專業最難學,必定有醫學的一席之地,可見,這個令眾多學習聞風喪膽的專業是有多折磨人。
那到底怎麼去學好醫學呢?
一、形象思維
首先醫學是一個很大的范疇,我們把它分為兩大類的話,就是基礎課與臨床課這兩個了。形態學課程包括解剖學(系統、局部、斷層)、組織學與胚胎學、病理學、影像學。
每一塊骨頭、每一幅切片,要學會識圖、識物。在學習這一類的課程中,學生一定要注意就是想學習地理一樣,要把知識放到圖中去記憶。同時要積極使用回憶法,就是合上書,把標本圖放在那裡,自己去寫下各部位名稱,然後再與標准答案比對。
系統性的學習是大家都非常需要的,在醫學中,從解剖、病理、診斷、內科、外科知識串聯起來理解、記憶,這樣的知識會得到整體的強化與提升,對你的學習非常有幫助。
❷ 在哪裡能快速找到好中醫
不能相信中醫中葯!
中醫世家、全國政協委員馮世良向「兩會」提交提案《讓傳統醫葯退出國家醫療體制》。馮世良認為:「中西醫並重」,是我國醫療體制建構中的一次重大失誤,它嚴重拖累了我國醫學科學的發展,扭曲了我國醫學科學的發展方向,搞亂了我國醫療隊伍建設,在醫療衛生領域敗壞了我國的國際聲譽,並且為我國累積了相當嚴重的社會問題。
馮世良還認為:應該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葯物」的定義,修訂我國《國家基本葯物目錄》,刪除全部中成葯,並停辦所有中醫葯大學。
偉人、名人對中醫的態度:
1、孫中山:患肝癌,協和醫院宣告束手無策時,仍然不願服中葯。
2、曾國藩:兒子病危,叮囑千萬不要服中醫所開之方葯。因為「凡目所見者,皆庸醫也。余深恐其害人,故近三年來,決計不服醫生所開之方葯,亦不令爾服鄉醫所開之方葯。」
3、吳汝綸(晚清文學家、教育家):「於中醫之一筆抹殺」,臨終前身患重病,仍然拒絕中醫。
4、魯迅:「中醫不過是有意或無意的騙子。」
5、梁啟超:學術界之恥辱,莫此為甚也。被割錯腎還為西醫叫好。西醫醫生為他做手術,左右弄反了,割錯了腎,他怕因此影響西醫在中國的聲譽,帶病撰文,要國人不要因為個別事故而否定西醫的科學性。
6、郭沫若:「中醫治好的病,反正都是自己會好的病。我一直到死決不會麻煩中醫郎中的。」
7、嚴復:「中醫缺乏實際觀察和邏輯推理,中醫屬風水、星相算命一類的方術。」
8、陳獨秀:「中醫既不解人身之構造,復不事葯性之分析……惟知附會五行生剋寒熱陰陽之說。」
9、梁漱溟:「中國說有醫學,其實還是手藝。十個醫生有十種不同的葯方,並且可以十分懸殊。因為所治的病同能治的葯,都是沒有客觀的憑準的。」
10、陳寅恪(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寧願讓西醫治死,也不願讓中醫看病。」
11、王斌 (著名外科專家、醫學教育家,我軍正規醫學院校教育創始人之一,我國衛生部第一任黨組書記兼副部長) :「中醫沒有實際治病的效力。他們(中醫)都是不合格的,只能在農民面前起到精神上有醫生治療的安慰作用。」
12、賀誠(中醫骨科世家,1958年補授予中將軍銜。軍隊衛生工作的創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兼衛生部部長,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副部長,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總後勤部副部長):「中醫是封建醫,應隨著封建社會的消滅而消滅。」
❸ 學中醫有什麼好方法沒,我怎麼總是記不住啊
第一,背書還是必要的,《中醫歌訣白話解叢書》包括葯性賦白話解,葯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解,湯頭歌白話解,瀕湖脈學白話解,醫學三字經白話解,長沙方歌括白話解,金匱方歌括白話解,針灸經絡歌訣白話解。《傷寒論》,《金匱要略》原文,《內經》選。
第二,看醫案,比如《臨證指南醫案》,這裡面理法方葯,脈因證治,辨證論治,最全面了。從裡面發現問題,醫案中提到了症狀,你就用診斷學知識去分析,提到脈象、舌象你就去回憶,這脈象、舌象分別都提示什麼,看到處方就聯想他是從哪個或者哪幾個方子演變來的,其中每個葯物的葯性分別是什麼。就是這樣看一個醫案把所有的知識都串一遍,慢是慢點,熟能生巧,扎實做下去,必定有收獲。
第三,不能怕困難,要有信心,迎難而上。你想在擁有的學習條件,學習環境,能接觸到的書籍,還有無限的網路資源,這都是前人無法比擬的。孫思邈到晚年才看到的《傷寒論》你現在就能看到,吳鞠通在四庫全書館才能看到的醫書,你現今在網路上都能看到。想想自己的優勢。只要扎扎實實的做。就必定會有收獲。坐在那裡空想成功。什麼也等不到。
❹ 如何找到學中醫的正確思路方法與技巧。學的快又學的好的方法。
中醫抄方是看前一個療程的方子,根據此時的病情有些葯物品種和分量要略作加減。技巧主要看君葯和臣葯(起主要作用的葯物)。病情好轉,分量可減少;如果有別的病症出現,要加君葯。注意的是「十八反、十九畏」。
❺ 想要自學中醫,請問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嗎
想要自學中醫,我們學習的東西是非常多的,其實小編是不太建議大家去自學,一些醫學方面,因為我們都知道,醫學方面有很多的注意事項。如果稍微沒有注意,抓錯了一味葯可能就會導致葯效變得不一樣,那麼也很有可能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發生。如果大家想要自學中醫的話,也是建議大家最好是找到一切相關中醫的書籍進行背誦,我們一定要把書籍上面的內容都給記到自己的腦海當中,而且大家也是可以去找一個師傅,讓師傅來教自己。
如果是自學中醫的話,小編就建議大家最好是不要隨意的給別人做針灸,也不要隨意的去給別人正骨。因為針灸扎錯了一個穴位,可能就會導致他人失去生命,因此小編也是建議大家選擇最簡單,最基礎的抓葯就很好了。
❻ 找個中醫幫我想個調理身體的好方法
脫發是困擾很多人的一種疾病,中醫對脫發的治療有以下幾個方面。一、中醫認為"發為血之餘","精血同源"。肝藏血、腎藏精,所以當肝腎不足造成精血虧虛時,頭發得不到有效的營養就會變得乾枯、脫發。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滋補肝腎、養血填精,常用的葯物有山葯、何首烏、熟地、黃精、枸杞、當歸、芍葯、山萸肉等等葯物,或者選用成葯如左歸丸、補天大造丸等,或者選用中葯的湯劑來辨證施治。二、是肝鬱氣滯,由於目前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情志不遂,造成肝鬱氣滯,同樣也會引起脫發。中醫認為,肝是主疏泄的,可以調節全身的氣機。氣機通暢,氣血流通就會正常,頭發就會得到血的充足營養。如果氣滯之後,血液運行緩慢或者紊亂,不能有效的供應頭發的營養也會脫發。對於這種情況的治療就需要疏肝理氣解郁,常用的葯物有舒肝顆粒、逍遙丸、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片等等。三是淤血,淤血阻滯經絡,血行不暢,頭發得不到血的營養同樣會脫發,這種情況的脫發一般表現頭發乾枯、皮膚乾燥、脫屑或局部有疼痛感,這時候就需要活血化瘀,常用的葯物有桂枝茯苓丸、當歸芍葯散、大黃蟅蟲丸等。四是濕熱,這種人一般體型肥胖、嗜食辛辣刺激油膩食物、嗜煙酒,造成體內濕熱蘊結,濕可以阻滯氣血運行,熱可以耗傷人體的津血,同樣也會造成脫發。對這種濕熱的治療需要清熱利濕,常用的葯物有大柴胡湯、龍膽瀉肝片、三仁湯、藿朴夏苓湯、二陳湯等。總之,中葯治療脫發有很多方法,需要辨證施治,需要專業的中醫師指導用葯。
❼ 去哪裡可以找到好的中醫
這個問題問的挺好的,現在的中醫挺不少,可是很多患者朋友說:」我咋沒有碰到好中醫呢!"
我想說的是一個患者的病是否能調理好,和老師的水平以及患者的配合有關,為什麼這么說呢?
因為有的健康問題真的不是短期內能看到很明顯效果的,特別是針對多年沉積下來的慢性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那就不可能短期內能調理好的。
但是也有一些健康問題,很快就可以調理好,比方說風寒感冒,那是因為天氣冷了,衣服穿的少,凍感冒了,這種情況喝個兩次風寒感冒顆粒就好了,還有的出汗突然感受風邪,這種也很好調理。
再比如說失眠的情況,失眠一般分為三種原因導致:
1、肝鬱化火、火擾心神導致的失眠;
2、心陰不足、心陽過剩導致的失眠;
3、心腎不交,上熱下寒導致的失眠。
不同的失眠的不同的調理方法,都要辯證准確才行,所以失眠不過是一種現象,但是導致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一定要找到才行,對症施治效果才能更明顯,所以中醫調理身體健康問題真的是需要技術的,以我的理解,一個好的中醫至少需要十年的沉澱,同時還要加上有悟性才行。
對於一個中醫來說,悟性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中醫沒有悟性,即使到了80歲也不會有好的醫術。
醫院里有好的中醫,同樣民間也有好的中醫,安徽省亳州市是華佗故鄉,亳州市有個「亳州市民間中醫協會」從2014年成立以來,一直以義診活動的方式,服務於亳州市三縣一市廣大群眾,同時會經常看望孤寡老人及留守兒童,多次受到市政府表彰,及廣東群眾認可。
❽ 怎麼能找到老中醫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1
❾ 哪裡找到好中醫
不用東奔西走了,現在很難找到真正的中醫,真正的中醫都失傳了,我家就是三代祖傳中醫,傳到我這代沒有人真正地是中醫了,只是我會點。家裡好多秘方,驗方,無法傳下去了,而且現代人很少有人信中醫的,有病都認醫院,你想呀,現在的醫院能治病嗎,都是一個錢,利益,大夫開葯都有提成的,他能好好給你治病嗎,要看開什麼葯提成多少,我看一個病人能有多少提成。 我看你呀,就是氣血虛,胸口痛是肺部還是胃部弄清楚了,對病治一下就可以了,主要是血虛,用個食療方就可以了,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熟地黃,人參,紅棗,再買一隻多年的老母雞,燉湯服用,就可以了。
❿ 怎麼能找到老中醫
老中醫」作為一個片語,頻頻被人掛在嘴邊,似乎只要老了的中醫就是老中醫,就是有本事、能看好病的中醫。那你就大上其當了,還是來聽聽我的尋醫看法吧。
1、選擇真才實學的老中醫。
當然不錯,但是你要打聽下這個老中醫師真是假,打聽他年青或者說中年的時候技術如何,要是說僅僅是熬到老而或是當了領導而有了幾個頭銜(如XX著名老中醫、XX醫學傳承人、XX委員)而被稱為「著名」的,或者說是因為僅僅「老」而被稱為老中醫的話,這些人是徒有虛名,而且你去找他們看病的話,還要為他們的虛名多花些掛號費,實在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