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土茯苓種植方法

土茯苓種植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9 09:34:19

⑴ 土茯苓種植種植方法什麼時候種植

1、選土:土茯苓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乾旱和蔭蔽。並且土茯苓具有適應性強的特點,砂質壤土或粘壤土均可栽培。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

3、播種: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時候進行播種。採用條播法,按行距20cm開條溝,然後將種子均勻播下,覆土厚1cm左右,保持土壤濕潤,待苗高10cm左右移裁。

4、生長期管理:生長期應經常鬆土除草,苗長到高30cm左右,應搭個架子,把藤蔓向上牽引,以幫助生長,追肥施1-2次。

(1)土茯苓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1、生長環境:生長於海拔1800m以下的林下、灌木叢中、河岸或山谷中,也見於林緣與疏林中;生長於海拔2000m以下的林下、灌叢或山坡陰處。

2、資源分布:分布於甘肅(南部)、長江流域以南以及台灣、海南、雲南等地;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等地。

土茯苓性甘、淡,平。歸肝、胃經。具有除濕,解毒,通利關節的作用。用於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⑵ 茯苓的種植方法

一、選地整地:茯苓種植場地宜選擇排水良好的東、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為宜。土壤以黃砂土為好,粘土、砂礫土不宜種植,且不宜連作。選好地後,深翻時要除凈雜物,有白蟻危害的地區需用殺白蟻葯進行土壤消毒。在茯苓接種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塊,徹底除凈雜物。

二、備料:茯苓菌生長要依賴松木提供養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樹為材料。選擇直徑12cm以上不成材的松樹砍倒(或取材後留下的頭尾),砍去其部分枝條,留下樹尾的樹葉,然後用鏟刀按樹的大小鏟去4~5面樹皮(以鏟至木質部為宜),鏟面間要留下兩指寬的樹皮4~5條,從上至下不宜有斷痕,留下的樹皮稱為引線(俗稱「留筋」)。

經10~15天,待樹干曬干至出現有裂口後將其鋸成長70~80cm的小段,並按「井」字形堆垛於乾燥向陽處。段木垛上蓋草料,垛的四周開好排水溝,地面上撒殺白蟻葯。

三、接種季節:茯苓接種分春、秋兩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進行。桂南、桂東南、桂西地區氣溫回升較早,在清明前後接種較適宜;桂北、桂西北地區宜到立夏前後接種。秋季各地氣溫相差不大,茯苓可在立秋前後接種。

四、採收加工:茯苓一般在接種後8~10個月成熟。將採收的茯苓堆放在室內避風處,用稻草蓋嚴「發汗」5~6天,然後攤開晾1~2天。待水分蒸發後,重新堆起,再用稻草蓋嚴放5~6天後,去皮(或先剝凈鮮茯苓外皮),放入蒸籠內隔水蒸熟至透心,或用水煮熟至透心(煮時要換水3~4次,其標志是當水轉黑時便換水)。取出用利刀將其切成長×寬×厚=4cm×4cm×0.5cm的方塊。

(2)土茯苓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茯苓的田間管理方法

1、接種後7~10天,便可長出白色的茯苓菌絲,這時應檢查各窖內的菌情,以便及時補缺。清晨露水未乾時在種植地內察看,若窖內段木已長有茯苓菌絲,則窖上土乾燥無露水;若窖上有露水,則說明段木未長有茯苓菌絲。2從窖旁把土挖開,發現段木下段已有白色菌絲生長,聞之有茯苓氣味,可確定為茯苓菌絲。

如發現死菌和不上菌的茯苓窖,應隔7~10天再檢查1次。如第2次檢查仍不見茯苓菌絲,才可開窖從其它已上菌的段木中取出1段調到未上菌的窖內。或將未上菌的段木全部挖出,曬干水分,將剝口重新削過,另接上菌種。3要注意的是,茯苓菌種上菌1個月左右,在木面是見不到菌絲的。此時,大部分菌絲已入木生長。茯苓接種後1個月,不見基面菌絲,就誤認為不上菌而把段木撬開,會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2、接種7~10天後,如果發現白蟻,應立即用殺白蟻葯噴灑在白蟻身上或蟻路上,進行防治。

3、茯苓形成菌核(結苓)後,如發現茯苓露出地面應及時培土,雨季要注意排水。

⑶ 土茯苓種植幾年後可以收

主要是看品種,品種不一樣,結苓的時間不一樣,有的品種栽種3~4個月之後就可以節苓,屬於早熟,9~10個月之後就可以收獲;

但有的品種栽種6~7個月才開始結苓,屬於晚熟,12~14個月之後才可以收獲。

土茯苓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乾燥根莖,其為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多生於山坡或林下。入葯部分只選擇其乾燥後的根莖。常於夏、秋二季採挖,除去須根,洗凈後乾燥入葯;

或趁鮮切成薄片後乾燥、入葯。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濕,通利關節之功效,主要用於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

(3)土茯苓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土茯苓生理特性:

土茯苓生為攀緣灌木,根莖塊根狀,有明顯縮節,著生多數須根。莖光滑。單葉互生;革質,披針形至橢圓狀極針形,長6~500px,寬1.2~125px,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全緣,下面常被白粉,基出脈3~5條;

葉柄長1~50px,略呈翅狀,近基部具開展的葉鞘,葉鞘先端常變成2條卷須。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腋生,花序梗極短;小花梗纖細,基部有多數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

花小,白色,直徑約4mm;花被裂片6,2輪;雄花的雄蕊6,花絲較花葯短,退化雌蕊缺;雌花的退化雄蕊線形,子房上位,3室,柱頭3歧,稍反曲。漿果球形,直徑6~8mm,熟時紫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長於山坡、荒山及林邊的半陰地。

⑷ 野生的土茯苓和種植的土茯苓的區別

一、茯苓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葯材,它不僅有野生的,還有人工種植的。茯苓中還有一種土茯苓,土茯苓是生長在山坡間的葯材,它和平時所見的茯苓是有些區別。
1、物種不同

茯苓:茯苓是一種菌類,屬於寄生菌,常寄生在松樹的根部,中葯用的是這種菌類的乾燥菌核。
土茯苓:土茯苓是一種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這種灌木在根部結有塊狀根莖,這時土茯苓入葯的主要部分。
2、成分不同
茯苓:熱量、硫胺素、鈣、蛋白質、核黃素、鎂、脂肪、煙酸、鐵、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錳、膳食纖維、維生素E、鋅、維生素A、膽固醇、銅、胡羅卜素、鉀、磷、視黃醇、鈉、硒。
土茯苓:根莖含皂甙、鞣質、樹脂、落新婦甙、異黃杞甙、琥珀酸、胡蘿卜甙、棕櫚酸、β-谷甾醇,以及生物鹼、揮發油、糖、甾醇、澱粉等。
3、功效不同
茯: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土茯苓:甘、淡,平。歸肝、胃經。解毒,除濕,通利關節。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
4、泡製方法不同
茯苓:取茯苓個,浸泡,洗凈,潤後稍蒸,及時削去外皮,切製成塊或切厚片,曬干。成品呈白色。
土茯苓:未切片者,浸泡,洗凈,潤透,切薄片,乾燥。切面類白色至淡紅棕色,粉性,可見點狀維管束及多數小亮點。
5、食用方法不同
茯苓:茯苓中含有非常多的茯苓多糖、蛋白質、氨基酸,因此茯苓經常被做成茯苓餅、茯苓酥和苓茯苓酒等食品。
土茯苓:土茯苓常是作為中葯,很少用來食用,因為土茯苓帶有葯味,嚴重影響食用價值,食用的方法僅限於需要中葯氣味的菜餚類,比如:土茯苓燉龜。
6、土茯苓價格
土茯苓的葯用價值很高。根據中醫理論,土茯苓具有除濕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療濕熱瘡毒、梅毒、淋濁、帶下等並。近年來對土茯苓的臨床研究以及葯理試驗結果表明,在抗癌、治療冠心病和動脈硬化方面,土茯苓也有良好的療效。因此,土茯苓在中葯市場需求量極大。
但是,由於近年來連年開采,野生土茯苓形成「越挖越少,越少越貴,越貴越挖」的循環,並且目前還未實現人工栽培批量生產,所以其不可持續利用問題越來越嚴重,土茯苓價格也日益緊俏。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土茯苓價格為2~4元每公斤,並且收購量不多,隨著嚴重的過度採集,土茯苓價格已攀升至15~30元每公斤不等。

⑸ 土茯苓種植多久有收獲

不同品種的菌種,結苓的時間長短也不同,有的品種栽後3~4個月開始結苓,有些則較慢,需6~7個月。 早熟種栽後9~10個月即可收獲,晚熟的品種則需12~14個月。

⑹ 土茯苓何種植嗎

種植技術因地制宜。主要把握的是溫度,光照以及養分。產量也是由於栽培管理技術和自然條件有所差異。

⑺ 土茯苓怎麼種啊

種植土茯苓可比較麻煩噢,不容易種活的。我在淘網上看到「綠色鄰居」店裡有野生的土茯苓,據掌櫃說她家山上到處都有土茯苓,全是野生野長的,根本就沒有人管它們。土茯苓是靠種子傳下去的,種的話很不容易種活的。因為土茯苓太大個了,沒辦法分成小塊小塊的。

⑻ 土茯苓的種植技術

茯苓的種植技術

1.茯苓簡介
茯苓為兼性寄生菌,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葯材,被譽為中國傳統葯物的「白銀」。 茯苓系常用大宗中葯材,可食用亦可入葯。根據全國中葯資源普查資料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品年銷售量達1000萬公斤,市場需求量大,效益好。
2. 茯苓的生物學特性
① 茯苓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是 22 ℃,菌絲在 15 ~35 ℃都能生長, 23~28 ℃最適, 5~0 ℃生長緩慢, 0 ℃以下停止生長。菌絲能耐 40 ℃以上的高溫,對嚴寒抵抗力也很強。
② 菌絲發肓要求較乾燥的環境,在含水分 40 ~ 50 %的段木中發肓較好。 要求土壤濕度在 25 %左右,空氣濕度為 70 %左右為宜。形成菌核後,窖內濕度 60 %即可。
③主要營養物質是纖維素, 某些微量元素和灰分物質。
④好氣,菌絲及菌核在生長過程都要求有新鮮空氣供應。
⑤土壤以排水良好、疏鬆通氣、沙多泥少的夾沙土(含沙60%~70%)為好,土層以50~80厘米深厚、上松下實、含水量25%、pH5~6的微酸性土壤最適宜菌絲生長,切忌在鹼性條件下培養。
⑥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陽光,強光對它有抑製作用。但從提高地溫和變溫角度看,陽光有一定作用。
3.栽種方法
茯苓菌生長要依賴松木提供養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樹為材料。在生產上主要採用干段木栽培和樹蔸栽培兩種。
3.1干段木栽培法
3.1.1備料
每年10~12月選擇直徑300px以上的松樹砍倒,砍去其部分枝條,留下樹尾的樹葉,然後用鏟刀按樹的大小鏟去4~5面樹皮(以鏟至木質部為宜),鏟面間要留下兩指寬的樹皮4~5條,從上至下不宜有斷痕,留下的樹皮稱為引線(俗稱「留筋」)。經10~15天,待樹干曬干至出現有裂口後將其鋸成長70~2000px的小段,並按「井」字形堆垛於乾燥向陽處。段木垛上蓋草料,垛的四周開好排水溝,地面上撒殺白蟻葯,待敲之發出清脆響聲,兩端無松脂分泌時即可供用。
3.1.2選地整地
茯苓種植場地宜選擇排水良好的東、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為宜。土壤以黃砂土為好,粘土、砂礫土不宜種植,且不宜連作。選好地後,深翻時要除凈雜物,有白蟻危害的地區需用殺白蟻葯進行土壤消毒。在茯苓接種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塊,徹底除凈雜物,四周挖人字形排水溝。接種前1周按15g/㎡遍撒白蟻粉於窖底及上面覆土層,防治白蟻危害。
3.1.3接種下窖
茯苓接種分春、秋兩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進行。桂南、桂東南、桂西地區氣溫回升較早,在清明前後接種較適宜;桂北、桂西北地區宜到立夏前後接種。一般當氣溫回升,土壤溫度達到10℃以上,料筒(干段木,以下同)含水量低於25%,用小錘敲擊料筒,發出「咚、咚」的清脆響聲,表明料筒已干,就可以進行栽培了。敲擊料簡時,如果發出沉悶的響聲,就表明料筒太濕,還需讓其繼續乾燥。最佳栽培時間宜選在農歷2月中下旬至3月份天晴的時間內。栽培前一天,先要將栽培場地中的塊狀土壤打碎,平整;用0.1%的高猛酸鉀溶液將料筒噴霧消毒,次日便可開始栽培了。
接種前,在整好的種植地內順著坡向開窖,窖深500px,寬40~1250px,長度依段長而定,稍平整窖底,撒上殺白蟻葯並與土拌勻。用菌種接種時,首先,在盛有10斤清潔水的塑料桶內放1湯匙食鹽,搖勻,讓其溶解;將料筒的一個去皮部位呈直線狀用刀或斧砍3個小口,然後,將每2節料筒的砍口部位橫向緊靠;把袋裝或瓶裝的茯苓菌種在盛裝食鹽水的桶內滾動消毒,接種者的雙手也要進行消毒,然後,將盛裝茯苓菌種的塑料袋撕開,把茯苓菌種掰成小塊狀,放在料筒的砍口部位和料筒兩頭的鋸截面處,放葯者在戴上膠手套和口罩後,在料筒上和周圍,再均勻撒上防治白蟻的「滅白蟻葯」,從料筒兩頭鏟起細土,輕輕地蓋在料筒上,蓋土厚度10~375px;間隔750px,再栽培下兩節料筒。如此重復進行。一廂種完,自然就成了田埂狀,要求表面呈魚背形,並蓋上寬幅(規格2m)地膜,壓緊。間隔1250px,再種下一廂。每種完兩廂,與廂平行開挖一條深1000px的排水溝,一塊場地栽培完畢,周圍要開挖深1250px的排水溝。具體要求是:在栽培時,要從栽培場地的高端向低端進行;一袋茯苓菌種可接種12節料筒,一袋「滅白蟻葯」可撒在12節料筒周圍;每10斤食鹽水可消毒10袋茯苓菌種後,重新更換。一般一畝地需要料筒1776節,茯苓菌種150袋,「滅白蟻葯」150袋。所有栽培者在進食前,雙手先用清水清洗一遍,然後擦上肥皂,再清洗,最後,用清水將雙手清洗干凈。
用鮮茯苓塊接種則在段木的上端鋸幾處,將鮮茯苓塊貼上,輕輕摩擦後用手壓緊,用土覆蓋。
3.2樹蔸栽培法
3.2.1備料
利用伐木後留下的樹蔸作材料。在秋、冬季節伐松樹時,選擇直徑12厘米以上的樹樁,將其周圍15m范圍內的雜草、表土鏟除干凈,灌木砍掉,深挖40~50厘米,讓樹樁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後在樹樁上鏟去4面樹皮,留下4條兩指寬的引線。樹樁下的粗大樹根也可用來栽茯苓,每條樹根鏟皮3向,留3條引線。根留1~1.5厘米長,過長即截斷不要,使樹蔸得到充分暴曬至干透。干後可用草將樹蔸蓋好,防止降雨淋濕。
3.2.2下種
茯苓接種分春、秋兩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進行。桂南、桂東南、桂西地區氣溫回升較早,在清明前後接種較適宜;桂北、桂西北地區宜到立夏前後接種。秋季各地氣溫相差不大,茯苓可在立秋前後接種。 在樹蔸樹根周圍撒下防白蟻葯粉,蓋一層薄土,再接菌種。接種方法有兩種:
①高樁接種法:松樹蔸較高,則在樹蔸近根處鋸一個深10厘米的缺口,將菌種木片緊放在缺口內,捆緊,用濕草紙包住後蓋土。
②矮樁接種法:適於矮樹蔸,在粗根基部側面削去樹皮,並將一根松段木(直徑10厘米,長80厘米,留一條一指寬樹皮,其餘削皮至木質部)曬干後靠在此處,然後把菌種木片緊靠粗根的去皮處和松段木上,用松木片覆蓋,壓緊。凡松蔸粗則接3~4個種點。
3.2.3覆土
矮樁樹蔸接種後覆土4~7厘米厚,堆成饅頭狀。高樁樹蔸接種後將土堆至接菌種處上面4~7厘米,蔸頂部露出地面。四周應開好水溝,溝兩邊撒一圈白蟻葯粉。
4.田間管理
4.1.查窖補缺 接種後7~10天,便可長出白色的茯苓菌絲,這時應檢查各窖內的菌情,以便及時補缺。①清晨露水未乾時在種植地內察看,若窖內段木已長有茯苓菌絲,則窖上土乾燥無露水;若窖上有露水,則說明段木未長有茯苓菌絲。②從窖旁把土挖開,發現段木下段已有白色菌絲生長,聞之有茯苓氣味,可確定為茯苓菌絲。如發現死菌和不上菌的茯苓窖,應隔7~10天再檢查1次。如第2次檢查仍不見茯苓菌絲,才可開窖從其它已上菌的段木中取出1段調到未上菌的窖內。或將未上菌的段木全部挖出,曬干水分,將剝口重新削過,另接上菌種。③要注意的是,茯苓菌種上菌1個月左右,在木面是見不到菌絲的。此時,大部分菌絲已入木生長。茯苓接種後1個月,不見基面菌絲,就誤認為不上菌而把段木撬開,會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4.2接種7~10天後,如果發現白蟻,應立即用殺白蟻葯噴灑在白蟻身上或蟻路上,進行防治。
4.3茯苓形成菌核(結苓)後,如發現茯苓露出地面應及時培土,雨季要注意排水。
4.4注意事項
①開好排水溝,雨後及時修溝排水。 ②因雨水沖刷、沙土流失,如筒木外露,要及時培土。 ③要徹底鏟除苓場內及窖面周圍的雜草、樹根。 ④頭年9~10月和次年3~5月,因茯苓生長快,苓場常會出現龜裂,要少量多次培土,防止茯苓和出地面"冒風",避免日曬炸裂或遭雨淋腐敗。⑤做好苓場防護工作,防止人畜踐踏。
5.採收加工
茯苓一般在接種後8~10個月成熟。判斷茯苓是否成熟的標準是:刨開苓窖如果茯苓的裂痕(裂口)癒合,不見白色苓肉,表皮顏色變成黑色,無白裂花紋;苓蒂已松脫,就表明茯苓成熟,即可採收,採收時從距窖1250px處把土刨開,再順序深挖,防止挖破挖漏,保持茯苓完整。。如果茯苓表皮仍有裂痕(裂口),清晰可見白色苓肉,表皮仍呈棕紅色,幼嫩,就表明茯苓仍未成熟,讓其繼續生長。
將採收的茯苓堆放在室內避風處,用稻草蓋嚴「發汗」5~6天,然後攤開晾1~2天。待水分蒸發後,重新堆起,再用稻草蓋嚴放5~6天後,去皮(或先剝凈鮮茯苓外皮),放入蒸籠內隔水蒸熟至透心,或用水煮熟至透心(煮時要換水3~4次,其標志是當水轉黑時便換水)。取出用利刀將其切成長×寬×厚=100px×100px×12.5px的方塊。然後將白塊、赤塊分別擺放在竹席或竹篩里,上覆1張白紙,置陽光下曬至全乾,要注意常翻動。如遇陰雨天可用炭火烘乾,但不可用明火烘烤,避免煙熏使茯苓片變黃,影響產品質量。
6.引申
6.1松樹頭栽培茯苓
用松樹頭栽培茯苓,可節省大量木材,成本降低。且比常用的松樹身栽植結茯苓期長、還可以增產40%左右,質量也比用樹身育出的好。具體方法如下:
一、備料。把新伐又無蟲蛀、無脫皮的松樹根挖出來,斬去橫根,剝皮留筋。剝皮要露出木質部,順樹根將樹皮相間縱削,每條樹根鏟皮3向,留3條引線,然後放在通風、乾燥處堆疊曬干。
二、造地。茯苓種植場地宜選擇排水良好的東、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為宜。土壤以黃砂土為好,粘土、砂礫土不宜種植,且不宜連作。
三、種植。1. 選好地後,深翻時要除凈雜物,有白蟻危害的地區需用殺白蟻葯進行土壤消毒。在茯苓接種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塊,徹底除凈雜物。每畝用白蟻葯4~5千克撒於地面,預防白蟻。同時把松樹頭鋸成平截面。選擇晴天種植。2.開窖擺料。窖底坡度以20~30度為宜。擺好木料後從下至上覆土並壓緊木料。將選好的茯苓種用削利的竹片切成小塊,貼在木頭和木尾交接的新口處,每10千克木料用種0.1~0.15千克。培土壓實。貼種後覆土,畦與畦之間開一條寬750px的排水溝。
四、茯苓種植45~60天,菌絲已基本傳遍木頭,這時應進行第一次鬆土。第二次鬆土在結苓後進行,把苓塊周圍的泥土挖松再培上。茯苓膨大時若出現表土爆裂,要及時培土,以免日曬爆裂影響長大。
6.2茯苓病蟲害防治
危害茯苓的病害蟲有很多種,其病原菌主要是木霉、青黴、麴黴等真菌,它們主要危害料筒。另外,軟腐病主要危害茯苓子實體(長成的大茯苓)。
預防方法是:備料時將料筒先在地下墊枕木後碼起,下雨前,最好在料筒上蓋地膜或稻草,以防被雨淋濕。在栽培前一天,用0.1%高錳酸鉀溶液或1:800的多菌靈懸濁液(水液);將所有料筒噴霧一次,以殺死真菌孢子或菌絲體。如果發現長成的大茯苓表皮軟腐,應及時採收加工。
危害茯苓的害蟲也有很多種,但最大的天敵是白蟻。可以說,能否防治白蟻,是茯苓栽培者能否獲得栽培成功和效益的首要條件。
白蟻的防治方法介紹。
①選冬場時避開蟻源,清除腐爛樹根;
②冬地周圍挖1道深1250px、寬1000px的封閉環形防蟻溝,溝內撒石灰粉或以臭椿樹理於窖旁;
③引進白蟻天敵――蝕蟻菌;
④在苓場四周設誘蟻坑,埋入松木或蔗渣,誘白蟻人坑,每月查1次,見蟻就用「滅白蟻靈」粉劑塗撒在白蟻身上,那麼,白蟻便會中毒相互傳染,最後傾巢死亡。
⑤加呋喃丹防治法 這是一種在栽培茯苓時另加農葯呋喃丹防治白蟻的方法。在栽培茯苓時,先在栽培場地分廂栽培時,每隔1尺遠挖深約375px的小坑,坑中放入枯松樹枝和干松毛,同時放一塊大拇指大的茯苓菌種,並在松枝松毛周圍均勻地、輕輕地放上10克呋喃丹(顆粒),最後蓋土。覆土後,按前面方法栽培。

⑼ 土茯苓的種植技術視頻

生長習性:

栽培技術 :

資源分布:

閱讀全文

與土茯苓種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硫酸銅的分析方法 瀏覽:315
豬不吃怎麼辦最有效方法 瀏覽:659
oppo手機hd怎麼關閉兩種方法 瀏覽:500
高精度電阻測量方法 瀏覽:419
手機卡頓流量解決方法 瀏覽:614
簡單小吊燈的製作方法 瀏覽:417
物聯卡使用方法 瀏覽:88
千秋架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654
病毒培養方法和技巧 瀏覽:160
冬天生菜種植時間和方法 瀏覽:686
絕緣電阻檢測方法 瀏覽:475
椴樹蜂蜜的食用方法 瀏覽:524
污水裡臭氧檢測用什麼方法 瀏覽:464
石膏三相分析測定標准方法 瀏覽:893
超凡先鋒訓練方法 瀏覽:159
小兒發燒快速退燒推腳掌方法 瀏覽:718
古詩鑒賞的抒情方法有哪些 瀏覽:67
檢測年齡最准確的方法 瀏覽:87
粉色翡翠鑒別最簡單方法 瀏覽:589
膀手擊肋的正確方法 瀏覽: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