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化解殘疾人心理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化解殘疾人心理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09 08:40:47

Ⅰ 殘疾人控制情緒的方法

一、心理宣洩法。人在受挫時,會產生很多負性情緒,這種情緒靠堵是堵不住的,比較好的方法是在合適的場合發泄出來。這種方法一般包括「出氣室」宣洩,書寫宣洩,向人傾訴宣洩。「出氣室」宣洩法是指在專門建立的軟體房間內,對橡膠製品類的物體大打出手。

二、注意轉移法。即把注意力從消極情緒的事情上轉移開來。遇到煩惱苦悶之事,可採取暫時迴避的方式,去看電影、電視,聽音樂,散步,進行體育運動或做其他有意義的事。這種方法很有效。


(1)化解殘疾人心理問題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控制不住情緒容易犯錯的人群

1、抑鬱症患者

他們長期壓抑的負面情緒得不到有效的疏導,就像一個不斷被負面情緒吹起來的氣球,受到一點點刺激後,可能瞬間爆炸,從而做出反常的舉動。

2、患有沖動控制障礙的人

他們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遇到特殊壓力時,就會行為失控,其行為目的僅僅在於獲得自我心理的滿足或解除精神上的緊張感。

Ⅱ 殘疾人有自卑心理如何

一、殘疾人常見的心理特徵 1、強烈的自卑心理。由於遺傳或因意外事故導致某種身心缺損和功能喪失,喪失了健全人的生活能力,會認為被瞧不起和低人一等,因而性格變得孤僻、膽怯,從而意志消沉,喪失生活的信心。 2、深刻的抱怨父母、抱怨領導、抱怨命運;認為天地之間.難以容身;人海茫茫,唯我多餘。 3、嚴重的挫折心理。尤其是人為事故或原因造成的殘疾人,受挫感特別強烈,有的甚至會因此而改變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和性格。 4、急切的挫折心理。身殘之後,往往在自卑之中產生自憐,希望獲得人們的同情和幫助。性格內向不願表露的朋友,在得到幫助之後,感激之情與回報之心油然而生。 二、殘疾人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競爭越激烈,殘疾人面臨的現實越嚴峻,心理壓力也就越大,當拳拳之心無法承擔壓力時,就會出現問題。 2、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注不夠,非常多人還存在著歧視、漠視殘疾人的問題,使殘疾人感到孤立無助,在生活和工作中均難以實現我的願望而產生自卑心理。 3、在宣傳殘疾人佼佼者時,忽視了大多數殘疾人均平凡而普通的人,他們努力之後也無法達到人們仰慕的程度。 4、非常多人只知道同情與憐憫,卻沒有關注過殘疾人的自尊與特點,他們的個體差異與奮斗的艱難往往被人忽視。 5、不指望這片地收穀子的心理,限制了殘疾人的生活范圍和生存范圍,也抑制了殘疾人的創造力與潛能的發掘,埋沒了非常多本可以不可以成為佼佼者的人才。 6、過高的期望值使一部分殘疾人失去信心和勇氣。 7、過低的要求和過多的保護使一部分殘疾人產生了過度的依賴心理而不求上進。 8、報復心理往往源於對意外事故的不當處理。 9、暴躁與抑鬱同樣源於不被重視和理解。 三、解決殘疾人心理問題的初步方法 1、在社會大力宣傳關注殘疾人的重要性,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使其聰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2、建立殘疾人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讓殘疾人有回到家的歸宿感,像面對親人相同面對心理大夫。在咨詢與治療中,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關愛、被重視,從而解決心理問題。 3、健全人總是與殘疾人平等地相處與溝通,不要把殘疾人看作是另類,而要把他們看作最需要幫助的朋友,最可信任的同事。殘疾人的心理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殘疾人的心理健康,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Ⅲ 殘疾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該如何自救

你是指敏感、自卑心理嗎?
如果是,開以下葯方試試:
一是學會自嘲。用自己能接受且他人覺得有趣的方式去講述自己的殘疾,應對所有表示詫異、可憐、厭煩、挑釁等目光和言辭;
二是學會自我欣賞。不與他人比自己所短,而是更加強調自己所長。天生我材必有用,去挖掘自己的亮點、特點和優點,充分和盡情發揮;
三是物以類聚。親近接納殘疾人的人,遠離不寬容殘疾人的人;親近欣賞你的人,遠離無法理解你的人。為自己營造比較寬松舒適的人際環境。

Ⅳ 殘疾人有什麼心理特徵

殘疾人的心理特徵
殘疾人心理是社會人群心理型中一個比較特殊的類型。
對於殘疾人,心理上的康復比肢體上存在障礙的殘疾人,更
渴望溝通上無障礙和心理上的自我實現。目前,我國大約有
6000萬殘疾人,身體的殘疾導致了他們特殊的』心理特點及與
眾不同的生活和行為模式。
1殘疾人的心理特徵
(1)自卑和孤獨心理。這是殘疾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特
點,由於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使他們在學習、生活和就業
方面遇到諸多困難,得不到足夠的支持和幫助,甚至遭到厭
棄或歧視,因此產生自卑心理。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還導
致他們活動受限,無法進行正常的交流,缺少朋友,久而久
之就會產生孤獨感,這種孤獨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
強。
(2)敏感多疑自尊心強。殘疾狀態會導致殘疾人注意力
過度集中,過多的注意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對別人的評價極
為敏感。別人對自己帶有貶義的、不恰當甚至是無意的稱
呼,常常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如果他們的自尊心受到損害,
就會當即流露出憤怒情緒或採取自衛的手段加以報復。
(3)深刻的抱怨心理。抱怨父母、抱怨領導、抱怨命
運;認為天地之間,難以容身;人海茫茫,惟我多餘。
(4)情緒不穩定但富有同情心。他們對外界的情緒反應
強烈,容易與別人發生沖突。而殘疾人對殘疾人有特別深厚
的同情心,卻較少與非殘疾人交流,除了「話不投機」的原
因外,還與交流不方便有關。
(5)不同類型殘疾人的性格特徵。殘疾人交往的圈子比
較小,周圍環境與普通人不同,於是就形成了某些特殊的性
格特徵,如孤僻和自卑是各類殘疾人的共同性格特徵。但每
一類殘疾人又有其獨具的性格特徵。
盲人性格內向,溫文爾雅,有豐富的內心世界,情感體
驗深沉而含蓄。由於沒有視覺信息的干擾,而形成了愛思
考、善思考的習慣,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比較發達,言語聽
覺能力發達,記憶力比較好,詞彙比較豐富,促成了他們語
言能力強的特點。探索問題深刻、健談、說話有條理、詞彙
豐富、語言生動、說理充分。
聾啞人與盲人不同,他們性格外向,情感反應強烈,頻
度高但持續時間短,性格豪爽耿直。他們通過興趣、具體行
動和自己的情感表達來分析生活,觀察問題往往只看到表
象,不太注意內在聯系,多傾向於眼前世界,較少考慮長遠
利益。
肢體殘疾者性格特點主要表現為屈強和自我剋制,「忍」
字當頭,只有在忍無可忍時才會爆發。
2解決殘疾人心理特徵的方法
(1)廣泛宣傳人道主義,使全社會都來關心、尊重、理
解和幫助殘疾人。大力發展福利事業,幫助殘疾人就業。
(2)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不斷提高特殊教育水平,提
高殘疾人的文化素質和就業技能。積極開展適於殘疾人參與
的各種健身、醫療、文娛、體育活動。
(3)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為殘疾人辦實事,解決住
房、婚姻、乘車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並普及無障礙
設施。
(4)大力開展殘疾人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工作,家
庭、社會要了解殘疾人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開展心理咨
詢與心理治療工作,提高殘疾人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
平。
(5)鼓勵殘疾人參加力所能及的各項社會活動,消除其
孤獨感和自卑感提高自我社會價值。鼓勵殘疾人自強自立,
調動殘疾人自身的積極因素。教育孩子正視現實,正確對待
自己的殘疾,自強不息,自己的命運自已掌握。
(6)家長應首先調正自己的心態,面對現時,不要被
『倒霉」、「命苦」、「不幸」占據頭腦。現實雖然不能改變,
但未來之路是可以選擇的,不要顧影自憐,孩子需要你,你
的所作所為是對孩子最有力的激勵,殘疾孩子的命運也掌握
在父母手裡。
健全人應經常與殘疾人平等的相處與溝通,不要把殘疾
人看作是另類,而要把他們看作最需要幫助的朋友,最可信
的同事。殘疾人的心理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殘疾
人的心理健康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Ⅳ 如何消除殘疾人心理陰影

1.用心另眼看世界吧,這世上不是每個人都很順利,只是看自己怎麼解決,比如你走路的時候被人撞了,別人給你道歉了,有時候你還是會覺得很火,但是你卻沒想到撞你的人心裡其實比你還難受,還是想想那句「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何不如天天開心」。2.想到心情不好就心情會不好,那就不用想它,如果還是想,那就讓自己忙起來,讓自己沒有空閑去想它,讓自己充實地過好每一分鍾,再有早晨醒了以後不要戀床,醒了就起來,忙起來,推開窗,呼吸清晨的新鮮空氣,放鬆全身,讓自己想像成一個快樂的小天使……

Ⅵ 二、要做好殘疾人的心理康復,應該採取各項措施有哪些

殘疾人往往不僅僅是軀體傷殘,而且同時伴有心理的紊亂,即心理上的殘疾,因此,要幫助殘疾人進行康復,就必須從這兩方面著手。對殘疾人進行診斷、治療和訓練有著非常重要的目的和意義。診斷就是幫助殘疾人及其親屬正確評估自己的殘疾程度;治療就是幫助殘疾人醫治軀體以及心理機能的創傷;訓練就是幫助殘疾人適應新的社會環境,使之向著「成為社會的積極的一員」的目標前進。要做好殘疾人的心理康復,應該採取下列各項措施:
1、廣泛宣傳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使全社會都來關心殘疾人,尊重、理解和幫助殘疾人。
2、繼續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大力發展解決殘疾人就業的福利事業。
3、繼續抓好殘疾人的教育工作,提高殘疾人的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
4、積極開展殘疾人的醫療、文娛、體育等各種活動。
5、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為殘疾人辦實事,解決住房、婚姻、乘車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6、大力開展殘疾人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工作。
7、鼓勵殘疾人自強自立,調動殘疾人自身的積極因素。
8、鼓勵殘疾人參加力所能及的各項社會活動,以消除孤獨感和自卑感,提高自我價值。

Ⅶ 殘疾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自卑和孤僻是殘疾人共同面臨的心理困擾,因為生理缺陷、受教育的限制、社會活動范圍的局限等種種因素,除了影響生活質量外,殘疾人還往往自暴自棄,甚至喪失生活的勇氣,因此對殘疾人來說,心理健康比身體上的康復更為重要。
要從感情上對殘疾人予以支持和理解,使其正視自己身體的殘缺,樹立勇氣,勇敢生活。只有在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況下進行康復,訓練效果才可能最理想、有效。比如,殘障人士雖然失去了部分器官的功能,但其他器官仍能較好地運動,通過訓練後的敏感性和靈活性會遠遠優於常人,所以只要正視現實,勇敢生活,積極訓練,才能發現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也會在現實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空間,甚至可以打拚事業,成為強者。
殘疾人士還可以經常性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娛體育活動,如輪椅籃球、檯球、網球、乒乓球、輪椅競速、游泳等。文體活動的好處在於可提高運動功能和改善體質,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除此之外,參加文體活動可以分散對自身殘疾的注意,許多文體活動還可以和健全人一起進行,這對他們積極參與和重返社會也十分有利。

Ⅷ 論析消除殘疾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幾種渠道

一、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民的人道主義意識普遍提高。隨著高等學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以及體檢標準的修改與放寬,高校招收殘疾考生的態度明顯轉變,有關招生政策得到落實,越來越多的殘疾考生順利進入各類普通高校學習深造。據調查,這部分殘疾學生大多數都是肢體殘疾,以小兒麻痹後遺症、脊柱彎曲者居多,極個別身體癱瘓,倚靠拐杖行走,其生活基本能夠自理。但目前我國高校為殘疾學生提供的資源和服務支持遠遠不夠,殘疾學生還有許多學習上、生活上、經濟上的困難和問題,引發了心理障礙。殘疾學生一般外表形象欠佳,自卑、敏感、缺乏社會交往,加上社會對殘疾人尊重理解不夠,校園人文環境和生活學習設施不完善,使得殘疾學生理想和發展目標不穩定,自我價值觀迷失。這種心理狀態不僅影響殘疾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不利於和諧校園建設。因此,及時消除殘疾學生存在的不良心理障礙,引導他們樹立健康發展的目標,是高校培養全面發展人才,辦人民滿意教育的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綜合運用教育學、社會學以及心理學知識,採取問卷調查、現場訪談、實地考察等方法,對河南部分高校殘疾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以及解決辦法進行調研,了解殘疾學生心理狀況和心理需求,歸納出消除殘疾學生心理障礙的具體辦法。 三、殘疾學生的心理情感特點 1.孤獨感。這是殘疾學生普遍存在的一種情感體驗。殘疾學生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種缺陷,擔心在學校受到歧視,活動的場所少,不得不經常待在宿舍或教室里,久而久之,孤獨感就會產生。 2.自卑感。這是絕大多數殘疾學生都有的一種情感體驗。殘疾學生遇到的困難比健全者多得多,如果從周圍人那裡得不到足夠的幫助和理解,甚至遭到厭棄或歧視,就會產生自卑情緒。另外,他們在學習、生活和就業等問題上比健全者困難得多,自尊心受到傷害,加重自卑的情感體驗。 3.敏感、自尊心強。殘疾學生由於身體的殘疾容易使自己過多地注意自己,因而對別人的態度和評論特別地敏感,尤其是容易計較別人對他們不恰當的稱呼。易情緒激動,與同學發生沖突。情緒反應強,不穩定,在許多殘疾學生身上都相當突出。如情緒反應強烈,容易與同學發生沖突等。 4.富有同情心。殘疾學生對自己的同類有特別深厚的同情心,不是同類的殘疾人卻很少交流,如肢殘者和盲人之間。 四、誘發殘疾學生心理障礙成因分析 調查有針對性地設計了容易誘發殘疾學生心理障礙的問題,基本涵蓋了殘疾學生在校期間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1.殘疾學生對接受高等教育的認識。調查結果顯示,有85%的殘疾學生對能夠進人高校學習感到異常興奮,認為機會難得。高校的生活可以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交際、溝通、處理問題等。有的殘疾學生認為,在高校學習有利於自己能力的發展,可以使自己變得自信,生活更加充實,結交許多健全人朋友,將來能更好地融人社會。絕大多數的殘疾學生對進人高校學習都持一種積極、肯定的看法。但是,殘疾學生普遍存在的擔憂是,畢業後走上社會找工作還會被拒絕,被健全人瞧不起,沒有人幫助自己,上高校沒有實際的意義。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我們的社會對待殘疾人仍然存在偏見和歧視。 2.殘疾學生在學業上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殘疾學生在高校學習,生活方面基本能夠自理,對生活條件要求一般不高,但對知識的學習非常渴望,比健全學生更懂得學業是決定今後生活出路的關鍵因素。這一點必須引起高校教師、管理人員的充分重視。調查結果顯示,肢體殘疾學生對公共體育課普遍感到不適,個別殘疾程度嚴重的學生,如拄雙拐或坐輪椅的殘疾學生,認為體育課的內容和考核標准過於死板、生硬。教師應該注意到殘疾學生特殊的需要,在學習上予以具體的指導。 3.殘疾學生渴望高校能夠建立弱勢群體服務機制。調查結果表明,有90%的殘疾學生非常渴望我國普通高校能為殘病等弱勢群體學生建立專門的服務機制或機構。高校可以在大學生中成立志願者服務小組,對身邊需要幫助的殘疾學生進行義務幫助和支持。據調查,西方發達國家的高校普遍設立有專門為殘疾學生服務的部門和專門機構。 4.健全學生對殘疾同學的態度。調查結果表明,高達95%的健全學生都非常贊成並理解殘疾學生進入普通高校學習。他們認為殘疾學生有權利進人高校學習接受高等教育,普通高校應該為殘疾學生完成學業提供生活上、學習上、鍛煉上的便利,包括設備和設施,以方便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學生使用。有95%的健全學生都能夠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殘疾同學,能夠與他們友好相處。有70%的健全同學甚至表示「願意為殘疾同學提供必要的幫助」;也有同學說,在與殘疾同學交往中,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東西,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有了新的認識。當然,也有一些健全學生認為不知怎樣和殘疾同學交往,擔心殘疾同學性格比較敏感,思維方式與健全人有所不同,怕傷害殘疾同學的自尊心。 殘疾學生身體的殘疾導致了他們特殊的心理特點及與眾不同的生活和行為方式,在心理上比健全學生更渴望溝通、尊重及自我實現。然而,社會和高校目前對這一群體的關注程度還遠遠不夠。心理學認為,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機能。人的學習、工作、生活無不受其自身心理因素(如動機、興趣、情緒等)的維持、定向、激勵或強化作用。殘疾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各種不同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的顯現,會或多或少地影響他們的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如何針對殘疾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態進行引導,從而優化心理素質,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益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五、消除殘疾學生心理障礙的方法 殘疾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心理品質和個性特徵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教育者只要發現及時、教育有方、引導得當,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資源,完全可以幫助他們完善心理發展機能,消除不健康心理,走出心理困惑的誤區。 1.教育者要轉變觀念。殘疾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殘疾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過程中所付出的一種社會代價。沒有各類事故,如工傷事故、交通事故造成的傷殘,就不會制定科學的安全作業規程和交通管理規則;沒有先天愚昧及失明、失聰,就不會懂得優生優育以及近親何以不能婚配;沒有葯物致盲、致聾以及其他毒病症,就不會有詳細的葯物檢驗和管理制度;沒有脊髓灰質炎後遺症造成的肢體殘疾,就不會有預防這種疾病的「糖丸」問世,正是一部分人的殘疾,才換來了更多人的軀體和心智的健全、健康,換來了秩序、科學,換來了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所以,接受高等教育是殘疾學生的權利,我國《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對此都有明確規定。高校的殘疾學生最大的擔心是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無法和健全者競爭,學習目標不明確,思想情緒不穩定,學習恆心不堅定,時常和外界發生沖突,具有反感和逃避社會的行為傾向。改變殘疾生這種心理狀態的最佳途徑是教育者必須轉變觀念,在正視殘疾學生現實的基礎上確定有針對性的幫扶方式,從關注心靈開始,把殘疾學生組織起來,讓他們有一個相互交流、互相溝通的團隊和氛圍,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滿足精神的需求。 2.殘疾學生的自卑程度要遠遠高於健全人。自卑是把雙刃劍,心理學大家阿德勒提出:「由身體缺陷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自卑,不僅能摧毀一個人,使人自甘墮落或發生精神疾病,在另一個方面,它還能使人發憤圖強,力求振作,以補償自己的弱點。」主動發現每一個殘疾學生身上的優點,承認他們的社會地位和生存價值是幫助殘疾學生走出自卑的最好辦法。尤其是班主任和輔導員,要善於抓住殘疾學生生活學習中的細小環節創設教育情境,為他們提供展現能力的舞台,鼓勵他們自己走出自卑不良的心理狀態。 3.為殘疾學生開設心理健康輔導課。殘疾學生的心理障礙是正常的心理反映,要克服或消除這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必須通過科學的教育方法。因此,高校要通過系統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輔導,讓殘疾學生充分了解個體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變化過程,消除殘疾學生由於這種變化而產生的孤獨感和厭世感。直接和殘疾學生接觸的班主任和輔導教師,要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建立殘疾學生心理咨詢檔案,不僅做到對殘疾學生心理狀況了如指掌,還需要經常深人殘疾學生中間溝通思想,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慮、所憂所喜,找出不良心理產生或變化的主要原因,及時給予教育和引導。同時,學校要結合已經建立的心理咨詢機構,定期或定點為殘疾學生進行心理測查和咨詢,幫助殘疾學生及時解決心理問題,預防不良行為的發生與發展,力爭把殘疾學生的不良心理消除在萌芽狀態。 4.學校要優化校園環境,完善無障礙設施器材建設。目前我國高校校園環境建設發展迅速,景色宜人,學生的各種學習條件和生活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但是方便殘疾學生生活、學習和鍛煉的無障礙設施,運動器材還遠遠不夠。因此,學校要繼續創建良好的校園環境,處處盡顯對殘疾學生周到細致的關愛和關心,讓每一個殘疾學生融人校園和班集體後,切實感受到校方和集體的溫暖,使殘疾學生的心理障礙在良好的人文環境和完備的物質條件中逐漸得到緩解和排除。 5.讓校園生活豐富多彩。班主任和輔導員要盡力通過策劃組織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包括演講會、報告會、小製作、小競賽、戶外聚會等,讓殘疾學生在文體活動中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展現自己的才能,發展自己的個性,感受自己的價值,在與同學們的交往中學會正確評價自我和戰勝自我。舉辦文體活動時要注意遵循重在參與、循序漸進、因人而異、預防傷病的原則,掌握好運動量,不要讓殘疾學生再次受傷。 6.學籍管理靈活有別,獎學金評比體現關愛。根據殘疾學生身體狀況適當延長學制,靈活彈性的學籍管理辦法更有利於殘疾學生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另外,由於身體原因,有的課程殘疾學生學習起來確實困難,學校的獎學金評比應該靈活有別,關注所有課程成績的同時,要考慮到殘疾學生的特殊性,有條件的可設立殘疾學生專項獎學金,鼓勵殘疾學生發奮學習。 7.切實創造條件,為殘疾學生畢業後的出路負責。在校的殘疾學生大多都學習十分刻苦,學業成績優秀。由於身體殘疾,他們很多都擔心畢業後一旦走人社會,不能跟正常人平等競爭,就業遭受歧視,生活沒有著落。

Ⅸ 一個殘疾人怎樣調整心態面對人生

第一,勇敢的面對自己的缺陷,不要把這當做是自己的短處從而產生一種自卑的心理

2
第二,要知道現在有很多殘疾人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亮,成為所有人的榜樣和驕傲

3
第三,讓自己能夠有一技之長,甚至超越正常人,這樣在心理上來說就會有一種自信了

4
第四,周圍的人不要投去過多的異樣的眼光,或者是同情,可以關心但不要太過了

5
第五,不要生活在沉悶壓抑的環境中,整天胡思亂想,讓自己可以有能力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6
第六,心態還是要以自我調節為主,周圍人的幫助為輔,所以要學會如何來轉化自己的不良情緒

Ⅹ 殘疾人控制情緒的方法並略作說明

因為殘缺和疾病導致殘疾人身體有一些不便之外,或多或少的也會對殘疾人心理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加之目前整個中國還沒有真正完全建立起對殘疾人學習、就業、康復、無障礙、遊玩等等友善的社會環境,當殘疾人面臨異樣的眼光、經歷一些挫折或者失去一些機會的時候,對情緒上會有一定的打擊,有些殘疾人甚至會情緒失控。

首先,從積極樂觀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事物。我們的殘疾是客觀現實是無法迴避的存在,是為了磨練我們的心性鍛煉我們的意志而產生,是來考驗我們的。父母對我們不管不顧是為了培養我們的獨立自主的能力,父母對我們仁慈關愛更要加倍的努力奮斗回報父母。我們的殘疾可以讓身邊很多人因此知道規避殘疾的方法,不會成為新的殘疾人。殘疾人的存在讓許多企業找到商機也養活了許多人,殘疾人成為這些商品的使用者和用戶,殘疾人也讓許多志願者有了奉獻愛心的機會。殘疾人是不是特別有價值?情緒是不是應該好一點,心態是不是應該樂觀一些?
第二,可以多交一些朋友,說說體己知心話。一個人把快樂和人分享可以快樂加倍,一個人把痛苦告訴他人,痛苦可以減半。以前沒有網路的時候,大量的殘疾人獨自悶在家裡,各種心理問題都會滋生。現在好了,通過電腦通過手機利用各種及時通訊工具可以文字語音視頻等和他人溝通。不想和熟悉的人聊就去找陌生的,不想找本地的就去找外地的甚至外國的,有些可能涉及到比較專業的心理問題可以找心理咨詢師或者社會工作師。有什麼煩心事不快樂的事情都可以說出來,發泄出來情緒自然就會好。還可以學習一些專業的調節舒緩情緒的方法,對於控制情緒也會十分有效。
第三,多學習多看書,增加見識找到自信。古今中外的作家如天上的繁星一樣多,各種文學作品如大海的水滴無法計數。我們看的書越多,見識越廣博,認知越深刻。談吐有水平,做事有方法,自信隨之而來。面對不同的狀況都能很好的辦法去應對,心態也不可能不好。書里也有許多好的控制情緒的知識的。書看多了,也會看到許多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多少的富貴權力一朝失去,所有的一切都灰飛煙滅,我們一個小小的殘疾又能算得了什麼呢?多少人經歷比我們殘疾更加痛苦十倍百倍,卻在逆境中不斷奮起,建立豐功偉績。只有死亡是生命的結束,只要想努力奮進,殘疾不是事兒,小小的情緒波動更加不是事兒。

閱讀全文

與化解殘疾人心理問題的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烏葯種植方法 瀏覽:175
平常如何側方入庫最笨方法 瀏覽:488
踝骨軟化鍛煉方法 瀏覽:421
如何活到極致的方法 瀏覽:598
平面圖鋼筋計算方法 瀏覽:674
用什麼方法給小孩做棉褲 瀏覽:597
鰱魚怎麼做才好吃簡單的方法火鍋 瀏覽:638
和田籽料二上色的鑒別方法 瀏覽:715
聖荷納米霜使用方法 瀏覽:168
貨車多利卡打不著火解決方法 瀏覽:395
韓束緊致水分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113
摩托車前叉連接方法 瀏覽:428
交流和直接的電流計算方法 瀏覽:465
龜田鍛煉身體的方法 瀏覽:767
曾仕強怎麼使自己開悟的方法 瀏覽:253
大拇指甲溝炎治療方法 瀏覽:911
高中數學解題方法技巧匯總 瀏覽:330
u盤擴展內存方法手機 瀏覽:37
除蟎包的最佳方法 瀏覽:24
瓷磚魚池漏水最簡單的補漏方法 瀏覽: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