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村土方法蚯蚓怎麼養越詳細越好
供養殖企業(戶)參考:一、蚯蚓最適宜的生活溫度為攝氏20度左右,低於5度即休眠,零下20度則死亡。而13度以上就能正常繁殖。若超過40度即會爬走或死亡現象。因此養殖蚯蚓一定選擇適宜的溫度環境條件。二、蚯蚓養殖一定保持一定的水分,過干則會死亡,過濕也難以生存。我們常見大雨過後由於大量雨水滲入地下,許多蚯蚓從深層泥土中扒出,直至曬干而死,即是這個原因。一般保持養育基料,用手捏成團但擠不出水即可。三、基料的選用。可以有多種選擇。最好是經過發酵的牛糞,顏色變黑後可使用。如果認為不衛生,也可以選用較松軟的園土。還可以選用撕碎並用水浸透的馬糞紙或草扳紙與園土拌勻而成,也可以將園土摻些鋸末。以上均為較好的養殖基地。四、飼料:蚯蚓喜食較甘甜營養豐富的食物。米湯、淘米水、稀粥以及腐爛的瓜果都是較好的飼料。但是注意,食物發酵要散發熱量,為此養殖的飼料應先發酵再採取投放,避免在養殖容器內發熱影響蚯蚓的存活。投料時間應根據蚯蚓吃食情況加以掌握。一般,溫度越高,吃食越多,飼餵食時間越勤。在15--28度時最好2~3天飼喂一次。五、養殖容器:可採取木箱、瓦盆、木桶、瓷盆均可,但需易於滲水、透氣。六、管理:除了注意防雨、防曬、保持適當溫度、濕度與及時飼喂料外,要注意適時清理蚯蚓的排泄物。半年左右更換部分基料,另添一部分新的基料。
② 怎麼養蚯蚓方法最簡單
養蚯蚓最簡單的方法:
1、搭建蚓床:一般是用稻草搭建蚓床,先鋪稻草,再鋪飼料,再鋪稻草,如此反復。保證蚓床的寬度在50厘米左右,蚓床之間有適當的距離即可。蚯蚓以吃腐爛的食物為主,養殖的時候可以用動物的內臟,腐爛的植物或者是糞便當飼料,一般選擇使用糞便的比較多,因為比較好發酵,且成本比較低。
(2)蚯蚓怎麼養殖方法和技術視頻擴展閱讀:
蚯蚓的價值:
蚯蚓在土壤中穿行,吞食土壤,能使土壤疏鬆,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經過蚯蚓消化管的土壤,排出成蚓糞,含有的氮、磷、鉀的成分較一般土壤高數倍,是一種高效有機肥料。
蚓糞又可增加腐殖質,對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起很大作用,有人估計林地或果園每年由蚯蚓形成的土壤團粒結構每公頃達47t-170t,增加氮素75kg-125kg。
同時蚯蚓還可將酸性或鹼性土壤轉化為近中性。蚯蚓含蛋白質較高,其含量約占乾重的50%-65%,含18-20種氨基酸,其中10餘種為禽畜必需的。故蚯蚓是一種動物性蛋白添加飼料,對家禽、家畜、魚類的產量提高效果明顯。
③ 蚯蚓種及怎樣養殖
蚯蚓含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A、B族維生素等,營養豐富,是林蛙的理想活飼料。
小規模養殖可使用盆、箱、筐等容器。生產性養殖可以在房屋、大棚、山洞、窯洞內用養殖箱分層進行立體式養殖,在室外開溝或堆肥進行養殖。可以根據客觀條件及飼料的需要量,確定使用哪種養殖方式及養殖規模。
無論使用哪種養殖方式,都不能使用單一的基料和飼料進行養殖。使用單一的基料和飼料進行養殖,其產量遠遠不如使用混合的基料和飼料。
蚯蚓一般棲息在地表下10~20厘米深的土壤中。養殖時將基料放在料床上。室內養殖時可使用養殖箱養殖,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4000~9000條。養殖箱做成60厘米×40厘米×25厘米的敞口箱,箱底和側面應留有直徑1厘米左右的排水、通氣孔。箱內基料的厚度15厘米左右,應根據不同的季節和溫濕度進行相應的調整。
室外養殖時,可以在地面上做80~100厘米寬的畦,兩畦之間挖20厘米寬、15厘米深的溝。在畦上灑一層腐熟好的基料,厚度10厘米左右。養殖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10000~15000條。
在養殖過程中要保持基料的適宜溫度和濕度,可在基料上面覆蓋一層稻草或草簾,並經常噴水。
成蚯蚓每個月投喂2次飼料。一般在上次投喂的飼料被消化75%左右時,添加新料。每次添料的厚度為15厘米左右。
在高密度飼養條件下,當小蚯蚓多的時候,老蚯蚓就會搬家外逃。應及時採收蚯蚓。
④ 蚯蚓如何養殖方法
一、 蚯蚓的生活習性
1、 喜溫:15℃-25℃為最佳溫度,為了創造最佳溫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蓋塑料布, 夏季蓋稻草,多灑水降溫,0℃-5℃冬眠,0℃以下凍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長,北京地區10月25日扣棚,蓋塑料布,第二年4月10日揭掉,這樣蚯蚓生長到12月20日,以後至第二年2月10日,基本上處於休眠,從2月氣,防止因溫度過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時揭開10日以後,逐漸轉入最佳溫度,這時要特別注意高溫天塑料布。這時最辛苦,白天把塑料布四周揭開,早晚及時蓋好,並要及時澆水保濕,這樣從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長的春季產卵高峰期,高溫期,要防暑降溫,最好每天澆一次水,8月206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後至逐漸進入休眠。9月末,是蚯蚓第二次產卵高峰期。
2、喜濕、怕干:蚯蚓體內含水量80%左右,要求餌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 指縫滴水為准),所以要求養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這樣每天或隔1-2天,必須澆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澆透和下層料接上,澆水時間為冬季中午澆,夏季晚上澆,春秋季節可白天澆。
3、喜暗、怕光:蚯蚓晝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見活動覓食,養殖床要蓋稻草,保持濕潤、 遮光。
4、喜空氣、喜靜,疏鬆餌料有利蚯蚓生長,我們多年經驗是投料前將床翻支一遍(大 約20公分厚)增加透氣。這一點很重要,多年來,我們發現床土底層,蚯蚓數量很少,但餌料還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氣,這樣對蚯蚓生長不利。
二、 養殖方法
1、養殖品種: 赤子愛勝蚓,從日本引入的"大平二號"特點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熱抗寒,適於一年四季生產,蚓體、蚓糞產量高。
2、 養殖方式: 建場十年,我們一直堅持露天堆肥養殖,我認為,此法低成本,是大規模 生產蚯蚓產品的最佳方法,不須任何投資設備,利用一切空閑地,只要把未經發酵的牛糞、馬糞、豬糞做成高15-20厘米,寬1-1.5米,長度不限,放入蚓種,蓋好稻草,遮光保濕,就可養殖。我們從幾平方米開始飼養,一直到現在,二百多畝地擴繁都用此法,其優點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發酵一系列工作,餌料保持養分不受損失,提高了蚯蚓生長速度,易於在農村推廣應用。此法也有其缺點:一旦餌料發熱,蚯蚓死不見屍,夏季連雨天及暴雨過後,床內不透氣,有外逃現象。避免方法是讓每個養殖床都有新餌料。餌料搞堆塊狀,為蚯蚓創造良好自下而上條件。此種方法的關鍵是要使餌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過干過濕,否則餌料就會發熱造成死亡。
三、 繁殖和生長
1、 產繭量:大平二號蚯蚓每條年產繭在56-58個之間,其中春季佔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2、 孵化率:一個蚓繭平均孵出幼蚓5-8條,最多12條,但是發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條。不同溫度孵化所需時間,孵化率不同。
溫度 濕度% 15 20 25 30 30 50 70 90
孵化率(%) 89.3 95.6 80 57 11.7 84.6 89 38
孵化期(天) 40 25 20 16
幼蚓生長(天) 90 68 55 40
成蚓(天) 120 90 70 55
3、 生長期:期幼蚓體重增加緩慢,進入毓期後,增長也緩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後一個 月內,蚯蚓生長最快。此時採取可獲取高產。 另外,蚯蚓生長速度與餌料狀態有密切關系。盡管餌料相同,由於其碎細度不同,幼蚓的生長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餌料碎細狀態,避免餌料有大小團塊(如出現團塊,可用水澆濕搗碎),保證蚯蚓快速生長。
4、養殖密度:種蚯蚓數量,應控制在每平方米1萬條以內,生產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萬條),前期幼蚓3萬條/平方米,後期下降到2萬條。
5、產量:每平方米產量可達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產期只有8-10個月)餌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產1公斤鮮蚓,並可獲得70%蚓糞,我們多年經驗是5方牛糞產一噸蚓糞,鮮蚓50公斤
四、飼養管理
1、 餌料的投喂:及時喂給蚯蚓充足的餌料,是保證蚯蚓快速生長的重要措施。將餌料採用 堆塊上投法,厚度為10厘米,不要將床面蓋滿,不求平整,以便分離蚯蚓。
2、 蚯蚓養殖溫度:最佳溫度在15-25℃。冬季採用加厚養殖床到40-50厘米,餌料上蓋稻 草,再加塑料布,保溫、保濕,夏季力爭每天澆一次水降溫。分期飼養:可分成種子群、繁殖群、生產群,薄飼勤翻,每月給料2次,上料前先翻床,每次給料厚度為10厘米,始終保持餌料新鮮透氣,適時採收:夏季每月採收一次,春、秋季節每1.5月採收一次,採收後及時補料。 輪換更新:種蚓要每年更新一次,養殖床每年換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發展而造成種群衰退
3、 餌料:最好是牛糞、豬糞、馬糞、羊糞、兔糞,豬、羊、兔糞加秸桿、稻草。
五、 蚯蚓的採收 最佳方法是自然光照採集法。在養殖床發現蚯蚓,密度達到2-3萬條/平方米,80%個 體達到0.3克以上,是最佳採收時間。採收時,提取前24小時前澆足水,不可過干過濕,然後將養殖床上面10厘米餌料的70%集中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利用蚯蚓怕光的特點,逐層扒開,將餌料扒凈,最後,使蚯蚓集中在底層,達到收集目的。
⑤ 如何養蚯蚓
蚯蚓有「萬能釣餌」之稱,是大多數魚類都愛吃的美味佳餚。飼養蚯蚓使其保持新鮮,有活力,需注意如下幾點:
一.
飼養器皿,以透氣,能滲水的器皿為好,如花盆,竹筒,木盒等,如用花盆飼養應將盆底的排水孔用瓦片或小磚塊填住,以防蚯逃走,將飼養蚯蚓的器皿周圍撒一圈鹽也可以防止蚯蚓爬出器皿。
二
.飼養蚯蚓的食物以甜酸為主,西瓜皮,西紅柿,爛蘋果,香蕉皮,菜葉,淘米水,米湯等都是蚯蚓喜歡的食物。
三
.春冬季節飼養盆可放在陽台的向陽避風處。溫度較低時,要把飼養盆搬進屋內。夏秋季節要把飼養盆放在陰涼通風處,還要注意飼養的盆土,經常給盆土噴水,以保持盆土的潮濕性。
⑥ 蚯蚓養殖方法
蚯蚓養殖方法:
1、下種
將腐熟好的飼料調節好濕度後,沿著桑園開挖好的溝槽平鋪10 cm,然後均勻放入含卵塊及幼叫的蚯蚓種,上而再放5 cm的飼料。養殖密度可控制在2-2. 5 kg/m2或1-1. 5萬條/m2,原則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後期密度可逐漸縮小。
2、遮陰與防護網
蚓種放好後,溝上先覆蓋一層塑料防蚊網,再放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蓋。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濕。
3、溫濕度的調節
蚯蚓的最佳養殖溫度在20-27℃,和蠶兒對溫度的要求一樣。冬季桑園採用加厚養殖床到40-50 cm,餌料上蓋麥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樹枯葉、剪下的桑枝條加厚平鋪,再上蓋塑料布保溫保濕;冬季大棚、蠶室加溫需注意火爐必須通煙管,以防蛆叫煤氣中毒,另外,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70%80%,每天通風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結合通風每天澆1次水降溫,一般情況一星期澆1次水即可。
4、勤除薄喂
除蚯蚓糞、取叫蚯蚓繭或倒翻飼育床,結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糞料新鮮透氣,降低因糞料堆積過厚除蚯蚓糞不及時對蚯蚓造成感病的幾率,為蚯蚓的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5、分期飼養
蚯蚓飼養可分成種子群、繁殖群、生產群,薄飼勤翻,每月給料2次,每次給料厚度10 cm。分期飼養既有利於蛆叫的常規管理,又有利於蚯蚓的繁殖生長,防比病蟲害的發生。
6、蚓叫繭及種叫的處理
蚯蚓經過20天的飼養後,經異體交配產下大量的蚓繭,此時可以把種蚓和蚓繭分離孵化,把分離出的蚓繭、糞料及蚓糞混合物堆成新的養殖堆,保持好溫濕度,蚓繭孵化50%時可在堆上而再覆上10 cm糞料,約經20天即可完全孵化,此時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每1 m2可孵叫繭5-6萬,應及時分堆處理,可分成2-3份並覆上新糞料飼喂,經過常規管理約經過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長大。把從種蚓中分離出的種叫重新搭配後放入新糞料飼喂,20天後即可再次繁殖處理。
⑦ 蚯蚓怎麼養殖
蚯蚓的養殖方法如下:
1、容器:養護蚯蚓時,需要使用水缸或水盆,再對其進行清洗消毒。
2、基質:使用淤泥、動物糞便和腐葉土配製成土壤基質。
3、投苗:把蚯蚓苗放置在裝有基質的容器里。
4、養護:在土壤上覆蓋稻草遮光,並每周澆一次水,使蚯蚓快速繁殖。
蚯蚓養殖注意事項
蚯蚓養殖對密度的要求比較高,如果養殖密度太小,會很劃不來,而養殖密度過大,又容易發病,也很不好管理,所以做到正常的養殖就要有合適的密度。
蚯蚓生長需要氧氣,但主要是依靠土壤中的氧氣生存,所以必須要保證土壤的通透性。若土壤中缺少氧氣,蚯蚓就會變為暗褐色,而且爬行速度緩慢,最後死亡。所以在養殖過程中還需要進行適當的鬆土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不要用鋤頭否則會傷害到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