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玻璃管的成型方法有哪些

玻璃管的成型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08 12:00:57

① 玻璃的製作工藝流程

玻璃的生產工藝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分別介紹如下:

1. 配料,按照設計好的料方單,將各種原料稱量後在一混料機內混合均勻。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純鹼、硼酸等。

2. 熔制,將配好的原料經過高溫加熱,形成均勻的無氣泡的玻璃液。這是一個很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過程。玻璃的熔制在熔窯內進行。熔窯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坩堝窯,玻璃料盛在坩堝內,在坩堝外面加熱。

3. 成形,是將熔制好的玻璃液轉變成具有固定形狀的固體製品。成形必須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才能進行,這是一個冷卻過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態轉變為可塑態,再轉變成脆性固態。成形方法可分為人工成形和機械成形兩大類——

A. 人工成形。又有——

(1)吹制,用一根鎳鉻合金吹管,挑一團玻璃在模具中邊轉邊吹。主要用來成形玻璃泡、瓶、球等。

(2)拉制,在吹成小泡後,另一工人用頂盤粘住,二人邊吹邊拉主要用來製造玻璃管或棒。

(3)壓制,挑一團玻璃,用剪刀剪下使它掉入凹模中,再用凸模一壓。主要用來成形杯、盤等。

(4)自由成形,挑料後用鉗子、剪刀、鑷子等工具直接製成工藝品。

B. 機械成形。因為人工成形勞動強度大,溫度高,條件差,所以,除自由成形外,大部分已被機械成形所取代。機械成形除了壓制、吹制、拉制外,還有——

(1)壓延法,用來生產厚的平板玻璃、刻花玻璃、夾金屬絲玻璃等。

(2)澆鑄法,生產光學玻璃。

(3)離心澆鑄法,用於製造大直徑的玻璃管、器皿和大容量的反應鍋。這是將玻璃熔體注入高速旋轉的模子中,由於離心力使玻璃緊貼到模子壁上,旋轉繼續進行直到玻璃硬化為止。

(4)燒結法,用於生產泡沫玻璃。它是在玻璃粉末中加入發泡劑,在有蓋的金屬模具中加熱,玻璃在加熱過程中形成很多閉口氣泡這是一種很好的絕熱、隔音材料。

4. 退火。玻璃在成形過成中經受了激烈的溫度變化和形狀變化,這種變化在玻璃中留下了熱應力。這種熱應力會降低玻璃製品的強度和熱穩定性。如果直接冷卻,很可能在冷卻過程中或以後的存放、運輸和使用過程中自行破裂。

(1)玻璃管的成型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注意:

為了消除冷爆現象,玻璃製品在成形後必須進行退火。退火就是在某一溫度范圍內保溫或緩慢降溫一段時間以消除或減少玻璃中熱應力到允許值。

玻璃是非晶無機非金屬材料,一般是用多種無機礦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鋇、石灰石、長石、純鹼等)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輔助原料製成的。

它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 普通玻璃的化學組成是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復鹽,是一種無規則結構的非晶態固體。

② 玻璃鋼製品的製造工藝

玻璃鋼製品一般有以下幾種工藝
1、手糊製作方法;2、噴射成型方法;3、纖維纏繞工藝方法;4、模壓成型工藝和模塑料成型工藝;5、拉擠成型方法。
,每一種技術均有其自身的特點。生產企業在選擇確定採用何種工藝方法時,需根據企業的基本情況及生產產品的情況,如生產產品的批量及其質量要求,以及企業的技術基礎和生產資金情況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
你可以到杭州中環化工設備有限公司網頁中常見問題那看看,那邊有詳細介紹。

③ 玻璃鋼的生產方法有哪些

基本上分兩大類,即濕法接觸型和干法加壓成型。

如按工藝特點來分,有手糊成型、層壓成型、RTM法、擠拉法、模壓成型、纏繞成型等。手糊成型又包括手糊法、袋壓法、噴射法、濕糊低壓法和無模手糊法。

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成型方法有以下四種。
①手糊法 [1] :主要使用國家有挪威、日本、英國、丹麥等。
肯尼手糊製品:玻璃鋼風機
肯尼手糊製品:玻璃鋼風機
②噴射法:主要使用國家有瑞典、美國、挪威等。
③模壓法:主要使用國家有德國等。
④RTM法(樹脂傳遞模塑):主要使用國家有歐美各國、日本。

還有:纖維纏繞成型法、拉擠成型法和熱壓灌成型法等等。

④ 玻璃器皿的加工方式有哪些

①吹製成型:有人工和機械吹製成型兩種方式。人工成型時,手持吹管從坩堝內或池窯取料口處挑料,在鐵模或木模中吹成器形。光滑圓形製品用轉吹法;表面有凸凹圖案花紋或形狀不成圓形的製品用靜吹法。先挑無色料吹成小泡,再用小泡挑顏色料或乳濁料吹成器形的稱為套料吹制。用顏色易熔料粒沾在乳濁套料上,各色自然熔流,可吹成自然景器皿;在顏色料上沾帶狀乳濁料,可吹成拉絲器皿。機械成型用於吹制大批量製品。吹制機受料後自動合鐵模吹成器形,脫模後去除帽口即成器皿。還可採用壓-吹成型,先將料沖成小泡(雛形),再繼續吹製成器形。它比單純用吹制機吹制效率高,質量好。 ②壓製成型:人工成型時,人工挑料剪入鐵模,驅動沖頭,壓成器形,凝固定型後脫模。機械成型自動化生產,批量大,效率高。壓製成型適用於能退出沖頭的口大底小器形製品,如杯、盤、煙缸等。 ③離心成型:受料在旋轉的模子內,由於旋轉產生的離心力使玻璃展開並緊貼模子,凝固定型後取出。適宜於器壁均勻的大型玻璃器皿的成型。 ④自由成型:又稱無模成型。用人工挑料在窯前反復烘烤修飾或熱粘結。由於不與模子接觸,玻璃表面光亮,製品形狀線條光滑。製成品又稱窯玻璃製品。 加工 成型後的玻璃器皿須經過退火消除不均衡冷卻造成的熱應力。簡單造型的普通壓製品和窯玻璃製品可以不再進行加工,大多數玻璃器皿成型後都經過各種加工使製品完成造型,具有藝術效果。加工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去除帽口:吹製品在成型後帶有帽口一般採用劃痕和局部急冷或急熱使沿邊裂斷(稱炸口或爆口),裂斷的口邊再經磨平和燒熔平滑(稱磨口和烘口)。有的通過火焰沿口邊部熔斷去除帽口,但常在口邊部遺留可感覺的熔頭。 ②鋼化處理:玻璃製品常因遇撞擊力超過承受強度而脆裂破碎。通過熱鋼化處理或化學鋼化處理的製品稱鋼化玻璃製品,這種器皿具有預應力,抗沖擊強度很高。熱鋼化處理是將製品均勻加熱到接近軟化溫度,迅速用風吹或油淬使製品表面突然冷卻以造成表面冷、中心熱的巨大溫差。此時製品中心處於應變溫度以上不存在溫差引起的應力。製品表面冷卻到室溫時,中心處也進入剛性狀態,繼續冷卻就會產生收縮效應引起的應力,最後表面和中心溫差消失,表面壓應力和中心張應力永久性存在。化學鋼化處理是將製品置於熱的鉀熔鹽中,大離子半徑的鉀離子與玻璃表面部分小離子半徑的鈉離子置換反應,鉀離子取代鈉離子空位造成製品表層玻璃結構受擠,產生壓應力。鋼化玻璃製品表面壓應力顯著提高,抗外力沖擊強度明顯增大。表面和中心成分不同的兩種玻璃復合的成型製品,冷卻後因收縮不同,在玻璃製品表層造成壓應力,這種高強度玻璃器皿稱三明治玻璃製品。 ③琢磨刻花:在製品表面用剛玉磨輪高速磨削玻璃,以產生多種藝術效果。傳統車刻加工有淺刻(又移草花)和深刻。深刻能刻出不同方向的交叉溝棱,組成各種幾何圖形,適用於鉛晶質玻璃和顏色套料玻璃。磨削加工還能在玻璃表面琢雕出生動的浮雕圖面。 ④拋光處理:可用機械拋光、火拋光、化學拋光等方法(見玻璃製造)對玻璃器皿表面進行拋光加工。 ⑤毛面失光處理:常用的有噴砂法、酸蝕法和施釉法等。噴砂法最簡單,是用高速空氣噴吹石英砂或金剛砂以沖擊玻璃表面,不需毛面處理的部位用橡膠、鋁皮或鐵皮覆蓋。酸蝕法是用氫氟酸、鹽酸和氟化銨等液體浸泡或用膏體塗抹,幾分鍾後玻璃表面即腐蝕失光,得到很細膩的失光玻璃表面。不需毛面處理的部位可用石蠟、樹脂塗覆。施釉法較簡便且應用廣泛。它是將專門設計的釉料與油料拌和,施覆於需要毛面處理的玻璃表面,加熱到釉料熔燒牢固。釉料可以是無色的,也可以加無機顏料而呈各種色彩,分別獲得失光毛面和彩飾效果。 ⑥彩釉裝飾:用油劑或膠劑將無機顏料和易熔玻璃調成漿釉,通過印刷、描繪、噴塗、灑抹、貼花等方法覆蓋於玻璃製品表面,然後在變形溫度以下加熱玻璃製品至釉熔融並顯色。此外,還有堆釉裝飾法,用於製作藝術品。堆釉是把釉粉和粘土或有機物調成釉泥,用工具捏製成各種形狀粘在玻璃表面,先加熱燒結,再施彩釉或描金,進行二次加熱,使器皿呈各種色彩。全過程靠手工完成。 ⑦彩虹裝飾:在玻璃製品表面鍍一層金屬薄膜。由於薄膜折射率與玻璃折射率不同,產生彩虹色彩的珠光。 ⑧描金裝飾:將金的有機化合物溶液(又稱金水)描繪在玻璃製品表面加熱燒成時有機物分解金被還原成亮金薄層。如果玻璃表面粗糙則呈無光金色毛面。兩者都有華貴富麗的效果。

⑤ 高硼硅玻璃管的生產過程

主要包括配合料制備、熔制、成型、退火和後加工等步驟。 將玻璃配合料進行高溫熔化、澄清,形成均勻的無氣泡、無結石的玻璃液。玻璃配合料的熔制溫度隨成分不同而異,通常為1300~1600℃。配合料在高溫下發生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逐步熔融完全。隨溫度的升高,粘度顯著減小,其中夾雜的大量空氣和原料分解產生的氣體從熔融液中上升並逸出,使熔體變得清澄。在高溫排除氣泡的同時,玻璃液的化學組成也趨向均勻,必要時,加機械外力攪動。澄清和均化完成後,降溫使玻璃液均勻一致地達到適合成型要求的粘度。
熔制在玻璃熔窯中進行。大批量生產時在池窯中連續熔制。配合料在窯的一端加入,供成型的玻璃液在另一端排出。小量生產時在坩堝窯中間歇熔制。 將玻璃液加工成固定幾何形狀的製品。玻璃降溫時由液態、可塑態至固態,將玻璃的供取料、賦形和定型的製作階段連接起來。人工挑料時,玻璃液粘度通常為102.2Pa·s;機械自動供料時為102~103Pa·s,相當於玻璃液澄清時粘度的10~100倍。玻璃液滴入模的適宜粘度通常為103.5Pa·s,脫模時粘度應為106Pa·s, 在這個可塑范圍內對玻璃料進行剪切、粘結、吹擴、壓延等成型操作。若製作時間較長,須調節玻璃成分使粘度轉變趨緩和析晶傾向小,以免在成型過程硬化太快和發生析晶。常用的玻璃成型方法有吹製法、壓製法、拉引法、澆注法、壓延法等。
玻璃管吹製法:用以製造空心玻璃製品,如水杯、器皿、瓶、罐、燈泡等。人工吹制時使用長約1.5m中空鐵吹管,一端蘸取玻璃液(挑料),一端為吹嘴。挑料後在滾料板(碗)上滾勻、吹氣,形成玻璃料泡,在模中吹成製品;也可無模自由吹制,最後從吹管上敲落。大型製品成型時,需反復挑料滾勻,以集取足夠料量。機械吹制時,玻璃液由玻璃熔窯出口流出,經供料機形成設定重量和形狀的料滴,剪入初型模中吹成或壓成初型,再轉入成型模中吹成製品。吹成初型再吹成製品的稱吹-吹法,適宜製成小口器皿和瓶罐。壓成初型再吹成製品的稱壓-吹法,適宜製成大口器皿和薄壁瓶罐。
高硼硅玻璃管系數、分類、用途
1.理化性能
膨脹系數 :(32.5±0.5)×10-7/℃
密度g/cm3 : 2.23±0.02
耐水性能 : 一級
耐酸性能 : 一級
耐鹼性能 : 二級
軟化點 : 820℃
析品溫度 : 695℃-1180℃
2.高硼硅玻璃主要技術參數
熔化溫度(℃): 1680
成型溫度(℃): 1260
軟化溫度(℃): 830
退火爐溫度(℃): 560
硬度 七級
3.高硼硅玻璃產品系列
1、棒材:可用於加工高檔裝飾燈具用品,深受海內外青睞
2、管材:可用於化學儀器用管、化工管道、工藝品用管
3、太陽能真空管用毛坯管
4、高檔工藝日用品 高硼硅材料被廣泛應用於太陽能。我國農村及村鎮人口約佔全國總人口的80%,構成約3億個家庭,且農村太陽能熱水器市場有著90%以上的市場空白。如果農村的太陽能熱水器普及率達到25%,那麼就會產生1300億元的銷售額。
廣泛用於太陽能玻璃集熱器/燈具/化工設備管道 /熱交換設備等.

如何製造玻璃

製作玻璃的方法如下:

使用火爐或窯

一.准備硅砂

此過程被稱為退火,去除在冷卻過程中在玻璃上形成的任何應力點。沒有經過退火的玻璃明顯較為脆弱。一旦完成此過程,玻璃隨後可鍍膜、夾層或其它改善強度和耐久性的處理。

1.退火的精確溫度不一,取決於玻璃的准確成分,低可到399攝氏度(750華氏度),高可達538攝氏度(1000華氏度)。

玻璃冷卻的速度也不同,通常較大片玻璃的冷卻速度必須比較小的玻璃慢一些。在開始退火前先調查好正確的退火方法。

2.另一個相關的過程就是回火,經過磨光的成型玻璃被放入烤爐加熱到至少600攝氏度(1112華氏度),然後在高壓下用空氣讓其急速冷卻(淬火)。

退火玻璃在6000 psi(421.94 kg/cm2)的壓力下會變成碎片,而回火玻璃則在不少過10000 psi(703.23 kg/cm2)的壓力下才會變成碎片,通常為大約24000 psi (1687.76 kg/cm2)。

(6)玻璃管的成型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玻璃搬運注意事項:

1.在運輸過程中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一定要注意固定和加軟護墊。一般建議採用豎立的方法運輸。車輛也應該注意保持穩定、慢速。

2.玻璃安裝的另一面是封閉的話,要注意在安裝前清潔好表面。建議使用專用的玻璃清潔劑,並且要待其干透後證實沒有污痕後方可安裝,安裝時建議使用干凈的建築手套。

3.玻璃的安裝,要使用硅酮密封膠進行固定,在窗戶等安裝中,還需要與橡膠密封條等配合使用。

4.在施工完畢後,要注意加貼防撞警告標志,一般可以用不幹貼、彩色電工膠布等予以提示。

5.請勿用尖銳物品碰撞。

⑦ 制玻璃的方法

沙子,主要成分,石英(SiO2玻璃是一種奇特的物質,主要成份是石英砂, 其製造過程是石英砂配合其他化學原料在高溫(攝氏1300度)燒制後冷卻而成的結晶體,具有質硬、抗磨損,高透光率及抗腐特性,其廣泛用途已有悠久歷史。 現時製造玻璃之技術一日千里,其用途日益增加,由鍾表、器皿、門窗、燈飾以及高科技如電子部件及太空科技等,都不可缺少玻璃。 我們日常接觸最多的莫如「平板玻璃」,厚的用於門窗,薄的用於鍾表及醫學化驗用途上,其製造方法是將溶爐中的玻璃溶漿用水平或牽引方法(又稱浮法)及用垂直式牽引方法製成。溶漿經牽引出溶爐後亦同時作有系統的冷卻,冷卻完成後便成「平板玻璃」,平板玻璃的厚度主要決定於牽引時的速度,牽引速度越快,可製造出的厚度越薄。 普通的平板玻璃雖然從正面看似光亮通透,但從側面近邊緣之處看是略帶青色,因玻璃顏色深淺取決於製造玻璃之主要原料-石英砂的純凈度及含鐵量之多寡。 通常鍾表業所選用的薄玻璃較優質,但價值較貴,其主要分別在於所用石英砂原料較優,含鐵量甚低(一般在萬分之三以下))
玻璃用原料多為天然礦石,因此製造玻璃,首先要將各種礦石進行粉碎,加工成粉料,然後根據玻璃成分,製成配合料,送入玻璃熔窯進行熔化,形成玻璃液。合格的玻璃液流經喂料池,並從喂料口流出形成料股。料股的溫度,中鹼玻璃一般為1150~1170℃,無鹼玻璃為1200~1220℃。料股經每分鍾近』200次剪切成球坯。球坯經溜槽、分球器,並由分球板撥動,分別滾入不同的漏斗,然後落到由三個旋轉方向相同的輥筒所構成的成球槽中。球坯在輥筒上旋轉及其自身的表面張力作用,逐漸形成光滑圓整的玻璃球。其直徑的大小,由玻璃液流股的粗細、流速和剪刀速度所決定。
玻璃球離輥筒時,溫度還很高。為防止粘球,需經冷球盤或蛇形跑道予以冷卻。為減少玻璃球內外溫差而產生的殘余應力,需經退火使之緩慢冷卻。然後儲存於球倉中以備質量檢驗.
我們知道固體材料可以分為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兩大類。有機材料有木材、塑料、有機玻璃、棉布、羊毛、尼龍等等。無機材料按照結構可以分成單晶體、多晶體和玻璃三大類。單晶體有規則的外形和嚴格規則的結構,例如紅寶石是氧化鋁單晶,水晶是二氧化硅單晶,金剛鑽則是碳的單晶。多晶體是大量小單晶的集合體,各種陶瓷、金屬都是多晶材料。玻璃是經熔融、冷卻、固化而得到的非結晶固體。它的結構在原子、分子范圍內有一定規則(近程有序),但在宏觀范圍卻又沒有規則(遠程無序)。它可以依靠模具做成各種形狀。玻璃的這種無規則結構,決定了玻璃的下列特性:

1.各向同性,玻璃的質點排列總的說來是無規則的,但又是統計均勻的,因此,它的物理、化學性質在任何方向都是相同的。而晶體則是各向異性的。例:電阻率、導熱系數、透過率、折射率等。

2.無固定熔點,玻璃由固體轉變為液體是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逐漸變化的。而晶體是有確定的熔點的,例如,冰(水的晶體)在0゜C融化。玻璃的這一特性使它可用吹、拉、壓等多種方法成形。

3.組成和性能的可調性,玻璃的性能可隨其成分在一定范圍內發生連續和逐漸的變化。而晶體則具有固定的成分和確定的性能。這樣,我們就可以調節玻璃的成分,使它的性能滿足使用的要求。

玻璃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玻璃的生產工藝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分別介紹如下:

1. 配料,按照設計好的料方單,將各種原料稱量後在一混料機內混合均勻。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純鹼、硼酸等。

2. 熔制,將配好的原料經過高溫加熱,形成均勻的無氣泡的玻璃液。這是一個很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過程。玻璃的熔制在熔窯內進行。熔窯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坩堝窯,玻璃料盛在坩堝內,在坩堝外面加熱。小的坩堝窯只放一個坩堝,大的可多到20個坩堝。坩堝窯是間隙式生產的,現在僅有光學玻璃和顏色玻璃採用坩堝窯生產。另一種是池窯,玻璃料在窯池內熔制,明火在玻璃液面上部加熱。玻璃的熔制溫度大多在1300~1600゜C。大多數用火焰加熱,也有少量用電流加熱的,稱為電熔窯。現在,池窯都是連續生產的,小的池窯可以是幾個米,大的可以大到400多米2。

3. 成形,是將熔制好的玻璃液轉變成具有固定形狀的固體製品。成形必須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才能進行,這是一個冷卻過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態轉變為可塑態,再轉變成脆性固態。成形方法可分為人工成形和機械成形兩大類。

A. 人工成形。又有(1)吹制,用一根鎳鉻合金吹管,挑一團玻璃在模具中邊轉邊吹。主要用來成形玻璃泡、瓶、球(劃眼鏡片用)等。(2)拉制,在吹成小泡後,另一工人用頂盤粘住,二人邊吹邊拉主要用來製造玻璃管或棒。(3)壓制,挑一團玻璃,用剪刀剪下使它掉入凹模中,再用凸模一壓。主要用來成形杯、盤等。(4)自由成形,挑料後用鉗子、剪刀、鑷子等工具直接製成工藝品。

B. 機械成形。因為人工成形勞動強度大,溫度高,條件差,所以,除自由成形外,大部分已被機械成形所取代。機械成形除了壓制、吹制、拉制外,還有(1)壓延法,用來生產厚的平板玻璃、刻花玻璃、夾金屬絲玻璃等。(2)澆鑄法,生產光學玻璃。(3)離心澆鑄法,用於製造大直徑的玻璃管、器皿和大容量的反應鍋。這是將玻璃熔體注入高速旋轉的模子中,由於離心力使玻璃緊貼到模子壁上,旋轉繼續進行直到玻璃硬化為止。(4)燒結法,用於生產泡沫玻璃。它是在玻璃粉末中加入發泡劑,在有蓋的金屬模具中加熱,玻璃在加熱過程中形成很多閉口氣泡這是一種很好的絕熱、隔音材料。此外,平板玻璃的成形有垂直引上法、平拉法和浮法。浮法是讓玻璃液流漂浮在熔融金屬(錫)表面上形成平板玻璃的方法,其主要優點是玻璃質量高(平整、光潔),拉引速度快,產量大 。

4. 退火,玻璃在成形過成中經受了激烈的溫度變化和形狀變化,這種變化在玻璃中留下了熱應力。這種熱應力會降低玻璃製品的強度和熱穩定性。如果直接冷卻,很可能在冷卻過程中或以後的存放、運輸和使用過程中自行破裂(俗稱玻璃的冷爆)。為了消除冷爆現象,玻璃製品在成形後必須進行退火。退火就是在某一溫度范圍內保溫或緩慢降溫一段時間以消除或減少玻璃中熱應力到允許值。

此外,某些玻璃製品為了增加其強度,可進行剛化處理。包括:物理剛化(淬火),用於較厚的玻璃杯、桌面玻璃、汽車擋風玻璃等;和化學剛化(離子交換),用於手錶表蒙玻璃、航空玻璃等。剛化的原理是在玻璃表面層產生壓應力,以增加其強度。

講玻璃必定要提一下它的一個重要新發展——微晶玻璃。由於晶體的性能優於玻璃,而玻璃則具有易於製造的優勢,於是人們自然會想到能否把兩者結合起來實現優勢互補呢?回答是肯定的,這種結合就是微晶玻璃。微晶玻璃是通過附加的熱處理,使玻璃基體中長出大量均勻分布的微小晶體(微米級),而形成的一類新材料。或者說是一類用玻璃工藝製得的具有陶瓷性能的材料。它集中了玻璃和陶瓷的優點。如果說人類製造玻璃已有五千多年歷史(最早是在古埃及),那末,微晶玻璃是20世紀50年代才出現的一類新型材料。

有關玻璃的資料
(1)玻璃生產時的物理、化學變化過程
在生產玻璃時,熔爐里的原料熔融後發生了比較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以普通玻璃生產為例,主要反應過程是下列幾個步驟:
開始加熱時,粉料在100~120℃的范圍內開始脫水,在600℃時,石灰石和純鹼通過下列反應生成鈣鈉的復鹽。
CaCO3+Na2CO3=CaNa2(CO3)2
在600~680℃時,所生成的復鹽與SiO2開始反應:
CaNa2(CO3)2+2SiO2=Na2SiO3+CaSiO3+2CO2↑
在740~800℃時,低熔混合物[Na2CO3—CaNa2(CO3)2]開始熔化,並不斷地和SiO2作用:
Na2CO3+CaNa2(CO3)2+3SiO2
=2Na2SiO3+CaSiO3+3CO2↑
CaO熔體與SiO2的反應是在890~900℃時開始的。
CaCO3+SiO2=CaSiO3+CO2↑
在1010℃時,尚未起反應的CaO也和SiO2形成硅酸鈣。
CaO+SiO2=CaSiO3
全部物質在略高於1200℃時熔化,冷卻以後即形成玻璃。
(2)玻璃態
玻璃態是介於結晶態和無定形態之間的一種物質狀態。玻璃態物質的結構特點是,它的粒子不像晶體那樣有嚴格的空間排列,但又不像無定形體那樣無規則排列,人們把玻璃態的這種結構特徵稱為「短程有序、遠程無序」,就是說,從小范圍來看,它有一定的晶型排列,從整體來看,卻像無定形物質那樣無晶形的排列。所以玻璃態物質沒有一定熔點,而是在某一溫度范圍內逐漸軟化變為液態。
(3)鋼化玻璃為什麼機械強度很大?
普通玻璃內由於存在著較大的內應力而易脆,機械強度不大。為了消除這種內應力,必須在生產玻璃時用偏光儀觀察玻璃內應力變化情況。當溫度達到某一下限時,內應力開始減小,再加熱至溫度上限,內應力全部消失。生產鋼化玻璃時,溫度必須略為超過上限,而後急劇冷卻,就好像鋼淬火一樣,所以叫做鋼化玻璃。鋼化玻璃大大改變了內應力的緊張狀態,因而減小了它的脆性。1955年,我國開始生產鋼化玻璃。

⑧ 玻璃的製作方法有哪些

玻璃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玻璃的生產工藝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分別介紹如下:

1. 配料,按照設計好的料方單,將各種原料稱量後在一混料機內混合均勻。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純鹼、硼酸等。

2. 熔制,將配好的原料經過高溫加熱,形成均勻的無氣泡的玻璃液。這是一個很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過程。玻璃的熔制在熔窯內進行。熔窯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坩堝窯,玻璃料盛在坩堝內,在坩堝外面加熱。小的坩堝窯只放一個坩堝,大的可多到20個坩堝。坩堝窯是間隙式生產的,現在僅有光學玻璃和顏色玻璃採用坩堝窯生產。另一種是池窯,玻璃料在窯池內熔制,明火在玻璃液面上部加熱。玻璃的熔制溫度大多在1300~1600゜C。大多數用火焰加熱,也有少量用電流加熱的,稱為電熔窯。現在,池窯都是連續生產的,小的池窯可以是幾個米,大的可以大到400多米2。

3. 成形,是將熔制好的玻璃液轉變成具有固定形狀的固體製品。成形必須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才能進行,這是一個冷卻過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態轉變為可塑態,再轉變成脆性固態。成形方法可分為人工成形和機械成形兩大類。

A. 人工成形。又有(1)吹制,用一根鎳鉻合金吹管,挑一團玻璃在模具中邊轉邊吹。主要用來成形玻璃泡、瓶、球(劃眼鏡片用)等。(2)拉制,在吹成小泡後,另一工人用頂盤粘住,二人邊吹邊拉主要用來製造玻璃管或棒。(3)壓制,挑一團玻璃,用剪刀剪下使它掉入凹模中,再用凸模一壓。主要用來成形杯、盤等。(4)自由成形,挑料後用鉗子、剪刀、鑷子等工具直接製成工藝品。

B. 機械成形。因為人工成形勞動強度大,溫度高,條件差,所以,除自由成形外,大部分已被機械成形所取代。機械成形除了壓制、吹制、拉制外,還有(1)壓延法,用來生產厚的平板玻璃、刻花玻璃、夾金屬絲玻璃等。(2)澆鑄法,生產光學玻璃。(3)離心澆鑄法,用於製造大直徑的玻璃管、器皿和大容量的反應鍋。這是將玻璃熔體注入高速旋轉的模子中,由於離心力使玻璃緊貼到模子壁上,旋轉繼續進行直到玻璃硬化為止。(4)燒結法,用於生產泡沫玻璃。它是在玻璃粉末中加入發泡劑,在有蓋的金屬模具中加熱,玻璃在加熱過程中形成很多閉口氣泡這是一種很好的絕熱、隔音材料。此外,平板玻璃的成形有垂直引上法、平拉法和浮法。浮法是讓玻璃液流漂浮在熔融金屬(錫)表面上形成平板玻璃的方法,其主要優點是玻璃質量高(平整、光潔),拉引速度快,產量大 。

4. 退火,玻璃在成形過成中經受了激烈的溫度變化和形狀變化,這種變化在玻璃中留下了熱應力。這種熱應力會降低玻璃製品的強度和熱穩定性。如果直接冷卻,很可能在冷卻過程中或以後的存放、運輸和使用過程中自行破裂(俗稱玻璃的冷爆)。為了消除冷爆現象,玻璃製品在成形後必須進行退火。退火就是在某一溫度范圍內保溫或緩慢降溫一段時間以消除或減少玻璃中熱應力到允許值。

此外,某些玻璃製品為了增加其強度,可進行剛化處理。包括:物理剛化(淬火),用於較厚的玻璃杯、桌面玻璃、汽車擋風玻璃等;和化學剛化(離子交換),用於手錶表蒙玻璃、航空玻璃等。剛化的原理是在玻璃表面層產生壓應力,以增加其強度。

⑨ 玻璃製作工藝分哪幾步

玻璃熔制是玻璃廠生產和深加工的一個技術型很強的加工過程,包括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反應,玻璃熔制過程的監控技術對於玻璃製品的產量與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研究玻璃熔制過程具有非凡的意義。
根據玻璃熔制過程中各種反應和變化特徵,玻璃熔制過程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每個階段對於玻璃製品的品質均有影響,對於玻璃廠的技術工程師來說,詳細了解這五個過程意義重大。

1·硅酸鹽形成階段:在加熱過程中,配合料中的各種組分經歷了一系列物理或化學變化,結束了主要反應過程,大部分氣體產物逸散。這一階段結束時,配合料變成了由硅酸鹽和二氧化硅組成的不透明燒結物。對於最常用的鈉鈣硅玻璃,這一階段大致在800——900℃完成。
2·玻璃形成階段:繼續加熱時,燒結物開始熔融,原先形成的硅酸鹽與二氧化硅相互擴散與溶解。這一階段結束時,燒結物變成了透明的玻璃液。但是,玻璃液中還有大量的氣泡,玻璃液的化學成分也很不均勻,鈉鈣硅玻璃的玻璃形成階段在1200℃結束。
3·玻璃液的澄清階段:繼續加熱時,玻璃黏度進一步降低,並釋放出玻璃液中的可見氣泡,直到可見氣泡全不排除、鈉鈣硅玻璃的澄清溫度為1400——1500℃,此時玻璃液黏度為10Pa·s以下。
4·玻璃液的均化階段:玻璃液長時間處於高溫下,通過對流、擴散等作用,其化學組成逐漸趨向於均勻,玻璃液中的節瘤和條紋由於擴散、溶解而消除。鈉鈣硅玻璃的均化階段一般在澄清階段以後結束。
5·玻璃液的冷卻階段:將已經澄清和均化好的玻璃液降低200——300℃,使玻璃達到成型所需的黏度。
應當說明,玻璃熔制過程的五個階段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的,在實際熔制過程中並不嚴格按以上順序進行,常常是同時進行或者交替進行的。例如,在硅酸鹽形成的同時有玻璃形成的過程,在澄清階段中同樣包含有玻璃液的均化。玻璃熔制設備主要有分池窯和坩堝窯兩種。在池窯中,熔制的五個階段在不同空間、同一時間內進行;而在坩堝窯中,五個階段在同一空間、不同時間內完成。
在現代玻璃池窯中,投料池溫度高達1350℃以上,硅酸鹽形成和玻璃形成兩個階段幾乎在同時間開始。而玻璃液的澄清與均化兩個階段同步進行。因此,也可以將玻璃熔制的全過程大致劃分為兩個階段,即配合料熔化和玻璃液精煉兩個階段。在熔化階段把配合料熔製成玻璃液;在精煉階段,將不均質的玻璃液進一步改善成均質的玻璃液,並使之冷卻到成形所需的黏度。
與此對應,現代玻璃池窯的熔化部一般分為熔化帶和精煉帶(也叫澄清帶)

⑩ 玻璃鋼夾砂管道的主要成型工藝

我公司採用國際先進水平的計算機控制連續玻璃纖維纏繞成型工藝,按設計程序在芯模上依次製作內襯層、內結構層、樹脂砂漿層、外結構層、外保護層,並通過遠紅外線烤板進行熱處理,固化後按標准進行水壓試驗。

閱讀全文

與玻璃管的成型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度過低潮專家傳授6種方法 瀏覽:956
衛生間頂板排水支管安裝方法 瀏覽:367
led軌道射燈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13
淘寶賣家留言欄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69
種菜的方法視頻教程大全 瀏覽:884
秋天嗓子啞了有什麼方法可以恢復 瀏覽:848
小企業會計制度設計的研究方法 瀏覽:695
數學廣角的方法與技巧圖片 瀏覽:331
比利時壺使用方法 瀏覽:806
用簡便方法計算65000除以700 瀏覽:638
帶狀皰疹中醫治療方法 瀏覽:154
換熱器的計算方法 瀏覽:140
電子秤的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892
三星電話儲存位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74
自製最簡單的折疊方法 瀏覽:239
15X104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851
excel如何轉換成word無表格的方法 瀏覽:210
高速離心機使用方法 瀏覽:738
去除手機網路緩存的方法 瀏覽:914
辣椒鹼檢測方法 瀏覽:40