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李安迪冥想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李安迪冥想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11 09:27:18

❶ 冥想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冥想快速的入門指南:
冥想的名稱和方法多種多樣,但其基本原則大多類似:

1、放鬆身心
可以通過體式,內心觀想,伴隨著音樂逐步放鬆身體的各個部位,達到放鬆身心的目的,這些都是傳統的竅門,平時我們都可以選用。
這一步相對比較容易,即使之前沒有太多時間和經驗來練習冥想,大多數人都有一些放鬆的經驗。

2、觀察與覺察
這一步要求對思緒不進行各種判斷,讓它們自然的流過。
聽起來可能是很簡單,但事實證明其實這一步非常困難!
因為我們的思緒和心裡慣於對任何事情都進行判斷(例如:擔心、害怕、期待、後悔等等),總是前前後後反復思量。
關鍵在於:我們的思維只是去關注發生了什麼事情就好,不要去處理它。

3、專注於呼吸
冥想時通常專注於呼吸,覺知其呼入呼出;但也可以專注於其他任何東西:自己的手、腳、瑜伽墊或是周圍的東西,哪怕是周圍的一本書等等。
觀呼吸非常方便,因為呼吸就在我們自身。
但是不管你專注於什麼,努力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上面。
當你的注意力開始動搖(基本上在嘗試專注時會立刻出現),輕輕地把它拉回來。不要責備自己,而是以慈悲對待自身。
全心專注於某物非常困難——你會感到精神幾乎要即刻燃燒起來。但有經驗的修行人說,這樣的感覺會隨著練習的深入而慢慢緩解。

4、專注於無
可能很多人會說,沒有大量的練習,是不可能做到專注於無這種境界的。
所以可以先不追求這個最高的境界,讓我們先掌握基礎的理論。

在練習冥想過程中,如果身體或心理有一些反應,都是非常正常的,是你的情緒和內在在起作用。

❷ 有沒有誰能簡單易懂的解釋一下冥想的具體方法

冥想有很多種,有很多書籍專門介紹冥想。
也可以在「喜馬拉雅FM」上選擇音頻,跟著練習。
平時比較常用的瑜伽冥想,供參考:
1、隨息法:意念呼吸自然出入,心息相依,意氣相隨,不加干涉,叫隨息。
2、數息法:默念呼吸次數,從一到十到百,實者數「呼」,虛者數「吸」。
3、聽息法:兩耳靜聽自己的呼吸聲,排除雜念。
4、觀息法:如觀者一樣,去觀察,體會自己的呼吸
5、止息法:通過以上任何一種方法的習練,久煉純熟,形成一種柔、緩、細、長的呼吸。呼吸細若游絲,若有若無。稱止息。也叫胎息。
6、禪語入定法:(默念數遍)體會聯想:「獨坐小溪任水流」的意境。
7、松靜入定法:吸氣時默念「靜」字,呼氣時默念「松」字。
8、觀心自靜法:用自己的心去觀看、體察、分析自己的思緒雜念,任雜念思緒流淌,不加干涉,久則自歸定靜。

如何正確的練習冥想

每天花5-10分鍾,坐在椅子上,將背打直、肚子放鬆,無意識的呼吸,剛開始操作時,受自己思緒干擾、產生雜念是正常的。

試著將注意力拉回當下的呼吸,仔細感受空氣通過鼻腔、進入身體而使腹部膨脹起來的感覺,就能排除雜念。注意呼吸時間久了,可能會覺得很無趣,這時可以用「數呼吸」的方法來調節。

一般人呼吸,出息時間較長,入息時間較短,所以我們數呼吸時,只數出息,不管入息,每一次呼出的時候數一個數,吸入的時候不用理會,到下一口氣呼出的時候,換下一個數。

平常人每分鍾呼吸大約14至16次。當冥想的經驗豐富之後,呼吸會自然的逐漸慢下來,一般呼吸到了每分鍾10次,心已經相當平穩,到每分鍾四五次,那已經是要入定的程度了。

冥想增強免疫力

在生活中,從冥想到體育鍛煉等行為可能增強免疫力。然而,大腦活動是否可以直接控制發生在脾臟等淋巴器官內的免疫反應,長久以來並沒有嚴格的實驗證據支持。清華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等聯合研究團隊發現行為調控抗體免疫的腦-脾神經通路。

在所有的瑜伽冥想體系中,沒有哪一種比得上瑜伽語音冥想的功效那麼直接,久經時間考驗或廣為人們使用。如前所述,瑜伽語音冥想可以和提升生命之氣的功法一起配合著練中,也可以終身單項地練習。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冥想十分鍾可趕走焦慮暴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冥想

❹ 什麼是冥想如何冥想具體步驟

一切瑜伽冥想體系中最主要的特點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定對象之上的深思方法。在那些特別著重於呼吸功法、姿勢、收束法、提升生命之氣等等功法的體系中,習瑜伽者注意力集中的對象不是始終不變的。換言之,這樣一種瑜伽體系的修習者根據他所做的某一特定練習,或根據自己某一階段的意識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不同的對象事物上。例如,如果他的意識是處於可稱為第一階段的狀態時,他就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對象事物上。然後,如果說,他的意識處於第二階段,他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新的對象事物上。換言之,他在其意識的每一個新階段,都轉移自己注意力的焦點。

另一方面,那些並不依賴諸如呼吸功法、收束法等等這樣的生理和微妙生理練習方法的瑜伽冥想體系,就無論練習者的生理或心理狀態如何,都總是保持其冥想對象(一個或多個)始終不變。換言之,並不是在其修習某一階段,他們冥想某一特定對象,然後,當他們又有所進展時,就改變其冥想的對象事物,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別的某些事物之上。

瑜伽語音冥想(Yoga Sound
Meditation)就是在各個不同階段冥想注意對象(一個或多個)始終不變的瑜伽的範例。從他修煉瑜伽語音冥想的開始起,習瑜伽者就把注意力集中在瑜伽語音的吟誦之上。無論他是個初學者,其意識仍受愚昧無知與激情的蒙蔽,或者他已處身善良狀態,或甚而達到最高階段,他始終不改變其冥想注意集中的一個或多個對象。

瑜伽語音冥想體系比較容易,並且和那些較難的、要改變冥想對象的瑜伽體系一樣有效。瑜伽師向人們極力推薦修習這種體系。真的,連那些修習較難體系的人們也在自己的練習中運用瑜伽語音冥想體系。

瑜伽語音冥想又稱曼特拉(Mantra)冥想。梵語詞「曼特拉」可以分為兩部分,即「曼」( man)和「特拉」( tra)。「曼」的意思是「心靈」。「特拉」的意思是「引開去」。因此,「曼特拉」的意思是能把人的心靈從其種種世俗的思想、憂慮、慾念、精神負擔等等引離開去的一組特殊語音。一個人經過練習瑜伽語音冥想,就能逐漸超越愚昧無知和激情等品質,而處身在善良品質的高度上。從這一步,瑜伽冥想更往深處發展,逐漸演變為完美的禪,而最終地進入入定狀態。

語音冥想瑜伽不僅效果顯著,而且簡便易行。無論年齡、性別、職業、教育狀況等等如何,人人都可以練習。這些狀況完全是無關緊要的。五歲小兒或九十歲老翁都可以練習它。無論是學生或農民、家庭主婦或工人練起來都是容易的。

從無法記憶的遠古時代起,習瑜伽者就一直修習著瑜伽語音冥想術了。這些專門的吟誦語音是由無數世代師徒輾轉授受,傳下來的。

可以參考在瑜伽冥想宗師柏忠言和張蕙蘭老師寫的《瑜伽 氣功與冥想》

❺ !~!冥想具體該怎麼做!

很多人都在冥想的過程中尋找與自己的精神本性相聯系的方式--冥想是一種身體的放鬆和敏銳的警覺性相結合的狀態。

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達到這種狀態。幾乎每種宗教都在他們的人生觀中融入了冥想的部分,如:沉思、反復祈禱或唱聖歌。其它的非宗教,純粹的生理手法,包括靜坐並將注意力集中在某種事物上,這個事物可以吸引你的注意力長達5至30分鍾,或者更長時間。這可以使你的全身肌肉逐漸放鬆。一句話,這個事物可以是使人鎮靜的音樂或是某種形象。注意你的呼吸使很多方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當你放鬆的時候,你的呼吸自然會變慢和變深。

150頁圖:冥想是一種身體的放鬆和敏銳的警覺性相結合的狀態。

每日練習的好處遠不止你花在集中注意力的那幾分鍾。桑托雷利是建在烏斯特的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減壓診所的所長,她也是《自愈》的作者,她說:"冥想是一種工具,通過練習,你會以新的方式認識到關於你和他人之間聯系的可能性。"

在冥想中,你也可以培養用心的藝術或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可以改善你所做得幾乎一切事情的質量。桑托雷利說:"大多數時間我們處於現在或未來,但是快樂與親近發生在現在。"

在本章,我們沒有談論很多其他的事情;冥想既可以帶來健康,也可以帶給我們精神回報,作為一種精神實踐,它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但是在二十世紀,西方的醫學家才發現了它在生理上帶來的眾多好處,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普及超然性冥想的印第安精神領袖瑜伽請哈佛醫學院的赫伯特。彭生來測試他的信徒。彭生發現,並且一項正在進行的研究已經證實冥思和深呼吸可以明顯的改善人的健康,通過以下方面來抵消壓力帶來的不利影響:

降低呼吸頻率、心率和血壓,達到彭生定義的"放鬆反應",生理作用可以抵制身體壓力反應(也稱為斗爭或斗爭反應)

隨著不斷放鬆,緩解肌肉緊張

導致血液中的壓力荷爾蒙降低

提高免疫力

比小睡片刻的休息作用還答:冥想導致得耗氧量的下降要多於睡眠的時候(耗氧是衡量你身體工作量的指標)

你有很多理由認為自己不能冥想-比如你太忙了,太不成熟或者太愛分心-但是冥想是如此多種多樣以至於總有一種形式適合你。實際上,冥想的方式都是正確的。你可以嘗試不同的方法,直到找到一種自己喜歡的,然後使它適合你的個性-因為這將鼓勵你堅持練習。

正如真正值得你做的任何事一樣,你需要動力,你抽不出時間去進行冥想-你不得不想辦法。你可以試著早睡半個小時,這樣你就可以早起半個小時來冥想了,或者把你辦公室的房門關上,拒絕所有電話15分鍾,除了正式的冥想,當你在兩個約會之間奔走時,淋浴時,或睡覺前,做幾個有意識的呼吸並品味此刻感官上的快樂。在集中注意力的很多形式中,冥想僅僅是體會你自己,為了獲得冥想的好處,你不得不有規律的練習。下面的訓練課程可以幫助你養成這個習慣。

152頁圖:聽一些錄下來的、大自然的聲音,聖歌或贊歌,可以提高你冥想的程度

第一個星期

為了使自己愛上冥想的感覺,可以在這周里每天都試著做以下練習:

1. 靜靜的以一個舒服姿勢坐著,並閉上你的眼睛,完全放鬆你全身的肌肉,從腳逐漸到臉。使它們保持放鬆。

2. 用鼻子呼吸,注意每一次吸氣和呼氣,但不要刻意做深呼吸。在你呼氣的同時,默念"一"。輕松的自然的呼吸,持續10到20分鍾

3. 當你的思緒不可避免的游離時,慢慢的將你的注意力拉回到呼吸和重復"一"上。

第二個星期

體驗不同的形式,傳統上冥想都伴隨著坐姿,但是如果你無法保持靜止。你可以採取佛教徒的步行或冥想。慢慢的走。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腳接觸地面的感覺上並凝視你面前散落的足印。

如果你喜歡嘈雜而不喜歡寧靜,播放一張錄著自然環境的聲音的音樂有助於你集中注意力。或者唱聖歌。你可以在冥想的時候通過重復一首簡單的聖歌,比如"哦""啊"或者"和平"來唱聖歌。也可以放一些聖歌CD,你可以跟著唱。宗教音樂的完整目錄中,最好的例子是《聖歌,聲音中的精神》,它收錄了來自多種文化的聖歌,這些文化包括像阿帕切族的和蘇菲派聖傳在內。

即使在工作時你也可以冥想。繁重的單調的工作時,摘下你的耳機,一會再看那些閱讀材料。與其試圖避免乏味或關注結果,還不如體會你體內正在發生的事情:你的呼吸、你的正在放鬆的肌肉以及你某個伸展動作的緊張度

第三個星期

租用或購買一些有指導性的關於冥想的音像或影像製品。這方面訓練的很多傑出的學者和老師都錄制了一些有助於你集中注意力的東西,有些基本的是指導你如何做,其他的則純粹是身體練習如呼吸或身體放鬆。我們向你推薦瓊博士寫的《冥想,為了放鬆和減壓》。那些人錄制的很多東西都與舊式的宗教或者精神傳統有關。很多磁帶介紹三四種不同的方法讓你嘗試。戈爾曼博士根據《冥想的藝術》匯編了四種方法-呼吸、體檢、散步和用心冥想。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他幫助你找到最適合你的方式,讓你更深刻的理解你自己和你的世界。到書店逛逛或瀏覽Amazon.com這個網站,將使你獲得很多新思想

第四個星期

試著參加一個小組或班,在他人的陪伴下冥思是一種極為動人的經驗。現在找到一個小組並不困難,例如在舊金山,《塑形》雜志就建在那兒,黃頁實際上已經列出了"冥想說明"。尋找一個佛教的寺廟,他們常常集會並向公眾開會。有些甚至還提供訓練,你的醫生或當地的醫院或許能夠指導你加入一個小組因為現在很多醫療機構把冥想當作一種減壓的方式。

即使你認為你寧願冥想是靠個人努力的,嘗試一次集體經驗也是值得的。

快速小貼士:如果用傳統的日記風格來寫實你感到不自在,你可是虛擬一個想像的筆友,每天給她寫電子郵件,與她分享你的感覺。你會發現用電子郵件這種非正式文體,是你感到更加放鬆,並且你的思想表露會比你在用紙筆書寫的時候更加自然。然後你可以把郵件發給你自己或者只是儲存在你個人的寄件夾中。

❻ 冥想的具體做法是怎樣的

‍‍‍‍說一說我練冥想的具體方法。選擇一個舒服又不至於睡著的姿勢。可以是盤腿而坐,也可以是坐在椅子上,或者是躺著,只要你能保持清醒的大腦就行。全身放鬆。姿勢調整好之後,接下來就到了入門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身體放鬆。呼吸放緩。首先,呼吸一定要用腹式呼吸,簡單說就是以小腹的起伏做為牽引力,拉動橫膈膜上下移動,這時肚子會膨脹,而不是胸部在膨脹;其次,每一次呼和吸都要盡量(但不能勉強)延長一些時間,而且要平緩綿長,也就是讓呼吸變得緩慢。思想放空,說放空不太全面,准確地應該是止念,就是把腦海中的念頭(畫面或想法)止住。‍‍‍‍

❼ 冥想入門的七種方法是什麼

1、有覺知地呼吸,有覺知地呼吸是一種基本卻深奧的專注練習。當氣息進出鼻孔時,將你的注意力帶向呼吸所產生的身心感受。

感受你呼吸的節奏,輕重,快慢,暖濕,路徑,深淺,停頓、情緒等等。(呼吸是連接我們身體、情緒和心靈的橋梁)在每一個呼吸回合中保持你的覺知力;當思想從呼吸上游離時,留意這一現象並將注意力帶回呼吸所產生的身心感受。

2、唱頌曼陀羅,唱頌曼陀羅是另一種培養專注力的有效方法。許多靈修門派都會在用這種方法。曼陀羅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個音節或一句話。

基督教徒通常使用「基督心懷仁慈」作為曼陀羅,而許多習練冥想的猶太人則採用希伯來語中的Shma(意為「聆聽」)。其他普遍採用的曼陀羅還包括了「Om」,「阿門」以及「唵嘛呢叭咪吽」(其含義為「寶石居於蓮花中」)。

3、觀想,觀想要求你首先凝視一個簡單的幾何圖形(如一個圓圈或一個三角形),然後閉上雙眼而用心眼去嘗試保留這一圖像,通過這種方法來培養內在的視覺。

最終,你可以使用曼達拉(其為自古以來作為冥想工具的、復雜的幾何圖形)或者觀想某位精神領袖,或對你來說有意義的事物。你也可以在冥想的過程中想像一個可供你休憩的寧靜空間。

4、仁愛冥想,仁愛冥想不僅提高了專注力,也培養了靈性視野,還改變了我們與自身以及他人的關系。Metta意為「愛」,而Bhavana的字面含義為「培養」。

在這一練習中——你首先將愛意和仁慈賦予自己,然後是愛著的人、一般人、難處的人以及世界上的萬物。在做這一練習時,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先通過幾個有知覺的呼吸回合來使自己意識歸中。

5、內觀,內觀要求你將注意力轉向身體的感受,然後轉向情緒、感知以及思想。習練者往往將內在出現的任何思想、情緒或感受進行歸類——例如,「現在我有一個可怕的想法」。這一練習有時被稱作無選擇額覺知,因為你預先並沒有選擇關注的對象。

6、吠檀多冥想,吠檀多冥想是瑜伽哲學吠檀多的一部分。據說,這種冥想通過連續不斷地進行自我檢測以及回憶自我從而利用心意去超越心意。

這不是某種具體的冥想形式或技巧,因此無法將它進行歸納概括。為了練習自詢(吠檀多冥想最普遍採用的形式),你只需要追溯思想的源頭,無時無刻都在問這個問題:「我是誰?」——不是將它作為曼陀羅般不斷向自己重復,而是一直保持著一種探索式、詢問式的態度。

7、動態冥想,動態冥想形式多樣(如哈達瑜伽、太極、氣功以及行走中的冥想)。如果你沒有長時間靜坐的渴望,那麼動態冥想也許是吸引你投身冥想的方式。在行走中的冥想當中,你沿著一條小徑或圓圈來回走動,並讓腳步與呼吸合拍。

隨著氣息進入體內,你抬起一腳跟,接著是腳心,最後上抬前腳掌。隨著呼吸的持續運動,你邁步向前。然後,呼氣時,將這只腳放置地面,身體的重心也移向它;接著准備好在下一次吸氣的時候提起另一隻腳。

❽ 如何入定與冥想

基本的冥想,是保持平靜,注意自己在想什麼,使自己的思想慢下來,給腦袋喘息的機會。

(當然,冥想的好處也不止於此,冥想的效果跟運動頗為類似。研究顯示冥想能增進工作記憶和保持專注的能力。冥想甚至能使大腦部位更厚實、更強壯,就像運動鍛煉肌肉那樣,防止大腦的衰老。)

3、綜上,我對冥想的建議如下:

冥想並非要持續很久才算數,如果短時間(3-10分鍾)的冥想適合你、你做得快樂、對你有幫助,當然可以一直這么做。

呼吸冥想的時候,不要故意控制呼吸,要用平常的呼吸方式呼吸。

冥想不必非盤腿打坐不可,坐著、站著、躺著都可以進行冥想,甚至在搭公交車、散步、慢跑的時候,都可以試著做引導式冥想。

冥想只是一種說法,如果你不喜歡冥想一詞,可以換種說法,比如「調息、沉靜時刻、靜止、暫停、休息」等等。

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我們都可以進行冥想,只要你想、你嘗試,無論周圍多麼喧嘩吵鬧,你都可以獲得自我的平和與寧靜。

閱讀全文

與李安迪冥想的具體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卷閘門的開關安裝方法 瀏覽:793
汽車紐扣電池的安裝方法 瀏覽:890
鬥地主快速學會的方法 瀏覽:877
鋼梁安裝方法如何做撓度實驗 瀏覽:226
砂礫壓實度檢測方法 瀏覽:898
黑底白字解決方法 瀏覽:741
杭州電腦數據恢復方法 瀏覽:491
皮沙發的異味處理方法視頻 瀏覽:626
快速緩解頭痛的6個方法圖片 瀏覽:662
清除體內的氣有哪些方法 瀏覽:415
老人如何減肥的最好方法 瀏覽:886
面部神經痛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611
無錫哪裡有臭氧注射治療方法 瀏覽:358
如何預防溺水的方法有多少種 瀏覽:675
dds精華使用方法 瀏覽:489
自動血糖儀的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30
如何不用手指指人的三個方法 瀏覽:53
沉積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瀏覽:985
基金凈資產的計算方法在哪裡約定 瀏覽:400
怎麼快速學習數學的方法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