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養好淡水魚
要養魚先養缸,買些便宜的小魚養好一缸水先!然後再根據你要養的魚習性和容易生的病去養!養魚也是很好玩的事情!
② 怎樣養淡水魚 (室內)
1.淡水魚類養殖的基本概念
淡水魚類養殖是將魚種投放到水體並加以一定的飼養管理,或對水體中的魚類資源進行繁殖和保護,從而獲得高產量魚的生產方式。目前中國的淡水魚類養殖品種有30餘種,根據養殖魚類的特點,水體條件,以及養殖措施等,淡水魚類養殖分為如下方式:
根據養殖魚類對水溫的要求分類:溫水性魚類養殖,一般水溫為15_30℃,如鯉魚、草魚、鰱、鱅、鯽和團頭魴等;冷水性淡水魚類養殖:一般適溫為10_20℃,如虹鱒、細鱗魚等;熱水性魚類養殖:一般適溫為18_30℃,如羅非魚、淡水白鯧等。
2. 根據養殖水體條件,養魚種類和規格、水域類型及養殖措施,淡水魚類養殖又分為如下方式:
a. 靜水養魚和流水養魚
b. 單養、混養和套養
c. 池塘養魚、稻田養魚、河道養魚、湖泊養魚、水庫養魚、網箱養魚、圍網與圍欄養魚及工廠化養魚等。
d. 精養、半精養、粗養等。
3.以下就池塘魚類養殖技術的重要環節,做一要述。
池塘養魚
池塘養魚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的養魚方式,目前產量約占淡水養魚的60%以上,具有投資小、收益大、見效快、生產穩定等特點。
魚池條件:
面積:一般成魚池面積為5_10畝,這樣易於管理。親魚池、魚苗池、魚種池以3-5畝為宜。
水深:一般成魚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嚴寒最厚冰層以下1.5-2米為宜。魚苗池、孵化池水深為1.0_1.5米為宜。魚種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質:水源充沛、水質良好是養魚的根本條件。
底質的要求:池塘底質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4.放養前的准備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雜草、雜質、平整池塘。
a.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過池底凍結、乾燥和爆曬來清除敵害,改良底質。
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b.注水和培育水質
池塘消毒後,待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魚種放養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質。
5. 魚種放養
放養大規格魚種是池塘養魚的一項高產措施。大規格魚種具有抗病力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的特點。在池塘飼養條件下,草魚一般放養體重0.25公斤的魚種,經過4個月飼養到秋季可達規格0.5_0.75公斤,如放養0.5_0.75公斤的可長到1.0_1.5公斤。鰱鱅魚一般放一齡魚種,12_18厘米規格,到出塘可達0.5_0.75公斤。其他魚如鯉魚、鯽和團頭魴都放養一齡魚種,密度偏稀一些,規格為12_14厘米左右,經過幾個月的飼養,鯉魚可達規格0 .5公斤,團頭魴150_350克,鯽魚100克以上。
6.高產放養模式:
各地根據多年養殖經驗,經過科學總結,制訂了許多放養模式,在此不一一列舉。在此僅介紹80:20放養技術:
1). 用上述標准方法准備池塘。
2). 將規格均勻一致的能攝食顆粒飼料的魚類(如鯽魚)的魚種和規格比較均勻的濾食性魚種(如鰱魚)放入已准備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別占總產量的80%和20%。
3). 以一種營養完全、物理性狀好的顆粒飼料,按規定的計劃和方法飼喂80%的魚類。
4). 在整個養殖周期中,始終將池塘水質維持在一個不會引起魚類應激反應的水平。
5). 在收獲時,主養魚(80%)的個體應大小均勻、達到上市規格。
7.魚種放養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養密度應根據池塘條件因地制宜。對於首次採用80:20池塘養魚技術的養殖者,每畝水面收獲時主養魚的重量不超過以下的限量:
a. 在增氧受限制、不能沖水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167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沖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267公斤;
c.在增氧和沖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400公斤;
d. 連同配養魚20%的重量,a、b、c三類池塘的總產魚重量分別為209公斤、333公斤和400公斤。
e. 若希望出塘平均規格為500克,則a、b、c三類池塘放養魚總數量分別為418尾、666尾和800尾。其中主養魚佔80%,配養魚養魚佔20%。
8.池塘養魚的飼養管理
好的管理是養殖成功的重要因素。養殖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最大的利潤。最大的利潤是通過維持生產成本與魚種的質量和數量、飼料的質量和投喂量、環境質量之間的平衡來取得的。科學的飼養管理具體可概括為以下八個方面:
a.經常巡塘,觀察池塘中魚群動態 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觀察魚類有無浮頭現象,浮頭的程度如何;日間可結合投餌和測水溫等工作,檢查魚活動和吃食情況。在高溫季節,天氣突變時,魚類易發生嚴重浮頭,還應在半夜前後巡塘,以及時制止嚴重浮頭,防止泛池。
b.除草去污,保持水質清新和池塘環境衛生,及時防除病害。
c.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適當水量,防澇抗旱,防止逃魚 根據情況,10_15天注水一次,以補充蒸發消耗,使魚類有充裕舒適的活動空間和良好的生活環境。
d.根據天、水溫、季節、水質、魚類生長和吃食情況,確定投餌量,及時做好防病工作。
e.做好全年飼料、肥料需求量預算和分配。
f.合理使用增氧機,投餌機等漁業機械,搞好維修保養和用電。
g.注意市場行情,及時安排出塘,有條件的地方可搞好輪捕輪放。
做好池塘日記記錄和統計分析 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魚種放養和計劃收獲、實際收獲記錄、投餌施肥記錄、水質管理和魚病記錄、經濟效益分析。
以上是池塘養魚技術的主要要點。用八個字可系統地加以概括:
a.水要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質,適宜的水溫,寬敞的水面;
b.種要有優質的品種和體格健壯的大規格魚種;
c.餌要有營養全面的人工配合顆粒飼料;
d.密以較高的密度獲得較高的產量;
f.混適當混養肥水性魚類;
g.輪搞好輪捕輪放,也可搞輪作即上茬養成魚,下茬養魚苗;
防認真做好防病治病的工作,貫徹"有病早防,無病先防,防重於治"的原則。
③ 淡水魚怎麼養
一般立秋後魚塘的水溫不再上升,到處暑時,水溫開始下降,魚類吃食又逐漸旺盛,這是一年之中魚類第二個黃金生長時期的開始,該期將一直延續到10月的上、中旬。因此,抓緊抓好九、十月份魚塘的飼養管理工作便是年內奪取高產、高效的最後一個機遇。這段時間的魚該怎麼養呢?
1、強化投飼,促魚長膘
有經驗的漁農說:「養魚如養豬。」的確,魚的生長也有階段性,通常3~7月份以長骨架為主,8~10月份以長膘為主。根據這一規律,該階段投飼要以質量較好的顆粒料為主,重點放在吃食魚的催膘育肥上,同時要注意精粗飼料的合理搭配,既保證營養的充分全面,又要兼顧產品上市在即必須考慮耐運輸問題。混養了鰱鱅的魚塘可適量施肥,方法是少量多次,並以無機肥為主。當然投飼量和施肥量必須根據魚的吃食活動情況、水質肥度、天氣變化等靈活掌握,一般以喂到七、八成飽、水的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為好,切忌喂得過飽,畢竟9月份是魚病高發期,飽食易引發魚病、出現泛池等意外。
2、調節水質改善環境
2.1定期加註新水。該階段池水溫度仍然較高,魚的攝食量大,排泄物也多,應每隔7~10天加註新水一次,每次的加水量一般使水位提高0.2~0.3m就行。同時盡量保持最高水位,使之具有較大的魚類活動空間,這樣利於長膘增產。水源比較緊張的地方,可先排出一部分魚池老水,隨後再加入新水,其效果也比較好。
2.2潑灑生石灰水。每半個月一次,每畝水面用好的生石灰(塊狀)10千克~15千克,兌水化成漿後趁熱全池遍灑,食場(食台)和深水處多潑一些。生石灰不僅有消毒殺菌、防病治病的作用,同時還有中和水體中的有機酸、調節酸鹼度、釋放池底被淤泥吸附的氮、磷、鉀等營養素,提高池水肥度,增加鰱鱅魚的餌料生物和水中溶氧等好處。但需注意若池水的氨氮含量過高則不宜施用生石灰。
2.3適當延長增氧機的開機時間。進入9月份以後,魚池的載魚量已明顯加大,水中溶氧便成了制約飼料利用與魚體生長的關鍵,因此凡安裝了增氧機的魚池每天可延長1~2小時的開機時間。盡管增氧機的實際增氧能力是有限的,但同時攪動了池水,打破了溫躍層,有利於改善水域環境。
2.4施用水質改良劑。光合菌制劑、益生菌制劑等水質、底質改良劑對調節水質、改善水域環境有一定作用,可適當使用。
3、適時輪捕,加強管理
立秋後特別是處暑以後,有些魚已達到上市商品規格,若繼續喂養,不僅吃食多、長得慢,而且占據了一定的水體空間,增大了浮頭、泛池的危險隱患,為此應及時起捕上市,同時,這樣做還能加速未達規格的留塘魚的生長。
經過大半年的喂養,池底積累了較多的糞便殘餌,它們的發酵糜爛,往往會產生多種對魚類有毒有害的物質;此外,如遇天氣突變,會導致表層水與底層水的對流,其結果常常出現泛池死魚現象。因此,加強養魚人的責任心、加強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建議養殖戶在這兩個月內必須堅持有專人巡塘值班,重點做好防浮頭泛池、防洪澇災害、防魚病暴發、防特發事故,保衛好自己快到手的養殖成果。
4、魚病防治
農歷白露前後是養殖魚類暴發疾病的第二個高峰期,因為這時的水溫和水域環境條件非常適合多種寄生蟲和病原菌的大量繁殖。9、10月份常出現的主要疾病有指環蟲、三代蟲、車輪蟲和小瓜蟲等寄生蟲病以及由細菌引起的爛腮、腸炎等細菌病,通常的做法是先殺蟲、再殺菌普遍預防1~2次,具體的用葯方案可在當地魚病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下面介紹幾個防治爛腮與腸炎並發病的有效方法供參考:1)每100千克吃食魚每天用1~2克土黴素拌飼投喂,連喂3~6天;2)每100千克吃食魚每天用大蒜頭500克搗爛或大蒜素2克,外加食鹽200克拌飼分上、下午兩次投喂,連喂3天;3)每100克吃食魚每天用韭菜500克切細拌飼投喂,每天1次,連喂3~5天;4)每畝水面用菜油500克、生薑250克,先將菜油入鍋燒熟,再把切成碎末的生薑倒入油鍋內煎熬20分鍾,然後裝進桶中加適量水,攪拌混合後立即全池潑灑,食場處要多潑一些,每日用葯1次,連用2~3天,注意應在晴天的中午前後進行。
EM微生物益生菌在水產上的主要作用為:
1.減少病原微生物和不良藻類;明顯增強養殖對象的免疫力和抗病性,提高成活率。
2.浮游動物、有益藻類增多,特別是紅蟲明顯增多。
3.穩定和改善水質,水體清爽,不臭不腐,無硫化氫、氨氣等異味,能見度在25-50厘米的時間長且穩定,換水時間延長2倍。
4.魚蝦糞、下腳料等不會變成淤泥而呈散沙狀。
5.促進生長,增重率明顯提高。
河南神眾公司生產專用的水產微生物菌種-EM益生菌,免費技術指導。
所有水產養殖品種均適用,如魚、鰻、鱉、蟹、蛙、蝦、鱔、螺、蚌、泥鰍等。
所含微生物有:雙岐菌、芽孢菌、光合菌、乳酸菌、放線菌、醋酸菌等有益菌。
④ 淡水魚的養育
淡水魚混養是在水庫、池塘投放魚種的過程中,逐年增加異種、異齡魚的混養比例的-種飼養方式。從目前鮮魚市場看,淡水魚混養能夠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淡水魚混養的好處有。
(1)充分利用水體
水庫和池塘的水體是-個立體空間,特別是池塘,大多數面積小,深度淺,一般只有水層區和水底區之分。在投放魚種時,根據養殖魚類各自的生活習性,合理搭配各種魚種、魚齡的放養比例使養殖水體中呈現池塘如樓房,層層魚游盪的生動活潑的景象,使水體得到充分使用。
(2)廣泛利用餌料
淡水魚的餌料包括天然餌料和人工飼料。水體中的天然餌料為浮游生物、底棲動物以及底生藻類和有機屑三大類;人工投喂飼料為動物性飼料和植物性飼料。要達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水中天然餌料和提高人工投料利用率的目的,就必須在同一水體同時養殖各種食性的魚類,以確保各類餌料資源都能分別為各種生活習性魚類所利用,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產量。
(3)利用魚類共生
淡水魚混養可以以草魚為主,兼養鯉魚、白鰱、花鰱、鯽魚、羅非魚、鱔魚、甲龜等十幾種魚類,這些魚類混養在同一水體中除投喂一定的飼料外,還可以通過自體施肥來獲得食料。因以養草魚為主,投喂的日糧主要是牧草。草魚吃剩下的碎渣沉澱到水底,成為鯉魚、羅非魚等雜食性魚類的餌料,而草魚、鯽魚、羅非魚不斷地排出糞便,增加了水質的肥性,促進了浮游生物的繁殖,為鰱魚,鱅魚提供了餌料。鰱魚、鱅魚攝食浮游生物,有效地防止了因浮游生物過多而導致水體過肥,為草魚的生長提供了保障。黃鱔、甲魚等在養殖過程中能夠翻鬆底泥,加速有機質分解,為魚類提供餌料。
(4)節省育種費用
混養成魚的水塘,實行異種、異齡魚不同規格套養,既不影響成魚的生長,又可擴大魚種來源,在某種程度上解決魚種供應問題,節省購種費用。而且,這種養殖不需要增加魚種池和管理人員,省地、省工、省成本。
(5)效益好
淡水魚混養,不僅年均魚產量有較大幅度地提高,而且上市的鮮魚品種也明顯增多,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⑤ 家裡怎麼養淡水魚
想要飼養好淡水魚其實很簡單,只需要注意幾點即可。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水。魚不能離水,這是定律,一輩子都不能離開水。所以養好水才是關鍵。城市中的自來水是不能直接給魚使用的,因為自來水中被添加了氯氣和漂白粉,直接給魚換自來水,重則氯氣中毒死亡,輕則染白點病。自來水要困過之後才能給魚類使用,所為困水就是用敞口容器接滿水,然後太陽下暴曬兩天或以上,讓氯氣自行蒸發即可使用。
還有要注意您飼養的是熱帶魚還是冷水魚,如果飼養的是熱帶魚,到了冬天是需要加溫的。
給魚換水的時候也要注意水的溫差,魚缸里的水與要換的水的溫差最好不大於或小魚兩度。如果溫差過大,魚類可能因為冷熱交替而翻肚,有可能直接被激死。
還有一點經驗之談,換水的時候,不要把魚缸里的水全換掉,每次換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就可以。留一些老水,可以讓魚更適應一些。
第二點餵食方面,給魚類餵食最好應該要定時定量,不能多喂,喂多了水容易臟,而且魚抵抗力下降,容易染病,重者會使魚患腸胃炎,腸炎是觀賞魚中致命的病,因為腸炎真的不好治。
⑥ 養淡水魚怎麼養
溫帶淡水魚四季飼養要點
(1)春季:春天氣溫適宜,是金魚和錦鯉的繁殖季節。金魚的飼養工作主要集中在親魚的產卵和仔魚護理。當水溫在18-22攝氏度時,親魚會出現相互追逐的繁殖活動。一般在下午或傍晚時,將親魚換入新水中,第二天黎明就有產卵活動。臨產前的金魚應飼養在綠水中,以水色水質的穩定來控制親魚的性慾活動。產卵完畢後的親魚,應飼養在淡綠色的水中,或在清水中摻些綠水,用綠水保持親魚的性腺正常發育,一般7-10天後可進行第二次產卵。繁殖期間的親魚應盡量投喂活餌。在江南地區,每年的六月前後都有一個梅雨季節,這時陰雨連綿,各種有害細菌、寄生蟲大量繁殖,這是金魚的發病季節,無論親魚還是幼魚都應採取綠水飼養,減少換水次數,維持水質穩定,盡量減少刺激,投餌也應減少,特別是氣壓偏低悶熱的日子,投餌量要特別注意。遇有發病的金魚,應及時隔離,並用葯物提前預防。
(2)夏季:夏天氣溫較高,水溫多在25攝氏度以上,水中有害細菌、寄生蟲明顯減少,金魚很少患病。由於水溫過高,水中藻類明顯增多,水色轉綠時間加快,水中溶氧量減少,這時的飼養工作,重點是防止金魚中暑和缺氧。中午前後,應用遮蔭網或蘆簾,將池遮蓋2/3,即可防止水溫升高過快,也可給魚提供一個避暑的地方。夜晚要加強觀察,尤其是下半夜3-5點左右,是魚類最易缺氧的時間。遇到嚴重缺氧的魚池,要及時兌水或換水。如有充氧設備,傍晚後應及時開啟。白天如發現飼水水色變綠或有燙尾的魚,都應及時換水。露天飼養的錦鯉,更要注意及時換水,傍晚都要開啟充氧設備。
(3)秋季:秋天水溫適宜,春季產的幼魚都已達到成魚階段,這時應重點加強投餌,保持觀賞魚體形的肥美,所以催肥工作是秋季的飼養重點。當水溫在18-22度時,是水中有害細菌繁殖旺盛的時候,應加強觀察和葯物預防,避免觀賞魚的大批發病和死亡。由於秋天很少出現像霉雨季節數十天陰雨連綿的天氣,觀賞魚的發病程度較輕,但由於水溫適宜,秋天乃是觀賞魚發病較多的季節,只要積極預防,一般都可安然渡過。
(4)冬季:冬天氣溫較低,水溫多在10度以下,觀賞魚的發病率較低。此時魚類的體長已很難再增加,但魚類的肥胖度卻可增加,觀賞魚都已發育成型,這是觀賞魚購銷最繁忙的季節。這是的飼養重點是保持水質穩定,保持觀賞魚的健康。當水溫較低時,應及時將金魚移到室內或暖房過冬,或將魚池水位加深到40-50厘米,避免魚類凍傷。在北方,由於氣溫常低於0度以下,觀賞魚必須移到室內或暖房過冬。北方室內越冬的金魚,最好將室溫控制在7度以上,使金魚有覓餌活動,投餌可隔日或三日進行一次。若將水溫提高到18-22度時,金魚在暖房中可提前進行繁殖。
⑦ 怎麼養淡水魚
養魚先養水,養水要有合理方法,只有正確掌握了養水方法,才能獲得成功,以下是養淡水魚建立生態裸缸的簡單、必走步驟:
一、開缸前的准備:
1 裝備及材料:外濾桶(其它能容納陶瓷環的過濾器也可以)、充氧泵(包括軟管及沙頭等)、底砂(可以省略,使用時要先清洗)。
2 葯劑:硝化細菌。
3 闖缸魚:廉價的健康的清潔工作魚、飼料魚等。
4 外濾桶的濾材:
(1) 粗濾棉(兩層),主要作用是進行物理預過濾,如果包在外濾桶的進水口外,則更便於更換;
(2) 生化棉,主要作用是培養分解有機物的消化細菌,能提高水質澄清度;
(3) 陶瓷環,一般情況下,陶瓷環體積要佔全缸水體積的3~5%,主要作用是附著硝化細菌,以保證水質無毒性;
(4) 粗濾棉(一層),主要作用是物理過濾,打散、吸附細菌的代謝廢物。
其它種類的過濾設備可參照上述外濾桶進行設置。
(5)加熱棒(溫度達不到時配置)。
二、開缸步驟:
第一天,安裝設備(白天)——注水——鋪砂(6cm左右厚度,或不鋪砂)——裝備開始運行——檢查是否有漏水,以及裝備安裝是否有問題。
第二天,排水——重新注水(經過曝氣處理後的自來水即可)——運轉裝備(過濾及充氧,從此連續運行,不再關閉)——投入狀態好、體質健壯的魚闖缸——按說明加入硝化細菌。(其後連續十天,按說明繼續補充硝化細菌)
第七天左右,一般,分解NH3、NH4的亞硝酸菌群已經初步形成,但硝酸菌群的形成還尚需過些日子,此時水體內NO2的含量會出現峰值,闖缸魚容易出現不適。如果此時闖缸魚無任何異常,進食活躍,則可在第十天起逐日繼續增加闖缸魚的數量,並逐漸增加投喂量。
一個月後,生化系統就基本穩定下來了,可以考慮加入價高的主要魚群了。
三、日常維護:
定時換水(每周換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換水周期可適當加長,換水量可逐漸減少,但需以不出現褐藻為限。換入的水如果是自來水,要經過24小時的充氣,以去除自來水中的余氯,減少對硝化系統及魚的傷害。如果自來水水質較好可省略。
四、注意事項:
1 加入闖缸魚後,如果出現異常,則盡快換水(部分換水)。
2 過濾及充氧設備盡量不要中斷運轉,以免硝化菌死亡。
3 過濾桶中的陶瓷環總體積要達到缸水體積的3~5%;
4 水體含氧量與生物過濾效率相關,在不影響觀賞的前提下,盡量增加充氧。
5 硝化細菌建議選擇進口名牌的,國產雜牌的盡量不要用。
6 過濾系統的物理過濾及生物過濾,僅能保證水質的清澈及無毒性。而水溫、PH值、硬度都是影響魚只健康生活的重要因素。建議參考具體資料,進行相應調校。
7 定量定時餵食,不要讓魚吃得過飽,不要留殘餌。
⑧ 如何養殖淡水魚
1、水溫:一般熱帶魚20~32度。水草18~28度。一天變化不得超過4度。 加溫時一天2~3度為宜,治病時加溫至30度。
2、放魚:換環境時第一周最危險。適溫30分鍾,整袋浸泡。混水20分鍾,讓魚自己游出來。
3、養水:最重要,培養菌態,穩定水質。最少一周,最佳一個月。為了讓生態維持平衡,增加新魚以每個月 5 條為宜。
4、菌肥:用金寶貝微生物菌肥養魚,不但能促進水中微生物、浮游生物、小動物加速繁殖,且其中的有效菌可促進各種有益菌種的擴繁。此外,菌肥中的有效活菌還可促進水中飼料殘余物和排泄物分解,凈化水體,改善水質。
5、加水:天然水最佳;其次為自來水加水質穩定劑;再其次自來水靜置或打氣三天,不可超過七天。
6、開燈時間:連續6~8小時。過多、強:容易使水質優氧化,水變綠色,長青苔,藻類。過少、弱:水草光合作用不足,長不好。水草面積約占底面積15~20%。
7、維持滿水位,既美觀,又不會水花四濺,降低水流聲。不可使水位降低超過3厘米,這會讓水質變化過大,較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