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洋姑娘的種植方法
1、育苗方式
主要採用塑料大棚或中棚育苗,苗床設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並選用前茬未種過果菜類 的地塊。每畝菇娘需大棚或中棚育苗面積30m2。
2、浸種
通常用50℃左右的溫水浸種,水量約為種子的4~5倍,一面倒水一面攪拌,待水溫降到30℃左右為止,然後室溫放置浸種。浸種期間每隔8~10小時換一次30℃左右的溫水,浸種時間一般為24小時。
3、催芽
菇娘因種子小,用量少,一般採用細沙拌種法催芽,細沙用量約為種子量8~10倍(細沙需用沸水消毒),用濕布將種子包好,在20℃~25℃條件下催芽。每天翻動兩次,並用溫清水淘洗,以利於散發大量呼吸熱、呼吸氧氣、排除二氧化碳,淘洗後繼續催芽。3~4天即可出芽。
(1)燈籠果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洋姑娘又被稱為燈籠果,是一種非常美味的漿果,可以作為水果食用,也能當成蔬菜做飯。洋姑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包括維生素C和維生素B等,
所以食用洋姑娘不僅能美容養顏,抗壞血病,對於癌症的預防也是有顯著的效果。維生素B對於消化功能和體內油脂的代謝都有非常大的調節作用,所以多吃洋姑娘對身體好處多多的。
洋姑娘還富含礦物質,其中鐵元素的含量尤其豐富,以至於霜降後它會呈現出火紅的顏色。經常食用洋姑娘可以達到很好的補血作用。
『貳』 黃姑娘的種植技術
選好地,果園山地,平地均可,首先整好地,打好床,床寬以1米為好,有利於管理操作,種子先催芽,種子芽露白開始播種,播種後蓋細土或細沙0.8cm。7天後出苗,28天左右,當小苗3-4葉時即可栽苗,採用大壠雙行,行距60-70cm,株距20-25cm,每穴定值雙侏。
要想豐產早產,栽植種根,整地時施足農家肥,如施化肥畝施二銨15公斤,鉀肥5公斤。施肥後起壠,然後將壠溝摟平,擺放姑娘根,雙然後趟壠蓋土,摟平。出苗後開苗,株距20cm左右。生長期間,鏟趟除草,噴施二次矮狀素,以防徒長。在收果前噴二次代錳防承娘斑點病。噴二次化磷酸二氫鉀,提早熟,增高產。
八月中下旬,果實紅色開始採收,熟一批摘收一批,到9月中旬可全部收完。
姑娘果種植技術:
1、姑娘果種植園地選擇。燈籠果喜歡生長在腐殖質較多、疏鬆肥沃的土壤中。山坡建園,應選擇坡度不超過10度的緩坡地帶。
2、定植。株行距為1米×1米,定植穴深、寬各40厘米,每穴施農家肥5公斤。定植時將苗放在坑內,一人提苗,一人培土,踏實,澆足水,定植後要求穴面比地面低8-10厘米,以便生長季節保持水分。
3、修剪。燈籠果栽植後第二年開始結果,果實2-3個生長在一個果穗上。苗木定植的當年應選留4-5個生長健壯的基生枝,從第二年起每年各留4-5個生長健壯的基生枝,一叢一般保留16-20個基生枝。4-5年每棵樹可形成5-15公斤的高產。但是株叢內枝條過密,通風透光不良,骨幹枝下部易光禿,內膛無果,產量低。因此,進入結果期要特別注意修剪工作,保持通風透光。方法是:對過密的株叢,採取疏剪衰弱枝、回縮多年生枝以及剪除多餘的基生枝。
4、田間管理。應特別注意加強土壤管理,清除雜草,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在開花前和新梢生長期,遇乾旱天氣要及時灌水,每年施肥2--3次。每年在10月中下旬落葉後埋土防寒,埋土厚度以不露枝即可。解除防寒在4 月中旬左右,這樣可以保證株叢正常生長、結果。
『叄』 燈籠果種植時,我們應該如何預防病蟲
燈籠果具體病蟲害為白粉病和透翅蛾。白粉病:具體傷害葉片,始發站期在葉片表層或反面有一層白粉末狀霉層,由乳白色變為深褐色,上邊散生灰黑色顆粒物,並湧向葉莖,果蒂及其枝條上。透翅蛾:一般以稚蟲傷害燈籠果主莖的枝條,芽跟葉,使被害枝幹掉下來,凋萎變枯。
採用根狀莖營蕎繁殖是人工栽培常用方法。根狀莖繁殖具有繁殖快、易於掌握、易保苗、植株健壯等優點,酸漿的根狀莖生有許多不定芽,在北方於清明前後刨取野生酸漿的根狀莖,選無病、無蟲害的根狀莖做「栽子」,以壯者為好,剪成10cm左右的小段,每段留有2-3個不定芽,把剪好的根狀莖小段條播於溝里,行距約50cm,株距10-13cm,澆水,水滲下後覆3-5cm厚土,防止透風抽干,並順構將土耙勻,鎮壓後澆水,用鐵耙將溝攏成平畦,在氣溫18℃左右,14-15d出苗,可連續生長4-5年。
『肆』 燈籠果在哪個季節種植
燈籠果性喜溫,不耐霜凍。
1.種子播種。種子發芽以30℃左右發芽迅速;幼苗生長期20~25℃、夜間不低於17℃適宜生長;
開花結果期白天以20~25℃、夜間不低於15℃為宜,否則易引起落花落果。
氣溫10℃以下植株停止生長。0℃以下植株受凍。
經調查看,幼苗耐低溫能力不成熟,所以露地生殖時期不能過早,而必須在晚霜過後方可栽植。
2.採用水平播種法,在春季從株叢向外開成放射形縱溝,深度15cm左右。選擇發育健壯的1年生新枝,將枝條向下彎,水平引向縱溝,使整個枝條緊貼溝底,溝內可放幾根枝條,枝條間需留有一定距離,以便新根生長,然後在溝內填土,枝條頂端露出地面。分次進行培土,使新梢基部生根。秋季落葉時將每個帶根的新株與母株分離,成為獨立的植株。水平壓條操作簡便,成活率高,而且苗木健壯。
『伍』 燈籠果的生長環境
燈籠果可適應從零下40℃低溫到42℃的高溫,在所有種植番茄的地方都可以存活,這決定了它適合進行大規模的栽培。
燈籠果喜歡生長在腐殖質較多、疏鬆肥沃的土壤中。山坡建園,應選擇坡度不超過10°的緩坡地帶。
燈籠果生長在一個果穗上。苗木定植的當年應選留4~5個生長健壯的基生枝,從第二年起每年各留4~5個生長健壯的基生枝,一叢一般保留16~20個基生枝。4~5年每棵樹可形成5~15公斤的高產。但是株叢內枝條過密,通風此,進入結果期要特別注意修剪工作,保持通風透光。
方法是:對過密的株叢,採取疏剪衰弱枝、回縮多年生枝以及剪除多餘的基生枝。 應特別注意加強土壤管理,清除雜草,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在開花前和新梢生長期,遇乾旱天氣要及時灌水,每年施肥2~3次;每年在10月中下旬落葉後埋土防寒,埋土厚度以不露枝即可。解除防寒在4月中旬左右,這樣可以保證株叢正常生長、結果。
燈籠果主要病蟲害為白粉病和透翅蛾。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始發期在葉片表面或背面有一層白粉狀霉層,行防治。
『陸』 燈籠果應該種在哪種土壤中
園地選擇:燈籠果喜歡生長在腐殖質較多、疏鬆肥沃的土壤中
『柒』 醋栗是一種怎樣的水果如何才可以種植
醋栗種植技術與注意事項
『捌』 青海適合種植 燈籠果 樹嗎
青海的西寧市、海東市,和海西州部分地區,是適合種植燈籠果樹。
其他屬於高寒地區的州、縣,不適合種植燈籠果樹。
燈籠果栽培技術:
播種
播種時間:地膜覆蓋育苗移栽,播種期一般選擇當氣溫穩定通過5℃以上時,棚內溫度達10℃以上時,即可播種。
播種方法:播種宜選無風的晴天下午進行。在平整的床面上澆足底水(紙筒營養土要澆透)。底水的滲水層深度約為6至8厘米。待水滲下後,在床面上或紙筒內撒一薄層營養土,再點播催好芽的種子,每穴3粒,隨後覆細干土0.5至1厘米。覆土要及時,均勻,覆土後加蓋一層清潔的塑料膜,以提溫保墒,待幼苗頂土時除去。
選地
選擇肥力中等,質地疏鬆,結構好,易於排水,避風向陽,土層較厚的黑沙土種植燈籠果為適宜。一般耕翻深度25至30厘米。深耕增進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肥力,改善通氣性能,增加土壤溫度,蓄水能力加強,好氣性微生物活躍,從而分解出更多的有效養分,有利於燈籠果植株的生長發育。土壤深耕後可將病菌孢子、害蟲、蟲卵和雜草種子等埋到較深的土層內,使雜草種子喪失發芽能力,能把土壤深處的蟲、卵、蛹及一部分雜草根翻到地表面凍死,減少病蟲草危害。同時,深翻能使土壤疏鬆,有利於燈籠果根系生長和根群發達。
燈籠果要高床栽培,壟高25至30厘米。有較厚的疏鬆土壤覆蓋,可以減少水分蒸發;而雨水又由於蒸發面擴大,利於加速水分散失而便於排水防澇;利用高床改變了土壤水、熱、氣的狀況,也就促進了土壤養分的釋放,使燈籠果發育快,早熟3至5天,增產5%以上。
苗期
溫度:出苗前應密封保溫、增溫促進幼苗迅速出土。幼苗出土後,以白天20至28℃,夜間14至17℃范圍較適宜,溫度過高會引起幼苗徒長和花芽質量降低。
水分:播後苗前一般不澆水。出苗後選晴朗無風天氣,覆1次乾燥細土,厚0.5至1厘米,用來彌縫、緩苗,移植前盡量不澆水,根據苗情需要補水。移植前日傍晚,在播種床內澆水,以便起苗。
間苗:及時間苗使幼苗有一定的營養面積,是培育壯苗的關鍵。一般間2次苗,第一次間苗是在真葉露心時進行,留2至3株壯苗;第二次間苗是在2至3片真葉時進行,留1株壯苗。
施肥:把所有要施的農肥、化肥都做底肥,隨打壟時破壟夾肥施入以滿足燈籠果後期對肥料的需要。好處有三個:一是見效快;二是配方施肥養分全;三是不易貪青晚熟。
定植
大田栽植株行距為1×1米,定植穴深、寬各40厘米,每穴施農家肥5千克。定植時將苗放在坑內,一人提苗,一人培土,踏實,澆足水,定植後要求穴面比地面低8至10厘米,以便生長季節保持水分。栽植後應特別注意加強土壤管理,清除雜草,遇乾旱天氣要及時灌水,每年施肥2至3次。每年在10月中下旬落葉後埋土防寒,埋土厚度以不露枝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