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立夏下姜種植方法

立夏下姜種植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9 11:10:14

⑴ 種植生薑技術

生薑栽培主要採用保護地栽培還是露地栽培?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專家:北方地區生薑面積最大的是地膜覆蓋栽培,其次是露地栽培,有小面積的中、大拱棚栽培。

露地栽培是傳統的栽培模式,一般在立夏(5月上旬)播種,霜降(10月下旬)收獲。由於北方地區無霜期較短,而生薑又不耐霜凍,因此,露地栽培的生長期較短是限制生薑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膜覆蓋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應用於生薑生產的簡易的保護地栽培模式。它的優點是不僅可以提早播種,延長生長期,提高產量,還可以增溫保濕、抑制雜草生長,減少中耕次數,從而可以省工省力,降低成本。採用地膜覆蓋可提早25~30天播種,比對照增產20%以上。具體做法是:播種後用寬1.2~1.4米的地膜拉緊蓋於溝兩側的壟上,取土壓緊地膜,使溝底與膜的距離保持15厘米左右,一幅地膜蓋兩行。幼芽出土後,待苗與地膜接觸時,打孔引出幼苗。5月下旬溫度已高,第一側枝開始發生時撤去地膜。

中、大棚栽培一般於3月底~4月初播種,11月上中旬收獲。不僅可以提早播種,還能延遲收獲,可進一步延長生薑生長期,從而比地膜覆蓋有更大的增產潛力。但由於設施投資較大,而不同年份生薑的價格差異較大,某些年份高產量不能保證高效益,因此中、大棚栽培的面積不大。

4.主持人:我們今天討論的主要是生薑有色地膜覆蓋栽培,那麼為什麼要用有色地膜覆蓋呢?

專家:有色地膜覆蓋栽培是結合透明地膜覆蓋進行的,也就是在透明地膜覆蓋的基礎上覆蓋黑色地膜。因為生薑不耐乾旱和高溫。用有色地膜覆蓋的主要目的是代替北方傳統的地上遮蔭技術。地上遮蔭的理論基礎是過去一直認為姜喜蔭而不耐強光,但通過近幾年對姜需光特性的研究發現,午間強光下生薑葉片雖然可能發生一定程度的光抑制,但它在長期生長發育過程中形成了較完善的光保護機制。目前地上遮蔭對姜生長的主要作用並非只在於降低了光強,而是在降低光強的同時,明顯降低了植株冠層的地溫和氣溫,並提高了土壤含水量,這對姜的生長更為重要。為此,我們經過多年試驗,研究出利用有色地膜代替地上遮蔭的技術措施,該方法不僅省工省力,操作簡便,成本低廉,而且有比地上遮蔭更好的降溫保濕效果,可更好地改善田間小氣候,促進植株生長發育。據統計,利用黑色地膜代替地上遮蔭每畝成本降低80~310元,產量增加8.0%~30%,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5.主持人:生產中傳統的降溫保濕方法是什麼?

專家:北方傳統的方法是地上遮蔭,即「插影草」,用穀草、玉米秸、柞樹枝等插成稀疏的花籬,通常是在姜播種後趁土壤濕潤插在姜溝的南側(東西向溝)或西側(南北向溝),高度為60~70厘米,稍向北或向東傾斜。

南方多採用搭棚遮蔭的方法,稱為「搭姜棚」。一般在幼芽出土後在畦面搭棚,將2~3厘米粗的竹竿或小木棍插於畦的兩側,在1.7~2米處橫綁小竹竿,上面覆蓋茅草或麥秸,然後用繩固定。

這種傳統的遮蔭方法是一項非常煩瑣的工作,勞動強度很大,每年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隨著農業產業化結構的不斷調整和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地上遮蔭材料成本逐年提高,遮蔭逐漸成為限制姜進一步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我們認為利用有色地膜覆蓋代替傳統的地上遮蔭有很好的推廣前景。

6.主持人:什麼時間進行有色地膜覆蓋?怎樣進行覆蓋呢?

專家:有色地膜覆蓋是在透明地膜覆蓋的基礎上進行的,5月初(生薑出苗前)選擇幅寬與透明膜相同的黑色地膜,覆在原來的透明地膜上,用鐮刀背將地膜塞緊就可以。

7.主持人:聽說近幾年,打孔黑膜、遮陽網等材料在山東姜區也逐漸用於生產,與這些遮蔭方法相比,黑色地膜覆蓋有什麼優點?

專家:主要是降低成本。從降溫保濕效果來看,黑色地膜覆蓋的降溫效果比遮陽網好,比打孔黑膜稍差,但保濕效果較明顯優於打孔黑膜和遮陽網,最終產量與打孔黑膜遮蔭沒有明顯差異,但明顯高於遮陽網。

8.主持人:要想種好生薑,就必須了解生薑的主要生長特性,請您就這方面談談好嗎?

專家:好的。姜起源於熱帶地區,在發育過程中形成了喜溫而不耐寒的特性,植株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左右。

生薑屬於中光性植物,在中等強度的光照條件下生長良好,但不同生長期對光強要求不同。生薑幼苗期生長量較小,強光容易造成地溫過高和土壤缺水,因此,常表現為植株矮小,葉片扭曲,生長不旺。但旺盛生長期要求較強的光照。

由於姜的根系不發達,吸水能力弱,因此不耐乾旱。土壤水分不足會導致生薑植株矮小,產量降低,而且根莖纖維增多,品質變劣。但是,姜也不耐澇,如果土壤積水,生長發育就會受阻,並容易引發姜瘟病和其它病害。

9.主持人:生薑對土壤條件有要求嗎?

專家:生薑對土壤質地要求不嚴格,無論砂土、壤土或粘土均能正常生長,但不同土質對其產量和品質有較大影響,壤土有利於植株生長與根系發育,產量較高,尤其是重壤土的生薑產量最高。另外,生薑喜歡微酸性土壤,pH值5~7范圍內生長良好,因此,栽培生薑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有機質豐富、通氣排水良好的土壤,鹽鹼澇窪地不適合種姜。

10.主持人:生薑對肥料有什麼需求嗎?

專家:生薑屬於喜肥耐肥作物,每生產1000公斤鮮姜大約吸收純氮6.34公斤,磷0.57公斤,鉀9.27公斤,鈣1.30公斤,鎂1.36公斤。生薑在全生育期吸收鉀最多,其次是氮,再次是鎂、鈣、磷。不同生育期,生薑對營養元素的吸收量不同,幼苗期對氮、磷、鉀的吸收量相對較少,大約佔全生育期總吸收量的12%;旺盛生長期對氮、磷、鉀的吸收量較多,大約佔全生育期總吸收量的88%。

11.主持人:生薑是無性繁殖的蔬菜,整個生長過程基本是營養生長,在栽培中應分幾個時期進行管理?

專家:根據生薑的生長特點和管理上的差異,可分為發芽期、幼苗期和旺盛生長期三個時期。

12.主持人:請您分別介紹三個時期的生長特點各是什麼?

專家:從幼芽萌動到第一片葉展開為生薑的發芽期,包括催芽和出苗兩個階段,大約需要50天左右。發芽期主要包括幼芽的發生、成苗和初生根的形成。播種前完成芽的萌動、破皮和鱗片的發生。播種以後,鱗片繼續發生,幼芽伸長,幼芽基部開始發根。同時,幼苗逐漸頂出地面,第一片葉很快展開,發芽期結束。

從第一葉展開到植株具有2個較大的分枝(俗稱「三股杈」)的時期為幼苗期,大約需要60~70天。這一時期主要生長部位是主莖和根系。幼苗期植株生長對水分要求比較嚴格,栽培中應特別注意水分管理。

從「三股杈」至收獲為姜的旺盛生長期,大約需要70~80天。此期按生長中心不同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從「三股杈」至9月上旬,為旺盛生長前期或稱發棵期。這一階段仍以地上部生長為主,地下根莖已經形成,但膨大速度較慢。9月上旬以後,生長中心轉移到根莖,稱為旺盛生長後期或根莖膨大期。

此時,地上部生長比較緩慢,營養大量輸送到地下部,根莖迅速膨大,是產量形成的最主要時期。

發芽期幼芽發生和生長所需的營養主要來自種姜貯藏的養分。因此,種姜的質量和播種質量是影響發芽期姜生長的主要因素。在栽培中要嚴格選種,科學催芽,精細播種,創造適宜的生長條件,以保證苗全苗壯。

13.主持人:培育壯芽是生薑獲得豐產的首要環節。那麼怎樣培育壯芽呢?

專家:培育壯芽包括曬姜和困姜、選種、催芽三個環節。

首先是曬姜和困姜。一般於播種前20~30天從貯藏窖中取出種姜,洗去姜塊上的泥土,平鋪在草苫或干凈地面上晾曬1~2天,也就是「曬姜」。室外溫度較高時(15℃以上)在室外進行,傍晚收進屋裡;外界溫度低時在室內進行。曬姜結束後,將種姜放在室內堆放2~3天,姜堆上覆蓋草苫,稱為「困姜」。

⑵ 生薑的種植技術

下種前,施足基肥,每畝施純氮15公斤,磷5—8公斤,鉀10—15公斤。露地栽培,5月初立夏前後播種,生薑播種芽尖朝下,每株2—3芽,畝用種600—700斤。保護地栽培可提前播種,在3月中下旬晴天播種,保護地播種需注意做好土壤透氣工作,連續晴熱天氣要揭膜,防止高溫危害。播種後最好用牛欄糞覆蓋,畝用2500—3000斤。
既保濕保肥,促進生薑前期生長,提高後段生薑抗旱能力,又提高地力,增強土壤通透性,有利於後期生薑塊莖生長,同時又減少雜草生長和病蟲害的發生。

⑶ 姜怎麼花盆種植

栽生薑的方法,生薑栽植宜在立夏前後,選擇粗壯、肥圓、無病無損傷、具有2~3個壯芽的姜塊,用600倍25%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溶液或
草木灰水浸種20~30分鍾殺菌。生薑喜肥,盆土宜用漚制一年以上的生活垃圾土(腐殖土),再適當摻些草木灰。選盆從美觀的角度考慮,選
擇紫砂盆、釉盆或白色塑料盆較好,盆底要帶排水孔,口徑要在30厘米以上。此外,長方形帶腳的花盆也可以。配土生薑是很耐肥的植物,配製
盆土時要加入較多的肥料。

同時由於生薑對土壤濕度要求嚴格,漬水容易腐爛,缺水又容易乾枯,因此還要考慮濾水保濕問題。先用半盆配好的
垃圾土再摻上500克腐熟的豆餅肥放在盆底層,再把配好的垃圾土裝盆七八成滿,然後將姜塊放在土面上,姜芽朝上或放平均可,輕壓後,覆
蓋2~3厘米的腐殖土,澆透水即可。家庭盆栽生薑冬季應入室避寒。炎熱季節要蔽蔭,並噴葉面水,以保持葉色青翠而不焦尖。花盆以透氣性好的瓦盆最佳。

盆土不用普通的田園土,若用林木落葉深處的地表土尤佳。澆水見干即澆,保持盆土濕潤。肥料可用家庭漚制的液肥,也可用化肥(全肥)。氮肥不宜過多,
以免盆姜的枝條過分長大,冬季停肥。從菜市購回的老薑,枝節上附有芽苞,將此枝節整個兒掰下後淺埋入花盆中(芽口朝上),覆土以不
見芽苞外露為度。20多天後即能抽生枝條,盆栽約30厘米。葉披針形(似竹葉),互生。花黃色,唇辨紫色並布白點,在溫帶生長,一般不
開花。枝葉全部衰老後剪除,能再次抽枝生長最好能翻盆換土,重新栽植。

⑷ 姜的種植 技巧

一、栽培季節
一般春季播種,霜前收獲。由於姜喜溫暖,不耐寒、不耐霜,所以必須在溫暖無霜的季節栽培。確定姜的播種期應考慮以下幾個條件:
⒈根據發芽所需的溫度,應在10厘米地溫穩定在16℃以上時播種;
⒉根據姜的生長習性,要獲得較高的產量,需有135-150天的適於姜生長的時間;根據本地的氣候條件,生薑一般於驚蟄後至4月中旬播種,播種過早,地溫低,發芽慢,播種過晚,則生育期縮短,降低產量。

二、整地施肥
姜發芽期由種姜供應營養,幼苗期生長緩慢,需肥較少,「三股杈」以後需大量養分,約佔全生育期總吸收量的88%。全生育期對肥料的需求以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較少,氮(N)、磷(P2O5)、鉀(K2O)的吸收比例為1:0.5:2。在中等肥力條件下,生產1000千克生薑產品,需吸收氮(N)5.76千克、磷(P2O5)2.54千克、鉀(K2O)11.47千克。施肥時應根據生薑需肥規律、土壤總養分和肥料效應,按照有機肥與無機肥、基肥與追肥相結合的原則,實行平衡施肥。生薑根系細弱、分布淺,生育期長,必須施足基肥。最好在冬前深翻風化土壤,翌年春耙細耙平。結合翻地,一般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千克、硫酸鉀30千克,或每畝施有機肥復合肥800千克、普鈣20千克做基施。基肥施入後進整地,可做成平畦,也可開溝待播。採用溝播,溝距為50-55厘米,溝寬25厘米,溝深10-12厘米。

三、播種
應選擇晴暖天氣播種。
1、優選種姜
應在前一年,從生長健壯、無病、高產的地塊上選留種姜。收獲後選擇肥壯、芽頭飽滿、個頭大小均勻、顏色鮮亮、無病蟲、無腐爛、無損傷、未受凍的姜塊做姜種貯藏。姜在播種前應先進行催芽。幼芽是幼苗生長的基礎,培育壯芽是獲得高產的基礎。壯芽的形態特徵是芽身粗壯,頂部鈍圓;弱芽的形態特徵是芽身細瘦,芽頂細尖。
2、培育壯芽
⑴曬姜困姜
播種前1個月左右,選晴天,將姜種平鋪在室外地上晾曬1-2天,夜晚收進室內防霜凍。通過曬種,可提高姜塊溫度,打破休眠,促進發芽,並減少姜塊中的水分,防止腐爛。曬種1-2天後,再把姜塊置於室內堆放3-4天,姜堆上蓋上草蓮,進行困姜,促進種姜內養分分解。經過2-3次反復曬姜困姜後,便可催芽。姜易受姜瘟病、炭疽病等重茬病害為害,所以在曬姜困姜的過程中,應嚴格淘汰干癟、瘦弱、發軟、肉質變褐色的姜種。
⑵催芽
催芽的方法有許多,如火炕催芽、溫室催芽等。
土炕催芽:就是利用農村的土炕進行催芽,先在炕上鋪一層麥秸,厚10厘米左右,麥秸上再鋪2-3層紙,將姜種一層一層地平放在紙上,堆放厚度60-80厘米。種姜排好後,讓其散散熱,然後再鋪一層10厘米厚的草,最上層加蓋棉被保溫。催芽溫度可通過土炕加熱或揭蓋覆蓋物來調節。
溫室催芽:先在簍筐內四周鋪放3-5層紙,將姜種頭朝上一塊一塊擺放於蔞筐內,堆放3-4層,再蓋上3-4層紙,把蔞筐放入溫室內,保持適溫催芽。
不論採用哪種催芽方法,溫度均應掌握在22-25℃之間。溫度超過28℃,雖發芽迅速,但芽瘦弱、徒長;溫度低於20℃,芽雖粗壯,但發芽時間長,影響播種。一般待姜芽生長至0.5厘米-1厘米時,即可按姜芽大小分級、分批播種。
3、掰姜種
播前,把已催好芽的姜塊掰成75-100克的小種塊,每個種塊上保留1個肥胖的幼芽。結合掰姜種,應再進行一次精選種芽,剔出芽基部發黑、或姜斷面變褐的姜塊。
4、澆底水
姜出苗很慢,土壤缺水會影響出苗,因此一定要澆足底水,出苗前一般不再澆水。
5、排放種姜
底水滲下後即可排放姜種。有平播法和豎播法兩種。平播時,將種塊水平放在溝內,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豎播時,種芽一律向上播種。
6、覆土
隨播種,隨用細土蓋在姜芽及姜種上,播完後覆土4厘米-5厘米厚。覆土太厚,地溫低,發芽慢;覆土太薄,則表土易乾燥,影響出苗。
7、播種量
每畝用種量為400千克-500千克。種姜越大,出苗越早,苗越壯、產量越高。因此,種塊應盡量大些。
8、播種密度
一般每畝保苗5500株左右。

⑸ 生薑怎樣在家種植方法

盆栽生薑的方法:
1.選種:生薑栽植宜在立夏前後,選擇粗壯、肥圓、無病無損傷、具有2~3個壯芽的姜塊,用600倍25%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溶液或
草木灰水浸種20~30分鍾殺菌。
2.肥料:生薑喜肥,盆土宜用漚制一年以上的生活垃圾土(腐殖土),再適當摻些草木灰。選盆從美觀的角度考慮,選
擇紫砂盆、釉盆或白色塑料盆較好,盆底要帶排水孔,口徑要在30厘米以上。此外,長方形帶腳的花盆也可以。
3.土壤:配土生薑是很耐肥的植物,配製
盆土時要加入較多的肥料。同時由於生薑對土壤濕度要求嚴格,漬水容易腐爛,缺水又容易乾枯,因此還要考慮濾水保濕問題。先用半盆配好的
垃圾土再摻上500克腐熟的豆餅肥放在盆底層,再把配好的垃圾土裝盆七八成滿,然後將姜塊放在土面上,姜芽朝上或放平均可,輕壓後,覆
蓋2~3厘米的腐殖土,澆透水即可。
4.溫度:家庭盆栽生薑冬季應入室避寒。炎熱季節要蔽蔭,並噴葉面水,以保持葉色青翠而不焦尖。花盆以透氣性好的瓦盆最佳。

⑹ 生薑可以在花盆裡種植嗎,怎麼種植

生薑屬於塊根莖植物,性溫。不僅是一種調味品,對於體寒受涼能夠起到暖身的效果,經常食用對於去除體內寒氣、濕氣有一定的效果。
生薑的種植時間,在南方一般為1~4月均,而北方天氣寒冷,一般在5月種植。生薑我們在種植時,只要取一塊生薑,對其進行保溫催芽,出芽後,將其切成小塊,每塊上面保留1~2個壯芽。生薑的繁殖是通過根莖進行的。因此,應該選擇那些健康完整並且外面美觀的姜塊。另外姜塊不要太大,上面應該有1~2個比較健壯的芽。如果沒有小塊的,也要以將大塊的將用刀或是手掰開,並將切口處用石灰或是草木灰進行消毒,然後再播種。
播種前,將姜晾曬1~2天後,用1:20的波爾多液浸種10分鍾,然後撈出,用砂子將其埋好,澆透水,並用塑料膜進行覆蓋,溫度保持在20~30℃,大約8~10天就會出芽。
將發芽的芽苗進行篩選,移栽到花盆裡,然後就是等著它慢慢長出姜葉,生薑的生長速度比較慢,一般要一個半月的時間才會見到第一片葉子長出。
長出第一片葉子後,要慢慢等待,這期間要注意澆水,不要太多,只要保持土壤濕潤即可,澆水最好是在早、晚進行。
當莖葉長至一定高度時,要為其進搭架,還要及時進行去頂。約兩個多月以後,其地下土裡的塊莖會開始膨大,這時候要保持光照充足、水肥充足,這樣對於產量的提高有利。
生薑的收獲期一般在霜期到來之前。在這之前我們應該進行適時的收獲。然後將收獲的姜進行合理的保存即可。中國菜園網提醒您,生薑喜溫濕、弱光環境,低於15℃會停止生長,在強光會枯萎。在種植期間,一定要把握好溫度、濕度以及光照。

⑺ 怎麼種生薑盆栽

盆栽生薑的方法,生薑栽植宜在立夏前後,選擇粗壯、肥圓、無病無損傷、具有2~3個壯芽的姜塊,用600倍25%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溶液或
草木灰水浸種20~30分鍾殺菌。生薑喜肥,盆土宜用漚制一年以上的生活垃圾土(腐殖土),再適當摻些草木灰。選盆從美觀的角度考慮,選
擇紫砂盆、釉盆或白色塑料盆較好,盆底要帶排水孔,口徑要在30厘米以上。此外,長方形帶腳的花盆也可以。配土生薑是很耐肥的植物,配製
盆土時要加入較多的肥料。同時由於生薑對土壤濕度要求嚴格,漬水容易腐爛,缺水又容易乾枯,因此還要考慮濾水保濕問題。先用半盆配好的
垃圾土再摻上500克腐熟的豆餅肥放在盆底層,再把配好的垃圾土裝盆七八成滿,然後將姜塊放在土面上,姜芽朝上或放平均可,輕壓後,覆
蓋2~3厘米的腐殖土,澆透水即可。家庭盆栽生薑冬季應入室避寒。炎熱季節要蔽蔭,並噴葉面水,以保持葉色青翠而不焦尖。花盆以透氣性好的瓦盆最佳。

盆土不用普通的田園土,若用林木落葉深處的地表土尤佳。澆水見干即澆,保持盆土濕潤。肥料可用家庭漚制的液肥,也可用化肥(全肥)。氮肥不宜過多,
以免盆姜的枝條過分長大,冬季停肥。從菜市購回的老薑,枝節上附有芽苞,將此枝節整個兒掰下後淺埋入花盆中(芽口朝上),覆土以不
見芽苞外露為度。20多天後即能抽生枝條,盆栽約30厘米。葉披針形(似竹葉),互生。花黃色,唇辨紫色並布白點,在溫帶生長,一般不
開花。枝葉全部衰老後剪除,能再次抽枝生長最好能翻盆換土,重新栽植。

⑻ 姜家裡如何種植

盆栽生薑的方法:
1.選種:生薑栽植宜在立夏前後,選擇粗壯、肥圓、無病無損傷、具有2~3個壯芽的姜塊,用600倍25%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溶液或 草木灰水浸種20~30分鍾殺菌。
2.肥料:生薑喜肥,盆土宜用漚制一年以上的生活垃圾土(腐殖土),再適當摻些草木灰。選盆從美觀的角度考慮,選 擇紫砂盆、釉盆或白色塑料盆較好,盆底要帶排水孔,口徑要在30厘米以上。此外,長方形帶腳的花盆也可以。
3.土壤:配土生薑是很耐肥的植物,配製 盆土時要加入較多的肥料。同時由於生薑對土壤濕度要求嚴格,漬水容易腐爛,缺水又容易乾枯,因此還要考慮濾水保濕問題。先用半盆配好的 垃圾土再摻上500克腐熟的豆餅肥放在盆底層,再把配好的垃圾土裝盆七八成滿,然後將姜塊放在土面上,姜芽朝上或放平均可,輕壓後,覆 蓋2~3厘米的腐殖土,澆透水即可。
4.溫度:家庭盆栽生薑冬季應入室避寒。炎熱季節要蔽蔭,並噴葉面水,以保持葉色青翠而不焦尖。花盆以透氣性好的瓦盆最佳。
注意點:
盆土不用普通的田園土,若用林木落葉深處的地表土尤佳。澆水見干即澆,保持盆土濕潤。肥料可用家庭漚制的液肥,也可用化肥(全肥)。氮肥不宜過多, 以免盆姜的枝條過分長大,冬季停肥。從菜市購回的老薑,枝節上附有芽苞,將此枝節整個兒掰下後淺埋入花盆中(芽口朝上),覆土以不 見芽苞外露為度。20多天後即能抽生枝條,盆栽約30厘米。葉披針形(似竹葉),互生。花黃色,唇辨紫色並布白點,在溫帶生長,一般不 開花。枝葉全部衰老後剪除,能再次抽枝生長最好能翻盆換土,重新栽植。

閱讀全文

與立夏下姜種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辣椒鹼檢測方法 瀏覽:38
烏葯種植方法 瀏覽:177
平常如何側方入庫最笨方法 瀏覽:490
踝骨軟化鍛煉方法 瀏覽:421
如何活到極致的方法 瀏覽:599
平面圖鋼筋計算方法 瀏覽:675
用什麼方法給小孩做棉褲 瀏覽:597
鰱魚怎麼做才好吃簡單的方法火鍋 瀏覽:638
和田籽料二上色的鑒別方法 瀏覽:715
聖荷納米霜使用方法 瀏覽:168
貨車多利卡打不著火解決方法 瀏覽:395
韓束緊致水分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113
摩托車前叉連接方法 瀏覽:429
交流和直接的電流計算方法 瀏覽:465
龜田鍛煉身體的方法 瀏覽:767
曾仕強怎麼使自己開悟的方法 瀏覽:253
大拇指甲溝炎治療方法 瀏覽:911
高中數學解題方法技巧匯總 瀏覽:332
u盤擴展內存方法手機 瀏覽:37
除蟎包的最佳方法 瀏覽: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